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平面布置图

合集下载

矿井巷道布置-2

矿井巷道布置-2

3) 煤、岩巷垂直布置的优越性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改革后的采区巷道布置形式, 除克服了传统的采区巷道布置形式的种种弊端外,还显 现出以下优越性: (1) 煤岩垂直布置比煤岩平行布置,采区掘进率降低 15~2Om/万t,其中岩巷掘进率降低11~14m/万t。 (2) 由于在采区内回采顺序由跳采改为阶梯式接替,接 替综采工作面铺设胶带输送机的运输顺槽在实体煤一侧 掘进,便于大断面煤顺槽的维护。
③ 采区生产能力提高。采区生产能力基本上是采区内回 采工作面生产能力的总和。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回采工作 面数目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采区巷道布置方式。
(3) 巷道布置系统存在的问题
通过扩大采区尺寸,工作面等长切割和改用无煤柱开 采等手段,对采区巷道系统进行合理化、规范化改革后, 采区岩石集中巷布置方式的主要缺陷是: ① 岩巷掘进率太高,采准巷道的岩巷掘进率一般在25m/ 万t左右。 ② 采区上山至工作面平巷需经过两个坡度270的联络巷, 系统复杂、占用设备多,效率低。 ③ 下部的岩石集中巷要受上部3个分层上下相邻采煤工 作面的6次采动影响,岩石集中巷维护条件差。
② 取消与煤层平巷平行重叠布置的采区轨道岩石集中巷 和胶带输送机岩石集中巷。
③ 在采区的上部布置采区的岩石轨道运输巷,与各组中 间上下山相联通;在采区下部边界布置岩石疏水巷;距 切眼60~80m内侧布置边界疏水岩石巷道并联通采区上 部的岩石轨道运输巷和采区下部的岩石疏水巷,构成一 个大回路和几个分组小回路,以使煤流、通风和疏水等 形成系统。解决采区内各岩石巷道的独头通风问题。
山和岩石集中巷布置模式为原型,通过扩大采区尺寸, 工作面等长切割和改用无煤柱开采等手段,对采区进行 合理化、规范化改革。改革后的巷道系统适应初期综采 开采的需要,回采巷道维护良好,安全生产设备完备、 可靠,很快移植到新建井的设计。

27113切眼掘进工作面五图一书

27113切眼掘进工作面五图一书

施工说明:1、27113切眼BC段采用矿用11#工钢支护,规格:梁长×柱长=3.6m×2.8m,棚距(中-中)0.5m,平棚两帮扎角均为1.0m(根据两帮侧压变化情况,扎角可在0.8~1.0m之间调整),巷道高度2.4m(梁下至道碴面),上部净宽3.4m,下部净宽5.4m。

顶板及两帮均铺设塑料网,褙顶荆棍12根,褙帮荆棍8根,褙紧褙牢;每棚4块连板进行加固,连板采用长700mm、宽60mm、厚10mm的钢板制作,一板四孔(前后两端各两个),每端相邻两孔间距120mm,连板打在距梁头、柱头0.3m处,安设直顺,扣板齐全。

2、施工时,若巷道内有水,在巷道左帮挖出0.3m×0.3m的毛水沟,毛水沟距柱腿0.3m,以便排水。

3、管线吊挂:①电缆自上而下吊挂顺序为瓦斯监测线,其它信号线、动力线、不同电压等级的控制及信号线,间距大于100mm,同等级电压间距大于50mm,必须用专用线卡吊挂。

②风筒布置距顶不得大于200mm,距帮不得大于300mm,一般以紧靠巷帮为准。

③压风管、供水管位于巷道底板起0.8m处,压风管在下,供水管在上,风管与水管的间距均为0.2m,吊挂间距为一节管一吊挂。

4、施工过程中采用4根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平行巷道中心线设置,靠近中线的一根前探梁距中线0.4~0.6m,同侧两根前探梁间距不大于0.4m,顶板中心线两侧各安设两根前探梁,两侧共4根,交叉迈步前移且一梁三卡,褙紧褙牢,每根顶梁前探梁卡不超过两个。

施工说明:1、27113切眼AB段采用矿用11#工钢支护,规格:梁长×柱长=2.8m×2.8m,棚距(中-中)0.5m,平棚两帮扎角均为1.0m(根据两帮侧压变化情况,扎角可在0.8~1.0m之间调整),巷道高度2.4m(梁下至道碴面),上部净宽2.6m,下部净宽4.6m。

