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出版社八、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班级姓名第十二章温度与温度计第一节.熔点与沸点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水的熔点是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水的沸点是.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升、华化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华是放热过程。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温度与内能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

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3)寒暑表。

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最小刻度值为1℃。

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在受力后产生的形变恢复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 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

3. 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5. 功和机械能:-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6. 热学基础:-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间能量传递的量度。

-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7.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

-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推动电流流动的力。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属性。

8. 电路的组成和规律:- 串联电路:电阻串联,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 并联电路:电阻并联,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9.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力场。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10.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详细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概述(沪科版)

(详细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概述(沪科版)

(详细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概述(沪科版)1. 力和压强- 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压力传递的原理2. 运动的描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弹簧伸长和受力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和相互作用3. 声、光和电-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光的传播和折射- 镜子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电流和电压的定义和关系- 电阻、电源和电路图的理解- 平行板电的原理和计算方法4. 热与能- 温度、热量和热平衡的概念- 物体的热传递和传导- 蒸发、沸腾和凝结的现象和规律- 机械能、光能和热能的转化和利用5. 波动-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 各种波的振动和周期- 波的衍射、折射和干涉6. 原子与电子-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 原子的化学键和分子力- 电子的带电现象和电子的质量和电荷比测量方法7. 电和磁- 静电荷和电场的概念- 电荷分布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磁场的概念和磁力的作用- 电流和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电磁感应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8. 核与能量- 原子的质量和能量的转换公式-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核反应- 核能的应用和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核电站和核武器的原理和问题9. 宇宙- 天体和星系的简介- 地球和行星的运动规律- 月亮、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原理- 星和行星的亮度和距离的测定方法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概述,共涵盖了力学、声光电磁、热力学、波动、原子与电子、电和磁、核与能量以及宇宙等方面的内容。

更具体的知识点可以参考教材教学大纲进行学习和复习。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是指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教材,全册共有多个章节,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内容。

具体的章节和内容如下:
第一章动力学
1.1 运动的描写
1.2 速度与加速度
1.3 牛顿第一定律
1.4 牛顿第二定律
1.5 力和合力
1.6 牛顿第三定律
1.7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2.1 原子的发现
2.2 原子的性质
2.3 原子核
2.4 原子核的结构
2.5 电子的结构和分布
第三章热学
3.1 热传导
3.2 传热方式的比较
3.3 热传导的应用
3.4 火的温暖是怎样产生的
3.5 冷热源产生的热
3.6 热与机械能的转化
3.7 热与化学能的转化
第四章电学
4.1 电流的组成
4.2 电荷的守恒性与电流的连续性4.3 电路
4.4 导体的性质
4.5 电阻的性质
4.6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4.7 简单电路的分析
4.8 电功与电能
第五章电磁感应
5.1 磁场的产生与性质
5.2 电流的磁场
5.3 线圈中的电流的磁场
5.4 磁感应强度
5.5 安培力的机制
5.6 感应电动势
第六章光学
6.1 光的直线传播
6.2 光的反射
6.3 镜面成像
6.4 光的折射
6.5 透明介质中光线的传播
6.6 透镜成像
以上是《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的大致章节和内容。

具体的教材可以通过购买或在学校借阅图书馆中查阅到。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沪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沪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沪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沪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

在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中,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会介绍一些重要且有趣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门学科。

第一章:光的传播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光的传播方向、直线传播和反射等基本知识。

光在真空中呈直线传播,但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了解折射现象有助于我们理解光在光纤中传播的原理,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用光学技术。

第二章:声音的传播声音作为另一种常见的波动现象,也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我们将学习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的特点。

此外,了解声音的频率与音调之间的联系,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旋律和和谐。

第三章: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到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

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变形的原因,通过应用力,我们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和方向。

我们将学习到如何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学习到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

这些知识对我们理解力的作用有重要的帮助。

第四章:作用力对物体的影响了解作用力对物体的影响有助于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物体平衡、力的平衡和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

平衡是物体受到作用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而力的平衡则要考虑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如果不受作用力,则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五章: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机械能是描述物体机械运动能力的物理量,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概念。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机械能的定义、计算和守恒定律。

