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单元总结音调音色响度①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
②声波: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
③声波传递的是信息和能量。
④声速:声在1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音的速度。
⑤固体中的声速最大,气体中的声速最小,温度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v 声=340m/s 。
真空不能传声。
①定义: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回的现象叫回声。
②分辨回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
③回声的应用:可以用来测距、B 超诊断疾病等。
①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叫做响度,响度也叫音量。
②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a.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还跟人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①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②振动频率高,音调高,振动频率低,音调低。
①不同物体振动发声时,所发的声音由不同频率的声波组成的。
②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有关。
减小方法①控制噪声源②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③保护受噪声影响者发声体做无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回声噪声超声与次声特征产生与传播第四章机械与功知识梳理考点一:杠杆1、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①杠杆能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
②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
③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之间的距离,而不是支点与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
3、求力臂的步骤辨认杠杆,确定支点,作出动力、阻力的图示,将动力和阻力的图示延长,得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再从支点出发分别向二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便得这两个力的力臂。
4、杠杆平衡的条件在杠杆静止或绕支点匀速转动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 1L 1=F 2L 2。
(5)杠杆的分类杠杆种类特点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l 1>l 2动力小于阻力,F l <F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l 1<l 2动力大于阻力,F1>F 2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l 1=l 2动力等于阻力,Fl =F 2考点二:滑轮1、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纯知识点)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纯知识点)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上海初中物理课程,以知识点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教案内容涵盖了十五个章节,本部分为前五个章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理学概述1.1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1.2 物理量的度量2. 第二章:物质与能量2.1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2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3. 第三章:运动和力3.1 运动的基本概念3.2 力的概念和作用3.3 牛顿运动定律4. 第四章:声现象4.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4.2 声音的特征和接收5. 第五章:光现象5.1 光的传播和反射5.2 光的折射和色散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 演示法:通过实验和现象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组讨论问题;4. 练习法:课后布置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2. 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纯知识点)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温度与热量6.1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6.2 热量传递的方式6.3 热机和热效率7. 第七章:电现象7.1 静电现象7.2 电流和电路7.3 电能和电功率8. 第八章:磁现象8.1 磁铁和磁场8.2 磁化和去磁8.3 电磁感应9. 第九章:现代通信技术9.1 通信的基本原理9.2 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9.3 卫星通信和网络通信十、第十章:生活中的物理10.1 机械能的转化10.2 光的利用和防护10.3 节能与环保十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 演示法:通过实验和现象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组讨论问题;4. 练习法:课后布置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纯知识点)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纯知识点)第一章:力的概念与作用1.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1.2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1.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4 力的表示: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大小表示力的大小。
第二章:重力与摩擦力2.1 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2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3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2.4 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5 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第三章:简单机械3.1 杠杆的分类:一、二、三类杠杆。
3.2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3 滑轮的原理:改变力的方向,减小所需的力。
3.4 斜面的原理: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第四章:压强与浮力4.1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4.2 压强的计量单位:帕斯卡(Pa)4.3 液体压强的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4.4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4.5 浮力的产生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第五章:机械能与热能5.1 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5.2 势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5.3 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5.4 热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5.5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六章:声现象6.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6.2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3 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和距离决定;音色是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决定。
沪科版物理知识点初三
沪科版物理知识点初三沪科版物理知识点初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方向向下。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运动的描述:-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3. 力和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与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5. 功和机械能:- 功: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时所做的工作,是力与位移的乘积。
-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 简单机械:- 杠杆: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来改变力的大小或方向的简单机械。
-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省力的装置。
- 斜面:通过增加距离来减少提升物体所需的力。
7. 热学基础:-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8.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
- 电压:推动电荷流动的力。
- 电阻: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
上海初中物理总复习全部知识点总结
上海初中物理总复习全部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科学,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物理不仅能够帮助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还有助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下面是上海初中物理的总复习,包括全部的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1.运动的描述和判断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运动的判断:匀速运动、变速运动、静止等。
2.运动的图像表示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的含义。
3.运动的快慢速度、加速度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4.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二、力和运动1.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发生变形、力使物体产生速度或加速度变化。
2.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平行力合成、三角形法则。
力的分解:平行力分解、力的正交分解。
3.摩擦力摩擦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计算。
4.力对运动的影响物体的变形和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
5.弹力和弹簧的伸缩弹性力的特点、弹簧力的特点、弹簧劲度系数的计算。
三、压力和浮力1.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力的定义、压力的单位、计算压力的公式。
