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PPT课件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课件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b84c0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9.png)
04
并发症及处理
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致局部感染,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02
出血:可能导致局部出血,需及时进行止血处理
过敏反应:可能导致过敏反应,需及时进行抗过敏治疗
气胸:可能导致气胸,需及时进行胸腔穿刺排气
05
神经刺激:可能导致神经刺激,需及时调整阻滞参数
谢谢
穿刺技术
超声引导:使用超声设备实时观察穿刺过程,确保穿刺准确性
定位腰丛神经:根据超声图像,准确定位腰丛神经的位置
穿刺针选择:选择合适的穿刺针,确保穿刺效果
穿刺操作: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插入腰丛神经,进行神经阻滞操作
确认穿刺效果:通过观察患者反应和超声图像,确认穿刺效果
拔出穿刺针:操作完成后,拔出穿刺针,结束操作
10
2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操作步骤
超声定位
患者体位:仰卧位,腰部弯曲
超声探头放置:在腰部两侧,平行于椎间盘
超声图像观察:观察椎间盘、神经根和硬膜囊
定位针穿刺:在超声引导下,将定位针穿刺到目标神经根附近
注射药物:在定位针引导下,将药物注射到目标神经根附近
拔出定位针:注射完成后,拔出定位针
观察效果: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评估阻滞效果
操作注意事项: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
术后注意事项:观察患者反应,预防并发症等
操作技巧和要点
超声探头的选择:选择高频探头,提高图像分辨率
01
超声图像的识别:识别腰丛神经及其周围结构,避免损伤
02
穿刺针的选择:选择细针,减少对组织的损伤
03
穿刺角度和深度:根据超声图像调整穿刺角度和深度,确保准确穿刺
演讲人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课件
01.
腰部神经阻滞操作常规 PPT
![腰部神经阻滞操作常规 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6dfa7a050876323012128b.png)
刺入3—4 cm针尖进入软组织后, 连接充有3~4 ml空气的玻璃注射器,针 尖抵达黄韧带,右手注气感觉阻力增加, 当进针穿透黄韧带时,右手突然感觉阻力 消失,立即停止进针。
回吸无血、无脑脊液,注射含1:20 万肾上腺素的局麻药4—5 ml试验剂量, 密切观察5 min。以后的操作与腰硬膜外 正中入路单次或连续给药方法相同。
这是本技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局麻药 可阻滞全部脊神经,使呼吸肌麻痹致呼吸停止,药物 从枕大孔进入颅内使患者意识消失。血管扩张引起血 压骤降,甚至心脏停搏。因此本操作必须在手术室或 具有同等条件的处置室内进行,应准备好抢救物品如: 升压药物,麻醉机及气管插管用品。
(3)药物误入血管:局麻药误注入硬膜外 血管,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 性反应,导致惊厥和心脏停搏。
(2) 体 表 定 位 : 先 以 示 指 摸 到 尾 骨 尖 , 用拇指尖从尾骨沿中线向上摸,可触到骶骨末 端呈V形或U形的凹陷,此凹陷即骶裂孔。于骶 裂孔两侧可触到豆大结节是骶角。
骶裂孔中心与髂后上棘连线呈一等边三 角形,可作为寻找骶裂孔的参考。
髂后上棘连线相当于第2骶椎,即硬脊 膜囊终止部位。
连接注射器进行抽吸并作阻力试验,如 抽出脑脊液则穿刺失败;抽吸有回血也不应注 药,以免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当确定刺入骶 管后,注入药液,总液体量可达30—40ml。
(4)注射液配方:骨注五号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1)穿破硬脊膜:意外穿破硬脊膜约占硬 膜外穿刺的l%。一旦穿破硬脊膜应停止操作。
(2)全脊麻:穿刺时针尖不得超过第2骶椎即髂后 上棘联线,以防误注入蛛网膜下隙,如将大量局麻药 注入可导致全脊麻。
(2)血糖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及凝血功 能障碍者。
腰丛神经阻滞ppt课件
![腰丛神经阻滞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cc180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0.png)
扫描技术
平卧位,患侧腿轻度外旋。 暴露腹股沟和大腿近端内侧区
域。 探头:15-8 MHz线阵探头。 扫描顺序:探头置于耻骨结节
下方2cm大腿内侧横切面,神 经的前后分支位于长收肌/短收 肌/大收肌之间。或者探头放置 于腹股沟褶平行于腹股沟韧带, 首先找到股动脉,向内侧平移 探头直到耻骨肌出现,收肌群 位于耻骨肌的内侧,来回上下 追踪,可以看到相邻两层肌肉 筋膜之间扁平纤细的神经。 深度:2-4 cm。
• 超声解剖:收肌群肌 肉之间的筋膜里的宽、 扁平的高亮回声。
• 小技巧:神经很小, 不一定能看到,将局 麻药注射到长收肌和 短收肌,短收肌和大 收肌之间的平面即可 阻滞这些神经。闭孔 神经进行低电流刺激 ,诱发内收肌的收缩 以帮助定位。
隐神经-收肌管
• 解剖:收肌管又称Hunter氏管。 位于大腿内侧中1/3段,缝匠 肌深面,长约15厘米,断面呈 三角形。其外侧壁为股内侧肌, 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前壁 为缝匠肌及架于内收肌与股内 侧肌间的腱纤维板。收肌管的 上口与股三角尖端相通,下口 为收肌腱裂孔,通向腘窝。管 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有隐神 经、股动脉和股静脉。其中隐 神经与膝降动脉伴行自前壁的 下部穿出。
