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突出主体
怎样突出主体
![怎样突出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cb045e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1.png)
58□唐洪廷虚化的背景和简洁的画面,对主体的表现十分有利。
将主体放置在画面中心,也是突出主体的常用构图方法。
上一期讲到怎样选择主体,本期从两个方面谈谈如何突出主体。
一、利用构图构图是以主体为中心,对画面进行合理布局的重要手段。
好的构图,不仅能使主体更加突出,还能体现摄影人的审美取向和创作意图。
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多种构图方法,其中对突出主体最直接、最有效的构图方法有以下五种:(一)三分构图法。
也称“井”字构图法,即模拟将画面用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分割得到四个交叉点,这四个点是人们视觉习惯中的敏感点,因此也叫趣味点或趣味中心。
如果将主体摆放在趣味中心,就会引起读者的关注。
(二)中心构图法。
即将主体放置在画面中心进行构图。
这种构图方法不仅能突出主体,还能保持画面的左右平衡。
(三)框架构图法。
这种构图是将主体利用框架框起来,使读者重点关注框内景天地象,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四)前置构图法。
即将要表现的主体放在画面的前景之中,并且占据大部分画面,以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五)引导线构图法。
即利用线条来引导读者的视线至最终的停留点。
如果将主体安排在引导线停留点上,无疑是最容易被关注的。
二、 利用对比对比,是利用画面中不同元素间形成的反差效果来提升主体的表现力,从而增加画面的丰富度和层次感,以引发读者的关注。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虚实对比。
把控好画面景深,做到有虚有实,虚实结合。
主体要实,背景及其他陪体都可以适当虚化。
这样,人们在观看照片时就很容易将视线停留在清晰的主体上。
另外,还要尽量保持画面的简洁,把不必要的元素从画面中剔除出去,使主体更加醒目。
(二)明暗对比。
通常的做法是把主体安排在比较明亮的光线下,借助光线来刻画、表现主体。
使明亮的主体与处在暗部环境中的陪体形成明暗反差,增强画面的氛围感。
当然,也可以用亮背景来衬托较暗的主体,形成剪影效果。
总之,利用明暗反差来突出主体是很有效的办法。
摄影中的主体、陪体、环境关系。
![摄影中的主体、陪体、环境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aca0dc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d.png)
要想对画面进行美妙的构图,则摄影画面中必须具备有一定的无素,并且摄影者还要对这些画面元素进行正确的区分、主次定位和表达,这样画面的整体构图才会更有力度。
重点突出主体一幅摄影作品的画面大体可以分为4个部分:主体、陪体、环境和留白。
主体是摄影者用以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部分,是画面结构的中心,也是画面的趣味点所在,应占据显著位置。
它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
可以说,没有主体的画面是不能被称为一幅完整的摄影作品的。
一般说来,突出主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突出主体,让被摄主体充满画面,使其处于突出的位置上,再配合适当的光线和拍摄手法,使之更为引人注目;另一种是间接表现主体,就是通过对环境的渲染,烘托主体,这时的主体不一定要占据画面的大部分面积,但会占据比较显要的位置。
重点有以下几种方式:1、以特写的方式来表现、突出主体;2、将主体配置在前景中,这样不仅能够突出主体,还能为画面摄取更多的元素;3、利用在影调或者是色调上,与主体有鲜明对比的背景来衬托主体;4、利用明亮的光线来强调主体;5、虚化背景,进一步突出主体;6、利用汇聚线等具有指向性意义的客体来向主体汇聚,起到一定的视觉指向性;7、把主体设置在画面中心或者稍稍偏左或偏右的位置(画面黄金分割点最好);8、利用一定的拍摄角度来突出表现主体。
陪体:与主体一起构造画面情节陪体是指在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
通俗地讲,陪体的主要作用就是给主体作陪衬,如果说主体是一朵红花,那么绿叶就可能是陪体的。
由于有陪体的衬托,整幅画面的视觉语言会会更加生动、活泼。
摄影者再利用陪体来对主体进行修饰的过程中,要注意:1、陪体主要是用来深化主体内涵的,在表现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喧宾夺主,主次不分;2、处理好陪体,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情节,所以,在陪体的选择上,摄影都要注意其是否对主体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千万不能生搬硬套,游离于主体之外,使画面失去原有的意义;3、陪体也有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两种,有时,陪体不一定要在画面中表现出来,在画外同样可以与主体一起构造画面情节。
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处理方法探讨
![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处理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812061e16fc700abb68fc40.png)
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处理方法探讨作者:陈鹏来源:《科技资讯》2014年第18期摘要:主体是一幅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控制画面全局的焦点,研究摄影画面的主体处理方法,提高摄影画面质量,是军事摄影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重点分析了摄影画面中主体处理的相关方法,即通过直接和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以保证摄影者的艺术思想得以充分显现。
关键词:摄影画面主体处理方法直接突出间接突出中图分类号:J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026-01摄影是通过画面来表达形象的,组成画面的因素较多,其包括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和背景)、空白等,不同要素对主题表现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而主体在画面占主导,是一幅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
