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第3课《小青蛙》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小青蛙》原文xiǎo qīng wā小青蛙héshuǐqīng qīng tiān qìqíng河水清清天氣晴,xiǎo xiǎo qīng wādàyǎn jīng小小青蛙大眼睛。
bǎo hùhémiáo chīhài chóng保護禾苗吃害蟲,zuòle bùshǎo hǎo shìqíng做了不少好事情。
qǐng nǐài hùxiǎo qīng wā請你愛護小青蛙,hǎo ràng hémiáo bùshēng bìng好讓禾苗不生病。
【篇二】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識字第3課《小青蛙》教案教學目標:1、正確認讀本課“清、晴、眼”等十二個生字,會寫田字格裏的“青、清、氣、晴、情、請、生”等七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自主識字,正確區分青、清、晴、請、情,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3、瞭解青蛙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瞭解青蛙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生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它將和我們一起學習,它是誰呢?老師說,請大家動腦筋來猜一猜:“小小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小時沒有腿,長大沒尾巴。
”大家知道這是什麼嗎?生:小青蛙。
師:下麵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新朋友吧!(教師板書:《小青蛙》)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思考你聽到的青蛙是什麼樣的?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曲線在文中標出生字詞。
(2)同桌交流,再讀課文,借助拼音掃除字詞障礙。
(自讀、小組讀、分段讀)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1.3《小青蛙》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1.3《小青蛙》一、教学目标1.能认读生字“小青蛙”、“水草”。
2.能理解“小青蛙”喜欢住在水草里的情节。
3.通过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生字“小青蛙”、“水草”的认读。
2.理解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生字“小青蛙”、“水草”的认读和理解。
2.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体验和认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播放有关小青蛙生活的视频,唤起学生对小青蛙的兴趣,引入教学内容。
2. 学习生字1.老师板书生字“小青蛙”、“水草”,并让学生跟读、认读。
2.教师通过图片、动作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小青蛙”和“水草”。
3. 阅读故事《小青蛙》1.教师朗读故事《小青蛙》,让学生跟读。
2.老师解释生字,“小青蛙”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动物,“水草”就是小青蛙生活的环境。
3.教师用简单语言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小青蛙为什么喜欢住在水草里。
4. 情感认知1.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小青蛙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体会小青蛙的生活习惯。
2.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要保护水草和小青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课堂练习1.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编写关于小青蛙的小故事,加深对生字的理解。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写下自己的发现。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学习。
以上是针对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1.3《小青蛙》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其爱护小动物、环保的意识。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3 《小青蛙》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3 《小青蛙》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读生字:小、青、蛙、在。
2.能够听说认读课文内容。
3.能够根据图画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1.认读新生字:小、青、蛙、在。
2.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提炼主要信息。
2.运用生字认读课文内容,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具准备1.课文《小青蛙》图片或幻灯片。
2.生字卡片:小、青、蛙、在。
3.听力材料:录音机或音频文件。
五、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小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小青蛙”这个词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新生字:介绍新生字“小、青、蛙、在”,并让学生跟读,重复几遍确保学生掌握。
3.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小青蛙》,要求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情节。
4.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分组,模仿不同角色的语音表达方式进行朗读,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投入。
5.图画理解:通过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描述小青蛙在画面中的动作,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理解课文内容。
6.课文讨论:带领学生讨论课文中小青蛙的故事,引导学生就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7.生字巩固:利用生字卡片进行生字认读和拼写练习,巩固学生对“小、青、蛙、在”四个生字的记忆。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新生字“小、青、蛙、在”,并能够理解课文《小青蛙》中的故事情节。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七、课后作业1.跟读课文《小青蛙》,熟练朗读。
2.复习生字“小、青、蛙、在”,写出拼音和意义。
3.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词语表达出来。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后的复习中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感谢大家的参与,下节课再见!。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青蛙生活环境与生长过程,理解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
2.唤起学生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爱护自然环境。