记向头侧,探头尾侧移动,找到骶骨, L5S1间隙,随后往头侧移动,依此L4、L3、 L2横突呈现银叉征。腰大肌位于横突之间。 腰丛神经即位于腰大肌的后半部分里呈纵 向走行。
超声引导腰丛阻滞(横切面)
• 患者体位:侧卧位,阻滞侧朝上 • 体表标志定位: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外侧
4cm处画一平行于脊柱的长轴线 • 探头:低频曲阵2-5MHz • 扫描顺序:探头置于L34棘突外侧4-5cm水
扫描技术
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呈中立位稍外 展。
腰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PPT PPT
![腰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PPT PPT](https://img.taocdn.com/s3/m/6dc82b15f524ccbff0218486.png)
股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闭孔神经
Seeberger MD and Urwyler A. Acta Anaesthesia Scand1995;39:769-813 12
MRI:3合1阻滞扩散方式
• 外侧,尾侧, 少量内侧扩散 • 闭孔神经后支无阻滞
Marhofer, P., et al., Anesth Analg. 2000;90(1):119-24.
Dietemann, J. L. et al., Neuroradiology. 1987;29(1):58-68
7
前路腰丛阻滞
1973年Winnie前路腰丛3合1阻滞
Winnie, A P., et al., Anesth Analg. 1973;52(6):989-96.
Winnie前路3合1阻滞
• 超声定位前路腰丛置管简便有效 20
后路腰丛阻滞
L3下:Parkinson改良Dekrey’s法
Parkinson, S. K. et al., Anesth Analg.1989;68(3):243-8
22
L4下:Winnie法
Winnie AP, et al. Anesth Rev. 1974;1:1-6
• 无刺激器时:可行髂筋膜阻滞 • 成人3合1阻滞增加容量(20ml40ml)阻滞成功率无明显增
加
• 成人髂筋膜阻滞较3合1阻滞改善不多,仅股外侧皮神经阻 滞率提高
• 儿童前路腰丛首选髂筋膜阻滞 • 膝关节术后连续髂筋膜和连续3合1阻滞效果相当,但髂筋
膜阻滞更简便
• 连续3合1阻滞导管置入腰大肌效果好,置管深度16-20cm ,到位率仅23%,不推荐
• 自耻骨结节至髂前上 棘作连线,分三等分
《坐骨神经痛》PPT课件
![《坐骨神经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96bbff52ea551811a6877f.png)
一、腰椎间盘突出:
病员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
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除典型的根性坐
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外,并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 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可有明显压 痛和放射痛。X线摄片可有受累椎间隙变窄,CT检查可确 诊。
二、马尾肿瘤:
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
多,可常和肌纤维炎同时发生。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坐
骨神经炎)的主要发病原因为寒冷潮湿及扁桃腺炎、前
列腺炎、牙龈炎、鼻窦炎等其他炎症病灶感染,有的同
时伴发肌炎及肌纤维组织炎。
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由于邻近病变的压迫或刺激引起,
又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分别指受压部位是在神
经根还是在神经干。根性多见,病因以椎间盘突出最常
临床表现
1.根性坐骨神经痛:起病随病因不同而异。最常见的腰椎 间盘突出,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 亚急性起病。少数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 大腿后,腘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 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夜间更甚。病员为避免 神经牵拉、受压,常取特殊的 减痛姿势,如睡时卧向健侧, 髋、膝关屈曲,站立时着力于健侧,日久造成脊柱侧弯, 多弯向健侧,坐位进臀部向健侧倾斜,以减轻神经根的受 压。牵拉坐骨神经皆可诱发疼痛,或疼痛加剧,如Kernig 征阳性(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阳性(病员仰卧, 下肢伸进、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 经通路可有压痛,如腰旁点、臀点、国点、踝点及跖点等。 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 伸拇及屈拇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逐渐发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
坐骨神经阻滞课件
![坐骨神经阻滞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02cc5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a.png)
ANALYSIS
SUMMAR Y
06
坐骨神经阻滞的研究进 展与展望
研究进展
1 2 3
坐骨神经阻滞技术不断完善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坐骨神经阻滞技术不断得 到优化,提高了阻滞效果和安全性。
