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出版社八、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涵盖了以下知识点(根据沪科版教材):
1.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纯物质与混合物
- 分子与原子的结构
- 原子核与电子的结构
- 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
- 金属、非金属与半金属的性质
2. 机械与能量
- 力的作用及力的类型
- 物体的受力分析
- 物体的运动和力学常识
-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转化
- 功和功率的概念
- 动量的定义和守恒定律
3. 镜子与光学
- 光传播的直线性和透明性
-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和特点
- 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规律
- 变焦镜的调节和使用
- 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现象
4. 电与电路
- 电流和电量的概念
- 静电与导电
- 串联和并联电路
- 开关与灯泡的使用
- 电阻与电功率的计算
- 电阻和电导的关系
5. 核能与核物理
- 放射性与核变反应
- 能量守恒定律与质能转化
-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半衰期
- 核反应和核能的利用
6. 运动与控制
- 机械工作的标准单位
- 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
- 机械传动的原理和类型
- 运动仿生学的概念
- 信息的传输与控制
这些知识点是根据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的内容总结而来,可能与其他教材有所不同。

建议以自己学校所采用的教材为准,具体参考教材的章节和内容。

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在受力后产生的形变恢复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 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

3. 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5. 功和机械能:-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6. 热学基础:-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间能量传递的量度。

-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7.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

-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推动电流流动的力。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属性。

8. 电路的组成和规律:- 串联电路:电阻串联,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 并联电路:电阻并联,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9.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力场。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10.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详细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概述(沪科版)

(详细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概述(沪科版)

(详细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概述(沪科版)1. 力和压强- 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压力传递的原理2. 运动的描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弹簧伸长和受力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和相互作用3. 声、光和电-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光的传播和折射- 镜子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电流和电压的定义和关系- 电阻、电源和电路图的理解- 平行板电的原理和计算方法4. 热与能- 温度、热量和热平衡的概念- 物体的热传递和传导- 蒸发、沸腾和凝结的现象和规律- 机械能、光能和热能的转化和利用5. 波动-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 各种波的振动和周期- 波的衍射、折射和干涉6. 原子与电子-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 原子的化学键和分子力- 电子的带电现象和电子的质量和电荷比测量方法7. 电和磁- 静电荷和电场的概念- 电荷分布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磁场的概念和磁力的作用- 电流和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电磁感应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8. 核与能量- 原子的质量和能量的转换公式-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核反应- 核能的应用和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核电站和核武器的原理和问题9. 宇宙- 天体和星系的简介- 地球和行星的运动规律- 月亮、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原理- 星和行星的亮度和距离的测定方法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概述,共涵盖了力学、声光电磁、热力学、波动、原子与电子、电和磁、核与能量以及宇宙等方面的内容。

更具体的知识点可以参考教材教学大纲进行学习和复习。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是指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教材,全册共有多个章节,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内容。

具体的章节和内容如下:
第一章动力学
1.1 运动的描写
1.2 速度与加速度
1.3 牛顿第一定律
1.4 牛顿第二定律
1.5 力和合力
1.6 牛顿第三定律
1.7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2.1 原子的发现
2.2 原子的性质
2.3 原子核
2.4 原子核的结构
2.5 电子的结构和分布
第三章热学
3.1 热传导
3.2 传热方式的比较
3.3 热传导的应用
3.4 火的温暖是怎样产生的
3.5 冷热源产生的热
3.6 热与机械能的转化
3.7 热与化学能的转化
第四章电学
4.1 电流的组成
4.2 电荷的守恒性与电流的连续性4.3 电路
4.4 导体的性质
4.5 电阻的性质
4.6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4.7 简单电路的分析
4.8 电功与电能
第五章电磁感应
5.1 磁场的产生与性质
5.2 电流的磁场
5.3 线圈中的电流的磁场
5.4 磁感应强度
5.5 安培力的机制
5.6 感应电动势
第六章光学
6.1 光的直线传播
6.2 光的反射
6.3 镜面成像
6.4 光的折射
6.5 透明介质中光线的传播
6.6 透镜成像
以上是《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的大致章节和内容。

