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陵通用解说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昊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太昊陵庙寻根谒祖。

太昊陵庙是为开创中华民族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太昊伏羲氏修建的规模宏大的陵和庙。

因太昊伏羲氏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其陵庙称为“天下第一陵”。

【洪武驻跸碑亭】是为纪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驻跸于此,亲临致祭太昊伏羲氏修建的碑亭,亭下碑刻“洪武驻跸”四字,为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亲笔手书的擘窠草隶,碑文详细记述了朱元璋与太昊陵庙的渊源。

【羲皇文化广场】眼前这片规模宏大的广场是羲皇文化广场,总面积64000平方米,由中心广场、午朝门广场、蔡河和观礼台四部分组成。

“昔日伏羲于蔡水得白龟,凿池以养之”。

蔡水就是今天的蔡河。

观礼台位居太昊陵庙中轴线上,南延湖面而建,东西宽90米,南北长60米,契合《易经》阴六阳九数理。

曾在此举办了两届中华姓氏文化节。

现在,羲皇文化广场已成为集节会庆典、文化娱乐、商务会展、休闲健身、经贸流通、社会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每年举办各类活动500多场次,年交易量亿元以上。

夜幕降临,这里华灯闪烁,游人如织,天、地、人融为一体,水、灯、景交相辉映,更显羲陵之肃穆庄严,龙湖之烟波浩缈,众生之悠闲安康,是和谐淮阳的真实写照。

【渡善桥】前面这座桥叫渡善桥,老百姓俗称“面桥”。

意思是说到了这里的善男信女们就要和人祖爷见面了,应去除杂念,万心归善。

千百年来,伏羲对中华儿女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

蔡河上一共有三座这样的桥,东面的叫东善桥,西面的叫西善桥,分别与东天门、西天门对应。

【午朝门】在古代,午指南方,此门朝向南方,故名午朝门。

又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把皇城南门定为午门,此门仿其规制而建,俗称“午门”。

午朝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红门金钉,中门九排九路,两侧七排九路,属帝王规制。

东西两侧有两掖门,分别叫东天门和西天门。

古代,只有皇帝或手捧圣旨的钦差大臣朝拜人祖才走中间这道门,平时文官走东天门,武官走西天门,俗称“文东武西”。

现在是社会主义新社会,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人人平等,不分贵贱,就请今天的主人们直入午门,随我一同探寻民族的源头、文化的滥觞、精神的家园吧!
【午朝门洞】镶嵌中间的“龙师人皇”匾额为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御笔亲题。

伏羲以龙纪官,故为龙师;居三皇之首,为人之先皇。

右边“中华始祖”匾额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伟长题写,肯定了伏羲氏的中华始祖地位。

左边“昊德宣猷”匾额为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赞扬伏羲公正廉明办事,全心为民谋福祉。

悬挂两侧的“观象于天,观法于地”匾额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题写,是说伏羲探究天地间奥秘,总结其运行的规律,用以指导部族的生产生活活动。

【过午朝门洞】太昊陵庙春秋时有陵,汉以前有祠,唐宋以来,不断完善,现存多为明清建筑,分外城、内城、紫禁城,占地875亩。

后来,由于战事等诸多原因,陵庙面积不足300亩。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实施了三期拆迁建设,恢复了原有面积和部分建筑。

【太昊陵庙总体规划效果图】请看太昊陵庙总体规划效果图。

这是刚才路过的羲皇文化广场、蔡河和午朝门,位居在这条全长750米长南北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是: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太昊伏羲氏陵墓、蓍草园,俗称“十门相照”。

这是新建的陈州伏羲碑林,这是独秀园,这是复建的西四观,这是新建的中华姓氏博物院,规划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玉带河】面前的这条小河叫玉带河,象束在太昊陵庙腰间的玉带一样,故名玉带河。

河上有三座敞肩式石拱桥,分别与午朝门、东天门、西天门相对应,叫玉带桥。

玉带河穿过东、西两侧陵墙并入护城河后流进蔡河。

陵墙外侧河岸边各有一口井,俗称“玉带扣”。

在玉带桥的两边分别有两只瑞兽,分别是金蟾和貔貅。

传说中,金蟾本是一种妖兽,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弟子刘海功力高深,平日喜欢周游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