新型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药物的研发为坐骨神经阻滞提供了更多选择 ,如长效麻醉药和镇痛药,延长了镇痛效果,减 少了副作用。
疗法、药物治疗等)的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坐骨神经阻滞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03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关注坐骨神经阻滞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包括
对感觉、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及长期并发症的预防。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坐骨神经阻滞简介
坐骨神经阻滞的定义
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用于治疗坐 骨神经痛的方法,通过注射药物 到坐骨神经周围,达到缓解疼痛
的目的。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之 一,从腰部脊髓发出,经过臀部 和大腿后侧,支配下肢的感觉和
运动。
坐骨神经阻滞通常在影像学设备 的引导下进行,确保注射部位准
诊断性检查
在进行某些诊断性检查时,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坐骨神经阻滞可以用于 鉴别诊断和排除其他疾病。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坐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 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神经损伤
在坐骨神经阻滞过程中 ,由于操作不当或注射 位置不准确,可能导致
神经损伤。
操作前的准备
坐骨神经阻滞课件
![坐骨神经阻滞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f271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2.png)
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 者反应,如出现异常症 状应及时处理。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患者在进行坐骨神经阻滞时出现头晕 、心悸等症状,经及时处理后好转。经 调查发现,是由于注射过程中局部麻醉 药过量所致。为预防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医生应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浓度。
VS
案例二
某患者在坐骨神经阻滞后出现局部血肿, 经及时冰敷、压迫等处理后消退。经分析 发现,是由于注射针刺破血管所致。为避 免类似情况发生,医生应熟悉局部解剖结 构,选择正确的穿刺点。
作用
通过注射局麻药,阻断坐骨神经 的痛觉传导,缓解疼痛,促进疾 病康复。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 肌综合征等坐骨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 。
禁忌症
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脑 血管疾病等。
坐骨神经阻滞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坐骨神经阻滞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不断完善和改进。
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痛, 坐骨神经阻滞可用于缓解疼痛,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 经痛,坐骨神经阻滞可以起到缓解 疼痛、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梨状肌的炎症 或损伤导致的坐骨神经痛,坐骨神 经阻滞可以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 退。
消毒
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 准备无菌手术巾和手术器 械。
操作步骤与技巧
定位
在超声引导下,确定坐 骨神经的位置和走向, 使用探头进行初步定位。
穿刺
使用合适的穿刺针,在 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 确保针尖到达坐骨神经
腰椎旁神经阻滞术PPT课件
![腰椎旁神经阻滞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91e51ebed5b9f3f90f1cac.png)
4
解剖与生理
• 有学者认为,间盘脱出累及脊膜支可能引起单 纯腰痛。 1-4 后支(又分下述3支) • 后内侧支,支配椎间关节、骶骨背面等组织; • 后外侧支,支配臀神经等椎关节以外组织; • 窦椎神经(Sinuvertebral Never, SVN)支,或称 Luschka神经,由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纤维复合形 成。下面将近年SVN与腰腿痛相关的研究进展 简单介绍如下。
33
椎旁腰神经丛阻滞术操作方法
• 穿刺点距离腰椎棘突中线的具体距离越 大,穿刺针与皮肤的角度也越大,这是 传统的椎旁腰神经丛阻滞术的进针方法, 针尖容易进入椎间孔,阻滞的效果较好, 但容易损伤在椎间孔进出的神经和血管, 甚至注射的药液通过椎间孔可进入椎管 内。在选择穿刺点时要充分考虑以上因 素。
34
40
41
并发症
• 在椎间孔处垂直穿剌法的并发症很少, 远远低于棘突间硬膜外腔穿刺和过去使 用的斜入法椎间孔穿刺。由椎间关节的 阻挡作用,穿刺针不会触及神经根、血 管,也不会误入蛛网膜下腔。
42
并发症
