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大学美育第五章第一节教案

大学美育第五章第一节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艺术欣赏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审美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学会运用审美标准进行评价。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内容:一、艺术欣赏的基本概念1. 艺术欣赏的定义2. 艺术欣赏的特点3. 艺术欣赏的意义二、艺术欣赏的原则1. 知识性原则2. 审美性原则3. 实践性原则三、艺术欣赏的方法1. 观察法2. 分析法3. 比较法4. 审美体验法四、审美能力的培养1. 知识积累2. 审美体验3. 审美思维训练4. 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艺术欣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艺术欣赏在大学美育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认为艺术欣赏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讲解艺术欣赏的基本概念1. 艺术欣赏的定义:教师结合具体例子,解释艺术欣赏的含义。

2. 艺术欣赏的特点:介绍艺术欣赏的感知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

3. 艺术欣赏的意义:从个人修养、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阐述艺术欣赏的重要性。

三、讲解艺术欣赏的原则1. 知识性原则:强调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

2. 审美性原则: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审美体验。

3. 实践性原则: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讲解艺术欣赏的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学会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观察艺术作品。

2. 分析法:指导学生从艺术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分析艺术作品。

3. 比较法:让学生学会对比不同艺术作品,发现其异同。

4. 审美体验法:引导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三、讲解审美能力的培养1. 知识积累:介绍如何通过阅读、观看、实践等方式积累艺术知识。

大学美育实践教学大纲(3篇)

大学美育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学美育实践教学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人文精神。

2. 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其具备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美术欣赏:包括中外美术史、美术流派、美术作品鉴赏等。

(2)音乐欣赏:包括中外音乐史、音乐流派、音乐作品鉴赏等。

(3)舞蹈欣赏:包括中外舞蹈史、舞蹈流派、舞蹈作品鉴赏等。

(4)戏剧欣赏:包括中外戏剧史、戏剧流派、戏剧作品鉴赏等。

(5)影视欣赏:包括中外影视史、影视流派、影视作品鉴赏等。

(6)摄影艺术:包括摄影理论、摄影技巧、摄影作品鉴赏等。

(7)设计艺术:包括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

2. 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每周2学时,共16周,共计32学时。

(2)实践教学:每周2学时,共16周,共计32学时。

(3)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美育实践活动,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摄影、设计等社团活动,以及校内外展览、演出、比赛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摄影、设计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评价不同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

(3)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美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创作心得。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摄影、设计等作品,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美育教案什么是美

大学美育教案什么是美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美的概念和美的本质,初步形成对美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美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美的概念和美的本质。

2. 美的欣赏方法和审美素养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美的概念。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 美学理论书籍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美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美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1. 美的概念:a. 美是事物内在属性与外在形式的和谐统一。

b. 美是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体验的反映。

c. 美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2. 美的本质:a. 美是和谐的,包括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等。

b. 美是美好的,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

c. 美是创造的,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的过程。

3. 美的欣赏方法:a. 观察法:仔细观察美的事物,发现其独特之处。

b. 想象法:发挥想象力,感受美的事物背后的情感和故事。

c. 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共鸣,体会美的事物所传递的情感。

三、课堂活动1.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包括自然景观、艺术作品、音乐等,引导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美的概念和本质。

2.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反思自己在欣赏美、创造美方面的不足。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美学理论书籍或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美的本质和欣赏方法。

2. 拍摄生活中你认为美的瞬间,并撰写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美的概念和本质,引导学生了解美的欣赏方法和审美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探索。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提高了审美素养。

大学美育课程教案

大学美育课程教案

课程代码: 03110021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

2. 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通过美育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身心健康。

