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制茶工艺学第八章红茶初制
茶叶初加工之红茶加工工艺介绍
茶叶初加工之红茶加工工艺介绍
红茶初制分为: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四大工序。
萎凋:将鲜叶摊放,经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呈萎凋谢状的过程。
红茶萎凋过自然萎凋、人工加热萎凋、娄凋机娄凋,使鲜叶散失适量的水分,叶质变软,便于揉捻成条;叶细胞逐渐浓缩,酶的活性增强,青草气散失。
揉捻:叶片在机械力作用下,揉出茶汁卷搓成条的工艺过程,是形成红茶外形紧结的重要环节。
揉捻目的有四点:叶细胞破损,茶汁外溢,便于多酚氧化酶的酶促氧化;使叶片揉捻成条,体形缩小,外形美观,便于运输;茶汁溢聚于叶表,干燥后色泽乌润,冲泡时易溶于水,新增加茶汤浓度。
发酵:是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关键。
主要目的为了增强酶的活化程度,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缩合,形成红茶特有的色泽和滋味:使叶子发酵充分,减少青涩气味,并产生浓郁的香气。
干燥:是应用传热介质将湿坯加热,使水分汽化并为热气流带走,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
其目的:钝化酶的活性,使发酵形成的品质固定下来;去除水分,紧缩条索,缩小体积,固定外形,利于成茶贮藏;散发青草气味,发展香气。
第八章红茶初制
一次干燥,成茶香气高,外形色泽乌润,鲜爽度、 茶汤明亮度较好,但易产生高火茶、焦茶。二次 干燥,成茶香气持久,干燥后品质稳定,不易产 生焦火茶,但鲜爽度受到损害。
§3 工夫红茶初制
简介 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茶类,产地较广,工夫红茶 为条形茶,原料细嫩,制工精细。
品质特征 外形 条索紧细匀直,色泽乌黑油润,毫尖金 黄色 内质 香气高长,滋味醇厚,汤色红浓,叶底 红艳明亮
第八章 红茶初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红碎茶初制 工夫红茶初制 红茶初制技术理论
§1 概述
红茶的种类 小种红茶 品质特征 工艺流程 工夫红茶(红条茶) 红碎茶 (切细红茶) 速溶红茶
发展简史
小种红茶 → 工夫红茶 → 红碎茶→速溶红茶
(1643年前后)(18世纪中叶)(1958年)(72-74年)
§4 红茶初制技术理论——揉捻(切)2
投叶量 过多 过少
加压技术 空揉→ 轻压→中压→重压→轻压→松压
时间 红条茶发酵1~2小时 红碎茶80~90min
转速 50~60转/分为宜
§4 红茶初制技术理论——发酵1
发酵中的化学变化(为什么红茶要进行发酵) 多酚类物质的变化 叶绿素的变化 多酚类氧化成邻醌,醌类氧化叶绿素 发酵中酸性增强,H+代替Mg2+,使叶绿素脱镁 叶绿酶的分解作用 蛋白质和氨基酸 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 蛋白质与多酚类次级氧化产物结合成不溶于水物质 碳水化合物 多糖、双糖含量减少,单糖,水溶性物质增加 酶类 酶活性下降 • 多酚类物质与酶蛋白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 • PH值下降,酶最适PH减少,降低酶活性 • 多酚类浓度减少,底物减少,活性降低 咖啡碱 发酵中咖啡碱减少,但减少的幅度不大
红茶的制作工艺流程
红茶的制作工艺流程
红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茶之一,产自抹茶、红茶花和乌龙茶等栽培良好的茶树。
红茶的制作工艺流程繁琐而独特,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红茶的制作工艺流程。
1. 采摘:红茶一般在早晨的阳光最柔和的时候进行采摘,选择嫩叶最好的茶树,并尽量选取尚未展开的芽叶。
2. 摊凋:采摘回来的茶叶需要经过摊凋的过程进行初步处理。
工人们将茶叶摊放在通风的地方,使其在自然空气中逐渐萎凋,以去除茶叶中的残留水分。
3. 滚刀揉捻:布置好的茶叶摊放在揉捻工具上,利用滚刀来揉捻茶叶。
这个过程可以促使茶叶内部细胞破坏,释放出芳香成分。
4. 发酵:揉捻完成后,茶叶进入发酵的阶段。
茶叶被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通常是一个温暖湿润的空间,如茶房。
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茶叶的颜色会由绿色变为红色,同时释放出芳香。
5. 烘焙:经过发酵的茶叶需要进行烘焙,以杀死茶叶中的细菌,稳定茶叶的质量。
烘焙温度通常在100-110摄氏度之间,不同
的红茶品种有不同的烘焙时间。
6. 鲜提:经过烘焙的红茶需要进行鲜提,即放置在密封的容器中,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和香气。
7. 等级分级: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红茶被分类为不同的等级。
通常,整叶红茶被认为是质量最好的红茶。
8. 包装:经过等级分级后,红茶被包装成不同的包装形式,如散茶、茶袋或压缩茶。
红茶的制作工艺流程虽然繁琐,但每个环节都对最终的味道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红茶的制作工艺需要恰到好处的时间和温度控制,以及对每个步骤的细致把握。
只有经过严格的制作工艺,才能保证红茶的独特风味和香气,使之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茶饮。
茶叶加工技术:工夫红茶初制技术
(2)空气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表明空气吸湿能力的大小。 空气相对湿度较低,叶内外的蒸汽压力差较大,蒸发速度快,萎
