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纯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

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单元总结音调音色响度①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

②声波: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

③声波传递的是信息和能量。

④声速:声在1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音的速度。

⑤固体中的声速最大,气体中的声速最小,温度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v 声=340m/s 。

真空不能传声。

①定义: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回的现象叫回声。

②分辨回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

③回声的应用:可以用来测距、B 超诊断疾病等。

①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叫做响度,响度也叫音量。

②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a.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还跟人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①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②振动频率高,音调高,振动频率低,音调低。

①不同物体振动发声时,所发的声音由不同频率的声波组成的。

②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有关。

减小方法①控制噪声源②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③保护受噪声影响者发声体做无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回声噪声超声与次声特征产生与传播第四章机械与功知识梳理考点一:杠杆1、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①杠杆能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

②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

③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之间的距离,而不是支点与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

3、求力臂的步骤辨认杠杆,确定支点,作出动力、阻力的图示,将动力和阻力的图示延长,得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再从支点出发分别向二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便得这两个力的力臂。

4、杠杆平衡的条件在杠杆静止或绕支点匀速转动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 1L 1=F 2L 2。

(5)杠杆的分类杠杆种类特点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l 1>l 2动力小于阻力,F l <F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l 1<l 2动力大于阻力,F1>F 2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l 1=l 2动力等于阻力,Fl =F 2考点二:滑轮1、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上海初中物理 浮力教案

上海初中物理 浮力教案

上海初中物理浮力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浮力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浮力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2.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浮力实验器材:泡沫块、水、尺子、电子秤。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

2. 学生分享对浮力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浮力的概念。

二、探究浮力的计算方法(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泡沫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浮力的计算方法。

3. 学生分享实验结论,教师总结并板书浮力计算公式。

三、浮力的应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展示相关实例。

3. 学生尝试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浮力应用实例。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浮力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掌握了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纯知识点)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纯知识点)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纯知识点)一、教案内容:章节:第一章物质与能量1.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构成物体的基本要素。

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离子。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

1.2 物体的质量与重量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

重量的定义: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大小。

重量的单位:牛顿(N)。

二、教案内容:章节:第二章运动与力学2.1 运动的定义与分类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2 速度与速率速度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速度的单位:米每秒(m/s)。

速率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速率的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三、教案内容:章节:第三章温度与热量3.1 温度的定义与单位温度的定义: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程度。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开尔文(K)。

3.2 热量的定义与计算热量的定义: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

热量计算公式:Q = mcΔT(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

四、教案内容:章节:第四章光与声音4.1 光的传播与特性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特性:亮度、颜色、速度。

4.2 声音的传播与特性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五、教案内容:章节:第五章电与磁5.1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

5.2 磁场的性质与规律磁场的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有力的作用。

磁场的规律: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

六、教案内容:章节:第六章电学6.1 电压与电流电压的定义: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

电流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单位是安培(A)。

6.2 电阻与欧姆定律电阻的定义: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单位是欧姆(Ω)。

欧姆定律:I = V/R,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力的存在和作用,理解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和特性2. 密度的计算方法3.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4. 力的相互作用三、教学过程1. 密度概念的引入和特性(1)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学生回答:共同点是都有质量;不同点是体积不同。

(3)教师总结: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密度的计算方法(1)教师演示如何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2)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并记录数据。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密度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3.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学生讨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教师讲解力的相互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 力的相互作用(1)教师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相互作用。

(2)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力的相互作用。

(3)教师总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通过实例认识力的存在和作用,理解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2.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 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

(完整)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完整)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 20 2、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得到了力和运动的一些关系。其实除了伽利略,还有其他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到了牛顿,他把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形成了今天的定律。组织学生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活动】认识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所有物体都适合,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但是一个理想化条件,实际上不存在。故是一个理想定律,是由实验加科学推理得到的。 (3)“总”说明没有例外,总是这样。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则仍静止;原来运动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由来及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对此有很大的应用,下面我们解决几个问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并走进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出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1】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 20 热学的研究、蒸气机的发明:――人类进入蒸气时代,机械工业进一步完善 (3)体现电气时代的各种设备和情景,如电动机、发电机、电力机车、城市夜景等 电磁学的研究:电动机、发电机的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4)电子计算机、互联、空间探测技术以及我国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录像资料等。 电磁学、电子――电子计算机 2.举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有关物理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实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物理学是有用的。 (三)物理学的召唤 介绍几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同时结合这些科 学家的研究方法,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 归纳和数学分析、理性思维以及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等,从而 使学生领悟怎样学好物理学。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 1.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和物 质 的一门科学。 2.请通过互联查找有关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列举我国航天

