第九章-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探讨语言的结构、功能、历史和社会背景。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基本工具,通过语言我们能够表达想法、情感和信息。
语言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领域。
语音学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探讨语音的发音、音素、音位等内容。
语音学研究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比较其异同,探讨语音的共性规律。
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组织规律的学科。
语法研究语言中词语之间的组合方式、句子的结构、语法规则等内容。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特点,语法结构反映了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
语义学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和符号关系的学科。
语义学关注词语、句子、篇章等级别的意义和交际意图。
语义学讨论语言中词汇的意义、句子的真值条件、逻辑关系等内容。
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交际行为和言语行为的学科。
语用学关注言语行为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效果,研究言语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规则和互动方式。
语言与社会
语言学也关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研究语言在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功能和影响。
语言反映了社会关系、身份认同、权力结构等方面,语言使用可以揭示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
综上所述,语言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它不仅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还关注语言的功能、意义和社会意义。
通过语言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言语交流和沟通的规律。
语言学概论,章节测试 第九章
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感性思维活动不包括A.视觉和听觉B.触觉和知觉C.记忆和想象D.情感和意志【解析】D 本题考查感性思维活动包含的内容。
狭义的感性思维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还包括“表象思维”,即能够在人的大脑中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活动。
D项是发散思维的表现。
2.必须借助语言才能进行的人类思维活动是A.感性思维活动B.理性思维活动C.发散思维活动D.求异思维活动【解析】B 本题考查语言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理性思维必须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则不一定要借助于语言来进行,即使这两类思维活动与语言有关,语言的作用也不像在理性思维中那么大。
求异思维活动和发散思维活动是一回事。
3.下列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通过语言来进行的B.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有时可能会相互脱节C.不能绝对地说语言是抽象思维的唯一工具D.高度集中复杂的思维不可能完全凭借语言【解析】A 人的思维活动是可能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4.认为“思维决定语言”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B.前苏联学者维果茨基C.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D.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解析】B 本题考查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思维决定语言,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前苏联学者维果茨基。
这种观点认为,语言和思维虽然有很密切的关系,但并不同源,更不等同,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认知能力先于言语能力的发展,所以是思维决定语言。
5.关于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途径,正确的表述是A.第一语言主要靠获得,第二语言主要靠学习B.第一语言主要靠学习,第二语言主要靠获得C.二者都主要靠获得D.二者都主要靠学习【解析】A 本题考查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途径。
第一语言指的是母语,主要是“获得”的,第二语言指的是外语,主要是“学得”的。
6.幼儿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双词句阶段产生了最早的A.语音能力B.语义能力C.语法能力D.语用能力【解析】C 本题考查语言获得的双词句阶段的相关知识。
9语言学概论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真题习题集锦
语言学概论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习题、真题集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感性思维活动不包括( D )P280A.视觉和听觉B.触觉和知觉C.记忆和想象D.情感和意志2.必须借助语言才能人的思维活动是( A )P281A.感性思维活动B.理性思维活动C.分散思维活动D.求异思维活动3.下列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人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通过语言来进行的B.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有时可能会相互脱节C.不能绝对的说语言是抽象思维的唯一工具D.高度集中复杂的思维不可能完全凭借语言4.认为“思维和语言各自发展,二者没有关系”的学者不包括( ) 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B.法国哲学家迪卡尔C.英国哲学家霍布斯 D.苏联语言学家马尔5.目前对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D ) P282 A.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语言 .B.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C.思维对语言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语言决定思维D.语言对思维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思维决定语言6.提出“语言相关论”的学者是( D )p282A.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B.前苏联语言学家马尔C.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D.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7.认为“思维决定语言”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B.前苏联学者维果茨基C.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D.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8.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 )P288A.单词句阶段 B. 语法旬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9.标志着儿童进入真正语言阶段的是( C )p288A.非自控阶段B.模糊语阶段C.单词阶段D.双词语阶段10.儿童语言发展到双词阶段,产生了最早的( D )p289A.理解能力B.语义能力C.发音能力D.语法能力11.儿童习得语言过程中处于语言准备阶段的是( A )A.非自控阶段B.双词阶段C.电报句阶段D.成人句阶段12.幼儿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双词语阶段产生最早的( C )p289A.语音能力B.语义能力C.语法能力D.语用能力13.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电报句语言所处的阶段是()A.述事行为B.行事行为C.成事行为D.言内行为14.一般儿童能跟成年人差不多一样说话的年龄是( D )A.1岁左右B.2岁左右C.3岁左右D.5岁左右15.解释儿童语言或得的途径和条件的“天赋说”理论基础是( A )p292A.语言遗传机制假设B.语言决定论C.认知心理学D.条件反射理16.提出语言遗传机制的假设的是( D )P292A.洪堡特B.威廉.琼斯C.保罗D.乔姆斯基17.