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地图教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 每个部分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进行区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
- 使用简洁的关键词和短语来描述地形的特点和分类。
- 用图表或图形来展示地形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4. 艺术性和趣味性:
- 设计有趣的图形或图案来表示不同地形,如山地可以用山形符号表示。
- 使用颜色和字体变化来增加视觉吸引力,如使用不同颜色的字来表示地形分类。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世界的地形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地图册:提供一系列世界地形分布图,包括地形类型和特点的详细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
2. 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和行为,我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如果发现学生表现出不感兴趣或困惑,我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测试:在课堂结束前,我会进行一次小测试,以评估学生对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结果,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如果有学生测试成绩不理想,我会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点的不足。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形分析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地形分析的应用。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课时 地图的应用 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课时 地图的应用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第三课时“地图的应用”)教学设计卓晓坚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9-24页第一章第三节《地图》框题三。

(本节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针对最后一课时框题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将其扩充为“地图的应用”)2、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

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因此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学生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地理素质,也为我们将来更好地学习地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内容分三部分——地图的三要素、地形图及其判读、地图的应用(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三者既独立又彼此联系,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对地图三要素、地形图及其判读已有了一个基本认识,通过这最后一课时的学习,在活动中加深理解,学会应用地图。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学生的认知起点:初一学生在小学期间的社会自然课及数学课上就已经有学过一些关于平面图、比例尺的地理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加上前两课时学生对本节的学习,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已经达到一定程度。

2、学生的学习能力:①中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一学生从小学步入中学,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也随之发展;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阶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学生的学习动力:初一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

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知识,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地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而在地图选择中,基于“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考虑,我选择的是本校平面图、泉州市交通游览图、泉州森林公园地形图以及Google Earth软件提供的相关卫星图。

对于自己的学校以及生活的周边环境,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既熟悉又陌生,由此引发的好奇和兴奋能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3)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3)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基本构造;3.掌握地球的运动和引起的自然现象;4.熟悉地球的地理环境和地域特点;5.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地理学科导引1.1 地理学科的定义•地理学科的概念•地理学科的特点1.2 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2.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大小2.1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扁球形–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扁球形–地球的外界因素引起的扁球形•地球的赤道直径和极径2.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周长•地球的面积3. 第三章:地球的基本构造3.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外部构造–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内部结构–固体地球–流体地球3.2 地球的地壳运动•地壳运动的类型–构造运动–表面运动•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地震–火山–地质构造4. 第四章:地球的运动和引起的自然现象4.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影响–日照现象–昼夜变化4.2 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公转的影响–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季交替–时间的划分5. 第五章:地球的地理环境和地域特点5.1 地球的地理环境•陆地环境–大陆–岛屿–高原–平原–山脉•水域环境–海洋–海湾–海峡–湖泊5.2 地球的地域特点•大洲的分布与特点•冷暖带的划分与特点•中国的地理环境与地域特点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和讲义给学生阐述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实践性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了解地球的地理环境和地域特点;3.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4.归纳总结法: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深化对地理学科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思维发散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2.作业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进行评价;3.测试评价:通过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测评;4.实践评价:根据学生的实地考察和实验报告等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了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世界地形的认识尚不全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系统地掌握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世界地形分布图、地形图阅读方法等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地形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地形的分类(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及其特点,呈现各地形区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地形区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各地形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组汇报,总结各地形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巩固(5分钟)练习题:请学生阅读地形图,判断各地形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讨论:请学生思考世界各地形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分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从而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本节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平原、高原、山地和丘陵。

教材首先介绍了各种地形的定义、特征和分布,然后分析了世界主要地形区的特点,最后讨论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根据我对七年级学生的了解,他们在地理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掌握地形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掌握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

2.教学难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地形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地形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让学生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

3.案例分析:分析世界主要地形区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掌握地形知识。

4.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案湘教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目的]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陆地上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3、了解海底地形的结构,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

4、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5、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会看等高线地形图难点: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分析地势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谷、山脊、悬崖、鞍部等地形[教学方法]启发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法[教具准备]五种地形的景观突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

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一、陆地地形1、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2、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吗?(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呢?(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3、展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1、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

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

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2、学生观察地图册P13-14,结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3、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大的山脉4、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

(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二、海底地形1、学生阅读图2-37,回答海底地形的种类,教师重点讲述大陆架、大洋中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架。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
教后反思
地图
课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
课时
总2课时பைடு நூலகம்
主备人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地图种类的选择
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之间的关系。
教具
多媒体
学法
教法
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展示交流、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地图的种类
2、电子地图
教学过程
时间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小组之间可以联系一下
小组合作练习
师生互动
探索学习
电子地图
向学生展示谷歌地球,让学生对电子地图有个初步印象。
1、在图上展示三初学校的位置
电子地图获取信息、更新信息的能力很快。
2、变换比例尺,让学生观察表示范围的大小、表示内容的详细程度
电子地图可以任意改变比例尺的大小
你能举出电子地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学生非常兴奋地参与学习
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比例尺与表示范围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汽车导航
能力提升
同步学习
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学习3(2)
学生完成同步学习
巩固知识点
能力提升
同步学习
完成同步学习即时巩固和开放性作业
学生完成同步学习,提升能力
展示交流
有重点地讲解学生完成同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展示答案
自主构建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哪些内容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地图,你知道有多少中地图吗?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自主学习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湘教版精选篇1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2、了解香港的地形特点及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方式。