4. 促进艺术教育与人文美育的融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 美育概述2. 音乐艺术3. 影视艺术4. 舞蹈艺术5. 美术艺术6. 校园文化艺术教学时间: 16周教学安排:第一周:美育概述1. 美育的定义、意义与价值2. 美育的历史与发展3. 美育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第二周:音乐艺术1. 音乐的基本元素与结构2. 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3. 音乐欣赏与评价第三周:影视艺术1. 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3. 影视作品的欣赏与评价第四周:舞蹈艺术1. 舞蹈的基本要素与风格2. 舞蹈的历史与发展3. 舞蹈作品的欣赏与评价第五周:美术艺术1. 美术的基本元素与流派2. 美术的历史与发展3.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第六周:校园文化艺术1. 校园文化的内涵与价值2. 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3. 学生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的途径第七周至第十六周: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美育实践活动2. 活动内容包括:音乐、影视、舞蹈、美术等方面的创作与展示3. 每周进行一次小组讨论与分享,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美育相关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育内涵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美育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4. 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观点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表现2. 实践活动:考核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创意、团队合作等3. 期末作品展示: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对美的感知与表现教学资源:1. 教材:尤西林主编:《美学原理》(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认识大学美育教案模板范文

认识大学美育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美的基本概念、美的分类、审美标准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美的基本概念2. 美的分类: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3. 审美标准4. 美的鉴赏方法5. 美育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美的基本概念、美的分类、审美标准2. 难点:如何将美的鉴赏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的基本概念、美的分类、审美标准等理论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美的鉴赏方法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美的内涵。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美景、艺术作品等,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美在何处?(二)讲授新课1. 美的基本概念:介绍美的定义、美的本质等。

2. 美的分类: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分别阐述其特点。

3. 审美标准:讲解审美价值、审美趣味、审美感受等。

4. 美的鉴赏方法:介绍观察法、分析法、体验法等。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美。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鉴赏这些作品中的美?(四)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实地感受美的魅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审美方面的收获和不足。

六、课后作业1. 阅读一本关于美的书籍,撰写读书笔记。

2. 参观一次艺术展览,撰写观后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的基本概念、美的分类、审美标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鉴赏能力、审美素养等。

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大学美育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美育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美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美育的基本概念美育是指以美的素质、美的感受、美的表现和美的欣赏等为主要内容,以美的素养的培养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美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品位和审美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美育的重要意义1. 培养艺术修养。

通过美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

2. 提高综合素质。

美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3. 促进文化交流。

美育教育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艺术交流。

三、美育教育的内容1. 艺术教育。

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等艺术形式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 文化教育。

通过对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民俗等文化形式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

3. 美术教育。

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表现能力。

4. 艺术欣赏。

通过艺术品鉴和欣赏教育,提高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增进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四、美育教育的方法1. 实践教学。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

2. 艺术鉴赏。

通过艺术品的欣赏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进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3. 教育展览。

通过美术作品展览和艺术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五、美育教育的实施1. 教学大纲。

制定相应的美育课程大纲,明确美育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为美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依据和指导。

2. 教学资源。

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包括美术教室、音乐厅、舞蹈室等,为美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

3. 教师队伍。

培养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教育专业素养的艺术教师,为美育教育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大学美育期末课程总结

大学美育期末课程总结

大学美育期末课程总结一、引言美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学科知识的传授,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

通过美育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造力,丰富文化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大学美育期末课程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分析大学美育课程的内容涵盖了美学、艺术史、美术鉴赏等多方面。

通过学习美学,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美的本质和规律,掌握美的形成过程和表现手法。

艺术史的学习则使我们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发展状况,掌握各个艺术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美术鉴赏是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三、教学方法分析在大学美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课、讨论、参观等。

讲课是主要的教学方式,通过系统讲解,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讨论是一种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程,提高学习效果。

参观则是学习美术鉴赏的重要途径,通过实地观察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

四、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反馈意见。

从考试成绩来看,学生的平均成绩较高,说明他们在美育课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从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美育课程表示满意,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

