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自媒体品牌“罗辑思维”估值1亿背后:媒体通往社群之路 ... ...
从高晓松到罗振宇:“自媒体”时代的精神众筹
![从高晓松到罗振宇:“自媒体”时代的精神众筹](https://img.taocdn.com/s3/m/9919ffd6f705cc17552709f4.png)
从高晓松到罗振宇:“自媒体”时代的精神众筹作者:吴越来源:《齐鲁周刊》2015年第06期2012年之前,人们很少把高晓松和罗振宇放在一起讨论,一个是音乐人,一个是财经精英,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从2012年开始,他们成了各自统帅的“自媒体霸王”——在恰当的时机做了同样一件事:仰仗强大的知识储备和视频平台,推出个人色彩极为强烈的脱口秀节目,纵横中外,谈古论今。
《晓说》(以及现在的《晓松奇谈》)和《罗辑思维》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这也是截至目前做得最成功的两档知识型脱口秀。
两人分别代表了网络时代脱口秀的两个方向:推销观点,传递价值观。
“晓松电视台”的知识与见识“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一束强光打在高晓松的脸上,47岁的他依旧是一副又文艺又江湖的形象,长发及肩,胡子拉碴,右手插着裤兜,身子斜斜地站着,对着镜头录制《晓松奇谈》。
毫无疑问,他是如今身价最高的网络脱口秀主持人。
与优酷《晓说》合约期满之际,有5家公司一头扑进争夺他的暗战,其中4家是上市公司,爱奇艺是最后的胜出者,携手高晓松成立高晓松工作室,打造全新升级版脱口秀节目《晓松奇谈》。
以传统电视人的眼光来看,高晓松节目的制作水准堪称粗糙:不在棚里录,而是在酒吧、咖啡馆,或者随便哪个安静的地方,拿一把椅子坐着就敢拍。
没有嘉宾,机位就两三个,更不讲究镜头切换,毛病可以挑出一大堆。
然而,恰恰是这档卖相很简陋的节目,定位的却是互联网中最精华的人群。
也可以说,高晓松一个人抵得上一家电视台。
《晓说》诞生的时机刚刚好,赶上了视频网站最早一波自制节目的试水期,平台在资源和宣传渠道上的倾情投入使其迅速在市场有了回响。
此外,高晓松本人丰富的知识贮备是节目内容质量的保障,而有别于传统基于台本制作的脱口秀节目,更自由、随性的表现方式则更凸显高晓松个人的独有风格。
——他的爷爷是清华大学前校长,外公是深圳大学创办者,母亲是著名建筑学家——这种知识分子家庭出身,让他在骨子里充满优越感,而且他一点儿都没打算在人前压抑这种感觉。
《罗辑思维》的盈利模式:告诉你年入千万的秘诀!
![《罗辑思维》的盈利模式:告诉你年入千万的秘诀!](https://img.taocdn.com/s3/m/78f17727915f804d2b16c146.png)
《罗辑思维》的盈利模式:告诉你年入千万的秘诀!这么多自媒体里面,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是最能赚钱的几家之一。
很多人说《罗辑思维》的商业运作很难模仿,看不懂它的赚钱套路,尤其是这种自媒体电商化赚钱的套路。
现在自媒体搞电商的多了去,真正成功的没几个,于是有人专门给《罗辑思维》贴上了社群电商的标签,但同时又说这种社群电商的成功可复制性比较差。
这就使得“社群电商”的说法让人看了感觉挺牵强的。
那么罗胖到底走的是什么路子,下面试着从几条线索来分析一下《罗辑思维》的运作模式。
分析一:罗胖的真正核心是什么?看了两年的《罗辑思维》,正如罗胖自己所说的,他每期讲的内容不能让大家预测,果然他什么都讲,经济、历史、互联网...甚至男女情感、征婚。
但是细心观察之下,你还是会发现,有一条线却是贯穿始终的,那就是互联网成功学。
他无论讲什么都能一拐弯,扯到互联网上来,而且能讲得大家热血沸腾,仿佛你能立刻就把握住这个伟大的时代。
没错,罗胖的核心路子就是成功学的路子,不过新瓶装旧酒,这个新瓶就是互联网,装的是成功学的旧酒。
互联网成功学的核心就是:互联网能让你成功。
在这之下,互联网的所有新概念新说法都能成为让你成功的元素,比如:U盘生存能让你成功,连接能让你成功,自由人联合能让你成功,互联网思维能让你成功....大家知道,全世界成功学的书出了几亿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有成功学都只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
到了罗胖这儿,换了个说法叫:死磕。
不过,成功学也有短板,因为基本手段是靠打鸡血,这时间一长,效果就容易消退。
所以两年了,没见谁U盘生存成功的,自由人联合也是乏善可陈,而且那个案例“很多人咖啡馆”也倒闭了。
有人说,感觉罗辑的人气不如以前了,这鸡血的劲一过,人气下降倒也在情理之中。
话说回来,罗胖对互联网的热衷的确让人钦佩,说什么都能扯上互联网,而且他也很尊重互联网一代的年轻人,自己姿态也放得低,他总说:你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我们是新移民,我们要向你们学习。
一 ISOOC模型对罗辑思维社群的分析与评估
![一 ISOOC模型对罗辑思维社群的分析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bd7fc83e9ec3d5bbfc0a7477.png)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系2019级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个人作业一ISOOC模型对罗辑思维社群的分析与评估1 同好罗辑思维社群的形成是基于大家对罗振宇以及他所倡导的理念的认同。
随着社群的壮大与边缘扩展,形成以“有种、有料、有趣”为核心价值观的社群,像一个磁场一样不断地吸引着同类或者想要变成此类的人们,让不少围观的人开始基于三观的认同而加入社群。
罗辑思维社群用户定位于微信的多数用户“85后”,专注于“爱读书的人”,志在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02 结构罗辑思维社群结构里分高级会员和一般会员,设立了进入门槛,在会员招募时,将会员分两档,200元和1200元,以确保人们购买这个会员是认真的。
除了会员群,罗辑思维在全国各地自发建成的群也有不少,但是自组织的社群缺乏有序管理,导致刷屏严重,很多人加入后选择了屏蔽。
所以群结构在明朗度、管控度、规范度上还是欠缺。
03 输出微博、微信、视频网站、图书及微刊等平台。
在微博平台上,《罗辑思维》通过“罗辑思维朋友圈”发起如“今日值得读”、“罗胖的365天”等话题与网民进行线上的互动,全方位推广《罗辑思维》网络视频和宣传“罗胖”个人。
在微信平台上,每天早上推送一条60秒语音,选取在人们起床与上班之间,语音结束时一般会提供一个关键词,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推荐文章,旨在培养用户的一种习惯。
在视频网站上,罗振宇分享个人读书心得,谈古论今,点评当下社会热点问题,每周一集,每集45分钟。
但在输出上,第一,有点单一,基本以罗振宇的语音、视频为主打,稍显单薄;第二,社群整体的输出能量不足,大多成员只是参与,从未输出;第三,罗辑思维转型电商平台后,虽然商业运营非常成功,但是什么都卖的模式让社群定位开始变得模糊不清;第四,罗辑思维已经全面和出版社合作,推出知识产品——得到APP,这也是罗辑思维目前最核心的变化,变成标准化内容产品供应商。
04 运营运营客户为中心,全方面提高客户满意度。
2024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主题训练四道模拟题(审题立意范文)-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作文月月
