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岁寒三友 墨竹图题诗》优质课课件_2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 8 岁寒三友《墨竹图题诗》课件2 北师大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8 岁寒三友《墨竹图题诗》课件2 北师大版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7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 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 书画成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 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 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合作学习:
1.请同学们阅读“诗画赏析”第二段,这段 主要说了什么?
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罢官的结局, 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 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岁寒三友 墨梅图题诗》优质课课件_0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岁寒三友  墨梅图题诗》优质课课件_0
墨梅: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wáng miǎn】(1287 年~1359年)元代著名诗人、 画家、书法家,字元章,号煮 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 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 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 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 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 村、梅翁等。浙江诸暨人。出 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 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 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 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 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 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隐居 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 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 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 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 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 《墨梅图题诗》等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由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名人名言
宋代卢梅坡经典名句: “梅需三逊三分白,雪却输梅 一段香.”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 苦寒来” 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墨梅图题诗
(元பைடு நூலகம்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古诗云: 墨梅:申请骨秀 高洁端庄 幽独超逸 诗堪入画方称妙, 画可融诗乃为奇.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宋)王安石
墙 角 数 枝 梅, 凌 寒 独 自 开. 遥 知 不 是 雪, 为 有 暗 香 来.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3课-墨竹图题诗【第2课时】ppt优质公开课课件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3课-墨竹图题诗【第2课时】ppt优质公开课课件
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 体恤之情,令人感动。诗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 奇特,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 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了爱民之气节。
课文结构
墨 衙斋卧听萧萧竹 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写竹 图 题 些小吾曹州县吏 诗 一枝一叶总关情 喻人
体高 恤标 民挺 情立
_任__何__困__难__险__阻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石》也是咏物诗,表面上写__竹__,实际上是__衙__斋__卧__听__ __萧__萧__竹__,__疑__是__民__间__疾__苦__声___。
3.假如立在破岩中的根会说话,那么这“咬定青山不放松”的 根会说些什么呢? 示__例__:__任__凭__各__方__来__的__风__刮__得__再__猛__,__任__凭__你__们__给__我__再__多__的__折__磨_ 打__击__,__只__要__我__紧__紧__地__扎__根__在__这__破__岩__之__中__,__你__们__就__奈__何__不__了__我_ 。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 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 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亲民爱民的品质。
串珠问题: 1.一读:读《墨竹图题诗》,弄清墨竹图中的竹子有什 么特点? 竹干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 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虽是风吹萧萧作 响,但竹叶绝无风吹雨打之态,表现出诗人“任风雨 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课文主旨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一个夜晚,诗人因百 姓的疾苦而忧心如焚,夜不能寐。听着风吹疏 竹发出萧萧之声,诗人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 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题诗。表现了诗人关 心百姓疾苦、亲民爱民的品质。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PPT课件(5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PPT课件(5篇)
墨竹图题诗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38/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60/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6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67/
诗诗
乃堪
为入
岁 奇画
寒 。方








作者简介
郑燮(zhèngxiè),字克 柔,号板桥。生于康熙三十二年 (公元1693年)农历十月二十五 日,卒于乾隆三十年(西元1765 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中国清 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江苏 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 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 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67/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字克 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 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 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 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 忤大吏,遂乞病归。”做 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 画兰、竹、石、松、菊等, 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 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 劲峭。
•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 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 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 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 书画成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 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 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 后世画家所传承。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第一、二课时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最新精品优秀课件PPT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第一、二课时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最新精品优秀课件PPT

cānɡ
字义:储存粮食或其他物资的房屋或建筑物。
组词:仓(仓促)(仓库)(仓储) 辨字:危(危险)(危急)(危害)(危机) 造句:看着粮食满仓,农民伯伯满意地笑了。

衙(yá):衙门,旧时官员办公的机关。
斋(zhāi):屋子。
萧萧(xiāo xiāo):本诗指风吹竹子发出的声音。 疾苦(jí kǔ):(人民生活中的)困苦。
xiāo
字义:本文指风声。

lì
组词:(萧墙)(萧然)(萧条)
辨字:潇(潇洒)(潇潇) 造句:庭院里落满了残枝败叶,显得十分萧索。 字义:①旧时泛指官吏;②旧时没有品级的小公务 人员。 组词:(官吏)(吏治)(吏部)

辨字:史(历史)(史诗)(史学)(史记)
造句:海瑞为官期间,吏治严明,深受百姓爱戴。
墨 竹 图 题 诗
竹是“岁寒三友”之一,也是诗人 、画家的爱物。本诗是一首托物言志 的诗,诗人就是借画中之竹,来表达 自己体恤爱民的情怀。
知识链接
初读感知
郑燮 (1693 — 1765) ,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
化人。清代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诗
、书、画世称“三绝”。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 元年 (1723)中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他在 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 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一词都含情”。这首
题画诗写诗人听着风吹雨打疏竹,发出萧萧之声,便错
觉为老百姓的疾苦之声,诗人那对百姓的拳拳仁爱之心 是多么可敬啊。我们也应常怀一颗仁爱之心,给身边的 人以热切的关怀与帮助。
我的收获:
我们也应常怀一颗仁爱之心,给身边的人以热切的 关怀与帮助。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岁寒三友》精品优质比赛公开课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岁寒三友》精品优质比赛公开课课件