3.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表演、绘画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第十二篇课文《小青蛙》。
三、教学过程1.导入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小青蛙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开启学习这个主题的思考。
2.新课讲解让学生一起跟读文章,并解释文章的核心内容。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解释以下词汇及典故:1.“小绿叶”:指蝌蚪。
2.“一年四季都有青蛙叫”:这是一种常见的民谣,指出青蛙在不同季节会发出不同的叫声。
3.“小蝌蚪变青蛙”:讲述了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经历。
3.文学欣赏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尽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课文的旋律和情感。
4.课内活动a.绘画让学生拿出彩色笔,让他们想象自己是一只画家,画出自己眼中的小青蛙,再给小青蛙想象一个他所在的环境。
b.口语表达让学生将小组分成两人一组,互相轮流做小青蛙与蝌蚪的对话。
c.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组内选出一个青蛙和一个蝌蚪,让他们在班级前模拟小青蛙生长的过程,并展示出来。
5.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果你是小青蛙,你将会有怎样的生活和经历?用50-100字描绘出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合了文字阅读、口语表达、角色扮演以及绘画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语感,增强了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通过这次的教学尝试,发现学生们表现出了踊跃的参与和积极思考的能力,说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 识字3 小青蛙

3小青蛙文本分析:本文内容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读起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儿歌讲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领,号召大家要爱护小青蛙。
课文中的“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作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中,可以采用归类识字、猜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编儿歌识字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欲望,发展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清、晴”等12个生字和病字旁1个偏旁;会写“青、清”等7个字和横折提1个笔画。
2.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儿歌。
喜欢小青蛙,有自觉保护青蛙的意识。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认识“清、晴”等生字和病字旁1个偏旁,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正确区分“清、晴、睛、情、请”5个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猜谜激趣。
阔嘴巴,叫呱呱,游泳跳高本领大。
不吃米,不啃瓜,专吃害虫为农家。
(打一动物)2.教师根据谜底板书课题。
(板书:小青蛙)引导学生和小青蛙打招呼。
(生齐读课题)3.(课件播放青蛙捉害虫视频,出示青蛙图片)学生观看视频、观察图片,说说青蛙长什么样子。
(青蛙鼓着一对大眼睛,宽嘴巴,有四条腿,身穿绿衣裳。
)4.(课件出示青菜、青草、青苗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确“青”指蓝色和绿色。
5.学生互动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青蛙的知识,教师可补充相关资料。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到水中。
青蛙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
据估计,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只虫子,一年可消灭15000只害虫。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过渡:小青蛙不仅模样可爱,还会捉害虫。
你们听,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儿歌呢!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3 小青蛙》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3 小青蛙》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小青蛙》中的生字词。
2.能够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3.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简单判断和推理。
4.能够感知和理解生字词“青蛙”的形象。
二、教学重点1.教学生字词“青蛙”的发音和书写。
2.教学生字词“青蛙”在课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青蛙》PPT2.生字词“青蛙”的卡片或图片3.板书:青蛙4.学生课本和笔四、教学过程开场(5分钟)1.老师播放课文《小青蛙》PPT,并让学生聆听。
导入新知(10分钟)1.让学生看生字词“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它的含义。
2.教师解释“青蛙”一词的意思和用法,让学生明白。
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小青蛙》,并注重发音准确性。
2.再次播放课文PPT,让学生跟读。
拓展活动(1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用“青蛙”这个词造句。
2.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小青蛙》,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复习巩固(10分钟)1.老师提问“谁是课文《小青蛙》中的主人公?”2.让学生回答并复述课文内容。
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背诵《小青蛙》的课文内容。
2.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青蛙”这个生字词的认知较深,容易接受。
但在课文理解和复述方面,还需多加练习。
下一堂课可增加一些与“青蛙”有关的趣味游戏,加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小青蛙》原文小青蛙河水清清天氣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護禾苗吃害蟲,做了不少好事情。
請你愛護小青蛙,好讓禾苗不生病。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小青蛙》教案課前準備1、(1)課文相關圖片(2)輔助課件(教師)2、製作本課字卡(學生)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1、猜謎激趣。
課件出示:綠衣小英雄,田裏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勞動。
孩子們,猜猜看,它是誰?(青蛙)2、揭題:今天,我們認識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
(板書:小青蛙)3、課件出示漂亮的小青蛙。
導學:同學們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嗎?那就和它打個招呼吧!(學生齊讀課題)4、說說你對青蛙有哪些瞭解。