![2024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主题训练四道模拟题(审题立意范文)-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作文月月](https://img.taocdn.com/s3/m/be2426b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9.png)
2024高考语文作文主题训练——审题+立意+范文(四道模拟题)第一题【模拟文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有手不释卷者独爱纸本墨香,沉醉于书展、书店、书本的魅力;也有视听兼备者更喜声画共赏,享受着听书、快读、刷屏的自在。
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均纸质书阅读量有所减少,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与人均数字阅读量均有明显上升。
白纸黑字进入方寸屏幕,章节句段搭配背景音乐,起承转合变身简短解说,诗文意象融合视听效果……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以“听众”“观众”的角色来“读书”。
然而,“刷屏”式阅读,在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思维简单化、理解庸俗化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屡屡引发争论与担忧。
在信息时代,关于读书内容、读书方式,你有哪些感想?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材料围绕“读书”给出了背景材料。
首先,材料前三句话指出,当前读书方式有所改变,虽然有人仍然热衷于传统的纸质书的阅读,但是更多的人沉迷于视听结合的“听书、快读”,数字阅读用户规模有明显上升;读者身份产生变化,由原来的“读者”变为了“听众”“观众”。
最后一句话指出,“刷屏”式阅读有利有弊,有它的魅力,如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思维简单化、理解庸俗化等。
基于此,出题者给出了关于读书的问题启发我们思考——关于读书内容、读书方式,你有哪些感想?考生可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来解读、回答,也可以选择综合考虑,辩证思考。
关于读书内容,读什么,我们倡导阅读有意义的书籍,尤其是经典作品,优秀作品对我们思想和人格的塑造是毋庸置疑的,青少年正在成长阶段,尤其需要这样的优秀作品来涵养人格、提升境界;而对于网上一些娱乐、负面资讯,我们还是不读为好。
关于读书方式,怎样读,传统阅读方法,读纸质书无疑更有积极意义,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让人沉浸其中,跟随作者一起思考,能够汲取书中的养分,变成我们自身的财富;当然我们也不排斥“刷屏”式阅读,对于现代人来讲,没有时间、精力去进行大部头的传统阅读,利用零散时间和灵活方式阅读也是好的。
互联网思维的经典案例
![互联网思维的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6d1a9e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b.png)
互联网思维的经典案例做餐饮的更会吆喝了,卖产品的更会包装自己了,在信息传播时更注重人性洞察了,当所有的“不应该”都成为“应该”时,兴许,互联网思维就成了。
短短几个月,“互联网思维”成为一个人人想谈又不愿谈及的话题,从火热到疲倦。
提到互联网思维的案例,小米手机、黄太吉、雕爷牛脯、逻辑思维、微信红包等随即浮现。
在中国的互联网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内,成功案例都是以翻版国外“产品”为基础,而现在的互联网思维呢?每一匹黑马几乎都可以算作“孤品”,很难找到先例。
如果说,互联网思维是不可复制的,那么就算你知晓定义,就算你拿到了“葵花宝典”,不但开不了“互联网思维”的窍,反而固步自封。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总是太多的“想不到”,在互联网思维的辐射之下,越来越多的品牌做了别人没做过的事儿,越来越多的企业做了本不该做的事儿,无法复制、没有规律就是规律。
思维不是主义,那么,拆掉思维的墙试试。
吃饭还是吃噱头?黄太吉案例直击:10多平方米的煎饼店,十几个座位,煎饼果子能从早卖到晚,新浪微博粉丝9万,老板频繁现身各种互联网活动演讲,被风投估值高达几千万人民币。
很多客人慕名而去,却不是为了吃那一口煎饼。
关键词:社群在黄太吉老板赫畅看来,社群经济就是一个字——爱,用品牌和所展现的价值观去笼络一批爱你的人。
粉丝的自发传播,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
这里的社群,不只是粉丝,还包括“上层资源”。
比如,黄太吉曾经在微博上公布Kabam公司是外卖冠军,订了4650元的煎饼。
不久,Zynga就声称要超过Kabam的订单。
第二天,德勤发来消息说也要订。
雕爷牛脯案例直击:据说500万买下香港食神戴龙的牛脯秘方,而餐馆走红与这牛脯的味道关系不大。
开业前“封测”阶段,非请勿入。
开业后,只有12道菜品,推陈出新,将松露、分子料理等“高大上”餐饮元素搬上寻常餐桌。
关键词:尖叫从一开始的封测,到现在每一道新菜的推出,雕爷牛脯表面我行我素,实则是使尽了力气要招人耳目、引人尖叫。
自媒体创业的成功案例分析
![自媒体创业的成功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e2285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a.png)
自媒体创业的成功案例分析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业方式,日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它不仅能够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还能使个人才华得到充分展示。
下面将通过分析几个成功的自媒体创业案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案例一:Papi酱Papi酱是一位90后女性自媒体创业者,她以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和对生活的洞察力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粉丝。
她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视频内容风格搞笑又贴近生活,赢得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Papi酱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定位明确,她将目标受众锁定为年轻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二是独特的内容创作风格,她深入人心的幽默语言和自嘲的态度使她的作品与众不同;三是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她对每一部视频都投入大量心血,力求将每一个细节做到精益求精。
案例二:罗辑思维罗辑思维是知名自媒体人罗振宇创办的知识付费平台。
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罗振宇分享了大量有思想深度的知识内容,赢得了广大追求知识的受众。
