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常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 库仑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并测出了元电荷的电量D.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D解析:A选项,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故A错误;B选项,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万有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的,故B错误;C 选项,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守恒定律之一,但元电荷的电量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不是库仑,故C错误;D选项,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发电机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故D正确。
2.关于电场和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场和磁场都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B. 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C. 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用来描述电场和磁场的强弱及方向的假想曲线D. 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但电场线和磁感线并不存在答案:D解析: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不是假想的,但电场线和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的强弱及方向而引入的假想曲线,实际并不存在,故A错误,D正确;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穷远出发,到负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不是闭合曲线,而磁感线是闭合曲线,故B错误;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用来描述电场和磁场的强弱及方向的假想曲线,故C正确,但由于C选项的表述容易让人误解电场线也是闭合的,所以在此题中以D为最佳答案。
3.在真空中A、B两点分别放置异种点电荷Q₁和Q₂,已知两点电荷间库仑力为F,电场强度大小为E,若将Q₁的电量与Q₂的电量同时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库仑力F’和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E’分别为:A. F’ = 4F,E’= 4EB. F’ = 4F,E’ = 2EC. F’ = 2F,E’ = 4ED. F’ = 2F,E’ = 2E答案:B解析:根据库仑定律,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与它们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解释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并且提供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定律的应用。
第二题题目:请你谈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设计一堂精彩的物理实验课。
第三题题目:请阐述在教授初中物理时如何运用实验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
第四题题目:假设你是初中物理教师,在一次课堂实验中,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情况,实验器材损坏,实验无法继续进行。
请谈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突发情况,并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影响。
第五题题目:请您解释什么是“浮力”,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浮力现象。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浮力的概念理解有困难,您会采取哪些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第六题题目: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你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特别是当有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情绪波动较大,影响了课堂纪律和教学进度时?第七题题目:请您解释什么是“惯性”,并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惯性的体现。
如果学生对于这一概念感到困惑,您会如何帮助他们理解?第八题题目:请谈谈你对“教育信息化”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影响。
第九题题目:请你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将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十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设计一堂针对初中物理“机械能”主题的课堂教学活动。
第二题题目:请设计一节关于“电流和电压”的物理教学课,针对初中生。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掌握电流的方向和电压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物理真题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物理真题《分子热运动》考题回顾考题解析环节一:导入新课展示长喙天蛾吸食花蜜、煮食物画面,让学生思考天蛾是如何发现花蜜的?课前在自己身上喷香水,在教室内走一圈,问同学们能闻到味道吗?我们是如何闻到各种味道的?学生初步体会分子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新课《分子热运动》。
环节二:新课讲授【提出问题】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我们是如何闻到物体的味道的呢?分子间有没有作用力?【实验演示1】在讲台上打开一个花露水瓶盖,询问前排同学有没有闻到味道?【演示实验2】在装着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抽掉玻璃板,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实验中不能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面。
)学生观察实验,会发现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均匀,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彼此进入对方,明确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教师讲解扩散的概念。
教师追问:扩散只能发生在气体间吗?能否举一些扩散现象的实例吗?(如墨水滴入到水中;腌菜会使菜变咸等)【演示实验3】在一个量筒内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密度大于水,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间明显的界面。
展示10天前、20天前、30天前的溶液。
对比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观察实验,通过对比几个实验,可以发现,时间越长,清水和硫酸铜溶液间的界面就越模糊。
教师讲解其中的原因:这是由于水和硫酸铜溶液间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视频动画】煤炭堆放在地面一段时间后,把地里面一小层都弄黑了;长期堆放石灰的墙角,有一层墙壁染上了白色;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等。
引导学生讨论,对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运动进行总结。
教师归纳: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演示实验4】两个相同的烧杯,一个装入半杯热水,一个装入等质量的半杯凉水。
用滴管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
下半年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比热容》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物理《比热容》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将水烧开所用的时间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2)东北暖气里面为什么用水,除了水比较方便,还有什么特点。
(二)概念探究【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有都有两个烧杯分别盛相同的水和实用油,有温度计和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探究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引导问题:如何比较热量的吸收多少?【进行实验】小组合作,观察、记录。
(老师巡视)【分析探讨】根据实验记录,猜想原因。
【总结归纳】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引导提问:怎么表示不同物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呢?引出比热容概念强调比热容符合用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0C)(三)巩固提高实例分析(1)为什么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能调节当地的气候,使冬天气温将升高2摄氏度,而夏天将降低2摄氏度?(2)尝试解释海陆风的成因。
