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阳针灸穴位天星十二穴现代解

合集下载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是针灸治疗杂病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是针灸治疗杂病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是针灸治疗杂病“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是针灸治疗杂病的一组配穴方法,有“三百六十穴,不如十二穴”之名。

十二穴包括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昆仑、环跳、阳陵泉、通里、列缺、太冲,皆分布在四肢,取穴安全方便,针刺感应强,疗效迅速,但现代针灸临床只用于中风病等少数病种。

庞祖宜整理研究发现徐凤《针灸大全》记载“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首次将此歌冠以马丹阳之名,此处首次将“天星十二穴”托于金代全真教道士马丹阳,“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一句,明确了十二穴与道教、北斗有密切的联系。

高武《针灸聚英》收录有“薛真人天星十二穴歌,多个版本出现的“马丹阳”“薛真人”“北斗”“天心”等关键词提示天星十二穴的起源、演变与道教的北斗崇拜密切相关。

阴升阳降,一气周流,重视脾胃《灵枢·逆顺肥瘦》描述人体经络的升降趋势为:“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天星十二穴流注顺序也顺应这一趋势,一气发于三焦,阳气从至阳逐渐降为阴,一阴始生,而后逐渐升为阳,阴阳合抱,相互转化。

《素问·阴阳离合论》在篇首提到万物方生,气弱时未出地,处于阴,气盛出于地,而入阳,譬喻人身之阴阳气的运行。

一气分阴阳,阴阳气机的开、阖、枢正体现了气的不同状态和运动形式,而其本质为“一气”。

(1)阳气右降合谷、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土)穴,内庭、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之荥(水)穴、合(土)穴。

阳明主阖,腐熟水谷,其气内行下达。

取合谷、曲池、内庭、足三里 4 穴调节阳明之气,使气机顺利得降。

少阳为枢,气如转动之门枢,主半表半里,能转枢阳气之机,疏泄胃肠。

环跳沟通少阳与太阳两经之气,阳陵泉为本经合(土)穴,两穴调节少阳之气,助阳气降沉,使之可转为阴气。

委中、承山、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委中为合(土)穴、昆仑为经(火)穴,3穴助太阳之气沉降。

太阳为三阳中之开气,沉中蕴升浮之力,入于厥阴阖气。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注解解读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注解解读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注解解读老祖宗留下的绝技:天星十二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注解解读《黄帝内经》中记载,说人身上有十二经络,以应十二个月,有3百6十五节,以应一岁,其实就是说人的穴道有3百6十个。

穴道数量在历代的发展中,慢慢地累积,到明朝的《针灸大成》,就已经记载了有3百6十一穴。

人身上有3百6十一个穴道,分布在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两条脉上;每一个经络上的穴道数量不一,例如膀胱经上最多,有6十7个穴道,心经、心包经最少,各有9个穴道。

穴道的数量那么多,临床上究竟有哪些穴道可以选用?明朝的一位医生由于用穴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发展了十二个穴道,在《针灸大成》中称之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十二个穴道都是在“正经”上面,而且都是属于重要穴道,例如五俞穴、原穴、络穴或大关节上的穴道等,临床应用上特别好使,很有效;几乎这十二个穴道,已经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

《针灸大成》里面收录编成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一] 它的总诀是这样写的,“3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3百6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就是说虽然有3百6十个穴之多,不出这十二个穴,只要补泻的处方正确,就什么病都能治了。

而且还说治病有如神灵,应手即愈,就好像用热水泼在雪地上,一下子就溶化了。

还说这些穴道是北方之神所传授的。

因此,针一扎进穴道,连金锁都可以打开。

在这个歌诀里面还有:古人传授任何一种技艺都是师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师父的,所以歌诀说: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就是说,只能够教给那些好的弟子,不是好弟子,就不能教他。

这十二个穴道中,有八个是在膝至足,4个在肘至手。

3里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只要对针灸有一点概念的,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由于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道,可用以保养,也可用以治病的重要穴道。

马丹阳十二针

马丹阳十二针

马丹阳十二针马丹阳十二针,内容如下: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

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1.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腑酸,伤寒赢瘦损,气蛊疾诸般。

年过三旬后,针灸眼更宽。

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2.内庭: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

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3.曲池: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偏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

4.合谷: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病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5.委中:委中曲服里,横纹脉中央。

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仲屈,针入即安康。

6.承山:承山名鱼腹,揣肠分肉间。

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7.太冲: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

动脉知生死,能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朦,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8.昆仑: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

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

9.环跳: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

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腿胯连端痛,转侧重欷歔,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

1O.阳陵泉: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

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11.通里: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

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暗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12.列缺: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

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壅上,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

简单又实用的天星十二穴

简单又实用的天星十二穴

简单又实用的天星十二穴《黄帝内经》中记载,说人身上有十二经络,以应十二个月,有三百六十五节,以应一岁,其实就是说人的穴道有三百六十个。

穴道数量在历代的发展中,慢慢地累积,到明朝的《针灸大成》,就已经记载了有三百六十一穴。

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一个穴道,分布在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两条脉上;每一个经络上的穴道数量不一,例如膀胱经上最多,有六十七个穴道,心经、心包经最少,各有九个穴道。

穴道的数量那么多,临床上究竟有哪些穴道可以选用?明朝的一位医生因为用穴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发展了十二个穴道,在《针灸大成》中称之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十二个穴道都是在“正经”上面,而且都是属于重要穴道,例如五俞穴、原穴、络穴或大关节上的穴道等,临床应用上非常好使,很有效;几乎这十二个穴道,已经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