顶板及两帮均铺设塑料网,褙顶褙帮荆棍为8根,褙紧褙牢;每棚4块连板进行加固,连板采用长700mm、宽60mm、厚10mm的钢板制作,一板四孔(前后两端各两个),每端相邻两孔间距120mm,连板打在距梁头、柱头0.3m 处,安设直顺,扣板齐全。

第三章 采区巷道布置

第三章 采区巷道布置

第三章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1、采区准备巷道布置因为绿水洞煤矿为高瓦斯矿井,所以布置两条上山及一条瓦斯尾巷可满足运输、行人和通风的要求。

由于煤层间距较大且属于倾斜薄煤层所以采用采区联合准备方式,即两层煤共用一组上山。

下面列出三条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三条岩石上山,将三条上山都布置在2#煤层底板岩石中,其中轨道上山和回风上三布置在同一层面(距离底板10m处),运输上山布置在下煤层15m处。

方案二:两条煤层上山,一条岩石上山,两条上山都布置在2#煤层中,巷道下部在煤层中,上部在煤层顶板中。

方案三:一条煤层两条岩石上山,将回风上山布置在2#煤层的煤层中,其中轨道上山和回风上三布置在同一层面(距离底板10m处),运输上山布置在下煤层15m处。

方案可行性比较由《井巷工程概算指标》可查得各种巷道的掘进和维护费用:如下表技术经济比较:表1-6 掘进费用表表1-6 维护费用表表1-6 辅助费用表表1-6 费用总汇表表1-7 技术比较表从以上对比中可以看出,两煤一岩上山所需费用最少,在经济上更为合理,沿煤层掘进具有超前探煤的作用,再加上现在我国煤巷支护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完全可以满足煤层上山的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定在2#煤层中布置两条上山。

即:选两条煤层上山方式布置生产系统。

2、上山的倾角、高程、断面、支护及用途;上下山与水平运输大巷及回风大巷的联系方式。

上山的倾角与煤层的倾角基本一致,标高近似等于采区的标高:上山由于是布置在岩层里,采用三心拱形断面,用锚喷,砌碹或金属支架支护。

运输上山主要用于煤的运输,轨道上山主要用于行人、通风、运料及出矸。

运输上山通过煤仓与水平运输大巷联系,通过回风石门与回风大巷联系;轨道上山通过下部绕道车场与水平运输大巷联系,通过采区上部平车场与回风大巷联系,上煤层与下煤层通过区段石门和溜煤眼联系。

3、采区车场布置采区上部车场:由于311采区,绞车房布置在回风巷标高以下,维护比较困难,,通风条件较差,因此选择顺向平车场。

第一节 巷道布置

第一节  巷道布置

第一节巷道布置一、工作面两巷10101面轨道顺槽:1、支护形式:巷道采用锚网梁锚索支护,顶板采用Φ18×2000的螺纹钢锚杆配合锚索、锚梁进行支护,锚杆间排距为800×800,锚索间排距2400×2400五花形支护方式;两帮采用Φ16×1600的螺纹钢锚杆配合锚梁,间排距为800×800,顶部及两帮挂11m×1m不燃性塑料网。

2、巷道净断面:巷道净宽为3.5m,净高为3m,净断面积为10.5m23、管线敷设:靠工作面侧布置一路2寸的静压洒水管路;1路D110mm的注浆管路;1路2寸的排水管路;1路2寸的压风管路。

另一侧布置低压电缆、信号、照明、监测和电话线。

4、用途:主要用于该工作面的回风和运料。

10101面皮带顺槽:1、支护形式:巷道采用锚网梁锚索支护,顶板采用Φ18×2000的螺纹钢锚杆配合锚索、锚梁进行支护,锚杆间排距为800×800,锚索间排距2400×2400五花形支护方式;两帮采用Φ16×1600的螺纹钢锚杆配合锚梁,间排距为800×800,顶部及两帮挂11m×1m不燃性塑料网。

2、巷道净断面:巷道净宽为4.5m,净高为3m.净断面积为13.5m2。

3、管线敷设:靠工作面侧布置一路4寸的防尘管路;1路D110mm的注浆管路;1路2寸排水管路;1路4寸的压风管路。

另一侧布置高、低压电缆、信号照明及监测线、通信线。

4、用途:工作面的进风、运煤。

第二节采煤工艺一、采煤工艺该采煤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艺顺序:双滚筒采煤机割煤→刮板输送机运煤→拉移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推溜。