(3)阅读“气候与热污染”,请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解释成因并提出改善这一现象的建议。
(四)小结作业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总结,老师补充)作业:生活还有什么跟比热容有关系的现象?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比热容的定义和公式分别是什么?【专业知识类问题】【参考答案】定义:比热容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公式为2.你认为在授课过程中导入环节重要吗?【教学设计类问题】【参考答案】导入环节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我们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向,明确学习目标。
所以,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物理《力的三要素》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物理《力的三要素》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一个人在用拉力器锻炼身体的时候,使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力器被拉开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接着出示桌球王子——丁俊晖的比赛视频,发现他出杆的方向不同,就能使球进入不同的球袋。
初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谈谈你对“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说明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体现这一理念。
第二题题目:请简述你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题题目:假设你是一位初中的物理教师,正在教导一节有关“电的流动和电路”的课程。
在学习了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后,你的学生分成了两个小组进行小组实验,实验内容是构建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
在实验过程中,一个小组遇到了以下问题:1.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测量到的电流值为什么是负数?2.为什么在关闭开关后,电路中仍然有电流流动?请你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教育理论知识,为学生做出解释,并说明你如何在课堂中帮助他们掌握物理知识。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
第五题题目描述:请谈谈你遇到的教学设计中遇到的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难点的?请以教学中的具体情境为例,描述你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第六题题目:如果你是一位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能量守恒定律》这一课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能量守恒定律在微观世界中看起来并不适用?”作为教师,你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第七题题目:请谈谈你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说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第八题题目:你是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物理公式记忆不够准确,导致解题时无法正确应用。
请你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应用物理公式。
第九题题目: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你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十题题目描述:某中学物理教师在进行“浮力”的教学时,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上存在困难。
在一次课后,他决定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真题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jpg />A.B.C.D.正确答案:C解析:渔民看到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的折射进入眼中。
折射过程中,光由水进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象,实际的鱼在象的下方,故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
3.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冰——凝固吸热B.雾生成——液化放热C.露产生——汽化吸热D.霜形成——升华放热正确答案:B解析: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吸热的物态变化: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的物态变化:凝固、液化、凝华。
水结冰为凝固,是放热过程,选项A错误。
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放热过程,选项B正确。
露是水蒸气在地面植物上液化形成的,是放热过程,选项C错误。
霜是水蒸气在低温时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选项D错误。
4.如下图所示,将一个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放入甲液体中时,小球漂浮,当把它放入乙液体中时,小球悬浮。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球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C.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正确答案:D解析:因为空心球在甲中漂浮、乙中悬浮,所以浮力都等于小球的重力,即小球在液体甲、乙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选项A正确。
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在浮力相同时,乙杯中的V排大,所以乙液体的密度小于甲液体的密度,选项B 正确。
球在乙中悬浮,说明球的密度与液体乙的密度相等;由于球是空心,故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选项C正确。
球在甲中漂浮,说明球的密度小于甲液体的密度,则材料的密度可能小于、等于或大于甲液体的密度,选项D错误。
5.如下图所示,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滑动时(不考虑电源内阻),观察到的现象是( )。
2017年下教师资格证初级物理真题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图1所示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声音的特性”一节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用于学习的相关知识是()。
A .响度B .音调C .音品D .音色2.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图2所示为某中学物理教科书介绍物理学家做实验的情境,该物理学家及他所做的这个实验为人类认识自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该实验情境表示的是()。
演示如图2.2-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图2A.赫兹通过实验发现电磁波B.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电磁感应现象C.库仑通过实验发现库仑定律D.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电流的磁效应3.“嫦娥四号”是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中的一颗人造卫星。
设该卫星离月球中心的距离为r,绕,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由上述信息可月周期为T,月球的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知()。
A.月球的质量为 月 B.月球的平均密度为 月C.卫星绕行的速度为 D.卫星绕行的加速度为g月4.空间某静电场的电势φ随x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φ对应的电场强度E随x变化关系的是()。
图35.以固定点电荷P为圆心作两个同心圆,如图4虚线所示。
带电粒子Q在P的电场中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为轨迹上的三个点,其在a、b、c三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a b、a c,速度大小分别为v a、v b、v c。
初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概念,设计了一个实验:将一个小球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观察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情况。
这个实验主要体现了哪种教学原则?A. 直观性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巩固性原则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的应用。
