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角色扮演论文
幼儿园角色游戏论文:抓住亮点,提升孩子的已有经验

抓住亮点,提升孩子的已有经验——记角色游戏案例中的分享和交流小班孩子喜欢玩角色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大多能自主地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能在自己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发挥想象,通过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等,与相应的角色游戏材料或老师或同伴间做出相互互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但并不是所有的的孩子能力、经验是一刀齐的,为此为了让更多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得到更多启示和收获,交流分享评价环节就显得至关重要。
因为在这一环节,教师会把幼儿的精彩玩点或幼儿在游戏时遇到的问题,通过师幼、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来分享和解决。
但是小班孩子的忆录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有限,在分享交流时他们不能很好回忆和表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成为交流分享的主体,帮助孩子梳理角色游戏中“精点重现”,以下就是角色游戏案例中的分享和交流:抓住亮点来提升孩子的已有经验。
实录采点(一):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了,可“粉粉理发店”里仍冷冷清清的没有一位顾客,理发师嘉嘉则一个人坐在梳妆柜前摆弄柜上的小剪刀、小梳子。
于是,我走向了理发店喊道:“里面有人吗?我想理个发。
”嘉嘉一听马上放下手中的活立马站了起来把我迎了进去,于是我便成为今天理发店的第一位顾客,嘉嘉先给我洗了头,还抹了洗发液,洗好后还嚷嚷道:毛巾呢?毛巾?陆老师听到后马上给她递上块小手帕,她接过手帕马上像模像样地在我头上来回擦了两三下,又叫我坐到梳妆柜前的小椅子上开始给我理发,她理得格外认真、仔细,最后还给我夹上了两个发夹,我照了照镜子满意地说“理得不错,谢谢!”嘉嘉不好意思地笑了。
当我顶着新做的头发在教室里美滋滋地走了一圈,引得涵涵、萱萱马上跑到理发店:我也要像老师一样,我也要像老师一样。
理发店也由此热闹起来了。
分析要点:嘉嘉是个性格较为内向的且话也特别少的一个小女孩,她喜欢选择固定的角色进行游戏,而且在角色处于停滞时她很喜欢也满足于摆弄理发工具,缺乏去主动招揽顾客。
为此我采纳游戏者的身份介入了游戏,以此丰富了游戏的发展进行也推动了其他角色(顾客)对理发店的关注、参与、交往。
幼儿园角色游戏论文:快乐的分享

快乐的分享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特别是小班的幼儿模仿性强,语言发展迅速,初步接触社会大集体。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扮演意识薄弱,无法提升社会经验,因此游戏中的分享这个环节就是一个桥梁,把幼儿的个体经验变成了集体经验。
但是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弱,游戏结束后请幼儿来表述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幼儿参与分享活动的较少,而且表达不清楚的较多,怎样才能让幼儿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呢?一、让游戏中的分享交流有趣味性。
幼儿对新鲜的事物好奇,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乎。
因此在交流经验时就从幼儿喜欢的事情开始。
游戏中,特别是小班的分享交流多数是老师在说,孩子在听,比较枯燥乏味,幼儿的注意力也不集中,要让幼儿在此时注意力集中而且感兴趣,那就让这次分享的内容不再乏味不再只是听和说,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来交流自己的经验。
1、小小话筒,大作用。
记得刚开始玩娃娃家时,幼儿不知道在里面玩什么要做什么,特别是娃娃都不会抱,经常拉着娃娃的手走来走去,或者把娃娃东丢西丢的。
今天娃娃家开始后,发现娃娃不再飞来飞去了,是谁抱着呢?走进一看原来是李诗媛抱着娃娃,边抱边说宝宝乖不哭,宝宝乖不哭,时不时的拍拍娃娃的背。
看着这温馨的一幕,我想到了她家有个弟弟,妈妈在家就是这样带宝宝的。
游戏结束了,我请李诗媛说说她在娃娃家怎样玩的。
她来到我旁边看了看其他小朋友,没有说话。
我想她可能比较紧张,不知道怎么说吧,我来开个头吧。
于是我说刚刚李诗媛是妈妈抱着娃娃玩呢,娃娃很开心因为妈妈抱着真舒服,怎么抱能让娃娃舒服开心呢?请李诗媛妈妈抱抱吧。
李诗媛不怎么开心的抱着娃娃,其他幼儿一直坐着听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部分幼儿开始东张西望,说话的也有好几个。
这次的交流效果不理想,大多数幼儿还是不会抱娃娃,娃娃照样乱丢。
怎么样才能让幼儿参与活动中愿意来讲呢?无意间看到小舞台上的话筒吸引了我,拿着话筒唱歌是幼儿喜欢做的事情,那么用话筒来介绍今天自己玩了什么是不是比较有趣呢?于是在第二天的角色游戏结束时,我出示了话筒,幼儿都觉得很奇怪我拿着话筒要做什么。
教学论文 浅析小班幼儿自主性角色游戏

教学论文:浅析小班幼儿自主性角色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只要有幼儿的地方就会有游戏。
而角色游戏则是幼儿典型的游戏形式,它是幼儿自主自愿地在假想的情景中,通过扮演角色来表现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情感和体验的游戏活动,也是幼儿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角色游戏发展到今天,自主性成了角色游戏的最大亮点。
小班的孩子在自主性的角色游戏活动中有哪些特征呢?其主要表现为:自主性增强,角色意识不稳定。
案例一:每次自主性角色游戏活动开展的时候,“百货商店里”的营业员“琦琦”的角色,总是特别受到女孩子们的青睐,因为她们喜欢“琦琦”这个卡通片里的形象,每当她们戴上“琦琦”的胸饰,站在百货商店里,扮演起营业员的角色,听着大家叫着:“琦琦”、“琦琦”我要买东西!心里就特别高兴。
可是,扮演营业员这个角色,要一直留在百货商店里。
而这一时期的幼儿,其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无法持久地坚持在原地。
因此,常常是几个幼儿抢着要做“琦琦”,而能一直留在百货店里的幼儿很少。
针对这个问题,在游戏结束的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为什么今天百货店里有三个“琦琦”?当时,我想通过和孩子的讨论,让她们了解营业员的职责,知道自己今天扮演了营业员“琦琦”的角色,就不能随意离开了,以免“顾客”来了,店里没人等......显然,这样的讨论还是围绕着如何扮演好角色展开的。
教师过多的考虑到游戏扮演的角色就要像该“角色”所表现的行为特征。