2.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的定义、压强的单位、计算压强的公式。
3.浮力和浮力的原理浮力的概念、浮力的特点、浮力的产生原因。
四、能量与能量转化1.能量的概念和单位能量的定义和单位。
2.势能和动能势能的概念、动能的概念、势能和动能的计算。
3.能量的守恒4.能量转化与能量的利用能量转化的方式、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五、电和磁1.电荷和电流电荷的性质、电流的概念和单位、闭合回路。
2.电路和电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源(电池和发电机)、电压的概念和计算。
3.电流和电阻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电流的分布。
4.磁铁和磁场磁铁的特点、磁场的概念和性质。
5.电磁感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六、光学1.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介质、光的反射定律。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 ;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3) 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全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1.1位置和位移:物体的位置和位移是对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描述。
1.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位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1.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位移保持不变的运动。
1.4运动图象:通过位置-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与压力2.1力的作用效果:力是使物体产生变化或产生形变的原因,包括顺着力的方向的运动和沿着力的方向的形变。
2.2力的计量和合力: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多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合力是所有作用力的矢量和。
2.3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压力等于力除以面积。
三、浮力与密度3.1浮力的概念和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等于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3.2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计算公式为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
四、机械能与功率4.1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4.2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可以在不同形式间互相转化,例如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
4.3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功率等于做功的大小除以所用的时间。
五、电的基本概念5.1电荷和电流:电荷是物体所带的电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具有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作用力,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移动的现象。
5.2电源和电路:电源提供电流的能量,电路是电流在导线中的闭合路径。
六、电流强度与电压6.1电流强度的概念和计算:电流强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的数量,计算公式为电流强度等于通过截面的电荷量除以所用的时间。
6.2电压的概念和计算:电压是电源提供的单位电荷所具有的电能,计算公式为电压等于电能除以电荷。
以上只是八年级物理全册中的一部分知识点,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上海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上海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运动和能量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初三物理学习中,经过一年的学习,我们应该对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下面就是对上海初三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物体加速度改变的物理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作用点。
3. 合力和分力:平行力的合力计算方法,任意方向力的合力计算方法。
4. 压力的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
压力的计算公式:压力=力/面积。
二、运动和力的关系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三、机械能的转换和守恒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具有的能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当只有重力做功时,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3. 功和机械效率:功是力在物体上做的事情,机械效率是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
四、波的传播和反射1. 波的特点:波长、频率、振幅、波速。
2. 波的传播:机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特点。
3. 波的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来描述波的反射规律。
五、声音的传播和特性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空气中的分子振动而形成的机械波。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 音的特性:音高、音量和音色。
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音量与振幅有关,音色与波形有关。
六、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路1. 电荷和电流:电荷是构成物质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电流是电荷的流动。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2. 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3.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电阻率是导体单位长度上的电阻。
七、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反射:光的入射角、反射角与反射面法线之间的关系。
初中沪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沪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初中沪教版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 力学1. 运动的描述- 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状态等。
-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力的作用- 力的定义、作用效果、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力的概念。
- 摩擦力、弹力、浮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
3.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杠杆的种类及其平衡条件。
- 滑轮、滑轮组的原理和使用。
- 斜面、楔子等简单机械的应用。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 液体压强的特点、压强的测量。
-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
5. 功和能- 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 功率的概念及其与速度的关系。
- 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 光学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 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2.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特点及应用。
- 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焦点、焦距概念及其应用。
3. 光的折射-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成像规律。
- 透镜的焦距、光心概念及其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 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 热量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2. 物质的相变- 相变的六种类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 相变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 热机- 热机的工作原理、效率及其提高方法。
- 常见热机的类型和应用,如内燃机、蒸汽机。
# 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的性质、电荷守恒定律。
- 静电场的概念、电场线的分布。
2. 电路基础- 电路的基本组成、欧姆定律。
-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计算。
3. 电能与电功- 电能的概念、电能的计算。
沪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一、内容概括基础知识:涵盖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物质与能量、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
力学:重点介绍力和运动的关系,包括牛顿运动定律、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知识点,以及相关的运动学问题和实验探究。
热学:介绍温度、热量、热能、内能等概念,以及热传递和热力学定律的应用。
光学:涵盖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成像等光学基础知识,以及光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学:介绍电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阻、电容、磁场等,以及电磁感应、交流电和电磁波等内容。
实验技能:强调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实验技能的培养。
综合应用:结合生活实际,介绍物理知识的应用,如物理在科技、工程、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 阐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九年级的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物理学的核心在于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和规律。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物理知识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和学业要求,更是为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的学习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身边的现象,如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物体的运动等,还能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和工程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深入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接下来的全一册知识点总结中,我们将详细阐述物理学的各个重要领域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2. 概括全书内容全书内容围绕九年级物理的核心知识点展开,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等基础知识。
