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合集下载

听课记录四年级语文上册

听课记录四年级语文上册

听课记录四年级语文上册听课记录:四年级语文上册课程名称:四年级语文上册授课教师:XXX听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听课地点:XXXX一、课程概述本节课的主题是《XXXX》,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 生字词教学:教师通过字形、字义等方式教授生字词,学生朗读、默写,巩固记忆。

3. 课文讲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通过讲解重点语句、段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同时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同时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师是否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2. 教学方法运用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学生参与度: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高,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4. 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是否融洽,师生互动是否良好。

五、总结与建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教学方法还有待改进。

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优秀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优秀

听课记录一:《水调歌头》教师在课前播放了《水调歌头》这首诗的音乐,让学生们先感受一下这首诗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教师给学生们讲解了《水调歌头》的背景和意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接着,教师逐句解读了《水调歌头》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内容。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朗读、演唱《水调歌头》,并进行了互动评价。

听课记录二:《噼里啪啦冰雹下》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展示了冰雹的照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通过图片和文本的介绍,向学生解释了冰雹的形成过程和造成的危害。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们模拟冰雹下的情景,让学生们感受到冰雹的力量。

最后,教师给学生们展示了冰雹对农田的破坏,引导学生们思考保护农田的重要性。

听课记录三:《野草》教师在课前让学生们观察、感受自然界中的野草,让学生们对野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教师给学生们播放了《野草》的音乐,引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

接着,教师逐句解读了《野草》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朗读《野草》,并进行了互动评价。

听课记录四:《根》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展示了植物的根系图片,让学生们了解根的形态和功能。

然后,教师通过视频和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认识到植物的根对植物的重要性。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观察植物根的不同种类,并和学生们讨论根的作用。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根的作用。

听课记录五:《卷云》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播放了卷云的图片和视频,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教师通过解释卷云的形成原理和特点,让学生们了解到卷云的神秘和美丽。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让学生们感受云的变化。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合作创作一幅卷云的画作,并进行了互动评价。

听课记录六:《陆地》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播放了陆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对陆地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陆地的特征和功能,让学生们明白陆地对人类的重要性。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陆地上的生物和人类的关系。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一、基本信息。

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四年级[X]班。

4. 教学内容:[课文题目]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描写春天景色的课文,就展示春天的美景图),提问学生看到图片后的感受。

-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感觉很美丽,有的说充满生机。

2. 教师顺势引出课文主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7分钟)1. 教师范读课文。

- 教师的朗读声音洪亮、富有感情,在朗读过程中,能很好地把握语调的抑扬顿挫,如读到描写人物激动情绪的句子时,声音高亢;读到描写宁静场景的句子时,声音轻柔。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 学生们开始朗读,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朗读,部分学生还会圈出生字词。

3. 检查初读情况。

- 教师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读音错误,如“倔强(jué jiàng)”,有的学生读成“juè qiáng”,教师进行了强调。

同时,对朗读的节奏和语调也给予指导,例如“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教师指导学生在“小小的”“唯一的”处稍作停顿,以突出情感。

(三)生字词教学(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PPT。

- 生字词有:“蝙蝠、铃铛、苍蝇、障碍物”等。

2.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教学生字词。

- 对于“蝙蝠”这个词,教师讲解了“蝙”和“蝠”都是虫字旁,与昆虫有关,并且介绍了蝙蝠是哺乳动物,不是昆虫。

- 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教学“铃铛”的“铛”,让学生明白左边的“钅”表示金属,右边的“当”表示读音。

- 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读对的小组加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精读课文(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精读。

- 教师问:“课文中描写[具体事物或情节]的句子有哪些?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们开始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有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相关句子,并举手回答。

四年级上册语文《6夜间飞行的秘密》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语文《6夜间飞行的秘密》听课记录

《夜间飞行的秘密》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首先播放一段关于蝙蝠夜间飞行的视频,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黑暗中飞行的动物有哪些吗?它们是如何在黑暗中飞行的呢?”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夜间飞行动物的了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将为我们揭示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对蝙蝠夜间飞行的能力感到好奇。