《针灸大成》里面收录编成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1] 它的总诀是这样写的,“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就是说虽然有三百六十个穴之多,不出这十二个穴,只要补泻的处方正确,就什么病都能治了。

而且还说治病有如神灵,应手即愈,就像用热水泼在雪地上,一下子就溶化了。

还说这些穴道是北方之神所传授的。

因此,针一扎进穴道,连金锁都可以打开。

在这个歌诀里面还有:古人传授任何一种技艺都是师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师父的,所以歌诀说: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就是说,只能够教给那些好的弟子,不是好弟子,就不能教他。

这十二个穴道中,有八个是在脚上的,四个在手上。

三里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只要对针灸有一点概念的,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道,可用以保养,也可用以治病的重要穴道。

歌诀里说“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就是说三里穴的位置,膝眼又叫“犊鼻”,在膝盖上有两个相当大的洞,长得有点像牛鼻子,外侧的叫“外犊鼻”,内侧的叫“内犊鼻”。

北宋武当马钰真人教你学《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

北宋武当马钰真人教你学《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

北宋武当马钰真人教你学《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针灸歌诀学习之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二)其一,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胻(heng)痠,伤寒赢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变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附注:①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三里,即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别称为“下陵”“胃管”。

膝眼,此指“外膝眼”,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的外侧凹陷中,即“犊鼻穴。

定位:足三里在小腿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

正坐自然屈膝,以足掌放平为度,先在膝部骨与韧带的外侧凹陷中定取犊鼻穴,再由鼻穴向下比量四横指,距离约为3寸,在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正当胫骨前肌的隆起处定取足三里。

解剖取穴:足三里取穴时用手从膝盖正中向下循摸,至胫骨上端的隆起即是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取穴。

即由胫骨粗隆最高点向下量1寸,再外开一横指。

简便取穴:正坐屈膝,以本人的手按在膝盖上,掌心正对膝盖顶端,食指放在膝下胫骨的边缘,当中指尖所到达之处即是足三里穴。

②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足三里穴又为专治腑病的下合穴,是治疗胃病证效果最好的穴位,即“肚腹三里留”。

足三里治胃腑疾患不论虚实皆可应用,肝气犯胃者能理气,饮食停滞者能消导,脾胃虚寒者能散寒,故既用于“心腹胀”之实证,又可治“胃中寒”之虚证。

③肠鸣并泄泻:肠鸣主要为外受寒邪,内停湿滞,以致脾土失运,发生肠间有声如鸣。

湿盛伴泄,寒盛伴洞泄,热盛伴里急后重,脾虚伴腹部胀满,均可发生肠鸣。

急性泄泻用针刺泻法,慢性泄泻用针刺补法或针灸并用,均可达到止泻之目的。

④腿肿膝胻痠:《素问·痿论》:“治痿独取阳明。

”阳明经多气多血,主束筋骨,利关节,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也是土经中之土穴,因为治疗下肢痿痹、疼痛最常运用之穴位。

《玉龙歌》:“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

”※因步行久远、劳累过度引起的下肢疲软,酸痛无力,甚至影响行走,在足三里穴施以雀啄手法后,留针片刻,可使患者顿觉下肢轻松,疼痛消失。

马丹阳天星十二神针

马丹阳天星十二神针
8 昆侖《疾病歌》“昆侖足外踝,跟骨上邊尋,轉筋腰尻痛,暴 喘滿沖心,舉步行不得,一動即呻吟,若欲求安樂,須於此穴針。 ” 昆侖屬足太陽膀胱經,為本經“經”穴,昆侖,指山名,形容外踝高突 如山,穴在其後,故名。其功能清頭明目,利腰摧產。主治頭痛、項 強、目眩、瘧疾、腰痛、肩背拘急、足跟痛、小兒驚風、難產。直刺 0.5-0.8 寸,可灸,針感以酸脹為主,可向小趾放散,《針灸大成》 妊娠刺落胎。
3 曲池《疾病歌》“曲池拱手取,屈時骨邊求,善治肘中痛,偏 風手不收,挽弓開不得,筋緩莫梳頭,喉閉促欲死,發熱更無休,偏 身風癬癩,針著既時瘳。”曲池屬手陽明大腸經,為本經“合”穴。該 穴屈時取穴,穴外有凹,形似淺池,故名。其功能疏風清熱,調和營 衛,主治熱病、咽喉腫痛、齒痛、高血壓、癲狂、上肢不遂、肘臂腫 痛、吐瀉、痢疾。直刺 1-1.5 寸,可灸,針感為酸脹或麻電感, 可向腕,手或肩部放散。配合穀、肩胒、肩鬸、臂臑、天宗主治肩周 炎。現代醫學研究,該穴有抑菌抗炎作用,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 B -鏈球菌引起實驗性闌尾炎,用強刺激手法針刺曲池,闌尾穴有肯定 療效。
內庭屬足陽明胃經,乃本經“榮”穴,內,指裏邊;庭,指院穴當趾縫 端,如門內之庭院,故名。在足背當第 2、第 3 趾間,趾蹼緣後方赤 白肉際處。其功能清胃止痛,通調腑氣。主治齒痛、口?、喉痹、 腹脹、痢疾泄瀉、足背腫痛、熱病、胃痛吐酸。直刺 0.3-0.5 寸, 可灸,針感為酸脹。配天樞、曲池、治濕熱泄痢。
11 通裏《疾病歌》“通裏腕側後,去宛一寸中,欲言聲不出,懊? 鴔及怔忡,實則四肢重,頭腮面頰紅,虛則不能食,暴暗面無容,毫 針微微刺,方信有神功。”通裏屬手少陰心經,為本經“絡”穴,經過 為通,鄰里為裏,是穴為手少陽絡脈由此別處,與手太陽經聯絡,經 氣由此通達表裏二經,故名。其功能養血安神、熄風開音。主治暴暗、 舌強不語、心悸怔忡、頭暈、目眩、咽喉腫痛、腕臂痛。直刺 0.2 -0.5 寸,可灸,針感為酸脹,可向前臂及腕部放散。配、內關、 神門、膻中、足三裏、三陰交、太沖、主治冠心病、心絞痛、心律不 齊。