凋失水快;反之,萎凋失水慢。 相对湿度过高过低,对萎凋都不利。湿度过低,萎凋失水过快,
化学变化不充分,同时萎凋不匀。湿度过高,萎凋失水过慢,萎凋效 率低。
另外,萎凋时间还与摊叶厚度、翻拌次数、鲜叶老嫩、含水 量等相关。
在同等条件下,摊叶厚、翻叶次数少、鲜叶含水量多、萎凋 时间长;相反,萎凋时间则短。
萎凋时间以达到萎凋适度为准,在安徽祁门地区,一般温度35℃~38℃, 4~4.5h可以完成萎凋。
春茶气温低,湿度大,萎凋时间稍长,一般5h左右。雨水叶要5.5~6h。 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较低,鲜叶含水量相对较少,萎凋时间较短, 一般3.5h左右可完成萎凋。 萎凋时间过短,对品质不利。一般以8~10h完成萎凋的品质较好。但生 产实际中,为兼顾萎凋质量和效率,通常短于这个时间,一般萎凋时间都在 6h以内。
萎凋槽一般长10m,宽 1.5m,高1m,摊叶面积15m2。 摊叶帘到槽口处高度20cm, 摊叶帘安放在竹帘支架上。
萎凋时把鲜叶摊放在摊叶帘上,借助鼓 风机将热风炉中的热空气鼓入槽体内,强制 通过槽面上的鲜叶,若温度高,通过冷风门 调节。这样一方面提供叶子水分蒸发消耗的 热量,另一方面及时吹散叶子表面的水蒸汽, 降低叶子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叶内外 的蒸汽压力差,使叶子水分蒸发,叶子逐渐 萎软,达到萎凋的目的。
老叶厚摊,三级以下叶子含水量少,叶张大,故摊叶厚度 在18cm左右,每槽摊叶225kg左右。
另外,大叶种稍薄,小叶种稍厚;雨、露水叶及含水量高 的鲜叶稍薄,含水量较少的鲜叶稍厚。
茶叶加工技术:小种红茶初制技术
小种红茶初制技术
小种红茶
小种红茶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纯正的松烟香,桂圆汤味。福建政 和、建阳等县用工夫红茶的筛面茶熏烟制成小种红茶,称为烟小种, 品质不如正山小、复火 等7道工序。
萎凋
小种红茶的萎凋,为了增加茶叶的 松烟香和桂圆味,采用室内加温萎凋, 设“青楼”分上、下两层,楼板用木条 间隔钉成,上面铺竹蓆。鲜叶摊在竹蓆 上,厚度9~10cm,适当翻叶,使萎凋均 匀。
与此同时,使茶叶进一步吸收烟味,使其吸足烟量,提高茶叶品质。
三、发酵:发酵也与工夫红茶基本相同。
四、炒锅:炒锅又叫过红锅,这是小种红茶初制中的特殊而重 要的工序,主要是利用高温迅速破坏酶活性,实质就是及时终 止发酵。
五、复揉:把炒锅叶趁热揉捻5~6 min,目的使条索更加紧结。
六、熏焙
熏焙是小种红茶干燥的一大特点,对形成小种红茶的品质特征十分重要, 既要使茶叶烘干,又要吸收大量松烟,使毛茶具有浓厚而纯正的松烟香气和类 似桂圆汤的滋味。
楼下在地面以下外 面砌灶,燃烧松柴加温, 通过烟道进入室内,烟 道上面用活动砖块覆盖, 根据需要,分段开口, 进入楼下一层熏焙茶叶, 并使楼上温度保持在 28~30℃。
如果楼上萎凋 间温度偏高,通过 打开木门调节。叶 子在萎凋时吸收松 烟味,直至萎凋适 度,成茶吸烟量足。
二、揉捻:揉捻与工夫红茶相同。
“青楼”上层萎凋,下层用来熏焙茶叶。叶子摊在水筛上,水筛放在焙架上, 地面烟道出烟熏焙。开始温度要高,尽快蒸发水分,防止湿坯闷蒸。到8成干时, 熄灭明火,降低温度,增大烟量,使叶子大量吸收松烟香味。
一般一批叶子约需熏焙8~12h,烘至9成干。
七、复火
毛茶出售前要进行复火,复火时将高级茶与低级茶分开,进行大堆 复火,采用低温长时熏焙,使茶叶继续蒸发多余的水分,达到毛茶含水 量的要求。
制茶工艺学第八章:红茶初制
制茶⼯艺学第⼋章:红茶初制第⼋章红茶初制本章重点:红茶的花⾊品种, 鲜叶要求,红茶加⼯⼯艺流程,加⼯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 三种红茶的加⼯⼯艺§8-1 概述红茶是我国⽣产和出⼝的主要茶类之⼀。
全国红茶⽣产占茶叶总产量的1/4;出⼝量约占全国茶叶出⼝总量的半数以上。
我国红茶有⼩种红茶、⼯夫红茶、切细红茶三种。
红茶是全发酵的茶类。
鲜叶经萎凋—揉捻(揉切)--发酵---⼲燥等⼯序加⼯,制出的茶叶,⽔⾊和叶底均为红⾊,故称为红茶。
我国⽬前以⽣产⼯夫红茶为主,⼩种红茶数量较少,切细红茶的产销量随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种主要红茶及品质特征:“祁红”:品质优异,制⼯精细,驰名中外。
“祁门⾹”。
“湘红”:产区⼴阔,产量占全国主要地位。
“闽红”:品种不同品质互异,有“坦详”,“⽩琳”,“和”⼯夫之分。
“宁红”(江西)湖北的“宜红”,台湾的“台红”均有悠久的⽣产历史。
“滇红”:外形肥硕显毫,⾹味浓郁。
享有极⾼盛誉。
另外粤、桂、浙、苏、川、贵州等地均有红茶⽣产。
鲜叶要求:鲜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制成红茶的品质。
虽然红茶有⼩种、⼯夫、切细之分,但对鲜叶质量有着共同要求。
除⼩种红茶对鲜叶有⼀定的成熟度外,⼯夫红茶和切细红茶都要有较⾼的嫩度。
⼀般是以1芽2叶为标准。
开始⽣产切细红茶时,(袋泡茶)只需要低级鲜叶,但事实证明,要制成⾼档切细红茶,仍要1芽2-3叶嫩度的鲜叶,⽽⼯夫红茶也只有嫩度⾼的鲜叶,才能制成形质优美的产品。
鲜叶的新鲜度直接影响红茶的⾹⽓、滋味、尤其是切细红茶内质要⾹味鲜,浓度、必须⽤新鲜的鲜叶。
1.鲜叶的⾊度,以黄绿⾊为好,紫⾊叶虽能制红茶,但滋味稍差、品质较差。
2.鲜叶的品种,与红茶品质密切有关。
云南⼤叶种、叶质柔软肥厚,多酚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
含量较⾼,制成红茶品质特别优良。
福建政和、福⿍⼤⽩茶、祁门储叶种等都是适制红茶的好品种。
3.采摘季节也有关,⼀般夏茶采制红茶较好。
这是由于夏茶多酚化合物含量较⾼,适制红茶。
红茶初制加工技术教案
红茶初制加工技术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红茶的起源、类别及相关的基本知识。
