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生物与非生物 教案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生物与非生物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生物与非生物年级:初中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和区别。
2. 能够举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并进行分类。
3. 掌握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 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和区别。
2. 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3. 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及分类。
教学重点:1. 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和区别。
2. 掌握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 能够进行生物和非生物的分类。
2. 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中有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二、讲解(10分钟)1. 介绍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和区别。
2. 分别讲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讨论与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搜集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并进行分类。
2.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整理的生物和非生物例子,并向全班汇报。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与教师共同总结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和特征。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拓展讨论,了解生物和非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整理自己身边的生物和非生物例子,并进行分类。
写出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和区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和区别,能够举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并进行分类,掌握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在讨论和实践环节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在以后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进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及其探究方法,第2节科学观察与实验,第3节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第2节生物的分类,第3节生物的进化。
3. 第三章《生物圈》:第1节生物圈的概念与结构,第2节生态系统的类型,第3节生态系统的功能。
4. 第四章《物质与元素》:第1节物质的概念与分类,第2节元素与原子,第3节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认识生物圈的概念与结构,了解物质与元素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的结构,物质与元素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2. 知识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过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2)简述生态系统的功能。
(3)解释物质与元素的关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1 生物与非生物 教案
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1.会使用放大镜,能用放大镜观察事物。
2.能够说出蜗牛的形态结构包括口,两对触角,眼,足,并能初步知道各部分的功能。
3.知道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4.形成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蜗牛的形态结构。
3.蜗牛的感觉。
【教学用品】放大镜,蔗糖溶液,醋,蜗牛,餐巾纸。
【教学过程】1.引入:放幻灯片,上面有熊猫、海豚、天鹅、玫瑰、蘑菇、汽车、楼房等图片。
师:地球上有许多千奇百怪的事物,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但都可以划分成生物与非生物。
这章让我们首先一起学习观察生物。
2.新课讲授师: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首歌,猜猜看唱的是哪种动物。
放周杰伦的《蜗牛》生:听后猜出是蜗牛。
师:我们在放假的时候就已经抓了些蜗牛,那么你们都是在哪里抓到的呢?生:路旁草丛里、墙角边、树下……师:这说明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生: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蜗牛的知识?生:有壳、身体软绵绵的,有触角……师:大家都很有知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观察一下蜗牛。
但是蜗牛很小,为了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我们知道了这是需要借助“仪器和工具”的(学生回答)。
所以为了使我们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蜗牛,我们要利用到——放大镜。
放大镜由透镜和镜柄组成,我们能将看到的东西放大就是靠透镜,用手摸可以感觉到它是中间厚、边缘薄。
那究竟它怎么使东西放大呢,我们将在以后学习透镜的知识时介绍给大家。
现在我们就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下指甲,头发,教科书上的文字。
练习: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镜与观察物体间的距离正确的是(B)A,贴着观察物体B,靠近观察物体C,远离观察物体D,随便怎么都可以师:看来同学们对放大镜的使用已经不成问题了,那么首先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型和它的运动情况,并把你观察到是现象记录下来。
师:总结并让学生将名称填入空格中。
提问1.蜗牛能在玻璃板上爬行,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吗?如果有痕迹,又有何用?2.蜗牛为何要四处爬行呢?生:思考并回答。
七年级科学上册《生物与非生物》教案6 浙教版
《生物与非生物》第一课时——观察蜗牛[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界的生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奇,作为观察生物的第一堂课,就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教科书选择了学生较熟悉的蜗牛作为代表动物,设计了蜗牛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观察过程。