五、结语通过本学期的美育课程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美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美育不仅仅是一种课程,更是一种精神的培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通过美育的学习与实践,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也增加了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美育课程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希望将来能够继续深入探索美育的世界,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以上是我对大学美育期末课程的总结,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对美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大学美育课程教案

大学美育课程教案

大学美育课程教案一、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文学、自然等领域的审美情趣。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学理论和审美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3、鼓励学生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1、美学基础理论(1)介绍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框架。

(2)讲解美的本质、形式美、审美心理等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本质和来源。

2、艺术鉴赏(1)选取不同艺术门类的经典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进行赏析和解读。

(2)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文学审美(1)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进行阅读和分析。

(2)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等,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理解。

4、自然审美(1)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和感受自然景观的美,如山川、河流、森林等。

(2)讲解自然美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5、审美与生活(1)探讨审美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如服装、家居、饮食等方面。

(2)引导学生将审美观念应用于生活实践,提升生活品质。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美学知识和审美方法。

2、作品赏析组织学生观看、聆听、阅读各类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3、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文学写作、摄影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的审美话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5、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自然风景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美的存在。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课程导论介绍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周:美学基础理论(一)讲解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探讨美的本质问题。

第三周:美学基础理论(二)分析形式美和审美心理的相关理论。

大学美育14章教案

大学美育14章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美育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时长:14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的基本概念和审美原则。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4.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大纲:第一章:美的起源与本质1. 介绍美的起源与发展。

2. 阐述美的本质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第二章:自然美1. 自然美的概念与特点。

2. 自然美的欣赏方法。

3. 我国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

第三章:艺术美1. 艺术美的概念与类型。

2. 艺术美的创作与表现手法。

3. 艺术美的欣赏与评价。

第四章:音乐美1. 音乐美的概念与特点。

2. 音乐美的表现手法。

3. 我国古典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审美价值。

第五章:舞蹈美1. 舞蹈美的概念与特点。

2. 舞蹈美的表现手法。

3. 我国古典舞蹈与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

第六章:戏剧美1. 戏剧美的概念与特点。

2. 戏剧美的创作与表现手法。

3. 我国古典戏剧与民族戏剧的审美价值。

第七章:影视美1. 影视美的概念与特点。

2. 影视美的创作与表现手法。

3. 我国经典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八章:建筑美1. 建筑美的概念与特点。

2. 建筑美的设计原则与表现手法。

3. 我国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审美价值。

第九章:服饰美1. 服饰美的概念与特点。

2. 服饰美的设计原则与表现手法。

3. 我国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的审美价值。

第十章:生活美1. 生活美的概念与特点。

2. 生活美的体现与欣赏。

3. 提高生活品质的方法。

第十一章:审美教育1. 审美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2. 审美教育的实施方法。

3. 审美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第十二章:审美心理学1. 审美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2. 审美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3. 审美心理学的应用。

第十三章:审美批评1. 审美批评的概念与特点。

2. 审美批评的方法与原则。

3. 审美批评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的作用。

第十四章:审美实践1. 审美实践的意义与作用。

《大学美育》第9章教案

《大学美育》第9章教案

大学美育第9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学美育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大学美育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3.培养学生审美、艺术表达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大学美育的概念和意义1.什么是大学美育?2.大学美育的意义和作用。

2.2 大学美育的主要内容1.视觉艺术教育–绘画–雕塑–素描–水彩画2.音乐教育–音乐欣赏–音乐表演–乐器演奏3.舞蹈教育–舞蹈基本功训练–舞蹈表演技巧2.3 大学美育的实施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美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展示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绘画、音乐表演、舞蹈演出等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3.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等艺术场所。

–增加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大学美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3.2 概念解析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详细解释大学美育的概念和意义,并提供相关案例进行说明。

3.3 内容讲解分别介绍大学美育的视觉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和舞蹈教育的主要内容,强调每个内容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3.4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绘画、音乐表演或舞蹈表演等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并鼓励学生展示个人作品。