全真七子之一马丹阳师祖所创”十二天星穴“

全真七子之一马丹阳师祖所创”十二天星穴“

全真七子之一马丹阳师祖所创”十二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是人体十二经脉最重要和常用一些穴位,其治疗病症广泛,疗效明显,歌诀如下:“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承山配,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马丹阳祖师本名成义,字宜甫,后改为钰,宋代抉风人,金代贞元年间进士,后学道于王重阳祖师,与其它六位师兄弟们号称全真七子,其妻孙不二亦为全真七子之一。

马丹阳祖师不但精通于丹道,亦精通针灸,其所流传的天星十二穴歌,说明十二穴的主治功能与取穴方法,对于后代针灸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对后世影响极巨,但自其歌诀流传以来,针灸医疗界似乎只对前面的十二个穴位,有详细的研究及临床使用,但却忽略了此歌诀的精髓所在,即天星十二穴的取穴通则,便是这两句话:“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合担用法担”所谓“合”,便是要二个才能合,即“偶”的意思,用于针灸上即为两针的意思;所谓“担”,便是挑的意思。

故“合担”即表示用两根针挑。

如此马丹阳祖师此句歌诀“合担用法担”真正的白语含意便是:“用合担法,担。

”即下针时,若用“担法”,即是用“合担法”来“担”。

临床运用取穴上,便是在同经上用两根针下针,以纵向把这条经“担”起来,达到治病的效果。

据此通则,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的歌诀,便举了几个明显的例子在前面:“三里内庭穴”,即在三里与内庭下两根针,把两穴所在的胃经担起来;“曲池合谷接”,即在曲池与合谷各下一针,用此两针把大肠经担起来;“委中承山配”,即用委中与承山两针,下在两穴所在的膀胱经上。

故只要了解此通则,在同一经穴上取两穴,便可成为马丹阳祖师所说的“担法”了。

“合截用法截”所谓“合”表示两针;所谓“截”便是切断的意思,故“合截”即表示用独针来切断,但取两经各取一穴来合截,如此一来,马丹阳祖师这句歌诀“合截用法截”真正的白话含意便是:“用合截法,截。

道医马丹阳十二针,大道至简

道医马丹阳十二针,大道至简

道医马丹阳十二针,大道至简全真七子为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

即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

王重阳死后,全真七子在北方广泛传播全真教,并且各立支派,即:马钰遇仙派、丘处机龙门派、谭处端南无派、刘处玄随山派、郝大通华山派、王处一全真派、孙不二清静派。

这其中,又以丘处机及其龙门派影响最大。

其大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师承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虽各创一派,但宗教思想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

在宋元战乱年问,道人马丹阳在缺少药物的情况下,用针灸为难民治病,屡获奇效。

他将自己针灸的方法与心得,著成《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用这十二个穴位就可以治疗全身疾病,非常简便,而且这十二个穴位都在手脚,一般只要按要求去扎,也不会出危险,所以自古不少人都在用它。

这部歌诀称“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来形容治病收效之快是正确的。

我数十年的针灸体验,当针入肌肤后,确会有种如汤泼雪一样的效果,在针体与身体骤然相触的一瞬,有一股交融生化的力量。

所以这句话,是讲治病如神的奥妙全在这股力量上。

这股力量就是中医学中所谓的“气”。

也是经络学说的实质。

马丹阳十二针马丹阳针法,初时仅在道教全真派弟子内部流传。

后经薛真人外传,才流行开来。

据说原先只有十一穴,刊在明·徐风《针灸大全》时,又增加“太冲”一穴,后来出现的针灸经典如《针灸聚英》、《针灸大成》中均已转载,成为传统针灸学中的保留项目。

马丹阳十二针,内容如下: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

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1.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腑酸,伤寒赢瘦损,气蛊疾诸般。

马丹阳十二针

马丹阳十二针

马丹阳十二针在宋元战乱年问,道人马丹阳在缺少药物的情况下,用针灸为难民治病,屡获奇效。

他将自己针灸的方法与心得,著成《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用这十二个穴位就可以治疗全身疾病,非常简便,而且这十二个穴位都在手脚,一般只要按要求去扎,也不会出危险,所以自古不少人都在用它。

这部歌诀称“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来形容治病收效之快是正确的。

我数十年的针灸体验,当针入肌肤后,确会有种如汤泼雪一样的效果,在针体与身体骤然相触的一瞬,有一股交融生化的力量。

所以这句话,是讲治病如神的奥妙全在这股力量上。

这股力量就是中医学中所谓的“气”。

也是经络学说的实质。

马丹阳十二针马丹阳针法,初时仅在道教全真派弟子内部流传。

后经薛真人外传,才流行开来。

据说原先只有十一穴,刊在明·徐风《针灸大全》时,又增加“太冲”一穴,后来出现的针灸经典如《针灸聚英》、《针灸大成》中均已转载,成为传统针灸学中的保留项目。

马丹阳十二针,内容如下: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

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1.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腑酸,伤寒赢瘦损,气蛊疾诸般。

年过三旬后,针灸眼更宽。

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2.内庭: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