具体的教材可以通过购买或在学校借阅图书馆中查阅到。

八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八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一、物理世界基本概念与物理量1.物理学的基本任务:研究自然界现象及其内在规律。

实验是研究自然现象的重要手段。

2.物质:占据空间,有质量,可观察和测量的实体。

3.物理世界的基本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温度(开尔文)、物质的物质量(摩尔)。

4.物理量的基本关系:物理量是物理现象的特性,它通过观察、测量来获取,依据一定的规则运算。

物理量的逻辑结构:基础物理量、导出物理量和特殊物理量。

物理量之间的基本关系:物理量之间可以相加减、相乘除。

5.国际单位制(SI):是世界上最常用的物理单位法。

国际单位制共有7个基本单位和一些辅助单位。

二、机械与能量1.速度和加速度:速度的定义是物体的位移对时间的倒数;而加速度的定义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2.速度的变化规律:a.等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同等时间内位移相等。

b.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同等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等。

3.质量、重力和重力加速度:质量:物体对加速度的抗拒能力。

重力:地球吸引物体的力。

重力加速度:重力对质点作用的加速度。

4.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物体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等于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合外力与物体质量之积。

5.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共线的。

6.功和动能:力对物体作用的实际效果称为功;物体由于移动而有的能力称为动能。

7.动能定理和势能:动能定理:物体动能的大小等于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得以存储而具有的能力。

三、电与磁1.静电现象:物体带电是指物体的电荷不平衡。

2.库仑定律:描述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力(force)大小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电流和电压: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压是单位电荷从一点到另一点的电势差。

4.电阻和电功函数:描述电流通过物理细长导体时,导体材料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5.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关系。

沪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一、内容概括基础知识:涵盖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物质与能量、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

力学:重点介绍力和运动的关系,包括牛顿运动定律、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知识点,以及相关的运动学问题和实验探究。

热学:介绍温度、热量、热能、内能等概念,以及热传递和热力学定律的应用。

光学:涵盖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成像等光学基础知识,以及光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学:介绍电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阻、电容、磁场等,以及电磁感应、交流电和电磁波等内容。

实验技能:强调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实验技能的培养。

综合应用:结合生活实际,介绍物理知识的应用,如物理在科技、工程、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 阐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九年级的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物理学的核心在于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和规律。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物理知识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和学业要求,更是为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的学习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身边的现象,如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物体的运动等,还能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和工程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深入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接下来的全一册知识点总结中,我们将详细阐述物理学的各个重要领域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2. 概括全书内容全书内容围绕九年级物理的核心知识点展开,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等基础知识。

力学部分介绍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牛顿运动定律、重力、弹力等。

热学部分讲解了热量和温度的关系,以及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

光学部分重点介绍了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以及光学仪器如透镜和显微镜的原理。

声学部分则讲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完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班级:_____姓名:_______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精品】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精品】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精品】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八年级物理》是为高中生准备的一本物理教材,本书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知识,掌握物理定律,完成相应的实验,正确了解物理现象。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1)理论物理学,2)实验物理学。

其中,理论物理学重点研究物理知识、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问题的解决办法;实验物理学教学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学站实验台,了解物理实验的要点和技术,让学生认识、学习其中的物理原理。

一、物理概念1、物质:包括晶体、液体、气体、固体和原子等基本粒子,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的物质有各种物理性质和物理性质。

2、物理量:物理量是描述事物的特性的量,根据不同的性质,物理量分为五大类:力、质量、位置、时间和能量。

3、力:力是指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比如引力、斥力、磁力、液体的表面张力等。

4、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描述物体的各个方面的特性,可分为力学性质、热性质、光性质、电性质、声性质等。