3.5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厅或剧院等艺术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拓宽视野。

3.6 总结回顾对本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强调大学美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艺术修养。

四、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表现。

2.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和体验。

3.学生对大学美育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评估。

五、教学资源准备1.PPT讲解材料。

2.绘画工具、乐器、音乐播放设备、舞蹈音乐等。

3.实地考察场所的安排和预订。

以上是《大学美育》第9章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大学美育授课教案

大学美育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美育理论与实践授课对象:大学生授课时间: 2课时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美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性;掌握美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教学内容:一、美育概述1. 美育的定义、起源和发展2. 美育在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二、美的基本类型1. 自然美2. 社会美3. 艺术美三、审美鉴赏能力培养1. 审美鉴赏的基本方法2. 审美鉴赏的实践四、审美创造能力培养1. 审美创造的定义和特点2. 审美创造的实践五、审美评价能力培养1. 审美评价的定义和原则2. 审美评价的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以“什么是美?”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

2. 简要介绍美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二、讲授新课1. 讲解美的基本类型,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类型的美的实例。

2. 讲解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方法。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审美鉴赏实践活动,如欣赏一幅画作、一部电影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审美创造实践活动,如创作一幅画作、一部短片等。

3. 学生分组进行审美评价实践活动,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美育在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传授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4. 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实践成果: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审美鉴赏、审美创造、审美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大学美育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大学美育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大学美育教师工作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作为大学美育教师,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综合能力和艺术修养,让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批评,能够运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美术创作和实践活动,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美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素描素描是美术教育中的基础课程,通过素描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造型能力和空间感。

在素描课程中,我将引导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法,了解素描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要素,通过对静物、人物和风景的写生,培养学生对形态和结构的敏感度,提高其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2. 油画油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油画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油画的历史渊源和代表作品,熟悉油画的颜料、画布和工具,掌握油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在油画课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写生、创作和实践,让他们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 装置艺术装置艺术是当代艺术中的新兴形式,通过装置艺术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装置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掌握装置艺术的构思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在装置艺术课程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装置作品的创作和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生活和人类命运,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4. 艺术史艺术史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课程,通过艺术史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艺术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在艺术史课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艺术史的专业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批评能力和研究兴趣。

三、教学方法1. 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分析各种艺术作品,让学生从中汲取启发和灵感。

2. 通过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开展各种美术创作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 通过讨论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研讨活动,提高学生的批评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育教学大纲

美育教学大纲

美育教学大纲导言:美育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探讨美育教学的重要性、目标和实施方法,并提供一份详细的美育教学大纲。

一、美育教学的重要性美育教学在学生的综合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美育教学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艺术,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二、美育教学的目标1. 培养审美情趣:通过美的体验和欣赏,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能力。

2. 提升创造力: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如绘画、音乐创作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 发展表达能力:通过艺术表现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艺术的语言准确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 培养文化素养:通过艺术教育,教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包容性。

三、美育教学的实施方法1. 创设艺术体验环境:为学生提供艺术欣赏和体验的机会,例如组织艺术展览、剧场观摩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带来的美。

2. 多元化的艺术学科:将视觉艺术、音乐、戏剧等多个艺术学科融入美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艺术能力。

3. 探索性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美育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实践和尝试,不断探索艺术的魅力。

4. 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将美育与其他学科融合,促进不同领域知识的交流与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美育教学大纲以下为一份美育教学大纲的示例,旨在帮助教师规划和实施美育课程。

一、单元名称:绘画艺术1. 单元目标:通过学习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a) 学习不同绘画技法和材料的应用;b) 欣赏并理解著名画家及其作品;c) 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进行班级展览。

3. 评估方式:作品评价及课堂参与情况。

大学美育教学大纲.docx

大学美育教学大纲.docx

《大学美育》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大学美育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类别:限选课学分:2学时:32(26理论+6实训)适用专业(方向):所有专业开课学院:二、课程简介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学生而言,美育不仅可以提升其艺术修养,还可以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本书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素养为宗旨,针对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与灵活性强的特点,提供丰富生动的美学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活力。