对摄影画面主体进行科学的处理,可美化画面外观,优化表面色彩,增强其艺术美感。
如果一幅画面失去了主体,就无法准确体现主题思想和摄影者的创作意图,也就失去了画面的意义。
由此可见主体在画面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摄影者需积极掌握正确方法对对画面主体进行科学处理。
一般而言,“鲜明突出”是处理主体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可用直接突出主体和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突出画面的主体。
直接突出主体是将被摄主体放在突出位置,使其充满画面,再配以适当的光线和拍摄手法。
间接表现主体是通过对环境的渲染烘托主体,其不一定占据较大面积,但会占据较显要的位置。
1 直接突出主体一般来说,直接突出主体主要通过构图方式来实现。
所谓摄影构图是恰当合理的安排画面上的人或物及其陪体、环境等,并运用技术手段、艺术的技巧适当强化或削弱画面的某些部分,以突出主题形象,促进布局及结构的合理化。
军事摄影中较为常用的构图方法主要有黄金分割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和三角形构图法等。
1.1 黄金分割构图法“黄金分割”是各类造型艺术的一个基本创作规律,其在摄影构图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是现代摄影艺术中十分倡导的一种构图处理方式。
试论摄影作品中突出主体的技巧和方法
![试论摄影作品中突出主体的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cd3070168884868762d6d8.png)
二 、摄 影构图中突出主体的技巧和方法
突出主体并不是每个摄 ( i y g影 ) n 者都能做到的。那么在拍摄的 过程中 ,怎样才能突出主体 ,又有那些技术手段可以用来 表现主题 、 突出主体呢? 下文将展开叙述。
( ) 接 突 出 主体 一 直
利用好构图突 出主体。构 图,意为构成,结构和联系 ,在中国画 的理论 中也称为 “ 布局” 章法 ”等。构图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 、“ 造型手段之一。从视觉心理学 的角度来看 ,主体在画面 中的位置也直 接影响到观众对它 的关注程度。摄影构图通俗地讲 :就是为了表现摄 影构 图画面的主题思想 ,而对画面上的人或物及其陪体 、环境作出恰 当的、合理的、舒适的安排 ,并运用艺术的技巧、技术手段强化或削 弱 画面上某些部 分,最终达到使 主题形象突出 ,主体和陪体之间的布 局多样统一 ,照片画面疏密有致 ,以及结构均衡 的艺术效果 ,使主题 思想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从 视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主体在画面 中的位置也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它的关注程度 。构图上最基本 的构图方 法有几何 中心构图法和黄金分割点的 “ 井字”构图法。几何 中心构图 法就是将主体安排在画面的中心位置 ,这种构图方法主要运用在具有 左 右、上下几何对称的主体事物当中,例如具有左右上下对称 的建筑 等构 图中,一般左右对称 的往往将主体安排在左右的中心点上 ,上下
线的明暗来 突出主体 ,通常使用逆光拍摄 ,获取轮 廓光突 出主体 。逆 光是拍摄剪影照片 的唯一光源 , 剪影照片必须逆光拍摄 , 逆光越强烈 , 剪影效果越 明显 。因此 ,在构图上 ,常常将暗的事物放到亮的背景上 即可充分说 明。形态 明显没有影调细节的黑影 ( i g ) 为剪影 。 xn 像 称 a 般为亮背景衬托下 的暗主体 ,剪影画面的形象表 现力取决于形象动 作的鲜明轮廓。 2 . 利用虚实背景对 比突出主体 虚与实、藏与露 ,在各种艺术的形式美中, 占 都 重要位置。在摄影 创作中 , 虚与实的对 比 尤其重要。 被摄主体成像的虚实实际上就是被摄 主体是否处于景深范围以内, 在景深范围内, 就能形成清晰或者相对清 晰的影像 , 景深范围以外,就是 比较模糊和非常模糊的影像 , 这主要与 拍摄时的焦距、 摄距和光圈的大小有关。 在画面中 , 不论什么样的画面, 所要表达的主体或主要部分 ,主要 内容都会在一定 的环境 当中,因此 , 任何一幅摄影作品都会有背景 , 这也是现实存在的必然 , 因此怎样正确 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成为构图考虑的重要内容 。 往往为 了突出主 体或重要部分 , 把主体放在反差 比 较大的背景上 , 这样我们表达 的主体 就会鲜明生动 , 有立体感。在拍摄虚实对比的照片时 , 以 可 选择陪体作 为前虚景或后虚景来拍摄 , 但要注意控制陪体 的模糊程度 , 这会直接影 响到突 出主体的力度 。采用了虚 ( u 化 ) ha 背景的方法,突出主体人物 , 使主体人物 的表情深刻 , 人物的情绪也得到充分体观。 背景和前景虚化 , 主体清晰的拍摄方式 , 针对主体聚焦, 让背景、 前景处于景深范围以外 , 形成主体清晰 , 背景前景模糊, 通过背景前景的模糊来反衬清晰的主体 , 从而达到强化突出主体 的目的。这种方式主要采用大光圈和长焦距 ,在 相同焦距和摄距的情况下 , 光圈越小 , 景深越长, 圈越大,景深越短 , 光 景深短就是从前景深到后景深 的纵深距离短 , 只是在焦点前后一个很短 的范围是清晰, 其余均模糊; 在相同光 圈和摄距的情况下 , 焦距越 长, 景 深越短,焦距越短 ,景深越长; 在相同光圈和焦距的情况下 ,摄距越远 , 景深越长 ,摄距越近 ,景深越短。
摄影构图第2节:主体、陪体、环境
![摄影构图第2节:主体、陪体、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ae0186f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0.png)
摄影构图第2节:主体、陪体、环境展开全文一、主体主体就是画面中的主要表现对象,它既是画面的内容中心,也是画在的结构中心,还是吸引眼球的视觉中心。
主体的组成:画面主体既可以是单个或者一组人,也可以是一件物品,或是一棵树等,不论主体是什么,都要保证主体的突出。
二、突出主体分为直接表现主体和间接表现主体(一)直接表现主体1、把要表达的主体拍摄成特写或接近特写的中景。
2、把主体放置在前景中,这样画面就有足够大的空间,成为一张内容丰富的照片。
3、对主体精确对焦,对次要部分和背景进行模糊处理。
4、利用拍摄角度来着重强调主体,但要注意,不要应用极端的俯视或仰视。
(二)间接突出主体1、利用光线表现构图中主体,使之显得亮度最高。
2、使主体与背景在影调或色调上有适当的差异或形成艳明对比。
3、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心,使其较周围其它物体更引人注目。
三、陪体陪体:就是与主体相互映衫,实现对主体的细腻描述。
主体与陪体是一种主次关系,任何时候陪体都不可以喧宾夺主。
