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高一-第八单元《丰富词语积累》习题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目录(附学习方法)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目录(附学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bd4e46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6.png)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目录(附学习方法)与初中语文相比,高中语文哪些特点呢?教材有哪些异同呢?学习需要什么方法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目录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 天狗/郭沫若红烛/闻一多*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致云雀/雪莱3 百合花/茹志娟*哦,香雪/铁凝单元学习任务第二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4 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5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白居易6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单元学习任务第三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8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9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穆青冯健周原*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探界者”锺扬/叶雨婷单元学习任务第四单元当代文化参与参与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0 劝学/荀子*师说/韩愈11 反对党八股/毛泽东12拿来主义/鲁迅13 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上图书馆/王佐良单元学习任务第七单元14 故都的秋/郁达夫*荷塘月色/朱自清15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16 赤壁赋/苏轼*登泰山记/姚鼐单元学习任务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一丰富词语积累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古诗词诵读静女/《诗经·邶风》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高一语文学习必须掌握的三种技能一、高中语文内容更加广泛、丰富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
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
同步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同步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8fca545b7360b4c2e3f6466.png)
C.社会的发展,使褒斜道不断整修和开拓,不仅为人类的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成为交通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
D.社会的发展,使褒斜道不断整修和开拓,不仅为人类的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还成为交通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
②我第一次亲近闾山,恰逢梨花开得正闹的时节。山坡上,原野里,到处泛滥着浩荡的春潮,浮荡起连天的雪浪。我们乘坐马车,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土路,穿行于花林树丛中,像是闻进了茫无际涯的香雪海,又仿佛粉白翠绿的万顷花云浮荡在我们的头顶上。几十年间,这个景象始终定格在我的记忆之窗上,只要闭上眼睛,它便立刻浮现出来,特别是当我听到那首名歌《喀秋莎》的时候。
③盛夏的一天,我同三位文友聚坐在北京地坛的一间小亭子里。一番豪雨过去,松林里的空气格外清鲜、凉爽。大家谈论的话题是退休后到哪里觅个合意的住所。一位说,老家烟台最为理想,碧树隐红楼,一枕清幽,春季繁花簇簇,夏天浓荫翳日,冬日又比较暖和。另一位来自云贵高原,他的首选是春城昆明。在北京闯荡了二十多年的小魏说,他想在地坛附近赁屋小住,风晨月夕,伴着虫吟鸟唱,到地坛信步闲游。他的这种想法马上遭到了质疑,大家都说他是受了史铁生的影响。地坛是史氏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里几乎灌注了他全部的情感,可别人未必受得住那份苍凉与寂寞。大家谈笑风生,颇有孔门四子“各言尔志”的意趣。当三人把目光转向我时,我说,我要回闾山老家。
新词:地域拖油瓶
现象:不跳舞的新疆人,不吃辣的四川人,数学不及格的黄冈人,没看过升国旗的北京人等。
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教案与导学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教案与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5484924afe04a1b071de92.png)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教案与导学案《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教案一、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2.能对词语进行比较、辨析。