• 初学者因不熟练,针尖过度上斜或下斜可刺到 上或下一神经根,或刺中出入椎间孔的动、静 脉,发生药物误入血管的并发症。在应用胶原 酶或神经破坏性药物时要特别注意。 • 乙醇误注入腰动脉会引起截瘫。 • 针尖刺入包绕神经根的硬膜下层间隙注射,可 因胶原酶或神经破坏性药物进入蛛网膜下腔, 引起严重的神经损伤。
椎旁腰神经丛阻滞术操作方法
• 穿刺点的头尾侧定位,例如L4-5椎间盘突出时, 先找到L4-5棘突间隙,画出标记,然后找出上 一个棘突间隙,在两棘突间隙连线的上中1/3交 界处,向患侧(即腰及下肢疼痛侧)旁开2~ 2.5 cm,即为穿刺点。旁开的距离可有个体差 异,笔者测定并经X线验证,男性平均为2 . 22cm,女性平均为2 . 07cm。需要指出的是, 每个患者的身高、体重、体型各不相同,因而 穿刺点定位有所差异,需要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解剖与生理
• 有学者认为,间盘脱出累及脊膜支可能引起单 纯腰痛。 1-4 后支(又分下述3支) • 后内侧支,支配椎间关节、骶骨背面等组织; • 后外侧支,支配臀神经等椎关节以外组织; • 窦椎神经(Sinuvertebral Never, SVN)支,或称 Luschka神经,由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纤维复合形 成。下面将近年SVN与腰腿痛相关的研究进展 简单介绍如下。
33
椎旁腰神经丛阻滞术操作方法
• 穿刺点距离腰椎棘突中线的具体距离越 大,穿刺针与皮肤的角度也越大,这是 传统的椎旁腰神经丛阻滞术的进针方法, 针尖容易进入椎间孔,阻滞的效果较好, 但容易损伤在椎间孔进出的神经和血管, 甚至注射的药液通过椎间孔可进入椎管 内。在选择穿刺点时要充分考虑以上因 素。
34
40
41
并发症
• 在椎间孔处垂直穿剌法的并发症很少, 远远低于棘突间硬膜外腔穿刺和过去使 用的斜入法椎间孔穿刺。由椎间关节的 阻挡作用,穿刺针不会触及神经根、血 管,也不会误入蛛网膜下腔。
42
并发症
• 初学者因不熟练,针尖过度上斜或下斜可刺到 上或下一神经根,或刺中出入椎间孔的动、静 脉,发生药物误入血管的并发症。在应用胶原 酶或神经破坏性药物时要特别注意。 • 乙醇误注入腰动脉会引起截瘫。 • 针尖刺入包绕神经根的硬膜下层间隙注射,可 因胶原酶或神经破坏性药物进入蛛网膜下腔, 引起严重的神经损伤。
椎旁腰神经丛阻滞术操作方法
• 穿刺点的头尾侧定位,例如L4-5椎间盘突出时, 先找到L4-5棘突间隙,画出标记,然后找出上 一个棘突间隙,在两棘突间隙连线的上中1/3交 界处,向患侧(即腰及下肢疼痛侧)旁开2~ 2.5 cm,即为穿刺点。旁开的距离可有个体差 异,笔者测定并经X线验证,男性平均为2 . 22cm,女性平均为2 . 07cm。需要指出的是, 每个患者的身高、体重、体型各不相同,因而 穿刺点定位有所差异,需要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腰痛附坐骨神经痛演示精品PPT课件
![腰痛附坐骨神经痛演示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e0ca88e518964bcf847ccd.png)
• (四)其他疗法 • 1.穴位注射 • 用10%葡萄糖注射液10ml-20ml,加维生素B1100mg,或维生素
• 按其受损部位,通常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 经痛两种,临床以根性坐骨神经痛多见。根性坐骨神经 痛的病位在椎管内脊神经根处,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 部位在椎管外沿坐骨神经分布区。
• (二)治则 • 疏经活络,行气止痛。取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 (三)处方 • 1.主穴 • 足太阳经型:环跳 秩边 承扶 委中 阳陵泉 承山 昆仑 • 足少阳经型:环跳 风市 膝阳关 阳陵泉 悬钟 足临泣 • 2.配穴 • 腰骶部疼痛加肾俞、大肠俞、腰3-5夹脊、阿是穴;遇寒
膈俞、承山活血化瘀;急性腰扭伤加水沟通经止痛; 肾虚腰痛加命门、志室益肾壮腰。
• 3.方义 • “腰为肾之府”,取肾俞以补肾壮腰;大肠俞、腰眼、
阿是穴可疏通腰部经气,通经活络止痛;委中是足太阳 经穴,按“经脉所通,主治所及”,委中可通调膀胱经 气血而疏筋止痛。 • 4.操作 • 各腧穴均按常规操作。实证用泻法,虚腰症用补法,寒 者加灸。每日1次,留针20min-30min。
常表现为一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直至足背外侧有放 射性疼痛和明显的压痛点,腹压增加时无影响,起病数日后疼痛 最剧烈,经数周或数月后逐渐缓解。常因感受寒湿而诱发。
•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常继发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 狭窄、脊柱炎以及髋关节、骶髂关节、骨盆的病变和腰 骶软组织劳损等。表现为疼痛自腰部沿一侧坐骨神经通 路放射,腹压增加时(咳嗽、喷嚏、排便)疼痛加重, 腰椎旁有固定而明显的压痛及叩击痛,腰部活动障碍, 活动时有下肢放射痛。
第三十节 腰痛(附:坐骨神经痛) • 教学课时:01学时 • 目的要求:掌握概念、针灸治疗方法、注意事项。 • 重点:针灸治疗方法。 • 难点:概念、诊断要点。
神经阻滞疗法 ppt课件
![神经阻滞疗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5fb311700abb68a882fb4e.png)
5.对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患者,阻滞疗法仅是
手段之一,应该采取综合性治疗
精选ppt
92
效果评定
1、注意患者对穿刺注射及其他操作的反应,以帮助确 定“痛阈”
2、通过神经功能的检查和交感神经功能的测定以确定 计划中的神经是否被阻滞
3、评价阻滞后疼痛减轻的程度和病理生理方面的效果 4、将疼痛减轻的持续期与阻滞作用所产生的持续期相
经痛现象
不能长时间保持某 一坐姿
症状复杂,诊断困 难
精选ppt
71
骶髂关节体格检查
Gaenslen's test is performed with the patient supine (on the back). The hip joint is maximally flexed on one side and the opposite hip joint is extended. This maneuver stresses both sacroiliac joints simultaneously.