4、采高和循环进尺:最大采高4.35m,最小采高3.93m,平均4.14m,循环进尺0.8m。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一、基本支护形式本面采用112架普通型掩护式大采高液压支架、头尾各1架过渡支架及头尾各3架端头支架维护工作面空间并隔离落山。

关于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规范的意见

关于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规范的意见

关于规范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的通知各采掘区队:经会议研究,决定对金鸡滩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进行规范,各工作面现场必须尽快更换新图板,具体要求如下:一、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内容:1.采煤工作面“五图一表”为: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供电及监测通信系统图,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设备布置图,支护示意图,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2.掘进工作面“五图一表”为:A.综掘工作面:巷道平面布置图,避灾路线图,巷道支护平、断面图,通风系统图,断面截割轨迹图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B.炮掘工作面:巷道布置图,施工断面图,炮眼布置三视图,避灾路线图、爆破说明书(表)、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二、采掘工作面现场牌版规定1.现场牌版尺寸规定为:每张图板长×宽= 1500×1000 mm。

2.必须保证图文清晰,内容齐全、正确,便于观看。

3.牌版材质不锈钢框架,铝(塑)板底板,外贴防水反光贴纸。

4.更换工作面时,只更换防水反光贴纸。

5.工作面开门200m以内可用临时牌版,三、现场牌版内容规范1.采煤工作面区队简介、工作面简介继续沿用现有样式,采煤工作面共4张牌版,内容如下:第一张:内容为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

顺槽单巷长度超过3000米时,从中间断开分两段上下布置。

第二张:内容为供电及监测通信系统图。

移动变电站供电系统图(A2)和固定变电站供电系统图(A2)在上,监测通信系统图在下布置。

第三张:内容为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巷道中间可打断。

通风系统图在上,避灾路线图在下。

第四张:内容为设备布置图,支护示意图,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设备布置图在上,支护示意图(A2)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A2)在下。

2.掘进工作面A.综掘工作面区队简介继续沿用现有样式,掘进工作面共3张牌版,内容如下:第一张:内容为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和工作面简介。

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在上,工作面简介在下。

第二张:内容为巷道支护平、断面图,断面截割轨迹图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22608轨道顺槽(最新)

22608轨道顺槽(最新)

一、工程概况编制依据《22608工作面设计》《22608工作面地质说明》1.1 巷道用途:22608 轨道顺槽主要用于工作面的进风。

1.2 巷道平面布置巷道平面布置(见图1)1.3 巷道工程量22608轨道顺槽全长2700m。

按31°方位角施工,掘进煤量为49936.5t。

1.4 工程安排本巷道由综掘队施工,全长2700m,循环进尺1.8m,日进尺16.2米,预计167天完成。

二、地质概况2.1 巷道穿越的煤层和围岩特征及其柱状图2.1.1巷道穿越的煤层特征22608轨道顺槽所采煤层为2.3#煤,巷道沿2.3#煤顶板掘进,煤层稳定,煤层平均厚度为2.82米左右,煤层结构:1. 84(0. 39)0. 59,煤层整体呈单斜,煤层倾角平均为6°。

2.1.2 围岩特征(见表1)2.1.3 柱状图(见图2)2.2 22608轨道顺槽地质构造情况:22608轨道顺槽煤层整体呈单斜构造,煤层倾角6°左右,根据22606轨道顺槽揭露情况无断层进入工作面,但由于勘探资料有限不排除隐伏构造存在。

2.3 22608轨道顺槽地表位置及井下四邻关系22608轨道顺槽地表位于王家坡村以南西,歇马村南东、十字岩村以北,元家山村(以搬迁)以西,八字山村以南,盖山厚度为284-531米。

井下位于南六采区,北为22607工作面,西为22606工作面(已采)。

2.4 22608轨道顺槽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22608轨道顺槽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属带压开采,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低于奥灰静止水位标高95-160m,工作面最大突水系数为0.021Mp/m。

实际隔水层厚度(140米)大于安全隔水层厚度(13.71米),在没有构造导水的情况下,工作面是安全的。

顶板砂岩含水层水及22606采空积水是工作面充水的主要因素。

正常情况下工作面仅有滴水、淋水现象。

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5-10m3/h,最大涌水量为30m3/h 。

2.4.1 矿压观测:巷道掘进开口处设一个顶板离层观测站,之后每掘进50m设一个顶板离层观测站,本巷施工长度2700m,共需设55个观测站,并用记录牌板显示。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_第一节巷道布置6#煤北翼胶带大巷,按照真方位99°掘进1350m6#煤北翼胶带大巷平面布置见图第二节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6#煤北翼胶带大巷为锚喷支护,断面形状为半圆拱。