罗辑思维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专业的知识背景,罗振宇是一位有着多年媒体从业经验的人,他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洞察力;二是多元化的内容形式,通过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给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思考方式;三是粉丝社群的建设,罗振宇注重与粉丝的互动,通过线下活动和社交媒体互动,形成了活跃的用户社群。
案例三:头条号头条号是今日头条旗下的自媒体平台,它通过算法推荐等方式帮助自媒体人获得更多曝光和流量。
许多自媒体创业者通过在头条号上发布优质内容实现了商业变现。
头条号的成功案例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深入洞察用户需求,通过精准推荐将优质内容送到用户手中;二是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确保发布的内容真实、有质量,有效维护平台和用户的权益;三是巧妙的商业变现方式,通过广告、付费阅读等方式实现自媒体的商业化运作。
综上所述,自媒体创业的成功并非偶然,它需要创业者具备独特的创意、优质的内容输出、深入洞察用户需求以及灵活变现的能力。
罗振宇凭啥当自媒体“首富”
![罗振宇凭啥当自媒体“首富”](https://img.taocdn.com/s3/m/cd301aa5ad02de80d5d84075.png)
罗振宇凭啥当自媒体“首富”作者:文/ 本刊记者白利倩来源:《理财·市场版》 2016年第10期如果你的微信公众号有1万粉丝,那你觉得这值多少钱?对于毫无商业头脑的人来说可能一文不值,但对于互联网营销大牛来说,也许1万元,也许10万元也不止。
前不久,在第三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二届“创赢未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河南分赛场上,其中一个大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号粉丝变现,成功月入20万~30万元的项目,着实让记者吃了一惊。
虽然早在两年前,记者就曾采访过当今的微信公众号大咖《餐饮老板内参》,见证了它的两位创始人从最早的媒体辞职创业到获得风投关注,再到千万元融资,现在一步步发展成自媒体的范本。
但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靠玩自媒体,就能月入20多万元,记者还是头一次见。
正如那个微信公众号的项目负责人所说,如果你的微信公众号有1万粉丝,那么你觉得这会值多少钱?对于毫无商业头脑的人来说可能一文不值,但对于互联网营销大牛来说,也许1万元,也许10万元也不止。
一群鱼儿已经在那里了,吃不吃得到,就看你的本事了。
《罗辑思维》的变现玩法当编辑部的同事们提出“粉丝经济”这个选题时,记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现在回想起原因,大概是因为这是我们公认的利用自媒体平台圈粉,并成功把粉丝变现的最典型的一个吧!记者曾在知乎上看到了两个关于《罗辑思维》的提问,其中一个叫: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的每个语音都是60秒,每次都一秒不差,且保证内容完整性,请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另外一个则是:为什么有一些人对《罗辑思维》的评价很低?尽管这两个问题下面的评论观点褒贬不一,但是每个问题的下面多达1000个的回答,从中足以可见,《罗辑思维》在知名度上目前是成功的。
至于《罗辑思维》的掌舵者罗振宇,很多人都会把他和老罗(罗永浩)相提并论,因为这两位罗先生,都以演讲塑造形象,并以读书、荐书圈粉。
唯一不同的是,人家罗振宇玩自媒体那是属于干自己的老本行,玩得熟、溜!新闻专业的罗振宇自大学毕业起,就一直混迹在媒体圈。
“死磕”也是一种极致_成长故事
![“死磕”也是一种极致_成长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7f861efad51f01dc281f1d0.png)
“死磕”也是一种极致那年5月,罗振宇与前合伙人申音正式分家,携“罗辑思维”项目出走,重组团队注册公司。
杜若洋记得,那段时间资金紧张,一度靠老板自己垫钱维持。
彼时作为品牌而不是节目的罗辑思维,刚完成两期会员招募,正密集地进行社群经济探索。
社群经济是一种运营,即把喜欢罗辑思维的用户聚集起来,和他们尝试各种互动。
杜若洋和这家公司很多员工一样,来自传统媒体,认为最重要的事是“好好做内容”,当时作为一个内容团队,罗辑思维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他认为应该先“让小朋友們抓紧读书”,“找到更多的好故事、好料支持节目”,补足短板。
但罗振宇不这么认为,在罗辑思维合伙人里还有申音和吴声时,这三个人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团队开会,“给我们开会,和团队开会,逼着必须做,讲运营的重要性,必须做。
”杜若洋记得。
2017年6月17日,“事先不告诉你是什么”的图书包,一个半小时售出8000套;7月18日,众筹制作、“找人代付”的“真爱月饼”正式上线,共计售出4万多盒,近300万人参与其中;10月8日,柳传志在罗辑思维发布语音,征集“柳桃”营销方案,雕爷、王珂、王中磊等5人回应,在罗辑思维平台上线一天,10000盒柳桃售罄。
“做一个事儿爆一个事儿,做一个事儿爆一个事儿,那个感觉太爽了!”现在想起,杜若洋仍两眼放光。
一波波巨浪的操盘手,是刚搬进新办公室里的二十来人。
他们所属的罗辑思维公司,有微信用户285万,市场估值已达数亿元。
事后,杜若洋和罗振宇复盘,认为他们遇到的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当时确实机会太好了,赶上风口了,第一最大的风口是那个微信的风口,就是微信刚起来,然后刚有公众号。
”但很难说是罗振宇预料到了风口,逼大家做运营或许是他一贯的死磕风格和危机意识,事实上,放在一年半以前,罗振宇对这件事的预期都低得可怕。
“当时可不自信呢。
”杜若洋回忆,“最开始的时候,罗老师想做一个自媒体,安安静静的,就没想到做那么大。
”他记得,开《罗辑思维》策划会,罗振宇跟他们说,咱们做5年能追上人家《冬吴相对论》,咱哥儿几个小日子过得就不错,主要这是咱们爱好,做个有意义的事儿。
自媒体类型微信公众号盈利模式研究——以“罗辑思维”为例
![自媒体类型微信公众号盈利模式研究——以“罗辑思维”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088fee6cc1755270622085f.png)
自媒体类型微信公众号盈利模式研究——以“罗辑思维”为例作者:闵文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8年第6期1 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2011 年1 月,腾讯公司研发的最新产品微信正式上线。
微信凭借其强大的智能终端即时通讯服务功能,迅速成为亚洲地区拥有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
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微信公众账号得到市场的认可和青睐,用户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4年开通的微信公众平台账户已经超过600 万,涵盖了新闻、文化。
娱乐、体育、科技等各个方面。