3、知道香港、澳门的经济特征,理解香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资料分析港澳地区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学习过程:学习主题一:人多地狭1.香港和位于珠江口,毗邻市;澳门位于珠江口,毗邻市。

2.香港由、和三部分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澳门由、三部分组成。

3.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政府制定了“”政策,祖国内地实行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制度。

4.香港“人多地狭”而且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方式有“上天”和“下海”。

学习主题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1.港澳地区发达。

香港是中心、中心、中心、中心和中心。

澳门的经济支柱是。

2.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祖国内地经济优势:。

香港的优势。

3.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

香港出口额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高达80%左右。

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香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是因为A.建筑水平高B.资金充足C.人多地少D.眼光远大2、连接北京和香港九龙的铁路干线是:A、京沪线B、京哈线C、京九线D、京包线3.关于香港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B.业和旅游业是经济支柱C.重工业发达D.重要的自由贸易港4.关于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珠江东侧,北与珠海接壤B.面积约16平方千米,人口400万C.经济以业和旅游业为主 D .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5.关于香港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珠江口西侧B.北面与广东省的深圳市接壤C.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D.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6.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

A.英国B.美国C.中国大陆D.澳门二、读图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特别行政区)②(岛屿)③(海域)④(省级政区)⑤(铁路)__________经济特区A ____ B(2)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3)香港和祖国内地发展经济的优势分别是什么?怎样合作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湘教版精选篇2【教学目标】1、了解西部地区在开发的过程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4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4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的基本类型、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地形的多样性以及地形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地形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地形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学生能够运用地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的分布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地照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地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

3.课堂讲解:讲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分布规律。

4.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形的分布规律。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基本类型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地形的分布规律–地形分布的区域性–地形分布的规律性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地形的基本类型的掌握情况。

2.学生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理解程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
教后反思
小组之间可以联系一下
小组合作练习
师生互动
探索学习
电子地图
向学生展示谷歌地球,让学生对电子地图有个初步印象。
1、在图上展示三初学校的位置
电子地图获取信息、更新信息的能力很快。
2、变换比例尺,让学生观察表示范围的大小、表示内容的详细程度
电子地图可以任意改变比例尺的大小
你能举出电子地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学生非常兴奋地参与学习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地图,你知道有多少中地图吗?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自主学习
地图的种类
同学们先阅读课本,完成探究学习1、2题
1、自然地图:地形图、水文图、气候图、植被图等。
2、社会经济地图:人口图、交通图、工业图、农业图。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同步学习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索学习
地图的种类
你会根据自己的用途选择地图吗?
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比例尺与表示范围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汽车导航
能力提升
同步学习
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学习3(2)
学生完成同步学习巩ຫໍສະໝຸດ 知识点能力提升同步学习
完成同步学习即时巩固和开放性作业
学生完成同步学习,提升能力
展示交流
有重点地讲解学生完成同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展示答案
自主构建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哪些内容
地图
课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
课时
总2课时
主备人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地图种类的选择
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之间的关系。
教具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教案5篇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教案5篇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教案5篇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2.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含的国家;3.通过使用地图,提升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4.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难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特点学习方法指导:1.学会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方面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证。

2.学会分析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在地里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一个区域的突出的人文地理特征。

3.学会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旅游情景方式引入)你知道的狮城是那座城市吗?你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在哪个国家吗?让我们一起到东南亚去旅游,你就会得到答案!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位置和主要组成1.说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3.总结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读图2-3回答:4.东南亚地区的咽喉要道是哪里?它有什么重要的战略地位?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明确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教师精讲点拨】日本国内需要的石油绝大部分来自于西亚,油轮必经马六甲海峡【探究结论】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尤其贫乏,要进行工业生产,就必须进口石油,沿途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

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日本进口石油的必经之地,因此马六甲海峡就成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学习任务(二)、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自主学习: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分析地形与河流的关系,回忆东南亚的气候,分析对农业的形象1.中南半岛的地势特征如何?2.分析总结中南半岛的河流特点(流向与流速)3.分析判断马来群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和河流特点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明确提出疑问。

新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共72页)

新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共72页)