了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对于解决一些力学问题,如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动能的转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六章:浮力和压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而压力则是物体受到的作用力除以其所受面积的比值。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浮力和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物理是一门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界、了解物质及能量变化的科学学科。

在初三学年,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力、电、光等相关的物理知识。

以下是对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一、力学1. 动力学-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和惯性原理、第二定律和动量原理、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原理。

- 引力和重力:引力是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静力学- 平衡力和摩擦力:平衡力使物体保持平衡,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处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 杠杆原理和浮力:杠杆原理是利用杠杆的原理来实现力的平衡,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二、电学1. 电荷和电路- 电荷的基本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阻、开关和电灯等。

- 串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相等,并联电路中电压大小相等。

2. 电流与电压- 电流的定义和测量:电流是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 电流的影响因素:电阻和电压是影响电流大小的重要因素。

- 电压的定义和测量:电压是电源的电势差,测量单位是伏特。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传播和折射传播。

-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镜子和成像:平面镜和弧面镜的成像规律和特点。

2. 光的折射和色散- 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 光的色散和分光棱镜:白光在介质中的折射产生了不同颜色的分离现象。

以上是对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份总结可以对你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知识点一、力、机械与能量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加速度。

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 引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弹力是弹簧或其他物体对物体的向心力。

3. 摩擦力是物体与物体接触时的阻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杠杆原理:杠杆是一种用来放大力的装置,存在三类杠杆,包括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5.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移动距离。

6. 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二、光学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性质,包括折射、反射、色散等。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当遇到边界面时可能发生折射。

2. 光的反射:光在遇到边界面时可能发生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可以求解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可能发生折射,根据斯涅尔定律可以求解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4. 透镜: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有着不同的焦距和成像特点。

5. 颜色和色散:光通过三基色的叠加可以产生各种颜色,光的色散现象可以用来解释彩虹的形成。

三、电学电学研究电荷和电场的性质,以及电流、电阻等相关知识。

1. 电荷: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静电场:静电场是由电荷所产生的力场,根据库仑定律可以求解电场强度和电荷之间的关系。

3.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荷量,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4. 电路:电路由电源、导线和负载组成,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四、声学声学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振动体产生的声音通过介质传播。

沪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一、内容概括基础知识:涵盖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物质与能量、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

力学:重点介绍力和运动的关系,包括牛顿运动定律、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知识点,以及相关的运动学问题和实验探究。

热学:介绍温度、热量、热能、内能等概念,以及热传递和热力学定律的应用。

光学:涵盖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成像等光学基础知识,以及光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学:介绍电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阻、电容、磁场等,以及电磁感应、交流电和电磁波等内容。

实验技能:强调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实验技能的培养。

综合应用:结合生活实际,介绍物理知识的应用,如物理在科技、工程、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 阐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九年级的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物理学的核心在于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和规律。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物理知识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和学业要求,更是为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的学习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身边的现象,如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物体的运动等,还能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和工程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深入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接下来的全一册知识点总结中,我们将详细阐述物理学的各个重要领域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2. 概括全书内容全书内容围绕九年级物理的核心知识点展开,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等基础知识。

力学部分介绍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牛顿运动定律、重力、弹力等。

热学部分讲解了热量和温度的关系,以及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

光学部分重点介绍了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以及光学仪器如透镜和显微镜的原理。

声学部分则讲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静止则相反。

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需要事先选取一个标准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指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长度的单位包括国际单位制和常用单位,其中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在长度测量中,使用的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前需要进行观察,包括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在测量时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并将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读出精确值后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最后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在长度测量中还有一些特殊方法,例如累积法和化曲为直法。

时间的单位包括国际制单位和常用单位,其中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在误差概念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由仪器精密度不高、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以及测量者估读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包括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例如百米竞赛)、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例如观众看跑步比赛)以及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为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速度的公式为υ= s/t,其中s为路程,t为时间,变形公式为s=υt、t= s/υ。

速度的单位包括国际制单位米/秒和交通用单位千米/小时,换算关系为1m/s=3.6km/h。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匀速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速度大小和/或方向发生变化。