秋上海教育版物理九年级上册7.4《并联电路》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秋上海教育版物理九年级上册7.4《并联电路》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资源信息表第七章 7.4 并联电路执教: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丁正建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学习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总电阻概念及总电阻与各并联电阻之间关系。

并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在学习本节内容前,需准备的知识有:(1)电路;(2)电流;(3)电压;(4)电阻;(5)欧姆定律。

本节课的教学,类比研究串联电路的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比较、计算得出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

采用尝试法找到一个电阻来等效替代并联电路中的两个电阻,体会等效替代的方法,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规律和欧姆定律推导总电阻与各并联电阻之间的关系。

本设计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分析数据、理论推导建立规律的过程中,感悟归纳、类比、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通过实例的分析,感悟物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联电路的特点。

(2)掌握欧姆定律。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并联电路特点”的过程,认识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及归纳的方法。

(2)经历对总电阻概念的认识过程,感悟类比、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并联电路电压、电流实验情况的交流、讨论,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通过对家庭电路的分析,感悟物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并联总电阻的得出。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若干节干电池、电键、灯、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和若干导线等。

2.演示实验器材:电源、电键、演示电流表、演示电压表、灯、若干导线、等。

3.自制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的应用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中常见现象为情景引出并联电路,引导学生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体验并领会研究并联电路特点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再利用理论推导得出结论。

上海七年级物理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物理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物理知识点作为初中物理的一门重要课程,七年级物理知识点是这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围绕上海七年级物理知识点展开,为大家详细介绍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

一、物理的基本概念1. 物理学的含义与发展2. 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 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与方法4. 实验数据的处理二、国际单位制与量的测量1. 国际单位制的建立与发展2. 长度、质量、时间的国际单位3. 量的测量方法、仪表和使用注意事项三、物体的运动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3. 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4. 用图像表示物体的运动四、物体的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的概念及公式2. 动量的概念与公式3. 动能的概念与公式4. 力的合成与分解五、物理和能量1. 能量的概念和种类2. 能量和动量的关系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六、热学1. 温度和热的概念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公式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七、光学1. 光与光的传播2. 反射现象和反射规律3. 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4.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八、电学1. 电学基本概念和电学元件2. 电学元件串联和并联的基本原理3. 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九、核能与能源问题1. 核能与核反应的基本原理2. 核裂变与核聚变的区别3. 能源与环境问题以上就是上海七年级物理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初中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良好的物理基础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物理学习,提高物理成绩,有助于全面发展自己。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全集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全集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全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基本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让学生学会使用力的图示表示法,能简单地表示一个力的三要素。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

2. 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难点:1. 力的概念的深入理解。

2. 力的作用效果的实证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物理实验室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力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对力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力的概念。

二、探究力的三要素(15分钟)1. 教师演示力的三要素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力的三要素。

2.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力的三要素,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力的三要素。

三、力的作用效果(15分钟)1. 教师展示力的作用效果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力的作用效果,并展示讨论结果。

3.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力的作用效果。

四、力的图示表示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力的图示表示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2. 学生练习用力的图示表示法表示力的三要素,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力的三要素的练习题。

2. 学生完成力的作用效果的实例分析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画、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错误。

同时,通过练习题和实例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上海初中物理教案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精选3篇】度的瞻仰是什么?是咱驰念她的角度。

上海初中物理电路教案

上海初中物理电路教案

上海初中物理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路的概念,认识电路的组成元件。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等仪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概念及组成2.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3. 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测量4. 电路实验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路的概念、电路的组成、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测量。

2. 难点:电路实验操作,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现象,如照明电路、充电器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概念和组成。

