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文:2025-互联网+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文(3篇)

2024-2025学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文(3篇)

2024-2025学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以活动系列化、形式多样化、过程重体验、内容针对性为目标加强活动建设。

德育活动要讲实效,重过程,力求每次活动都能让学生乐于参加、积极参加、获得体验、受到教育。

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强化学生个体,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探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与方法,完善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工作要点:1、发挥学校德育的主体作用。

继续完善德育制度管理机制,以严格的制度进行常规管理和教育。

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2、结合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首先继续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跟踪指导,开展优秀班主任的带头、辐射、指导作用,通过班主任例会学习、经验交流、班队会的参观等,促进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其次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三心一访,与家长常沟通,形成施教合力,严禁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三、工作目标:抓好德育基础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主要是规范语言,要求学生讲普通话,正确使用文明用语,不说脏话、粗话,规范学生日常活动,不在走廊跑跳、不打架,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队列、早操、各种集会做到快、静、齐。

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活动,学校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专项检查评价,每周一评,每月一小结。

2、加强科普教育。

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从小讲科学,爱科学的培养,开展好学生的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3、继续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毒品知识教育的主题活动,通过图片展览、观看教育片、召开主题班队会等形式,把这些知识灌输到孩子们心中,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4、开展丰富多采的少先队活动。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模式研究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网络时代带给高职德育教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1、网络信息具备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指导高职学生选择性吸收是我们的一大课题网络其核心特点在于其开放性和多元化,如果你想要可以查找任何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如此以来,网络时代下的高职学生所接触的领域就变得十分庞杂。

网络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规律,网上聊天,写微博,发,浏览新闻等活动几乎充斥了人们的每一天。

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也带给我了们很多不良的影响,就像是是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形式下发表自己想要的信息,于是乎大量不良信息充斥着网络,这对于高职学生的道德建设是一个相当大的冲击。

2、网络时代互动性的特点对高职学生信息监管从很久以前,网络开始盛行的时候,曾经有一句这样的名言:在网络上没人知道跟你聊天的是只狗。

这句话以幽默的方式阐述了网络时代互动性的特点。

我们由此也要看到,网络的互动性使得人们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这样的使得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言人,高职学生由于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在完善时期,很多舆论都可能会对他们产生颠覆式的洗脑,因此,如何对高职学生发布的信息进行合理化监督是我们要考虑的一大问题。

(二)网络为高职院校提供新的德育途径和机遇1、网络为高职搭建了新的德育教育平台从根本上来将,网络是个大型的平台,这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我们可以在上边随意的建造也可以合理的构建高职的德育教育平台。

这种平台具有网络的一些特性,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年轻人所追逐的时尚所在,改变了以往传统德育教育方式的网络德育教育平台可以在从根本上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德育工作质量。

2、网络德育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工作效率网络的发展推动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阶段,我们可以利用大量的现代化德育教育法师直观而贴切的对高职学生进行新时期的德育教育工作。

相较于以传统的教育方式,这种新的教育方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接受。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模式分析(一)尽快建立高职德育的网络前沿阵地上文我们说过了,网络德育教育平台还在建设当中,还有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课题申报模板:3655-网络时代初中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3655-网络时代初中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网络时代初中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的提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走向了多元化,网络不仅已成为德育的必要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已成为一种能够对学生产生持久、深远影响的德育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完全打破了传统德育强行灌输的模式,学生成为道德自主构建的主体性存在;改变了传统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封闭状态,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道德实践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更能使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融为一体成为可能,有助于实现德育的人本回归。

德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点也是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构建人性化德育理念,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得到全面、生动、自由的发展,应是网络教育功能的真实凸显和网络教育的真实追求。

1.2课题界定“网络时代”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基础上构建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化电信网络的时代。

在信息高科技的强有力的支持下,Internet将人类的文化传播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人们所称为的网络时代.人们几乎每天都要与网络打交道,它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网络等大众传媒已经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德育”这里指学校里的德育,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外研究现状互联网是近二十年开始在世界上发展和普及起来的,目前,国外对互联网的研究,主要注重网络技术层面的研究,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并不多。