选项A,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题干中教师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情况,正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概念,故A项正确。
选项B,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并未明确体现这一原则,故B项错误。
选项C,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题干中并未涉及巩固知识的内容,故C项错误。
选项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题干中的实验主要是为了直观展示物理现象,而非直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故D项错误。
2、在教授“浮力”这一概念时,教师首先通过展示船只在水中浮起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船只会浮在水面上。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了哪种教学策略?A. 先行组织者策略B. 探究式教学策略C. 合作学习策略D. 发现式教学策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策略的应用。
选项A,先行组织者策略是指在学习任务本身之前先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初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背景: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结构化面试题目,旨在考察应聘者的教学理念、课堂管理能力以及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题目描述:假设您正在教授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关于“光的折射”这一章节。
您注意到班上一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缺乏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这种情况下,您会如何设计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又能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二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实施探究式学习。
第三题题目:请您解释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并且描述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这个定律的应用。
同时,请说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向学生传授这一概念。
第四题题目:在进行“光的折射”教学时,你发现学生对于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折射现象理解不够深刻。
请设计一个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解释这个实验如何能够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第五题题目:请谈谈你对“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理解,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第六题题目背景:假设你正在给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上物理课,课程主题是“简单机械”。
在讲解了杠杆原理之后,你发现学生对于实际应用中的杠杆作用理解不够深入。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你需要设计一个课堂活动。
题目内容:•任务:请设计一个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活动应当包括材料准备、操作步骤、预期效果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要求:•活动应该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活动过程安全,适合初中生操作。
•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杠杆的作用。
•活动结束后,能够引导学生总结杠杆原理的应用实例。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物理课堂中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第三题题目描述:请谈谈你对“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理解,并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体现这一特点。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设计一堂关于“电流与电阻”的物理实验课。
第五题题目:请你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效果?第六题题目: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对“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的理解。
第七题题目: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请举例说明。
第八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设计一堂以“能量转化与守恒”为主题的物理实验课,并说明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及预期教学效果。
第九题题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解释该实验是如何说明浮力作用的。
第十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的理解,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背景:假设你是一名即将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的考生。
在面试中,你需要展示你的教学设计能力,特别是如何将物理概念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本题要求你设计一个关于“浮力原理”的教学活动。
题目要求:请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设计一个适合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
教学方案应包括以下几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解、练习、小结)•预期效果及评估方式第二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情境,设计一节关于“电流的产生”的物理课教案。
初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
初中物理1、题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2)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3)如果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归纳结果。
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渗透物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学生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不动放在地上的桌子,吊着的电灯,问学生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什么?学生回顾知识点:这些物体是静止的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明他们受平衡力。
教师追问: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力可以互相抵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提出问题: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出示的实例可以猜想物体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实验器材:小车,砝码,轻绳,固定着定滑轮的光滑桌面,砝码盘,让学生根据器材设计实验。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将轻绳系在小车的两头,并将轻绳的另外两头系上砝码盘固定在定滑轮上,将小车放在光滑桌面的中央,通过给两边增减砝码,看小车是否移动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补充实验步骤的三个步骤:(1)两盘中加相等质量的砝码;(2)两盘中加质量不相等的砝码;(3)两盘中砝码的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旋转一个小角度释放。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教师组织学生以物理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多做几组,得到普遍规律,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分析论证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教师引导补充:(1)若两端轻绳没有作用在小车上,小车的状态将不会是平衡的。
2017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初中物理)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第一部分考情分析一、历年考题分析《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时长120分钟,卷面分值150分,分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四种题型,完全根据大纲要求安排。