本书可以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普及美育知识,在内容上设置艺术美育和生活美育两篇。

艺术美育,从文学、书画、音乐、影视这四种艺术门类入手,介绍审美教育理论和艺术发展历程,精选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进行鉴赏。

三、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艺术常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可以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一)丰富艺术常识1、“文学艺术之美”一章介绍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以经典文学作品为载体,引领学生感受不同风格文学作品的魅力。

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心理认同和审美追求,具有丰厚的人生意蕴和审美情趣。

外国的经典文学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土人情及文化差异,能够拓宽学生的审美领域,丰富其人生体验。

2.“书画艺术之美”章介绍不同时期的书法和绘画流派、思想、审美风格,让学生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风格;阐述中国书法、绘画和西方绘画的美学精粹,充分展示中外书画美学史中蕴藏的文化资源,让学生感悟中国书画特有的美学思想,在面对构图科学、色彩丰富的油画作品时,感受西方绘画独特的审美视角,提升审美品位,得到艺术熏陶。

3.“音乐艺术之美”一章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是音响和时间的艺术,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境、创作背景及创作思想;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与历史时代、体裁的关联;了解音乐作品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发展脉络;在用听觉感受艺术的同时启发智慧和想象,使音乐鉴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大学美育第二节教案设计

大学美育第二节教案设计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育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美育概述2. 美育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3. 审美情趣的培养4. 审美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美育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美育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1. 美育概述(1)美育的定义:美育是指通过审美活动,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2)美育的作用:美育有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心理素质,提高生活品质。

2. 美育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1)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2)陶冶情操,提升道德品质。

(3)丰富大学生活,促进全面发展。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历,谈谈美育在大学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美育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美育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

二、新课讲授1. 审美情趣的培养(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关注生活中的美,学会发现美。

(3)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

2. 审美能力的提高(1)多读书,提高文化素养。

(2)多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审美鉴赏力。

(3)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审美创造力。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育的定义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

3. 学生对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方法的掌握程度。

大学美育教师工作计划书

大学美育教师工作计划书

大学美育教师工作计划书一、综述作为大学美育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在美育课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质。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升其对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育活动,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培养其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内容1、美育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包括审美理论、艺术史、美学等相关知识。

2、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包括美术作品、音乐作品、舞蹈表演、戏剧演出等。

3、美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包括美术创作、音乐表演、舞蹈编排、戏剧表演等。

四、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包括讲述、示范、实践、讨论、展示等,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深入的学习。

3、鼓励学生参与课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管理1、建立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确保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3、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六、教学考核1、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平时学习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和实践活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2、定期组织美育作品展览和表演活动,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和表演水平。

3、与学校其他学科教师开展交叉评价,促进教学工作的互动和提高。

七、自我成长1、持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积极参加相关领域的培训和学术交流。

2、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关注美育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大学美育教师,我将立足本职,全力以赴地履行教育使命,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艺术人才,以推动美育事业的发展,为建设美好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大学美育第五课教案

大学美育第五课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美育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欣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教学重点:1. 艺术欣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审美素养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将艺术欣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艺术作品图片、视频等。

2. 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艺术欣赏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提出问题: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如何提高审美素养?二、讲授新课1. 艺术欣赏的基本原则:a. 真实性原则:艺术作品应反映生活的真实,具有现实意义。

b. 美学原则:艺术作品应具备美的形式和内涵。

c. 创新原则:艺术作品应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创意。

d. 个性原则:艺术作品应体现作者的个性和情感。

2. 艺术欣赏的方法:a. 观察法:观察艺术作品的整体和局部,把握其特点。

b. 分析法:分析艺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如色彩、线条、构图等。

c. 感悟法:通过情感体验,感受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境。

d. 比较法:将不同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幅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强调艺术欣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呼吁学生关注艺术作品,提高审美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艺术欣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二、讲授新课1. 艺术欣赏与实际生活的结合:a. 观赏艺术展览、演出等活动,感受艺术魅力。

b. 学习艺术知识,提高审美素养。

c. 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d. 创作艺术作品,表达情感。

2. 审美素养的培养:a. 培养审美兴趣,关注艺术作品。

b. 提高审美能力,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c. 丰富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美育《大学美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