5、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指,利用物理量、物理性质等客观可测量的数量,和操 up 相关实验去检验物理定律,检验实验结果后,由此获得相应物理或者其它数学分析结论的过程。

二、物理定律1、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以及物体间的受力情况的一门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物体的运动轨迹、弹性变形与强度研究等,并建立了许多有用的物理定律,如力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表示物体的动量mV的变化率等于该物体受到的外力F的总和。

即,F = d(mv)/dt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反作用定律)表示所受外力之间始终相等且方向相反,即,F= -F。

4、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守恒定律)表示在某一物理系统中,物体的动能的变化率等于此物理系统内所有力作用的总和。

5、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指出,只要热力学系统内贮存有量不变的能量,热力学系统中的温度、压力等因子也都是不变的。

6、电磁学定律:电磁学定律表明,电荷引起的电磁作用是一个独立的现象,而它是由一些基本定律构成的,其中包括了静电力定律、磁力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等。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与力1. 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称为位置,位置的改变称为位移,位移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的。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称为速度,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

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速度的变化率称为加速度,加速度也是矢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为v=at,s=vt,v²=u²+2as,其中v代表末速度,u代表初速度,a 代表加速度,t代表时间,s代表位移。

2. 力的概念和力的测量力是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的作用,通过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

3.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惯性与摩擦力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的性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阻力。

第二章压力和浮力1.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大小,表示为P=F/S,其中F为作用在某一面积上的力,S为受力面积。

液体中的压力公式为P=ρgh,其中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高度。

2. 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

浮力和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大小相等。

第三章能量1. 能量的转化能量是物体改变状态或形状的特性,有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

能量的转化包括能量的传递和转换,不能被消失。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为1/2mv²,势能为mgh,其中m为质量,v为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2. 功力对物体做功,做功是改变物体的能量。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不能被创造和消失。

第四章电学1. 电流和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量,单位是安培(A)。

八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21页精选文档

八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21页精选文档

沪科版物理总复习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没有改变称为静止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就近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的,静止是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 (m)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 m,1m= dm = ㎝ = mm= μm= nm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转换,平移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测量操场的跑道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h min s ms μm换算:1h= min= s 1s= ms= μs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但不可避免,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的多少(百米竞赛)第 1 页②相同的时间,比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的大小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快慢定义:表示物体在时间内通过多少。

公式:变形:s= 、t=单位:国际制单位:米/秒符号:交通用: km/h 换算:1m/s=km/h9.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经过的路径是直线;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平均快慢。

初三物理沪科版知识点

初三物理沪科版知识点

初三物理沪科版知识点初三物理沪科版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知识点,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概述:1. 力和运动:- 力的定义和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2. 能量:-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 机械能: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压强:- 压强的定义:力与面积的比值。

-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与深度和密度的关系。

4.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5.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力臂和力的关系。

- 滑轮系统: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6. 热学:- 热能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 热量的计算:比热容、热量的公式。

7. 电学基础:- 电荷、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

- 欧姆定律: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8. 电路:-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 电路的简化和等效电阻的概念。

9. 电磁学:- 磁场和磁力:磁极、磁力线。

-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0.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 透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11. 声学:-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波、频率、振幅。

- 声速和回声。

这些知识点是初三物理沪科版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练习来加深理解,并能够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 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精编)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精编)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精编)九年级物理学【总览】一、牛顿第一定律:质点物体运动状态本身恒定,物体若受到外界力作用,相应产生力和变化。

1.1 动量定理:物体运动时原有动量不变。

1.2 惯性定律:物体运动趋于平稳,受到的外力或外摩擦力减小时,就停止运动。

1.3 扭转定律:物体动作改变角度时就感受到转角力,即扭矩就产生。

1.4 动量恒定定律:物体运动过程中,其内和外力和摩擦力相互抵消,保持动量定理。

二、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质点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就产生加速度,并且加速度与外力关系成比例,可表示为F=ma。