四、环境环境:就是主体周围的景色,人物、景物和空间等,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在构图中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
五、环境的组成环境在画面中一般以前景、中景、背景的形式出现,在摄影构图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起到突出主体、增加照片空间感和深度感的作用。
总结:突出主体方法1、虚实对比虚实对比主要是利用镜头的景深效果,使主体清晰而陪体模糊,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2、明暗对比摄影就是利用光影来作画,景物在光影渲染下,可以实现黑、灰、白,以及浓与淡的不同影调。
3、远近对比拍摄时相机距离景物越近,影像越大。
距离越远,影像越小。
线条随汇聚在远处,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可以表现空间透视感。
4、大小对比构图中大小对比,就是以小衬大或以大衬小。
5、动静对比在构图中利用元素之间的动静关系,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静中的动或动中的静都可以行成对比关系。
6、冷暖对比主要来自视觉与心理上对色彩的感受。
7、形状对比就是将画面中反差很大的两个或多个形状鲜明的视觉要素成功的组合在一起。
画面的组成要素
![画面的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c0fb3d8871fe910ef12df89b.png)
1、画面的组成要素。
(1)主体
主体是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摄像师用语言表现主题思想,构成电视画面的主要部分。
主体在电视画面中既是内容表达的重点,又是画面结构组成的中心。
摄像师在构图时首先要确立主体,并通过构图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主体与背景等其他画面结构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既能很好地反映主题思想,又便于观众分清主次的目的。
表现主体的形式,大致有两种方法:直接表现与间接表现。
A 直接表现
这种方法是使主体在画面中占较大的面积或处于突出位置,以利于鲜明、细致地表现主体的特征和质感,达到开门见山、一目了然的效果。
B 间接表现
这种方法中,主体在画面中占的面积常常不大,但却是画面结构中心,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这种表现方法比较含蓄,侧重于环境的陪衬和气氛的烘托来描写主体。
不着重于阐述主体特征和质感,而着重于神韵和内涵的传达,使人们有更多的回味。
主体的突出,在电视画面中往往是从间接表现入手,然后转为直接表现。
如主体人物从远处的群体中走出来,并且越走越近,在画面中也越来越大。
(2)陪体
陪体是和主体密切相关并构成一定情节对象的画面构成部分。
陪体与画面主体有紧密联系,在画面中与主体形成某种特殊关系,或帮助主体进行主题思想表现的对象。
陪体也是画面的有机成分和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陪体的目的主要是陪衬、烘托、突出、解释和说明主体。
如何进行间接描写
![如何进行间接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93fc89d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53.png)
如何进行间接描写本人在阅读学生作文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对人物进行描写时只会简单的直接描写,很少或根本不会间接描写,这将削弱对人物的刻画表现力度,甚至还会影响到文章主题的彰显,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有关间接描写的知识和方法技能。
间接描写,就是作者不直接对特定对象进行正面刻画,而是通过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从侧面、反面间接地对特定对象加以介绍、渲染、映衬、烘托,从而达到突出特定对象鲜明特征的目的的一种描写方法。
这是一种与直接描写相对的、迂回的描写方法,其特点是从侧面、对面着笔、从旁入手进行多角度的映照和多层次的烘托,生动形象地突出要描写的对象。
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
”一、间接描写的作用首先,间接描写有利于表达不能或不宜直接描写的事物。
通常情况下,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间接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如《第二次考试》中的陈伊玲,才华出众,品质高尚,做好事非常自觉,不向外人表白,就是在第二次考试失常事出有因的情况下,她也不向人作任何解释,这就决定了表现她的性格宜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
对于她平时怎样乐于助人,复试前如何因救灾而影响了嗓子,是巧妙地借她弟弟之口介绍出来的。
这样陈伊玲的光辉形象就得到了较完美的表现。
其次,间接描写可以提升表现对象的美感价值,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间接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摄影构图》课程考试作业考核模拟模拟题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摄影构图》课程考试作业考核模拟模拟题](https://img.taocdn.com/s3/m/fc23a7d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f.png)
传媒《电视摄影构图》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
以下属于间接突出主体方法的是。
()
A:万绿丛中一点红
B:千树万树梨花开
C:飞流直下三千尺
D:横看成岭侧成峰
参考选项:A
最容易带来“借实写意”效果的摄影角度是。
()
A:正面角度
B:侧面角度
C:斜侧面角度
D:背面角度
参考选项:D
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成像面积比较小,画面比较偏重于“写意”,这种画面突出
主体的方法属于。
()
A:直接突出主体
B:间接突出主体
C:开放式构图
D:间接处理陪体
参考选项:B
把陪体处理在画面之外,观众看不到,但是可以通过某种线索的引导,通过观
众自己的联想、想象来补足陪体形象,这种处理陪体的方法属于。
()
A:直接处理陪体
B:间接处理陪体
C:自由处理陪体
D:封闭式构图
参考选项:B
近景景别取景范围通常包括被摄对象的【】。
A:全部
B:绝大部分
C:主要部分
D:.局部