力学部分介绍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牛顿运动定律、重力、弹力等。
热学部分讲解了热量和温度的关系,以及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
光学部分重点介绍了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以及光学仪器如透镜和显微镜的原理。
声学部分则讲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上海初中物理归纳总结
上海初中物理归纳总结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转化。
它在初中阶段作为一门必修科目,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我对上海初中物理课程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初中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一、运动与力1. 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速度、加速度等参数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可以使物体改变速度、改变方向或者变形。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于它的力,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能量与功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孤立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 功与功率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计算公式为功 = 力 ×距离× cosθ。
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功率 = 功 / 时间。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当遇到不均匀介质的边界时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有法则,即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光的折射和透镜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类型,可以用于成像。
四、电学1. 电流与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量度,计量单位是安培(A)。
电阻是电流流经导体时产生的阻碍,计量单位是欧姆(Ω)。
2. 电路和电阻的串并联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构成,有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
串联电阻相加,而并联电阻则满足倒数之和等于倒数之和的规律。
五、热学1. 热量与温度热量是物体间由于温度差异而传递的能量,计量单位是焦耳(J)。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
2. 物质的热传递物质的热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沪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力的基本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
- 力的单位:牛顿(N)。
- 力的图示: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力。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 支持力:物体受到的垂直于接触面的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时的等效力。
- 分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
-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合成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4. 力的平衡- 静止状态: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
- 力的平衡条件:对于任何物体,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 动量与能量- 动量: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表示物体热冷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2. 热传递- 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
- 对流:流体中热量通过流体运动传递。
-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形式传递。
3. 热膨胀- 概念: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 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分别描述物体在一维、二维和三维方向上的膨胀。
4. 气体定律- 波义耳定律:在恒温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 查理定律:在恒压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 盖-吕萨克定律:在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成正比。
5. 热机- 内燃机: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产生动力。
- 热效率:有效利用的能量与总能量之比。
三、光学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沪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沪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沪教版初三物理课程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1. 力和运动:- 力的基本概念,包括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重力、摩擦力、弹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2. 能量和功:- 能量的分类:动能、势能、内能等。
- 功的概念,包括功的计算公式和功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3. 机械能守恒:-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 压强和液体压强:-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包括固体和液体的压强。
- 液体压强的特点,如液体内部压强的传递性。
5. 浮力:- 浮力的产生原因和计算公式。
- 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6.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包括力臂、动力和阻力的概念。
- 滑轮和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其省力特性。
7. 热学基础:-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 热膨胀和收缩现象。
-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8. 电学基础:-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
- 欧姆定律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9. 磁学基础:- 磁体、磁场和磁力的概念。
-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10.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 透镜成像规律,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11. 声学基础:-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 声速和声波的类型。
沪教版初三物理课程注重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这些知识点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日后深入学习物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
上海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按照作用方式,力可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包括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加速度定律。
5. 运动的描述: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6. 运动的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圆周运动)。
二、能量和功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能够进行物理作用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等。
2. 功的概念:功是力在物体上作用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产生位移所做的工。
3.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功的快慢。
4.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三、热学1.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热量的概念:热量是物体间因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3. 热传递的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4. 热膨胀和热收缩:物体在受热或冷却时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5. 热机的原理: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四、光学1. 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转。
4. 透镜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通过透镜形成的实像和虚像。
5. 光的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五、电学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形态的物质。
2. 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压是驱动电荷流动的力。
3. 电阻与欧姆定律: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上海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上海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2.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原理求得合力。
4. 压强的概念:指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
5.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面积。