“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主要观点是( D )p281A.语言源自神授B.思维决定语言C.语言能力的先天性D.语言决定思维18.语言相对论的主要观点是( A )P282A.语言决定思维B.思维决定语言C.语言能力的先天性D.语言源自神授19.儿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单词阶段产生了最早的( B )P288A.语音能力B.语义能力C.语法能力D.语用能力20.汉族过年时“福”字倒贴,称“福(倒)到了”,这是一种( B )p336A.反说话B.吉祥话C.避讳话D.惯用话21.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是( C )P296A.双语B.洋泾兵C.中介词D.来源词22.下列母语学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语学习注重加固语言基础和补充语言知识B.母语学习的基本任务是掌握听和说的语言能力C.母语学习的任务也包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D.母语学习也注重提高文化素质23.下列关于中介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介语到外语学习后期才出现B.中介语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更快C.中介语无法用于日常交际活动D.中介语的发展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24.关于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途径,正确的表述是( A )A.第一语言主要靠获得,第二语言主要靠学习B.第二语言主要靠获得,第一语言主要靠学习C.二者都主要靠获得D.二者都主要靠学习25.通过先天遗传得到的语言能力叫( B )A.语言转移B.语言获得C.语言转化D.语言学习26.下面各项用以解释儿童获得语言原因和条件的是( A ) p291A.强化说B.感叹说C.摹声说D.手势说27.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下列学说中偏重于内部条件解释的一项是( A )P292 A.天赋说 B.摹仿说 C.强化说 D.刺激反应说28.外语学习中的后期阶段被称为( D ) P297A.中介语阶段B.目标语阶段 C.低平期 D.高原期29.外语学习中的“高原期”指的是 ( D )A.听说阶段 B.读写阶段 C.初级阶段 D.后期阶段30.说英语的儿童在习得下面的几句话:①“I no want some food.”②“I don’t want some food.”③“I don’t want any food.”④“No 1 want some food.”时通常的顺序是( B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31.认为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的观点被称作( A )P282A.语言决定论B.语言遗传机制论C.语言反应论D.语言不可知论32.儿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双词句阶段产生了最早的( C )P289A. 语音能力B.语义能力C.语法能力D.语用能力33.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电报局语言所处阶段是( C )P289A.单词句阶段B.双词句阶段C.简单句阶段D.复杂句阶段34.一般儿童能跟成年人差不多一样地说话的年龄是( D )P290A.1岁左右B.2岁左右C. 3岁左右D.5岁左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BCE )p281A.音乐 B.舞蹈 C.绘画D.推理 E.文学5.下面各项中,属于语言迁移现象的有( DE )P297A.移民在迁徙过程中把自己的方言带到迁移地B.移民在迁徙过程中把自己的民族语言带到迁移地C.第二语言学习者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D.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产生积极影响E.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产生消极影响三、术语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语言获得:p285语言获得指的是语言作为一种能力不完全是从别人那里学习“得到”的,而是人本来就具有某种语言能力,也就是通过某种生物遗传机制和大脑内在的作用,才可能真正“得到”。
九语言学概论
第九章语言的接触第一节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第二节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㈠借词1、定义: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
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各种类型中都会出现的常见现象是词语的借用。
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借词和意译词不同:意译词一般不被认为是借词。
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
鸡尾(酒)(英:cocktail)足球(英:football)汉语在吸收外来成分时不喜欢借音,而喜欢用自己的语素构词来表达外来的意义。
国际通用术语增多,各种语言一般都采用借词的形式来表达。
虽然汉语引进外来的意义以意译为主,但似乎已经跟不上新术语出现的速度。
往往在意义还未出现或推开前,这类事物已经普及了。
还有的用意译太过繁杂,一时又找不到更简洁的形式。
这时借词就占了优势。
如CPU(中央处理器),开始引入计算机时,人们就称为CPU,后来又采用意译的形式“中央处理器”,但由于词性太长,一直没有推广开来。
汉族自古就向其他民族借用词语汉代从西域借词(葡萄、石榴、苜蓿、菠萝、狮子、玻璃)汉代以后从印度借入佛教用词(佛、菩萨、罗汉、塔)元代时借入蒙古语词(胡同、站、蘑菇)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从欧美大量借词2、意义: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
借词是研究民族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
借词在语言历史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汉语借词的类型音译词维他命vitamin 脱口秀talk-show 沙发sofa音译加意译比萨饼(pizza)酒吧(bar)啤酒(beer) 芭蕾舞(ballet)音译兼意译可口可乐(caco cola) 基因(gene)马拉松(marathon)半音译半意译华尔街(Wall Street)迷你裙(mini-skirt)呼啦圈(hula hoop)字母词CD、VCD 、IT、IP㈡、借词与社会如果两个社会地域不相邻且接触程度不深,则语言的变化就只限于向对方语言借用自己语言中所没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名称,音位的聚合系统和组合规则、词法、句法等都不发生变化。
9语言学概论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真题习题集锦
语言学概论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习题、真题集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感性思维活动不包括( D )P280A.视觉和听觉B.触觉和知觉C.记忆和想象D.情感和意志2.必须借助语言才能人的思维活动是( A )P281A.感性思维活动B.理性思维活动C.分散思维活动D.求异思维活动3.下列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人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通过语言来进行的B.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有时可能会相互脱节C.不能绝对的说语言是抽象思维的唯一工具D.高度集中复杂的思维不可能完全凭借语言4.认为“思维和语言各自发展,二者没有关系”的学者不包括( ) 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B.法国哲学家迪卡尔C.英国哲学家霍布斯 D.苏联语言学家马尔5.目前对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D ) P282 A.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语言 .B.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C.思维对语言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语言决定思维D.语言对思维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思维决定语言6.提出“语言相关论”的学者是( D )p282A.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B.前苏联语言学家马尔C.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D.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7.认为“思维决定语言”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B.前苏联学者维果茨基C.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D.