参考选项:C
以下哪些诗句描写的景象,与框架性前景有关?()
A:日照香炉生紫烟
B:窗含西岭千秋雪
1。
摄影布局分析
![摄影布局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129d0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40.png)
《山楂树之恋》摄影分析图片一主体:男女主角及自行车前景:男女主角及自行车背景:路边的树和墙构图:黄金分割构图拍照角度:仰角度拍照侧光拍照突出主体的方式:主体面积比较大,而且主体位于黄金分割线上;拍照时采纳短景深,造成远景模糊,近景(主体)清楚的透视成效;主体是亮色调,而背景是暗色调,加倍突出主体。
拍照角度:仰角度拍照拍照用光:画面采纳比较柔和的阳光,让整个画面看起来加倍的温暖。
加倍富有诗意。
画面讲解:画面中老三骑着单车载着滑稽可爱的静秋在街道上奔驰,两人挤在一辆自行车上,倘佯在幽静的小小路,阳光从梧桐树间隙里零碎地洒下来,天空是饱满低沉的湛蓝,在如此的特定情境中,小巷显得是那么的诗情画意。
图片二主体:男女主角陪体:河流背景:草地及树木构图:对称式构图突出主体的方式:采纳线条引导人物视线的方式,突出主体,而利用倒影形成的对称式构图使得画面加倍的灵活。
画面讲解:画面中老三和静秋过河的时候,老三想牵静秋的手,可是静秋却害羞不敢,最后老三找了一根木棍,两人就这么牵着一根木棍淌过静静流淌的小河。
画面在黎明前拍照,空气中弥漫着冷冷的气味,而男女主角的可爱单纯却让人感到额外的温暖。
图片三主体:人陪体:山楂树背景:群山构图:两点式构图拍照角度:仰角度拍照画面采纳两点式构图,人物和山楂树连成一条斜线使画面灵活而不失稳重,画面背景是远处的群山,山的朦胧使得整个画面显得加倍的悲凉。
画面讲解:老三因白血病归天最终离开静秋长埋于山楂树下,永久遥望着小路的方向——静秋的方向。
而静秋即将离开时又扭转头去看着那一棵山楂树出神,她许诺过老三要回来看山楂树开花的。
《我的父亲母亲》摄影分析图片四主体:人物背景:景物构图:三角形构图拍照角度:仰角度拍照逆光拍照,形成轮廓线。
突出主体的方式:拍照时采纳短景深,造成远景模糊,近景(主体)清楚的透视成效(前实后虚)。
画面讲解:画面背景是秋季的色调,但画面整体上感觉是缓慢宁静的,风格淳朴、干净。
摄影构图的要诀
![摄影构图的要诀](https://img.taocdn.com/s3/m/abb5886ba98271fe910ef9c6.png)
摄影构图的概念摄影构图就是运用摄影的手段在画面当中进行安排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组织成一个整体,以寻求一个最佳的画面形式,以求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摄影构图的初级目的:最佳的画面形式;摄影构图的最终目的: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二、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一)画面要具有普遍性的主题1、电影和电视属于大众传播媒介;2、影视画面的传播具有时限性和线性特点;3、影视画面必须是绝大多数受众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认同和接受的。
(二)画面的形象表现力要强1、影视传播主要依靠视听手段;2、画面是跨国界、跨文化的世界性语言;3、“百闻不如一见”、“一图胜千言”。
(三)画面要简洁1、简洁可以突出主体;2、简洁可以带来视觉快感;3、绘画是加法;4、摄影是减法。
(四)画面要具有一定的形式美1、画框内的事物都是经过了我们重新组织的事物;2、画面形式美感的强弱,完全不是“观念问题”,而应是“条件、时间是否允许”的问题;3、观察力、想象力是摄影师的必备能力。
第一章画面构成诸元素及其处理第一节主体一、主体的定义1、主体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画面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控制画面全局的焦点;2、通俗地讲,主要的被摄对象,想给观众观看的主要事物,就是画面的主体。
二、主体的作用1、表达内容的中心;2、结构画面的中心。
三、处理主体的原则1、突出;2、主体突出,是画面构图的出发点和基本任务。
四、突出主体的方法(一)主体位置1、黄金分割构图;2、九宫式构图;3、S 形构图;4、对角线构图;5、对称式构图。
**摄影构图的两个规律1、据被摄事物的骨架结构;2、根据拍摄者的主观创作意图。
(二)主体面积1、直接突出主体;a、主体在画面当中面积比较大b、采用近距离拍摄或者长焦距镜头拍摄c、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实”2、间接突出主体a、主体在画面当中面积比较小b、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意”**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a、利用明暗对比b、利用色彩对比c、利用线条引导人的视线d、利用框架性前景e、利用动静对比f、利用运动对比五、支点当拍摄以表现场面、规模、数量、气势为主的大景别画面时,往往需要在拍摄场景当中寻找一个事物或者一个点,以起到统帅全局、结构画面的作用,这个事物或者这个点就是画面的支点。
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处理方法探讨
![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处理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029ae16eff9aef8941e062b.png)
信 息 技 术
摄 影 画面 中 的 主 体处 理 方 法 探 讨
陈 鹏 ( 山东青岛 9 1 2 0 6部队训练 部 山东青 岛 2 6 6 1 0 8 ) 摘 要: 主体是一 幅画 面的主要 表现对 象 , 是主题 思想 的重要 体现 , 是 控制 画面全局的焦 点, 研 究摄 影画 面的主体 处理方 法 , 提 高摄 影画 面 质量 , 是军事摄 影工作 者I 必须重视 的重要 问题 。 相关 方法 , 即通 过直接和 间接 突出主体 的 方法 , 以
保 证摄 影 者的 艺术 思想 得 以充分 显现 。
关键 词 : 摄 影画 面 主体 处理 方法 直接 突出 间接 突 出 中 图分 类 号 : . 1 4 0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摄影是 通过 画面来表 达形象 的 , 组 成 画面的 因素较多 , 其包 括主体 、 陪体 、 环 境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3 7 9 1 ( 2 0 1 4 ) 0 3 ( b ) 一 0 0 2 6 - 0 1