“罗辑思维”是由资深媒体人、前央视《对话》栏目的制片人罗振宇创立的自媒体类型微信公众账号,现阶段的产品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微信公众平台每天推送一段60 秒的语音,并回复语音中的关键词就可以得到一篇文章;另一部分是每周五左右更新一个脱口秀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的文章底部链接进来。
自2012 年12 月21 日“罗辑思维”诞生以来,微信用户突破300 万,每天有20 万人通过微信公众号与其互动。
短短2 年内,“罗辑思维”就积累了超多铁杆粉丝。
因此本文将以“罗辑思维”这个已经成功将流量变现的微信公众号为例,对目前市场上的微信公众号相关衍生品盈利模式做深入探究。
笔者力求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模式框架,为其他自媒体类的微信公众号运营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2 “罗辑思维”的相关衍生品介绍1)知识产品。
“罗辑思维”的核心产品就是以罗振宇为核心的,甄别、筛选、生产最有价值的知识产品,并且都是全网独家,这样一来产品的稀缺性和价值性都能够得到保证,因此有足够的溢价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罗辑思维”能够做到把自己的知识和体验实体化,生产出能够传递给读者的产品,达到知识经济变现的目的。
2)社群经济(会员制度)。
社群经济是以一个组织为基础的传播模式,在网络上把人与人、人与组织相联系而形成的虚拟社群。
社群经济有两个特点:一是以用户为中心建立有效的联系。
也就是说在社群经济中,并不是商家来主动寻找客户,而是商家通过自身的吸引力来让客户主动找上门,在这个过程中收集足够的用户信息。
自媒体的热点事件跟踪
![自媒体的热点事件跟踪](https://img.taocdn.com/s3/m/01d4209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a.png)
自媒体的热点事件跟踪自媒体,即个人媒体,是指通过各种网络平台,个人自己建立并运营媒体平台,发布内容并吸引读者及用户的一种媒体形式。
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可以让个人更轻松地创作、发布和分享内容;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流量经济的压力,让一些自媒体创作者开始追求点击率和关注量,而忽略了内容的真实性和价值。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里,各种事件和话题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和扩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以下是近期的一些自媒体热点事件的跟踪。
1.直播带货直播带货已成为自媒体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疫情期间,直播带货的火爆程度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各大电商平台都纷纷跟进推出了直播带货功能,并且有不少自媒体创作者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卖出数百万元的商品。
但是也有不少质疑声音出现,认为直播带货将商业化和内容创作混为一谈,导致一些创作者开始追求商品销售量,而忽略了内容质量的提升。
2.罗辑思维事件罗辑思维是自媒体行业的知名品牌之一。
近期,罗振宇因涉及抄袭和剽窃等问题被网友和媒体曝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此事引发了行业的反思和讨论,也让自媒体创作者们意识到了内容创作的重要性和合法性,应更加注重原创性和独立思考,创作出更加优质的内容。
3.知识付费平台热知识付费平台也成为了自媒体行业的一个热点话题。
在这些平台上,自媒体创作者可以发布自己的知识付费课程,并实现盈利。
然而,这也引起了一些质疑,认为知识付费平台的内容质量难以保障,存在虚假和低质的情况。
4.曝光行业黑幕自媒体也成为了曝光行业黑幕的平台之一。
在自媒体上,有不少实名或匿名的曝光公号,以揭露各种行业的黑幕为主要内容。
这种曝光行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这种曝光行为是侵犯个人隐私和名誉的行为,但也有人认为曝光是一种舆论监督和维权的手段,需要得到支持和尊重。
综上所述,自媒体的热点事件跟踪需要我们关注自媒体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既要看到其带来的便利和机遇,也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罗辑思维的骗局
![罗辑思维的骗局](https://img.taocdn.com/s3/m/ebf445caa2161479161128a7.png)
罗辑思维的骗局史上最无理的会员招募正当我们对罗胖的“社群经济”如痴如醉时,猛然回头却发现,罗胖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那回事。
万万没想到,节操不见了,罗辑思维正在偏离社群经济的轨道,也越来越无爱了。
加入之前,罗振宇天天在微信上鼓吹加入会员多么多么牛逼,会员名额非常紧俏,必须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你必须天天关注他在微信语音上发的东西,才能知道哪天开放报名。
你一天不落地听了,妈蛋,比上学时候听课还用心。
终于有一天,他告诉你,各省的准会员的微信群已经建好了,让你加入。
但是呢,他不告诉你怎么加。
你找不到,他就说,不懂得怎么连接的人,不配和全国最牛逼的互联网思维的社群玩儿。
好吧。
于是你到微博上搜,到QQ上搜,到各种SNS搜——最后,终于搜到了本地一个铁杆会员,加了好友,他把你拉进了“准会员”的微信群。
然后他告诉你,加会员只有一天的时间,你没加进去,这一年都别想再加了——终于,在某个早晨,你激动地点下付款按钮,输入密码,成功给罗振宇交了200块钱。
我们是一个特别牛逼的社群,小伙伴们只有连接才能产生价值BALABALABALA……好吧,连接。
于是,你们城市的会员们计划组织一次线下连接的活动,毕竟只有连接才能产生价值。
然后,在前几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各城市的罗辑思维会员,组织了各种各样的“高逼格”活动:吃饭不叫吃饭,叫霸王餐;聚会不叫聚会,叫思想碰撞;交朋友不叫交朋友,叫建立连接;侃大山不叫侃大山,叫线下High聊会……交了钱,优越感就来了。
铁杆的看不起亲情的,亲情的看不起非会员的,非会员的看不起没听过罗辑思维的……妈蛋,我就想不通,你们跟同城交友、同城吃喝玩乐群有毛线区别?牛逼的人才不跟你们搀和罗辑思维的会员都是很有优越感的。
不得不惭愧地承认,最开始我也有这种优越感——觉得全天下所有人都是没思想没脑子、成天只会吃吃喝喝的蠢蛋,只有我们罗辑思维的人才是有知识有素养有文化有理想的好青年,觉得除了罗辑思维的人,全天下都找不到这样志同道合的人了。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知识在付费后走俏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知识在付费后走俏](https://img.taocdn.com/s3/m/c74626ccaef8941ea76e0570.png)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知识在付费后走俏作者:来源:《世纪人物》2017年第08期罗振宇,“得到”APP、罗辑思维创始人。
曾任CCTV《经济与法》《对话》栏目制片人。