一日,他降服了长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在过程中金蟾受伤断其一脚,所以日后只余三脚。

自此金蟾臣服于刘海门下,为求将功赎罪,金蟾使出绝活咬进金银财宝,助刘海造福世人,帮助穷人,发散钱财。

自此金蝉变成了能够招财进宝的祥瑞之物。

俗话说“二条腿的人好找,三条腿的蛤蟆难求”,三脚金蟾受到了人们的敬仰,希望他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古书上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

貔貅是以财为食的,纳食四方之财。

中国传统是有“貔貅”的习俗,和龙狮一样,有将这地方的邪气赶走、带来欢乐及好运的作用。

据说貔貅是龙王的八太子,它的主食竟然是金银珠宝,自然浑身宝气,跟其它也是吉祥兽的三脚蟾蜍等比起来称头多了,因此深得玉皇大帝与龙王的宠爱,不过,吃多了总会拉肚子,所以有一天可能因为忍不住而随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气了,一巴掌打下去,结果打到屁股,屁眼就被封了起来,从此,金银珠宝只能进不能出。

这个典故传开来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

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典故。

【过玉带桥】围绕淮阳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坚持“旅游带动,工业强县”战略,以“羲皇故都朝祖会”、“中华姓氏文化节”、“淮阳龙湖荷花节”三大活动为载体,形成“千年庙会体验游”、“姓氏文化寻根游”、“龙湖生态水上游”三大旅游格局,彰显了“庙会文化”、“祖根文化”、“生态文化”品牌,“羲皇故都、水城淮阳”开始享誉华夏,走向世界。

2008年以来,太昊陵庙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王牌旅游景区”、“省级文明景区”、“全省十大特色景区”,龙湖被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

2008年,淮阳被省委、省政府定为全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2010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县。

【道仪门】又称仪门,即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太昊伏羲氏的帝王君臣及平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

《易经》上说“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此门意在提醒人们要成就美善的德性,并反复涵养蕴存,才能找到伏羲文化精髓的门径。

所以旧称通德门,意即通神明之德。

儒家精典《大学》开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古人讲:百行德为首。

德为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

此门启示世人要“进德修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这幅“望斗牛挟飞仙以遨游,御清风抱明月而长终”的楹联,集自苏东坡的《前赤壁赋》。

其弟苏辙曾任陈州教授,苏轼多次来陈,写诗作赋50余首,朴实厚道、重情重义的淮阳
人就从他的作品中集了这幅联以示纪念。

右边“开天立极”匾额,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题写,指伏羲始作八卦,一画开天,揭示了“天地”、“乾坤”、“阴阳”之道,为人们树立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左边“真道道真”匾额为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沈尹默题写,这是一幅回道文,怎么读都是“真道道真”,寓意只有真的道才能道出真的理。

启示人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积极探索科学之道,为民之道,和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过道仪门】太昊陵庙遗存多为明清建筑,这与朱元璋有很大关系。

据史书记载: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太昊陵庙祀事不修,面貌渐毁,至元末,已所存无己。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访求帝王陵寝,太昊陵首列第一。

四年驾幸陈,御制祝文致祭。

八年遣官行视陵寝,九年置守陵户二人。

此后历代均有增修,直至875亩宏大规模。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看重太昊陵庙呢?朱元璋17岁时,家乡遭遇蝗旱天灾,父母兄相继殁,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不到两月,寺里也支撑不住了。

朱元璋只好离寺云游。

途经合肥、固始、信阳、汝州、陈州、亳州、颖州等地,又回到皇觉寺,历时三年。

朱元璋在陈州停留的时间最长,对他的影响也最大。

400多前这里就是明教徒起义的根据地。

朱元璋10岁时,明教徒陈州人棒胡(闰儿)攻占陈州,明教在陈州的影响根深蒂固,朱元璋在此开始信奉明教。

居无定所的他,晚上则住在太昊陵庙歇息,常听主持给他讲伏羲圣德,内心非常敬慕,遂生济世安民之志。

离开陈州时,朱元璋对着伏羲圣像三拜九叩,感谢收留之恩,并祈求佐佑,许下弘愿,成就大业后替伏羲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洪武元年,朱元璋即命徐达攻克陈州,出巡汴梁的途中,特意驻跸陈州,拜谒伏羲,御祭开始恢复,明朝开国到中华民国初年,御祭多达53次。