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3.曲池: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偏身风癣癞,针着即时4.合谷: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病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5.委中:委中曲服里,横纹脉中央。

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仲屈,针人即安康。

6.承山:承山名鱼腹,揣肠分肉间。

健康大讲堂—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健康大讲堂—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委中】 委中曲秋里 横纹脉中央。 腰痛不能举。 沉沉引脊梁。 酸痛筋难展。 风痹更无常。 膝头难屈伸。 针入既安康。
定位: 在腘窝中央.即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刺灸:直刺1.5寸.或点刺放血.可灸. 针深层有腘动静脉,故深刺时不可盲目深 刺.免得刺破血管造成皮下出血. 主治:中暑.急性肠炎.腰背疼痛.坐骨神经 痛.下肢瘫痪.关节炎等. 配伍:配关门.神门.治遗尿.配飞扬.承 扶.治疗痔疮痛.配人中治疗急性腰扭伤.等.
【合谷】 合谷在虎口。 两指岐骨间。 头痛并面肿。 虐病热还寒。 齿龈鼻衄血。 口禁不开言。 针入五分深, 令人既便安。
定位: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相当于第 二掌骨桡侧缘中点取。 刺灸: 直刺炊直进针,深0。5-1寸。 斜刺与皮肤成20度夹角向腕掌关节1-1。5 寸。 主治:五官疾病。面神经麻痹。偏瘫神经衰 弱等。 配伍:配人中主治唇吻不收。 配伍:偏历三阳络。耳门主治龋齿。配肩髃。 手三里。百会。肩井风市。环跳。足三里。委中。 阳陵泉,水沟。太冲。治疗中风失语等。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出处】选自《针灸大全》。本歌首载于元 代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题为《天 星十一穴歌》,后在明代徐凤撰《针灸大全》上 刊载时增加了太冲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题为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马丹阳是宋代 扶风人,他根据临床经验写成本歌,选穴特点突 出四肢穴位,安全方便,疗效可靠,在针灸史上 有重要位置。是针灸入门之捷径。
【通里】 通里腕侧后. 去腕一寸中. 欲言声不出. 懊恼及怔忡. 实则四肢重. 头腮面颊红. 虚则不能食. 暴瘄面无容. 毫针微微刺. 方信有神功.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 纹上1寸。 解剖:在尺侧腕曲肌与指浅曲肌之间,深层为指伸曲 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 神经。 刺灸法: 1、直刺0.3─0.5寸。 2、灸2─3壮。 主治:主治心痛、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语、腕 臂内侧痛、肘及前臂疼痛、头痛、目眩、面赤热、遗 尿、月经过多、狂症等。 配伍:配内关、心俞,治心绞痛、心律不齐。

老祖宗留下的绝技:天星十二穴

老祖宗留下的绝技:天星十二穴

老祖宗留下的绝技:天星十二穴《黄帝内经》中记载,说人身上有十二经络,以应十二个月,有三百六十五节,以应一岁,其实就是说人的穴道有三百六十个。

穴道数量在历代的发展中,慢慢地累积,到明朝的《针灸大成》,就已经记载了有三百六十一穴。

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一个穴道,分布在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两条脉上;每一个经络上的穴道数量不一,例如膀胱经上最多,有六十七个穴道,心经、心包经最少,各有九个穴道。

穴道的数量那么多,临床上究竟有哪些穴道可以选用?明朝的一位医生因为用穴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发展了十二个穴道,在《针灸大成》中称之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十二个穴道都是在“正经”上面,而且都是属于重要穴道,例如五俞穴、原穴、络穴或大关节上的穴道等,临床应用上非常好使,很有效;几乎这十二个穴道,已经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

《针灸大成》里面收录编成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其总诀写道,“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就是说虽然有三百六十个穴之多,不出这十二个穴,只要补泻的处方正确,就什么病都能治了。

而且还说治病有如神灵,应手即愈,就像用热水泼在雪地上,一下子就溶化了。

还说这些穴道是北方之神所传授的。

因此,针一扎进穴道,连金锁都可以打开。

在这个歌诀里面还有:古人传授任何一种技艺都是师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师父的,所以歌诀说: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就是说,只能够教给那些好的弟子,不是好弟子,就不能教他。

这十二个穴道中,有八个是在膝至足,四个在肘至手。

1、足三里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肿膝胻酸,伤寒赢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只要对针灸有一点概念的,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道,可用以保养,也可用以治病的重要穴道。

天星十二穴秘传真宗(天罡十二穴与天星十二穴真传)

天星十二穴秘传真宗(天罡十二穴与天星十二穴真传)

天星十二穴秘传真宗(天罡十二穴与天星十二穴真传)作者:玄雷子一、北斗真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其中,三里等十二穴世人皆知,然其关键之处“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却未见有知者。

世人讲解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时,皆跳开此句,实不知此句实为整首歌诀之真机。

“北斗降真机”,此北斗真机即为天罡之机。

此天星穴由宋朝道教琼瑶真人传世,原为十一穴,后由元朝全真道教道教遇仙派祖师马丹阳增加太冲一穴而成为十二穴并流传于世。

二人皆为道教传奇人物,所以得到道教术数医学真传也是毫不为奇之事。

但无论是琼瑶真人还是丹阳真人,皆出于遵守道教门规而秘传,公开提到的只是三里等天星十二穴,对于天罡真诀却只字未提,丹阳真人也只是一句“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而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对其诀其法却不在论及。