精选ppt
49
股神经阻滞
精选ppt
50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精选ppt
51
隐神经阻滞
精选ppt
52
闭孔神经阻滞
精选ppt
53
坐骨神经阻滞(臀大肌处)
精选ppt
54
坐骨神经阻滞(腘窝处)
精选ppt
55
踝部和足部阻滞
精选ppt
56
躯干部神经阻滞
精选ppt
57
颈丛阻滞
精选ppt
58
肋间神经阻滞
19
吸收
注射部位 剂量 局麻药的理化性质位
全身吸收
神经阻滞麻醉培训课件
![神经阻滞麻醉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dccf7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f.png)
能使用;
上臂阻滞效果较差,不适用于肩关节手术及肱骨 骨折复位等;
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
神经阻滞麻醉
50
锁骨上阻滞法
优点:定位简便,对肌间沟摸不清的病人适用。 缺点:气胸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多已被肌间沟阻滞法
取代。
神经阻滞麻醉
51
臂丛神经阻滞的适应症
上肢及肩关节手术(锁骨骨折)或上肢 关节复位术,腋径路仅用于前臂和手的手术。
23
神经阻滞麻醉
24
神经阻滞麻醉
25
神经阻滞麻醉
26
颈浅丛阻滞法
定位:病人仰卧位、去枕,头偏向对侧,在胸锁 乳突肌后缘中点作标记,即为穿刺点。
操作:由标记点垂直刺人皮肤,缓慢进针,遇一 刺破纸张样的落空感后表示针尖已穿透肌膜,将 局麻药液注射到肌膜下。也可以在颈阔肌的表面 再向乳突、锁骨和颈前方向作浸润注射,以分别 阻滞枕小、耳大、颈皮和锁骨上神经,一般每侧 用药量lOml左右。
神经阻滞麻醉
33
四、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麻醉
34
人们不断地使用他们的胳膊和手, 结果就使胳膊和手不断暴露而容易受损 伤;人们也不停地吃,人的胃从来就没 有真正空过。人们的动手倾向和他们不 屈不挠的食欲,造成了上肢损伤和饱胃 的病人像潮水一样,不停地涌入医院的 急诊室。这就是为什么麻醉学家如此偏 爱臂丛神经阻滞的原因。
是中等效能和时效的局麻药。 组织弥散性能、粘膜穿透力好,可用于各种局麻
方法,但使用的浓度不同。 最适用于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 成人一次限量:表面麻醉为 l00mg;
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为 400mg。 反复用药可产生快速耐药性。
神经阻滞麻醉
69
4.布比卡因(bupivacaine)
上臂阻滞效果较差,不适用于肩关节手术及肱骨 骨折复位等;
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
神经阻滞麻醉
50
锁骨上阻滞法
优点:定位简便,对肌间沟摸不清的病人适用。 缺点:气胸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多已被肌间沟阻滞法
取代。
神经阻滞麻醉
51
臂丛神经阻滞的适应症
上肢及肩关节手术(锁骨骨折)或上肢 关节复位术,腋径路仅用于前臂和手的手术。
23
神经阻滞麻醉
24
神经阻滞麻醉
25
神经阻滞麻醉
26
颈浅丛阻滞法
定位:病人仰卧位、去枕,头偏向对侧,在胸锁 乳突肌后缘中点作标记,即为穿刺点。
操作:由标记点垂直刺人皮肤,缓慢进针,遇一 刺破纸张样的落空感后表示针尖已穿透肌膜,将 局麻药液注射到肌膜下。也可以在颈阔肌的表面 再向乳突、锁骨和颈前方向作浸润注射,以分别 阻滞枕小、耳大、颈皮和锁骨上神经,一般每侧 用药量lOml左右。
神经阻滞麻醉
33
四、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麻醉
34
人们不断地使用他们的胳膊和手, 结果就使胳膊和手不断暴露而容易受损 伤;人们也不停地吃,人的胃从来就没 有真正空过。人们的动手倾向和他们不 屈不挠的食欲,造成了上肢损伤和饱胃 的病人像潮水一样,不停地涌入医院的 急诊室。这就是为什么麻醉学家如此偏 爱臂丛神经阻滞的原因。
是中等效能和时效的局麻药。 组织弥散性能、粘膜穿透力好,可用于各种局麻
方法,但使用的浓度不同。 最适用于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 成人一次限量:表面麻醉为 l00mg;
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为 400mg。 反复用药可产生快速耐药性。
神经阻滞麻醉
69
4.布比卡因(bupivacaine)
骶丛坐骨神经阻滞ppt课件