对于小班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意志比较薄弱,缺乏坚持性,而且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极易受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行动目的。
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角色意识不稳定,随心所欲的变换角色,有的甚至还没有形成初步的角色概念。
其次,3—4岁幼儿的情感大都表露于外,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自我中心化明显,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表现在小班,孩子们在自主性角色游戏中经常独自扮演自己的角色,全然不顾及其他角色。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论文五篇范文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论文一、问题提出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游戏,它全面反映了游戏的特点。
它来源于生活,孩子们耳濡目染。
角色游戏能让幼儿体验到互相和交往的乐趣,学习交往的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和对家庭的认知能力。
教师聪明有效的指导引导、丰富幼儿行为的一种行为。
在小班角色游戏中不理解角色的定义,会对角色游戏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结合小班年龄特点和角色游戏的固有特点,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和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会大大加强幼儿的发展。
二、研究设计(一)研究内容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为什么要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小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的语言、行为、动作以及指导方式是什么?教师指导小班进行角色游戏后,角色游戏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从最开始的心情和教师干预后的心情是什么?(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2.行动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三)问题1.相关理论知识不清楚2.研究思路受限(四)解决办法1.通过自身的实习经验与相关的文献研究,解决师幼互动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并进行理论的分析和探讨。
2.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大量资料查阅,研究方法和手段得到丰富,研究素材得到扩充,为顺利完成本论文提供了保证。
三、小幼儿个案研究为了研究的更准确、真实、更具有说服力,我观察了小班幼儿“乐乐”在角色游戏中的行为和表现,并通过三个案例来综合分析,研究。
(一)第一份观察记录观察记录:乐乐和君君在娃娃家游戏,这时候聽到了有哭声,我赶紧走过去看发生了什么,我走上前问“乐乐,你怎么哭啦?”、“她抢我的煤气灶。
”乐乐指着馨馨说。
“馨馨你为什么要和他抢东西呀?”我问道、“他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娃娃家里的每一样物品都属于娃娃家,进来的小朋友都要遵守娃娃家的规则,你们都想用煤气灶,可以君君用一会之后,乐乐再用。
小班幼儿角色扮演论文

小班幼儿角色扮演论文
小班幼儿角色扮演论文
摘要
角色扮演法的运用架起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桥梁,教师与幼儿之间默契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角色扮演的运用让教师“童话”了自己,拉近了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授课内容。
在活动中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能力。
一、研究背景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刺激孩子的大脑,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如此,孩子在音乐在的长期熏陶下还能克服孩子的性格弱点,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往往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而动作的表现主要来源于角色和情景的需要,因此角色表演这一形式会经常被运用到音乐活动中。
角色扮演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师的组织下由幼儿扮演一定角色或模拟现实社会中的人物。
通过角色表演可以加深幼儿对角色的观察、了解,也可以加深幼儿对表演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养成具有对周围事物的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角色表演还可以延续幼儿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扮演能力、创造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扮演是这一时期儿童的。
幼儿园角色游戏论文:小班角色游戏分享讲评之我见

小班角色游戏分享讲评之我见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而幼儿在游戏中是否得到大家的了解、认可,是否与同伴有效的互动,则需要通过讲评来展现。
讲评活动不仅是促进幼儿个体与集体共同发展的良好途径,而且在讲评活动中,师幼共同参与,汇集活动信息,交流活动经验,同时还能一起解决困惑,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
因此,在讲评活动中,“谁来讲?怎样讲?什么时候讲?”都成了讲评环节中教师需要考虑的要素。
但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所以如何使小班角色游戏的讲评环节发挥最大的作用,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分析、反思、感悟。
一、让孩子成为讲评活动的主人。
虽然是小班的孩子,但每次游戏后,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喜欢讲讲游戏中所发生的事,还沉浸在游戏活动中。
虽然他们的语言不是很连贯,也不精炼,但他们乐意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于是,每次活动后我都给幼儿自己讲评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来讲评自己的活动,如:每次游戏后,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总是有很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去别的娃娃家里做客了”、“今天我们家里发现了小偷”、“娃娃生病了,我和妈妈带宝宝去医院看病了”等等。