经过对国外一些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第一,对人心理因素的影响研究。

在1994年,纽约精神病医生依凡·金伯格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心理障碍,称之为“网络成瘾症”。

课题申报范文:2562-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范文:2562-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征,它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人们开辟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数字化生存,大学生是受互联网影响最深的群体之一。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学校中的日益普及,不仅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而且正在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也必将对与此密切相关的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带来巨大冲击。

职业院校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德育的新方法及其效用,寻找对策,构建新型的德育模式,促进学生道德的健康发展。

但是,当前互联网环境下职业院校的德育理论和实践研究还欠成熟。

总体上看,陈述问题的多,研究原因的少;理论探讨的多,实践研究的少;研究共性的多,研究个性的少;讲述困惑的多,研究对策的少。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新职业院校德育模式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我国学校的传统德育内容包括三部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在我国德育建设过程中,德育目标与现实需要严重脱节,德育过程大众化、德育内容逃避化现象普遍存在。

注重的只是学生的共性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发展,不利于学生的个体道德的形成。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经历了文革十年的颠覆性解构之后,开始艰难重建,这种重建是在深刻反省传统和学习西方的历程中开始的。

最早由李伯季在《教育研究》1981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介绍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科尔柏格的道德教育观点;1984年傅统先、陆有铨翻译出版了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开启了我国道德教育研究对心理学的关注;1989年傅维利等翻译美国哈什等编著的《道德教育模式》一书,使我们对当代流行于美国学校的德育理论与模式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使“德育模式”一词在我国的德育理论中开始流行,也是“德育模式”作为一种理论术语进入我国德育理论研究领域的开端。

课题申报模板:3171-“互联网+”时代中学德育模式创新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3171-“互联网+”时代中学德育模式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中学德育模式创新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步入互联网时代已成为客观现实和必然趋势。

由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和各传统行业结合带来的价值观冲击,再加上中学生猎奇心理、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等方面因素,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学生走进了由互联网构建的虚拟社会。

互联网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媒体,一方面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现代化教育手段,拓展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有利于中学德育观念的转变,为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提供了条件。

另一方面,互联网所具有的自由性、开放性、虚拟性,同时给处于身心成长期、辨别力不强的青少年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包括对主旋律教育的主导作用形成强大冲击,网络污染使中学生道德约束力弱化,中学生上网身心健康受危害程度增大等等。

2、课题的界定德育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是实施策略。

这个定义包含着理论自带、活动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等诸多要素统一的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

它具有有效性、可模仿性、可操作性等特征,具有实践功能和理论功能。

德育模式创新是指改革传统的学校德育模式,研究探索与时俱进、适合学校本地实际情况的德育活动内容、结构、途径、实施策略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及其德育能力,适合当前教育教学形势及未来社会的发展。

3、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宏观上考察,国际教育组织和当今世界各国及地区都十分重视学校德育,无不表现出对德育改革的紧迫感。

许多国家及地区的社会人士都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

一些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都把德育改革提到相当的高度。

例如:日本十分就十分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注重德育的价值,注重德育的投资,因为他们认为德育投资会给社会管理、生产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效益。

德育创新项目申报书模板

德育创新项目申报书模板

德育创新项目申报书模板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工作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推进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效果,我校决定开展德育创新项目申报活动。

本申报书旨在详细介绍项目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二、项目名称与内容项目名称:德育创新项目——以“阳光德育”为主题,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和良好品德项目内容:本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主题讲座、德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

三、项目实施方案1.实施时间:本项目的实施时间为一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不同的德育活动。

2.实施地点:本项目将在校园内进行,包括教室、操场、图书馆等场所。

3.参与人员:本项目将由学校德育主任担任负责人,由各班级班主任和德育教师共同参与实施。

4.实施流程:首先,制定详细的德育活动计划;其次,组织各班级班主任和德育教师进行培训;接着,开展各项德育活动;最后,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四、预期成果和影响1.预期成果: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学生们的品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将得到明显提升,校园文化氛围也将更加和谐。