学生对蜗牛已有一定的观察经验,但是不系统不完善,观察仅局限于表面,在本堂课中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的快乐,在活动中掌握探究的本领。
本章涉及的生命科学知识是宏观到微观的一个过程,宏观水平的学习,不仅要求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微观水平上的学习埋下伏笔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技能目标:1、学会使用放大镜;2、能设计并做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生物;3、学习做生物实验简单的记录方法。
情感目标:1、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2、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4、同时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对简单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
[教学难点]对简单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
[教学准备]教师:关于蜗牛的采集及饲养方法的小资料、盛放蜗牛的解剖盘、放大镜、滴瓶、黄瓜、酒精、白醋、30%蔗糖溶液、30%食盐溶液、电筒、镊子、教师购买的大蜗牛、八张汇报用的纸。
学生:课外到校园或庭院捉蜗牛并作短期的饲养。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与实验观察教学法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初步的科学探究。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捕捉蜗牛,要求学生饲养并做相关记录,例如蜗牛爱吃什么,它喜欢在什么时候活动等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心以及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整堂课气氛活跃、参与率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乐不思蜀”,一直关注着蜗牛,如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是需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拨。
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和没有生命的非生物两大类。
那么,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除了是否有生命之外,还有哪些不同之处呢?根据老师的预习要求,你能谈谈自己的观点么!多媒体展示课本P34 读图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概括生物具有的主要特征1、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除病毒外的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2、生物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都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具有应激性。
4、生物都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5、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生物都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问:我们刚刚归纳出来的生物共同特征,是否都应在一个生物体上体现呢?生物填入课本P34图2-1生物与非生物的方框中。
生物能繁殖和发育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生物有应激性课本P35 思考与讨论除图2-2中的生物特征外,你还能说出哪些生物特征?任举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或以人为例,说明生物具有呼吸、排泄、对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机械狗的运动和对刺激的反应都是人为设置的,而狗对刺激的反应是主动应变的。
而且机械狗不具有生物的其他特征。
多媒体展示视频《极速蜗牛》师:你能谈谈你对蜗牛的了解么?展示放大镜复习回顾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教师介绍:想要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可以将放大镜适当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然后移动放大镜或物体;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可以同时移动自己的头部和放大镜。
蜗牛的生活习性介绍蜗牛是常见的软体动物,喜阴暗潮湿隐蔽的环境,昼伏夜出,对强光刺激很敏感。
喜钻入疏松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温度和吸取部分养料。
在夏季的雨后常常能在草丛中,菜叶上找到缓慢爬行的蜗牛。
蜗牛吃蔬菜和农作物的茎、叶,对农作物有害。
课本P36活动(可适当提前布置学生回家完成)繁殖等特征,即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课本P35思考与讨论狗在碰到墙壁时会转弯,有些机械狗碰到墙壁时也会转弯。
从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角度,比较两者有什么区别。
演示实验完成课本P36活动思考与讨论蜗牛拥有的这些感觉功能,对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科学入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与技术2. 生物基础知识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 物理基础知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力与运动4. 地理基础知识地球与地图天气与气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生物、物理、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力与运动的关系2. 教学重点: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等教学模型:细胞模型、地球仪等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2. 学具:学习资料:教材、练习册等实验器材:放大镜、尺子等画图工具:铅笔、橡皮、直尺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学习: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生物、物理、地理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小结: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入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与技术2. 生物基础知识: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 物理基础知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力与运动4. 地理基础知识:地球与地图天气与气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科学入门: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
生物基础知识:描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物理基础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个力学现象。
地理基础知识:绘制一张家乡的地图,并介绍其主要地理特点。