2.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于夜间飞行动物的了解,如猫头鹰、夜莺等。

过程点评:通过播放视频,教师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对蝙蝠夜间飞行能力的兴趣。

学生的回答也体现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朗读课文:教师为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生词与难句讲解: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进行详细的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内容梳理: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概括出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和科学家们是如何揭示其秘密的。

4.探究与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并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想法。

5.实验模拟: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准备简单的实验器材,模拟蝙蝠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超声波的神奇。

6.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的动物或设备,如海豚、声呐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朗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

2.学生积极参与生词和难句的讲解环节,努力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课文内容,概括出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和科学家们揭示其秘密的过程。

4.学生分组讨论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倾听他人的想法。

5.学生参与实验模拟活动,亲身体验超声波的神奇,加深对蝙蝠夜间飞行原理的理解。

6.学生认真听取教师的拓展延伸内容,对超声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产生兴趣。

过程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朗读、讲解、讨论和实验模拟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和科学家们揭示其秘密的过程。

四年级听课记录20篇

四年级听课记录20篇

四年级听课记录20篇一、基本信息。

1.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2.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3. 授课地点:[教室地点]4. 授课年级:四年级。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片段引入课题。

视频中汹涌澎湃的潮水,学生们都被深深吸引。

2. 教师提问学生看后的感受,学生们纷纷用“壮观”“震撼”等词语来形容。

(二)初读课文(7分钟)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个别学生注意坐姿和朗读习惯。

3.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教师利用PPT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其他学生跟读。

对于“鼎沸”“横贯”等较难的字词,教师进行了重点讲解。

(三)研读课文(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

2. 学习潮来前的景象。

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江面平静的特点,如“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3. 重点学习潮来时的部分。

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潮水声音和样子的句子。

- 声音方面,学生找到“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妙处,把潮水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形象地写出了潮水声音的低沉和雄浑。

- 样子方面,学生找出“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教师追问学生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感受到潮水出现时的壮观和神奇。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继续读后面描写潮水变化的句子,如“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潮水的动态变化。

(四)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学生回答出“奇特、雄伟、壮观”等特点。

2.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收集其他描写自然奇观的文章,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摘要:一、引言二、四年级语文听课内容概述1.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2.学生表现与参与程度3.教学目标与实际成效三、评析与反思1.教学亮点2.教学不足与改进措施3.对我国教育的思考四、结论正文:【引言】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四年级语文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还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一次四年级语文听课进行记录与评析,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四年级语文听课内容概述】1.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本次听课的课程内容为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秋天的故事》。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描绘和赞美。

同时,运用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表现与参与程度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参与度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能够主动思考、提问,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教学目标与实际成效本次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旨在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成效较好。

【评析与反思】1.教学亮点本次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语言表达清晰、富有感染力。

2.教学不足与改进措施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教师应关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此外,在课堂互动中,可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对我国教育的思考此次听课让我深感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贡献力量。

【结论】通过对本次四年级语文听课的记录与评析,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

四年级语文听课的记录

四年级语文听课的记录

•••••••••••••••••四年级语文听课的记录四年级语文听课的记录听课之前一定要熟悉对方所讲的内容,先设计自己的教法,听课时带着“蓝图”进教室,才能在“他教”与“我教”之间构建对比的态势,有利于在观摩中找出异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听课的记录,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1一、揭题二、整体感知1、自由选读。

挑自认为最优美或最生动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2、同桌互读3、点评师:学会欣赏往往是进步的开始。

二、局部感悟1、选择角色,朗读展示。

师:大榕树生机盎然,鸟儿们活力充沛,选择树还是鸟?”选择“树”的同学齐读(7、8段)选择“鸟儿”的同学齐读(12、13段)2、“树”、“鸟”分组对话。

1)细读描写“树”、“鸟”的段落,找出描写各自特点的词写在黑板上,允许同桌讨论(可以是文中,也可自己想)。

2)梳理已呈现的词语学生观察,自主上前修改或擦除重复词语。

3)选用、串连词语做第一人称介绍。

自由选择、组合准备——上讲台介绍“树”:......“鸟”:...... (争锋相对)三、换位整合1、教师介入导向:“文中的树和鸟应该是什么关系?”2、变换角色朗读。