同时,本项目的成果将为其他学校提供德育工作的借鉴和参考。

2.预期影响: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项目也将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推动整个教育领域的德育工作向前发展。

五、风险与挑战1.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人员调整或变动,需要加强人员管理和沟通协调。

2.德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难度较大,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3.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参与。

为应对上述风险和挑战,我们将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案,包括加强人员培训、优化活动设计和组织、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学生参与等。

同时,我们将密切关注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六、预算与经费来源本项目的预算为XX万元,经费来源包括学校拨款、企业赞助和社会捐赠等。

德育实践课题申请书模板

德育实践课题申请书模板

德育实践课题申请书模板一、课题名称:XX学校德育实践研究二、申请人:XX学校德育部门三、申请单位:XX学校四、申请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当前德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德育教育方法单一、德育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等。

为了提高德育教育质量,本课题拟对我校德育实践进行研究,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德育教育模式。

五、研究目的和意义:1. 研究目的:通过德育实践研究,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德育教育模式,提高德育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课题研究将丰富德育教育理论,为我国德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

(2)实践意义:本课题研究将为我校德育教育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模式,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3)社会意义: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公民,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六、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分析当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德育教育模式。

(3)实施德育教育改革,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2. 研究方法:(1)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德育教育理论文献,了解德育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我校德育教育的实际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

(3)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德育实践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行动研究法:在实际德育教育过程中,实施改革措施,观察效果,不断调整和完善。

七、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收集德育教育相关文献,确定研究框架。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开展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分析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挑选典型德育实践案例,总结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德育教育模式。

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实施德育教育改革,观察效果,调整和完善研究方案。

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创新

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创新

背景介绍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些变化,需要创新实践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的创新途径和方法。

通过分析互联网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和挑战,提出针对性的创新策略。

研究成果将为高校德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德育实践现状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缺乏实践创新德育课程缺乏吸引力互联网对高校德育实践的影响03020103缺乏持续性的实践体系现有实践模式的不足01理论与实践脱节02缺乏个性化指导开发移动学习应用建立虚拟社区建立在线德育课程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德育实践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实现德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借助互联网创新德育实践的评价机制过程性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

多元化评价以评促学总结词详细描述案例一:某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德育实践总结词拓展渠道、丰富内容、提高质量详细描述该高校通过开发或引入优质的在线德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丰富了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案例二:某高校利用在线课程进行德育教育案例三总结词科学评估、精准把脉、优化策略详细描述该高校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德育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满意度、效果等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为进一步优化德育实践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面临的挑战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传统的德育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显得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对多元化信息的需求。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互联网上信息泛滥,虚假新闻、恶意炒作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技术手段的局限性虽然互联网技术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也可能导致学生对传统德育方式的抵触。

对策建议创新德育方式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提升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研究结论互联网对高校德育实践的影响德育实践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实践的有效性研究不足与展望研究不足未来研究方向。

德育课题研究申请书模板

德育课题研究申请书模板

尊敬的评审专家:您好!我谨以此书向您申请《关于XX学校德育工作实践与创新研究》的德育课题。

以下是我对课题的详细介绍和申请理由。

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德育工作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德育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德育内容单一、方法滞后、效果不明显等。

因此,研究并实践创新德育工作,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课题旨在通过对XX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创新研究,探索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德育工作新模式,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分析当前德育工作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 梳理国内外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德育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3. 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构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德育工作体系,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 通过查阅文献、调研等方式,收集国内外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成果,分析现有德育工作的优势与不足。

2. 以XX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 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构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并在XX学校进行实践验证。

5.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四、预期成果本课题预期成果包括:1. 形成一套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德育工作理论体系。

2. 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新方法和新策略。

3. 为XX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参考。

4. 为我国德育工作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课题申报模板:3399-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3399-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给校园德育工作带来冲击和挑战,更新德育观念,调整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拓展德育途径,创新与实践适应互联网时代特点的学校德育模式,是学校德育迎接挑战的新策略。

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无论人们重视还是漠视,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构筑起一种全新的互联网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