1 . 2 对角 线构 图法 暖色调、 冷 色调 和 中 间调 , 每 种 色 调 的 性 质 对 角 线 构 图 法 是 把 主 体 放 在 画 面 的 对 和 给 人 的 感 觉 不 同 , 摄 影 时 可 充 分 利 用 色 其具 体 处 理 步 骤 为 : 找 出画 面 的 对 彩 的 这 种 性 质 进 行 布 局 安 排 。 在 构 图 上 可 ( 前景 和 背 景 ) 、 空 白等 , 不 同要 素 对 主题 表 角 线 上 。 现所起 的作 用也各不相 同。 而 主 体 在 画 面 角 线 , 将 主体 设 置于 对 角线 处 , 利 用 对 角 线 用 颜 色 鲜 明 的 主 体 陪 衬 在 不 同 的 颜 色 背 景 或利用前 景的色彩反衬主体 。 占主 导 , 是 一 幅 画 面 的 主 要表 现 对 象 , 是 主 的相 关 特 性 来 产 生 线 条 透视 , 线 条 成 对 角 上 , 运 用虚 与实 的对 比突出主 体 , 可 通 过 题思 想的重要 体现 。 对 摄 影 画 面 主 体 进 行 线 穿 过 画 面 。 产生一种把 注意力从 一角 引 科学的处理 , 可 美化 画面 外 观 , 优 化 表 面 色 向 另 一 角 的 贯 穿 画 面 的 途 径 , 大 大 增 强 了 控 制 光 圈 、 焦距、 物 距 等 技 术 手 段 缩 小 景 彩, 增强其艺术美感。 如 果 一幅 画面 失 去 了 画面 的 动 感 和 视 觉 冲击 力 。 深, 使 焦 点 准 确 地落 到 主体 身上 , 周 围 的 陪 主体, 就 无 法 准 确 体 现 主 题 思 想 和 摄 影 者 1 . 3三 角形构 图法 体、 环境等较为模糊 , 得到一幅 主体实 、 周 的 创作 意 图 , 也 就 失 去 了 画 面 的意 义 。 由此 三 角 形 构 图法 是 以三 个视 觉 中 心 为 景 边 虚 的 画 面 。 如 电 视 台对 人 物 进 行 室 外 采 可 见主 体 在 画面 中的 重 要 意 义 , 因此 , 摄 影 物 的 主 要 位 置 , 有 时 是 以 三 点 成 一 面 的 几 访 , 摄影 记 者 往 往 会 开 大 光 圈 、 缩 小景深 , 者 需 积 极 掌 握正 确 方 法对 对 画面 主 体 进 行 何 形 成 安 排 景 物 的 位 置 , 形 成 一 个 稳 定 的 从 而 突 出 被 采 访 者 。 科 学处 理 。 一般而言 , “ 鲜 明突 出 ” 是 处 理 主 三 角 形 。 这种 构图方法具有安 定、 均衡 、 灵 2 . 2 运用 线条 突 出主体 体的基本原 则 , 笔 者 认 为 可 用 直 接 突 出 主 活 等 特 点 。 如 拍 摄 士 兵 合 作 攀 登 高 墙 时 采 线条是 构成 画面 的基本 元素 , 具有 引 体 和 间 接 突 出 主 体 的 方 法 突 出 画 面 的 主 用 三 角 形 构 图 法 , 三 角 形 正 好 符 合 协 作 攀 导 人 的 视线 的 作 用 , 线 条 画 面 中线 条 的延 体。 直 接 突 出 主 体 是 将 被 摄 主 体 放 在 突 出 登 参 与 者 的 心 理 需 求 : 以 队 友 稳 固 的 动 作 伸 和 走 势 会 使 观 众 的 目光 聚 焦 到 主 体 上 , 位置 , 使 其 充 满 画面 , 再 配 以适 当 的 光线 和 基 础 为 辅 助 , 体现 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 实 际 上观 众视 线在 画面 上 的 运动 过 程 就是 拍摄手 法。 间 接 表 现 主 体 是 通 过 对 环 境 的 除 了 上 述 构 图方 式 之 外 , 我 们 也 可 以 观 众 感 受 画 面 主 题 思 想 的 过 程 。 而 线 条不 渲染烘托主体 , 其 不 一 定 占据 较 大 面 积 , 但 采 用 对 称 式 构 图 法 、 s 形构图 、 圆 形构 图 、 V 仅局限于 实实在在 的直线 、 曲 线 等 有 形 线 会 占据 较 显 要 的 位 置 。 形 构 图 等 构 图方 式 , 使 主 体 在 画 面 中 占 据 较大面积 , 并 采 用 近 距 离 拍 摄 或 长 焦 距 镜 1 直接突 出主体 头拍摄 , 突 出 光学 变 焦 的优 势 , 提 高 成 像 质 般来说 , 直 接 突 出 主 体 主 要 通 过 构 量 。 如 主 体 仍 不够 大 , 可 以 利 用 广 角 强 化 透 图方 式 来 实 现 。 所 谓 摄 影 构 图 是 恰 当 合 理 视 , 适 当夸 张 前 景 以 夸 大 主 体 。 的 安 排 画 面 上 的 人 或 物及 其 陪 体 、 环境等 , 并运 用技术手 段、 艺 术 的 技 巧 适 当 强化 或 2 间接突 出主体 削 弱 画面 的 某 些 部 分 , 以 突 出主 题 形 象 , 促 2. 1运 用对 比来 突 出主体 进 布局及结构 的合理化 。 军 事 摄 影 中 较 为 “ 对 比 法 ”是 间 接 突 出 主 体 的 一 种 方 常 用 的 构 图方 法 主 要 有 黄 金 分 割 构 图 法 、 法, 其 主 要 是 摄 取 画 面 的 不 同 种 因素 综 合 对 角 线 构 图法 和 三 角形 构 图 法 等 。 对 比 来 显 现 主体 , 如 明暗 、 色彩、 虚与 实 、 动 1 . 1 黄金 分割构 图法 与静 、 运 动 的 对 比 等 都 可 以 作为 对 比指 标 。 “ 黄金分割” 是 各 类 造 型 艺 术 的 一 个 基 下面 就 其 中 的 四个 对 比 指标 做 简 要 分 析 。
23春中传媒《电视摄影构图》作业考核一
![23春中传媒《电视摄影构图》作业考核一](https://img.taocdn.com/s3/m/4e8e97c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0.png)
22秋4月中传媒《电视摄影构图》作业考核-000011.以下属于间接突出主体方法的是。
()选项A:万绿丛中一点红选项B:千树万树梨花开选项C:飞流直下三千尺选项D:横看成岭侧成峰参考答案:A2.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画面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
()选项A:主体选项B:陪体选项C:客体选项D:载体参考答案:A3.证件照通常要求必须使用正面角度拍摄,这是因为正面角度最有利于表现人物的。
(C选项A:轮廓线条选项B:动作姿态选项C:面貌特征选项D:立体造型参考答案:C4.在摄影创作实践中,采用斜侧面角度拍摄,经常能够获得画面效果。
()选项A:黄金分割构图选项B:对称式构图选项C:三角形构图选项D:对角线构图参考答案:C5.以下摄影选项中的属于“主体和背景的不良重叠”。
()选项A:主体实,背景虚选项B:人像摄影中,人体与背后的树干重合选项C:仰拍,以天空为背景选项D:逆光、长焦拍摄参考答案:B6.侧面角度最有利于展现动体动作的。
()选项A:速度感选项B:节奏感选项C:运动轨迹选项D:方向性参考答案:D7.平角度拍摄情况下,运用拍摄,可以有效地简化背景。
()选项A:短焦距镜头选项B:大光圈选项C:远距离选项D:小光圈参考答案:B8.在悬疑片、侦探片等类型片拍摄中,常常会采用背面角度拍摄反面角色的活动,这主要体现了背面角度的效果。
()选项A:直白选项B:动感选项C:悬念选项D:借实写意参考答案:C。
编导基础 影像构成的元素概述
![编导基础 影像构成的元素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9b939faa58da0116c1749b3.png)
四、背景
背景的定义 背景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后,起陪衬和 渲染作用的环境景物。