二、命题规律及趋势【单项选择题】(1)初中物理学科知识,1~2道。
主要考查电路、声、透镜、机械运动、内能等初中主干知识。
(2)课程标准或大学物理知识,1道。
课标主要根据初中物理知识,从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等方面命题,多为理解类题目。
(3)物理学史或物理实验知识,1道。
主要考查考生对初中必做实验的基本操作知识及物理思想的理解掌握。
(4)高中物理学科知识,5~6道。
主要考查力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及电磁学等高中物理知识。
【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出题特点:共2小题。
第一小题以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为主,给出材料,要求以师生对话的形式设计一个教学片段。
考查对学科知识以及对学科教学论教学法的应用。
第二小题以材料形式给出课程目标,学情,教材内容内容,依据所给资料完成完整的教学设计,并且要求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篇目特点:八年级上、下,九年级全一册内容均会考查,一般侧重于实验探究课的内容。
第二部分 经典例题一、单项选择题【2017年上教师资格笔试-初中物理】如图5所示,用跨过光滑定滑轮将水平面上没有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
若拖动的电机功率恒为P ,小船质量为m ,小船受到阻力大小恒为f ,经过A 点时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小船速度大小为 ,绳的质量忽略不计,则小船加速度为( )和绳对船的拉力的大小为( )A.,B.,C.,D.,【答案】B 。
解析:当小船运动到A 点时,对小船中公教师研究院提供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受到沿绳方向的F ,重力mg ,阻力f ,又知电动机功率恒定P=Fv 则vPF =①,将力进行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力,则水平方向受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a f F =-θcos ②则)cos (1f vP m a -=θ③,又知θcos 0v v =④,代入①③得)(10f v P m a -=,θcos 0v PF =故答案B 正确。
物理教师面试考试题及答案
物理教师面试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A. 299,792,458米/秒B. 299,792,458千米/秒C. 299,792,458厘米/秒D. 299,792,458毫米/秒答案:A2.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什么?A.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C. 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D.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3. 以下哪个选项是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A. 无线电波B. 微波C. 红外线D. 可见光答案:A4.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能量可以被创造或消灭B.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但其总量保持不变C. 能量只能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转换D. 能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封闭系统答案:B5.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电流的单位?A. 伏特(V)B. 安培(A)C. 瓦特(W)D. 欧姆(Ω)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其比例常数被称为______。
答案:库仑常数2. 欧姆定律表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______。
答案:电阻3. 光的折射现象可以用斯涅尔定律来描述,该定律表明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______之比。
答案:折射率4.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与系统对外做的功之和,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ΔU = Q - W,其中ΔU代表______的变化,Q代表系统吸收的热量,W代表系统对外做的功。
答案:内能5. 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电场和磁场如何相互影响,其中包含了四个基本方程,分别是:高斯定律、高斯磁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______。
答案:麦克斯韦修正的安培定律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
2017年下教师资格证初级物理真题答案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 。
解析:实验中教师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让学生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并倾听音调的不同,从而得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本题选B 。
2.【答案】A 。
解析:图中实验所用仪器为电磁波探测器——谐振环。
谐振环是把一根粗铜丝弯成环状,环的两端各连一个金属小球,球间距离可以调整。
赫兹把谐振环放在放电的莱顿瓶(一种早期的电容器)附近,反复调整谐振环的位置和小球的间距,在两个小球间会闪出电火花。
赫兹认为,这种电火花是莱顿瓶放电时发射出的电磁波,被谐振环接收后产生的。
故本题选A 。
3.【答案】C 。
解析:由黄金代换公式可知,GM=g 月R 2,所以月球的质量M = 月 2 ,A 项错误。
月球平均密度ρ= ,其中M = 月2 ,V=43 3,所以ρ=3 月4 ,B 项错误。
根据v=ωr ,ω=2πT ,可知卫星绕行的速度大小v=2rπT ,C 项正确。
根据 䁪 2=䁪t ,得a = 2;而GM=g 月R 2,得a = 2g 月,二者不相等,D 项错误。
4.【答案】B 。
解析:-ϕχ图像的斜率表示场强。
由题干图可知,0~2s 内,3~4s 内场强为0;2~3s 图像斜率为正,电场强度的大小4V 4V E==1m m ϕχ∆=∆;4~6s 斜率为负,电场强度的大小6V 3V E==2m m ϕχ∆=∆。
故本题选B 。
5.【答案】D 。
解析:在点电荷的电场中,场强大小2Q E k =。
由图可知,Q 在a 、b 、c 点时距P 的距离ra >rc >rb ,故Ea <Ec <Eb 。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带电粒子运动的加速度a= R 䁪,则aa<ac <ab 。
根据轨迹弯曲方向可知,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受静电斥力作用,离电荷越近的位置,电场力对粒子做的负功越多,粒子的速度越小,则va >vc >vb 。
故本题选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举例:桌子上摆放的花瓶;篷上悬挂的吊灯;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虽然他们都收到了力的作用,但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种状态就叫做平衡状态。
从受力角度来说,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最简单的受力就是——二力平衡。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二力平衡的概念
分析桌子上的花瓶,吊灯都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总结二力平衡的概念。
(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连接好实验装置,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挂砝码,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小车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1)使两托盘里砝码质量不相等;
(2)使两托盘里砝码质量相等;
(3)保持两托盘里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在释放;
然后让学生把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填在表格中。
实验一结论:小车受到大小不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结果小车不是平衡状态。
实验二结论: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结果小车仍然处于平衡状态。
实验三结论: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结果小车不再是平衡状态。
请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时间为三分钟,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生: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环节三:巩固提高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重为1.5牛?它受到了哪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关系怎样?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本节内容。
作业:如果在已经作匀速成直线的小车上再加一对平衡力时,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板书设计】