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8.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 )P288A.单词句阶段 B. 语法旬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9.标志着儿童进入真正语言阶段的是( C )p288A.非自控阶段B.模糊语阶段C.单词阶段D.双词语阶段10.儿童语言发展到双词阶段,产生了最早的( D )p289A.理解能力B.语义能力C.发音能力D.语法能力11.儿童习得语言过程中处于语言准备阶段的是( A )A.非自控阶段B.双词阶段C.电报句阶段D.成人句阶段12.幼儿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双词语阶段产生最早的( C )p289A.语音能力B.语义能力C.语法能力D.语用能力13.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电报句语言所处的阶段是()A.述事行为B.行事行为C.成事行为D.言内行为14.一般儿童能跟成年人差不多一样说话的年龄是( D )A.1岁左右B.2岁左右C.3岁左右D.5岁左右15.解释儿童语言或得的途径和条件的“天赋说”理论基础是( A )p292A.语言遗传机制假设B.语言决定论C.认知心理学D.条件反射理16.提出语言遗传机制的假设的是( D )P292A.洪堡特B.威廉.琼斯C.保罗D.乔姆斯基17.“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主要观点是( D )p281A.语言源自神授B.思维决定语言C.语言能力的先天性D.语言决定思维18.语言相对论的主要观点是( A )P282A.语言决定思维B.思维决定语言C.语言能力的先天性D.语言源自神授19.儿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单词阶段产生了最早的( B )P288A.语音能力B.语义能力C.语法能力D.语用能力20.汉族过年时“福”字倒贴,称“福(倒)到了”,这是一种( B )p336A.反说话B.吉祥话C.避讳话D.惯用话21.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是( C )P296A.双语B.洋泾兵C.中介词D.来源词22.下列母语学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语学习注重加固语言基础和补充语言知识B.母语学习的基本任务是掌握听和说的语言能力C.母语学习的任务也包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D.母语学习也注重提高文化素质23.下列关于中介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介语到外语学习后期才出现B.中介语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更快C.中介语无法用于日常交际活动D.中介语的发展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24.关于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途径,正确的表述是( A )A.第一语言主要靠获得,第二语言主要靠学习B.第二语言主要靠获得,第一语言主要靠学习C.二者都主要靠获得D.二者都主要靠学习25.通过先天遗传得到的语言能力叫( B )A.语言转移B.语言获得C.语言转化D.语言学习26.下面各项用以解释儿童获得语言原因和条件的是( A ) p291A.强化说B.感叹说C.摹声说D.手势说27.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下列学说中偏重于内部条件解释的一项是( A )P292 A.天赋说 B.摹仿说 C.强化说 D.刺激反应说28.外语学习中的后期阶段被称为( D ) P297A.中介语阶段B.目标语阶段 C.低平期 D.高原期29.外语学习中的“高原期”指的是 ( D )A.听说阶段 B.读写阶段 C.初级阶段 D.后期阶段30.说英语的儿童在习得下面的几句话:①“I no want some food.”②“I don’t want some food.”③“I don’t want any food.”④“No 1 want some food.”时通常的顺序是( B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31.认为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的观点被称作( A )P282A.语言决定论B.语言遗传机制论C.语言反应论D.语言不可知论32.儿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双词句阶段产生了最早的( C )P289A. 语音能力B.语义能力C.语法能力D.语用能力33.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电报局语言所处阶段是( C )P289A.单词句阶段B.双词句阶段C.简单句阶段D.复杂句阶段34.一般儿童能跟成年人差不多一样地说话的年龄是( D )P290A.1岁左右B.2岁左右C. 3岁左右D.5岁左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BCE )p281A.音乐 B.舞蹈 C.绘画D.推理 E.文学5.下面各项中,属于语言迁移现象的有( DE )P297A.移民在迁徙过程中把自己的方言带到迁移地B.移民在迁徙过程中把自己的民族语言带到迁移地C.第二语言学习者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D.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产生积极影响E.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产生消极影响三、术语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语言获得:p285语言获得指的是语言作为一种能力不完全是从别人那里学习“得到”的,而是人本来就具有某种语言能力,也就是通过某种生物遗传机制和大脑内在的作用,才可能真正“得到”。
语言学概论 第九章 语言学的应用 自学笔记
第九章语言学的应用第一节语言学的应用问题一、名词解释:1、应用语言学二、简答及论述2.应用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3.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主要研究领域.4.为什么说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密不可分?5.为什么说语言学应用的结果也能推动语言学的研究?6.为什么说语言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为什么说语言学是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为什么说语言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第二节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一、名词解释1.第一语言教学(母语教学/语文教学)2.“中介语现象”3.内在大纲4.“语言迁移现象”5.外语教学的“翻译法”6.外语教学的“听说法”二、简答及论述7. 词典分哪两类?8.常用的释义方法.9.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为什么说语言教学也需要语言学的知识)10.母语的获得与学习、外语的学习与获得.11.外语教学的特点.12.母语知识有利于外语教学表现在哪些方面?13.母语知识可能干扰外语教学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又如何解决?14.外语学习中的语言学知识.15.外语学习中发生(中介语)错误的类型和原因.16.母语语言教学的任务.17. 母语语言教学(跟外语教学相比)有哪些不同要求?18.为什么能听说一种语言不等于真正掌握这种语言?19.为什么说具备了一种语言的能力不等于能熟练运用这种语言?20.为什么说具有较高的阅读写作能力或理解表达能力不等于语言的文化底韵厚和语言的文明程度高?第三节语言学和信息处理一、名词解释1.语言信息处理2.语料库语言学3.理论语言学4.语音合成 5.语音识别 6.人机对话二、简答及论述7.语言学与已实现的信息处理技术.8.汉字编码和汉字处理中的语言学知识。
9.文本检索和数据统计中的语言学知识.10.语料库和语料分析中的语言学知识.11.语音实验与语音的识别合成中的语言学知识.12.文本的自动校对和摘要中的语言学知识.13.语言学与未实现的信息处理技术.14.哪些语言学的知识可以用于信息处理技术?15.语言学的知识可以用于哪些信息处理技术?16.机器翻译的四个层级.17.从人机对话的途径看,大致可分为哪两种?18.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与人机对话的区别.19.为什么语言规则知识和语料库知识都可以用于语言信息处理?20.为什么说信息处理需要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也是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方向?21.为什么说未来以语句形式自然语言为主的信息处理技术与语言学有更密切的关系?参考答案第一节语言学的应用问题一、名词解释1.应用语言学: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叫做应用语言学.其主要内容包括语言教学和语言信息处理。
语言学概论第九章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三、辨析题1.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
正确。
因为时间性本身就是语音演变的特点之一。