末了还留下一句“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的戒规,可见对天罡诀法的珍视。

在神霄派及神霄派天乙门中,天罡为内练修真的入门钥匙,一直秘传于门内弟子。

并有“时时不离天罡之说”,可见天罡之重要。

天罡法,首出自神霄派,渐而被其它派系所采用,然皆不得其要,许多传世之口诀,或有意或无意,亦错误百出,于数理不符。

今于此传出神霄派正统之寻天罡法,并将“天星十二穴真传诀法”公开传授,望有缘者珍之,并以之广济众生,方不负我普渡众生之心。

天罡即北斗第七星破军星,又称天罡大圣。

道法中天罡之修持,即寻出天罡所在之方,以人体内天罡对宇宙外天罡,手掐密诀,口诵密咒,意念存想,三密相应进行修炼。

天有天罡星,主宰生死,掌握阴阳,造化生命,知其者生,昧其者亡。

人有天罡穴,在身为机目,修真养身,以人体天罡穴与天罡星内外融通于血脉之中,成就罡气罩体,以避自邪,斩关开窍,灵子充盈,与道合真。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几乎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几乎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几乎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转载)2008-10-17 19:472008-06-30 17:54《黄帝内经》中记载,说人身上有十二经络,以应十二个月,有三百六十五节,以应一岁,其实就是说人的穴道有三百六十个。

穴道数量在历代的发展中,慢慢地累积,到明朝的《针灸大成》,就已经记载了有三百六十一穴。

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一个穴道,分布在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两条脉上;每一个经络上的穴道数量不一,例如膀胱经上最多,有六十七个穴道,心经、心包经最少,各有九个穴道。

穴道的数量那么多,临床上究竟有哪些穴道可以选用?明朝的一位医生因为用穴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发展了十二个穴道,在《针灸大成》中称之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十二个穴道都是在“正经”上面,而且都是属于重要穴道,例如五俞穴、原穴、络穴或大关节上的穴道等,临床应用上非常好使,很有效;几乎这十二个穴道,已经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

《针灸大成》里面收录编成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1] 它的总诀是这样写的,“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就是说虽然有三百六十个穴之多,不出这十二个穴,只要补泻的处方正确,就什么病都能治了。

而且还说治病有如神灵,应手即愈,就像用热水泼在雪地上,一下子就溶化了。

还说这些穴道是北方之神所传授的。

因此,针一扎进穴道,连金锁都可以打开。

在这个歌诀里面还有:古人传授任何一种技艺都是师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师父的,所以歌诀说: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就是说,只能够教给那些好的弟子,不是好弟子,就不能教他。

这十二个穴道中,有八个是在脚上的,四个在手上。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决。

马丹阳天星十二的歌诀应用和详解

马丹阳天星十二的歌诀应用和详解

马丹阳天星十二的歌诀应用和详解文章一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马丹阳天星十二的歌诀应用。

你知道吗,这歌诀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中医针灸领域的一扇大门。

比如说,有个人总是头疼,怎么都不好。

这时候,按照歌诀里的穴位和方法来扎针,说不定就能缓解疼痛。

我有个朋友的叔叔,常年被头疼困扰,去了好多医院都没啥效果。

后来找了个老中医,用马丹阳天星十二歌诀里的穴位给他针灸,没过几次,头疼居然减轻了好多。

所以说啊,这歌诀的应用可真是不简单,关键时候能帮大忙!文章二咱们来唠唠马丹阳天星十二的歌诀应用哈。

其实这歌诀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难懂的东西。

它在日常生活中说不定也能派上用场呢!想象一下,你身边有人不小心扭伤了脚,肿得老高。

这时候,要是懂点歌诀里的穴位知识,按摩按摩相关穴位,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

我就亲眼见过,小区里有个阿姨脚扭了,懂行的大爷按照歌诀给她按摩了一会儿,阿姨感觉好多了。

这歌诀啊,就像个隐藏的宝贝,用好了能解决不少小毛病。

文章三今儿个和大家说一说马丹阳天星十二的歌诀应用。

比如说,你工作累了一天,肩膀酸痛得不行。

这时候,歌诀里的穴位就能帮上忙啦。

找到对应的穴位,轻轻按压,那种酸痛感可能就会慢慢减轻。

我自己就试过,有一回加班累惨了,肩膀疼得抬不起来。

我照着歌诀按了几个穴位,嘿,还真舒服了不少。

所以啊,别小看这歌诀,它能在咱不舒服的时候给咱带来一些缓解呢。

文章四来,咱们一起看看马丹阳天星十二的歌诀应用。

有时候,感冒了浑身不得劲,吃药也不管用。

这时候,歌诀里提到的一些穴位就能发挥作用啦。

按摩或者艾灸这些穴位,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让感冒好得快一些。

我邻居家的小孩,每次感冒,他妈妈就用歌诀里的方法给他调理,效果还不错。

这歌诀就像是身边的健康小,关键时候能出把力。

文章五现在咱们讲讲马丹阳天星十二的歌诀应用。

比如说,晚上睡不好,翻来覆去的。

这时候,按照歌诀找一找能助眠的穴位,按摩按摩,说不定就能睡个好觉。

我有个同事,睡眠一直不好。

[转载]【讲座总结】杜冰老师: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的明理与应用

[转载]【讲座总结】杜冰老师: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的明理与应用

[转载]【讲座总结】杜冰⽼师:马丹阳天星⼗⼆⽳的明理与应⽤马丹阳天星⼗⼆⽳2021331原⽂地址:【讲座总结】杜冰⽼师:马丹阳天星⼗⼆⽳的明理与应⽤作者:北⼤中医学社10⽉27⽇下午,北京⼗⽅泰和中医门诊部主任杜冰⽼师为北⼤中医社的同学们就马丹阳天星⼗⼆⽳如何应⽤于临床实践进⾏了深⼊浅出的讲解。