它高直的样子表示拥护天宫,在青天之上期盼着春风。



赏 画
怪石:不屈不挠象征 诗人铮铮铁骨。
(二者关系: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 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画中怪石耸 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其恶劣的生存背景,但 是苍松依然扎根岩石,挺拔青翠,可见其生命力之强。两者 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李方膺(1695~1755)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
秋池、抑园、白衣山人。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曾任乐安县
令、兰山县令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园,自 号借园主人,以卖画为生。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
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其画笔法苍劲老厚,
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板书设计
墨竹图 体恤民情 充满爱民之气节
岿然不动
苍松怪石图
铮铮铁骨
刚正不阿 淡 香
不屈权贵、耿直廉洁的品质
墨梅图
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的精神
岁寒三友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 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 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 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 “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 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 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 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 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 大吏,乞疾归。
我会读
jiǎo 矫 ē yú 阿 谀

北师大版语文6年级上册岁寒3友ppt课件

北师大版语文6年级上册岁寒3友ppt课件
2 竹:
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院几乎无园不 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 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 古往今来,“不可1日无 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3 梅花:
为中国传统10大名花之1,姿、色、香、韵俱佳 宋人 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 漫天飞雪之际, 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
松树
竹子,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1些 北京有个“紫竹院”公园,里面就有竹子 北大校园里也有不少 竹子是重要的材料:盖房子、做家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竹笋还是席上的美味佳肴 也可以经常进入“寻常百姓家” 竹子还可以做成笙萧琴笛但是竹子有个缺点,就是平时不开花,没有娇艳之美
“岁寒3友”出处
1
苍松隐映竹交加, 千树玉梨花, 好个岁寒3友, 更堪红白山茶
元· 白朴朝 中措
2
到深秋之后, 百花皆谢, 惟有松竹梅花, 岁寒三友。
明·无名氏渔樵 闲话4折
3
即其居累土为山, 种梅百本, 与乔松、篁为 岁寒友
宋代林景熙霁山集45云 梅舍记
3位朋友以松为首 因为它从南到北分布最广,大片的松林可以形成“朔风 吹,林涛吼,峡谷震荡”震撼人心的听觉效果 孤松又可以在山巅上凌空独立,形成“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的视觉奇观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1枝|1叶|总关情
请同学们欣赏这幅书画
谁知道课题的意思
解题
墨竹是指:用水墨画出的竹子 题诗是指:为这幅画写诗
你能正确地诵读这首诗吗
墨竹图题诗
衙yá斋zhāi 卧wò 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lì, 1枝1叶总关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画》
(清)郑燮
一阵狂风倒卷来, 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 岂屑区区扫地埃。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 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 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
板桥嫁女
板桥嫁女儿,嫁得别创一格,嫁得爽快利落。 不比时下婚姻,讨价还价,有辱婚姻的神圣。“板 桥有女,颇传父学。”当女儿达到可以嫁人的时候, 板桥便对女儿说:“吾携汝至一好去处。”板桥把 女儿带到一位书画至友的家中后,说:“此汝室也, 好为之,行且琴鸣瑟应矣。”一句话交代清楚,便 转身而去。而嫁女大典,也就此告成了。
温馨提示:
1.同学分享时,请认真倾听。 2.将同学的分享有选择地记录在下面的学习单(2)中。 3.若有补充的,请自由站起接话。
诗名 感受深的诗句
感悟
《题画》
(清)郑燮
一阵狂风倒卷来, 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 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燮
画根竹枝插块石, 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 来年看我掀天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岁寒三友
战 西经 风严 而霜 不愈 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 19岁 随父亲读书于真州之毛家桥,中秀才
雍正十年壬子 (1732年) 40岁
赴南京乡试,中举人
乾隆元年丙辰 (1736年) 44岁
赴北京应礼部试,中进士
乾隆七年壬戌 (1742年) 50岁
《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 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
《题画竹》
(清)郑燮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学习单(1)

诗名



我觉得郑板桥 是个怎样的人
我是从哪句古诗或 哪个字词感受到的
温馨提示:
1.小组内同学相互分享,相互倾听记录。 2.自我完善学习单(1)。 3.小组统一认识,指定一名或者两名同学汇报。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 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担任山东知县时, 遭遇百年旱灾、水涝,他义 无反顾地开仓济民,修葺周 公祠。稳住了潍县的民心, 挽救了潍县百姓的生命,将 他们从死亡线上拉扯了回来。 百姓为了纪念其功德,特别 为郑板桥和另外两名治县有 功的县令合立“生祠”来供奉, 周公祠也从此改名为三贤祠。 潍县百姓年年岁岁来此 供奉,永为纪念。
出任山东县令
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年) 61岁
罢官游历
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年) 73岁
长眠于老家兴化拥绿园
他一生爱竹,以竹为伴、 以竹自况、以竹待人,他经 常指竹作诗,刻竹入画,咏 竹言志。郑板桥画出了竹的 人格,竹也成就了郑板桥的 声名,如今,板桥虽死,但 其“竹魂”却宛如万古青山, 与世长存。
《题画竹》
(清)郑燮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题画》
(清)郑燮
一阵狂风倒卷来, 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 岂屑区区扫地埃。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 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 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
《题画竹》
(清)郑燮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一竹一兰一石, 有节有香有骨。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