2、学习小种红茶的初制加工技术3、教与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小种红茶的初制加工技术【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红茶?大家知道红茶是怎么来的?顾名思议红茶就是成茶的水色和叶底均为红色,故称为红茶。
红汤红叶,它是在绿茶、黑茶、白茶制法的基础上创制的。
2、大家是否知道红茶的英文是怎么说的?为什么?为什么不是red tea而是black tea呢?虽然汤色和叶底是红色,但是干茶的色泽呈现乌黑油润呢,因此叫black tea。
绿茶:green tea 白茶: white tea 黑茶:dark tea 乌龙茶:Oolong tea 黄茶:yellow tea讲授新课:一、红茶相关资料1、红茶起源:红茶的历史是从17世纪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开始的,到现在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是世界茶叶消费的主要品种,约占世界茶叶总贸易量的75%。
红碎茶占红茶贸易量的98%,工夫红茶只占红茶贸易量的2%,国际年贸易量超过了100万吨,世界上约有100个国家进口红茶,包括中国在内有28个国家出口红茶,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
2、简单讲述红茶的发展历史:世界四大著名红茶:祁门红茶(中国)、大吉岭红茶(印度)、锡兰高地红茶(斯里兰卡)、阿萨姆红茶(印度)世界三大高香红茶2、红茶基本知识基本加工工艺:鲜叶→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分类:按制法和产品品质不同,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切细红茶) 三种类别。
武夷山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发展简史: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速溶红茶(1643年前后)(18世纪中叶)(1958年)(72-74年)二、小种红茶1、是福建特有的一种外销茶,是我国红茶生产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茶类,各种红茶制法都是在小种红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的。
茶叶审评技术:红茶初加工基本工艺(以工夫红茶为例)
三、揉捻
红茶揉捻的参数
三、揉捻
红茶揉捻的方法
特点:长时、重压,解块筛分。
嫩叶采用轻压短揉,老叶采用重压长揉的原则。重萎凋 的叶子采用适当重压,轻萎凋的叶子采用适当轻压、揉捻 时间相对延长。高山茶适当重压;温度低时适当重压;嫩 叶转速不宜过快。
三、揉捻
红茶揉捻溢,粘附于茶条表面,用手紧 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 细胞破损率在80%以上,叶片成条率在90%以上。
红茶初加工基本工艺
(以工夫红茶为例)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具有 红汤红叶的品质特征,其品质与 序 加工工艺密切相关。
工夫红茶初加工基本工艺流程
鲜叶
萎凋
揉捻
发酵
干燥
一、鲜叶要求
一般要求:嫩、匀、鲜、净。 1芽2,3叶为主。
特殊要求:叶色黄绿,多酚含量较高。
二、萎凋
萎凋的定义
定萎义:在凋一定环境条件下散失部分水分,并伴随发生一系
四、发酵
发酵适度的标准
感官判断: 叶色:春茶:色泽紫铜色,夏、秋茶:黄红色 叶温:达高峰并开始稳定时终止 香气:青草气消失,有清新鲜浓的花果香
化学检测:茶多酚保留量为<50%
四3 、干干燥 燥
干燥的定义
定义:采用一定的温度去除水分, 固定茶叶品质,进一步形成与发展茶 叶品质的过程。
四、干燥
红茶干燥的目的
列生理生化变化的过程。
二、萎凋
萎凋的目的
萎凋的目的 : 散失适当的水分,减少细胞张力,使叶片柔软,韧性增
加,为揉捻做形和提高叶细胞损伤程度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萎凋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生化变化,如水解反应、
部分酶活性增强,为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准备了条件。
二、萎凋
萎凋的方法
红茶的加工与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红茶的加工与制作方法是怎样的红茶的制作工艺(1)萎凋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
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
此外,这一过程和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
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
自然萎凋即将茶叶薄摊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太强处,搁放一定的时间。
萎凋槽萎凋是将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过程,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萎凋方法。
(2)揉捻红茶揉捻的目的,与绿茶相同,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3)发酵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
目前普遍使用发酵机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