3.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对词语进行比较、辨析,并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汉语词语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词语;学习辨析词义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词义变化的规律,认识古今汉语的联系和差异;结合词义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语言表达中词语选择的艺术,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能对词语进行比较、辨析,并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
本篇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一些语法知识,本单元围绕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开展课前学习活动,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第一阶段活动必备知识一、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低级的语言形式,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hé”,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tǎn kè”,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等等。
它们都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如“江、河、土、越、而”;也有双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还有三音节或三音节以上的,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
双音节语素有一部分是从外语中借来的,三个或三个音节以上的语素大都是从外语中借来的。
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
例如:“蜡烛”中的“蜡”和“烛”可以分别被别的已知语素替代,由此可以判断“蜡”和“烛”各是一个语素。
二、词和词汇1.词的概念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作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
高中统编语文必修上册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高中统编语文必修上册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e13141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5.png)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学习任务一丰富词语积累中的第三课时,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版)中属于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 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 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索语言文字 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 字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情。
存在下列情形的新词不必或不宜进入语言系统: (1)格调不高的词,不宜进入语言系统。如:屌丝、腐女、小
镇做题家、小阳人、摆烂等。 (2)不合语法规范的,临时组合的新词不宜进入语言系统。如:
喜大普奔、不明觉厉等。
选用新词语的标准和原则
1、新词语要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和发展,具有时代特点,有一定的价值。 2、新词语的构造要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则,意义明确,且经过时间检验被大多 数人认可。 3、“生造”词不是新词语。不但影响日常交际,也不符合语言文明的要求, 应该加以规范。 4、网络中出现的生造的“外来词”不应该随便乱用。
年初的“直播答题”成为现象级事件,来去匆匆。为平抑上涨房价,“限竞房 ”应运而生。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创“三农”事业新时代。遇到困难与 挑战,大家会祈求“锦鲤”带来好运;人与人相处难免有摩擦,我们要保持一颗 平和、淡定的“佛系”之心。“我和我的祖国”反映着每个人和祖国的同呼吸共 命运,“我太难了”则是人们在各种焦虑和压力中的一声叹息。“夜经济”“5G 元年”“乡字号/土字号”摹画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新动能。“夸夸群”“杀猪 盘”皆源自网络现象,前者是一种以“全方位地用华丽的辞藻疯狂地夸奖吹捧” 为主要内容的微信群,后者则是一种网络诈骗方式。”接诉即办”“基层减负年 ”体现了政策向基层的倾斜。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0079e29cf84b9d528ea7a84.png)
学生活动二:在成语中有一类构成属于“反义”成语,如悲欢离合、古 今中外、古往今来、天南地北、出生入死、今是昨非等,请再写出一些 此类成语。
明确 (示例)舍生忘死 贪生怕死 醉生梦死 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 开天辟 地 惊天动地 顶天立地 花天酒地 欢天喜地
环节二: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1.了解“熟语”的概念及分类 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
学生活动二:分组整理近几年的网络新词语,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讨论, 谈谈你对网络新词语的看法。
明确 观点一:万事万物都有其变化发展的规律,网络语言也不例外。如今网络语 言的盛行,是当今经济社会日渐发达、文化生活环境日益宽松的反映。从宏观上 说,对于这些网络语言我们没有必要过分干预,社会历史会成为网络语言最为公 正有效的筛选者。 观点二:由于网络语言本身具有随意性的特点,不是规范的汉语言,也影响了人 们对规范语言的认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网络语 言也方便了青少年变相使用粗俗语言,从而导致不雅之风盛行。可见,对于网络 语言我们应当理性看待。