八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21页精选文档

八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21页精选文档

沪科版物理总复习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没有改变称为静止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就近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的,静止是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 (m)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 m,1m= dm = ㎝ = mm= μm= nm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转换,平移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测量操场的跑道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h min s ms μm换算:1h= min= s 1s= ms= μs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但不可避免,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的多少(百米竞赛)第 1 页②相同的时间,比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的大小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快慢定义:表示物体在时间内通过多少。

公式:变形:s= 、t=单位:国际制单位:米/秒符号:交通用: km/h 换算:1m/s=km/h9.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经过的路径是直线;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平均快慢。

沪科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汇

沪科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汇

沪科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汇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初中九年级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于复习和加深理解。

第一章:运动与力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改变的过程。

我们要学习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大定律是力学的基石。

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第二定律是力的定义定律,第三定律是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力的分解与合成合力的作用效果等于分力的矢量和。

我们要学会如何将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以及如何将两个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4.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是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初速度的抛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仅受重力作用下的垂直方向运动。

我们要了解和计算这些运动的相关参数。

第二章:光学与光的传播1. 光的本质和光的传播光既是一种电磁波,也是一种粒子(光子)。

我们要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我们要学会根据入射角和介质折射率计算反射角和折射角。

3. 光的色散和光的反射不同频率的光波在通过介质界面时会发生色散现象,即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要学会理解和解释这种现象。

4.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光的传播遵循光线的图象法,我们可以利用光的成像规律来解释和设计光学仪器,如凸透镜、凹透镜、显微镜等。

第三章:热学与热的传递1. 热学基本概念热学是研究物体温度和热能传递的科学。

我们要了解温度、热量和热平衡等基本概念。

2. 热的传递方式热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我们要了解这些传递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3. 物质的热性质物质的热性质包括热容、比热容和相变等。

我们要学会计算物质的热能变化和热平衡。

4. 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如蒸汽机、内燃机等。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按照作用方式,力可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包括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5. 运动的描述: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6. 运动的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圆周运动)。

二、能量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能够进行物理作用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和内能。

2.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3. 动能与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或状态有关。

4.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5. 功和功率:功是力在物体上作用并使物体移动的结果,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三、电学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形态的物质。

2. 库仑定律:描述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电路基础:包括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

4. 电能与电功率:电能是电流做功的能量,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换率。

5.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了磁场变化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四、光学1. 光的反射: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称为折射。

3. 光的色散: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的分散现象。

4. 透镜成像:透镜通过折射光线,可以形成实像或虚像。

5. 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是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的相互加强或减弱现象,衍射是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发生的方向改变。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 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精编)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精编)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精编)九年级物理学【总览】一、牛顿第一定律:质点物体运动状态本身恒定,物体若受到外界力作用,相应产生力和变化。

1.1 动量定理:物体运动时原有动量不变。

1.2 惯性定律:物体运动趋于平稳,受到的外力或外摩擦力减小时,就停止运动。

1.3 扭转定律:物体动作改变角度时就感受到转角力,即扭矩就产生。

1.4 动量恒定定律:物体运动过程中,其内和外力和摩擦力相互抵消,保持动量定理。

二、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质点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就产生加速度,并且加速度与外力关系成比例,可表示为F=ma。

2.1 动量定律:物体运动时,受到外力作用其速度发生变化,变化大小与外力大小成正比。

2.2 力矩定律:物体的转动受到外力的作用,产生的转动力矩与外力大小成正比。

2.3 动力学定律:物体运动及加速时,本质上是受到内外力的作用,而加速度正比于外力。

三、垂直运动定律:上升(下落)时首先受到重力加速度,其次受到空气阻力加速度,最后受到空气的浮力加速度。

3.1 重力加速度:上升(下落)时第一受到的加速度,其力向下,可表示为F=mg。

3.2 空气阻力加速度:物体上升时受到空气阻力,空气重力力反向物体自重力作用,被称为空气阻力,可表示为Ff=Kv2。

3.3 浮力加速度:物体下落时受到浮力大小可提升物体下降速度,可表示为Ff=μgV。

四、动能定律:物体产生运动和动作时所流逝的能量由动能和势能构成,它们的总量不变,转化而成。

4.1 动能定律:物体改变位置时受到的动力,会使物体拥有动能,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4.2 势能定律:物体改变位置时受到的重力力,会使物体拥有势能,势能的大小与物体高度成正比。