互联网时代的特殊性为学校德育工作也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又对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课题界定: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互联网时代为特定背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形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型育人格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环境总是与一定的空间或范围有关。

从微观上看,互联网时代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宏观上理解,网络环境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

也就是说,互联网时代不仅仅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更多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

与之相关联的研究,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比较重视利用网络手段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尤其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这方面主要是利用网络强大的信息资源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以此凸现教学成果的更优化。

从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学习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已成为目前学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和有效途径。

本课题的提出,我们就是看准了互联网时代的高效、便捷的可利用价值,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朝着健康、和谐、向上的方向发展。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预计今后的学校教育工作将会有一次较大的飞跃,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基本模式的构建将成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明显的特色,促进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健康成长。

课题申报范文:2626-高校网络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课题申报范文:2626-高校网络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高校网络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湖北省为例1、问题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提出1.1.1高校德育环境复杂化随着时代发展,网络技术已经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

高等院校是我国全社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场所,大学生是与网络接触最密集的群体。

然而,网络在为高校教育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高校的德育环境变得非常复杂。

面对德育环境的复杂化,利用网络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以及高校德育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1.1.2网络促使高校德育方式改革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教育双方的地位、关系以及教育的环境和方式,这不仅要求德育的理论进行创新,而且要求教育形式、教授方法、教学途径的创新。

为了适应这些新变化,高校德育模式创新必须加紧研究步伐,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1.1.3高校大学生网络德育有效性有待提高网络中的道德失范现象不断蔓延,容易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对网络德育模式的创新也是不断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需要。

1.1.4湖北省内高校数量众多,德育任务艰巨湖北省现有本专科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123所,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达140万左右,在此情况下,省内高校面临的德育任务也更加艰巨,更需要对德育模式进行合理的的创新。

1.2课题界定本课题以“高校网络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为主题。

其中:网络德育是以网络为载体,以网络的本质和影响为前提,促使网民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德素质和道德观念的虚拟实践活动,包括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包括针对上网者出现的思想道德问题进行的教育。

网络德育模式的定义为:教育者为完成德育目标,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由典型的内容、方法、程序等组成的德育实施理论体系。

它具体包括基础理论、条件、目标、内容、方法、程序、评估七个要素,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以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桥梁。

高校网络德育模式是指高校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为前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促进高校大学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信息素养的虚拟实践活动,即德育实施理论体系。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工作模式课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工作模式课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工作模式课题研究
【答】
本课题主要旨在探索在当今社会、特别是互联网+背景下应用于中职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于学生的素质养成和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使中职德育工作更有效更有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新模式在其中以达到意图。

首先,在视频技术方面,借助大量的视频设施,可以举办一系列网上德育活动,邀请大师们通过直播学校的课程,给学生们指导讲解,对德育工作有重要的提升。

此外,利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可以做到及时传播,给学生提供便捷的德育信息,更好的宣传学校的德育理念。

其次,在大数据技术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深入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习惯,构建这些数据建模,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学生的行为,为学校根据行为情况制定更好的德育模式提供支撑。

此外,还可以利用病毒式营销这种技术,将学校的视频等形式传播到学生手机上,通过社交网络传播宣传,做到更多的学生可以看到。

最后,还可以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在德育工作中引入比较新的学习方式,比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趣的解释和游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内容,从而培养出学生更强的自觉意识,更加质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更加优秀的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从多种技术、模式上促进中职德育工作的发展,推动德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为学校培养优秀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供支撑。

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创新及其效果研究

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创新及其效果研究

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创新及其效果研究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职院校面临着德育模式创新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创新以及这些创新对学生发展的效果。

一、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创新的背景和需求1.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需要更加贴合社会需求,培养适应职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2.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注重道德规范的灌输,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创新德育模式,使其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二、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创新的途径和实践1.以素质教育为核心:高职院校应将素质教育纳入德育工作的核心,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2.实施学生自治管理: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学生自治管理,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学会协作、学会处理问题,并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3.创新活动形式: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德育主题活动、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增强学生对道德言行规范的理解和自觉遵守。