④汉语中的词语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家族”、成系统的。有些词包含 共同的语素,如包含语素“理”的词语有“理解”“理由”“整理”“办 理”“梳理”“条理”等几十个。有些词,通过语义上的各种关系聚合在一起, 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亲属关系、顺序关系等。从词语的“家族”或者“系 统”出发,触类旁通,可以大大增加词汇量。
环节二: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②惯用语 内涵: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
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我们在使用 惯用语时,应该注意辨析它的意义,弄清它的感情色彩。“磨洋工”和“泡蘑 菇”意思很相近,一个偏重指工作时拖延时间,懒散拖沓;一个指故意纠缠而 拖延时间。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cddbe2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6.png)
规律方法:
2.辨析易混成语 成语中有些是近义成语,有些是含有相同的词汇,所以容易混淆。对这类成 语,可以从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语 体色彩、语法搭配、关键语素等方面去辨析。
[例3](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
【任务一】 了解词语“家族”,让积累更加有效 思考下列几组例子,找出词语之间的关系。总结“家族法”,丰富积累词语的 规律。 [例1]①讲演—演讲 合适—适合 ②正常—异常 非凡—平凡 ③父亲—儿子 妈妈—女儿 ④开始—最后 首先—其次 规律: ①同义关系 ②反义关系 ③亲属关系 ④顺序关系
[例2]筵· 席· 上的中国菜诚然大抵浓厚,然而并非国民的常食。(鲁迅《华盖 集续编》) 因有一头亲事来效劳,将来好吃太太喜酒。(《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 高赞为选中了乘龙佳婿,到处夸扬,今日定要女婿上门亲迎,准备大开筵宴, 遍请远近亲邻吃喜酒……趁这筵席,做了花烛……午饭已毕,重排喜筵。 (《醒世恒言》卷七) 规律: 点拨 古代礼仪活动常铺上层层筵席,因此“筵席”本指铺垫物品。因古人宴 饮多在筵席上进行,于是筵席就专指酒宴。词义的转移造成了“宴”字代“筵” 的转变,于是慢慢就出现“筵宴”“宴席”“喜筵”“喜酒”等词。
目录索引
学习活动一 丰富词语积累 学习活动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活动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学习任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务群 语言家园 说话写文章离不开词语,如同盖房子需要砖石一样,词和短语就是语言表 达的“砖石”。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多读多记,尽可能多地积累
单元人 词语,形成自己的词语库。词语库充实了,才有选择的余地,才能更好地 文主题 发挥语言的表现力。积累是为了运用,要让词语库中的词语“活”起来,就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2b2327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2.png)
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一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一)近义实词辨析〖知识精讲〗在近几年高考题中,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上,以辨析近义词为主,要求注意一些近义实词的用法,尤其是那些常见的近义词辨析。
此外,对实词在应用上的考查也是一个重点。
“应用实词”指在动态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辨别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常涉及同音、近义或既同音又近义的实词。
〖探究示例〗1.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2)2019年8月,科幻作家刘慈欣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3)我曾见过母亲那件放在箱底珍藏多年的旗袍,无论是面料还是花色还是那奇妙的盘花扣,都漂亮得令人歆羡..。
()(4)那些在黑暗中蹲伏的峰峦,和天空勾结成一体。
更远处,一列锯齿形的山梁后,隐隐躲着几粒星子,仿佛在窥伺..人间的动静。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
专家,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
正确的做法: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提出产生适合B.提出引发合适C.提醒产生合适D.提醒引发适合〖方法提示〗实词主要考查近义词的选用与辨析,侧重考查同音近义词和双音近义词,考查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而不是静态的词典中的固有意义。
解答这类题型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看词义的适用范围。
对大多数近义词而言,其适用范围是不同的。
比如,“边境”和“边疆”,前者范围较小,后者指地域范围较大。
其次,看词义的轻重。
有不少实词,它们在概念上差别不大,但在程度上有轻有重。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公开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公开](https://img.taocdn.com/s3/m/ebfe229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8.png)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教学设计学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辨析词义的细微差别,把握词语的用法,尤其是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理解词义除了概念义,还有感彩和语体色彩,能辨析词义的细微差别,选择恰当的词语。
在阅读实践中,要认真揣摩,仔细领会作家选词炼字的艺术。
一、情境导入向杂志《咬文嚼字》投稿。
完成学习活动三的学习,可根据杂志的栏目设置,完成一篇语言札记,经修改润色后,向杂志投稿。