2.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部分,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不对。
相对词汇和语音而言,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部分,但稳定是相对的。
因为任何语言的语法都会发生变化的,只不过这种变化相对缓慢一些而已。
3.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是无限的,可推而广之,无一例外。
不对。
类推作用的效能有一定限度,一则它推不倒根基深厚的旧山头,二则语言中的演变到处都在发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以语言总是达不到井然有条的境界,而类推作用也总是有它的用武之地。
4.词语的替换全部取决于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
不对。
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语言系统的内部原因,也有属于语言系统外部原因的社会因素。
四、问答题1.为什么语音演变规律具有地区性特点?语言的演变是像波浪一样从一个中心向外扩散的,而且扩散有地域的限制,所以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
比如,汉语的浊音清化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遍起作用的,而在吴语区和湘语区则仍保留原来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的现象2.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词序在汉语语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从先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词序方面有几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由上古汉语“宾+动”语序到后来“动+宾”语序的变化。
如:“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印》)“是刈是护”(《诗·周南·葛覃》)“他人是保”(《诗·唐风·山有枢》)“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不吾知也”(《论语·先进》)“偻句不余欺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2)由上古汉语“大名+小名”到后来“小名+大名”的变化。
如:“丘获”(昭公四年)、“城颖”(隐公元年)、“城濮”(僖公二十八年)、“城隶”(襄公五年)。
清人俞樾在概括这类现象时说:“古人之文,则有举大名而合之于小名,使二字成文者,如《礼记》言‘鱼鲔’,鱼其大名,鲔其小名也。
00541《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九)
00541《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九)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第一节语言和思维活动一、语言和思维活动的关系(一)什么是思维:‚思维‛大致有三个意思:一是‚思想‛,二是‚思考‛,三是‚意识、精神‛。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1、起源和发生的先后问题:(1)思维和语言相互独立,虽然思维要用语言来体现,但二者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
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语言的内容是意义,语言的形式是语音和词、词组、句子等。
(2)语言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而且思维活动必须运用语言才能进行,即使说思维要借助语言来进行,二者也不一一对应。
(3)先有思维后有语言,思维决定语言。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则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2、范围和功能的对应问题:(1)感性思维:狭义的感性思维是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还包括‚表象思维‛,即能够在人的大脑中唤起表象并在现象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活动。
(2)理性思维:也叫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主要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活动过程。
(3)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指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途径思考所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
3、地位和作用的主导问题:大多数人认为,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
虽然语言对思维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无限夸大这种影响,更不能说语言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
萨丕尔和沃尔夫(‚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决定思维,被称为‚语言相关论‛。
二、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1、语言可以帮助完成认知过程。
2、语言可以储存认知成果。
3、语言可以增强认知能力。
第二节语言获得的过程一、什么是‚语言获得‛(一)‚语言获得‛和‚语言学习‛的内涵1、语言获得:语言获得从字面上说就是‚得到‛。
更准确地说,‚语言获得‛指的是语言作为一种能力不完全是从别人那里学习‚得到‛的,而是人本来就具有某种语言能力,也就是通过某种生物遗传机制和大脑内在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
语言学概论(完整版)ppt课件
跨语言比较
通过对不同类型语言之 间的比较,揭示语言之 间的共性和差异,以及 语言类型与文化、社会 等因素的关系。
类型学视角
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 分析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探讨语言的本质和演 变规律。
语言起源和演变过程探讨
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
01
02
03
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形式, 包括音素、音节、声调等 要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 用。
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包括词和固定短语,体现 语言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特 征。
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则, 包括词法、句法等,使语 言具有生成和理解的能力 。
语言与社会文化关系
语言与社会
语音实验方法
通过仪器分析和实验验证,探究语 音的生理、物理和心理特性。
发音器官与发音过程分析
发音器官
01
包括呼吸器官、喉头、声带、口腔、鼻腔等,以及它们的结构
和功能。
发音过程
02
分析发音时气流的通道、声带的振动、口腔和鼻腔的共鸣等作
用,揭示语音产生的机制。
发音差异与语音变化
03
探讨不同发音器官和发音过程对语音的影响,以及语音在历史
语音学定义
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包括语音 的产生、传播、感知和变化等方面。
语音四要素
音质、音高、音强和音长,它们在语 音中的表现和作用。
语音单位
音素、音节、音步等,以及它们之间 的关系和组合规律。
音系学理论与方法
音系学定义
研究语言声音系统的科学,探讨 语音单位的分类、组合和变化规
则。
音位理论
语言学概论答案(六月)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以今证古,可推测一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
有了这个起点,整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分化、发展的过程也就能得到说明。
所以历史比较法是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
这种方法曾经系统地应用于印欧系语言的研究,拟测出各个语族乃至整个语系的原始母语,使印欧系语言的演变过程大致得到了说明。
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来研究其他语系的语言。
应用这种方法研究汉语的中古音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2.词语的替换即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换一种说法。
这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可能是社会方面的,如“邮差”改为“邮递员”、“戏子”改为“演员”等就是由于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改变而替换的,而“目”改为“眼睛”则是由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这一语言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