5、青蛙穿著綠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個字表示的是綠色的意思嗎?(青)6、導入:同學們真聰明!你們看,小青蛙還為咱們帶來一首兒歌呢!(學生齊讀課題)設計意圖:用有趣的謎語把學生帶入情境,拉近了學生與小青蛙的距離,既讓學生感到新奇,又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也為整堂課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讀文識字(一)初讀課文。
1、教師範讀。
要求學生仔細聽,聽准你圈畫的生字的讀音。
2、導學:多有趣呀!你們想讀嗎?請大家自由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那該怎麼辦呢?(查字典、問老師、問同桌、借助拼音)讀完後,請你們把圈畫出的生字、詞讀三遍。
3、檢查讀文。
教師相機正音。
(二)隨文識字。
★學習第一句。
1、指生讀第一句。
2、指生評議朗讀。
3、賽讀。
4、相機學習生字清、晴、眼、睛。
(1)指生領讀生字。
(2)先引導學生小組內觀察;然後讓學生讀讀這幾個字;最後讓學生說一說發現了什麼。
(3)彙報交流:預設一:清、晴、睛三個字的讀音有點像,字形裏面都有青字。
①導學:猜猜它們是什麼意思。
我們把它們放回課文裏讀一讀,再看看圖,好嗎?預設:清,清水的清。
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導學:帶三點水旁的字表示與水有關,誰還能說出帶三點水旁的字。
師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渾水,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3《小青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3《小青蛙》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小青蛙》,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2.能听懂、会读、会写课文内容。
3.能理解和抒发对小动物的同情与爱护之情感。
4.能组织语言表达“小青蛙”的行为特点及家庭、学校环境等。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力。
教学重点1.能理解并朗读课文《小青蛙》。
2.能简单描述小动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小青蛙的生活环境与行为习性。
2.组织语言描述小青蛙的特点。
教学准备1.课本《小青蛙》2.录音机3.图片或挂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点,预热学生对动物类话题的兴趣。
2. 课文学习1.让学生先听音频,感受整个故事情节。
2.教师生动解读课文,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3.分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短语,并让学生朗读。
4.提问引导学生复述小青蛙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
3. 课文理解与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小青蛙的生活环境、食物及特点。
2.提问学生对小青蛙的看法及态度,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意识。
4. 拓展活动1.让学生联想自己家乡的小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2.请学生用绘画或手工等形式表现小青蛙的形象。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巩固对小青蛙的印象。
2.引导学生展示绘画成果,分享对小青蛙的理解。
2. 语言能力培养1.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小青蛙的生活及特点。
2.分组讨论,展示表演小青蛙生活情景。
3. 听力训练播放相关小动物叫声音频,让学生听辨,提高观察力。
4. 课堂小结1.教师概括课文要点,强化小青蛙形象。
2.鼓励学生表达对小动物的关怀之情。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表达学生自己对小青蛙的感受。
3.带上家长一起去户外观察小动物,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通过《小青蛙》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自然界的小生灵,培养了学生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和热爱动物的情感。
同时,学生通过理解小青蛙的故事,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小青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小青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小青蛙》,让学生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的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青蛙的故事,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正确表达故事情节。
2.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青蛙的形象及其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理解和关爱之心。
三、教学内容1.课文《小青蛙》的朗读及分段讲解。
2.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
3.结合图片、动作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导入课题,引出《小青蛙》故事背景。
2.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3.分段讲解,解释课文中生字及难点词语。
4.提问学生对小青蛙的印象,引导学生表达对小青蛙的喜爱之情。
第二至第三课时1.分小组讨论,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2.利用图片或者实物展示来形象介绍小青蛙的生活习性。
3.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青蛙的形象及其生活环境。
4.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小青蛙的生活场景。
第四至第五课时1.小组合作,编写小短剧表演《小青蛙》故事。
2.分角色练习并排练。
3.学生表演短剧,让其他同学评价、点评。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语言表达能力等。
2.学生的作业表现,包括对小青蛙的描述、故事复述等。
3.学生的表演评价及互评。
六、教学反思1.教师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遇到的困难、突出表现等。
2.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下次教学改进提供经验。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希望学生在《小青蛙》这个故事中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对动物的关爱之心,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愿每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能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更加热爱生活、关爱生命。
人教(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小青蛙》(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小青蛙》(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难点:理解小青蛙的生活场景。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
2.教具:图片、小青蛙模型。
3.课前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师生互动,引入话题:你们知道小青蛙是什么样的动物吗?