2012年底开始创业,其个人知识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在各大视频、音频平台播放,收视收听率超过10亿人次,在创新、社会学、历史等领域作过大量现象级话题;公众号“罗辑思维”超过1000万粉丝;以“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开创“知识跨年”新模式。
2016年5月份,推出知识服务应用“得到”,服务超过700万用户。
6月6日,喜马拉雅推出66会员日,围绕知识内容付费推出会员服务、强化付费用户黏性,3天召集会员342万。
5月18日,“得到”举办知识发布会,发布了12款知识产品,并发布了内部品控手册。
此前,知乎、分答、微博、微信、果壳、虎嗅、钛媒体……各路人马通过各种形式纷纷抢滩知识付费领域。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
2017年,随着用户需求提升、市场下沉及产业链拓展,知识付费成为新“风口”。
知识付费到底是什么,为何能够兴起,又能否成为消费升级的引擎和重要组成部分?始终站在知识付费“风口”的“得到”APP和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向记者分享了他的观点。
终身学习下的知识付费2000年,罗振宇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
从《中国房产报道》到《经济与法》再到《对话》,罗振宇做过不少节目。
2008年,罗振宇离开了央视,受第一财经邀约,成为《中国经营者》的主持人。
在《中国经营者》的录制中,罗振宇要求把节目结束语改为他的个人脱口秀,这样的内容表现方式,和后来的《罗辑思维》几乎一模一样。
2012年,新媒体的第一波浪潮来袭。
2012年12月21日,《罗辑思维》开播,罗振宇开讲的第一课是《末日启示,向死而生》。
这档视频脱口秀节目从开播到今年3月份停止更新,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达4.7亿次。
为什么要从传统媒体转到知识付费领域?“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把看事物更透彻作为自己的快乐本源。
罗辑思维观后感
![罗辑思维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6eb104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3.png)
罗辑思维观后感引言罗辑思维是一档知识性、思考性的播客节目,由知名主持人罗振宇主持。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和整合各种知识来应对复杂的问题。
罗辑思维作为一种全新的知识分享方式,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学习机会。
通过观看这档节目,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和其他许多收获。
罗辑思维的魅力1. 深入浅出的知识传递罗辑思维以其深入浅出的风格将复杂的知识呈现给观众。
无论是讲述历史故事、解读经济学原理还是分享科技趋势,罗振宇总能将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理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具体案例予以阐释。
通过他的讲解,观众不仅能够轻松理解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还能获得更深入的思考和拓展的空间。
2. 多元化的内容涵盖罗辑思维的内容十分丰富多样,几乎贯穿了人类社会各个领域。
无论是关于艺术、历史、科学、经济、人文等方面的知识,罗振宇总能找到一个共通点,将这些片段有机地联系起来,呈现给观众。
这种多元化的内容涵盖使得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并思考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
3. 独立思考的启发罗振宇经常鼓励观众做自己的主人,勇于独立思考。
他在节目中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方式,并且鼓励观众去反思现有的观点和认知。
这种鼓励和启发给了观众独立思考的动力,进而培养了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罗辑思维给我的启示1. 知识的力量通过观看罗辑思维,我深刻认识到知识的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具备正确、丰富的知识储备将成为人们脱颖而出的关键。
只有积极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开阔的思维方式罗辑思维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让我能够以更开阔的视野看待问题。
在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后,我开始尝试将不同领域的思维模式整合,从而产生出全新的思考方式。
这种开阔的思维方式能够迅速发现问题的本质,提出独到的见解,并思考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3.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观看罗辑思维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过去,我习惯于接受别人的观点和结论,很少主动去质疑和思考。
罗辑思维的商业启示:穿上“社群”的外衣再做粉丝经济
![罗辑思维的商业启示:穿上“社群”的外衣再做粉丝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b8780cf5856a561252d36f79.png)
机 。这种 为结 论找证 据 ,难 免先 人为 主 ,陷 入
自己的思维 定势中 。
如 在其第 1 6 9期 节 目 “ 一 桩 大 案 的 背 后 ”, 这 期 节 目讲 述 的 是 明 末 将 领 袁 崇 焕 杀 毛 文 龙 的
现实 真相 ,建 立在泡沫之 上的 “ 罗辑 ”大厦可
以 立得 住 吗 ,又 如 何 能 帮 助 认 识 现 实 ? 仔 细 观
会花 时间投入 到罗胖设 计的游戏 ,如花钱猜 罗
P R WO R L D\ 公关世界 1 l l
企业智库
THE ENTERPRI SE ASPECT
求真 ”的社群 。创业三年 不到估值 就已经达 到
1 3亿 ,罗辑 思维 建 立 了一个 做 顶级 网红 的 新
框架 。也有人 认为罗辑思 维是一个 兜售成功 学 的鸡 汤平台 ,从突破框架 到建立新 社群 ,再 到 调转枪 口榨取粉丝 的价值 ,然后踩 在百万粉 丝 簇拥 出的名气 上 。堂而皇 之地走上 了赚取企业 级市场利 润的 “ 更高纬度 ”商业道路上 。
的 内 容 也 大 同 小 异 ,受 到 一
个 统 一 价 值 观 的 指 导 。 固 有
框 架 提 供 给我 们 的视 野 往 往
只 是 现 实 的 一 个 方 面 ,一 个 角 度 ,而 罗 辑 思 维 所 做 的 就
是 向人们提 出一个假 设 , “ 我
们 这 么 看 行 不 行 呢 ” , 从 而
罗辑思维 并非 “ 真逻辑 ’ ’
罗辑 思维是 一个 估值 1 3亿 元 的 自媒 体 ;
是知名媒体 人罗振 宇主讲的一 个读书分 享类声 视频节 目;是一个 “ 爱智求真 ”的社群 。上线
罗振宇:自媒体时代的u盘人
![罗振宇:自媒体时代的u盘人](https://img.taocdn.com/s3/m/8113d92801f69e3143329468.png)