发酵适度,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
(4)干燥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
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小种红茶制造方法1)萎凋小种红茶的萎凋工序实行日光萎凋与加温萎凋相结合的方法。
小种红茶主产区—福建崇安县星村桐木关一带,春季多雨,晴天较少,一般采用室内加温萎凋。
桐木关一带的加温萎凋又叫焙青,各地初制厂都有专门焙青用的“青楼”.青楼分上下两层,中间架设横档搁条,不铺木板,搁条间隔约6-10厘米,搁条上铺“青席”。
下层距地约2米,在距地1.7米处悬挂吊架,为焙干时放置水筛之用。
红茶初制知识
红茶初制技术一、萎凋。
萎凋是形成工夫红茶外形内质的基础工序(一)萎凋的目的与原理:由于工夫红茶的品质要求具有外形紧细,内质红叶红汤的特征,因而须将碎叶及时地进行萎凋,蒸发一部分水分,减少细胞张力,使叶片由脆嫩变为柔软,增加韧性,酶的活性加强,为以后各个过程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萎凋时,影响萎凋的因素很多,如水分含量,鲜叶质量,摊业厚度,相对湿度等很多矛盾。
其主要矛盾是湿度和厚度。
而温度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为鲜叶失水的快慢,主要决定于外部温度的高低,而温度的高低又与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是气温高,相对湿度小,空气干燥,水分易散失,萎凋进度快;反之萎凋进度慢,往往造成理化变化不协调,容易造成乌条暗片,有损产品质量。
若温度过高,不仅鲜叶受到激烈的变化,而且叶片内组织水分连通不好,理化变化过激,叶片枯红,干茶色泽枯竭,内质汤浅色淡。
所以采用萎凋槽萎凋鲜叶,以掌握叶温在30度为宜。
(二)萎凋方法。
概括说来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
自然萎凋又分室内和室外萎凋(阳光)。
萎凋槽萎凋其原理是利用鼓风机压送一定温度的空气,快速穿过疏松的叶层,及时带走叶间的水蒸气,加快叶内水分散失达到萎凋的目的,摊在竹席上时一般16-18厘米厚,叶温30度左右,时间6-8小时,中间翻二,三次。
(三)萎凋程度良好的萎凋是形成优良产品的前提之一,要提高功夫红茶的产品质量,首先要力求作到萎叶适度,均匀一致。
如萎凋不足,水分散失太少,细胞紧张状态未消失,揉念时芽叶断碎,茶汁流失,毛茶条松碎片过多,滋味淡薄。
萎凋过度易焦尖焦边,发酵困难,毛茶多碎末,香底味淡,叶底发暗。
所以不论采用何种萎凋方法,都需要萎凋适度和均匀。
适度的特征是:叶片柔软;摩擦,叶片无响声;手握叶成团,松手时叶片不易弹散;嫩梗折不断,无枯尖焦边,红边现象;叶面光泽消失,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具有清高感觉;萎叶失重达30-35%左右。
二.揉捻揉捻是形成工夫红茶外形内质的一个重要工序,因为红茶滋味的浓淡,除品种和栽培条件不同而除外,在工艺上主要决定于细胞破损程度。
红茶初加工工艺技术流程介绍
红茶初加工工艺技术流程介绍红茶初加工工艺技术如下--一、原料准备1 采摘标准。
红茶原料要求有较高的嫩度,一般春茶采摘标准为1芽2叶或1芽3叶初展,夏秋茶为1芽1叶或1芽2叶初展。
2 采摘时间。
应选择晴天,待露水干后采摘。
一天中的采摘时间因季节而不同,一般春茶上午9~10点钟采摘的上午青,制茶品质比晚青好;夏秋茶以下午3点后采摘的晚青制茶品质好。
3 储运要求。
在采摘、运送、贮放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应使用清洁、透气性良好的茶篮和竹筐装运,尽量保持鲜叶的新鲜度与完整性,避免茶芽受损氧化,而发生局部红变现象。
严禁用编织袋装运鲜叶。
4 鲜叶分级。
不同鲜叶含水量、内含物各不相同,必须对每一批次的鲜叶按品种、嫩度、大小进行分级,防止混杂,做到品种相同、鲜嫩一致、大小均匀。
否则,易造成发酵不匀、品质不好的后果。
二、工艺流程红茶初制工艺技术流程分四道工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1 萎凋。
萎凋叶含水量以58%~62%为适度,具体要根据不同的生产季节而定,掌握的基本原则是“老叶嫩萎凋”、“嫩叶老萎凋”。
一般春茶萎凋程度宜重,含水量控制在58%~60%,以消除青气青味;夏秋茶宜轻,含水量控制在60%~62%,鲜爽度好。
感官判断萎凋适度为:叶质和嫩茎萎软,失去鲜态时的挺展和脆性,握叶柔软、稍粘、可成团,嫩茎弯曲不断;叶色失去表面的鲜绿光泽成无光泽的暗绿色,叶面呈皱;鲜叶原有的青气基本消失并散发清香。
2 揉捻。
揉捻室的温度要求在20~24℃,相对湿度85%~95%,并避免阳光直射,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夏秋茶季节气温高、湿度低,可在揉捻室地面洒冷水或喷雾,以降低室温,提高相对湿度。
采用920型的揉捻机外,也可采用65或55型的揉捻机,一般大型揉捻机投叶量(萎凋叶,下同)在100~120㎏,小型揉捻机投叶量在约35㎏。
投叶量要适中,超量投叶,会造成叶子在揉捅中翻动受阻,出现揉捻程度不匀,且会使揉捻叶温升高。
一般采用两次揉捻,第一次揉捻后,将揉捻叶投入解块分解机,通过2~3目筛网,筛下的叶紧条细,直接进入发酵室发酵,筛面粗松揉叶进行第二次揉捻。
制红茶工艺流程
制红茶工艺流程
《制红茶工艺流程》
制作红茶是一项复杂的工艺,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达到最佳的口感和香气。
下面是红茶的制作工艺流程:
1. 采摘:红茶的制作从茶叶的采摘开始。
一般来说,茶叶的嫩芽和嫩叶是最适合制作红茶的部分。
采摘的时候要注意避免损伤茶树,同时尽量保持茶叶的新鲜。
2. 萎凋:采摘后的茶叶需要经过萎凋的处理。
这个过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茶叶的水分含量,使其更容易在后续的加工中发酵。