2.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画面,引起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
1.听课文,学习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组织学生课内阅读,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互动讨论
1.谈谈自己对小青蛙的看法。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小青蛙的认识和喜好。
第四步:拓展活动
1.分组活动,模仿和表演小青蛙的动作。
2.制作小青蛙手工,增加亲子互动。
五、课堂小结
1.回顾课上学习的内容,强化对小青蛙的了解。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爱护小青蛙,保护自然环境。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知识。
2.绘制小青蛙的生活场景,展示下节课。
七、板书设计
•主题:小青蛙
•内容:生活习性、特点
以上是本课《小青蛙》的教学设计,希望学生们通过这节课能更加了解和关爱小青蛙,培养热爱自然的意识。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小青蛙》。
该章节详细内容描述了一只小青蛙的成长历程,通过描绘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青蛙图片、字卡、课文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青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青蛙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生字词:教师出示字卡,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并解释字词含义。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
5. 例题讲解:以课文内容为例,设计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选择、连线等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青蛙2. 生字词:青蛙、荷叶、池塘、捉虫、长大等。
3. 课文结构:小青蛙的生长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用自己的话描述小青蛙的生长过程。
2. 答案:(1)略。
(2)略。
(3)小青蛙从蝌蚪变成小青蛙,生活在池塘里,吃虫子,慢慢长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开展“保护青蛙”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活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小动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青蛙》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青蛙》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青蛙的故事情节。
2.理解小青蛙为了救小鸟团结协作的精神。
3.会用简单的语言复述小青蛙的故事。
4.掌握一些相关生字词的发音和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的价值观念。
3.激发学生保护环境意识,珍惜自然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重点表达小青蛙为了救小鸟付出的努力。
2.学习生字词的拼音与意思。
难点1.对故事的理解和把握。
2.生字词的发音和词义。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青蛙》的教材与教辅资料。
2.面板、彩色笔、图片等教具。
3.准备与故事相关的道具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1.开篇引入: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朗读课文,带领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含义。
4.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同身受小青蛙的团结协作精神。
第二节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小青蛙的品质与行为。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传递的友爱与助人为乐的主题。
3.分组展示讨论成果,鼓励学生分享彼此见解。
第三节1.教师提问,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指导学生练习相关的书写与表达能力。
3.布置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效果评价1.通过教学过程,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在团结协作和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
3.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适时进行教学调整和补充。
六、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寓言故事,拓宽视野,培养阅读习惯。
2.组织学生参与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的实际活动,落实教学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明白友爱与助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与表达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3. 《小青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3. 《小青蛙》一、教学背景分析《小青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幼儿文学作品,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
故事内容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能引发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关注。
通过本课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观察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 能够流畅朗读《小青蛙》这篇文章。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青蛙。
4.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小青蛙》中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讲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 1. 学生初次接触这类生物类文章,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2. 单词和句式的整理和积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小青蛙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动物,引发学生对小青蛙的兴趣。
2. 学习《小青蛙》(15分钟)1.教师朗读《小青蛙》,让学生跟读。
2.教师讲解文章中生词和重要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3.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整合梳理(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整合各组讨论结果,总结小青蛙的特点,并帮助学生用简单语言表达。
5. 后记(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鼓励学生多关注自然生物,多读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对小青蛙这种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讨论气氛热烈。
但在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表现较为被动,在梳理阶段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引导。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小青蛙》教案

小学语文《小青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小青蛙》。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青、清、晴、睛”四个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学习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会正确读写“青、清、晴、睛”四个字。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学会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和书写“青、清、晴、睛”四个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PPT、生字卡片、小青蛙玩具。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青蛙玩具,引导学生说出青蛙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展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青、清、晴、睛”四个字。
(2)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字形。
(3)教师讲解字义,让学生用四个字组词。
3. 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讨论: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小青蛙跳到荷叶上,荷叶像什么?”(2)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喻句和拟人句进行描述。
5. 随堂练习:(1)学生用比喻句和拟人句描述其他动物。
(2)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青、清、晴、睛2. 课文内容: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3. 修辞手法:比喻句、拟人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青、清、晴、睛”各五遍,并组词。
(2)运用比喻句和拟人句,写一段话描述你喜欢的小动物。