4.建立德育导师制度: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德育导师制度,由专职德育导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和个别辅导,引导学生在学业、生活和职业发展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创新的效果评估1.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通过德育模式创新的实施,高职院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提高道德观念的现代化水平。

2.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创新的德育模式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生涯发展能力。

3.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创新的德育模式能够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在岗位上表现出更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024学年德育工作创新实践

2024学年德育工作创新实践

2024学年德育工作创新实践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本报告立足于2024学年的德育工作创新实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2024学年德育工作创新实践概述1. 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多样: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道德品质。

2. 德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结合国家课程改革,强化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将道德教育贯穿到各学科教学中,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

3. 德育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建立了多元化、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等方面的发展,使德育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4. 家校社会协同育人: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5.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2024学年德育工作创新实践成果1. 学生道德素养明显提高:通过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表现为更加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等。

2. 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德育工作的创新实践,使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道德成长环境。

3. 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果显著:通过加强与家长、社会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果。

4. 德育课程体系得到广泛认可: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同行的广泛认可。

四、问题与解决方案1. 问题分析1. 德育活动形式单一:部分德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 德育资源分布不均:德育资源在地区间、学校间分布不均,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3. 德育评价体系不够细化:目前德育评价体系尚未完全细化,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发展状况。

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作者:李金梁来源:《启迪与智慧·下旬刊》2021年第08期摘要:信息社会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为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提高教学效率,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拥护。

新时代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立德树人成为现代社会教育首要目标,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体现着现代教育总体质量的高低,也是现代教育最终追求的目标。

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品德加以影响,让学生受到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现在德育教学基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更多地是关注于德育模式的创新以及学生思想品德实践的研究,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学校德育效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意识是教师所要追求的基本目标。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实践与探究的现状进行研究,致力于提出有效将互联网应用于学校德育活动的策略和方式,提升学校德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学校德育;创新实践;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学校德育渗透的各种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注意借助多媒体技术,联系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使得学校德育工作逐渐走向信息化、多元化,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质量。

计算机教学不仅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手段和工具,而且还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

同时,多媒体网络教学也已经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学习、工作营造了教育教学的环境,在现代社会,教学工作和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同,受到现代化教学因素的影响,互联网教学技术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并且成为了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

一、明确教学对象,形成家校社德育模式德育课程主要分为显性德育课程以及隐性德育课程,而显性课程是以教学主体为依据而设置的德育课程,主要包含教师、学生和家长,而隐性德育课程主要包含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

在进行德育课程设置时,要明确好德育课程性质,确定教育主体,根据不同的主体和德育环境,设置不同的德育模式课程,使得德育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从而使得德育课程在短时间内取得高效的作用。

2024年学校德育创新总结模版(2篇)

2024年学校德育创新总结模版(2篇)

2024年学校德育创新总结模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2023年,我校在德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通过学校德育创新工作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德育工作在推动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我校2023年的德育创新进行总结,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品德教育创新、个性培养创新和社会实践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2023年在我校得到了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

首先,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如《伟大的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我们将思政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设了线上思政课程,并设计了思政学习APP,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讲座和学术活动,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为学生讲授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政治思维。

二、品德教育创新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和关键,2023年我们在品德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尝试。

首先,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行修养,开设了《道德与法治》等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和道德故事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同时,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主题班会和道德讲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要求。

此外,我们还通过辅导员制度,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情感关怀,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和人际关系上的困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三、个性培养创新个性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23年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

首先,我们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开设了一些特色社团和课外活动,如美术社团、音乐组合、科技创新团队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艺和特长。

同时,我们还通过个别辅导和心理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指导意见。

课题申报模板:3291-“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模式改革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3291-“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模式改革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模式改革研究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1 核心概念的界定“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

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事实上,近二十年来“互联网+”已经影响和改造了许多行业。

当前民众熟知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等,都可视作“互联网+”的杰作。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上了一双“互联网”的翅膀,助飞传统行业。

比如,传统广告加上互联网成就了百度,传统集市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加上互联网成就了京东,传统银行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支付宝,传统的安保服务加上互联网成就了360。