萎凋通常会在室温下进行,时间长短取决于茶叶的品种和天气。
3. 揉捻:萎凋后的茶叶会进行揉捻,这个过程可以激活茶叶内部的酶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坏茶叶细胞,促进后续的发酵。
揉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手工揉捻或者机械揉捻。
4. 发酵:揉捻后的茶叶会进行发酵,这个阶段是决定红茶香气和口感的关键。
发酵通常会在相对潮湿、适宜温度的条件下进行,时间长短也会因茶叶的品种和制作工艺而有所不同。
5. 干燥:发酵结束后的茶叶需要通过干燥来稳定其水分含量,并且保持适当的茶叶形态。
干燥可以通过晾晒或者烘干来进行,整个过程需要仔细控制温度和湿度,以确保茶叶保持最佳的质量。
6. 分级:最后一步是将干燥后的茶叶按照不同的规格和品质进行分级。
这个过程不仅影响着红茶的外观,也对红茶的口感和香气产生影响。
以上就是红茶的制作工艺流程,每个步骤都需要精细的操作和丰富的经验,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做到最好,才能制作出优质的红茶。
红茶初制工艺流程-昭平何玉开
红茶初制工艺流程广西昭平县何玉开2012年2月21日红茶初制工艺流程红茶初制工艺流程为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烘干等4道工序,现分别介绍如下:萎凋:是红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形成外形条索紧细美观、内质香高味醇的前提和基础。
萎凋方法有三种,既:一是自然萎凋、二是室内萎凋,三是采用萎凋槽加温萎凋。
最后一种方法,当前较为广泛使用。
但在操作技术方面要掌握4个要素:适宜温度:萎凋时一般气温较低,萎凋槽需要加温,风的温度不超过35度。
夏秋季,气温高,不需要加温,只要鼓自然风即可。
如果是雨水叶萎凋要待表面干后,方可加温萎凋。
摊叶厚度:一般每平方米摊叶7- 8公斤左右,厚度约lO厘米,要摊得均匀,嫩叶、雨水叶要摊薄,老叶可摊厚点,上叶时尽量保持鲜叶的疏松状况。
均匀反动,为了使萎凋叶萎凋均匀和缩短时间,在萎凋过程中要适当进行翻拌,一般每小时翻拌1-2次。
翻拌时要求翻到底,抖得开,动作要轻。
萎凋时间:根据鲜叶老嫩、含水量、温度、摊叶厚度,翻拌次数不同则要求灵活掌握。
适度的萎凋叶,叶色变暗绿,叶表面软皱、失去光泽,叶质柔软,手握能成团放开应措、叶柄大部分折而不断,含水量约58% -64%,春茶宜重,夏秋茶宜轻。
揉捻:是使红茶外形索紧细,形成汤色红艳,滋味浓醇甘甜的重要手段。
揉捻时要掌握的原则是:嫩叶要少揉,老叶则要重揉,且要揉透、揉紧,茶汁充分揉出而不流失。
在揉捻过程中要注意的主要技术因子是揉捻叶量、加压力度、揉捻时问三者均视机型大小而异。
一是细嫩叶(特级、一级原料)分3次加压,每次30分钟,第一次不加压,后两次分别加压10分钟,减压5分钟,再重复一次,总时间共90分钟左右,二是一般原料(2级一下)分两次加压,每次45分钟,第一次不加压,第二次加压10分钟,加压5分钟,再重复两次。
无论细嫩叶,还是一般原料,揉捻后均需要解决筛分。
发酵:是红茶形成汤色红亮,加深茶汤浓度,发展香气,减少青涩味,使其滋味醇和隽永的关键。
发酵设备:发酵一般是在专门发酵机室内进行的,室内并要安装多层发酵架,好放置发酵框。
红茶加工技术
红
茶
基 础
红茶是世界上生产和贸易的主要茶类属全 发酵茶,鲜叶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 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
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的鼻祖,至今已 有400多年的历史。
红茶基本品质特征:红汤红叶
壹 萎凋
萎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 菱凋的目的: 1.鲜叶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匀地散失 适量的水分,使细胞张力减小,叶质变软, 便于揉卷成条,为揉捻创造物理条件。 2.伴随水分的散失,叶细胞逐渐浓缩, 酶的活性增强,引起内含物质发生一定程 度的化学变化,为发酵创造化学条件。 3.散失青草气,发展花果香。
贰
揉捻
揉捻是红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是形成工 夫红茶紧结细长的外形、增进内质的重要环节。
揉捻的目的: 1.在力的作用下,使萎凋叶卷曲成条; 2.充分破坏叶细胞组织,茶汁溢出,使叶 内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化合物接触,促进发酵 作用的进行。 3.由于揉出的茶汁凝于叶表,在茶叶冲泡 时,可溶性物质溶于茶汤,增进茶汤的浓度。
叁 发酵
发酵是红茶初制的第三道工序。 发酵在菱凋、揉捻的基础上,是形 成红茶色香味的关键,是绿叶红变 的主要过程。
发酵的目的: 1.茶叶中茶多酚氧化形成茶黄 素、 茶红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 泽和滋味。 2.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叶 子发酵充分,减少青涩气味,并产 生浓郁的香气。
肆 干燥
干燥是红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 干燥目的: 1.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停止发 酵,固定萎凋、揉捻,特别是发酵所形 成的品质。 2.蒸发水分使茶叶含水量降低到6% 左右,以紧缩茶条,防止霉变,便于贮 运。 3. 继续发散青臭气,进一步发展茶 叶香气。 一般红荼烘干分两次进行,第一次 烘干称毛火,中间适当摊晾,第二次烘 干称足火。毛火掌握高温快速的原则, 以便能迅速抑制酶的活性,散失叶内水 分。足火掌握低温慢烤的原则,继续蒸 发水分,发展香气。