6#煤北翼胶带大巷断面净宽4.2m,净高3.6m6#煤北翼胶带大巷断面:S掘=14.15m2,S净 =13.18m2。

6#煤北翼胶带大巷支护断面见图二、支护方式(一)、临时支护6#煤北翼胶带大巷采用吊挂金属前探支架做为临时支护,前探梁用Φ100×4000mm无缝钢管制作,每根前探梁用一个圆形吊环固定;吊环规格为Φ120×120mm,用配套的锚杆螺母固定在锚杆上;锚杆锚固力不小于50KN /根,前探梁最大控顶距离1m,每根前探梁上方用一块规格为:长×宽×厚=300×300×15mm的小板梁背实顶板,并用木楔夹紧。

(二)、永久支护6#煤北翼胶带大巷采用锚喷支护作为永久支护,支护材料为金属锚杆、钢筋网、锚索联合支护。

锚杆间排距为800×1000mm,锚索选用φ16mm×L6500mm低松弛钢绞线,每3m打设1组。

喷体厚度100mm。

(三)、锚杆支护参数设计采用计算法校核支护参数1、顶锚杆通过悬吊作用,帮锚杆通过加固帮体作用,达到支护效果的条件,应满足:+L+=L3L1L2式中L——锚杆总长,mL1——锚杆外露长(托盘厚度+螺母厚度+0.02~0.05m,顶锚杆取0.07m,帮锚杆取0.1m),mL2——有效长度(顶锚杆免压拱高b,帮锚杆取煤帮破碎深度c),mL3——锚入岩层内深度(顶锚杆取0.8m,帮锚杆取0.6m),m普式免压拱高:[]45tan(+=2-b o2顶B帮fwH式中B、H——巷道掘进跨度和高度,B=3200,H=3000f顶——顶板岩石普式系数,f顶取5w帮——两帮岩石的内摩擦角,w帮取78°41′(查表得)[]mm4400=23700⨯=+-.tanb o117225457841依据上述公式计算出:锚杆长L≥2092mm2、按锚杆所悬吊的重量校核锚杆的排距。

关于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规范的意见20170924

关于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规范的意见20170924

关于规范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的通知各采掘区队:经会议研究,决定对金鸡滩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进行规范,各工作面现场必须尽快更换新图板,具体要求如下:一、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内容:1.采煤工作面“五图一表”为: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供电及监测通信系统图,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设备布置图,支护示意图,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2.掘进工作面“五图一表”为:A.综掘工作面:巷道平面布置图,避灾路线图,巷道支护平、断面图,通风系统图,断面截割轨迹图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B.炮掘工作面:巷道布置图,施工断面图,炮眼布置三视图,避灾路线图、爆破说明书(表)、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二、采掘工作面现场牌版规定1.现场牌版尺寸规定为:每张图板长×宽= 1500×1000 mm。

2.必须保证图文清晰,内容齐全、正确,便于观看。

3.牌版材质不锈钢框架,铝(塑)板底板,外贴防水反光贴纸。

4.更换工作面时,只更换防水反光贴纸。

5.工作面开门200m以内可用临时牌版,三、现场牌版内容规范1.采煤工作面区队简介、工作面简介继续沿用现有样式,采煤工作面共4张牌版,内容如下:第一张:内容为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

顺槽单巷长度超过3000米时,从中间断开分两段上下布置。

第二张:内容为供电及监测通信系统图。

移动变电站供电系统图(A2)和固定变电站供电系统图(A2)在上,监测通信系统图在下布置。

第三张:内容为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巷道中间可打断。

通风系统图在上,避灾路线图在下。

第四张:内容为设备布置图,支护示意图,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设备布置图在上,支护示意图(A2)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A2)在下。

2.掘进工作面A.综掘工作面区队简介继续沿用现有样式,掘进工作面共3张牌版,内容如下:第一张:内容为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和工作面简介。

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在上,工作面简介在下。

第二张:内容为巷道支护平、断面图,断面截割轨迹图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11-105综采工作面支护设计(最终)

11-105综采工作面支护设计(最终)

第一节巷道布置和工作面基本参数一、巷道布置本工作面正、付巷沿煤层走向方向布置,正巷长度为1228m,付巷长度为1168m,切巷长度为240m。

附图一:巷道布置图二、巷道支护形式和断面特征:第二节支架设计选型计算一、液压支架选型原则1、支护强度应与工作面矿压相适应。

支架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要适应直接顶和基本顶岩层移动产生的压力,将空顶区的顶底板移近量控制到最小程度。