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有的学生说可以用轻质量的纸板代替小车做受力物体,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知识性问题】
【参考答案】
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还会受到摩擦阻力,虽然这个摩擦阻力与拉力相比可以忽略,但用纸板来代替小车会更大的减小误差,这样实验的结果会更加准确。
2.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知识性问题】
【参考答案】
相同点: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1.对象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对象不同,它们是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对方,即两个物体上,而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性质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而平衡力则没有这个性质。
3.时间要求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的,而平衡力则没有这个性质。
4.独立性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的,而平衡力的两个力是彼此独立的。
注意:相互作用力(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此绝对不是一对平衡力。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属于同一性质的力。
如果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一定是摩擦力。
初中物理《压强》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压力作用效果
展示一系列图片:
(1)小姑娘站在雪地里,对雪地有压力,双脚陷入雪里;一大人利用雪橇站在雪地里,对地面也有压力,却几乎没有陷入雪地;
(2)用手指肚按铅笔的两端,铅笔对手指肚有压力,笔尖的一端觉得很疼,而笔尾的一端疼痛感很弱。
让学生找出这些事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引导看出他们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
顺势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环节二:建立概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的关系
学生猜想: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回顾:如果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那要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复习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法。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提问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
学生根据已有的小器材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控制放在木块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通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
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我进行巡视指导。
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提出问题:如果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那么应该如何判断压强的大小呢?
学生:应比较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最方便
第二批
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我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教师抓住学生提到的“光”这个条件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光源的概念学习:
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发光的物体,如太阳、月亮、灯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加以区分,从而得到光源的概念。
2.光的直线传播:
教师继续追问:这些光是怎么被我们看见的呢?也就是光是如何传播的呢?
教师出示一些汽车前灯或者清晨森林里的阳光,引导学生发现光线都是直的。
此时,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光在什么条件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吗?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个实验看一看。
【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在课上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激光准直”
【参考答案】
准备三个大头针,一块方木板,一张白纸,图钉、直尺。
用图钉把纸固定在方木板上,在木板上相距一段距离插上两枚大头针A,并使其与木板垂直,在某一位置观察大头针A,并演视线插上两根大头针B、C,使B刚好挡住A,C刚好挡住B,拔去大头针,用直尺把三只大头针在纸上扎的小孔连起来,可以看到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2.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才能让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
【参考答案】
八年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由于学科的特点,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的心理,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兴趣和好奇是学习物理的开始,所以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利用起他们对于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首先就是无论那一节课都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入手,提出他们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的欲望,当然在课中要充分的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学习
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或者让他们动手进行操作。
总而言之就是要动用一切资源创造他们的兴趣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进行导入。
首先让学生回忆平面镜中光的反射定律的规律及光路图的分
析方法,并找同学上台画出光路图,给出入射光线及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及反射角。
再根据学生的作图提出问题:如果现在将平面镜弯折,会变成什么样呢?
学生:变成一个曲面,也就是凹面镜或者是凸面镜。
老师:那么,一束平行光射向这个凹面镜或者凸面镜,光路的变化是否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进而引入课题。
环节二:新课探究
1.首先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凸面镜,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凸面镜上,考虑凸面镜其中的一个点上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应该如何确定,引导学生这点的切线即可看成这点所在平面,而这点与圆心连线即是这个平面的法线,则入射角则可确定了,进而可以判断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反射角了。
在明确了光线在凸面镜上的反射规律后,将学生以物理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将其他的光线都画全,并讨论反射光线有哪些规律。
老师:平行光线经过凸面镜反射后的光线有哪些规律?
学生:平行的光线经反射后的光线变的发散了,并且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老师:这就说明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凸面镜的焦点。
那么大家根据这个特点,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凸面镜的应用呢?
学生:汽车的观后镜、道路转弯处的镜子。
老师:那你能解释一下这个原理么?
学生:汽车的观后镜和道路转弯处的镜子都是凸面镜,根据发散的特点,可以扩大视野范围。
2.根据凸面镜的学习探究过程,对于凹面镜的学习,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根据入射光线找到法线、入射角、反射光线、反射角等,同时列举出生活中使用凹面镜的事例。
探究后,
找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大家一起分享,发散思维。
环节三:巩固练习
1.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其工作原理,如汽车头灯的近光灯和远光灯等;
2.给出一些不完整的光路图,让学生适当的进行补充完整。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平面镜成像、凹面镜成像、凸面镜成像的特点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同时预习光的折射,并想一想光的折射和反射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