而孩子们对活动中发生的事很在乎,对这些话题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的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我是妈妈,我会……”、“如果我是爸爸,我会……”等等。
在一次一次的讲评中,孩子们的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参与讲评的孩子越来越多,原本生硬的话语渐渐变得流畅起来,单调的词汇也渐渐的丰富了,声音也变得自信而响亮了,孩子们也主动地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
二、采用适宜小班幼儿的活动交流形式。
由于小班幼儿都是已自我为中心,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采取适宜小班幼儿活动讲评的交流形式:小组交流、个别交流为主,并根据活动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交流形式。
当讲评的内容是大家的兴趣和热点,而且很有价值,有必要成为大家的经验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让孩子们来讲述、讨论,再进行提升。
论角色游戏对小班幼儿的影响

论角色游戏对小班幼儿的影响角色扮演游戏对小班幼儿的影响引言:角色扮演游戏是小班幼儿园中常见的游戏活动之一。
这种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沟通能力,并为他们提供机会以各种角色的身份体验不同的情境和角色。
本文将探讨角色扮演游戏对小班幼儿的影响,并强调其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角色扮演游戏的定义和特点1.1 定义角色扮演游戏是指儿童通过模仿和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不同的情节和情境,创造并发展出自己的故事和人物。
1.2 特点角色扮演游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创造性:儿童可以自主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
- 想象力: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想象自己成为不同的人物,进入不同的情境。
- 沟通能力: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幼儿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合作,理解他人的角度和情感。
- 自主性: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游戏内容和角色,并决定游戏的进行方式。
第二部分:角色扮演游戏对幼儿的影响2.1 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角色扮演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构建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创造自己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这种创造性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
2.2 社交能力的培养角色扮演游戏提供了幼儿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幼儿能够理解不同角色的心理和情感,并学会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
与其他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3 情感管理的培养角色扮演游戏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表达和管理情感的机会。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模仿和表演来表达各种情感,如喜怒哀乐。
这有助于幼儿发展情绪控制和处理的能力,并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第三部分:角色扮演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3.1 幼儿认知发展的促进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从观察世界到理解世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从简单经验到复杂思维的转变。
幼儿毕业论文角色游戏

幼儿毕业论文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目前较为受欢迎的一种游戏形式,它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场景,并通过各种角色来让玩家扮演不同的身份,达到培养生活技能、提高沟通能力和增加社交经验等目的。
针对幼儿阶段的学生,适当的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交能力,并促进其身心发展。
本文将以幼儿园毕业论文的形式介绍如何通过角色游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角色游戏的概述角色游戏是通过角色扮演来展开的游戏,玩家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不同的场景,以体验不同人物的生活情境。
对于幼儿来说,角色游戏可以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技能和想象力发展。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角色游戏常常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用来培养幼儿的能力。
二、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影响1、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各种情境,通过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同时,角色游戏还可以让幼儿学会用适当的语言表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高言语交流效果。
2、培养社交技能角色游戏是一种集体活动,玩家需要合作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增强幼儿的社交技能。