2、支架结构应与煤层赋存条件相适应。

3、支护断面应与通风要求相适应,保证有足够的风量通过,而且风速不得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4、液压支架应与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等设备相匹配。

支架的宽度应与刮板输送机中部槽长度相一致,推移千斤顶的行程应较采煤机截深大100-200mm,支架沿工作面的移架速度应能跟上采煤机的工作牵引速,移架速度还应满足生产指标的要求,支架的梁端距应为340mm 左右。

二、液压支架选型依据及内容1、选型依据:支架选型前必须将工作面的煤层、顶底板及采区的地质条件全面查清、探明,编出综采采区、综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2、选型内容:选择支架时,要确定下述内容:支架类型,如支撑掩护式或掩护式;立柱根数;支护阻力,包括初撑力、额定工作阻力;支架结构高度,包括最大和最小高度;顶梁和底座的结构形式、尺寸及其相对位置;对防滑、防倒、防片帮、调架、移架、端面维护等装置的要求;操作方式、阀组性能等。

三、基本支架初步设计1、基本支架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⑴支护强度(工作阻力)从理论上分析,合理的支护强度应正好与顶板压力相平衡。

支护强度过大,不仅增加支架重量和设备投资,而且给搬运、安装带来困难;过小则会造成顶板过早下沉、离层、冒落,使顶板破碎,造成顶板维护困难。

因此支护强度的大小应取决于工作面采场矿压的大小。

但由于目前对采场矿压的大小还不能进行准确的定量计算,目前主要以经验法或实测数据,来确定支架的支护强度。

①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支架的支护强度:510,q KH Mpa γ-=⨯=8×3.3m ×2.5×103×10-5kg/m 3=66×10-2Mpa=0.66Mpa式中:q —支护强度;K —作用于支架上的顶板岩石系数,一般取5-8。

13508(下)回风顺槽

13508(下)回风顺槽

第一章概况一、巷道名称、位臵及相邻关系(附图1 采掘工程平面图)本工作面为13508(下)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包括开切眼)。

与轨道大巷相连,开口位于井底车场东北部,距井底车场1340m,东南30m为边界回风巷,东北30m为13600(东)胶带运输巷,西北为回风大巷,西南140m为采空区。

二、掘进目的与用途13508(下)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服务于13508(下)综采工作面,顺槽用于13508(下)综采工作面的回风、运料,开切眼用于工作面割煤。

三、巷道特性该巷道为煤巷,沿3#煤层底板掘进。

四、设计长度、掘进时间设计长度:顺槽410m,开切眼150m。

掘进时间:55天五、巷道平面布臵(附图2 巷道平面布臵图)第二章地面位臵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臵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臵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下表水平405 工程名称13508(下)回风顺槽盘区名称五盘区工作面标高/m 412—440地面相对建筑物及其他工作面地表为荒地、无村庄、建筑物井下相对位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本工作面井下位于矿区中部邻近采掘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邻近巷道对本面掘进无影响第二节煤层赋存特征一、煤层厚度根据原13508(上)回风顺槽已掘巷道实探情况推断,煤层平均厚度3.6m。

二、煤层产状煤层走向由西南到东北,倾向东北,倾角3-5°。

三、煤层结构该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中下部,下距K7砂岩4.80m。

煤层厚度为6.15-6.65m,平均6.4m,为井田稳定可开采煤层,井田内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均在6.00m以上。

煤层结构简单,大部分含1-2层夹矸,最高可至5层夹矸。

四、煤层特性该煤层为黑-灰黑色,条痕呈灰黑色,具玻璃光泽,似金属光泽,贝壳状,阶梯状断口,均一或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