3.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
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多,如“布”,古代只指麻织物,而今天则是棉、麻、化纤织物及混纺织物的统称,这是由于现实现象的变化而引起的词义变化。
再如“虹”,古人认为它是一种有生命的虫,能饮水,而今天人们则认识到“虹”是由于阳光照在水滴上,经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圆弧,是一种天气现象。
这是由于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而引起的词义的变化。
词义的演变,从其演变的结果来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4.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就是词义的扩大。
如汉语中的“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现指所有的江河;“皮”原专指野兽的皮,现则泛指皮肤,这些都是词义的扩大。
5.词义的缩小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
如“丈人”,原指年长的男子,现专指妻子的父亲;“臭”原指一切好闻和难闻的气味,现则只指臭味,这些都是词义的缩小。
叶蜚声 语言学概论 第九章 语言系统发展
齐:九 kiou → tiou 撮:虚 xy
尖团合流:
ts ts‘ s(齐、撮) k k‘ x(齐、撮)
这种规律性的特点:
1.有一定条件限制; 2.有时间性; 3.有地区性
语音的发展各地不平衡,但有整齐的对应关系。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1. 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2. 亲属语言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3. 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 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测拟原始“母语”的方法。
10
语言学
第二节 语法的演变(略)
11
语言学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演变
12
语言学
知识要点: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二、词语的替换 三、词义的演变
13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1. 新事物、新认识的产生引起新词的产生 2. 旧事物的消失引起旧词的消亡
二、词语的替换
1. 什么是词语的替换
只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 发生变化。“名变实不变”。
1. 浊音清化,平送仄不送
古音
b d ɡ dz 病蛋柜皂
例字
平潭葵曹
今音
规律
p‘ t‘ k‘ ts‘(平:送气清音) p t k ts (仄:不送气清音)
8
2. 尖团合流
古尖音 ts ts‘ s
齐:酒 tsiou → tiou 撮:须 sy
→ y → y
→ t t‘
9
古团音 k
k‘ x
1. 通过方言和亲属语言
①古无轻唇音:分、肺、饭、甫 (古念重唇p…)
②古无舌上音:直、朝、张、车
③娘日二纽归泥:娘;日、儿、燃
语言学概论 第九章
• (2)古精、见组声母如何演变成普通话的ʨ、ʨ 、ɕ 。(教材p229) • 普通话的声母ʨ、ʨ 、ɕ的出现比较迟,直到15世纪还没有出现。现代普通 话的ʨ、ʨ 、ɕ有两个来源:(1)来自中古见、溪、群、晓、匣的齐撮呼 (即细音)字;(2)来自精、清、从、心、邪的齐撮呼(即细音)字。 组和 组在- -\-ִ-两个舌面前高介音的同化之下,发生腭化,产生了舌 面音声母ʨ、ʨ 、ɕ 。例如:
第一节 语音的演变
• 以同源成分在各个语言中的现存形式为依据,可以推测出它们的 原始形态,进而拟测即“重建”古音系统。这套方法在20世纪初 被引进到汉语的古音研究中。 • 历史比较法基于一个理论前提: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或同一个语言 的各个方言是从一个共同的祖先语言分化的结果,亲属语言或方 言间的差别是历史演变造成的;由于语言变化的规律性和不平衡 性,这些差别有的代表着不同的发展方向,有的代表着同一发展 方向的不同阶段;各语言间或方言之间存在的对应规律暗示着从 古到今的变化过程。这个理论假设虽然存在漏洞,但仍有其合理 性,所以历史比较法在语言学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把同源成分 在各个语言或方言的表现形式摆在一起,寻绎线索,按照最合理 的解释,推测出古代形式,就是成功的构拟。 • 在汉语音韵学里,历史比较法运用的材料主要有三部分:汉语方 言、域外汉字音、汉语的亲属语言。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 19世纪70年代德国莱比锡大学的一批语言学家建立了新语法学派,又称为 “青年语法学派”。他们强调两点:一是语音演变规律无例外,二是语音 变化中的类推作用。 • (1)古全浊声母今读清塞音、塞擦音声母的送气类型。(教材p228)
平[ ]:陪、瓢、脾、旁、贫…… 並[ ] 仄[ ]:抱(上) 、病(去) 、白(入) 並(奉)[ ]—平仄[ ]:肥(平) 、犯(上) 、附(去) 、乏(入) 平[ ]:亭、同、唐、驮…… 定[ ] 仄[ ]:道(上) 、盗(去) 、毒(入) …………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九章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九章语言学的应用
第一语言教学:是指母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是指外语教学。
中介语:是指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的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内在大纲:从外语教学的角度看,不同的人学习外语的情况不通过,但中介语的发展规律是大致相同的,这一学习发展过程被称作内在大纲。
语言迁移:是指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的影响。
语文教学:就是母语的语言教学,是指完成了语言获得,即能够顺利地听和说一种语言后,进行的更高层次的语言教学活动。
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
知识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的词典,也叫百科词典。
语言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即词语的语言知识的词典,也叫语文词典。
语言学概论9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印欧语最早的词序是宾语在动词的前面,与此相 联系,关系从句在主词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 随着语言的发展,印欧系语言大多由“宾—动” 型变成“动—宾”型,与此相联系,关系从句从 主词前移到主词后,修饰语移到中心语后面。 这个变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现在,英语修饰 语的位置还没有完全变过来,还处在两可之间。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量词是汉语中后起的词类。先秦汉语
中还很少有这一类词。
它们在两汉开始兴起,到南北朝时就
大量使用了。
数量结构是汉语语法的一个特点。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在汉语语法的发展中还产生了粘附在词末 表示语法意义的构形语素:“了”表行为 动作的完成,“着”表行为动作的持续, “过”表行为动作的曾经发生。 它们粘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成为这两个 词类的明显的标志。 这种意义的“了”“着”“过”是隋唐以 后逐步发展出来的,有人认为这是“近代 汉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汉语缺少形态,它的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和 许多欧洲语言有不同的趋势。 拿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比较,主要表现在两 方面: 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 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 特有的量词; 一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子、~儿、~头等) 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了、~着、 ~过)。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为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仿译西方语言 用派生法构成的术语,汉语中陆续增加了好些能产的构词 词缀,如相当于英语“-ize”,“-ization”的“化”, 相当于英语“-ty”,“-ness”等的“性”就参与了好多 新词的构成,如:
欧化、普通化、标准化、物质化、军事化、机械化、理想化; 可能性、或然性、重要性、明显性、确切性、严重性、必要性。
语言学概论第九章文字.