【先天门】前的这座高台建筑叫先天门,根据伏羲创制的八卦命名。

“八卦”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八卦是伏羲仰观于天,俯察于地,受白龟龟背纹络启发创造的。

后天八卦是周文王被困于羑里城,在先天八卦原理上演变的八八六十四卦。

人们常说伏羲创八卦,文王演八卦,淮阳是八卦的发源地。

请看门上“滥觞”匾额。

“滥觞”本意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

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

这里指文化的发源地,寓意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淮阳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先天门属门洞式高台建筑,明朝所建,原只可望而无梯可登。

古时有个说法,一些悟出先天八卦奥秘的智者能够上下自如,是不用阶梯的。

20世纪70年代,为了方便游人登临,两边加砌了楼梯,可上登至阁。

【太极门广场】贯通广场东西的这条路是玉带路,向东直通内城的三才门和外城的东华门,向西直通内城的五行门和外城的西华门。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

平常说凡事都要讲天时、地利、人和,指的就是这三才。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些都是根据人祖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而定名的。

【太极门】处在太昊陵庙的中心位置。

《易经》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指天地阴阳未分时的混沌状态,是世界总过程的开始。

太极门两侧各有一掖门,东边是仰观门,西边是俯察门,取自《易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象征太昊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万物,始画八卦,掌握了事物的本源和变化规律。

“日精、月华”匾额为书法家李中华题写,歌颂伏羲创始八卦的时候,吸收天地灵气,博采日月精华。

中间的楹联“庶绩熙照九野,群生茂泽千秋”,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岫女士题写,歌颂伏羲的功绩像阳光一样普照九州大地,滋润着万物生灵
世世代代繁荣昌盛。

【过太极门】两边的建筑是钟楼、鼓楼,均始建于明代。

早晨钟响,以示开园,一天的祭祀活动开始。

晚上击鼓,以示闭园,一天的祭祀活动结束。

就是常说的晨钟暮鼓。

【统天殿】中间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是统天殿,俗称“正殿”、“大殿”。

两侧为东、西廊房,廊房北端各有一门,东曰“两仪”、西曰“四象”。

统天殿在太昊陵庙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也是全国古建筑等级最高的殿宇,因为里面供奉着中华人祖太昊伏羲氏。

统天源自《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是说盛大无极的元始之气,滋生万物,统领宇宙。

只有统天才能表达出至高无上的意思,才能说明伏羲的至尊至极。

因为伏羲以龙纪官,首统天下,实现民族融合,以统天称之,才能凸显其显赫伟业。

文明以降,天地设位,天尊地卑,伏羲为始祖,以统天称之,既理所当然,也示后世谦卑,实为中华礼仪。

所以,后世没有任何殿宇能称和敢称统天殿。

统天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部用帝王象征的黄色琉璃瓦覆顶,龙凤大脊,脊上装饰考究,中间突出的是三节彩釉陶楼,上有“天下一统”4字,下书“太昊伏羲殿”,左右的28个小人,象征28星宿,代表天。

殿四挑角上的骑马彩陶是历史上选出来的四绝人,他们是庞涓、子都、韩信、罗成。

【殿前楹联】这些匾额,中间“宝笈渊源、名迹久传”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笔,“万姓同根”是2004年全国人大原委员长李鹏特意为淮阳举办首届中华姓氏文化所题,“人文始祖”是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所题,“羲皇故都”为朱镕基总理所题,“道天理地”为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李铁映所题。