通过参与角色游戏,幼儿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这些能力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3、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尝试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并创造独特的情境,这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角色游戏,幼儿可以慢慢发现自己的潜力,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且通过改正和提高自己来创造更好的表现。
三、角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幼儿园是一个早期教育阶段,幼儿的各项能力需要在这个阶段得到充分的发展。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非常适合的教育手段之一。
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可以采用如下的步骤来实施:1、选定主题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主题。
如生活场景、职业场景、文化场景等。
2、规划角色和任务根据所选的主题,设计不同的角色和任务,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角色生活和任务情境。
幼儿园角色游戏论文

幼儿园角色游戏论文(最新)论文(一)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摘要: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
可见,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的各种游戏中,角色游戏又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游戏形式。
论文(二)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的建议摘要:正确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不仅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
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开展游戏。
论文(三)探究幼儿园角色游戏摘要:角色游戏可以反映出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游戏者创造性地学习社会准则、发展自身。
它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幼儿普遍喜欢并能给幼儿带来满足和快乐的游戏,也是幼儿园的一种教育手段。
论文(四)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摘要:本文在开展内容丰富的角色游戏后,通过对角色游戏案例的分析,提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哪些问题值得教师关注,怎样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论文(五)幼儿园角色游戏需要生活化摘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也反映出幼儿的游戏水平与生活经验是相辅相成的。
幼儿生活经验的获取必定会提高他们的角色游戏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社会中去实践、去发现、去归纳总结人们的生活活动,有效地帮助幼儿丰富社会生活经验。
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幼儿工作规程》第二十五条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
可见,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的各种游戏中,角色游戏又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游戏形式。
一、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1、角色游戏开展时间不保证调查中发现个别幼儿园没有专门的角色游戏,有一些幼儿园里设置有专门的游戏区,有的幼儿园设有专门的区域设置和角色游戏区相结合。
论幼儿园的角色游戏5则范文

论幼儿园的角色游戏5则范文第一篇:论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幼儿角色体验游戏活动方案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或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角色游戏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角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而游戏材料在角色游戏中尤为重要。
游戏材料是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它不仅起着角色的作用,还能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
下面我就谈谈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游戏材料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不同,教师在选择、投放、变换游戏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随意性较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
这就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
小班幼儿的游戏材料和同伴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游戏动机,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
所以,对他们来说,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
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游戏材料,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就容易发生争抢。
因而教师在帮助他们开展游戏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认知能力增强,范围扩大,使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
幼儿游戏角色扮演论文

幼儿游戏角色扮演论文概要:幼儿玩起来之后,场面控制和组织力度是有一定难度的。
组织得有条理,能让幼儿尽情投入;开展得有秩序,能让幼儿享受其中;如果放任自流,则流于形式,只能是事倍功半。