1. 突破了有声语言时间和空间的工具和传播科学的媒 介。
3. 文字导致了书面语的产生,促进了语言的发 展。 4.文字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绝好材料,是文化 的活化石。
四、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文字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符号,是记录语言 的书写符号,是语言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 符号如何记录语言符号已如前述。文字和语言 既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又有着质的区 别。 1.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 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而文字则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文字是 记录符号的符号。
二、文字三要素:形、音、义
文字从本质上来看也是一种符号,是人们为 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任何 一种符号都包括形式(能记)和内容(所记) 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意 义,而文字记录语言则是通过一定的形体来记 录语言的音和义的,无论是意音文字还是拼音 文字,都是如此。如汉语中人们用“书”这个 形体来记录“shū” 这个音和“装订成册的成本 著作”这个义。英语中人们用“book”这个形体 来记录[buk]这个音,表达“装订成册的成本著 作”这个意义。
文字
(符号)形式(书写形体,如“书、book” )
内容 语言符号/音义结合体语音(shū、buk) 意义(装订成册的成本著作) 从上面图式可以看出,文字作为记录语言 的书写符号,通常是以字形为标志,用“形” 通过“音”来表达“义”的,即用不同的形体
来标记语言中的词或语素。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文字也 是一种系统。我们知道,书写符号并不一定都 是文字,我们平常见到的一些指示性的标记符 号,它们只是单个的、孤立的书写符号,不可 能进行排列组合,所以它们无法标记语言,只 有形成体系的书写符号才能标记复杂的语言体 系。文字正是这样的一种书写符号体系。如汉 字就是由一整套形体符号如笔画、偏旁、笔顺、 标点等构成的汉字体系,而英文等拼音文字则 包括字母、字母顺序、拼写规则等。文字正是 通过这种书写符号系统的形式才把语言符号记 录下来,使语言的口头形式书面化。
语言学概论 (完整版).
(3)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美 国学者在调查美洲印地安语基础上形成的,是 结构主义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个 学派,注重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先驱是鲍 阿斯(《美洲印地安语手册》)和萨丕尔(《 语言论》),强调对语言作客观的共时描写; 重要人物布龙菲尔德《语言论》是该派奠基之 作,其后哈里斯《结构语言学的方法》是在理 论和方法方面最为严谨的代表作。 三个学派各有特色:布拉格学派注重对语 言结构的功能进行研究,哥本哈根学派重视语 言结构之间的关系,描写语言学学派则着重语 言结构形式的描写。
(2)语文学的局限性 ①研究对象狭窄,不重口语→经典古文语 法的规定性,与现实脱节。 ②研究目的单纯,读懂古籍→不重语言结 构本身,缺乏科学认识。 ③研究地位低下,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 志着真正独立的语言科学诞生。英国人 威廉· 琼斯提出“印欧语假设”,成为历 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施列格尔(德) 第一个提出“比较语法”。丹麦的拉斯 克,德国的博普和格里木。他们运用“ 历史比较法”,即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 较研究,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 们的历史发展。
一、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是 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 语言意义的声音。语言依靠语音实现 它的社会交际功能。
二、语音和一般的声音有什么区 别?
六、语言学的功用 1.提高文化水平,掌握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 本族语的结构规律→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2.指导我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研究语言: 方言、本族语和外语 3.有利于各项语文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扫除文 盲、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语言规范化 4.提高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5.有利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语言是信息载体, 发挥很大作用——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处理 6.对哲学也有重要意义: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本质、语言习得等
语言学概论(第九章)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
一、语音的演变
了解语音演变的途径
1. 方言和亲属语言(活的语言材料)
汉语方言:尖团合流
2. 记录语言过去状态的文字(死的语言材料) 押韵 形声字
3. 古代借词 古汉语从外语借入的词、外语从古汉语借去的词
二、语法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1. 代词宾语从动词前到动词后
忌不自信 2. 大名冠小名的消失
丘商
城颖
桑树
北京市
3. 补语从可以与动词分离到补语必须与动词紧邻 打头破 打破头
二、语法的演变
聚合类的演变
语法聚合类的演变主要表现:
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词类的增减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决定了在最小语言符号创立之初语言为哪些词根选择了
相同的辅音或元音这种同音关系完全是偶然的
(2)语言演变在语言内部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语言中的基本词根是语言中十分稳 定的部分,即使已分化为不同的方言和亲属语言,基本词根也较少被替换,
长期保留在各后代语中
(3)语音有条件地整齐演变的特点决定了符合某一语音条件的语言符号要变一 起变
此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
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类推作用” 古英语有单数,双数,复数。后来双数的形式消失,只分单数和复 数,-s成为复数的标记 buriels原来是单数 ,后来仿照funeral(丧事),重新创造了单数形 式burial 过去式、过去分词 -ed swell(膨胀)——过去分词swollen/ swelled 比较级-er,最高级-est。 little-less-least little-littler-littlest
语言学概论 第九章
第一节 语音的演变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 2、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3)地区性。语音的演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 进行。 浊音清化的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遍起 作用的,而在吴语区和湘语区仍保留原来 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的现象。
第一节 语音的演变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1、语音对应关系:是指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 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 系统性差异。 *要根据有规律的语音对应关系来确定语言的亲属关 系。 2、历史比较法:是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 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推测原始母语的方法。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这种成 系统的差异重建语言史的一门学科。