(欣赏、体验)1)分角色朗读。

2)谈体验“这次读下来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谈体验。

师:互相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和谐3、教师引读第13段。

“现在允许我也吐露一下心声”......四、拓展体验1、假如你是小画眉,此时会有什么感受?你可以像歌唱家那样唱一唱。

你可以像诗人那样读一读。

你可以像画家那样画一画。

可以组合、合作完成。

2、交流共享《画眉之歌》诗、画打油诗诗歌......结束语(师):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成长》序列课程,是徐李中学开发的一门德育类校本课程。

该课程以“学会做人”为主线,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活动。

下面的课例由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学生和听课老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录音机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四年级听课记录(通用5篇)

四年级听课记录(通用5篇)

四年级听课记录(通用5篇)四年级听课记录(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关听课记录内容,一起来看看!四年级听课记录篇11、导入:(8:00)⑴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⑵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⑶观看录象资料。

(8:09)2、学习课文:⑴集体学习: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

(8:13)②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③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指导理解“抽出”④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

(8:18)⑵小组学习其余部分:①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②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

(8:20)⑶交流讨论:①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

(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②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③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朗读课文。

(8:35)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4、深入理解课文:⑴板书花园、宝库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5、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

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2篇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2篇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第一篇:今天我去小学语文课堂观摩了一节课,这是一节四年级的语文课。

课堂上,老师非常有耐心地教授孩子们识字和语法知识。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生字词。

她用屏幕放出了一张课文,大家一起读了读。

然后,她指着第一个生字“树”,询问同学们认识不认识这个字。

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认识。

接着,老师给大家讲解这个字的意思和写法。

她示范了如何用笔写出这个字的笔画。

同学们认真观察并跟着写,慢慢地掌握了这个字。

接下来,老师又指着另外一个生字“果”,询问同学们认识不认识。

有几位同学不认识,老师就给他们解释了一下。

然后,她再次示范了如何写这个字的笔画。

大家一边观察一边模仿,渐渐地也都写出了这个字。

之后,老师开始给同学们讲解一些语法知识。

她用简单的例子解释了什么是名词。

同学们都很认真地听着,不时地举手提问。

老师很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并给同学们补充了更多的例子。

同学们通过课堂讲解和互动的方式,逐渐理解了名词的概念。

课堂结束前,老师布置了一些作业。

她让同学们回家复习今天学习的生字和语法知识,并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水果的短文。

同学们听到这个任务后都很开心,纷纷表示自己会努力完成。

通过参观这节语文课,我深刻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心和耐心。

她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我相信,在这样积极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们的语文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二篇:我今天去了一节小学语文课,这次是一节五年级的课程。

课堂上,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提高语文能力。

首先,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有趣的小视频。

视频中有一位小学生讲述了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并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不时地笑声传出。

视频结束后,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同学们积极参与,纷纷推荐了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分享了相关的阅读感受。

接着,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朗读练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三篇

【导语】听课之前⼀定要熟悉对⽅所讲的内容,先设计⾃⼰的教法,听课时带着“蓝图”进教室,才能在“他教”与“我教”之间构建对⽐的态势,有利于在观摩中找出异同。

⽆忧考准备了⼩学四年级语⽂听课记录三篇,供⼤家参考。

⼩学四年级语⽂听课记录篇⼀ 听课简介 上课时间:20XX 年4⽉10⽇上午 年级:四年级 地点:XX 教学过程: ⼀、谈话导⼊,轻抚“春天” 1、⽼师板书:“春天” 2、播放课件,让学⽣谈⾃⼰眼中的春天。

3、出⽰⽂本: “春天来了,⼩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

桃花开了,⽉季花也开了。

浓郁的花⾹吸引着安静。

这个⼩⼥孩,整天在花⾹中流连。

” (1)品读理解“花繁叶茂”(桃花开了,⽉季花开了) 。

(2)板书:触摸 4、读题:触摸春天。

【我的观课感:轻柔的⾳乐,美丽的图⽚,春的景⾊展现在孩⼦的眼前。

触动着学⽣,感受着美好!情境的创设给学⽣进⼊⽂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感知课⽂,⾛进“春天” 1、打开书和安静⼀起触摸春天,注意读准字⾳,读通课⽂,看看盲童安静如何⾛进春天的?她触摸到了什么? 2、出⽰词语,正⾳,理解“磕磕绊绊”,范写“瞬”字。