二、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字词推敲准确生动课前活动:阅读朱德熙的《词义》,了解词语使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课中活动:活动一: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
词语的选择要“恰当"“合适”,即要准确、生动。
准确,就是用合乎规范的语言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恰当表达思想感情。
生动,是指在恰当的基础上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
一些文学大家在进行文稿修改时,往往字字斟酌,以求“恰当"“合适”。
请欣赏点拨,并完成思考部分学习任务,探讨选用不同的词语造成的不同表达效果。
点拨:原句: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
(《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改句: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词义语境语境义新(原稿)刚出现的或刚经验到的(跟“旧、老"相对)指新的人或事物“新的先生”既可指没见过的先生,也可指新来的先生陌生(改稿)生疏,不熟悉“陌生的先生" 生疏,不熟悉的先生新(原稿)同上“新”字“新的讲义" 原来没有学过的课堂知识新鲜(改稿)新颖的,(事情)出现不久“新鲜的讲义”原来没有学过的课堂知识上课内容新颖、让人感觉新鲜的意味赏析:1.作者初到仙台,人生地不熟,“看见"的自然是“陌生的先生”。
新版高中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和词语解释》练习题(解析版)
![新版高中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和词语解释》练习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e49a7d5901020207409c82.png)
《词语积累和词语解释》课后训练习题一、(2020北京朝阳高一期末语文试卷)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异乎三子者之撰撰:编写B. 善刀而藏之善:揩拭C. 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D. 永保无疆之休休:喜庆,福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
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A项,撰,应译为“才能”,句子译为:和他们三人(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才能不同。
故选A。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端:端着B. 越国以鄙远鄙:把……当作边邑C. 却宾客以业诸侯业:使成就霸业D. 日将喜,取儿藁葬藁:用草席裹着【答案】A【解析】A项,端,名词作动词,穿礼服;句子译为: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故选A。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吾其还也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朝歌夜弦,为秦宫人C 因之以饥馑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D 阙秦以利晋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答案】D【解析】A项,副词,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代词,它的。
B项,介词,替;/动词,成为。
C项,动词,“继、接着”的意思;/介词,因为。
D项,均为连词,“用来”的意思。
故选D。
4.下列各句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A. 不吾知也B. 是寡人之过也C. 东得百里奚于宛D.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所谓特殊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与平常的结构组成存在着区别和不同。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等。
所给例句“以其无礼于晋”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其于晋无礼”,译文为:因为他对晋国没有礼遇。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5e2f43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9.png)
2.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的特点和区别 (1)从结构上看。成语多数以四字格为主来表达一个复杂的意思,歇 后语是通过喻体和释义两部分来说明复杂的意思,惯用语常以三字格为 主来说明意思。成语的定型性很强,它的结构或结构成分不能轻易变 动,歇后语也是如此,前后两部分是定型的,喻体和释义是相关的,而 惯用语的结构比较松散,中间往往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定型性不很强, 如“碰钉子”可以说成“碰了一个钉子”,“钻空子”可以说成“钻了 我们的空子”等。
(3)来源于口头俗语。如“七上八下”“五花八门”“人山人海”等 成语,就是来自大众流传的口头语。
(4)来源于古书成句。如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 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就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 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现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