节理和内生裂隙发育。

硬度3-4,视密度1.45t/m3 。

该煤层以亮煤为主,夹镜煤条带,镜煤为金刚光泽,结构均以性脆易碎;亮煤为强玻璃光泽和似金属光泽,呈条带状分布。

采矿工程图精确绘制

采矿工程图精确绘制
单位及图形界限设置、线型设置及定义、图层设置、文 字样式设置
坐标方格网的绘制
精度要求: (1)方格网线粗≤0.1mm. (2)每小格边长误差≤0.2mm (3)图框边长误差≤0.3mm (4)对角线长误差≤0.4mm
1.正方格网的绘制 对角线法
2.斜方格网的绘制 (1)确定图幅大小,绘出长方形图廓; (2)画基准线:(格网其中一条线)一般情况为了合理的
布设图形内容。煤层的走向应和长方形图廊的长方向一致或大 致一致,而运输大巷一般延煤层走向布设,因此基准线与图廓 线的交角依煤层的走向方位角而定。
(3)作垂线 (4)作平行线 (5)加密得坐标格网线。
剖面图中高程线的绘制
一组间距相等的平行线,间距取决于图纸比例大小。绘制 剖面图时,应结合绘制内容,合理选择位置及图纸内分布。
世界坐标系
用户坐标系
7.2.2 坐标的表示方法
在AutoCAD 2007中,点的坐标可以使用绝对直角坐标、 绝对极坐标、相对直角坐标和相对极坐标4种方法表示,它们 的特点如下: 绝对直角坐标:是从点(0,0)或(0,0,0)出发的位移,可以使用 分数、小数或科学记数等形式表示点的X轴、Y轴、Z坐标值, 坐标间用逗号隔开,例如点(8.6,6.8)和(4.0,5.5,9.9)等。 绝对极坐标:是从点(0,0)或(0,0,0)出发的位移,但给定的是 距离和角度,其中距离和角度用“<”分开,且规定X轴正向 为0°,Y轴正向为90°,例如点(4.27<60)、(34<30)等。 相对直角坐标和相对极坐标:相对坐标是指相对于某一点的 X轴和Y轴位移,或距离和角度。它的表示方法是在绝对坐标 表达方式前加上“@”号,如(@–13,8)和(@11<24)。其中, 相对极坐标中的角度是新点和上一点连线与X轴的夹角。

总回风巷作业规程

总回风巷作业规程

第一节概述-----------------------------------------------------------------------2第二节编写依据-----------------------------------------------------------------2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 2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3第二节地质构造-----------------------------------------------------------------3第三节水文地质-----------------------------------------------------------------3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 3第一节巷道布置-----------------------------------------------------------------3第二节矿压观测-----------------------------------------------------------------4第三节支护设计〔参数〕-----------------------------------------------------4第四章施工工艺 --------------------------------------------------- 6第一节施工方法-----------------------------------------------------------------6第二节爆破作业-----------------------------------------------------------------7第三节喷射混凝土--------------------------------------------------------------7第四节装载与运输--------------------------------------------------------------7第五章生产系统 --------------------------------------------------- 8第一节通风-----------------------------------------------------------------------8第二节压风--------------------------------------------------------------------- 10第三节瓦斯防治--------------------------------------------------------------- 10第四节综合防尘--------------------------------------------------------------- 10第五节防灭火------------------------------------------------------------------ 11第六节安全监控--------------------------------------------------------------- 11第八节排水--------------------------------------------------------------------- 11第九节运输--------------------------------------------------------------------- 11第十节照明,通信和信号 ----------------------------------------------------- 12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第一节劳动组织--------------------------------------------------------------- 12第二节循环作业--------------------------------------------------------------- 12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 13第一节一通三防--------------------------------------------------------------- 13第二节顶板--------------------------------------------------------------------- 15第三节爆破--------------------------------------------------------------------- 15第四节水害预测治理和防治水--------------------------------------------- 16第五节机电--------------------------------------------------------------------- 17第六节运输--------------------------------------------------------------------- 18第七节安全保证措施--------------------------------------------------------- 20第八节:U型钢支护注意事项 ------------------------------------------------ 20第九节其他--------------------------------------------------------------------- 21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 22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总回风巷。

巷道断面布置标准

巷道断面布置标准

(一)、采区轨道铺设的规定1、回采巷道道板长度出现差异时,道板铺设要以人行道一侧一头齐为准,道板铺设露出巷道底板道木上平面。

2、轨道铺设时,必须严格按照轨道铺设要求铺设,轨道接头间隙等,必须符合规定,不得出现鸳鸯道,要求同型号的轨道要成双成对铺设。

3、道板间距不大于700㎜。

(二)、过道处的电缆吊挂1、电缆出开关、接线盒后,应保留适当余线,再顺巷帮垂直上行,过肩窝贴顶吊挂到对帮指定位置,接线盒其它喇叭口方向一律向下。

2、信号电缆过帮过顶采用小电缆钩平放吊挂,每0.5米一个小电缆钩,多股应按钩平行摆放吊挂,电缆钩钩向上贴住顶部。

3、动力电缆过帮过顶采用电缆钩平放平行吊挂,每0.5米吊挂一个,电缆钩钩向上贴住顶部。

4、过巷道肩窝电缆应弯成圆弧,无死弯,过道电缆垂向成一平面。

5、电缆过道后往前延长,拐弯处要保持垂直。

(三)、采掘面两道电缆吊挂1、通讯、信号等小电缆的吊挂1.1、准备、回采巷道小电缆的吊挂:1.1.1、皮电缆钩的制作要求:使用废旧皮带打眼制作,皮带钩宽5cm,一般为6个钩眼,设计留有2个备用钩眼。