教师要用心观察,用心鼓励、支持幼儿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常常忘记自己是什么角色,教师应以游戏的口吻经常提醒;对于中班应注重游戏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中班幼儿角色意识强烈,往往争当同一角色,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如何处理与同伴间的矛盾,学会用自报、公议、推选、轮换等方法来确定角色;而大班则应注重鼓励幼儿与同伴商量确定角色的分配,并懂得谦让。
此外还应促进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想象与使用,使幼儿能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性。
角色游戏中的角色分配,教师理应贯穿自主性原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而游戏。
一、学习合作,提高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自由的,开放的,自主的,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扮演着“社会小人士”“社会责任心”也不断地焕发出来。
请看:“娃娃家”,“娃娃”生病了,“爸爸”催促着“妈妈”赶快带“娃娃”去看病,还建议要滴滴打车,抓紧时间,不然“娃娃”发高烧会很危险,“妈妈” 毫不犹豫地拿起手机叫滴滴车呢。
当“司机”一路辛苦地把他们送到了“医院”,“爸爸”“妈妈”带着“娃娃”“挂号”、请“医生”治病、“划价付款”“取药”,这一系列过程宛如真情实景,演绎着医院小社会不同角色的职业行为。
游戏中的人、事、物虽然是假想的超然的,丰富的思想激发了幼儿自主的行为意识与行动,他们来也自由,去也自由,去干什么,怎么干,均有幼儿自己做主,学会理解与尊重,乐于体验,乐于分享,主动交往,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习合作,表现出来的自我是那么自信,大大提高幼儿间的交往能力。
二、学习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在角色游戏扮演中拥有一个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
首先,请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照相馆”的一段角色对话。
小班故事教学中幼儿角色表演适宜性策略论文

小班故事教学中幼儿角色表演的适宜性策略【案例再现】在小班语言《七彩象》活动中,教师边放课件边讲故事并按故事情节向幼儿进行了提问,然后教师说“现在我们戴上头饰来表演了”,并一一出示头饰让幼儿说“这是谁?谁愿意做小猫?”再以此法逐一请幼儿扮演其他角色,并将头饰戴在幼儿头上。
准备就绪,表演开始了,但幼儿看着别人的头饰,听着教师的场景叙述,并没有在需要他所扮演角色的时候出场或说出对话。
于是,老师就问“小象在哪里呀?它怎么说的呀?”小朋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指着他人说“***是小狗”“**是小象”……在互相提醒下才知道自己是谁,孩子象个小机器人似,尴尬地被老师推向前,表演活动勉强进行着,下面观众倒也蛮清楚谁是什么角色。
整个表演老师很忙,讲得口干舌燥,表演者却那么木然,原本应该是处于好模仿阶段孩子的激动时间,似乎成了老师的独角戏。
【现象简析】由上面的案例不难看出,小班孩子在本次故事角色表演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角色身份不清。
虽然用头饰帮助区分角色身份,表面看是他们自己申请要的,但是被申请,孩子并没有真的记住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名称,所以表演时不清楚自己演了谁。
2、角色互动不会。
小班孩子即使在一定时间后将角色身份弄清了,但由于对内容了解、掌握的不足,语言表达水平的局限性,同伴语言交流的不流畅性等因素,出现角色间的语言互动断裂,特别是个体性的接话能力明显不足,同样角色表演中需要孩子加入适当的体态动作与其他角色互动更是无法做到。
3、角色意识不强。
在一些学者或研究者的观点中,他们关注的是中大班幼儿的角色表演,也可以这么认为,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并不是角色表演的适宜期、高峰期,最多只能因其好模仿天性的特点,角色表演是低级的起步期,因此小班孩子的角色意识也不是很强。
【现象成因】本次故事角色表演的失败,原因不在孩子,而是在教师,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违背学习规律而操之过急。
本次故事教学活动是孩子第一次接触,教师将表演作为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孩子马上再现故事,而且在表情、动作、语气语调上都有理想化的达成指向。
幼儿园角色游戏论文:在分享交流中推进幼儿的角色游戏

在分享交流中推进幼儿的角色游戏作为刚入园进入集体生活的小班幼儿而言,他们在角色游戏中往往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思维表达较为局限、角色意识不明确、角色行为不太稳定等情况,为此我们需要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而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阶段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在游戏的初始阶段,幼儿对材料的使用存在着不少问题,而到了后面,游戏情节的推进、幼儿之间的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则日益凸显,在这样的情况下,游戏的分享讲评就显得十分重要,分享往往能使让幼儿更有意识地发现自己在游戏中存在的不足,并能从同伴的一些行为中产生些许的触动,这对幼儿游戏水平的整体提升、幼儿之间交往能力的增强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本学期我在年级组专题的引领下,在角色游戏的分享交流中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摸索和改进,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将本学期我在分享交流中的一些感悟和经验进行一番梳理。
一、以游戏道具为载体,增进幼儿对材料的了解。
在游戏初始阶段,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幼儿不停地摆弄材料,碰碰这、摸摸那,所有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而到了游戏结束时还是不明确材料应该怎样用。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幼儿和材料互动中的一些闪光点,并借助游戏材料的操作来适时讲评,增进幼儿对如何使用材料的认知经验,从而改善他们的角色行为。
游戏片段:今天早上的角色游戏,丁紫怡等几个小朋友到了乐乐家玩游戏,丁紫怡扮演的是宝宝的角色,丁紫怡特别喜欢抱着娃娃走来走去,摆弄了一会后,她抱着娃娃走到我身边,问道:“老师,宝宝小便到身上了,你帮他穿衣服吧!”“可以啊,不过你为什么不自己帮助宝宝呢?”我问道,“我不会呀!”她回答道,于是我一边帮助她给娃娃穿衣服,同时也请她一起帮忙,并用鼓励的言语让她知道帮助娃娃穿衣是快乐的事情。