(5)来源于外来文化。如“火中取栗”就出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 的寓言《猴子与猫》: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脚上 的毛却被烧掉了。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当,一无所得; 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2)从风格色彩上看。成语主要是以书面语的形式存在,绝大多数 都是从古代继承下来的,典故性强。如“刻舟求剑”“塞翁失马”“夜 郎自大”等,而歇后语、惯用语主要是以口语形式存在的。成语的感情 色彩很明显,有褒义的、贬义的和中性的,如“孜孜不倦”,褒义; “一丘之貉”,贬义;“庞然大物”,中性。歇后语是一种“俏皮 话”,风格幽默,是以“俏皮”为基调的。惯用语大多数是贬义的,如 “摆架子”“捞稻草”“开后门”“拆烂污”等;褒义的较少,如“开 门红”“露头角”等;中性的也只是极少数,如“开夜车”“开绿灯” 等。
4.串联法 以一个词语为基准,横向扩散,联成一串。最典型的就是词语接 龙,词与词之间首尾相接,如“光明正大—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工工 整整—整装待发—发号施令—令行禁止”,这种方法在课堂上使用不 多,可在游戏、竞赛中使用。
第八单元(单元解读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单元解读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843c52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a.png)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语言家园”,分析单元提示、学 习活动和学习资源可知:“词汇是语言的根本”,在教学 是,我们需要培养良好的积累词语的习惯,掌握词语的正 确使用方法,欣赏词语在语言表达中的艺术,感受词语背 后的文化魅力。
02 教学内容
02
教学内容
学习评价
05
01
课标 解读
整体设计
学习目标 03
01 课标解读
02
教学内容
学习评价
05
01
课标 解读
整体设计
03
学习目标
04
本单元人文主题是“语言家园”,围绕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开展 学习活动。(教材单元由三部分组成:单元导语、学习活动、学习 资源)
单元导语:从具体生活情境以及词语特点出发,阐发人文主题 “语言家园”,明确单元学习活动,并给出具体的学习策系和区别 学习活动二共设置了两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一词多义 古今相联 本任务按照依据“字形”析“本义”——串联“本义”“引申
义”——总结词义引申规律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词义的语境 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古今词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 律,进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及文化的独特魅力。
咬文嚼字,含英咀华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单元解读”
单元解读整体框架
02
教学内容
05 学习评价 01
课标 解读
03
学习目标
整体设计
04
02
02
教学内容
05
学习评价
课标 01 解读
整体设计
04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
03
学习目标
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3322b4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10.png)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说明学习活动一丰富词语积累1.请把下列词语填入相应的关系中。
整理理解病理修理理睬无理讲理医理2.成语与俗语有着奇异的对应关系。
请写出与下列俗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
示例:关公面前耍大刀、孔夫子跟前卖“三字经”——班门弄斧;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分道扬镳(1)鸡蛋里挑骨头——(2)三天打鱼,两天晒网——(3)打开天窗说亮话——(4)针尖儿对麦芒——(5)人心不足蛇吞象——(6)捡了芝麻,丢了西瓜——3.有一些新词语来自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往往通过一些带有心情的真实表达,传递着人生百味。
依据下列描述文字,猜猜是哪个新词。
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②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不苛求、不在乎、不计较,看淡一切,随遇而安。
③一个人的戏很多,很会给自己加戏,爱以博眼球出位。
④艳羡、嫉妒别人,又有点自嘲。
⑤断绝不要的东西,舍弃不必要的牵绊,只留下自己真正须要的。
⑥难过得想哭。
答:4.熟语指固定结构的短语,如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这些熟语中有的隐含文坛掌故或丰厚的文化积淀,有的蕴含理趣,折射出耐人寻味的生活体验或人生感悟。
依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分别写出一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惯用语或成语均可)。
(1)不少执法者缺少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意识,一句“”,就把家庭暴力排斥在“法”的管辖之外,干脆影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2)俗话说“”,更何况是因为突然中了大奖而出名。
惠特克的人身平安也因此成了必需考虑的问题。
(3)老杨头笑面相迎,给小徐倒上一杯茶水说:“今日啥风把你吹来了?”小徐也笑着说:“我是‘’呀。
您是高人,我特地登门,就是要请您给我指指路呀。
”5.近几年涌现了多数新词语,参考示例,说明加点词的意思。
示例:新词:主动废人现象:饱餐后说要减肥,玩嬉戏后说要读书,间歇性享乐后恐慌,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释义:爱立目标但恒久做不到,心态主动向上,行动却如废物,指那些空有想法却不付诸实际行动的人。
【高中语文】《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统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e7a74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f.png)