1.1.2、通讯信号电缆固定连接绳采用2分钢绳,回采巷可采用8#铁丝,两端固定在巷道帮部锚杆上,并用拧紧螺丝拧紧,中间每隔3m,用12#铁丝固定,铁丝用单股拧两圈,铁丝头握鼻方向朝帮。

1.2、永久巷道的小电缆的吊挂1.2.1、电缆钩使用20mm扁铁制作,安装时必须统一使用黑色防腐漆防腐。

1.2.2、两端头采用射钉固定在巷道帮部。

1.3、通讯、信号电缆钩的下端距离巷道底板不低于2.0m。

1.4、通讯、信号电缆吊挂皮带钩间距1.5m。

2、工作面进风巷动力电缆钩设5钩,回风巷设4钩。

2.1、电缆钩使用50mm扁铁制作,安装时必须统一使用黑色防腐漆防腐。

2.1、电缆在电缆钩上的布置:高压电缆在上方,低压电缆在下方。

2.2、电缆钩的固定2.2.1、岩巷段:两端头固定于可以专门施工小锚杆。

2.2.2、煤巷段:采用8#铁丝吊挂在巷道的顶部。

巷道维修措施

巷道维修措施

五2运输大巷翻修安全技术措施一、概况1、翻修巷道名称:五2运输大巷2、工程量:300m3、翻修原因:五2运输大巷巷支护材料为11#工字钢,,由于该巷道长期停工、失修,现支护强度达不到要求,巷道变形严重,局部地段发生冒顶,为保证五2运输大巷满足通风、行车、行人要求,经矿部研究决定对此巷道进行翻修,用25#U型钢替换原木棚支护,使巷道支护达到设计要求。

二、支护质量要求1、巷道净宽:中宽3200mm,下宽3200mm,误差±50mm。

2、巷道净高:腰线至棚顶2200mm,腰线至轨道面1000mm,误差±50mm。

3、支护方式及材料规格:支护方式:U型钢支护。

支护材料:25#U型钢U钢棚规格:梁长3070mm,腿长3200mm。

拉手规格:长480mm,宽60mm,厚10mm,拉手眼距420mm。

4、临时支护采用3根3寸3m长铁杉杆做前探梁,间距600mm,最大控顶距800mm。

5、支架应垂直巷道中心线,前倾后仰不超过50mm。

棚梁应垂直巷道中心线,梁端扭距不超过100mm,梁两端应水平,棚梁接口严实和缝。

梁、腿接口处搭接长度为400mm,安装两道棚卡子,间距360mm,在棚子搭接处及棚梁中心各安装1道拉手(共3道),将相邻棚子间连接牢靠。

6、支架棚距:600mm,误差:±50mm围岩破碎或压力较大处,可适当缩小棚距,帮顶背严,棚梁顶部空间必须用木垛接顶,打紧撑木。

7、柱窝要见实底,深度不低于200mm,必要时要用料石垫。

8、巷道无杂物、无淤泥、无积水,浮矸不超过轨枕上平面。

9、材料、工具码放整齐,管线吊挂整齐。

10、所有螺丝必须用风动或扭矩扳手拧紧。

三、巷道翻修措施1、翻修作业前,必须先观察待翻修地点的支护情况,并对翻修地点附近支护进行加固,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翻修施工。

2、翻修作业前,必须设好通讯设备及电缆、压风、供排水管路,施工时应设备设施保护好;必须保护好翻修地点附近的电器设备及风筒。

6采区巷道布置图绘制-PPT课件

6采区巷道布置图绘制-PPT课件




2.按投影面分类
采区巷道布置图是根据正投影原理进行绘制的,按照 投影面的不同,采区巷道布置图有以下几种: (1)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它是将采区巷道布置投影到 水平面上绘制出的图件,在煤矿开采中被广泛使用。 (2)采区巷道布置立面图。它是将采区巷道布置投影到 竖直面上绘制出的图件,在开采急斜煤层时普遍使用。 (3)采区巷道布置层面图。它是将采(盘)区巷道布置投 影到与煤层相平行的平面上绘制出的图件,在开采近 水平煤层时经常使用。 (4)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它是沿采区主要巷道剖面形 态绘制的图件,常结合上述3种图件使用,一般不单独 使用。
三、采区巷道布置图的作用