2. 答案:科学实验报告:实验过程详细,结果清晰。
细胞结构与功能描述:准确描述细胞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力学现象分析:分析合理,结合实际案例。
地图绘制与介绍:地图准确,地理特点介绍清楚。
七年级科学上册《生物与非生物》教案11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教学案例设计(一篇)一、课题2. 1 生物与非生物第一教时观察蜗牛二、日期2003年12月28日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放大镜使用方法,知道使用放大镜能得到大而清晰的物象;②知道观察要按一定顺序进行;③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外观形态以及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反应;④知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⑤知道研究一种生物的大致步骤。
2、技能目标①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②能通过设计并实践一些简单实验来研究某一生物;③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①继续保持对小动物较强的好奇心、爱心和求知欲,养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②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见解,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协作、分享的习惯;四、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①会用放大镜按一定顺序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②对蜗牛应激性开展实验,并归纳小结;③能依据生物和非生物的七点差别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④掌握研究一般事物的大致步骤。
2、难点:①观察蜗牛细微结构;②归纳总结生物与非生物七点差别。
五、课程资源的准备和开发:1、小黑板一块,一面绘蜗牛外观形态图,另一面绘制一X“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空白表格(待填);2、全班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并将课桌面对面重排成三纵列;3、以小组为单位准备:①学生准备:捕捉蜗牛若干只,提前数天饲养,观察其形态、行为,从课外书籍或通过网络搜集蜗牛的相关资料待交流;②教师准备:放大镜、盛有蔗糖溶液、米醋的烧杯各一只、镊子、棉花球、滴管、小纸条2X、10×10cm玻璃片。
六、教学预设:七、调控对策:八、课后反思:本人认为在该课设计中体现了以下几点新课程理念:1、注重科学探究:首先让学生确立科学探索大致分为提出问题,设计并展开实验,形成结论三步,其次在第二步中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表格,手脑并用展开实验,实事求是地及时记录现象。
在“观察蜗牛”这一小型探究活动中“三步走”特征明显,第二步中各要点均有体现。
七年级科学上册《生物与非生物》教案8 浙教版
5、学生考虑并分组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每组学生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一一列出这些区别。
生物
非生物
对刺激有反应
对刺激没有反应
能生长
不能生长
需要营养
不需要营养
6、请学生列举出常见的10种生物。教师把学列举的这些生物写在黑板上,学生讨论这些生物是否又可以分成两大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当我们去一个大型的超市去买东西时,超市的物品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食品区、服装区等。同样,自然界的物体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同学们能否抓住它们最重要的特征给它们分成两大类呢?
1、自然界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生物体与没有生命的非生物体。
2、学生分组讨论举例,每组一位学生发言,把学生所举的例子填入事先准备的表格中。
课题
第2章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课时安排
2(第2课时)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能说出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3、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举例、对比、总结和归纳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能归纳出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难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教具准备
生物
非生物
学生举例、分类
3、教师提问:仔细研究一下表中所列的这些生物与非生物,能说说它们有哪些主要区别吗?
4、投影出示下列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观察的蜗牛被铅笔轻碰触角后,蜗牛会将身体缩进壳内,若用铅笔去接触课桌,它会有反应吗?
(2)、猫能生小猫,而摩托车能生小摩托车吗?
(3)、马能奔跑,汽车也能奔驰,马和汽车都是生物吗?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生物与非生物》教案课题1 生物和非生物第二章观察生物课题1 生物和非生物知识题练题练1(1)A(2)C(3)A解析:蜗牛是一种夜间活动,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农业害虫。
题练2 A 解析:判断生物的依据有应激性、生长繁殖现象、能新陈代谢、能呼吸、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题练3 D 解析:同上题练4 B解析:植物和动物的主要区别就是看营养方式,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方法题练题练5 C 解析:植物种子萌发、甘薯长出新叶子、鸭子质量的增加都能反应生物的生长现象。
题练6 C 解析:动物和植物都需要营养,所以选项A错误;动植物的区分主要看营养方式,不是看能否运动,所以选项B、选项D错误;题练7 (1)微生物因为这些微生物还活着(2)繁殖具有严整的结构,有应激性、有生长、繁殖、变异现象、需要营养、需要排泄,能适应和改变环境(写出其中四点就可以)。
(3)C 解析:从胃里的杂物有昆虫尸体、植物纤维可以推断出该野生动物是杂食性的(4)磨碎食物,帮助消化;或者补充矿物质等。
(答案合理都可以)点拨:本题涉及到生物学科内的知识综合,从本质和表象上了解生物与非生物是解题的关键,另外对于问题的猜测和推测结论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
能力题练一、1. D 解析:蜗牛的感觉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没有听觉。
2.B 解析:新陈代谢是生物最主要的特征。
3.B 解析:从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属于生长现象。
4.B 解析: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看营养方式。
5.C 解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6.D 解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太阳。
7.D 解析:含羞草对刺激做出反应表现出的生命现象是有应激性。
选项A是繁殖现象;选项B是变异现象;选项C是遗传现象,只有选项D是应激性。
8. D 解析:生命现象要体现生命的特征。
9. A 解析:动与不动不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特点。
10.C 解析:植物和动物都有应激性。