小试牛刀: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水仙不开花—— ●哑巴吃黄连── ●炒了的虾米—— ●揍鸡毛—— ●冬瓜皮做甑子—— ●豆芽炒虾米(小虾)—
●孔夫子搬家—— ●黄牛肩脚—— ●老鼠上街—— ●棋盘里的卒子—— ●纸糊的琵琶——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揍鸡毛—— 壮胆(装掸)子 ●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第1小题:
● “一带一路”“中国梦”“八项规定”等词语,体现出国家的大政方针、思想政策; ● “广场舞”“手机报”“海淘”等词语,折射出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 “颜值”“大爱”“正能量”等词语,体现出新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 ● “食品安全”“医闹”“雾霾”“尘霾”等词语,反映出新时代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
●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新词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 貌。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新词语在不断涌 现,为汉语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力。
1、新词的来源 ●新词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汉语自身的新造词 ●二是外来词
汉语自身的新造词
● 新字新词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古代席地 而坐,没有专门供人坐的家具,后来生活方式改变了,坐具 产生了,“椅子”“凳子”等字眼也就产生了。椅子有靠 背,最初就用“倚”字,后来才写作“椅”。凳子最初借用 “橙”字,后来才写作“凳”。桌子也是后来才有的,古代 只有“几”“案”,都是很矮的,适应席地而坐的习惯,后 来坐高了,几案也不得不加高,于是有了新的名称,最初就 叫“卓子”(“卓”是高而直立的意思),后来才把“卓”
● 承接关系:如画龙点睛、落井下石等; ● 转折关系:如虽死犹生、明知故犯等; ● 递进关系:如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等; ● 选择关系:如宁死不屈、宁缺毋滥等; ● 因果关系:如打草惊蛇、亡羊补牢等; ● 条件关系:如唯利是图、逢人说项等; ● 目的关系:如守株待免、借刀杀人等; ● 假设关系:如有闻必录、风雨不改等;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教学的三个关键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教学的三个关键](https://img.taocdn.com/s3/m/85a5dc99b84ae45c3a358cad.png)
内在逻辑
教材内容
词语
词和短语
让积累更加 了解词语家族
有效
积 熟语 累
成语惯用语 歇后语
丰富熟 语积累
让语言多姿 多彩
新词 语
新词和 新短语
关注新词语
让语言鲜活 生动
探究一词多义 探究一词多义
避免以今律古
古义
词
把握古
把握古今意 避免望文生义
内在逻辑教材内容词语积累词语词和短语了解词语家族让积累更加有效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新词语新词和新短语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解释古义探究一词多义探究一词多义避免以今律古避免望文生义把握古今异义把握古今意义的不同今义辨析词义准确理解词义使语言表达恰当合适辨析用法把握词语的用法辨析感情色彩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表达更复杂的感情辨析语体色彩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增强表达效果zhongxueyuwenjiaoxuecankao?gaozhong亮点?互动教研有味栏目编辑曹海英zjkt533163com40二分解细化学习目标教材的单元导语指明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了解汉语词语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词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是要避免读古诗文以今律古,避免读今诗文又 望文生义。这个活动的核心把握由“本义”到“引 申义”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丰富词语积累,把握词义演变,终极目的是用 好词语。用好词语的难点在于挑选出那个“恰如 其境”的词语。挑选词语的难点不在词义的“迥 异”,而在词义的“微殊”上,因此,“词义辨析与词 语使用”学习活动中,区分同义词的细微差别就 成了恰当使用词语的关键。教材为此安排了四个 任务:从词义、用法、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角度 去辨析词义。
【部编版】2020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
![【部编版】2020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1a13243c1ec5da50e27087.png)
4.利用成语理解掌握古汉语的特殊句式。 请指出下列成语的句式特点。 胜败乃兵家常事。( 判断句 ) 时不我待。( 宾语前置句 ) 行成于思。( 状语后置句 ) 不以为然。( 省略句,“以”后省略“之” )
贻笑大方。( 被动句 )
活动四:理解成语中的文化信息。 从中华民族精神、天文地理、政治法律、文学艺 术、衣食住行、动物植物方面任选一个专题,积累相关 成语。理解含义,并以“成语中的文化”为题,写一篇 语言札记。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任务一 丰富词语积累 【必备知识】
1.语素 (1)定义:最小的语音、语义结体,是最小的有意义 的语言单位。
(2)构词方式
2.熟语 (1)定义:是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 能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
(2)分类
3.成语 (1)来源:
(2)特征:
4.新词语
成语来源 成语 _痛__心__
古书成句 _疾__首__
出处
_《__左__传__·__成__公__十__三__ _年__》_:“诸侯备闻此 言,斯是用痛心疾首, 昵就寡人。”