请看两边楹联“炎黄尧舜禹汤文武周孔老庄无不追踪人文始祖,帝王将相三教九流诸子百家若非羲皇谁敢统天”。

道出了太昊伏羲氏无与伦比的显赫地位。

中间楹联“伏羲苍精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为中国书协主席张海题写。

门两边楹联“华夏文明三始祖,淮阳伏羲第一人”为国家文物局著名专家罗哲文所题。

【月台】也叫祭台,有300多平方米,是历代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

[上香]:《论语》上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请上三烛清香。

第一烛礼让之香,祭拜先祖,追思怀念;第二烛许愿之香,祈福纳祥,万事遂愿;第三烛净化之香,摒弃杂念,升华灵魂。

[司仪]:一拜,再拜,三拜,礼成或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礼毕。

【统天殿内】端坐殿中的是人祖伏羲的金身塑像。

伏羲头生双角,肩披树叶,腰缠兽皮,赤脚袒腹,手托八卦,面像慈祥中透着威严,从着装来看,那时还处于新石器时代。

两侧两位侍者,东侧是飞龙氏朱襄,左手拿龟甲,右手持骨针,作书契;西侧是潜龙氏昊英,双手持蓍草,作甲历,两者皆为六职之一,其余四职在后面屏风。

殿内四壁墙上为高1.2米、长36米的青石浮雕《伏羲圣迹图》,展现了伏羲一生的丰功伟绩和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请大家观瞻。

【履巨人迹】华胥之女,雷泽履迹。

虹且绕之,娠因有之。

远古时期,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华胥氏,在雷泽湖边踏上巨大脚印怀孕,因为怀上伏羲是惊动天地的事情,华胥氏头上出现一道彩虹。

说明当时的人们还处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对生
育常识一无所知。

【伏羲出世】日精月华,十六有奇。

帝生成纪,终代母司。

伏羲在母体内孕育十六个月,吸纳日月之精华,最终在成纪诞生,成纪在今天的甘肃天水市。

伏羲出世后,相貌奇特,神奇异常,长大后聪慧,英武,才智超群,享有极高的威望,被推举为首领,在他的带领下,男性成为氏族的主导力量。

【都于宛丘】率尔东徙,宛丘之虚。

水草丰茂,乐而聚居。

为了寻找生活的乐土,伏羲带领部落,沿黄河东下,从成纪来到淮阳,见这里有高丘可居,水草丰茂,便定居下来,建都宛丘。

(宛丘四周城墙高耸,中间低平,形似一个碗,故名宛丘。

)宛丘古城遗址平粮台现在淮阳县城东南四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网罟】飞走游蠕,常使我饥。

观蛛结网,衣食可余。

伏羲部落在淮阳定居以后,人口越来越多,天然猎食已经满足不了生活需要,常常处于饥饿状态。

一天,他观察到蜘蛛结网可以捕食飞虫,从中受到启发,于是教大家用植物的纤维编成网用来捕鱼打猎,由此开创了渔猎文明,人们的生活开始有了可靠保障。

【养牺牲】鸟兽鱼兮,入我囿兮。

星河东兮,衣食足兮。

网罟发明以后,捕获的动物出现了剩余,于是伏羲就教大家把吃不完的动物饲养起来,这是我国畜牧业的发端,伏羲是畜牧业的鼻祖。

这样,无论春夏秋冬,伏羲部族都可以丰衣足食。

【兴庖厨】天赐我火,去腥臊兮。

疗我疾兮,壮我身兮。

一次偶然的机会,伏羲发现天然起火烧死的动物比生食好吃,就教先民保留火种,把动物烧烤后食用,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蒙昧状态,先民疾病少了,身体也强壮了。