马丹阳天星⼗⼆⽳分别是⾜三⾥、内庭、曲池、合⾕、委中、承⼭、太冲、昆仑、环跳、阳陵、通⾥以及列缺。

在两个⼩时的时间⾥杜⽼师详细讲解了⾜三⾥、内庭、曲池、合⾕、委中、承⼭这六个⽳位的名称由来、作⽤、如何找到位置以及如何应⽤这⼏个⽳位等等,并且由对相关⽳位实践知识⽐较丰富的志愿者现场⽰范,使同学们对这⼏个⽳位有了深刻的认识。

杜⽼师⾸先介绍了《马丹阳天星⼗⼆⽳治杂病歌》在《针灸⼤成》⾥的历史渊源,然后介绍了马丹阳的个⼈情况。

马丹阳位列全真七⼦之⾸,不但道⾏深厚,能诗善⽂,⽽且精通医术,救死扶伤,仁济天下。

他总结⾏医治病的经验,整理出应⽤最⼴泛的⼗⼆个⽳位。

这⼗⼆个⽳位实际上可分为六组:三⾥、内庭属于胃经;曲池、合⾕属于⼤肠经;委中、承⼭属于膀胱经;太冲是肝经的原⽳,昆仑属膀胱经;环跳、阳陵泉属胆经;通⾥和列缺分别属⼼经和肺经。

中国⼈喜欢化繁为简,提纲挈领。

⼈体三百六⼗个⽳位可以分为⼗⼆正经,⽽这⼗⼆个⽳位基本上都是⼈体⼗⼆正经⾥的五输⽳。

其中还囊括了四总⽳⾜三⾥、合⾕、委中、列缺。

阳陵泉是⼋会⽳之⼀,通⾥⽳是络⽳,可联通表⾥,是联系⼩肠和⼼经的联络通道这些重要⽳位在临床上有以下⼏个特点:⼀是见效快。

⽐如合⾕⽳:⾯⼝合⾕收。

它可以治疗头疼、⽛痛、痛经等。

如⽤合⾕加⾜三⾥治疗痛经,能够很快见效。

⼆是这些⽳位可以经常⽤,反复⽤,只要不是危重晚期病⼈,⽤起来通常能产⽣奇效。

三是作⽤⼴,取⽳容易,⼜⽅便掌握。

如腰疼、腿疼,往往在委中、承⼭两⽳得⽓之后,不需要扎很多⽳,效果就⼗分明显。

这些⽳位的最⼤特点是适宜⾃助和互助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丹阳针炙穴位天星十二穴现代解析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并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泉、通里和列缺12个穴位,临床应用广泛。

适合采用上下两穴或左右两同名穴治疗的是担法(也有人认为担即补法);适合独取一穴治疗的是截法(也有人认为截即泻法)。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全身360多个穴的治疗作用,上述12穴都能概括,治病效果灵验,简直就像开水泼在雪上立刻融化。

这是神仙真传,可以打开治病这把金锁。

聪明至诚的人才可以传授,对行为不良不诚实的人不能传授。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肿膝胻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变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足三里穴是胃经合穴,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三寸。

本穴能治疗腹胀、腹泻、肠鸣和胃中寒邪,能治疗膝部和小腿酸痛、肿胀,还可补伤寒之后的瘦弱虚损以及治气臌病等,对30岁以上的人针灸足三里强壮保健作用很大,可使体健眼亮。

本穴要取准确,一般针刺八分,灸三壮。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痛,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内庭位于足次趾和中趾问的趾缝端,属足阳明胃经,能治疗四肢厥冷、胃经热引起的心烦喜静、荨麻疹、咽喉肿痛、牙痛、疟疾不能进食以及频繁呵欠症。

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

曲池应屈肘拱手取穴,位于尺泽和肱骨外上髁之间。

本穴善治肘关节疼痛、因受风邪引起的手臂无力,不能开弓射箭,不能举臂梳头。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还能治疗各种热证、咽喉肿痛及各种皮肤病如风癣和癞疥病。

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痛并面肿,疟疾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合谷穴在虎口部,第一、二掌骨之间,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本穴主治头痛,面部肿痛,龋齿牙痛,鼻衄以及疟病寒热往来,牙关紧闭不能说话等症,一般针五分深。

委中曲腘里,横纹脉中央,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痛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

委中穴位于腘窝,腘横纹中点,腘动脉外侧。

委中是足太阳经穴,主治腰脊沉重疼痛,酸痛,活动不利,以及因感受风邪,风痹反复发作,膝关节屈伸困难等症。

针刺即有良效。

承山名鱼腹,腨肠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承山穴别名鱼腹,位于小腿后腓肠肌下部分肉间。

本穴善治外感寒湿或闪挫腰痛,痔疮肿痛,大便困难,因脚气而引起的膝肿,战傈不能站立,胫酸脚跟痛以及由于霍乱吐泻而引起的拘挛转筋。

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矇,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太冲穴属肝经,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的前面,距本节2寸。

下有第一跖背动脉应手,可判断生死。

本穴主治惊风,癫痫,中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咽喉肿痛,心胁部胀痛,小肠疝气,睾丸偏坠痛,眼花云翳内障,还能治疗腰痛。

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

昆仑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跟骨上边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腰骶疼痛,足跟肿痛,转筋,行走困难,还能治疗突发的喘咳胸满,气上冲心。

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腰胯连腨痛,转折重欷觑,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

环跳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臀部,侧卧屈膝大转子高点至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和内2/3交点处。