意义 _形__容__痛__恨__ _到__极__点__ _(_疾__首__:_头__ _痛__)_。__
活动三:巧用成语学文言。 1.依据成语理解、掌握古今异义词。 请根据成语“狼狈不堪”“不堪设想”中的 “堪”字的意义推求下列各句中的“堪”的意义。
有些动物不受人的喜欢,是由于动物本身某些方面 的原因如丑陋的外表、凶残的本性或某些不利于人的 习性、行为所致。比如老鼠,它的形体渺小,又机警胆 小,昼伏夜出,躲藏在阴暗狭小的洞穴之中,喜欢啮食东 西,损坏器物,给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又常偷吃人的食 物,甚至传染疾病,所以自古以来就不受人的喜欢,人人 必欲除之而后快,它遭人的贬斥也就不足为怪了。
部编版必修上第八单元 学习活动一 丰富词语积累 (145张)
![部编版必修上第八单元 学习活动一 丰富词语积累 (145张)](https://img.taocdn.com/s3/m/d2f6d8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8.png)
20
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活动指导】 一、熟语的分类 熟语是指在语言实践中长期使用的,或在人民群众口头长期流传而约 定俗成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的固定短语。 1.成语。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 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 外的整体意义,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切忌望文生义、 张冠李戴。
25
二、成语 成语是熟语中最常用的一种,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积累的文化瑰宝, 因其精练传神、通俗易懂成为汉语中特有的文化现象,所以积累和规范地 使用成语也便成了公民的重要素质的体现。 因为成语在汉语言文化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所以语言积累首先应 该从积累成语方面寻找突破口。
26
(一)归类学成语,记忆变轻松 面对数以千计的成语,要想牢牢地记住它们实非易事,为了克服这方 面的困难,降低记忆难度,可以运用归类的方法识记成语。如: 1.收集含有十二生肖的成语,并按顺序写出。 2.收集与数字有关的成语。 3.收集与“风、霜、雨、雪、云、雾、雷、电”文字相关的成语。 4.收集与“金、木、水、火、土”文字相关的成语。
17
15.表示生气的词语:_怒__发__冲__冠__、__怒__气__冲__冲__、__怒__火__冲__天__、__火__冒__三__丈__。_ 16.表示伤心的词语:__伤__心__欲__绝__、__心__如__刀__割__、__泪__流__满__面__、__悲__痛__欲__绝__。__ 17.表示看的词语:__瞧__、__瞅__、__瞄__、__眺__望__、__瞻__仰__、__俯__视__、__打__量__、__欣__赏__。_ 根据词语的细微差别来分,“看”就有如下几十个: A.表示一般地看:见、瞧、视、睹等。 B.表示已看到:看见、见到、看到等。 C.表示向远处看:眺望、瞭望、极目远眺等。 D.表示向上看:仰望、仰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丰富词语积累》习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令我到底江南了。
(2)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了。
(3)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A.惦着享受幽静 B.惦着消受幽僻
C.想着消受幽静 D.想着享受幽僻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的能力。
惦着:记挂着,挂念着。
想着:思考着。
结合“江南”分析,(1)选用“惦着”。
享受: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
消受:指享用、受用,禁受、忍受(多用于否定)。
结合“这真是有趣的事”“无福”等分析,(2)选用“消受”。
幽静:清幽寂静,指一个地方幽冷寂静。
幽僻:幽隐、潜藏,幽静而偏僻。
(3)中的词语修饰“路”,应选用“幽僻”。
故选B。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这一条例规范了拆迁行为,①保护被拆迁者的利益,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也要看到,在少数地方,③是直接进行拆迁的基层政府和相关机构,④存在种种不规范行为。
一些基层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行为造成恶果,⑤正是⑥背离了法律的规范,背弃了法治精神。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仔细阅读所给文字,②表转折,由此可以排除D;⑤用“也”表强调,由此可以排除A、C。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绝不是,关门自大,遗世独立,而是为了求得将自己民族投入世界各民族之林,,能够与世界各民族,得一平等自由之地位。
A.特立独行激浊扬清并行不悖
B.特立独行激浊扬清并驾齐驱
C.抱残守缺革故鼎新并驾齐驱
D.抱残守缺革故鼎新并行不悖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抱残守缺:指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也指保存价值较低或与当前社会脱节的习俗。
根据语境“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绝不是”“关门自大,遗世独立”,此处所说的是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因此应填“抱残守缺”。
第二处,激浊扬清:本意为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
革故鼎新:指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施政上的重大变革等。
根据语境“而是为了求得将自己民族投入世界各民族之林,”,因此应该用“革故鼎新”。
第三处,此处空格说的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处于平等自由的地位。
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而互相不违背。
并驾齐驱: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
