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模本最新版

附件二
教学大纲模本(新版)


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课内学时数:120
课程实验学时数:27
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 全日制专科生物教育、生物技术和园艺专业
学分:8
考核方式:考试
编制人:×××

说 明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基础化学是全日制专科生物教育、生物技术和园艺专业学生必修的化学基础课。开设此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以阐明本门学科的系统知识为主,同时结合生物专业对化学基础的要求,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继续自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掌握原子和分子结构理论、化学平衡和氧化还原理论。
(二)掌握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其在生物界的作用。
(三)掌握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
(四)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通式和命名法。
(五)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与典型性质;熟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缩合反应、亲电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等主要反应历程和诱导效应及共轭效应。
(六)初步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构造异构与空间异构(顺反、旋光、构象)现象。
(七)掌握基础化学实验所要求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120学时(包括考试学时),实验27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供参考。
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章数 内 容 理论课时 实验课时 小计 绪论 2 2 4 1 溶液和胶体 6 2 8 2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6 2 8 3 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 6 2 8 4 滴定分析法和酸碱滴定
6 5 11 5 氧化还原和电化学
6 6 6 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

、 10 10 7 配位化合物 6 6 8 若干元素和化合物 8 2 10 9 分光光度法简述 5 2 7 10 有机化学概述 1 1 11 开链烃 6 2 8 12 环烃 6 6 13 卤代烃 4 4 14 醇、酚、醚 6 2 8 15 醛、酮、酮 6 2 8 16 羧酸及其衍生物 5 2 7 17 取代酸 旋光异构 6 6 18 胺及含磷化合物 4 4 19 碳水化合物 6 2 8 20 杂环化合物 3 3 21 类脂化合物 2 2 考试 4 4 合 计 120 27 147
三、教学建议
原则上教师应该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大纲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等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凡注上*号的

内容,可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或任课教师根据情况自行选择讲授。

四、理论教学部分
绪 论
一、化学及其分支
1、无机化学
2、有机化学
3、分析化学
二、化学的发展与展望三、化学与生物学的关系
四、基础化学的基本任务
五、学习基础化学的方法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牢固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二、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性质。
三、熟悉胶体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其性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溶液
一、分散系
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一)摩尔分数浓度
(二)质量摩尔浓度
(三)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节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三、溶液的渗透压
第三节 胶体
一、胶体的性质
(一)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
(二)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
(三)电学性质--电泳
二、胶体的结构、稳定性和聚沉
(一)胶体的结构
(二)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
三、高分子溶液和胶体保护

......

五、实践教学部分

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
实验二、硫酸铜的提纯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
......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陈荣三等编:《无机及分析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陈荣三等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汪小兰等编:《基础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汪小兰编:《有机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东北师大等校编:《有机化学》(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兰州大学等校编:《有机化学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分析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 月 日
??

??

??

??





第 1 页 共 4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