2.1 动量定律:物体运动时,受到外力作用其速度发生变化,变化大小与外力大小成正比。

2.2 力矩定律:物体的转动受到外力的作用,产生的转动力矩与外力大小成正比。

2.3 动力学定律:物体运动及加速时,本质上是受到内外力的作用,而加速度正比于外力。

三、垂直运动定律:上升(下落)时首先受到重力加速度,其次受到空气阻力加速度,最后受到空气的浮力加速度。

3.1 重力加速度:上升(下落)时第一受到的加速度,其力向下,可表示为F=mg。

3.2 空气阻力加速度:物体上升时受到空气阻力,空气重力力反向物体自重力作用,被称为空气阻力,可表示为Ff=Kv2。

3.3 浮力加速度:物体下落时受到浮力大小可提升物体下降速度,可表示为Ff=μgV。

四、动能定律:物体产生运动和动作时所流逝的能量由动能和势能构成,它们的总量不变,转化而成。

4.1 动能定律:物体改变位置时受到的动力,会使物体拥有动能,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4.2 势能定律:物体改变位置时受到的重力力,会使物体拥有势能,势能的大小与物体高度成正比。

4.3 动能和势能定律:物体改变位置时,会在动能和势能之间转换,转换比例定律等效于将物体机械能转换为热能。

五、动量守恒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运动时,其动量保持守恒,即物体动量不变。

5.1 动量守恒定律:物体动量守恒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运动时,其动量保持守恒,即物体动量不变。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内容丰富多样,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

下面将对全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和方向。

2.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力的合成等效原理可以用来计算合力。

3. 运动的三种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和静止。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自发发生改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二、机械能1. 动能和势能:物体的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组成,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物体与地球的相互作用有关。

2. 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内的能量总和是不变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无摩擦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光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速度在真空中约为3×10^8m/s。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3. 光的成像: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性质。

4. 纹理与彩色:光的散射和折射现象导致不同材料呈现不同的纹理和颜色。

四、电学1. 静电场和静电力:带电物体周围存在静电场,带电物体之间会相互作用,产生静电力。

2. 电流和电路:电荷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电路中由电源、导线和元件组成。

3. 电阻和电阻率:物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称为电阻,电阻率是物质本身的基本特性。

4. 欧姆定律:在恒温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五、声学1. 声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

2. 声的特性:声音的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振幅决定。

3. 回声和共鸣: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后会发生反射产生回声,共鸣发生在物体本身的固有频率与外界储能频率相同时。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沪科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第十二章温度与温度计第一节.熔点与沸点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水的熔点是0℃3.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灯丝变细、干冰升华(舞台烟雾效果、人工降雨)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③现象:露、冰棍冒白气、雾等都是液化现象。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华是放热过程。

凝华:现象:雾凇、霜、冰花、用久的灯泡发黑:先升华后凝华。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温度与内能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液体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知识点归纳总结
切运动的物体一样,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它们的动能越大。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2. 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对物体内能的理解
焦耳定律及应用知识点
1. 焦耳定律
(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表达式:Q=l2Rt其中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耳适用于任何电路。

2. 电热的计算式
Q热=Pt=l2Rt,串、并联电路中放出的总热晕Q付、=01+0沪...+On。

(1)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内能,这时计算电热可利用下面的公式:
u
Q茶=W=切百R'r-—-t R
(2)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不再等于导体产生的热量,而是大千这个热量,故计算电热只能用公式0=12Rt。

3. 电热功率的计算
p热=12R,即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功率跟导体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一学习资料

\\。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整理汇总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温度知识点】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常用单位:摄氏度(℃)。

3.摄氏温度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O℃,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O℃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4.热力学温度以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绝对零度(约-273℃)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单位是开,符号K,它是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

5.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f的关系T=t+273( K) 。

温度计知识点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

2.构造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泡内装有适量的液体,如水银、染色的酒精或煤油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采用单位的符号标志。

3.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种类(1)按用途分:实验室温度计、家用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