⽣试写,感受盲童的⽣活不易。

流畅穿梭悄然拢住奇迹磕磕绊绊多姿多彩 扑腾曲线缤纷弧线瞬间清⾹袅袅花繁叶茂 【我的观课感:和⽼师关注学⽣的读⾳,尤其是“悄”字,借助多⾳字的组词帮助学⽣理解。

从词语的⾊彩、声⾳、⽓味、动作,让学⽣发现⽂字的魅⼒,字⾥的灵性。

写“瞬”字,完成后,闭上眼睛再写⼀个“瞬”字。

不流畅、写得磕磕绊绊,引申到盲⼈的感觉。

初次⾛进了“安静”。

】 3、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选⽤词语概括课⽂主要内容。

指导⽅法。

【我的观课感:⽤词语进⾏概括课⽂的内容,能够帮助学⽣更好地梳理⽂章的结构。

并引导学⽣关注“奇迹”。

】 三、品读体悟,触摸“春天” 1、感受奇迹。

(板书:奇迹)想见证奇迹吗?默读⼀到四⾃然段,把令你惊奇的地⽅画下来。

2、交流。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1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1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15篇一、教学目标。

1. 会写“螺、谙”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敬亭山、洞庭湖”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 教师通过展示美丽的山水图片,引出古代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从而导入新课。

- 提问学生对古诗的初步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字词学习。

- 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 重点讲解“螺”字的写法,强调字形结构。

- 让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3. 古诗讲解。

- 逐句讲解诗句意思,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通过描述鸟儿飞走、云朵飘走,烘托出诗人的孤独。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提问学生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孤独。

- 采用同样的方法讲解另外两首古诗,注重诗句中描写景色的词语,如“白银盘里一青螺”描绘出洞庭湖山水的和谐之美。

4. 朗读与背诵。

- 教师播放配乐朗读音频,让学生模仿朗读。

- 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比赛,评选出优秀小组。

-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填空等形式辅助背诵。

5. 课堂总结。

- 回顾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 强调学习古诗的意义,鼓励学生多读古诗。

三、教学评价。

1. 优点。

- 教学环节紧凑,从导入到字词学习、古诗讲解、朗读背诵到总结,环环相扣。

-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通过逐句分析和提问,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 朗读训练形式多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 建议。

- 在讲解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多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增加课堂互动性。

- 可以补充一些关于诗人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创作背景。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漓江、无瑕”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 教师问学生是否去过桂林,让去过的学生简单描述桂林的景色。

小学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三篇听课简介1.逐张放映PPT,生对图片进行认真观察感受。

2.教师根据图片内容相机提问。

问题设置:1.你怎么判断这是秋天?2.如果秋游时你来到这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这幅图片与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有关,想一想是哪个词?4.你能说出井井有条的反义词吗?你能用这幅图片(棉花)说一句话吗?要求:比喻、拟任。

(句式已给出)[激励评价语]1.“你愿意留在这里不回来吗?”2.“坐姿可与更端正些吗?”3.“XX你重复XX的回答。

”4.口令提示:屏息凝视——洗耳恭听。

三、初读课文(一)合作朗读课文“请带着刚才欣赏秋天美得心情一起来读课文!”分工:找一名男生第一节、一名女生第六节、一组读一节、全班齐读第七节。

激励措施:小组加分。

(二)生字、生词的预习反馈(过渡语)“同学们读的不错,可是你们经过了我的关,你才真正厉害!”方式:1.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带拼音),请学生一行行地读。

2.一生有读不准的,请另一个来读以此进行纠正。

3.一生读的很好,让其带着大家读![激励评价语]1.“掌声送给这个播音主持人!”2.“词语来了,xx接着来!”3.“xx的坐姿依然很端正!”(三)自由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教师采访学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激励评价语]1.“我现在是秋天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你们!”2.“可以再想一想吗?没想好,再给你一点时间吧!”听课时间:9月22日听课班级:四年级教师:王**听课内容:飞向月球教学流程: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同学们,每到中秋,人们都喜欢赏月诵月。