伏羲称得上第一位美食家。

【定姓氏】交无序兮,弱我子女。

方定姓氏,伦理始矣。

伏羲之前,人们无名无姓,过着群居杂居的生活,人伦不分,交配无序,后代成活率很低。

伏羲经过长期思考,开始定姓氏,明伦理。

他认为风的威力最大,自姓为风,其他或以动物、植物为姓,或以居所、官职为姓,中华姓氏自此起源。

现在中华姓氏3000多个,直接起源于淮阳的大姓李、陈、王、孙、胡就有100多个。

所以说,万姓同根,源于伏羲,根在淮阳。

2004年、2006年两届中华姓氏文化节,2009年“世界客家播迁路”启动暨太昊陵圣土采集仪式均在淮阳举行,淮阳是姓氏文化的发源地。

【制嫁娶】同姓毋婚,俪皮聘之,女有家兮,男亦有室。

有了姓氏之后,伏羲规定同姓不能相婚,同部落不能相婚,男女双方如果结婚,男方要拿两张兽皮作为聘礼给女方。

人们开始从群婚走向单偶婚,从族内婚走向族外婚,改变了过去那种群婚乱配的局面,慢慢步入了文明社会。

【始画八卦】仰观俯察,象天法地。

阴阳既判,蓍龟助之。

蓍即蓍草,龟即白龟。

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根据在蔡水——也就是午门前的蔡河——所得白龟龟背纹理和蓍草草茎启示,创立先天八卦。

1984年,淮阳东关一位名叫王大娃的少年从白龟池附近钓出一只白龟,经专家鉴定,这个白龟的龟背纹络与伏羲所创的八卦非常吻合,中间五块龟甲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两侧各四块代
表八卦的八个卦号:乾、坤、坎、离、艮、震、巽、兑,上下十小块龟甲代表十天干,周围二十四块龟甲代表二十四节气。

最神奇的是它的腹面上还有十二块,代表十二地支,伏羲得白龟画八卦的传说得到了验证。

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白龟被王大娃亲手放归龙湖。

“回龟”取其谐音,也就是说回归故里的意思。

八卦是伏羲文化的精髓,是从蒙昧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伏羲是中华文明的肇始者。

【刻书契】结绳记事,我心乱兮。

二爻象之,书画代之。

伏羲氏之前,人们遇到什么事,都靠绳子打结记载,大事结个大结,小事结个小结,时间一长,再也分不清哪个结记载了什么事。

于是伏羲根据自然现象画出简单的图案来代替结绳记事,在上面可以看到很多图案,日、月、山、水、云、火等图案,这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伏羲是中华文字始祖。

【作甲历】甲子乙丑,日月驰之。

寒暖有序,渔之牧之。

伏羲氏之前,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一片空白,没有天地四时的概念。

伏羲一画开天,指出了什么是天,什么是地,什么是白天,什么是黑夜,白天为阳,黑夜为阴,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根据日月的变化,创制了甲历,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这是中国历法的肇始。

【兴礼乐】衣食足之,我心忧之。

埙瑟成之,歌且舞之。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渐渐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生活。

经过长期对自然界声响的观察,伏羲氏用黄土抟成梨那样大的泥团,用木棍扎上孔,吹出呜呜的响声,大家在他身边跳舞,这个泥团就是埙。

埙是中国最原始的乐器,淮阳自然而然成了中国第一个乐器的发源地。

【造干戈】干戈饰武,御之伐之。

天空地旷,任我骋之。

为了防止外来的侵略、野兽的袭击,提高生产力,保护部落的生命安全和共同利益,伏羲制作了干戈等武器。

干用来防守,戈用来进攻。

常说化干戈为玉帛、大动干戈,就是来源于此。

伏羲发明干戈以后,危急时拿出来抵御外侵,平时用以打猎和生产,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活动范围开始扩大。

【诸夷归服】率土之内,广服诸夷。

王业初造,苍天佑余。

结网罟、养牺牲、造干戈,使伏羲部落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画八卦、刻书契,兴礼乐,拥有了当时最先进的文化;定姓氏、制嫁娶、作甲历,拥有了当时最先进的制度;兴庖厨,切实维护了族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伏羲部落的威望和影响力空前扩大,其他部落纷纷归服,伏羲一统天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首次大融合。

【以龙纪官】龙官八方,羲皇驭之。

幸甚至哉,永垂万世。

伏羲氏实现民族大融合后,为了加强团结,增进合力,他综合各部落图腾的特点,如马的头、鹿的角、蛇的身、鱼的鳞、鹰的爪等,创造了一个新的图腾——龙,这就是龙的来历。

伏羲以龙纪官,乃为龙师,淮阳称为龙都。

龙成了中华民族的族徽和象征。

普天下的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共同尊奉同一个祖先——伏羲。

从此,龙的精神一直是鼓舞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动力,成为增强民族团结的灵魂!
【崩葬于陈】日悬在天,百九六岁。