二、机械能与机械功1. 机械能的概念:由动能和势能组成,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和相互作用所具有的能量。
2.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 = 1/2 ×质量 ×速度²。
3. 势能的计算公式:势能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高度。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5. 机械功的概念:表示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
6. 机械功的计算公式:机械功 = 力 ×距离× 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三、简单机械1. 杠杆的原理:杠杆由支点、力臂和力点组成。
力臂越长,力点所受的力矩越大。
2. 轮轴的原理:轮轴是由轮和轴组成,应用力的交叉点叫做转轴,使力相对较小。
3. 滑轮的原理: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同时也可以改变力的大小,但对功率没有改变。
四、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呈直线传播,当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光滑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可以计算出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3. 镜面反射:当光线射到平滑的镜面上时,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法则。
4. 反射的应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原理均基于反射理论。
五、电流和电阻1.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单位时间内流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数量。
2. 电流的计算公式:电流 = 电荷 / 时间。
3. 电阻的概念:电阻是导体抵抗电流流动的程度,单位为欧姆(Ω)。
4. 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 = 电压 / 电流。
上海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上海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涵盖了能量、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多个领域。
作为八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点,下面是上海物理八年级知识点的总结。
一、机械基础1. 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三个参数确定。
位置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加速度则是指速度的变化率。
在物理里,我们还需要区分匀速和变速两种情况。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或所受合力为零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施加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当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被施加力的物体也同样会向施加力的物体反施加同一大小的力。
二、机械能1. 动能动能指物体由于其速度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K=1/2mv²。
2. 势能势能指物体在某些特定位置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p=mg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高度。
3.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指出,物体受到合外力的作用,其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合力对物体所作的功。
计算公式为ΔK=W,其中K为物体的动能,W为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4.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内,机械能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三、热学基础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指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度量单位进行表示。
热量是指物体在温度差的作用下所传递的能量,单位为焦耳。
2. 热能传递热能传递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几种方式。
其中,热传导指的是物体内部的热能传递;热对流则是指物体内部流体的热能传递;热辐射则是指通过电磁波向外传递的热能。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
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
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2、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μm=103n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 第一册测量的历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 米;1分米= 10-1 米, 1厘米= 10-2 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辅助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 小时 , 分 。
1h= 60 min= 3600 s.第一章 声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震动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第二章 光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6.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2-2 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 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2.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等于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3透镜成像1.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 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 橙 、黄、绿、蓝、 靛 、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 光的三原色: 红 、 绿 、 蓝3.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光(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第三章运动和力3-1 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2 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4.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5.路程-时间图像:过原点倾斜的直线,速度越大越靠近S轴6.速度-时间图像: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速度越大两线之间的距离越大3-3 变速直线运动1.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2.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3-4 力力的图示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7.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8. 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3-5 重力力的平衡1. 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3.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4.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5.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6.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所受到的力。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7.滑动摩擦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8.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9.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更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10.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11.平衡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12.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13.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6 惯性惯性定律1.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2.牛顿第一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俐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或所受的合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八年级第二册第四章机械和功4-1 机械功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 (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的乘积。
(功= 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 功的公式: W=Fs ;单位:W→ J ;F→ N ;s→ m 。
(1焦=1N·m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5. 功率(P):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 P=W/t ,或 P=F·V 。
单位:P→ W ;W→ J ;t→ S 。
(1瓦= 1J/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1S内做功1J。
1千瓦=1000瓦)6. 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4-2 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形变程度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5.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 j6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7.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不变4-3 简单机械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杠杆的平衡:(1)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作缓慢的匀速转动都叫杠杆平衡4.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为: F1L1×F2L25.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 > L2,平衡时F1 <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