红茶的制茶工艺、理化变化对品质的影响
红茶的制茶工艺、理化变化对品质的影响鲜叶要求:鲜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制成红茶的品质。
虽然红茶有小种、工夫、切细之分,但对鲜叶质量有着共同要求。
除小种红茶对鲜叶有一定的成熟度外,工夫红茶和切细红茶都要有较高的嫩度。
一般是以1芽2叶为标准。
开始生产切细红茶时,(袋泡茶)只需要低级鲜叶,但事实证明,要制成高档切细红茶,仍要1芽2-3叶嫩度的鲜叶,而工夫红茶也只有嫩度高的鲜叶,才能制成形质优美的产品。
鲜叶的新鲜度直接影响红茶的香气、滋味、尤其是切细红茶内质要香味鲜,浓度、必须用新鲜的鲜叶。
1.鲜叶的色度,以黄绿色为好,紫色叶虽能制红茶,但滋味稍差、品质较差。
2.鲜叶的品种,与红茶品质密切有关。
云南大叶种、叶质柔软肥厚,多酚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含量较高,制成红茶品质特别优良。
福建政和、福鼎大白茶、祁门储叶种等都是适制红茶的好品种。
3.采摘季节也有关,一般夏茶采制红茶较好。
这是由于夏茶多酚化合物含量较高,适制红茶。
因此,有的地方在夏季制红茶,春季制绿茶,充分发挥鲜叶的适制性。
二、红茶初制技术对品质的影响红茶初制与绿茶不同,绿茶鲜叶加工一开始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红茶则与其相反,在加工过程中,创造条件增强酶的活性,促进多酚化合物的氧化缩合。
在阐述红茶对鲜叶加工技术关键时,必须以红茶品质形成的物质变化为依据,才能达到指导生产,科学采用制茶工具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一)萎凋技术对品质的影响萎凋是制红、青、白茶的第一道工序。
有些绿茶由于种种原因不及时现揉现制,先厚堆放而后杀青,虽有些水分散失,而好象萎凋作用,但不属于萎凋工序。
程序是白茶最重,其次是青茶。
鲜叶在通常的气候条件下,薄摊,开始一段时间,以水分蒸发为主。
随着时间的延长,鲜叶水分散失到相当适度后,自体分解作用逐渐加强。
由于水分的丧失和内质的变化,叶片面积萎缩,叶质由硬变软,叶色鲜绿转变为暗绿,香味也相应的改变。
这个过程称为萎凋。
萎凋过程,一方面是萎凋的物理变化,一方面是萎凋的化学变化。
红茶的初制
红茶初制--嫩、匀、净、鲜鲜叶的品质由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鲜度四方面决定。
在条形红茶的初制过程中,这四方面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鲜叶的嫩度:嫩度是衡量鲜叶品质的重要因子,是评定鲜叶等级的主要指标,它将决定毛茶的等级。
一般细嫩的鲜叶,叶质肥厚柔软,制成毛茶, 条索紧细锋苗好,色泽纯润。
细嫩鲜叶有效化学成分含量高,纤维素少,制成毛茶内质汤色较亮,香味浓爽醇厚,叶底红匀艳亮。
粗老的鲜叶,纤维素含量高,含梗量多,叶张粗硬,外形条索空松,色泽枯花,内质香味平和带粗淡,叶底硬暗。
鲜叶的匀度:匀度是指同批鲜叶老嫩的均匀程度。
鲜叶老嫩的均匀对加工的影响甚大,直接影响毛茶的品质。
红茶要求鲜叶老嫩均匀一致。
但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父子茶”、甚至“祖孙茶”。
一般红茶要求一芽二、三叶作(除金骏眉需要以茶芽制作之外)为原料,若老嫩不匀,有一芽二叶,也有一芽四、五叶,或三叶开面的新梢,制成毛茶,老嫩混杂,亦不便于初精制加工;也常见雨水叶、露水叶和晴天采的无表面水的鲜叶相互混杂;也有的品种不一,肥厚的持嫩性强的品种与瘦薄的易老化的品种鲜叶互相掺和等,这些都是匀度差的体现。
特别是老嫩的混杂,会给初制带来很大困难。
鲜叶的净度:净度是指鲜叶内的夹杂物的情况。
鲜叶中的夹杂物分茶类夹杂物和非茶类夹杂物两种。
茶类杂物有茶籽、花蕾、幼果、枯病叶、隔年老叶、老梗等;非茶类夹杂物有虫尸、杂草、泥砂、铁器及易夹入鲜叶中的其他植物的落等。
茶类夹杂物影响毛茶的净度,非茶类夹杂物除影响毛茶净度外,有的有害物质严重影响卫生品质,有的硬质的铁石夹杂物还将损坏制茶机械。
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保证鲜叶的纯净。
鲜叶的鲜度:鲜度是衡量鲜叶新鲜程度的指标。
从茶树上采摘的离体鲜叶,要及时送至初制厂,以保持鲜叶的新鲜,在运输及贮藏过程中不能紧压,不能造成机械损伤。
鲜叶存放过久,运输中踩压,会使鲜叶发生红变,或造成温度升高而渥沤,将严重地损害品质,有的甚至成为劣变原料而失去加工价值。
红茶初制加工工艺PPT89页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89
红茶初制加工工艺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红茶初制本章重点:红茶的花色品种,鲜叶要求,红茶加工工艺流程,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 三种红茶的加工工艺§8-1 概述红茶是我国生产和出口的主要茶类之一。
全国红茶生产占茶叶总产量的1/4;出口量约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半数以上。
我国红茶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切细红茶三种。
红茶是全发酵的茶类。
鲜叶经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加工,制出的茶叶,水色和叶底均为红色,故称为红茶。
我国目前以生产工夫红茶为主,小种红茶数量较少,切细红茶的产销量随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几种主要红茶及品质特征:“祁红”:品质优异,制工精细,驰名中外。
“祁门香”。
“湘红”:产区广阔,产量占全国主要地位。
“闽红”:品种不同品质互异,有“坦详”,“白琳”,“和”工夫之分。
“宁红”(江西)湖北的“宜红”,台湾的“台红”均有悠久的生产历史。