![骶丛坐骨神经阻滞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fc7f4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9.png)
骶丛、坐骨神经阻滞
2007
1
CONTENTS
01
适应证
02
解剖
03 阻滞四种方法
04
小结
2
骶丛神经阻滞适应证
坐骨神经阻滞适应证
• 臀部和坐骨神经支配区域 • 单独阻滞:膝关节以下部位除了小腿
的疼痛治疗
内侧条状带之外区域的小腿、足、踝、
• 膝关节以下部位除了小腿
跟腱不同类型手术提供麻醉和镇痛;
内侧条状带之外区域的手 • 联合应用(腰丛、髂腹下神经、股外
• 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分叉处与腘窝皮
肤横纹的距离变异较大
25
腘窝后入路 腘窝后入路
26
27
SHORT AXIS
ORTA
28
腘窝横纹处胫神经
Lateral
內半
侧
膜 肌
外
腘动脉
侧
Medial 29
rat e
ubparaneural
nje
rapte njec 30
31
腘窝侧入路
• 俯卧困难或俯卧位会对机体产生不 良影响
OF
II
Nn
75
11
23.B
19
F F
a
OA
F
14
F
Nn
F
Nn
F
Yea
17
18
股骨大转子
坐 骨 结 节
解剖: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坐骨神经浅层为臀大肌,深层为 股方肌
19
2、坐骨结节水平入路
Medial
Lateral
坐骨结节 QFM
大转子
20
• 操作:低频凸阵探头,短轴平面内技术
坐骨神经为更靠近坐骨结节的椭圆形或三角形的高回声结构
2007
1
CONTENTS
01
适应证
02
解剖
03 阻滞四种方法
04
小结
2
骶丛神经阻滞适应证
坐骨神经阻滞适应证
• 臀部和坐骨神经支配区域 • 单独阻滞:膝关节以下部位除了小腿
的疼痛治疗
内侧条状带之外区域的小腿、足、踝、
• 膝关节以下部位除了小腿
跟腱不同类型手术提供麻醉和镇痛;
内侧条状带之外区域的手 • 联合应用(腰丛、髂腹下神经、股外
• 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分叉处与腘窝皮
肤横纹的距离变异较大
25
腘窝后入路 腘窝后入路
26
27
SHORT AXIS
ORTA
28
腘窝横纹处胫神经
Lateral
內半
侧
膜 肌
外
腘动脉
侧
Medial 29
rat e
ubparaneural
nje
rapte njec 30
31
腘窝侧入路
• 俯卧困难或俯卧位会对机体产生不 良影响
OF
II
Nn
75
11
23.B
19
F F
a
OA
F
14
F
Nn
F
Nn
F
Yea
17
18
股骨大转子
坐 骨 结 节
解剖: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坐骨神经浅层为臀大肌,深层为 股方肌
19
2、坐骨结节水平入路
Medial
Lateral
坐骨结节 QFM
大转子
20
• 操作:低频凸阵探头,短轴平面内技术
坐骨神经为更靠近坐骨结节的椭圆形或三角形的高回声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下肢浅表神经支配
坐骨神经阻滞的适应证
外科手术
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浅表手术 联合腰丛阻滞
髋关节手术(加 L1~2 椎旁阻滞) 下肢其他手术
股骨 膝关节 胫腓骨 足部
坐骨神经阻滞的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注射部位感染或血肿 抗凝治疗中 注射部位远端神经损伤
相禁忌证
出血倾向 稳定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局部神经损伤
另外3个终末支
髂腹下神经 T12, L1 髂腹股沟神经 L1 生殖股神经 L1~2
坐骨神经 L4 ~ S3
臀神经 L4 ~ S2 胫神经 L4 ~ S3 腓神经 L4 ~ S3
深支和浅支
腓肠成分 股后侧成分
股后皮神经
下肢的神经解剖(前面和侧面观)
下肢浅表神经支配
腰丛阻滞的适应证 The technique must be combined with a sciatic block for anesthesia of the entire lower extremity. A psoas compartment block is often used to provid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knee and hip surgery
腰大肌间隙入路腰丛阻滞
视频采用Capdevila法 神经刺激器设置
1 mA 1 Hz 0.1 ms
垂直进针,直达横突 退针至皮下,向头侧或尾侧5度,避开横突 直至获得股四头肌收缩,髌骨上抬 将电流减至 0.32 mA 注药 30 ml