2. 讲解电路的概念及组成讲解电路的概念,即电流流动的路径。

介绍电路的组成元件,包括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

3. 讲解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讲解串联和并联两种基本连接方式,并通过实验演示两种连接方式的特点。

4. 讲解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测量介绍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5. 电路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路的概念、组成、连接方式以及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电路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检查学生对电路概念、组成、连接方式以及电压和电流测量的掌握程度。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电路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现代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篇1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不断的反思,不能只做“教书先生”,照本宣科,而是应该不断反思自身不足,不断寻找最好的最适合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式。

衡量一个老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不是他的教案写得有多好,而是这位老师是否懂得自我反思,是否善于把握课堂。

物理可以说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有一系列理论基础,对于初中物理而言,面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一味地“教授”,难免会让学生们有一些乏味,学习效果自然就不好。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反思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仅供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借鉴、参考。

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创新教学新模式;二是物理教师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手段,勇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一、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创新教学新模式初中物理学习效果和兴趣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务必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将所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充分备课,然后讲述给学生。

一味的讲授不是学习物理的最佳方法,要学会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放下戒备,大胆发言,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想法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尤其是对于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更要为其创造机会。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6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6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6篇〕篇1: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 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展工作。

分类及比拟: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处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 -20℃~110℃ -30℃~50℃ 35℃~42℃分度值1℃ 1℃ 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分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分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②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2、汽化和液化: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外表积⑶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初中物理教案_沪粤

初中物理教案_沪粤

教案题目:初中物理《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特点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3. 光的传播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2. 难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证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光的传播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3.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分析光传播的路径,引导学生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 光的传播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探讨光传播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原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光的传播特点,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和解答。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节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节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节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功的概念,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去知道机械功的概念;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及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教学方法:探究、交流、讨论教学器材:滑轮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讨论1: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各有什么特点?(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了力,却费距离;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却省距离。

)2. 讨论2: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当动滑轮的重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时,拉力F与物重有什么关系?拉力上升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高度n有什么关系?(拉力F与物重的关系为F1/2G,拉力上升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高度n的关系为S2h。

)二、新课讲解1. 机械功的概念:物体由于受到力的作用,在空间中移动了一定的距离,我们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θ表示力和物体移动方向的夹角。

)4. 功的单位及其物理意义: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1J表示1N的力使物体移动1m所做的功。

三、实例分析1. 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人走路、提水、推车等,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机械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强调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书沪科版重力教案

初中物理书沪科版重力教案

初中物理书沪科版重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2)掌握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会用公式计算重力;(3)了解重心概念,能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3)分析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现象的欲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 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3. 重心概念及重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媒体和资源1.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3. 教学课件:沪科版初中物理《重力》相关课件。

四、教学方法1.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2. 引导发现: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重力知识;3.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重力概念及公式;4. 练习相结合: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巩固重力知识。

五、学法指导1.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组讨论,总结规律;2. 注重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解答;3. 引导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学生回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教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即大小、方向、作用点。

2. 自主探究:(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重物悬挂在重垂线上的现象;(2)学生总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3)教师提问: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什么关系?3. 引导发现:(1)教师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原理;(2)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所受重力;(3)学生总结: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重力大小可以用公式G=mg计算。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位移、位移的无关性、位移的相消性2.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3.加速度、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速圆周运动4.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速度与位移的关系5.变速运动自由落体二、力和运动1.力和压强2.推力、拉力、摩擦力、重力、浮力、支持力3.内力、外力、合力、分力4.平衡力、不平衡力5.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惯性原理6.牛顿第二定律、动量、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7.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动力系统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势能、动能、机械能2.势能的转化、动能的转化3.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4.力学能、化学能、核能、电能、能量转化与守恒四、测量和物理量1.量和单位、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的优点2.物理量的四种基本量、运动学量、力学量、能量量、功3.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有效数字五、机械结构1.机械原理、杠杆原理、桥梁原理、滑轮原理2.杠杆的平衡条件、无法平衡条件3.裂纹、磨损、疲劳六、能量转化1.动能转化、动能转化模型2.弹性势能转化、弹性势能转化模型3.机械能转化、机械能转化模型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损失、能量转化效率七、电路和电流1.电流、电荷、电量、电流的大小、电流的方向2.电流的单位、电流表的使用、电压、电阻、欧姆定律3.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的分配、电压的分配、电阻的分配4.电功率、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电热效应八、光的传播及其反射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弯曲和衍射2.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反射成像、实像、虚像3.光线、入射线、反射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4.视觉、视差、视觉距离、视差的成因九、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源、振动、声波的波动、声音的传播2.声音的特点、声音的频率、音调、噪声、音量3.声音的损失、声音的反射、声波的反射、声波的衍射4.声音的吸收、声音的拓展、声音的缩小十、溶液和电解质1.溶液、溶剂、溶质、溶液的浓度、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2.溶解度、饱和浓度、电解质、强电解质、闪点、吸热反应3.电解质的导电性、电解能力、电解质的类别、电解质的溶解度表。