第一节 语音的演变
苏州话不论声母的清浊,都分尖、团;宁波话则
不论声母的清浊,都不分尖、团;上海话中的清 声母不分尖、团,浊声母却又分尖、团。
吴方言尖、团音合流的线索:从南往北, 宁波话先合流,上海话次之,现在还没有 完成合流的全过程,而苏州话还分尖、团 两套。
2、记录了语音的文字。
第二节 语法的演变
一、语法演变的结果 1、组合规则的演变 语法的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词序的改变上。 形态丰富的语言,词序的变化一般并不影响词语 之间的语法关系,所以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并不固 定,词序相当自由。 The student’s book The book of the student
2、词义演变的结果 (2)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1)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演变后所概括反 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如汉语的 “江”、“河”原来特指“长江”和“黄河”, 现在则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2)词义的缩小。一个词的意义,演变后所反映的 现实想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古代汉语中“谷” 是指谷类的总称,现在在北方只指粟(去皮后为 小米),在南方只指稻谷。 3)词义的转移。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 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如古汉语的 “闻”是用耳朵听,现在则转为用鼻子嗅。
第九章-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第九章学习目标:1、语音演变的线索和规律2、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3、组合、聚合规则的发展4、类推、语法化、结构的重新分析5、词汇的发展6、词义的发展第一节语音的发展一、语音发展的线索如何知道语音发生了变化?方言和亲属语言差异的比较、古今诗韵的区别、不同时期借词的语音考订等都是研究语音发展的重要线索和途径。
1、方言、亲属语言间的差异比较(1)方言比较通过方言间的比较,可以声母、韵母、声调等的演变线索,比如声母的演变情况:再如韵尾的演变线索:(2)亲属语言的比较,也可以了解语音的演变。
比如:2、古今诗歌押韵的变化,也是了解语音的演变主要线索。
比如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xiang),君去春江正淼茫(mang)。
日暮孤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chang)。
再如: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时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3、不同时代的借词,也可以提供很多语言演变的信息。
比如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由于在不同的时代借入了大量的汉语借词,这些借词也是研究汉语的主要材料,如: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语音演变有明显的规律性:1、变化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比如“浊音清化”规则,绝大多数语言都有这样的演变特征,1234567892、时间性。
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在相同的条件下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3、地区性。
音变在一定的地区进行。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1、语音对应关系语音对应关系是指不同语言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系列语言成分间有语音上的对应。
语音对应关系是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及其特点所决定的。
比如“夫、枯、呼、熏”在广州话中声母都是f-,而这些字在北京话中声母分别是f-、k-、h-、x-,也就是说,广州话得声母f-跟北京话得声母f-、k-、h-、x-是对应的,或者说有对应关系。
欧洲吉普赛语和叙利亚吉普赛语的对应关系:2、历史比较法语言或方言间的对应关系为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第九章学习目标:1、语音演变的线索和规律2、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3、组合、聚合规则的发展4、类推、语法化、结构的重新分析5、词汇的发展6、词义的发展第一节语音的发展一、语音发展的线索如何知道语音发生了变化?方言和亲属语言差异的比较、古今诗韵的区别、不同时期借词的语音考订等都是研究语音发展的重要线索和途径。
1、方言、亲属语言间的差异比较(1)方言比较通过方言间的比较,可以声母、韵母、声调等的演变线索,比如声母的演变情况:再如韵尾的演变线索:(2)亲属语言的比较,也可以了解语音的演变。
比如:2、古今诗歌押韵的变化,也是了解语音的演变主要线索。
比如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xiang),君去春江正淼茫(mang)。
日暮孤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chang)。
再如: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时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3、不同时代的借词,也可以提供很多语言演变的信息。
比如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由于在不同的时代借入了大量的汉语借词,这些借词也是研究汉语的主要材料,如: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语音演变有明显的规律性:1、变化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比如“浊音清化”规则,绝大多数语言都有这样的演变特征,1234567892、时间性。
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在相同的条件下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3、地区性。
音变在一定的地区进行。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1、语音对应关系语音对应关系是指不同语言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系列语言成分间有语音上的对应。
语音对应关系是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及其特点所决定的。
比如“夫、枯、呼、熏”在广州话中声母都是f-,而这些字在北京话中声母分别是f-、k-、h-、x-,也就是说,广州话得声母f-跟北京话得声母f-、k-、h-、x-是对应的,或者说有对应关系。
欧洲吉普赛语和叙利亚吉普赛语的对应关系:2、历史比较法语言或方言间的对应关系为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可能。
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以今证古,推测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
比较法是西方历史语言学的核心。
1948年葡萄牙航海家伽马(Vasca da Gama)发现了从欧洲绕道非洲到达印度的航线,欧洲人开始接触到印度的圣语—梵语,并对梵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发现梵语和欧洲的语言有着惊人的相似。
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加尔各答皇家亚洲学会上宣布:“梵语,不论其古老形式如何,它具有奇妙的结构,它比希腊语更完善,比拉丁语更完善,比它们二者更精美;它在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上,将希腊语和拉丁语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此紧密,偶然性绝对解释不了;比较之三者的任何一位语文学家都会相信,它们来自同一源头。
当然,这一源头可能已不复存在。
以同样的方法,尽管不能么有说服力,可以推测哥特语和凯尔特语,尽管二者融合了一种很特别的风格,它们与梵语有共同源头;如果能够讨论与波斯语古老性有关的任何问题,那么古代波斯语也加入这一家庭。