罗振宇:自媒体时代的u盘人作者:于丽丽来源:《齐鲁周刊》2014年第35期罗振宇,前央视《对话》栏目制片人,作为220万微信用户的超级互联网社群,罗辑思维的当家人,被喜欢炫耀男“闺蜜”田朴珺称为每天“坚持60秒的男人”。
逼自己生活在未来尽管罗振宇经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但他去年狠心把房子卖了。
搬家时,他还处理了一大批藏书,准备以后就看电子版了。
车也不必买,因为常出差外地,他更习惯于使用叫车和租车服务,统算下来,比养车划算多了。
看似是一种生存风格,罗振宇却认为是一种生存策略,是他对这个时代趋势、变化拿捏之后做出的迅疾反应:这一代人一生中可能遭遇几次产业革命,刚追赶上,当成存量,很快就过去了。
所以,必须生活在未来。
他清晰记得人生中第一个奢侈品,是读研究生期间,买了一个呼机。
刚开始因为没人叫,还特意跑到传达室自己呼一个。
大冬天,北京城漫天飞雪。
他出门摔一跤。
因为胖,简直摔晕过去。
结果醒来,第一件事不是查看腿折没折,而是检查呼机坏没坏。
可即便如此,一打眼,呼机还是被淘汰了。
当下,他认为此生干过的最愚蠢的事莫过于去保护存量。
放弃存量的同时,也要增大体验总量。
对待衣服、包这些可能失去的物品,他都不太上心。
但在体验上,他又讲究“奢华”:出门要头等舱,入住要五星级酒店。
这种生活上的选择与他所从事的自媒体“罗辑思维”创业中的系列实验遥相呼应。
2013年,“罗辑思维”发起的两次“史上最无理”的会员招募分别在5小时与24小时内入账160万和800万。
今年六月,他在90分钟内,售出了8000套单价499元的图书礼包。
系列实验的成功印证着他对互联网时代变化的把握。
他这样叙述自己的生存原则:鄙视一切陈旧规则、警惕在社会队伍中成为中间、逼自己生活在未来。
年轻人总是对的罗振宇在多个场合讲过他的排队故事:机场一共6个安检口,但那天就开了一个,队排得很长。
突然又加开了一个。
这时候你会发现,不是所有人,而是排队尾的人会毫不犹豫冲过去,最悲催的是中间的那一拨人,在犹豫和权衡中在两头排成了队尾。
“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析
![“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d1732e67ec102de2bd89ad.png)
新 闻 研 究 导 刊
J o u r n a l o f Ne ws Re s e a r c h
Vn 1 . 8No . 3
F e b r u a r y 2 0 1 7
“ 罗辑 思维"微信公 众号的 内容分析
王 潇敏
( 河北大学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0 )
摘 要: “ 罗辑思维”微信 公众号作为一种 自媒体产品 , 自上线以来以别具特 色的 “ 语音 +推送相 关文章 +图片 + 罗振 宇点评 ”的 内容 , 在数 量庞 大的微信公众 号 中突 出重 围, 在 自媒体行 业产生 了很 大的影响 , 被 坊 间誉 为 “ 自 媒 体新 秀” 。本文 旨在对 “ 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作全 面的 内容 分析 , 从 中总结出微信 内容 运营的成功之道 , 从 而为其他 8 8 8 3( 2 0 1 7) 0 3 ~ 0 2 7 3 — 0 1
、
充斥 着大量低 道德 、 浅层 次 、 泛娱 乐 的信 息 , 如何充 分利用社 交媒体 这个 平台 , 合理利用用户 的碎片化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 罗辑 思维”微信 公众号顺应 了当前碎片化 的阅读 趋势 , 不仅利用好 了碎片化 的时间 , 还努力 提高了用户 的阅读 效率 , 变 被动 阅读为 用户有 选择性 的主动 阅读 , 人性 化的 内容 设计 深 受用 户喜 爱。在标题设计上用短短一行字说清问题 , 语感顺 畅、 文字精 练。在 每天 的推荐 阅读 内容 的 图片 下面用 不超过 5 行 的关键字 来说 明文章 的大致 内容 、 文章字数 以及 建议 阅读 时间 , 有时还会附上本周新书。整个文 章逻辑严谨 、 层 次清晰 、 重 点突 出, 尊重用户 主导性 , 这 是每天提供 “ 微 内容” 的 “ 微 传播 ”典范 , 真正实现了融入用户的移动阅读 生活。
罗辑思维:有种,有趣,有料
![罗辑思维:有种,有趣,有料](https://img.taocdn.com/s3/m/903a4eb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d.png)
作者:罗振宇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0-1编辑推荐有种、有料、有趣、在知识中寻找见识、互联网上最多人喜爱的知识性脱口秀、播出量4000万次、视频评论10万次、优酷评分高达的9.2分、微信公众账号微友70万、互联网到底怎样改变我们身处的时代?罗振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
恐龙拖着沉重的身躯穿越不出侏罗纪,我们载着笨重的工业时代思维也难以跃入互联网时代壮阔的海洋。
《罗辑思维》是一张人生船票,通往自由的彼岸。
内容推荐本书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
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
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作者简介罗振宇,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讲人,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试水者,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
1973年1月生,安徽芜湖人,摩羯座。
2012年底,罗振宇与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
半年内,由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延伸成长为全新的互联网社群品牌。
媒体评论《罗辑思维》是一个要跨越十年的互联网实验,它不仅仅是一个脱口秀,一个自媒体。
我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一帮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罗辑思维》寄托着我们对知识、对自由、对未来、对独立的向往,承载着我们对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公民社会的责任。
精彩内容节选可现在是自媒体时代了,我们在互联网环境里制作了一档视频节目,就好比在农贸市场推出了一个包子摊。
你觉得不好,旁边有卖蒸饺的,你可以去他家吃,何必非得抬脚把我这个摊子踹翻呢?说得更严肃一点,你说我长得丑,你能不让我上街吗?这是我的自由。
在言论自由的国家里,我为什么不可以做自己的自媒体节目呢?罗辑思维: 有种,有趣,有料(柳传志 王石 马化腾 李开复 徐小平 姬十三等推荐)目录第一章 末日启示:向死而生第二章 拒绝逃离北上广第三章 大国的“武器”第四章 罗胖的“歪理”与“歪嘴”第五章 歪理邪说一“罗”筐第六章 “治不好”的地域歧视第七章 夹缝中的80 后第八章 房产税和地沟油?第九章 慈善的善与恶第十章 成名的代价第十一章 权力之下的真相第十二章 民意真的可信吗?第十三章 剩女照亮未来第十四章 和某些公知谈谈心第十五章 大国不能认死理第十六章 “杀死”上帝的达尔文第十七章 反腐的曙光第十八章 反腐黑箱必被砸爆第十九章哥伦布大交换912014.3 中国对外贸易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罗辑思维”估值1亿刺激了谁?