11.C 解析:根据不同环境中生物的个数可以知道生物适应生活的环境。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2.1生物和非生物学案(含答案)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要点整理〗一.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就是——有无生命。
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1.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是所有其他生命特征的基础。
2.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
除病毒外,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体能生长和发育。
4.生物体具有应激性。
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体能生殖。
6.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体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二.动物与植物1.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动物与植物的对比:3.植物是整个生物界的基础,是动物生存的基础,而动物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三.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了解)1.种类:A是植物病毒,B是动物病毒,C是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2.结构:由[①]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②]遗传物质组成,无细胞结构。
3.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四.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蜗牛是腹足纲的软体动物,陆生,有夏眠冬眠的生活习性,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夜间活动,整个身体分为:壳(具保护作用)、足(在腹部)、触角(两对上长下短)、眼(在长触角顶端)、口(内有齿舌)。
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视觉,但无听觉;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例题解析〗〖例〗[2016青岛]“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变异A.①②B.③①C.③④D.③②分析与解答:“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说明生物需要营养;“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生物的亲子代之间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
因此答案为D。
2.1《生物与非生物》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生物与非生物》教学方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和讨论,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并能够用科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与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和区别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并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准备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或实物样本观察记录表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图片,包括动植物、矿物等不同类型的物体。
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分类,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你们认为这些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为什么?”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特征差异,为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做好铺垫。
当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特征及其与非生物的区别。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详细讲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并对比非生物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为了巩固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环节,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和非生物,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检验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掌握程度。
总之,通过展示生物与非生物图片、提问引导、讲解生物特征等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为今后学习生物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分类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在自然界中,万物分为生物与非生物两大类别。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科学入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观察与实验2. 生物世界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细胞与组织3. 物质与能量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能量的转换与守恒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与运动宇宙的探索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能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
2. 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细胞与组织的基本知识。
3. 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认识能量的转换与守恒原理。
4. 了解地球的结构与运动,初步认识宇宙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实践运用细胞与组织的微观结构能量转换与守恒的抽象概念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特征的区分物质性质与变化的理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酒精灯等)模型与示教具(细胞模型、地球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实验报告册练习本学习指导书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学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演示实验或展示模型,增强直观感受。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逐步解析,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2. 知识点框架: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包括各章节核心内容。