“滇红”:外形肥硕显毫,香味浓郁。
享有极高盛誉。
另外粤、桂、浙、苏、川、贵州等地均有红茶生产。
鲜叶要求:鲜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制成红茶的品质。
虽然红茶有小种、工夫、切细之分,但对鲜叶质量有着共同要求。
除小种红茶对鲜叶有一定的成熟度外,工夫红茶和切细红茶都要有较高的嫩度。
一般是以1芽2叶为标准。
开始生产切细红茶时,(袋泡茶)只需要低级鲜叶,但事实证明,要制成高档切细红茶,仍要1芽2-3叶嫩度的鲜叶,而工夫红茶也只有嫩度高的鲜叶,才能制成形质优美的产品。
鲜叶的新鲜度直接影响红茶的香气、滋味、尤其是切细红茶内质要香味鲜,浓度、必须用新鲜的鲜叶。
1.鲜叶的色度,以黄绿色为好,紫色叶虽能制红茶,但滋味稍差、品质较差。
2.鲜叶的品种,与红茶品质密切有关。
云南大叶种、叶质柔软肥厚,多酚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
含量较高,制成红茶品质特别优良。
福建政和、福鼎大白茶、祁门储叶种等都是适制红茶的好品种。
3.采摘季节也有关,一般夏茶采制红茶较好。
这是由于夏茶多酚化合物含量较高,适制红茶。
因此,有的地方在夏季制红茶,春季制绿茶,充分发挥鲜叶的适制性。
§8-2 红茶初制技术对品质的影响红茶初制与绿茶不同,绿茶鲜叶加工一开始用高温破坏酶的强性,红茶则与其相反,在加工过程中,创造条件增强酶的强性,促进多酚化合物的氧化缩合。
在阐述红茶对鲜叶加工技术关键时,必须以红茶品质形成的物质变化为依据,才能达到指导生产,科学采用制茶工具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一)萎凋技术对品质的影响萎凋是制红、青、白茶的第一道工序。
有些绿茶由于种种原因不及时现柔现制,先厚堆放而后杀青,虽有些水分散失,而象萎凋作用,但不属于萎凋工序。
程序是白茶最重,其次是青茶。
鲜叶在通常的气候条件下,薄摊,开始一段时间,以水分蒸发为主。
随着时间的延长,鲜叶水分散失到相当适度后,自体分解作用逐渐加强。
水分的伤失和内质的变化,叶片面积萎缩,叶质由硬变软,叶色鲜绿转变为暗绿,香味也相应的改变。
这个过程称为萎凋。
萎凋过程,一方面是萎凋的物理变化;一方面是萎凋的化学变化。
这两种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物理变化既能促进化学变化,浓度大,促进作用增强。
又能抑制化学变化,失水,抑制酶的水解作用,甚至影响化学变化的产物。
由此而出现制茶品质的差异性。
反之,化学变化亦能影响物理变化的进展。
两者之间的变化发展和影响,是依湿、温度为主的客观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
要掌握萎凋适度符合制茶品质的要求,就要采取人工的技术措施。
萎凋工序,是以低温条件下大量失水为特点。
随着水分散失,细胞液的浓度增大,酶的活性增强,从而使叶内化学成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对红茶的色香味的形成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实践证明,掌握水分变化的规律,控制失水量和失水速度,是萎凋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在加工工艺中以萎凋叶含水量作为萎凋适度指标。
影响萎凋失水的外在因素很多,有温度、湿度﹑通风条件、叶层的厚薄等。
其中以温度为主要矛盾,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50℃以下随着时温的升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促进叶内水分蒸发。
因此在生产中,采用日光、室内加温、萎凋机等萎凋,都是用加温的方式来加速水分的蒸发和增强酶的活化性能。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20℃~40℃),不加温比加温好,低温比高温好。
在生产实践中,在低温高湿的情况下,进行加温萎凋,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提高萎凋质量;但温度以35℃以下为宜,不超过38℃。
否则,鲜叶失水太快,理化变化激烈进行,以至造成细嫩芽叶的萎凋不匀,过早红变等现象。
萎凋过程中,温度调节可以用摊叶厚薄,通风条件来进行,但调节要有一定的幅度,不可太大。
在调节温度时必须掌握先高后低,风量先大后小的原则。
防止萎凋后期温度太高,影响品质。
在生产中掌握萎凋程度,必须根据鲜叶老嫩红茶种类,及机型的不同条件。
嫩叶水分及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适当地进行老萎,使酶的活性增强,有利于多酚类物质的氧化。
相反,老叶一方面含水量少,叶质较硬,失水过多揉捻更为困难。
另一方面,老叶虽然多酚类化合物较少,但其中自动氧化部分的茶黄素含量比嫩叶多,所以老叶轻萎凋有利于形质的形成。
各种红茶要求因其品质要求不同,使用的机型的不同,萎凋的程度也就有所差异。
工夫红茶要求外形紧结完整,内质茶汤滋味醇和,所以萎凋适度必须适中,(含水量58~64%)。
萎凋程度偏轻,萎凋叶含水量在65%以上,揉捻时条索断碎,不完整,茶汤滋味青涩欠醇,若萎凋叶含水量低于50%,条索不紧,茶末多。
但对切细红茶来说,要求碎茶多,外形呈粉状,茶汤色深味浓,具有收敛性。
若揉捻机使用揉切机(VTC),萎凋强度略轻。
若用机械揉切机,揉捻则萎凋强度宜重些(5%左右),否则揉切时茶叶易流味。
(二)揉捻(切)技术对品质的影响1、揉捻是形成红茶外形的关键工序。
红茶揉捻形成的条索经过发酵后进行烘干,加以紧缩固定。
由于工夫红茶要求外形紧结,色深味浓,加上消费者习惯进行一次冲泡。
因此红茶揉捻要求充分;工夫红茶的细胞破坏率高达70~80%,切细红茶的细胞破坏要求更高。
2、红茶品质要求不仅要有更高的细胞破坏率;而且更有高度的细胞破坏速率。
因为单位时间内细胞破坏率低,细胞破坏时间先后的差距较大,发酵的起点很不一致,总的发酵时间延长,结果使可溶性物质损失较多,茶黄素含量减少,茶红素增加,于红茶品质不利。