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

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力量,通过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还包括社会斗争、科学实验、艺术活动等等),在人类的实践对象(自然和社会)、人类创造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

美是由一定的内容和相应的形式构成的。

美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形象性和感染性是美的显著特征。

美根源于实践之中。

美最初是从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美和真、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社会实践。

2、了解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理解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掌握美的基本特征:形象性、感染性;了解美根源于社会实践,劳动创造了美。

第三章审美门户1、美的形式和形式美的区别。

形式美的形成和特点。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色彩、形状、声音。

形式美的法则: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比例匀称、多样统一。

2、了解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色彩、形状、声音。

掌握形式美的法则: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比例匀称、多样统一。

第四章审美范畴1、审美范畴是人们对美的表现形态的一种概念表述。

审美的基本范畴: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

优美和崇高的审美特性与形态特征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悲剧性理论、喜剧性理论的要点。

悲剧性、喜剧性的类型。

优美感、崇高感、悲剧感、喜剧感的特征。

中国传统审美范畴:中和、气韵、意境。

当代审美范畴的发展:丑、荒诞。

2、掌握优美与崇高的比较;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悲剧性、喜剧性理论的要点;理解悲剧性、喜剧性的类型;了解中国传统审美范畴:中和、气韵、意境,当代审美范畴的发展:丑、荒诞。

第五章审美意识1、审美感受的特征:直觉性、愉悦性、功利二重性。

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标准。

审美意识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审美意识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个性、全人类共同性。

审美意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2、理解审美感受的特征:直觉性、愉悦性、功利二重性;了解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标准;掌握审美意识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第六章审美心理1、审美心理结构要素:审美感知(美感的基础)、审美想象(美感的载体)、审美理解(美感的规范)、审美情感(美感的动力、中介、效应)。

什么是审美感知,审美感知的整体性、选择性、情感性。

什么是审美想象,审美想象的初级形式——审美联想(知觉想象),审美想象的高级形式——狭义的想象(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

什么是审美理解,审美理解的类别(前提性理解,融入性理解)。

什么是审美情感,审美情感的特点。

审美心理过程:准备阶段、实现阶段。

2、掌握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了解审美心理过程。

第七章自然审美1、自然美和自然审美的形成和发展,自然审美的致用阶段、比德阶段、畅神阶段。

自然美的特征。

自然风光美的类型:未经人类加工改造的原始状态的自然风光美,经过人类生产劳动加工改造的自然风光美,经过人类艺术劳动加工改造的自然风光美。

自然风光美的构成:形状美、色彩美、声响美、流动美、人文景观美。

自然风光美的风格:雄伟、壮阔、险峻、幽深、秀丽、奇特。

自然美的审美指导。

2、理解自然美的形成和发展;了解风光美的三种类型和风光美的构成;掌握风光美的主要风格。

第八章社会审美1、社会美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美的特征与自然美特征的比较。

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

人的美的两个方面: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内在美是人的美的主要的决定的方面。

社会生活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日常生活美。

社会环境美:社会风尚美,生活环境美。

社会美的审美指导。

2、理解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特征比较;掌握人的美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生活美、社会环境美的构成。

第九章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1、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类审美创造和审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整个审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谐和和冲突。