上海初中物理势能教案

上海初中物理势能教案

教案:上海初中物理势能教学目标:1. 了解势能的概念,掌握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2. 能够运用势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势能的概念及其分类2. 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3. 势能与动能的转化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图片中的物体具有势能吗?它们是哪种势能?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势能的概念。

二、探究势能的分类(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势能的分类及各种势能的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补充并板书。

三、分析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15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器材,提出实验假设。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 教师总结并板书。

四、运用势能概念解释现象(10分钟)1.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具有势能的物体及势能的转化。

2.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势能概念解释现象。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2. 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巩固势能的概念和分类。

2. 观察生活中的势能现象,尝试运用势能概念解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验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势能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上海初三物理学知识点

上海初三物理学知识点

上海初三物理学知识点上海初三物理学作为初中物理教育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众多基础物理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惯性: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运动学:-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变化率。

-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运动。

3. 能量和功:- 能量: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等。

-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时所做的功。

-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4. 简单机械:- 杠杆:利用杠杆原理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 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的简单机械。

- 斜面: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5. 压力和压强:- 压力:力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大小。

-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6. 浮力:-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相等。

7. 光学基础:- 光的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8.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使电荷流动的电势差。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9. 电路:- 串联电路:电阻器首尾相连的电路。

- 并联电路:电阻器两端并排连接的电路。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10. 电磁学基础:-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这些知识点是上海初三物理教学大纲中的基础内容,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实验操作和习题练习来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声与光要点提纲一、声音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产生的,所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2.声音的特征a.响度:声音强弱的程度,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b.音调: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与声音的频率f有关;c.音色:随着发声体的不同而不同。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

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4.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5.噪音的控制:(1)控制噪声源;(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3)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米/秒,这是目前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2.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

3.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太阳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时近似认为是平行光,而蜡烛,电灯之类的点光源发出的光为放射状光线。

三、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N:法线入射线反射线θθ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

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何反射面,包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

四、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为正立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注意: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

五、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特别的,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

音色r <i r >i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作用是不同的。

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到光密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到光疏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小于折射角。

记忆方法:对空气、水和玻璃,空气中的角>水中的角>玻璃中的角,这里的角可以指入射角或折射角。

六、光的色散1.白光的色散:一束白光穿过棱镜后,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的现象。

2.三原色光:红光,蓝光,绿光。

七、透镜(光的折射现象应用) 1.透镜的种类:a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有2个焦点。

OF 1F 2OF 1F 2b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有2个虚焦点。

OF 1F 2 OF 1F 22.凸透镜成像规律如果用f 表示凸透镜的焦距,u 表示物距,v 表示像距,则有如下重要不等式关系: a .u >2f ,f <v <2f ,像物异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 b .u =2f , v =2f ,像物异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c .f <u <2f , v >2f ,像物异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d .u =f ,不成像点;e .u <f ,像物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入射线反射线ii 'r折射线玻璃空气反射线ii 'r折射线玻璃空气入射线凸透镜成像的五种情况图示应注意的问题:(1)二倍焦距处为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转折点;(2)焦点处是成实像与成虚像的转折点,但焦点处是不成像点;(3)物离焦点越近,像越大,像距也越大。