工夫红茶和切细红茶传统制法的揉捻(切),时间都在1~2小时左右,细胞破坏率较低,而机械揉切机经30~40种揉切就可以达到切细红茶细胞破坏率的指标。
因操作时间短,发酵起点较为一致,因此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程度切匀。
茶黄素,水溶物含量较多,分离出来的切细红茶香味浓度好,富有收敛性,叶底红亮。
3.红茶揉捻掌握加压的原则是:轻---重----轻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红茶揉捻加压比绿茶重,时间长(95分钟)揉捻要求较充分。
4.筛分复揉是红茶揉捻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筛分不仅可以使揉捻程度基本上达到一致,松紧粗细。
大小不一的叶子分清,而且有解困散热的作用。
复揉是筛面上头子茶再进行揉捻,这对保留细嫩茶叶的锋苗和提高粗大叶子的成条率是有良好的作用。
因此,在揉捻在应采用多次短时,筛分复揉,这不仅对外形有利,而且对提高内质重要的作用。
三.发酵技术对品质的影响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特征工序,是以绿叶红变为主要特征的生化变化过程,发酵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缩合和其它成分的深刻变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大。
因此创造有利于发酵正常进行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温度酶活化最适宜的温度是40~50℃。
但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多酚类化合物迅速的大量的氧化缩合,生成茶红素,有的生成黑色素,部分为蛋白质所沉淀。
结果使茶汤滋味淡薄,水色浅,叶底红暗。
相反,好温度在20℃以下,酶活性很弱,氧化反应速度缓慢,发酵难以进行。
因此,要使发酵顺利地进行,并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室温应控制在20~30℃范围之内。
过高过低必须用人工加以调节。
湿度发酵叶保持一定的含水量,有利于发酵叶的正常进行,要求发酵室的相对湿度在95%以上。
否则,空气干燥,湿度太低,发酵叶水分蒸发快,往往造成理化变化失调,而出现乌条,花青等发酵不均匀的现象。
在夏秋季节,气温高,空气湿度相对低时,可采用室内地面墙上喷水或喷雾。
若没有专用发酵室,可在发酵盒上复盖湿布,并洒水。
空气酶促和非酶促作用,只有在空气流动供氧充足情况下,才能正常进行。
因此发酵环境必须保持空气流动,清洁新鲜,供氧充足,适当地调节流动是非常必要的。
发酵叶的摊放厚度,直接关系到供氧的多少。
一般老叶松疏透气性较好,适当摊厚,嫩叶摊薄,即能使发酵正常,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影响红茶发酵的温度、湿度,空气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般情况是气温高,湿度低;湿度高,温度就低。
因此,在生产上要解决这对矛盾,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发酵程度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分析云南切细红茶中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与红茶品质的关系认为:毛茶的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包括氧化和未氧化的)的保留量,在60~65%时品质较好,滋味浓厚鲜爽,收敛性强,汤色浅;保留量在70%以上有青涩味,苦涩味重。
保留量在55~58%味醇汤红,类似工夫红茶的品格;保留量50~53%味淡清纯,色泽发暗;发酵过度,保留量在50%以下味酸。
因此,掌握好发酵程度。
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保留量是掌握发酵程度的生化指标,一般在较好条件下,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只损失1/5,而保留量约保留80%.但这个指标高低与制茶条件,技术水平有关。
生产中必须结合发酵叶的香气,色泽的变化综合判断发酵适度。
按香气由强烈青草气---青香—兰花香—桂花香—果香—低香—香低(几手嗅不到香气)按色泽:青绿色—青黄色—黄色—黄红色—红色—暗红色变化分为六级叶象:一级叶象:青绿色,有强烈青草气二级叶象:青黄色,青草气三级叶象:黄色青香四级叶象黄红色,花香或果香五级叶象:红色,低香六级叶象:暗红色,香低针对切细红茶或小种红茶以四级叶象为佳,其它红茶品种,可参考执行。
鲜爽度品质高常在二、三级叶象强度品质高常在三、四级叶象浓度品质高常在四、五级叶象发酵过程叶象和色泽变化主要由于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程度不因所造成的。
在发酵开始时,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产物—茶黄素含量较多。
经过一定时间,叶温达到最高峰,茶黄素含量最高,以后茶黄素进一步缩合成茶红素,叶温开始不降。
茶黄素含量逐渐减少。
这个变化规律告诉我们,当发酵叶温达到高峰时,应迅速利用高温制止酶的活性。
但在生产中因为发酵结束到烘干破坏酶的活性,需要一段时间,具体掌握时还要偏嫩些,可在高峰到来前结束发酵。
如果在夏秋季节,需要一定时间,具体掌握时还要偏嫩些,时间可大大缩短。
有的甚至在揉捻结束时,发酵已基本完成,这时可以直接进行烘干,不必经过发酵工序。
(揉捻过程中存在着发酵)四烘干技术对品质的影响烘干是红茶初制最后的一道工序,也是固定和发展红茶品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