股四头肌收缩,髌骨上抬
肌肉反应和阻滞成功率
神经刺激器引导
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
为什么需要 腰丛 + 坐骨神经阻滞
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相比
时间更长 止血带反应轻微或缺如 无尿潴留 实施抗凝治疗的病人相对安全
下肢的神经解剖
腰丛:T12(50%), L1 ~4
6个终末支
3个支配下肢
股神经 L2~4 股外侧皮神经 L2~3 闭孔神经 L2~4
体位
侧卧位,髋部屈曲45 ,膝部屈曲70
Labat 入路的解剖标志
髂后上嵴
骶裂孔
股骨大转子
后路阻滞的穿刺点
后路坐骨神经阻滞
体位同骶骨旁入路 进针深度:5 ~ 8 cm 阳性刺激反应:胫神经和腓神经 局麻药:20 ~ 40 ml 接触到骨质:往大转子和骶裂孔
连线方向纠正穿刺方向 出现臀肌收缩:继续进针直至引
穿刺针碰到髂骨
穿刺针碰到骶骨,退针后向下,向外
仅仅臀部肌肉收缩说明针尖偏浅
诱发出臀部肌肉收缩,继续向前
如果仍然没有运动反应,并碰到骨质
退针至皮下,重新定位:向下,向外
坐骨神經刺激后的運動反應
坐骨神经阻滞的体表范围
坐骨神经支配的肌肉
坐骨神经支配的骨骼
坐骨神经支配的关节感觉
后路(Labat approach)
骶骨旁入路
(Parasacral approach)
体位
侧卧位,髋部屈曲45 ,膝部屈曲70
骶骨旁入路的穿刺点
髂后上嵴下6cm
髂后上嵴
坐骨结节
骶骨旁入路的视频
侧卧位,髋部屈曲45°,膝部屈曲70°,或同硬膜外阻 滞体位
进针深度6 ~ 8 cm 腓神经或胫神经反应 剂量:30 ml 接触到骨质:向尾端和外侧 臀肌收缩表示针尖太浅
理想的肌肉反应
股四头肌收缩:髌骨上抬
不理想的肌肉反应
大腿内收肌群:耻骨肌、长收肌
刺激了闭孔神经,针方向太偏内侧
缝匠肌 大腿后侧肌群收缩
刺激了腰骶干,针方向偏内侧和尾侧
腰丛阻滞的体表感觉范围
后路腰丛阻滞的并发症
神经损伤(及其罕见) 误注入血管内 CNS毒性 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误注 血肿形成 腹腔内脏器损伤(如肾包膜下血肿等) 注射后疼痛
腰椎旁肌肉痉挛
后路腰丛阻滞的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注射部位感染
稳定全身神经系统病变
注射部位血肿
出血体质
抗凝治疗中 注药远端的神经有病变
局部神经损伤
尤其是难以区别责任时
对侧神经麻痹
坐骨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解剖(侧面观)
骶丛: 1. 股后皮神经 2. 坐骨神经
在盆腔内起于骶丛,大多以单干形式出梨状肌下孔,经臀大肌深面下 行进入股后部,于大收肌和股二头肌长头之间下降至膕窝上角
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
骶骨旁入路(Parasacral Approach) Labat 入路(经典后入路,Posterior Approach) 前入路(Anterior Approach) 侧方入路(Lateral Approach) 臀下入路(Subgluteal Approach ) 腘窝入路(Popliteal Approach )
出典型的反应
如果没有获得运动反应或遇到骨质
退针至皮下,沿着辅助线方向继续寻找
臀部肌肉收缩应继续进针
单点注射效果足矣!
小结
腰丛 + 坐骨神经阻滞可完成
除髋关节以外的一切下肢手术
熟练的神经阻滞只有来自于
熟练掌握解剖知识 正确的用药 你的勤学苦练
感谢聆听 欢迎交流
提问与解答环节
腰丛阻滞的方法
腹股沟股动脉旁(3 in 1)阻滞(神话) 腰大肌间隙腰丛阻滞(后路腰丛阻滞)
腰大肌间隙阻滞
脊突 髂后上嵴
腰大肌 腰丛
腰方肌
体位
与定位相关的解剖标志
L4横突 髂后上嵴
腰丛进针点定位:Winnie 法
腰丛进针点定位:Capdevila 法
目标肌肉:股四头肌收缩,髌骨上抬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下肢浅表神经支配
坐骨神经阻滞的适应证
外科手术
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浅表手术 联合腰丛阻滞
髋关节手术(加 L1~2 椎旁阻滞) 下肢其他手术
股骨 膝关节 胫腓骨 足部
坐骨神经阻滞的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注射部位感染或血肿 抗凝治疗中 注射部位远端神经损伤
相禁忌证
出血倾向 稳定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局部神经损伤
另外3个终末支
髂腹下神经 T12, L1 髂腹股沟神经 L1 生殖股神经 L1~2
坐骨神经 L4 ~ S3
臀神经 L4 ~ S2 胫神经 L4 ~ S3 腓神经 L4 ~ S3
深支和浅支