4.阅读课本 P.11,说说:地图有哪些种类?
二、合作探究
专题一:学会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1)一般定向法: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右图中 A 在 B 的 A在C的
方向, 方向;
AB
C
B在A的
方向,
B在C的
方向。
(2)指向标定向法: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
般为北方,与箭头相反方向是南方,垂直箭头方向的左侧是西方,垂直
C.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
D.也就是 180 度经线
2.下列四条纬线中,符合低纬度、南半球的是
()
A.35°S
B.25°N
C.15°S
D.65°N
3.能和 60°E 组成经线圈的是
()
A.120°E
B.90°W
C.120°W
D.90°E
4.若在地球上建造一所房子,使它的窗户朝向都朝南,那么这一点在
()
第 14 页 共 73 页
经 度
第 10 页 共 73 页
0°线的名称
纬度
经度
标度范围
南、北纬各有 (从 度到
度 度)
东、西经各有 (从 度到
度 度)
字母表示
北纬
南纬
东经
西经
度数 变化 规律
规律:南纬向 纬向北
增大;北 规律:东经向

大;西经向西
增 。
三、展示提升
五、总结归纳
五、训练巩固
1.下列纬线中,长度最长的是
()
A. 90°N
2.什么是经线圈?经线圈有什么特点?(经度之和为 、符号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4.为什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不用 0°和 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七年级地理上册优秀教案地球与地图教案湘教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优秀教案地球与地图教案湘教版.docx

地球与地图教案标题地球与地图经纬网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复习经纬线的概念及其特点2. 掌握在经纬网屮定位和判断方向的技能3. 掌握判断半球位置的方法4. 掌握时区的时间换算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所学地理知识在F1常生活中的应用预判问题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较难,对学牛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解决方案1. 画图讲解,直观易懂,可降低难度2. 经典例题讲解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基础知识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 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6371千米(2)最大周长4万千米(3)表而积5. 1亿平方千米3.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麦哲伦环球航行P2(2)月食(3)轮船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4)地球卫星照片(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1)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 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2)没冇0。

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一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7.判断半球位置:(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①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査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

②数值法:人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

的在东半球二、典型例题例题1读下图,回答卞列问题:(1)若一架飞机从C点经B飞到A,其飞行方向为由西何东(2)若某人从C点出发,向东后转向南再转向西最后转向北各旅行200Km,终点位于出发地的什么方向?C点的酋方__________判断下列两图中的乙地在丙地什么方向,甲地在丁地的什么方向。

乙地在丙地的北方甲地在丁地的东北方向教学反思例题2东北北。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教学设计 第三节 世界地形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教学设计 第三节 世界地形

世界地形第三节一、教学目标.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概念。

1 .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3 位置。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45.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加强对地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6二、教材分析“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部分内容。

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教材包括“陆地地形”海拔与相对高度五种地形类型陆地地形世界著名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中脊、海沟海底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学看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

与相对高度”和“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等高线法是最主要的地貌表其他要素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

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在地形图上,示方法,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特征。

其他表示地貌的方法还有分层设色法和晕渲法等。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例如池塘水面的边缘线,就是一条等高线。

如果用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与起伏的地面相截,那么在水平面和地面的交汇处,就会形成一系列的水平曲线。

如果把这些水平曲线都投影到一个标准的水平面上,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在图纸上,就得到了可以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这条“标准”有三个要求——“识别”、“判读”、“估算”。

其中“识别”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

虽然“标准”中只列出了山峰、山脊、山谷三个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不然的话,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你会怎么表示山脊呢?
3、陡崖怎么表示呢?
请同学们参考图1.29
学生试着动手绘图
学生参考图1.29并思考
能力提升
山脊
山谷
同学们我们用等高线描绘地形,就是等高线地形图,你们能说一下怎么描绘山脊和山谷的吗?
教师总结: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
陡崖:等高线重合
学生小组讨论
试着总结答案
地图
课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地图
课时
总1课时
主备人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山地五个不同部位的判读
2、地形刨面图的画法
教具
多媒体等高线地形图
学法
教法
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展示交流、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
地形图的判读
1、基本概念
2、山地五个不同部位的判读
教学过程
时间
环节
自主构建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哪些内容
教后反思
并展示交流
能力提升
同步学习
同学们完成同步学习即时巩固和能力提升第1题。
学生完成同步学习
巩固山地不同部位的判读方法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坡度陡缓
我们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么表示坡度的陡缓呢?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学生在课本上可以得到答案。
能力提升
如果让你在图上选择爬山路线,你会选择哪一条,为什么呢?
学生学以致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分层设色地形图
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蓝色、绿色表示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明确答案
地形剖面图
请同学们阅读活动3地形剖面图
你能把它绘制完成吗?
教师参与学生讨论,指导学生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
完成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能力提升
同步学习
完成同步学习即时巩固和能力提升
学生完成通过训练提升能力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这幅山脉的照片,你能在纸上把它表示出来吗?
学生思考山地的表示方法
自主学习
等高线等
同学们先阅读课本,了解几个概念,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学生阅读课本,明确概念



动合



山地五个不同部位的判读
让学生试着用等高线描绘山脉简图
1、山脉中的山谷你会怎么表示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