2. 答案:(1)略(2)示例:小猫咪咪跳上沙发,像一只慵懒的公主,它的眼睛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尝试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描述。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青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
会写4个字。
认识新笔画:斜钩。
2、自主积累词语,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我们应该爱护它。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3个生字,写好4个字。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我们应该爱护它。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投影仪、朗读音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将和我们共同来学习,你们猜猜它是谁?(投影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叫呱呱;小时没有腿,长大没尾巴。
猜猜这个小游泳家是谁?2.学生猜谜、回答。
(出示小青蛙图片)师模仿小青蛙和大家问好。
在你眼中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青蛙呢?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小青蛙》。
这只小青蛙还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呢!请大家认真听课文录音,看看它到底遇到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
2、质疑:你在读书时有没有遇到困难?(针对学生读不好的字,教师加以指导)3、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教师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直接感受读书的快乐,听听与自己读的是否一致。
4、和老师竞赛读:师读一句,生跟读一句,看看是同学们读得棒,还是老师读得好。
5、同桌之间互读,全班齐读。
三、随文识字1、(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跑出来了。
小朋友还认识它们吗?2、指名读生字卡片。
3、重点指导的生字:捉(翘舌音)见、劝(辨音)等(后鼻韵母)什(翘舌音、前鼻音)么(轻声)(1)指名读。
(2)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读。
4、交流识字窍门: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四、课间休息师教唱儿歌:青蛙青蛙大嘴巴,唱起歌来呱呱呱,一只青蛙叫声呱,两只青蛙叫呱呱,三只青蛙呱呱呱。
五、指导写字1、复习字音,练习组词:妈、见、我、问。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识字3 《小青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3 《小青蛙》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书写并认读生字:小、青、蛙。
2.能够理解和朗读课文《小青蛙》。
3.能够画出故事中的小青蛙。
二、教学重点1.生字小、青、蛙的认读和书写。
2.课文《小青蛙》的理解和朗读。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青蛙》的课本或PPT。
2.生字“小、青、蛙”的卡片。
3.画画工具:纸、彩色笔、颜料等。
4.教学录音机或音频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1.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教室里的一些小物件,引导学生认识“小”字。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青蛙,并引导学生认识“青”字。
3.引入课文《小青蛙》的背景,并预习故事情节。
第二部分:学习生字1.通过卡片展示生字“蛙”,让学生认读并书写。
2.学习生字“小”和“青”的认读和书写,加深记忆。
第三部分: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小青蛙》,让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提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部分:综合活动1.让学生分组,绘制故事中的小青蛙。
2.学生展示并互相欣赏作品,分享绘画心得。
3.教师点评作品,鼓励学生。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掌握了生字“小、青、蛙”的认读和书写,能够理解和朗读课文《小青蛙》,并通过绘画活动锻炼了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生字“小、青、蛙”的书写作业。
2.复习课文《小青蛙》,准备自己的分享内容。
3.继续绘制故事中的场景或角色,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对生字书写方面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加强练习。
课后可以通过更多的生字书写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另外,在课文理解方面,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需要引导他们更深入地分析和理解故事情节。
下节课将调整教学方法,更多地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
小学语文《小青蛙》教案

小学语文《小青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小青蛙》。
详细内容包括:词语认读、课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以及培养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
2. 通过朗读、讨论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阅读理解以及情感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小青蛙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词语认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进行讲解。
3. 课文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4.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青蛙,描述小青蛙在池塘里的生活。
7.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题目,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
8.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青蛙》2. 生字词:荷叶、池塘、呱呱、捉虫3. 课文内容概括:小青蛙的生活习性、保护小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小青蛙在池塘里的生活。
2. 答案:(1)见课本生字词部分。
(2)提示:小青蛙生活在荷叶上,喜欢捉虫吃,还会呱呱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关于小青蛙的资料,进行分享。
(2)组织学生参加保护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2. 课文朗读与阅读理解3. 情感教育与实践情景引入4. 作业设计一、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1. 读音:确保学生准确掌握生字词的发音,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3小青蛙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清、晴、眼”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青、清、气、晴、情、请、生”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主识字,正确区分青、清、晴、请、情,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了解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将和我们一起学习,它是谁呢?老师说,请大家动脑筋来猜一猜:“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没有腿,长大没尾巴。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小青蛙。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吧!(教师板书:《小青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清、晴、眼、睛、保、护、害、事、情、请、让、病”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青、清、气、晴、情、请、生”,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
师:全班齐读课文,课文有几句话?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生:文章有3句话,文章的主人公是小青蛙。
2、深读课文,解析文章主旨。
师:读第一句话,你知道小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生:小小的,大眼睛。
师:谁还能补充一下生活中了解到的青蛙的样子?
生:身穿绿衣裳,白肚皮,四条腿,大眼睛,呱呱的叫。
师:读文章第二句,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青蛙吃害虫,保护禾苗,是益虫。
师:你还知道哪些益虫?
生:猫头鹰、蜻蜓、啄木鸟、壁虎……
师:读文章第三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青蛙?
生:我们应该保护小青蛙。
3、课文小结
同学们刚才说的很棒,青蛙是益虫,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
它,也就是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五、课堂练习。
正确区分下列字,并组词。
青()晴()请()
清()情()睛()
六、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3 小青蛙
大眼睛、四条腿
小青蛙
吃害虫—益虫
课后反思:
《小青蛙》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小青蛙可以说人人都见过,而且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所以在一开始,孩子们就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讲出了好多青蛙的特点。
最后一个环节的情感延伸,学生们都滔滔不绝,懂得了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要保护小青蛙的道理。
这种教材本身就非常有童趣的上起来稍微简单点,可是有些内容是要靠教师去挖掘的,去发现其蕴含的乐趣,我深深地明白这一点,在这节课中更是深深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