![“罗辑思维”估值1亿刺激了谁?](https://img.taocdn.com/s3/m/867ef5fadd88d0d232d46a06.png)
一个最具野心的社群电商试验正在进行中。
你可以讥笑,你也可以不屑----直到几年后被这股趋势巨浪狠狠打脸之后。
哦,对了,就像2年前看不起小米手机一样。
12月27日,互联网知识型社群“罗辑思维”成功进行了第二次社群招募,号称“史上最无理的会员召集”,唯一通道是微信支付,一天之内轻松募集800万。
这一天,仅仅是“罗辑思维”问世第一年。
2012年12月21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知名传媒人罗振宇、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资深互联网人吴声(顺便说一下都是我的好基友),合作打造了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
在许多人眼里,罗辑思维是第一视频自媒体,其实错了。
大错特错,因为它的本质是社群电商。
这个误解,和他们认为小米只是水军炒作起来的粉丝经济一样----那只是外衣,小米真正牛逼的是预售电商。
说一千道一万,做互联网,出来混都是要卖东西的,要么流量(搜索+门户+客户端),要么商品(各种电商),要么道具(网络游戏)。
雷军的小米步枪,在中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电商模式。
我简单盘点下,大致步骤是:1、先在网上做品牌,强势放出要卖什么货的消息。
2、通过网络,聚集可能要货的精准用户。
3、网上收了钱,再生产,并且赚材料时间差。
4、饥饿营销一批批放货,加持忠诚粉丝。
5、扩大产能稳固地位,再延伸到其它领域。
这是一个聪明人的完美闭环,此之谓预售电商。
当然,也有人叫期货手机。
现在,“罗辑思维”带来了全新玩法----社群电商。
大到纳粹运动,小到李宇春的粉丝,道理类似。
当人群聚集成社群,而且有了领袖。
领袖向社群注入了信仰,这种信仰又被社群高度接受。
这时,社群就有了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将无坚不摧!伟大的互联网,给建立社群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狂野力量。
尤其是微信。
现在,“罗辑思维”每期视频的点击量超过100万,微信粉丝达到了108万----包括我在内的不少资深人士看过后台,他们根本不怕晒数据。
凶猛的核心,在于微信公众号的巨大价值。
公众号确保到达、有门槛、须认证、互动半封闭、分享无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振宇自媒体品牌“罗辑思维”估值1亿背后:媒体通往社群之路 ... ...业内人士向i黑马透露,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品牌估值已经高达一亿。
而罗辑思维最具价值的地方是,他通过媒体建立了一个社群。
作者:罗振宇关于社群经济,《罗辑思维》应该是最早的定义者和实践者,尤其是罗振宇在四个月内两次招募付费会员,入账会员费近千万的故事,让人对社群商业的力量惊叹不已,老罗更把互联网社群称为未来商业的核心动力。
社群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它在未来商业中究竟会扮演怎么样的角色?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在PC互联网时代的社群,主要的形态是社区,比如天涯社区、百度贴吧等,到了移动终端时期,互联网就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肢体和思想的延伸,几乎可以做到无时无刻、随时随地在线。
而你的朋友圈在移动互联中的关系,也许相互之间远隔千里,但基本上是你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也就是说,彼此之间是通过某种纽带而联接在一起的。
这种关系,就很像村落时代的关系,就算不是很熟,但寻根溯源,差不多都有点沾亲带故的。
在这样一个村落中,有懒汉,有能人,有铁匠,有当铺,有米店,铁匠知道你家的铁钯什么时候该坏,米店知道你什么时候要断粮,赊个账、借个东西都不是问题。
这就是建立在社群基础上的信任。
那每个品牌都要有自己的社群吗?一定是的。
这个问题的要点在于,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可以成为社群成员的。
星巴克有3300万粉丝,这些粉丝之间围绕某一个店或某一个具体的纲领可以形成不同的社群,但这3300万人不是一个大的社群。
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社群?两句话:以求道的精神做产品,用求爱的方式做传播。
怎么讲?产品不极致,什么都是虚的。
罗振宇要不是他的有料有货有态度,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星巴克要不是把咖啡做到这么极致,就是妄谈粉丝经济;同样,黄太吉的煎饼、雕爷的牛腩要是产品或体验不极致,就都只是借助互联网高效传播形成的一场炒作,罗永浩的锤子手机要是产品出来后,没有两把刷子也都长不了。
把产品和体验做到极致还不够,你还得学会传播。
很多人天然地反感传播,把会传播当成是投机取巧,总是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态度,等着别人来发现你。
不要说在大众媒体时代这种观念就是错误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那就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试问,你的受众都已经不看报纸不看电视,媒体没落、广告无效的时候,你的东西再好,你该用怎样的方法告知你的受众?罗振宇:未来的商业核心动力是社群?工业社会的逻辑是规模化,做饮料就要做可口可乐,把一罐汽水卖到全世界,因为规模才能产生效能,这是工业的基本规律。
但未来商业的增长方式会出现变化。
以日本的HelloKitty为例,它不可能卖给所有人,只有特定年龄、特定文化的女孩才喜欢。
但HelloKitty不仅卖小猫,还卖授权给很多产品,这是一种内生型增长。
有一个词叫范围经济,就是先划定范围,然后在范围内靠多品种实现增值,这个逻辑是工业社会所不理解的。
《罗辑思维》的实质是基于互联网的社群。
社群关键不在于有多少人,而在于影响力度有多大。
李宇春粉丝会的核心会员并不多,但个个能为她出力。
如果我们现在放开招,招10万人没问题,但是我们不愿意,因为现在我们也在探索这个社团该怎么玩,如果玩不好,小群体的成本还低一点。
项建标批注:形成社群的基础是什么?克莱·舍基在《无组织的组织》中讲得很明白:1、共同的目标,或者是纲领,通俗说叫调性、逼格,人群通过纲领、调性已经做了有效的区隔,基本上能做到让对的人在一起。
2、高效率的协同工具。
这也是为什么在PC时代社群比较难以建立的原因,微信、微博这些实时工具,使得协同变得非常容易;3、一致行动。
因为前面两个原因,一致行动变得比较容易,而这个一致行动也反过来促进了社群的稳固。
工业社会在未来十年内就会全面终结,只不过很多人意识不到这种摧毁性的力量正在地平面上崛起。
未来的竞争不是同行竞争,而是跨界混搭穿越竞争。
为什么小米毛利那么高?因为它把传统包袱全扔了,不需要渠道铺货、不需要给渠道商回款、不需要设维修网点,通过互联网把交易成本拉到最低。