本穴主治腰痛不能弯以及由于风寒湿侵袭而形成的痹证,腰胯牵连腓肠肌疼痛,活动加重。

针灸此穴后疼痛即刻可以缓解。

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阳陵泉穴属胆经,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缘凹陷中。

本穴主治膝关节肿痛、麻木,由于风冷痹证引起的下肢疼痛沉重、步履艰难,坐卧好似衰弱的老翁,针刺此穴六分,功效神妙。

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肿,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瘖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通里穴属手少阴心经,位于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本穴主治突然失声,心烦懊恼,心悸怔忡,肘臂肿痛,头面红赤的实证;以及突然失声,面色苍白,食欲不佳的虚证。

用毫针刺本穴有神效。

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

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雍上,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

列缺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腕部桡侧桡骨茎突上方距腕横纹上1.5寸。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按于茎突上指尖下凹陷处是本穴。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本穴善治头项部的疾患和全身感受风邪麻木、痰涎多、口噤等症。

根据病情采用针刺补泻手法,效果明显。

天星十二穴,为临床应用中常用的十二个要穴.原十一穴,由金.马钰(丹阳顺化真人)撰为歌诀.见载于元代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书。

至明初徐凤《针灸大全》予以增删收入加入了太冲一穴成称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三里穴】: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善通心腹胀。

又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月行)酸。

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班.年过三旬后.穴灸眼重观.取针当审的.八分三壮安.定位:足三里本穴为于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外缘侧一横指.从手掌按膝盖时当中指尽处是穴刺法:直刺1.5寸.针感沿胃经循胫骨下行至足腕足跗和足趾部.斜刺针尖略微向上捻转运针时针感可延胃经上行.灸法:艾柱灸或温针灸5-10壮.艾条灸15分钟.皮下组织及神经层次:由腓肠外侧皮神经支配,该皮神经由腓总神经自腘窝处分出,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五腰神经.胫骨前肌,位于小腿前外侧皮下紧贴胫骨外面.由腓总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四五腰神经和第一骶神经.若针刺偏向外侧可刺中胫前动静两脉.故针刺时一定要用手的得气感来感觉针的走向.小腿骨间膜为一坚韧的纤维膜.连接胫腓两骨的骨间嵴之间.膜的前后由腓神经的分支支配.膜后由胫神经的分支支配.注意:若针刺过深2寸上并稍向内可刺伤.胫后神经和胫后动静脉.主治:胃痛。

呕吐。

肠鸣。

消化不良等胃肠疾病。

中风癫狂水肿心悸。

下肢酸麻乳痈,膝胫酸麻等症。

本穴有强壮作用。

为保健主穴。

配承山治腰腹胀。

配,冲阳复溜三阴交主治下肢萎缩之症。

==================================================【内庭穴】:内庭次指外。

本属足阳明。

能治四肢厥。

喜静恶闻声。

隐疹咽喉痛。

数欠及牙痛。

虚疾不能食。

针着便惺惺。

定位:足背第二三趾间。

趾蹼后方赤白肉际处。

刺法:直刺或向上斜刺。

0。

5-1寸。

艾柱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皮下神经及组织:皮肤由足背内侧神经的趾背神经分布。

该穴的神经来自第五腰神经,在其下有趾背动静脉的属支。

针在第二与第三趾的趾长短伸肌腱之间通过。

两肌都由腓神经支配。

主治病症:齿痛,口眼歪斜,喉痹。

胃肠中疾病。

足背痛。

面神经麻痹。

穴位配伍:配章门。

治厥逆。

配临泣,治小腹胀。

配合谷治牙痛。

合谷三阴交。

治牙痛咽喉痛。

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热。

配内关曲池天枢治疗湿热泻泄。

配内关,地仓颊车攒竹,颧髎.睛明治疗口眼歪斜等症.================================================【曲池】:曲池拱手取。

屈骨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

偏风不能收。

挽弓开不得。

筋缓怕梳头。

喉闭促欲死。

发热更无休。

遍身风藓癞。

针着即时廖。

定位:屈肘成直角。

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刺灸:直刺深1-1。

5寸,艾柱3-5壮。

或温针灸10分钟左右。

皮下神经及组织:由前臂后皮神经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由第六颈神经组成,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分支通过。