“互联网+德育”即网络德育,互联网与传统德育结合催生了网络德育,亦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有力推手。

互联网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不仅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变革。

作为研究人们思想行为变化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面临着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背景下,“互联网+德育”的模式应运而生,其目的在于提高虚拟环境中人们的德育素质和利用网络平台对人们进行德育教育。

网络德育是以网络为载体,以网络的本质和影响为前提,促使网民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德、素质和道德观念的虚拟实践活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从上世纪末国内学者提出“网络德育”概念到2005年曾长秋教授与薄明华博士合作出版国内第一本《网络德育学》,以及2007年蔡丽华教授出版《网络德育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

纵观网络德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例如:韦吉锋博士在国内较早提出“网络德育”并进行持续研究,他提出网络德育是德育现代化之必然的观点,积极探讨网络德育对策及管理模式等,其研究成果甚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1、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德育模式是教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但是仅仅依靠老师的苦口婆心和枯燥的说理是不行的,学生被动接受德育,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其显著标志就是互联网模式的开展,学生通过微信、QQ等软件,在无意识中接收了大量来自网络和其他媒体的信息,而且是主动接受,这为我们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能否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变成“互联网+”德育的模式,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学院的德育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2、课题界定:
①“互联网+”: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②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

③德育: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学校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①美国高职院校的德育概况:美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在1960年左右基本上形成了整套的高职教育体系。

在美国高职院校的德育实施中,注重全面主义,注重“以人为本”。

②新加坡高职院校德育概况:它充分吸收了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的办学特色和长处,注重使东西方文化相结合,并对传统教义进行创新。

③日本高职院校德育概况:日本的高职院校体系完善,有高等专门学校、专修学校和短期大学之分,有国立学校、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别。

④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概况: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形势严峻,方法枯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以特定的高职院校环境为例,结合Web4.0的时代特点,运用“互联网+”的方式,研究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新路径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5、课题理论依据:
高校现代德育理念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及现代哲学发展的最新成果②邓小平教育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③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6、研究目标:①互联网+高职院校德育模式调查报告;②发表互联网+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论文2篇
7、研究内容:本课题的主要结合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和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特点,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管理的长效机制。

8、研究假设:以“互联网+”的模式开展德育工作,适应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特色,促进高
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施。

9、创新之处:①信息化:由于本课题负责人陈曦2015年12月参加过学院的微课教学竞赛获得二等奖,2016年6月参加学院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获得三等奖,因此负责人有丰富的信息化研究经验,可以结合德育工作特点设计德育信息化课程。

②专业化:课题负责人陈曦在一线教学13余年,长期担任班主任,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③分层化:近两年高职院校的生源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职生,这些中职生有很好的专业技能,然而其德育教育令人堪忧,针对这类技能高考进来的中职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本课题会将他们与正常高中进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

10、研究思路:通过深入走访湖北省各高职院校,特别是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党支部、分团委、学生会、各班级等党团组织和个人,通过新媒体发放网络问卷调查表、网络投票等方式,真实的呈现出现阶段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学生思想状况,以及需要加强和改进的问题,再依据该现状与主要问题,提出互联网+时代下的针对性建议,并将建议反馈到各高职院校,重点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以学生党支部为抓手开展试点工作。

11、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邮箱和实地问卷调查、QQ群投票、蓝墨云班课手机APP开展党课学习、叮叮工作群、在线微课学习等多种研究方式,辅以多媒体、自媒体等多种技术路线,以探索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12、技术路线:由于学生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之首,因此本课题主要从学生党支部建设为突破口,在学生党支部中开展“互联网+”模式的试点工作,然后推广到分团委和学生会等其他组织,实现整个高职院校的“互联网+德育”工作体系。

13、实施步骤: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6年7月—2017年12月)调查研究阶段,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几所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第一手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第二阶段(2018年1月—2018年7月)调查研究的成果结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状况,探索出互联网+形势下,高职德育工作的可行性方案,并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试点;第三阶段(2018年8月—2019年3月)在前期的试点工作基础上进行整改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