3. 关键概念:用不同颜色和字体标出,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填空题: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区分。
选择题:物质性质与变化的概念理解。
计算题:能量转换与守恒的应用。
2. 答案:详细解答,包括解题步骤和最终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科学相关书籍和网站,拓展学生知识面。
2024年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3节)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科学观察和实验科学数据记录和处理2. 第二章:生物(第47节)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挂图、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章节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4.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初中科学教学设计2. 知识点:科学探究方法、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科学探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生物分类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参加科学竞赛,提高科学素养。
组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本教学设计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认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尽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应着重讲解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
最新科学:2.1 生物与非生物 教案A(浙教版七上)
最新科学:2.1 生物与非生物教案A(浙教版七上)最新科学:2.1生物与非生物教案a(浙教版七上)2.1生物与非生物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初中自然科学的起始课,具有较强的趣味性p直观性和引导性,而且知识的条理性较强,容易被学生接受。
这节课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这门课,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很好载体。
教材通过具体生物和非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对比以及某些生物的特殊点的展示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份找寻科学知识教学和方法教学的结合点,鼓励学生课内外结合,使用实物或视频等直观教具以强化教学效果。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使用比较、探讨和列出实例分析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主动性。
在教学中循着两条主线即为科学知识目标线和技能目标线展开。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自己回去辨认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增强自学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一、教学目标㈠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界物体的分类,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点;介绍植物界和动物界的涵义。
㈡技能目标并使学生初步介绍观测、比较、分类的科学方法。
㈢情感目标通过渲染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⒈教学重点:植物界和动物界的主要特征。
⒉教学难点: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生物与非生物、动物与植物等与教材有关的录像片或幻灯片、水母、鸵鸟、猪笼草图片,仙人球以及几株绿色植物实物。
三、教学过程教师传授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后,明确提出以下问题,使学生探讨:①在同一季节,为什么有些地方山清水秀,有些地方却冰天雪地?②太阳为什么可以东升西落,一年中为什么可以存有四季更迭?③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为什么会生锈?④明朗的苹果为什么总是下坠,而氢气球却能够往上呢?学生代表发言后,说明同学们已经知道一些问题,但还有许多不了解的地方。
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就能掌握大自然的规律,就能更好地利用大自然,使大自然为人类服务,用录像或幻灯片展示大自然的风光,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山青水秀的风光;有一望无际的沙漠;有晶莹透明的冰川;有直插云霄的高山;有波涛汹涌的大海。
【新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生物与非生物》【创新教案】
2.1生物与非生物【内容来源】七年级浙教版上册第2章第1节【主题】生物与非生物【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学会判断生物和非生物,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2.初步学会观察方法,学会使用放大镜。
3.观察蜗牛的外形、习性和结构,说出蜗牛的生物特征。
二.学情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初中阶段初次接触生物内容,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许多生物,也笼统的学习过生物的相关知识,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七年级学生好动、对知识的好奇心强,安排观察蜗牛这一活动,既能够对学生新学习知识进行巩固,又能够对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盛放蜗牛的玻璃盘.放大镜、手电筒、镊子、30%的醋酸学生准备:蜗牛四.教学过程活动11.导入【教师活动】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第二章观察生物,那什么是生物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图片,找找看你觉得哪些是生物?活动22.判断生物与非生物【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寻找哪些是生物【教师活动】既然同学们认为这些是生物,那剩下的又应该归入哪一类?【学生活动】预设:非生物活动33.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师活动】提问:同学们是怎么来判断一个物体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呢?同学们在纸上写一写【学生活动】积极讨论,小组派代表请回答预设:马和向日葵有生命,桌子和汽车没有生命,【教师活动】同学们认为有没有生命可以用来作为判断是不是生物的特征,那同学们观察图2-2描述它们具体有哪些生物特征。
能不能简单的概括一下。