穿好衣服后,她抱着娃娃开心地回到了娃娃家。
过了一会,我看见丁紫怡将脱下的“脏”衣服塞到微波炉里,然后将门关上,按了一旁的按钮,而这时娃娃家的其他成员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也没有发现丁紫怡在用微波炉洗衣服。
论角色游戏对小班幼儿的影响

论角色游戏对小班幼儿的影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角色扮演游戏(Role-Playing Games)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很有益于他们发展的活动。
角色游戏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来探索和理解世界。
在小班幼儿园阶段,角色游戏可以对幼儿进行认知、情感、社交和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角色游戏对小班幼儿的影响,并讨论其益处。
一、认知能力的发展角色扮演游戏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和理解的兴趣。
通过角色游戏,幼儿能够模拟和体验现实生活中的不同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各种概念。
比如,他们可以扮演医生、老师、警察等职业角色,通过模拟不同的情境来学习并理解这些职业的特点、工作内容和责任。
此外,角色游戏还能促进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他们可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尝试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发展出他们自己的独特创造力。
二、情感能力的培养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
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可以更好地体验和了解其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他们可以通过模拟不同的情景来体验不同的情感,如成功、失望、喜悦和挫折等。
这有助于幼儿培养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共情能力。
同时,角色游戏也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表达自己情感的渠道,让他们自由地表达与情感相关的想法和体验。
这对于培养和管理情绪、增强自信心和激励幼儿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三、社交能力的提升角色游戏是一种社交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幼儿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合作和互动。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们不仅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还需要共同制定规则和解决冲突。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角色游戏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友谊和增进社交技巧。
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和交流,建立情感连接,并学习如何与其他人建立和维持积极的人际关系。
四、语言能力的提高角色游戏是幼儿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活动。
在扮演不同的角色和情境中,幼儿们需要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沟通和解释。
幼儿园角色游戏论文:小班角色游戏分享交流的有效性探究

小班角色游戏分享交流的有效性探究角色游戏的评价对幼儿园老师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对孩子们参与角色游戏的一次回味和提升。
目前我们把以往角色游戏的“评价”改称“交流分享”,其意义就是凸显孩子主体地位——孩子是游戏的主人,由孩子们来共同分享整个游戏过程的点点滴滴,代替由老师点评、少数孩子对应的游戏评价状况。
这样名称上的改革反映的是观念的改变,而真正改变的是游戏评价的价值和效益。
精彩的分享交流能对游戏的发展起导向作用,一次成功的分享交流对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巩固游戏中所获得的情绪体验和生活体验等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角色游戏过后大家在一起说一说、议一议对孩子来说就不如游戏那么有吸引力了。
尤其是小班孩子,并列游戏和个别交往游戏为主要特色,大部分孩子多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体验之中,不想听和自己无关的事件,所以角色游戏评价时幼儿容易注意力分散,教师很难引导,常常流于形式,分享交流也等于无效。
由于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差,注意力持久时间短,且以行动性思维为主。
我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探究了角色游戏分享交流的一些有效做法,以此来调动孩子互动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参与游戏的分享交流活动。
一、以小游戏为“饵”,引导诱饵参与到分享交流中。
小班的游戏交流分享可以在一个个小游戏下进行,“开飞机”便是许多游戏中的一个,它以儿歌的形式展现,老师与幼儿一问一答的方式将这个游戏玩下去:师:” “小朋友,快快来!(可以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念)幼:“快来做什么?” 师:“小飞机,天空中,慢慢飞下来!” 幼:“飞到哪里去呀?” “飞到…(小朋友名字)那里去!师:”最后的这个小朋友是老师预设好的,即等会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游戏的这个孩子!“…问问你,今天你是谁?” 幼:(被问到的孩子就告诉大家今天扮演的角色,接着,老师就可以从这个孩子的角色入手,慢慢展开讨论,推动游戏发展)我们以往所说的游戏评价环节比较多的运用的方法是教师用语言直“请谁来说一说啊?”“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啊?”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幼儿角色扮演论文摘要角色扮演法的运用架起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桥梁,教师与幼儿之间默契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角色扮演的运用让教师“童话”了自己,拉近了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授课内容。