科学美的本质特征。

技术美的本质特征。

科学技术美的审美指导。

2、了解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以及科学美、技术美的本质特征。

第十章艺术审美(一)1、艺术美的本质在于创造,艺术美是一种物态化的审美创造。

参与艺术创造的三要素:客体的对象要素,主体的生命要素,艺术品的形式要素。

艺术美的特征:独特性、形象性、情感性、典型性、理想性。

艺术美的审美功能:愉悦娱乐功能、启迪认识功能、感化教育功能、调节补偿功能。

艺术美的审美指导:要确立高尚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具有正确的审美标准与审美态度;要加强理论修养与知识积累,在艺术实践中增强审美想象能力;要掌握鉴赏艺术美的基本方法。

2、理解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了解艺术美的审美功能;掌握鉴赏艺术美的基本方法。

第十一章艺术审美(二)1、艺术的分类。

实用艺术的含义和类别,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实用艺术。

造型艺术的含义和类别,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造型艺术。

表情艺术的含义和类别,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的含义和类别,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的含义和类别,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语言艺术。

2、了解艺术的分类;理解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了解各类艺术的欣赏方法。

第十二章大学生与美育1、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年群体,精神需求大于物质方面的需求,爱美、追求美是必然的。

大学生需要通过美育使自己对美的追求自觉化、深刻化和系统化。

大学生美育的目标是促使人生艺术化、审美化。

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浪漫、易变、独特、强烈。

大学生美育的途径:审美理论学习,审美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形象塑造:青春朝气、修养风度、聪慧高尚。

2、了解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了解大学生的美育途径。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现行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在第三学年开设。

本课程与哲学、大学语文、文学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文化等先修课程有密切的联系。

哲学课为学习本课程打下哲学基础,大学语文课蕴涵丰富的美育因素,音乐鉴赏等其他选修课为本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众多材料和手段。

因此本课程在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先修课程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加以提炼和深化,提高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

本课程和以上课程又有明确的分工。

本课程主要是在学生已经获得的哲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作品和各种审美实践、审美理论材料,着重学习美育和美学理论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审美能力。

五、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可根据条件,适当安排一至二次自然审美实践或艺术审美实践(如观赏演出,参观展览,分析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等等),使课堂教学上的理论讲授能通过学生的审美实践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六、本课程在课外练习方面的要求1、每次课后均布置思考题。

2、主要作业形式:论文。

一般安排一次,要求能把学习的有关内容与审美实践结合,并有理论上的提高。

七、本课程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本课程的课堂讲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音像手段,努力做到直观、形象、深刻。

凡有条件者,本课程应在专用美育教师或电话化教学教室进行。

如暂不具备设置专用美育教室或电化教学教室的条件,应为本课程配备投影仪、幻灯机、音响、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等专用设备,以及有关图片、幻灯片、录音带、录相带、激光唱片、影碟等教学资料。

八、本课程成绩的考查方法与评定标准本课程学习成绩采取考查方式。

课堂测验、作业(小论文)占30%,期末问卷考查占70%。

九、教材及参考书本课程所用教材是由国家教委推荐,仇春霖主编的《大学美育》。

由顾建华等主编的《美学新编》、杨辛主编的《美学原理新编》。

顾建华、张占国主编的《美学与美育词典》为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十、课程各篇章的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大学为什么要进行美育?2、大学美育的主要任务?3你认为大学应如何进行美育?第二章、美是什么1、在美学史上关于美的的本质的探讨主要有哪几种观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2、“美是生活”这一观点的进步性、局限性?3、什么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4、为什么说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举例说明。

5、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6、美是怎样从劳动中产生的?有那三条途径?7、什么是真、善?美与真、善的关系?第三章、审美门户1、什么是美的形式?美的形式与一般形式的区别?2、什么是形式美?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主要区别?3、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

第四章、审美范畴1、比较优美与崇高在审美特征和形态特征上的不同。

2、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谈谈优美与崇高的审美功用。

3、什么是悲剧性、喜剧性?4、试举例分析悲剧与喜剧的审美体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