(4)利用凸透镜成像特点解题时主要用“不等式法”。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是: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和火柴,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首先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实验时先在带刻度的光具座上固定凸透镜,然后调整蜡烛的位置,最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为止,并观察像的性质,同时在光具座刻度上读出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并和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作比较得出结论第二单元运动和力测量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1.长度(l,s,h):测量工具:刻度尺;国际单位:米(m);2.质量(m):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国际单位:千克(kg);3.时间(t):测量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秒(s);4.温度(t、T):测量工具:温度计(2种);国际单位:开(K);常用单位:摄氏度(℃)5.体积(V):测量工具:量筒;国际单位:米3(m3);6.力(F、G、f、N):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牛(N);7.电流(I):测量工具:电流表;国际单位:安(A);8.电压(U):测量工具:电压表;国际单位:伏(V);9.电阻(R):测量方法:万用表(直接),伏安法(间接);国际单位:欧(Ω);10.电能(W):测量工具:电能表;主单位:千瓦·时(kw·h)。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1小时(h)=60分(min)=3600秒(s)1米(m)=10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106微米(μm)=109纳米(nm)1平方米(m2)=102平方分米(dm2)=104平方厘米(cm2)=106平方毫米(mm2)1立方米(m3)=103立方分米(dm3)=106立方厘米(cm3)=109立方毫米(mm3)注意:立方分米(dm3)和升(L)等价,立方厘米(cm3)和毫升(mL)等价。

1千克(kg)=103克(g)=106毫克(mg)=109微克(μg)1安培(A)=103毫安(mA)=106微安(μA)1伏特(V)=103毫伏(mV)=106微伏(μV)1千瓦·时(kw·h)=3.6×106焦(J)三、机械运动1.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个被选为作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3.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

4.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仅限初中提法),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匀速直线运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运动规律:ts=v 。

6.打点计时器实验:如果打在纸带上的点相邻间距都相等,说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且对于同一打点计时器,点距越大,说明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实验室打点时间间隔0.02秒(50赫兹)。

7.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s -t 图像)s/ms/mt/st /s 甲乙OO乙甲v v v >=甲甲甲,t s 甲s 甲t 静止图像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四、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4.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万有引力)而受到的力。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对于密度均匀,厚度也均匀的规则物体来说,物体的重心即为数学意义上的几何中心。

重力的大小G =mg ,g =9.8牛顿/千克。

5.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简称“平衡力”,必须满足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6.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思想:用一个力来替代两个力的作用,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

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2)合成原则:同向相加,方向不变;反向相减,方向跟比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

乙甲乙甲v v <F 1F 2F 合=F 1+F 2F 2F 1F 合=F 1–F 2同向二力合成反向二力合成7.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8.摩擦力(1)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a.两物体间的压力;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接触面材料的性质。

(2)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3)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第三单元 简单机械要点提纲 一、杠杆1.完整的杠杆结构硬棒,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作用在杠杆在使它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力臂必须垂直于力,即l ⊥F 。

2.杠杆平衡状态: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注意:不一定是要在水平位置静止才是平衡状态,在任意位置静止都算是杠杆平衡,但是在做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实验前,需要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 1L 1=F 2L 2。

3.杠杆的种类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省力杠杆,如羊角锤,老虎钳,动滑轮等; 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费力杠杆,如理发剪刀,镊子,钓鱼竿等; 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等臂杠杆,如托盘天平,定滑轮等。

二、滑轮:杠杆的一种变形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各个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

2.动滑轮是一个省力杠杆,能省一半力,但要费一倍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思考:一般讨论的问题是轻滑轮,即滑轮质量(重力)不计,如果要考虑滑轮的质量呢?O 1F 2F 1l 2l 动 力 阻 力 动力臂 阻力臂定滑轮(轻)模型动滑轮(轻)模型三、功和功率1.功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表达:Fs W =,条件:F 与s 必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功是能量的一个单位,故单位是“焦耳”(J )。

思考:不做功的几种情况?4.功率: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

5.公式表达:tWP =,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v F P =。

6.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常用单位是千瓦(kW ),1kW=1000W 四、动能和势能1.动能E k :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其动能就越大。

记忆公式:221v m E k =。

2.重力势能E p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