采区巷道布置图时主要用途有:
(1)了解采区巷道布置情况,确定采区准备工程量及准 备时间,制订采区准备计划及材料用量计划。 (2)了解采区地质情况,进行采煤工作面设计及采区单 项工程施工图设计。 (3)计算采区、基础储量、可采储量、设计损失量,确 定采区采出率。 (4)计算采区投产前的工程量,确定采区的掘进率,进 行采区巷道掘进费用、维护费用及采区运输费用预算。 (5)进行采区准备、采区生产的风量计算与分配。 (6)绘制其他矿图,如采区机电设备布置图、采区采掘 工程计划图和采区生产系统图等矿图。
(6)采区标注。 ①采区内有关尺寸有:采煤工作面的长度和推进长度, 采区边界煤柱、区段煤柱、采区上(下)山之间煤柱及井 上、下其他保护煤柱尺寸。 ②巷道名称有:与采区连接的主要运输大巷、总回风 巷、石门名称,采区上(下)山名称、采区上部、中部、 下部车场名称,采区内各种联络巷道及硐室名称,区 段巷道名称或编号。 ③标注采区内各采煤工作面编号、首采工作面位置。 注意:在绘制采区巷道布置图时,经纬网、煤层底板 等高线、各种煤柱线、停采线、尺寸标注线等均应以 细实线表示,煤层巷道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巷道用粗 虚线表示,且一般采用双线。 另外,在采区巷道布置图上,应有说明及图例部分。 说明部分主要包括图件设计依据、特殊情况的处理措 施及设计范围等,做到文字精练,简明扼要;图例应 尽量采用采矿、地质、测量中规定的符号。通常说明 和图例部分布置在图件的右侧或下方适当位置。

沿空留巷设计

沿空留巷设计

沿空留巷设计1 概述无煤柱护巷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上一区段回采完毕,采空区冒落严实,围岩活动相对稳定后,再沿采空区和煤体边缘掘进巷道,称为沿空掘巷。

沿空掘巷可以不留煤柱,完全沿采空区掘进,也可以保留3~5m宽的小煤柱。

另一种是将已采工作面后方的回采巷道用一定的方法沿采空区保留下来,作为下一工作面的回采巷道,称为沿空留巷。

世界一些主要产煤国家为了达到少掘巷道、增加煤炭资源回收率、增加生产的连续性和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目的,而采用往复式“Z”形开采,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工作面沿空留巷方法以实现无煤柱开采。

对沿空留巷的矿压显现、适用条件、合理支护形式及新型支护材料等都进行了研究。

在这方面做得较多的是前苏联、德国、英国、波兰等国家。

德国无煤柱开采多为沿空留巷,其传统的巷旁支护多采用木垛、矸石带等,60年代末德国成功了采用石膏、飞灰加硅酸盐水泥、矸石加胶结料等低水材料作为巷旁充填,有效地减少了重型支架和巷道的变形,从而实现较大断面巷道二次利用。

英国煤层普遍较薄,多用沿空留巷,巷旁支护多采用矸石带,并研制出了矸石带机械化砌筑装置。

同时,在提高矸石带强度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研制成功不同胶结物的胶结矸石带。

在井下试验成功了高水材料巷旁充填,随后有了迅速的发展,高水材料充填已占全英巷旁充填的90%左右,波兰无煤柱开采应用较多的是沿空留巷,在前进式或后退式采煤时都用单巷准备,沿空根据走向开采或倾斜开采地质条件,沿空留巷一般巷内支护采用金属可缩性支架,巷旁支护使用充填带、矸石带或混凝土墩柱等。

20世纪50年代起,在煤厚1.5 m以下的煤层中尝试着用矸石墙作巷旁支护,巷内主要采用木棚支护,其存在着矸石的沉缩量大、巷内支架变形严重、维护工作量大、工人垒砌矸石的工效低、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等问题,其应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1.5~2.5 m厚的煤层中应用密集支柱、木垛、矸石带、砌块等作为巷旁支护,巷内多采用木棚、工字钢梯形支架支护,沿空留巷取得了一定成功,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