根据语境“能够与世界各民族,得一平等自由之地位”,应选“并驾齐驱”。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聚众赌博已经蔚然成风
....,这无疑会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巨大的阻碍和危害。
B.目前在通讯行业只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分庭抗礼
....,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场竞争格局。
C.在公司表彰会上,财务部长的话无意中揭了他的短,他越听越冒火,到后来气冲霄
...汉.,与财务部长当场争执起来。
D.路遥先生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
....,他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超凡脱俗的才华为我们创造了一笔独特的精神财富。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D.著作等身:形容著述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使用正确。
A.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褒义词,这里误用作贬义词。
B.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不能用来形容三家。
C.气冲霄汉:形容魄力非常大。
这里误以为“很气愤”。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丰收的秋天远去,萧瑟的冬日降临了,曾经活跃在田野里的各种动物都已烟消云散
....,雪花满天飞舞着,为大地披上了一身银白色的服装。
②会议上,周小川对绿色金融的数据如数家珍
....,并表示目前大约有10%的货款是绿色货
款。
③这些追求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一脉相承
....。
植根于中国千百年历史文化传统,不需要刻意的说教,便可化为中国少年内心深处的文化自觉。
④南怀瑾先生虽屡遭磨难,却矢志不渝,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夜以继日,宵衣旰食
....,先后出版了三十多部专著。
⑤“金刚酥”称誉湖北,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就连回乡探亲的华侨也要多带几盒,这使
得这一襄阳地方特色小吃大有洛阳纸贵
....的味道。
⑥随着我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加剧,“老漂族”这个群体将会越来越壮大,他们的
晚年生活虽然有含饴弄孙
....之乐,却也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净尽。
也说云消雾散。
不能形容动物的消失,应改为“销声匿迹”。
②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使用正确。
排除C、D两项。
③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
使用正确。
排除A。
④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不合语境。
⑤洛阳纸贵: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不合语境。
⑥含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闲适生活的乐趣。
使用正确。
综上,B项符合题意。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人自己只是半瓶醋
...,却总爱在别人面前指手画脚,炫耀自己。
B.张老师看到课堂上气氛有些沉闷,不断点火
..,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快被激发起来了。
C.巴以局势日益紧张,鲍威尔紧急飞赴中东斡旋,敦促双方执行中东路线图计划,布
莱尔也不断为其敲边鼓
...。
D.《宋词欣赏》课上,小赵听到小高说宋词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的话题,马上反驳说:
“我们可以换汤不换药
.....,用词的形式来写新时代的生活嘛。
”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A项,“半瓶醋”指某些知识和技术上只知一二。
符合语境。
B项,“点火”属贬义,语境说的是老师活跃课堂气氛。
词语不合语境。
C项,“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一般用于口语中,语体色彩不合。
D项,“换汤不换药”,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
语境是表达用旧形式表现新内容,应改为“旧瓶装新酒”。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前首相小泉不顾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反对,三番五次参拜靖国神社,
真是一个口惠而实不至
......的家伙。
B.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下,做生意应讲求诚信,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
...........”的靠蒙骗顾客来赚钱的做法是愚蠢的。
C.政府十分关心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对那些拖欠农民工工
资的企业主来说又多了道紧箍咒
...。
D.进入高三之后,爸爸监督我的学习,妈妈则负责我的后勤保障,他们一个唱红脸,
......
一个唱白脸
.....,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C项,“紧箍咒”比喻束缚人的东西,用在此句中符合语境。
A项,“口惠而实不至”指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到不了别人身上。
用在句中不合语境,语境说的是“日本前首相的罪恶行为”。
B项,“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比喻质量固然要好,外表也非常重要。
不含贬义,并非指骗人的做法。
语境是指“经营的失信”,所以此处不符合语境。
D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指两人扮演好坏或正反不同的角色,并非单纯的“各司其职”的意思,此处用词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