肌肉;桡侧长伸肌及桡侧腕短伸肌。

两肌均由桡神经支配。

肱桡肌由桡神经支配。

该肌的神经由第五第六颈神经组成。

肱肌由肌皮神经支配。

主治:主热病,咽喉痛。

手臂肿痛上肢不遂。

手肘无力,月经不调目赤胸中烦闷等。

配伍:配合谷三里三阴交。

行间。

内庭。

治疗浑身浮肿。

配绝骨膏盲百劳治疟先热后寒。

配支沟。

三里。

三阴交治疗女子月事不调。

等。

===================================================【合谷】:合谷在虎口。

两指岐骨间。

头痛并面肿。

虐病热还寒。

齿龈鼻衄血。

口禁不开言。

针入五分深,令人既便安。

定位: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相当于第二掌骨桡侧缘中点取。

刺灸:直刺炊直进针,深0。

5-1寸。

斜刺与皮肤成20度夹角向腕掌关节1-1。

5寸。

皮下神经及组织:皮肤由桡神经浅支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六颈神经组成。

肌肉有第一骨间背侧肌。

拇收肌。

该肌肉神经由第八颈椎神经和胸一神经组成。

皮下组织有手背静脉网汇聚成的头臂静脉起始部。

主治:五官疾病。

面神经麻痹。

偏瘫神经衰弱等。

配伍:配人中主治唇吻不收。

配偏历三阳络。

耳门主治龋齿。

配肩髃。

手三里。

百会。

肩井风市。

环跳。

足三里。

委中。

阳陵泉,水沟。

太冲。

治疗中风失语等。

===================================================【委中】:委中曲(月秋)里横纹脉中央。

腰痛不能举。

沉沉引脊梁。

酸痛筋难展。

风痹更无常。

膝头难屈伸。

针入既安康。

定位:在腘窝中央.即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刺灸:直刺1.5寸.或点刺放血.可灸.神经及皮下组织:由股后神经分布,该穴的神经纤维来自第二骶神经.皮下有小隐静脉和股后皮神经的分支.针刺时针通过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该肌神经由胫神经支配.神经纤维来自第一二骶神经.针深层有腘动静脉,故深刺时不可盲目深刺.免得刺破血管造成皮下出血.主治:中暑.急性肠炎.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关节炎等.配伍:配关门.神门.治遗尿.配飞扬.承扶.治疗痔疮痛.配人中治疗急性腰扭伤.等.==================================================【承山穴】承山名鱼腹.腓肠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辗转做痛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定位:在小腿的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小腿伸直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刺灸:直刺1-2寸.可灸.神经及皮下组织:由腓肠内侧神经分布.到该穴的神经纤维来自第四腰神经.皮下组织由腓肠内侧皮神经的分支和小隐静脉.腓肠肌由来自第一.二骶神经纤维支配.主治:腰背疼痛.小腿转筋.痔疮.疝气等.配伍:配承山.复溜.太冲.太白.治便血.配太溪肾腧委中治便秘腰背疼痛等.===================================================【太冲】:太冲足大趾.筋后二寸中.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咽喉并胸腹.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蒙.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正坐垂足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外缘处取穴.刺灸: 直刺0.5-0.8寸,可灸.皮下组织及神经: 皮肤由腓浅神经支配,该穴的皮肤神经纤维来自第五腰神经.针在拇长伸肌腱与跖长伸肌腱之间通过.两肌腱均受腓神经支配.第一骨间背侧肌位于第一二跖骨间由足底外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一骶神经.主治:头痛.眩晕.耳鸣,夜盲.惊风,面肌痉挛.面瘫.胃肠疾病.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下肢关节酸疼等.配伍:配风池百会用泻法平肝清风.治疗肝扬上亢引起之眩晕头痛.配复溜太溪,肝腧三阴交睛明,功能育阴浅阳平肝明目.配血海三阴交施用补法治疗血虚生风之痉病,面肌痉挛.眼球震颤手指及下肢震颤等症.===================================================【昆仑穴】:昆仑足外踝.腿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心中.举步行不得.一动既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与此穴针.定位:在足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间的凹陷处.刺灸:直刺0.5-0.8可灸.皮下神经及组织:皮肤由腓肠神经支配.到该穴的神经纤维来自第一骶神经.皮下有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针在跟腱前方进入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中.跟腱是小腿三头肌的肌腱.附着于跟骨的跟结节.由胫神经支配.主治:头痛.项强目眩.腰痛足跟痛.高血压.落枕坐骨神经痛等.配伍:配曲泉,飞扬.前谷少泽,通里.治疗头眩晕.配风府.束骨治癫狂.配次廖治阴部痛等===================================================【环跳】: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折腰不能顾.冷风并湿痹.脖胯连膝痛.转侧重唏嘘.若入针灸后.顷刻病消除.定位:侧卧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当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的交点.刺灸:直刺2-3寸.灸5-10壮.或温针灸20分钟.皮下组织与神经:皮肤由上皮神经分布.由来自第二腰神经纤维的分支的皮支支配.穴点在的臀大肌是人体中最大而肥厚的肌肉.到该肌肉的神经纤维来自第五腰神经和第一,二骶神经深层有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的周围神经.由第四五腰神经及第一二三骶神经的前支纤维构成.主治:腰腿痛.中风半身不遂.股骨头坏死等.配伍:配至阴治疗胸胁游走疼痛.配风市昆仑居廖.足三里.阳陵泉.治疗痛风.配居廖秩边.臀中.天应点.治疗股骨头坏死.===================================================【阳陵泉】:阳陵足膝下.外廉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瓮.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定位: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神经及皮下组织:皮肤分布腓肠外侧神经.该处由来自第五腰神经纤维支配.肌肉组成.腓骨长肌,趾长伸肌由来自腰四到骶一的神经纤维支配.主治:胆绞痛.胆囊炎.肝炎高血压习惯性便秘.膝关节痛.漏肩风.下肢瘫痪.肋间神经痛等..配伍:配.曲池.环跳.治疗半身不遂,配足三里.上廉治腹肋涨满.配夹脊.8--9内关,治疗胆囊类疾病.配环跳足三里.治湿痹等.===================================================【通里】: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瘄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定位:仰掌腕横纹尺侧上方一寸刺灸:直刺0.5-0.8.可灸主治:癔病失语.心痛腕臂痛.神经衰弱等.===================================================【列缺】:列缺腕上侧.次指手插转.善治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频上.口禁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胜推拿.定位:桡骨茎突.腕横纹上1.5寸.即两手虎口交叉食指尖下所指筋骨凹陷处.刺灸:向肘部0.3-0.8斜刺.主治:头颈项痛.咳嗽.哮喘.面神经麻痹等.皮肤由前外臂神经及桡神经支分步.皮下组织:拇长伸肌腱.肱桡肌腱.旋前方肌.由六七八颈神经组成.配伍:配合谷治疗面痈.配曲池治热病心烦躁.配太阳.四白下关.治疗面神经麻痹.以上为天星十二穴的全部定位及穴区神经组织.也许您仔细分析会找出点心得.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