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也很多。

谁能列举一二。

(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等)2、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你又知道哪些呢?3、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月球心驰神往,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登上月球,而这个梦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终于实现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当年登月情况的课文《飞向月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以亲切的态度进入教室,与学生进行简短的日常交流。

2.利用PPT展示几幅描绘傍晚江边风光的图片,并邀请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色和氛围。

3.引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三首:暮江吟》,共同领略那独特的江边暮景。

”学生活动:1.学生积极参与日常交流,回应教师的问候。

2.仔细观察图片,尝试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景色和氛围。

3.对即将学习的古诗产生浓厚兴趣。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图片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古诗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清晰、有感情地朗读《暮江吟》,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逐句讲解古诗的含义,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

3.深入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

4.指导学生模仿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5.邀请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促进班级内的交流与讨论。

学生活动:1.认真倾听教师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跟随教师讲解,结合图片理解古诗的含义。

3.深入思考古诗的修辞手法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模仿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

5.积极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参与班级讨论。

过程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板书设计教师在黑板上清晰、工整地书写《古诗三首:暮江吟》的标题、作者以及古诗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背诵《古诗三首:暮江吟》,并尝试默写。

2.搜集其他描绘自然美景的古诗,准备在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五、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三首:暮江吟》中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欣赏和珍惜身边的美景。

四年级上册语文《20陀螺》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语文《20陀螺》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语文《20 陀螺》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手持一个陀螺,展示给学生看,并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有没有谁玩过陀螺?”2.通过简短的互动,激发学生对陀螺的兴趣和回忆。

3.接着,教师介绍陀螺的历史和玩法,并引出本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与陀螺有关的,题目叫做《陀螺》。

”学生活动:1.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与陀螺相关的经历和感受。

2.聆听教师的介绍,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产生兴趣。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陀螺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朗读课文:教师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字词解析: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解释,确保学生理解无障碍。

3.内容讲解:1.逐段分析课文,讲解每段的主要内容。

2.重点关注课文中描写陀螺制作和玩耍的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察力。

3.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到的“陀螺精神”,即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4.课堂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制作或玩陀螺的经历和感受。

2.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自己的陀螺,并讲述其制作过程或玩法。

重点讲解:•陀螺制作:讲解课文中提到的陀螺制作过程,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细心观察和生动描写。

•陀螺玩法:通过描述课文中的陀螺玩法,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分享自己的玩法。

•陀螺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讨论“陀螺精神”的含义,鼓励学生将这种精神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学生活动:1.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和朗读,做好笔记。

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3.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过程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朗读、讲解、讨论和展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小学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共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共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篇一听课简介上课时间:20XX 年4月10日上午年级:四年级地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轻抚“春天”1、老师板书:“春天”2、播放课件,让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春天。

3、出示文本:“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

桃花开了,月季花也开了。

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

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1)品读理解“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 。

(2)板书:触摸4、读题:触摸春天。

【我的观课感:轻柔的音乐,美丽的图片,春的景色展现在孩子的眼前。

触动着学生,感受着美好!情境的创设给学生进入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感知课文,走进“春天”1、打开书和安静一起触摸春天,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盲童安静如何走进春天的?她触摸到了什么?2、出示词语,正音,理解“磕磕绊绊”,范写“瞬”字。

生试写,感受盲童的生活不易。

流畅穿梭悄然拢住奇迹磕磕绊绊多姿多彩扑腾曲线缤纷弧线瞬间清香袅袅花繁叶茂【我的观课感:和老师关注学生的读音,尤其是“悄”字,借助多音字的组词帮助学生理解。

从词语的色彩、声音、气味、动作,让学生发现文字的魅力,字里的灵性。

写“瞬”字,完成后,闭上眼睛再写一个“瞬”字。

不流畅、写得磕磕绊绊,引申到盲人的感觉。

初次走进了“安静”。

】3、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选用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方法。

【我的观课感:用词语进行概括课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的结构。

并引导学生关注“奇迹”。

】三、品读体悟,触摸“春天”1、感受奇迹。

(板书:奇迹)想见证奇迹吗?默读一到四自然段,把令你惊奇的地方画下来。

2、交流。

(1)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

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引导学生读,读出“奇迹”,读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我的观课感:抓住“流连”“整天”,对比盲姑娘的平时生活,感受安静的“奇迹”。