背景运用的常见问题: 前后景物的不良 重叠
背景的作用
交代画面的时间和空间特点; 渲染气氛; 与主体和前景中的事物构成特定主题
五、拍摄角度
角度的意义
角度不同,画面的造型结果不同; 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现力; 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侧重点;
顶光&底光
光线特点
使玻璃等透明物体变得非常的漂亮 在人物的拍摄时会极大的丑化人物,常用于恐怖
片或是丑化人物的时候
十、影调
高调
亮的和浅的部分占画面绝大多数面积,暗的 和深的部分占的面积小;
暗的和深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 主题:安静、轻快、纯洁、梦幻、朦胧等; 拍摄对象:少女、儿童;科教文卫;雾天、
拍摄大场面、全景,交待事物间的方位关系 表现纵深延伸线条 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背景 压缩跳跃动作的高度 压缩前景景物 远距离拍摄,简化构图
拍摄角度
顶角度拍摄
表现图案美 成被摄物体上下部分 大小悬殊比 化立体为平面,简化构图
六、拍摄距离与景别
“近取其质”:重在表现事物的色彩、纹理、质 地;
相对于人的正常视觉效果,开始强行放大,要特 别精细
拍摄距离与景别
特写景别
以成年人人体为参照标准,是指包括人的肩 部以上;拍摄其他事物,则是只包括事物的 局部
作用
“突出细节; 通过局部透视全部,通过表象揭示本质; 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有强制观看的意味; 影视编辑中,常常被用来插画面或转场
摄影画面中如何处理主体
![摄影画面中如何处理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8e4925d0a32d7375a517804a.png)
摄影画面中如何处理主体摘要:主体是一幅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主题思想的重要表达者。
处理主体的根本原那么就是一定要使其鲜明突出,而影响主体在画面中突出程度的是主体的位置和主体的面积;并且根据主体在画面中面积的大小,又可分为直接处理主体和间接处理主体两类处理方法。
关键词:画面;构图;主体;主题思想;黄金分割;比照Abstract: The main body is master expressive object in a picture,it is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main idea .there is a fundamental rule that we must show the main body outstanding,it is the position and area of the main body that influence the main body outstanding in a picture,according to the areas size of the main body in a picture,it is also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f disposal method: direct dispose the main body and indirectly dispose the main body.Key words: picture;layout;the main body;the main idea;golden section;contrast摄影是通过画面来表达形象的,而组成一幅画面的因素有许多,一般来讲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和背景)、空白等,其中每一个因素对于主题表现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同的,它们当中肯定会有主次之分。
我们说,一幅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主题思想的重要表达者,就称为主体。
22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摄影》离线作业-满分答案4
![22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摄影》离线作业-满分答案4](https://img.taocdn.com/s3/m/35fefe1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c.png)
22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摄影》离线作业-满分答案1. “绘画是加法,摄影是减法”,主要是指无论摄影和绘画,都要讲究( )。
A、画面繁复B、画面简洁C、画面抽象D、画面精美参考答案:B2. ( )、仰角度拍摄最有利于夸张被摄对象的高大程度。
A、远距离、长焦B、近距离、广角C、中距离、标准镜头D、近距离、长焦参考答案:B3. 直方图横向代表像素数量。
(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 以下属于间接突出主体方法的是( )。
A、万绿丛中一点红B、千树万树梨花开C、飞流直下三千尺D、横看成岭侧成峰参考答案:A5. 色别是指各种颜色的差别。
(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6. 摄影技术的基本原理来不包括( )A.小孔成像B.凸透镜成像C.遥感成像D.针孔成像7. 拍好静物要有高清晰度、讲究用光和适当构图。
(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8. ( )最有利于展现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情节交流。
A、正面角度B、侧面角度C、斜侧面角度D、背面角度参考答案:B9. 影像创作的三次过程分别为( )。
A.从策划构思到文字剧本的完成B.对剧本进行视觉化呈现C.把素材简单地拼接到一起D.运用剪辑思维进行剪辑参考答案:ABD10.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包括( )。
A.倒序扫描B.隔行扫描C.随机扫描D.逐行扫描参考答案:BD11. 色别是指各种颜色的差别。
( )T.对F.错参考答案:T12. 白平衡通常有手动和自动两种调节方式。
( )A.错误B.正确13. 快门速度标记FP是使用焦平面单次闪光泡闪光同步的标志。
(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4. 色光中,红和绿互补,蓝和黄互补。
( )T、对F、错参考答案:F15. 视频过渡可以在效果工作区中实现。
(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6. 光圈的功能( )。
A、调节成像的照度B、调节景深C、调节成像质量D、调节速度参考答案:ABC17. 自动曝光的模式有( )。