在活动中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能力。
一、研究背景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刺激孩子的大脑,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如此,孩子在音乐在的长期熏陶下还能克服孩子的性格弱点,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往往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而动作的表现主要来源于角色和情景的需要,因此角色表演这一形式会经常被运用到音乐活动中。
角色扮演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师的组织下由幼儿扮演一定角色或模拟现实社会中的人物。
通过角色表演可以加深幼儿对角色的观察、了解,也可以加深幼儿对表演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养成具有对周围事物的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角色表演还可以延续幼儿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扮演能力、创造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扮演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习音乐方面,它们处于语音发展的飞跃期,喜欢跟唱歌曲,尤其会对那些情节鲜明彩的、生动形象的歌曲产生很大的兴趣,会反复地跟着唱。
因此,教师或幼儿扮演与音乐活动相关的角色在小班音乐活动能起到突显的作用。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如何运用角色扮演有效促进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二、角色扮演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策略探索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中肯定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的音乐活动并不是简单的跟唱,也不只是教会幼儿学唱一首歌,而是在音乐声中展现自己,感受快乐。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即可以帮助幼儿更快更准确的记住歌词。
同时能更好的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音乐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在玩中学,将歌曲、律动、节奏等活动贯穿在游戏中,让幼儿能积极愉快的参与到我们的音乐活动中来。
(一)梳理教材、分类扮演,让音乐活动动起来教师首先要梳理本次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容,挖掘起教材本身的角色扮演素材。
1.选取歌词内容直接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抓住歌词中主要角色进行扮演,增加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表达表现能力。
案例1:《蝴蝶飞飞》教师出示蝴蝶背饰,问幼儿你们看我现在变成谁了?而且还有一首歌在赞美我哦!欣赏歌曲,并问幼儿他们是怎么赞美我的?教师开心的边听着音乐边做优美的跳舞动作!你们想不想也来变成蝴蝶呀?变成蝴蝶首先要有魔力,教师演唱,鼓励幼儿拍手,一拍一下打节奏。
教师用魔力让幼儿变成蝴蝶,教师演唱,幼儿跟唱后变成蝴蝶,在情景花园里做蝴蝶飞舞的动作。
然后教师出示背饰,让幼儿扮演蝴蝶演唱歌曲,进一步激起幼儿的兴趣,并进行难句跟唱。
最后让全体幼儿完整的边演唱边做动作。
最后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将幼儿分为蝴蝶和花的角色(戴上头饰或胸饰),花在花园里(蹲着)蝴蝶听音乐飞舞找到自己喜欢的花,然后带着花一块跳舞。
教师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旋律在花园里飞舞,表现蝴蝶在花丛里飞舞的动作,教师示范和提示,鼓励幼儿模仿表现蝴蝶和花朵的各种动作。
2.挖掘音乐教材中的隐性角色,借助他人或物品进行角色的扮演。
案例2:歌曲《妈妈我要亲亲你》教师出示妈妈的照片问幼儿这是谁呀?我们可以如何亲亲自己的妈妈呢?我们可以亲亲妈妈的什么地方?摸摸妈妈的哪里?教师根据歌曲的内容,引导孩子们亲亲妈妈的脸蛋,摸摸妈妈的耳朵等(出示亲、摸和五官图谱,并整句示范唱)从而学习歌曲的内容。
歌曲里的宝宝是按什么顺序亲亲、摸摸妈妈的?(请幼儿按照顺序贴图谱)那我们也一起来试试看吧。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夸张的动作)我们可以让幼儿一边看着妈妈的照片,边唱边亲一亲、摸一摸妈妈,学唱歌曲数遍。
我们借助妈妈的照片作为道具,或者老师作为妈妈,让幼儿有一个对象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孩子们学得像模像样,同时通过角色扮演能更好的帮助孩子们理解记忆歌词的内容,学唱歌曲,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兴趣比较高涨。
3.运用主题或语言活动中的主要角色,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角色扮演。
如果音乐教材中没有任何角色可以挖掘,我们教师可以结合主题,创设情境,让幼儿扮演角色。
案例3:律动《洗脸刷牙梳头》这是小班主题《清洁宝宝》中的一个音乐活动,我们可以结合清洁宝宝中的灰灰先生的角色进行音乐活动。
小朋友你们喜欢灰灰先生吗?可是今天灰灰先生来到我们的班级里,把你们都变成了一个不洗脸不涮牙的小灰灰先生哦!你们愿意吗?你们怎么样可以让自己变得干净呢?从而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做洗脸刷牙梳头的律动。
小朋友们都不想做灰灰先生,因此他们都很认真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为了激起活动中的兴趣,可以加入一定的情景。
4.创设角色游戏情境,开展一些枯燥的节奏活动。
既没有角色又不能与主题相结合的音乐活动,我们教师可以自编创设游戏情境案例4:跟我一起拍的节奏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围圈地坐下,教师带领孩子双手轻轻地拍出稳定节拍。
然后教师创设情境,我们今天要去一个快人国和慢人国的地方,你们要去吗?去快人国有一个快人国的密码哦!但是你们要听清楚他们的要求哦!教师示范××××| ××××|,然后让幼儿尝试一遍后,教师带领幼儿去快人国,在路中也会碰到快人国的密码,小朋友拍对了,就可以去快人国了。
用同样的方法,教师示范× 0|× 0|带领幼儿去慢人国。
教师带领孩子通过角色扮演去快人国,慢人国循环多次拍手后,孩子们基本上能掌握这两种节拍。