腓肠成分 股后侧成分
股后皮神经
下肢的神经解剖(前面和侧面观)
下肢浅表神经支配
腰丛阻滞的适应证 The technique must be combined with a sciatic block for anesthesia of the entire lower extremity. A psoas compartment block is often used to provid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knee and hip surgery
腰大肌间隙入路腰丛阻滞
视频采用Capdevila法 神经刺激器设置
1 mA 1 Hz 0.1 ms
垂直进针,直达横突 退针至皮下,向头侧或尾侧5度,避开横突 直至获得股四头肌收缩,髌骨上抬 将电流减至 0.32 mA 注药 30 ml
股四头肌收缩,髌骨上抬
肌肉反应和阻滞成功率
神经刺激器引导
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
为什么需要 腰丛 + 坐骨神经阻滞
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相比
时间更长 止血带反应轻微或缺如 无尿潴留 实施抗凝治疗的病人相对安全
下肢的神经解剖
腰丛:T12(50%), L1 ~4
6个终末支
3个支配下肢
股神经 L2~4 股外侧皮神经 L2~3 闭孔神经 L2~4
体位
侧卧位,髋部屈曲45 ,膝部屈曲70
Labat 入路的解剖标志
髂后上嵴
骶裂孔
股骨大转子
后路阻滞的穿刺点
后路坐骨神经阻滞
体位同骶骨旁入路 进针深度:5 ~ 8 cm 阳性刺激反应:胫神经和腓神经 局麻药:20 ~ 40 ml 接触到骨质:往大转子和骶裂孔
连线方向纠正穿刺方向 出现臀肌收缩:继续进针直至引
穿刺针碰到髂骨
穿刺针碰到骶骨,退针后向下,向外
仅仅臀部肌肉收缩说明针尖偏浅
诱发出臀部肌肉收缩,继续向前
如果仍然没有运动反应,并碰到骨质
退针至皮下,重新定位:向下,向外
坐骨神經刺激后的運動反應
坐骨神经阻滞的体表范围
坐骨神经支配的肌肉
坐骨神经支配的骨骼
坐骨神经支配的关节感觉
后路(Labat approach)
骶骨旁入路
(Parasacral approach)
体位
侧卧位,髋部屈曲45 ,膝部屈曲70
骶骨旁入路的穿刺点
髂后上嵴下6cm
髂后上嵴
坐骨结节
骶骨旁入路的视频
侧卧位,髋部屈曲45°,膝部屈曲70°,或同硬膜外阻 滞体位
进针深度6 ~ 8 cm 腓神经或胫神经反应 剂量:30 ml 接触到骨质:向尾端和外侧 臀肌收缩表示针尖太浅
理想的肌肉反应
股四头肌收缩:髌骨上抬
不理想的肌肉反应
大腿内收肌群:耻骨肌、长收肌
刺激了闭孔神经,针方向太偏内侧
缝匠肌 大腿后侧肌群收缩
刺激了腰骶干,针方向偏内侧和尾侧
腰丛阻滞的体表感觉范围
后路腰丛阻滞的并发症
神经损伤(及其罕见) 误注入血管内 CNS毒性 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误注 血肿形成 腹腔内脏器损伤(如肾包膜下血肿等) 注射后疼痛
腰椎旁肌肉痉挛
后路腰丛阻滞的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注射部位感染
稳定全身神经系统病变
注射部位血肿
出血体质
抗凝治疗中 注药远端的神经有病变
局部神经损伤
尤其是难以区别责任时
对侧神经麻痹
坐骨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解剖(侧面观)
骶丛: 1. 股后皮神经 2. 坐骨神经
在盆腔内起于骶丛,大多以单干形式出梨状肌下孔,经臀大肌深面下 行进入股后部,于大收肌和股二头肌长头之间下降至膕窝上角
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
骶骨旁入路(Parasacral Approach) Labat 入路(经典后入路,Posterior Approach) 前入路(Anterior Approach) 侧方入路(Lateral Approach) 臀下入路(Subgluteal Approach ) 腘窝入路(Popliteal Approach )
出典型的反应
如果没有获得运动反应或遇到骨质
退针至皮下,沿着辅助线方向继续寻找
臀部肌肉收缩应继续进针
单点注射效果足矣!
小结
腰丛 + 坐骨神经阻滞可完成
除髋关节以外的一切下肢手术
熟练的神经阻滞只有来自于
熟练掌握解剖知识 正确的用药 你的勤学苦练
感谢聆听 欢迎交流
提问与解答环节
腰丛阻滞的方法
腹股沟股动脉旁(3 in 1)阻滞(神话) 腰大肌间隙腰丛阻滞(后路腰丛阻滞)
腰大肌间隙阻滞
脊突 髂后上嵴
腰大肌 腰丛
腰方肌
体位
与定位相关的解剖标志
L4横突 髂后上嵴
腰丛进针点定位:Winnie 法
腰丛进针点定位:Capdevila 法
目标肌肉:股四头肌收缩,髌骨上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