(2)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

5.常用温度计的比较(1)寒暑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煤油、酒精测量范围:-30℃—50℃最小刻度:l℃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2)实验室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等测量范围:-20℃—ll0℃最小刻度:l℃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3)体温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测量范围:35C~42℃最小刻度:0.1℃构造: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

使用方法: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估测:根据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观察: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放置: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读数:让温度计在液体中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在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完整版)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完整版)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旧纳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观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间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耍环节:提出冋题一猜想与假设-制定汁划与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T分析与论证T评估T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 它们关系是:1km=1000m=ldm; 1dm=0.1m=l6m-2 ・31 cm=0.01 m=1 Om ; 1 mm=0.001 m=1 Om ;-6 ・91um=1O m; 1nm = 10 rrio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耍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 •读数时视线耍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枳;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 = 1crr1;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門形顶部)相平。

5•淚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娱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枳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枳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銅丝的直径,测量一页奴的厚度(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 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7.机械运动:一个物休相对干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初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快与慢第四节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第一节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 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的距离s,用秒表记录各段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计算,之后比较速度的变化情况。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三章知识要点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v空气=340m/s)。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4、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5、回声的应用:①加强原声②金属探伤③测量距离二、乐音与噪声1、乐音(1)定义:有规律,好听的声音叫乐音。

(2)乐音的特性(3个)①响度A、定义: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B、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动的振幅,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②音调A、定义: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B、音调决定于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③音色A、定义: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B、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

2、噪声(1)定义: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噪声。

(2)噪声的来源:交通工具、工厂机械、家用电器等。

(3)危害:噪声对人们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

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4)防止办法: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三、超声与次声1、超声(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

(2)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

(3)应用:用于医学、工业、军事等。

(超声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超声雷达)2、次声(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

(2)特点: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破坏力强。

(3)应用: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

(4)危害:有很大的破坏力,要防止次生的产生,远离次声源第四章多彩的光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2)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

2、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3)光速:真空中是3×108m/s。

(4)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空气。

二、光的反射1、基本概念:一点指:入射点;二角指反射角、入射角;三线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分类(1)镜面反射(2)漫反射4、光路的可逆性:发生反射光路是可逆的。

5、面镜(1)平面镜①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②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应用:①、成像(穿衣镜)②、改变光路(潜望镜)。

(2)球面镜(一)凹面镜①、光学性质:对光有会集作用;②、应用:太阳灶。

(二)凸面镜①、光学性质:对光有发散作用;②、应用:汽车后视镜。

三、光的折射1、发生折射的条件: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

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发现两侧。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的。

5、折射现象:池水看起来变浅、海市蜃楼等。

四、光的色散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三基色:红、绿、蓝。

3、颜色(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

(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

(2)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

(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对光有会集作用。

2、相关概念:①主光轴②焦点(F)③光心(O)④焦距(f)3、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异侧焦点;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③经过凸透镜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

6、凸透镜成像(1)原理:光的折射。

(2)成像规律:①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两倍焦距处。

③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两倍焦距以外。

④当物距等焦距时,不成像;⑤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六、眼睛与视力的矫正1、眼睛(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视力的矫正(1)近视眼①特点:看不清远出物体。

②矫正:利用凹透镜来矫正。

(2)远视眼(老花眼)①特点:看不清近出物体。

②矫正:利用凸透镜来矫正(3)眼镜的度数=100/f(f以米作为单位)七、神奇的“眼睛”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3、望远镜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4、照相机①结构:镜头、光圈、快门、胶片。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投影仪①结构: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五章知识要点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一、力(F)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作用的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

三、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条件:①物体相互接触②必须发生形变2、弹簧测力计(1)用途: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等。

(3)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4)使用方法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校零;④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⑤读书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垂直。

四、重力(G)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①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②计算公式:G=mg(2)方向:竖直向下(3)作用点(重心)①质量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

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采用悬挂法、支撑法。

五、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④使接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充气垫)。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六章知识要点第六章力与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