平时我们根据音乐活动的素材和孩子的兴趣,创设参加音乐会的密码,小动物的生日派对等,也可以利用已有的头饰或胸饰让扮演某一个动物来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小班音乐教学活动中,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型:歌曲、律动、音乐游戏、节奏等,除了音乐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游戏,能较好的激起幼儿参与活动兴趣外,其他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但是通过我们课题的研究相对来说第一、二种的角色扮演的方法在学习歌曲的运用中较多,第三、四种在节奏、律动中都可以使用。
(二)创设氛围,勇于扮演,让音乐活动热起来我们平时的大多数的音乐课都是坐着不动,让幼儿听教师范唱,学唱,跟唱,幼儿常常会感到无聊烦躁、兴趣不浓厚。
教师应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调动情感情绪,让幼儿更快的融入到角色表演当中,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
只要孩子们有了兴趣,就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之中,既感受到了音乐的情绪,又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1.利用头饰、胸饰、木偶等直观教具让幼儿表演。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头饰、手饰、胸饰来激起幼儿更好地参与活动的兴趣,投入到角色扮演中。
教具不一定要如何的精致,给孩子有一个形象的物体,每个孩子们都可以拥有的。
如:打印头、手饰,既省时又实用,孩子们玩的也不亦乐乎。
2.发挥小小舞台或布景台的作用。
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角色借助他人或物品进行角色的扮演时,我们教师可以减省时间自己做一个头饰或借助物品,帮助幼儿进入到角色扮演中,但是如果想让孩子们有一个表现展示的机会,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场地中设置一个固定的表演舞台,让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中都有一个展示和表现的机会。
(可以是圈地设舞台,也可以背景设置舞台。
)舞台背景可以做几个,在不同的音乐活动中可以换景,能更进一步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这个即比较方便实用,同时能较好的激发幼儿勇于表演的机会,给孩子有个大胆表现自我的空间。
3.创设教师积极的言语氛围。
角色扮演的氛围除了外界物质创设氛围外,还有教师言语创设角色扮演的氛围,即就是言语创设情境,帮助孩子们进入一定的角色中。
例如:节奏活动:跟我一起拍,是一个典型的的言语创设情景的角色扮演活动。
(详见案例4)(三)一个教学,多种扮演,让音乐活动玩起来角色扮演是多种多样的,单组扮演、多组扮演、个体扮演、群体扮演、教师幼儿对比表演等,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扮演方法,让幼儿玩起来。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通常会运用到的是群体扮演或小组扮演。
但是通过我们这次的研究发现,多种的扮演能较好的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表演性。
案例5:歌曲活动《小羊过生日》,教材里有小猫、小鸡、小鸭、小青蛙的不同的角色,因此我激趣引题:今天小羊过生日,它会请哪些小动物来和它一起过生日呢?欣赏歌曲《小羊过生日》。
然后学唱歌曲幼儿群体扮演小动物,教师扮演小羊,也可以互换角色,让每位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到孩子们对歌曲有所熟悉,减少积极性时,我们进行分组表演,一组幼儿扮演小猫、一组扮演小鸡,一组扮演小鸭等,让孩子在学唱歌曲时,又能注意倾听他人演唱。
小组角色可以互换。
最后到个体表演,小羊还邀请了谁参加生日晚会?请个别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个别幼儿角色扮演的好,让个体扮演带动群体,让群体幼儿扮演。
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个体表演的欲望与能力。
我们可以根据歌曲内容及幼儿的现状来选择多中扮演的方法。
因此一个教学活动可以运用多中扮演方法,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玩起来,不断地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三、角色扮演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成效(一)角色扮演促进幼儿多元发展1.角色扮演的方法中形式多样,形象生动,能较好的激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通过角色的扮演能较好的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并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的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解记忆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不但提高了幼儿角色扮演能力、同时也帮助幼儿树立他们能大胆表演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现能力。
4.角色扮演中有多种的扮演方法,提高了小班幼儿的相互共同交流合作能力。
5.角色扮演“因人施教”促进个体孩子发展。
如:我们班××性格孤僻,不太愿意表现,甚至有时连回答问题都觉得难为情。
通过角色扮演法,××已经你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进行扮演。
总的对幼儿来说角色扮演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是比较有效学习的一种方式。
它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中来,能较好的培养幼儿的表演力,合作力和丰富的情感。
让音乐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能想唱想演、敢唱敢演。
(二)角色扮演促进教师音乐教学的组织能力1.角色扮演法的运用首先提高了教师对现场活动的调控和组织能力。
因为小班幼儿自控能力差对角色扮演容易兴奋。
因此角色扮演法的运用促进教师的教学活动收放自如的组织能力。
2.角色扮演法的运用架起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桥梁,教师与幼儿之间默契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角色扮演的运用让教师“童话”了自己,拉近了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授课内容。
在活动中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