做了十几年手机的老牌企业看得目瞪口呆。
一群人团结起来占其他人便宜一旦一群人聚集起来,他们就会产生占便宜的能力,这就是商业利益的来源。
最简单比如做团购,我们都可以做得成,因为我有10万人,这本来就是商业模式。
我不信任品牌,媒体捧出来的品牌毫无意义,但是我信任朋友的推荐,推荐和信任将构成未来互联网社会的基本组织形态,因为交流的成本越来越低。
人家凑几千人玩团购,我凑10万会员玩“团要”,上次向乐视要了10台大电视、20台电视盒子,最近又跟黄太吉要了10万份煎饼果子,一分钱不给,白拿。
商家送完一回还求着我们再送一回,对他们来说这就是营销。
乐视跟我合作,得到四样东西:第一,曝光渠道,我的影响力范围达到100万人,能大大提高产品曝光度;第二,人格背书,这是罗胖子认可的产品,相当于给他们做阶段性的形象代言人;第三,慈善意义,支持《罗辑思维》相当于捐赠一个知识社区。
更奇妙的是我们制造了稀缺性,传统的抽奖活动人人都有机会,现在我们明告诉你,你们没机会,谁让你们两百块钱没交呢。
乐视送我们几万块钱的电视,一石四鸟,当然愿意了。
一群人团结起来占其他人的便宜,这就是社群的逻辑。
很多大组织都在考虑互联网怎么转型,转型的第一件先把自己做小,小到一个人格或者一个人格体,因此在未来世界做自己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项建标批注:魅力人格体对社群的意义,相当于就是舍基协同三原则里面的共同纲领。
罗永浩、罗振宇,包括正和岛、B座12楼,不管是个人还是一个公众号,都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自己的态度和主张,这个态度和主张就是魅力人格体,粉丝因为认同才会聚集在一起。
一个有调性的产品,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塑造自己的魅力人格体,不管是苹果、锤子手机、魅族,还是Roseonly的鲜花、南食召的温州特产,包括明道管理软件做的事情,都是如此。
有了移动互联网对媒体的解构,人人皆媒体,有魅力人格的人和事,这个时代就特别容易凸显出来。
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态度也是生产力了。
玩的不是粉丝经济,只是挑对人未来商业的核动力到底是什么?小米用粉丝经济驱动一个传统行业,这个事情至少作为一个先例,已经成功了。
所以,对于《罗辑思维》的运用,我们突然明白,价值可能不在我身上,过去说粉丝经济的话是不对的。
我在团队中立了规矩,永远不要提粉丝这个词。
只说用户,会员,朋友,伙伴,没有粉丝。
因为粉丝就是中心化,对偶像的崇拜。
在社群经济驱动的过程中,我们反推过,主动去和大众进行切磋,在新浪微博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骂”走一些人,从社会公众中把自己切割开来。
在大众传播时代,让所有的人混同,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对社会进行分割。
大量的社会社群,自我划定疆界,就像韩寒的粉丝和郭敬明的粉丝永远也搞不到一起去。
项建标批注:粉丝经济就是社群经济吗?显然不是的。
任何品牌都要有自己的粉丝,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粉丝这个层面,无非是把以前的忠实用户换了个新名词而已。
“无粉丝不品牌”,这句话没错,但反过来,哪一个品牌没有自己的粉丝呢?只有当你的客户变成用户,用户变成粉丝,粉丝变成朋友的时候,才算得上是社群。
社群是任何时代、所有商业都在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只有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微信这样的高效率工具以后,社群才是可能的。
这中间的差别是,一个有社群的品牌和没有社群的品牌,其竞争力是完全不同的。
未来的商业可能是一个小而美的逻辑,而不是一个用户量支撑的大众逻辑。
所以我们立即宣布,《罗辑思维》未来的会员,最多发展10万个,而且这不是商业模式。
第一次我们只发5千个号,第二次征收会员的时候,就开放24小时,只许用微信支付。
我们真正意图是用这三个手段把对的人挑出来。
首先,愿意捐点钱的人,是真爱我们的人。
我们定一般的会员每年收费200元,铁杆会员收1200元。
背后的逻辑,把我们需要的人找到。
为什么一定要用微信支付?是需要你,为我们行动一次。
当时绝大部分的人,还没有微信支付,既然你愿意加入,就做一个麻烦的举动。
为什么只开放24小时,因为我们只要天天一直听《罗辑思维》微信语音的人,攒着几期听的,那可能会错过。
用社群的方法挑对的人,然后“期待”产生奇妙的结果。
很多第二次入会的人说你们应该做怎样的服务呢?我说没有会员服务,就期待用系列的玩法设置,让会员自己去找。
有一个人直接做了《罗辑思维》的葡萄干,在淘宝店上开始卖,有直接挂出来《罗辑思维》的青年旅社,包括一些读书会,咖啡馆等等。
按过去工业时代思维来看,这都是对《罗辑思维》品牌的侵权,但是我们的策略就是让他们去弄。
官方层面,我们只保留一个,如果你去骗人,会受到谴责,因为我们有提前承诺。
事实上我们在等,看这个花园可以里长出什么东西。
我们推出《罗辑思维》的“天使小雏苗”,如果你有本事做一桌美极了的饭,我们帮你众筹,10个人,每人收500元。
接下来我们可不可以帮助一些有手艺的个人完成微创作呢?到最后我们可能会变成社会化企业,就是作为平台本身并不盈利,但是它帮所有接入这个平台的人,完成个人的创业,到最后很可能演化成一个新时代的小型交易所。
日前,腾讯召集我演讲,怎么做新媒体。
我讲完后,他们觉得没有参考价值,说我是不可复制的。
我说对,那怎么办呢?给你们一句心法口诀,叫“临行喝妈一口奶”。
项建标批注:移动互联网正带来另外一个新的巨大的机会,我把它称为“社交红利时代”。
在这个时代,谁懂得社交,懂得传播,就能够掌握商业的先机。
不管雕爷、黄太吉、大象安全套最终会怎么样,但他们确实是非常懂得移动互联网社交的人。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是“市场即对话”,就是我们必须说人话。
他们所置身的那些大组织,在互联网冲击下,都在飘摇,身处其中的人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立身呢?就是利用现在的组织给你提供的资源,做一件让整个市场都看见的事,完成个人在原组织中的崛起,这也是对你现任老板最负责的做法。
社群的价值在于运营现在的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各种因素随机组合,机遇、勤奋、忍耐、关系链,恰好配对了,一朵花就开了,此外没有任何标准能够确定谁成谁败。
所以重复创业者反而吃香,因为他经历过反复失败,解除了很多不确定性。
我认为,现在几个因素容易组合出成功配方。
第一是小,只做点,不再试图做线和面,商业空间也很大。
第二是连接,你判断未来互联网的生意就看他是阻碍了连接还是促进了连接,谁阻碍连接就不得好死,谁促进连接就将拥有一切。
比如说GoogleGlass 就是个好产品,因为它让人随时随地在线。
马云怕微信也是这道理,微信会吸掉一切。
第三点是通过连接形成社群。
社群的价值在于运营,一群人聚集起来之后可能是乌合之众,也可能做成大事,最重要的是干什么。
明确知道把这群人聚起来要干什么,比如做基金、做风投,甚至可能去做互联网金融。
不能光把人聚一块就完了,是打麻将还是下象棋,取决于决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