”威廉•琼斯的这段论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有人评论说“对梵语的了解产生了革命性的结果”,“拉丁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蜕变了的希腊语”,“可是把这些古老的语言跟新发现的梵语之间的类同之处用这样一种随随便便的想法来解释是行不通的。
梵语的故乡远离欧洲,其遥远的社会文化,不论是与希腊-罗马还是与现代的文化,都毫不相干。
”威廉•琼斯的这段论述后来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开创之词。
威廉•琼斯的发现引起了梵语的研究热潮,比如德国著名学者施莱赫尔(F.von Schlegel )1803年开始研究梵语,他的弟弟1819年成为波恩大学的梵语教授。
10111213141516对梵语的研究有两大意义:第一,梵语与欧洲语言的比较研究成为比较语言学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欧洲人接触了梵语之后,立刻发现了梵语语言学的伟大成就,这对欧洲语言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诗人但丁(1265-1321)在14世纪初完成的《论俗语》提到不同的方言来自一种共同的语言;同样,不同的语言源于一种共同的母语。
他并且划分了三个欧洲语系:北方的日耳曼语系、南方的拉丁语系、欧亚接壤地带的希腊语系。
但是,但丁的分类最后归结到《圣经》的通天塔的故事上,说世界上的第一语言是希伯来语。
延伸:“通天塔”《圣经》创世纪十一章3-9节有一个“通天塔”的故事,据说远故时代的人类是讲着同一语言的。
他们决心造一座能直耸天际的巨塔,企盼能登上天堂。
随着通天塔越造越高,众神开始感到恐惧,于是三番四次制造天灾摧毁巨塔,人类却毫不气馁,继续着与神的抗争,众神最后釜底抽薪,令所有人类各自说着不同的语言,人类无法沟通,通天塔便半途而废。
索绪尔针对19世纪末的比较语言学指出:“比较语言学派,尽管它在开辟一个新的、有益的领域方面有毋庸置疑的功绩,但并没有建立语言学的真正科学研究。
它没有明确其研究对象的性质。
显然,没有这最基本的一步,任何科学都无法建立一种方法”,“纯粹比较法造成了一些错误观念。
由于没有事实为依据,这些错误观念不能反映语言的实际情况。
”索绪尔区分了两种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一是“正视法”(prospective),一是“回顾法”(retrospective method)。
“正视法”就是以文献考证为基础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一种语言历史,只审查对比每一个时期的文献即可,但需要有无数的、不同时期的文字记载。
“正视法”是由古至今。
“回顾法”就是通过比较来重建一种语言。
比较的形式越多,推理就越准确,重建的语言就越可靠。
“回顾法”是借今溯古。
索绪尔指出:“重建的唯一方法是比较法,比较的唯一目的是重建。
”比较法:梵语、拉丁语“是”的词形变化通过比较发现:1、梵语的as-相当于拉丁语的es-。
2、在各种人称变形中,梵语、拉丁语有不同形式的s-,显示两种变化:梵语为as-和s-,拉丁语为es-和s-。
171819202122233、梵语有词尾-i,拉丁语没有。
如果暂不考虑这个词尾-i,二者的词尾几乎完全相等。
这样,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推测梵语和拉丁语的共同词尾:梵语、拉丁语的共同词尾:最后的比较结果:第二节语法的发展一、组合规则的发展组合规则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比如印欧语,从古印度的文献《梨俱吠陀》中可以看到早期是“宾-动”结构,但是现代印欧语系的语言基本上都变为了“动-宾”。
汉语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态的变化、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
原始印欧语有非常丰富的形态,名词有三个性、三个数、八个格的变化,这些形态变化在英语中已经所剩无几。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聚合规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词类的界限趋于清楚,量词出现;再者是出现了构词词缀。
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语言是个符号系统,语言各构成要素之间以及各要素内部各构成成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都是有规则和条理的。
语法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一般规则,语法规则里似乎有许多规则存在着例外,不能到处贯彻,如西方好多语言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变化几乎没有一条规则没有例外,但语法中又有齐整划一的趋势,这种齐整划一的趋势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这就叫“类推作用”。
类推通常表示为:a:a’=b:XX=b’这个公式表示,由一对已知的a:a’词形变化,类推一对b:X的词形变化。
在这一类比中,b为已知项,X为未知项,从前面的词形对应,可以推测未知的X为b’。
英语cows的类比程序:stone : stonesarm : armshorse : horses… …————————cow : X=cows(取代早期形式kine)这显示,只要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就可能通过类比而产生出一个新形式。
四、结构的重新分析2425262728293031结构的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语序完全一致,但是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关系却发生了变化。
也可以说,结构的重新分析是指语法结构在外部形式不变的情况下被赋予与原先不同的新的解释。
比如古汉语的指示代词“是”被重新分析为系动词,汉语的“被”从动词重新分析为表示被动的助动词,等等。
结构的重新分析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1、所有实例都是结构A。
2、有些实例只能是结构A,有些实例只能是结构B,还有些实例既可以做结构A理解,也可以做结构B理解。
3、只有结构B。
a. [话题龟者] [ [ 主语是] [谓语/表语天下之宝也] ]b. [ 主语龟者] [ 谓语[ 系词是] [ 表语天下之宝] 也]有人指出例(1)中的“是”处于由指示代词到判断动词的“两可的过渡状态”。
再如:c. 我说,你去吧。
d. 他认为,这件事应该由学校负责。
五、语法化语法化是指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词汇性成分逐渐变为语法性成分,非语法范畴变为语法范畴,语法性较低的成分变为语法性更高的成分,例如动词变为介词、介词变为连词、话题变为主语,等等。
语法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单向性。
语法化的等级序列为:实词>语法词>黏附成分>屈折成分汉语的语法化主要体现为动词虚化为副词、介词、助词、语气词、连词,名词虚化为派生词缀。
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些旧的事物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些新的事物会出现,反映这些新旧事物的词汇也会随时代变化而变迁,一般表现为代表旧事物的旧词汇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如“天子、宰相”等等,代表新事物的新词会伴随新生事物的出现而出现,如“电脑、宇宙飞船、基因”等等。
二、词语的替换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指称现实现象,而所指称现实现象并没有发生变化。
产生词语替换现象的原因是:第一是社会的因素,“俸禄”变成“工资”;第二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如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今天变成了双音节词,如“蝇-苍蝇”、“目-眼睛”。
词语的替换收到语言系统的制约,表现在:1、词语的替换要受到词汇聚合关系的制约。
2、创造新词的方式与语音、句法等其他子系统以及不同子系统的关联有关系。
三、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没有发生改变,但是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词义的扩323334353637大、缩小、转移三个方面。
1、词义的扩大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意义。
如:“江、河”原本只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
“颠”本义“人头顶”,扩大为“任何事物的顶部”。
“齿”本来指门牙,现在泛指所有的牙齿。
2、词义的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
“金”,先秦泛指金属,现在一般只指黄金。
“丈夫”本指成年男子,现在只指女性的配偶。
“臭”本义“气味”,缩小为“恶气”。
“瓦”原来指一切烧过的土器,现在只指盖在屋顶上的一种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