22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摄影》离线作业-满分答案3
![22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摄影》离线作业-满分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b3adfc5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d.png)
22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摄影》离线作业-满分答案1. 透视分为线条透视和空气透视。
(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 如果两个比较高的音量叠加到一起,会产生一个( )的音量。
A.同样高B.更高C.更低D.同样低参考答案:B3. 框架性前景往往可以( )后景当中成像面积较小的主体景物。
A、突出B、弱化C、正常展示D、遮挡参考答案:A4. 侧光照明能够在物体表面形成明确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因此,有利于表现空间感、立体感和质感。
( )T、对F、错参考答案:T5. ( )是开展影像创作实践的基础。
A.专业设备B.创意想法C.良好体能D.理论知识参考答案:D6. 常见的电光源灯具包括( )。
A.镝灯B.钨丝灯C.LED灯D.煤油灯参考答案:ABC7. 直方图的作用包括( )。
A.显示像素分布B.判断画面曝光水平C.进行颜色调整D.调整画面饱和度参考答案:AB8. 三度获颁古根海姆奖金,并获得过美国公民最高褒奖总统自由勋章的摄影家是大卫·穆恩奇(David Muench)。
(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9. 主张摄影创作必须发挥它本身的特性,更强调摄影语言的独立性,淡化摄影对绘画的依附感的摄影门类是( )A.画意派摄影B.纯粹派摄影C.纪实派摄影D.抽象派摄影参考答案:B10. 顺光照明能够在物体表面形成明确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有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空间感、立体感和质感。
( )T、对F、错参考答案:F11. 《绿林清流》的作者( )A.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B.D·柯克斯C.菲利普·迈克尔D.陈复礼参考答案:C12. 影像视觉元素中的运动元素包含( )形式。
A.摄影师运动B.被摄物运动C.摄像机运动D.被摄物和摄像机同时运动参考答案:BCD13. 最有利于表现安静、稳定、严肃、庄重主题的构图样式是( )。
A、对角线构图B、三角形构图C、S形构图D、对称式构图参考答案:D14. 以下属于间接突出主体方法的是( )。
2018电视摄影构图
![2018电视摄影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cdc5a9f46bd97f192379e9b9.png)
电视摄影构图一、填空题1.与边框直接相关,形成了三种最常见的画幅形式,即、、。
2.一般情况下,有三个因素影响到主体在画面当中的突出程度,它们分别是主体的自身条件、主体在画面当中的、主体在画面中的。
3.根据主体在画面当中面积的大小,一般可以分出两类处理主体的方法,一种叫做 ,另一种叫做间接处理主体。
4.在前景处理当中,有一种特殊的前景,叫做框架性前景,如果框架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我们往往称这种前景为。
5.角度千变万化,可在被摄体周围找出无数个拍摄点,但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通过三个坐标来共同确定,即、、。
6.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于根据被摄物体在画面当中成像大小将景别划分为五种,分别是、、、、 .7.我们一般将镜头画面分成四个部分,即、、、 .8.陪体的处理方法有直接处理陪体和两种.9.根据拍摄高度变化,人们一般可以把拍摄角度分成、、、。
10.现实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根据其表面质地的不同,一般可以分成四大类,即表面结构、表面结构、的物体、的物体.11.色彩的三属性分别是指、、。
12.三原色光分别是、、,绘画中所讲的三原色是指、、 .二、简述题1.什么是间接突出主体?间接突出主体的具体方法有哪些?2.什么是仰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的作用及特点有哪些?3.在摄影创作中,影响画面线性透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4。
什么是间接处理主体?间接处理主体的方法有哪些?5.什么是俯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的特点及作用有哪些?6.什么是全景景别?全景景别的作用有哪些?参考资料:一、填空题1。
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
2。
位置、面积。
3.直接处理主体。
4.装饰性前景.5.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拍摄距离。
6。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7。
画面几何中心、画面趣味中心、画面意味中心、画面的边角. 8。
间接处理陪体。
9。
平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顶角度拍摄。
10.粗糙、光滑、透明、镜面。
11。
色别、明度、饱和度。
12.红、绿、蓝;红、黄、蓝.二、简述题1.答:间接处理主体,即主体在画面当中的面积并不大,但是通过其他摄影手段仍然可以使它很突出,间接突出主体使画面显得含蓄、意境深远,给人留下的联想、思考的空间较大,是一种偏重于写意的方法.(一)首先我们可以运用明暗的对比来突出主体,用大面积的暗衬小面积的亮,或用大面积的明衬小面积的暗,这种明暗可以是物体自身的影调差别,也可以是光线照射区域和光线照射强度的差别.(二)其次可以运用色彩的对比来突出主体,即用大面积的某色调与小面积的其他色调相对比,一般来说,小面积的色彩部分是主体部分,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运用色彩间接突出主体。
第7讲 框架性前景
![第7讲 框架性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67c599cc770bf78a6429541c.png)
第七讲框架性前景一、核心概念(一)框架性前景框架性前景是一种特殊的前景,画面中有了这种前景,就仿佛是在透过窗框向远处看东西,有利于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以及突出后景当中面积较小的景物。