【学生活动】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新一代——生殖;种子萌发会长成植株——生长发育;生物体能代谢废物——物质与能量转换;含羞草小叶受刺激后,合拢——应激性;【教师活动】我们从这几种生物中得出了所有生物都具有,能繁殖后代.能生长发育.能呼吸.对外界有反应(应激性)提问:会动.能发声能否作为生物的特征呢?【学生活动】预设:不能【教师活动】提问:同学们能不能举出自己熟悉的生物的某些特征?【学生活动】思考,预设:人要吃东西,机器人不用吃东西,【教师活动】那同学们看看下面这几种生物具有什么特征呢?【学生活动】母猫和猫仔的颜色不一样——遗传和变异,被揪耳朵会哭——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雷鸟在不同季节体毛颜色不一样——适应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蜗牛,发展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蜗牛感觉的实验,发展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蜗牛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大自然,并树立爱护小动物的和谐的自然观;(2)通过探究实验和课堂互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观察蜗牛,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
2重点难点
重点: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蜗牛的形态结构。
3、蜗牛的感觉
难点:蜗牛的内部结构,蜗牛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3学情分析
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归纳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从学生常见的生命现象入手,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从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观察方法的学习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本节课体现课标精神的一个重点。
教学中呈现了大量图片,这些图片紧密联系着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对自然的认识。
这些图片是学生进行探究的起点,也是联系旧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图片资料收集得越多、越全面,越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并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在学生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观察需要明确的目的,讨论需要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否则难以保证课堂的效率和探究的效果。
同时,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
因此,观察和讨论的组织是实施本节教学的一个关键。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放大镜的使用
【放大镜的使用】
同学们的桌面上已经有了放大镜了,现在请你们把它拿出来,然后2个人一组,观察一下你们手上的放大镜,同时看ppt上的填空题,把你们认为正确的答案填上去。
(一般用玻璃制成,用手摸可感觉到它是中间厚、边缘薄。
)
生:用玻璃制成,中间厚、边缘薄,……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下铅笔、头发、指甲等,看看放大镜中的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总结出放大镜的作用和特点以及它的使用方法)
生:(观察活动)
放大镜的作用和特点:能将观察对象放大,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镜不要与被观察的物体离得太远,观察时,可将放大镜在物体与人眼之间适当移动,使看到的物体较清晰为止。
<强调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属于间接观察”。
活动2【活动】观察蜗牛的形态结构
【观察蜗牛】
【外形特征】
在观察蜗牛的环节中,我们将要探究的是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的生理特征。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放大镜的使用。
现在,我们就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下蜗牛的外形特征,看看它有哪些结构:请大家将蜗牛拿出来,然后2人一组进行观察,同时将蜗牛的眼、口、壳、腹足、触角填在书本p32的相应位置。
生:(结合ppt上所指的具体结构回答)
【生理特征】
我们知道正常的人一般都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种感觉,那蜗牛呢?它们有没有这五种感觉呢?(适当停顿)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些活动,探究一下蜗牛的感觉。
大家把书本翻到p33,然后仔细看一下书本上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活动3【导入】观察蜗牛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分组:先一起做活动一;再是一、二组做活动二和活动三,三、四组做活动四;然后是一、二组做活动四,三、四组做活动二和活动
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适应环境),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用铅笔头分别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和壳等部位,蜗牛有反应吗?那个部位最敏感?(有,触角最敏感。
说明有触觉)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蜗牛用铅笔头分别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和壳等部位,蜗牛有反应吗?那个部位最敏感?(有,触角最敏感。
说明有触觉)将怎样行动?(阴影。
说明有在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观察蜗牛有没有反应?(没有反应。
若停止爬行,可能是感受到空气的振动或其他原因。
)
【思考】通过上述实验,你知道蜗牛有哪几种感觉?(学生回答再小结)
生:有视觉、嗅觉、触觉,没有听觉,……
【思考】通过上述实验,你知道蜗牛有哪几种感觉?(学生回答再小结)
生:有视觉、嗅觉、触觉,没有听觉,……
视觉)有反应。
若停止爬行,可能是感受到空气的振动或其他原因。
)
【思考】通过上述实验,你知道蜗牛有哪几种
活动4【导入】蜗牛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它生物,如萤火虫<最主要的食物是蜗牛,如果蜗牛灭绝,就会影响萤火虫的生存。
萤火虫会分泌一种毒素,将蜗牛毒死,然后再慢慢的享用。
>。
而且,蜗牛还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早有以蜗牛治病的记载,近代中医学也公认蜗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治消渴等作用。
另外,蜗牛还是世界四大名菜之一,在国际上有“软黄金”之称。
)
活动5【作业】小结和作业
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讲到这里就结束了。
接下来,请大家回顾一下,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1:列举你周围的2~3种生物与非生物。
说说它们属于生物或非生物的理由。
2:狗要通过进食获取能量,汽车要消耗汽油获取能量,这两者有什么不同?3:汽车制造厂不断制造新的汽车,这为什么不属于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