】(2)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她慢慢的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露珠的月季花。

四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

四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

四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一、听课基本信息。

-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 听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四年级[X]班。

- 授课课文:[课文题目]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者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引出课题。

2. 这种导入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产生好奇。

(二)初读课文(7分钟)1. 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巡视教室,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 读完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

3.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生字的字形结构,讲解生字的字义。

- 例如“蝇”字,教师说:“蝇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虫’字旁,表示和昆虫有关,右边是‘黾’,这个字合起来就是苍蝇的‘蝇’。

”4. 教师让全班学生齐读生字词,加强记忆。

(三)精读课文(2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经过阅读后回答:“作者先到金华城,然后进山,一路上经过了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最后出洞。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

- 对于“孔隙”这部分的描写,教师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孔隙的窄小的?”学生找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等语句。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具体描写小船的大小来衬托孔隙窄小的写作方法。

3.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教师对课文的主题和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书面作业。

2. 拓展作业。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2. 问题引导法。

- 在精读课文环节,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课文的结构、描写方法和主题思想等。

四年级语文《白桦》听课记录

四年级语文《白桦》听课记录

四年级语文《白桦》听课记录示例文章篇一:《<白桦>听课记录》今天呀,我们上了一堂超级有趣的语文课,学的是《白桦》这首诗!一上课,老师就笑眯眯地问我们:“同学们,你们见过白桦树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了摇头。

老师接着说:“那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白桦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美!”老师开始朗读这首诗啦,她的声音可好听了,就像山间的小溪水,“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哇,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那棵被雪覆盖的白桦树,它是那么的洁白,那么的美丽,难道不像一位穿着白色纱裙的仙女吗?读完诗,老师就开始给我们讲解啦。

她指着黑板上的画问:“同学们,你们看这画中的白桦树,像不像诗里说的那样?”有的同学说像,有的同学说不太像。

我心里想:这要是我能画出来,肯定比这画得好!老师又问:“那‘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这几句你们能想象出是什么样子吗?”我赶紧举手说:“老师,我觉得就像是一串串白色的小灯笼挂在枝头!”老师笑着点了点头,说:“你说得真好!”这可把我高兴坏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后来,我们小组开始讨论啦。

我对同桌说:“你说这白桦树咋就这么美呢?”同桌眨眨眼说:“可能是大自然特别偏爱它呗!”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觉得是因为它坚强,能在寒冷的冬天还这么挺拔!”“不对不对,是因为它的纯洁,让人看了就喜欢!”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可热闹啦!这堂课上,老师还让我们模仿这首诗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树。

我写的是柳树,“在公园的湖边,有一棵柳树,仿佛披着绿纱,摇曳着身姿。

”写完后,老师还夸我写得有进步呢!哎呀,这堂语文课可真是太有意思啦!通过学习《白桦》这首诗,我不仅感受到了白桦树的美,还学会了怎么去欣赏诗歌,怎么去用文字描绘美好的事物。

我想,以后我会更加喜欢语文课,更加喜欢诗歌的!难道你们不觉得这样的语文课很棒吗?示例文章篇二:《白桦》听课记录今天,我们一起上了一节超级精彩的语文课,学的是《白桦》这首诗!上课铃一响,老师就笑眯眯地走进了教室,那笑容就像春天里的阳光一样温暖。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0篇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0篇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0篇一、教学目标。

1. 正确读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相关的词语,如“笼罩、横贯”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 - 4自然段。

3.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 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很震撼,有的说感觉潮水力量很大。

2. 初读课文。

-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同桌互相检查读音。

-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重点纠正了“鼎沸”“浩浩荡荡”等词语的读音。

3. 研读课文。

- 潮来前。

- 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

- 学生回答:“江面上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教师追问从这些描写中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说能体会到平静,仿佛在等待一场盛大的表演。

- 潮来时。

- 教师播放潮来时的视频,同时让学生朗读第3 - 4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水声音和样子的语句。

- 学生找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描写声音,“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描写样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感受潮水的雄伟气势。