炎黄膜拜,默佑无时。

伏羲一生殚精竭虑,励精图治,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据传,伏羲活了196岁,在位115年,最后倒在陈地长眠不醒。

陈是淮阳的古称。

后世为了纪念他,在这里修陵建庙,
千百年来修葺不断,香火绵延不绝,就是今天的太昊陵庙。

太是极大的意思,昊是指明亮广大无边,歌颂伏羲创造的中华远古文明如日在天,光辉灿烂,恩泽惠及宇宙苍生,以至后来的炎黄二帝也要顶礼膜拜,经常祈祷伏羲保佑。

所以尊称他为太昊伏羲氏。

【背后屏风】屏风上部是魏曹植所写的《庖牺赞》:木德风姓,八卦创焉。

龙瑞名官,法地象天。

庖厨祭祀,罟网鱼畋。

瑟以象时,神德通玄。

赞扬伏羲的丰功伟绩。

下部浮雕刻画的是伏羲的几位重要官员,降龙氏浑沌驱民害,土龙氏阴康治田里,水龙氏栗陆疏通水源,居龙氏大庭造屋庐,相当于今天的公安部长、农业部长、水利部长和建设部长。

【统天殿至显仁殿】两侧的两块碑楼,是清康熙年间所立的太昊陵庙重建、重修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前面是“显仁殿”,俗称“二殿”。

供奉的是女娲。

太昊陵庙怎么会有女娲殿呢?这里有一个传说。

伏羲时代,有一天忽然天塌地陷,世界上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

为了繁衍人类,他们不得不兄妹相婚。

后来他们嫌生育太慢,就用黄土抟成泥,捏泥人。

这些泥人晒干后都有了生命,会说会走,成了活生生的人。

所以天下男女都是伏羲女娲的子孙,伏羲被尊称为“人祖爷”,女娲被尊称为“人祖奶奶”,太昊陵被尊称为“人祖庙”。

根据现代科学,抟土造人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它却体现了远古时期的生殖崇拜文化现象。

那个时代,人少兽多,生活环境恶劣,生命很短,人类繁衍的速度,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生儿育女,是当时最伟大的功绩。

那时的情况是生的越多越好。

现在不同了,要讲科学发展,提倡计划生育,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显仁殿内】中间是女娲娘娘的金身塑像。

女娲左手捧的是弥补苍天的五彩石,右手捧的是抟土造人的泥娃娃。

两侧为侍女,东侧拿埙,西侧持骨笛。

很多人到这个地方来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求子求孙,保佑自己的子孙健康平安,非常的灵验。

请大家看一下脚下的地面,这是1991年重修时才换过的砖块,已经被老百姓脚磨膝跪得凹凸不平了。

【背后屏风】这块屏风通过文字、浮雕表现了女娲的功绩。

上面的文字:炼彩石补苍天,抟黄土造生灵,断鳌足立四极,积芦灰止淫水,杀黑龙济冀州,作笙簧兴乐舞。

下面的浮雕为降蛟龙、阻洪水、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功绩图案。

【太始门】前面这座高台建筑是太始门,上筑寝殿,两厢有台阶、角门,可以绕殿循游,又称“转厢楼”。

整座建筑始建于明代,楼内立有朱元璋洪武四年亲自撰写祭文的御碑一通,又称“御碑亭”。

它是太昊陵庙现存最早的御祭碑。

【八卦坛】坛面砌的是先天八卦图,卦序为(乾)、(坤)、(巽)、(震)、(坎)、(离)、(艮)、(兑)。

中间“阴阳鱼”图形象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伏羲文化的精髓。

【陵墓前】过了先天八卦坛,就进入了紫禁城,眼前就是太昊伏羲氏的陵墓了。

陵墓下筑方台,台周砌砖,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

陵墓原来并没有这么大,几千年来,来此拜祭的香客不忘带土添坟,至清朝陵高十寻,相当于今80市尺,耸若峰岳,气势雄伟,屹立于蔡水之滨,史称“羲陵岳峙”,为淮阳古八景之一。

陵前为青石雕成的歇山式碑楼,下立宋碑一通,上书“太昊伏羲氏之陵”,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下面的字已无法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