如果框架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我们往往称这种前景为“装饰性前景”,它常常是门、窗、栏杆、桥等。
二、基本理论(一)增强画面的图案美如果框架性前景自身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其往往被称作“装饰性前景”,可以给画面加上一个美丽的“相框”,增强其视觉美感。
(二)间接突出主体框架性前景可以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框架内部,聚集于后景当中距离较远、面积较小的主体景物。
(三)遮挡后景中多余杂乱的东西框架性前景通常在画面前景位置占据较大的面积,对后景景物的遮挡也较多,可以较好地用其遮挡后景中杂乱、多余的景物,以简化画面。
三、案例分析图7-1 《Howard Blanning 教授》郭艳民摄Howard Blanning 教授是美国Miami University戏剧系的教师,其研究生毕业汇报演出剧目《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学校的露天剧场演出,他坐在一个角落用简单的乐器为演出提供音乐过场和串联。
作者透过前景处的扶手栏杆拍摄,栏杆成为框架性前景,将观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到Howard身上。
图7-2 《千秋业绩》佟毅夫摄作者在天安门城楼下的主城门洞中由北向南拍摄,将天安门广场上的几个标志性景物——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尽收镜中,并且拍摄位置正好在中轴线上,较好地体现了广场及其代表景物对称的特点,也表现了天安门的。
此外,作者按照广场上直射阳光的亮度来控制曝光,这样,门洞内部分明显曝光不足,成为简洁的黑色“框架”。
从画面中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三者之间的透视关系可以看出,三者之间的距离感显得比日常生活中人眼观看到的要近,“远近景物被拉近,造成挤压重叠效果”,这是长焦距镜头典型的造型效果。
四、习题1.什么是框架性前景?2.框架性前景有何独特作用?3.请在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园林或古建筑群中拍摄,观察并尝试利用其门、窗作为“装饰性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间接突出主体——如何突出成像面积较小的景物
一、核心概念
(一)直接突出主体
被摄主体在画面当中成像面积比较大,从而使其显得很突出,这种方法被称作“直接突出主体”。
采用近距离拍摄或者长焦距镜头拍摄被摄主体,是直接突出主体的基本方法。
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实”。
(二)间接突出主体
被摄主体在画面当中成像面积比较小,但是,通过其他摄影手段,依然可以使被摄主体显得很突出,这种方法被称作“间接突出主体”。
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中,主体距离一般比较远。
间接突出主体的画面偏重于“写意”。
(三)支点
当拍摄以表现场面、规模、数量、气势为主的大景别画面时,往往需要在拍摄场景当中寻找一个事物或者一个点,以起到统帅全局、结构画面的作用,这个事物或者这个点就是画面的支点。
二、基本理论
突出成像面积较小的主体对象,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利用明暗对比
明暗对比可以分成两种:一是大面积暗衬小面积明;二是大面积明衬小面积暗。
在明暗对比中,面积大的部分会被作为“底”,面积小的部分会被作为“图”,面积小的部分会被突出出来。
(二)利用色彩对比
利用大面积的某种色彩和小面积的某种色彩形成对比,可以使小面积的色彩部分突出出来。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这个道理。
(三)利用线条引导视线,突出主体
画面中只要有线条存在,观众在观看画面时,都会沿着线条来寻找和观看
景物。
可以利用各种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画面中面积较小的主体。
(四)利用框架性前景
框架性前景是一种特殊的前景景物,其能够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框架内部,聚焦于后景当中面积较小的主体对象。
(五)利用动静对比
大多数景物都在动,少部分景物静止,我们会关注静止的部分。
大多数景物都是静止的,少部分景物运动,我们会关注运动的部分。
可以利用动静对比,突出面积小的主体。
(六)利用运动对比
利用不同动体运动速度、运动方向、运动轨迹方面的差异,形成对比,突出面积较小、运动方式与主流运动方式不同的主体景物。
三、案例分析
(一)明暗对比
图4-1 《可移动的艺术》(美)玛丽安娜•马西摄2011年8月25日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厅模特在时装表演中走秀的场景。
一道追光划破黑暗,照在模特走过的T台上。
尽管模特的成像面积比较小,但是,她却成为画面当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二)色彩对比
图4-2 电影《英雄》截图
这幅画面来自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在秋天的胡杨林中,一片金黄中,张曼玉饰演的角色一袭红衣,临风而立,显得非常醒目和耀眼。
色彩之间的对比,使得成像面积并不大的主体人物突出出来。
(三)利用线条引导视线
图4-3 美国国家地理作品精选之一
这幅照片拍摄得很有特点,画面前景的房子不仅成像面积大,而且色彩鲜艳、光照充足,后景中的人不仅成像面积小,而且无色彩、无光照,呈现为剪影,但是,在两边房子形成的汇聚线的作用下,观众的视线会很快集中到人物身上,人物会成为画面中最突出的部分,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和重点。
(四)利用框架性前景
(五)支点的运用四、习题图4-4 《红棉帆影》
这是一幅两底合成的画面,原片是空空的江面上一只帆船,前景的红棉树枝是另一张底片。
将两张底片的影像有机结合起来,红棉树枝就形成了框架性前景,可以将观众的注意
力集中到面积不大的帆船上。
图4-5 《火焰山》陈复礼摄
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拍摄的《火焰山》这幅画面中绝大多数面积用来表现红色的火焰山,而用画面极小的面积(但却是容易引人注意的位置)安排了一辆毛驴车,这辆驴车成为画面的支点,为观众的视线提供了落脚点,为画面增加了生气。
1.什么是间接突出主体?
2.进行拍摄实训,分别采用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动静对比、线条指引、加用框架性前景等方法,使面积较小的主体景物在画面中突出醒目。
3.什么是支点?支点在摄影画面中有何作用?
4.拍摄大景别(远景、全景)风光画面,注意有意识地选择或设置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