-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通过重音、语调的变化来体现潮水的汹涌。

- 潮头过后。

- 学生自主阅读第5自然段,概括潮头过后的景象特点。

学生回答江水依旧奔腾不息,但气势逐渐减弱。

4. 总结全文。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是雄伟壮观。

- 提问学生学完课文后的感受,学生表示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感到惊叹。

5. 作业布置。

- 背诵课文第3 - 4自然段。

-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景观。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虎、操、占”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四):
第一课时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看到几个儿子?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感知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认识它,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再读故事,边读边想,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2.检查识字状况
3.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
4、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5、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6、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7、抽生读、齐读
8、学生汇报此刻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9、师生配合朗读古诗A、教师读题目以及作者和诗句前3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B、调换C、学生齐读全诗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好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生:第五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树房子都看不了。用因为所以说说。
生:因为……所以
师:还有谁会说?
生:因为雨下在窗户上,所以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你会说吗?跟你的同桌说一遍。
很多小朋友这天很能干,一说好就坐好了。
(指名生读)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四、写字
1、请学生说说哪个字书写时要注意。
2、示范写“胳膊,晃荡,停”几个字。
3、指生上来板书,指出优缺点。
4、学生书写。
听课评析
本课教学中,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教师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这一点十分不错。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错,很简洁,也很有效)

四年级上册语文《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语文《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语文《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首先以轻松的口吻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在学校的活动中扮演过角色呢?比如,在学校的戏剧表演中扮演小动物或者英雄?”2.接着,教师展示一张老虎的图片,并问:“看到这只老虎,你们会想到什么?是凶猛、威武,还是其他什么?”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的主角就是一只老虎,但它并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种威武的老虎。

那么,它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学生活动:1.学生回忆自己在学校活动中的经历,并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2.观察老虎的图片,并发表自己对老虎的看法。

3.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产生好奇和兴趣。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朗读课文:教师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情感基调。

2.生词与难句讲解:对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进行详细解释,确保学生理解无障碍。

3.分段解析: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引导学生逐段分析内容。

重点讲解:•第一部分:介绍故事背景,学生理解主人公为何想要扮演老虎。

•第二部分:详细讲解主人公在排练过程中的心情变化,以及他对扮演老虎的期待和担忧。

•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主人公在正式表演时的紧张和失误,以及他内心的挣扎和反思。

•第四部分:总结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窝囊”一词的深层含义。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主人公在扮演老虎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他们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2.角色扮演:鼓励学生自愿上台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情景模拟,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1.认真聆听教师的朗读和讲解,做好笔记。

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自愿上台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课文中的情景。

过程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朗读、讲解、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动物的互惠互助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趣闻趣事吗?那好,听我讲一段趣闻,听后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并给这段趣闻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鲨鱼和向导鱼是一对'黄金搭档'。

在海的深处,几乎没有一丝光线。

鲨鱼是海洋中名副其实的'近视眼',在黑暗中活动很不方便,怎么办呢?又不能配眼镜。

但鲨鱼好像还是生活得自由自在,东游西荡。

原来,鲨鱼身边总是围满了一群向导鱼,这是一种会发光的鱼,它们照亮了鲨鱼的活动区域。

鲨鱼有了向导鱼这个朋友,生活便有滋有味了。

而向导鱼就不用自己寻找吃的了,因为光吃鲨鱼的残羹剩饭就可以饱腹了。

你们看,他们是不是好搭档啊?
2.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4课,我们一起写课题。

(指导写'惠')学生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请说说你们的疑问。

4.你们提出的这些疑问,有的通过读课文自己就能解决,有的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相互讨论中获得解答,还有的需要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求得答案。

二、引导初读
1.我知道你们已经按捺不住想读课文解决疑问了,那就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吧。

要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三、评价初读
1.生字的字音读准记住了吗?让我们来认读生字新词。

投影出示:蜜獾水蛭喙下颚
互惠互助捣毁扇动美餐
享用觅食饱腹肉屑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课文读通了没有?你们敢和老师比赛吗?课前我可是读了好多遍课文啊,为了给你们一
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请你们再抓紧时间读读课文。

3.我可不想以大欺小,我请同学代替我比赛。

哪些同学愿意代替我?哪些同学敢和我的代理人比赛读书?
4.读书比赛。

师生评议。

(标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各自读两段课文。


5.通过读书,你们自己解决了先前提出的哪些疑问?相机板书:
蜜獾和导蜜鸟
海葵虾和红海葵
鳄鱼和千鸟
6.又产生了哪些新疑问?这些疑问我们通过下堂课的学习来解决。

四、指导写字
课文中有些词语不但要能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美观地听写。

投影出示:互惠互助享用觅食捣毁扇动美餐饱腹肉屑还认识这些词语吗?齐读。

请你们认真观察、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讲解书写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森'除外),一个汉字中不能有两个捺画。

因此,'餐'右上部的'又'的捺画要变成长点。

这样,下面部分把上面部分稳稳托住,重心稳,字形美观。

听写生字词。

自改自评。

第二课时
一、明确方向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解决了一些疑问。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努力解答产生的新疑问。

二、积累运用
(一)重点语段
1.出示学习要求:
(1)先将课文中三对动物互惠互助的词句找出来读一读,记一记。

(2)选择课文中的一对动物,想一想、说一说,它们为什么要互惠互助?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我是(谁),虽然我,能,但不能。

而(谁),能,但不能。

所以。

2.学生认真读书后,指名上台认定角色练说,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文字。

蜜獾:我是蜜獾,虽然我有锋利的牙齿,能咬碎蜂巢,但不容易找到蜂巢。

而导蜜鸟目光敏锐,能找到蜂巢。

但不能咬碎蜂巢。

所以,我和导蜜鸟互惠互助。

导蜜鸟:我是导蜜鸟,虽然我目光敏锐,能找到蜂巢,但没有锋利的牙齿,不能咬碎蜂巢。

而蜜獾有锋利的牙齿,能咬碎蜂巢,但不容易找到蜂巢。

所以,我和蜜獾互惠互助。

师引疑:为什么要'等蜜獾美餐一顿后再独自享用蜂房里的蜂蜡'?
(二)文章结构
同学们通过读书思考,解决了课文中三对动物为什么要互惠互助的问题。

板书:取长补短
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也许会有新收获和新发现。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别看这一段22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可大着呢。

有什么作用?指名答。

(引起下文、点题、引起读书的兴趣)
2.投影出示:
引导学生在读书比较中认识和体会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下面的两段中少了一句话。

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
3.课文学到这里,先前大家提出的疑问解决了吗?有新的疑问吗?引导质疑和释疑。

三、引导实践
1.课文通过介绍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之间的密切合作,来说明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

2.何止是在动物界,其实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谁都离不开谁。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深受启发,你们想读吗?
投影出示: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就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这是所有名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

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把它炒到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攀升。

要不是健康状况不行了,老人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连日来,购买者没有一个如他所愿。

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

后来,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一万英镑。

'
'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

'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3.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

(1)课后,搜集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资料,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在明天早读课上评议。

(2)认真读一读老师为大家提供的选文,下星期交流:朗读其中的一篇短文,参加朗读比赛。

选择其中的一个动物自述。

设计点评:
本课的最大特点是,在教学中设计了学生喜闻乐做的活动,让学生为完成活动而主动深入地读书,积累和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心理学认为,手是认识的器官。

小孩子认识球,不是听妈妈讲'球是圆的物体,有弹性,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跳起来或滚动',而是自己去摸、去拍、去按、去踢,在实践中感知球的特点。

亲眼看看、亲手摸摸、亲口尝尝、亲耳听听,是亲身感知的过程,没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学习语文就无从展开。

活动不仅对智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的情感、意志、道德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人如果不是放弃活动,而是积极地通过活动去完成任务,那么人的能力就会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活动越多样,能力发展也就越多方面。

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不开展活动,教学就只剩下以教师为主的传授,这种传授如果用西方语言分析的科学传统,来取代汉语的人文传统;用冷漠的知识灌输,来取代真切的语言感受;有语言训练的'链',来统辖活生生的'人'的活动,则教得语言文字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生命而暗淡无光,学校课程中最有情有意有趣有味的课程,变成了枯燥无味、可厌可烦的课程。

同时,这种传授势必要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保证。

因此,课堂气氛常常很严肃、很神圣、很紧张,课堂像法庭,死气沉沉。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怎能生动、活泼和愉快地学习,学生的情感和智慧怎能不受抑制呢?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