4.3 动能和势能定律:物体改变位置时,会在动能和势能之间转换,转换比例定律等效于将物体机械能转换为热能。

五、动量守恒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运动时,其动量保持守恒,即物体动量不变。

5.1 动量守恒定律:物体动量守恒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运动时,其动量保持守恒,即物体动量不变。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内容丰富多样,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

下面将对全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和方向。

2.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力的合成等效原理可以用来计算合力。

3. 运动的三种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和静止。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自发发生改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二、机械能1. 动能和势能:物体的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组成,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物体与地球的相互作用有关。

2. 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内的能量总和是不变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无摩擦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光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速度在真空中约为3×10^8m/s。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3. 光的成像: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性质。

4. 纹理与彩色:光的散射和折射现象导致不同材料呈现不同的纹理和颜色。

四、电学1. 静电场和静电力:带电物体周围存在静电场,带电物体之间会相互作用,产生静电力。

2. 电流和电路:电荷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电路中由电源、导线和元件组成。

3. 电阻和电阻率:物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称为电阻,电阻率是物质本身的基本特性。

4. 欧姆定律:在恒温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五、声学1. 声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

2. 声的特性:声音的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振幅决定。

3. 回声和共鸣: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后会发生反射产生回声,共鸣发生在物体本身的固有频率与外界储能频率相同时。

(完整版)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完整版)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旧纳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观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间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耍环节:提出冋题一猜想与假设-制定汁划与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T分析与论证T评估T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 它们关系是:1km=1000m=ldm; 1dm=0.1m=l6m-2 ・31 cm=0.01 m=1 Om ; 1 mm=0.001 m=1 Om ;-6 ・91um=1O m; 1nm = 10 rrio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耍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 •读数时视线耍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枳;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 = 1crr1;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門形顶部)相平。

5•淚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娱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枳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枳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銅丝的直径,测量一页奴的厚度(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 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7.机械运动:一个物休相对干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知识点归纳总结
切运动的物体一样,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它们的动能越大。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2. 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对物体内能的理解
焦耳定律及应用知识点
1. 焦耳定律
(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表达式:Q=l2Rt其中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耳适用于任何电路。

2. 电热的计算式
Q热=Pt=l2Rt,串、并联电路中放出的总热晕Q付、=01+0沪...+On。

(1)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内能,这时计算电热可利用下面的公式:
u
Q茶=W=切百R'r-—-t R
(2)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不再等于导体产生的热量,而是大千这个热量,故计算电热只能用公式0=12Rt。

3. 电热功率的计算
p热=12R,即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功率跟导体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一学习资料

\\。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沪教版)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温度知识点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常用单位:摄氏度(℃)。

3.摄氏温度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O℃,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O℃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4.热力学温度以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绝对零度(约-273℃)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单位是开,符号K,它是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

5.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f的关系T=t+273( K)。

温度计知识点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

2.构造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泡内装有适量的液体,如水银、染色的酒精或煤油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采用单位的符号标志。

3.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煤油等液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种类(1)按用途分:实验室温度计、家用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

(2)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

5.常用温度计的比较(1)寒暑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煤油、酒精测量范围:-30℃—50℃最小刻度:l℃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2)实验室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等测量范围:-20℃—ll0℃最小刻度:l℃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3)体温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测量范围:35C~42℃最小刻度:0.1℃构造: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

使用方法: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估测:根据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观察: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放置: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底或壁。

读数:让温度计在液体中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在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上海科技初三物理知识点

上海科技初三物理知识点

上海科技初三物理知识点上海科技初三物理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和光学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力和运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F = ma \))。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压力和压强:- 压力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应。

-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3. 浮力:-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4. 杠杆原理:- 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可以放大力的作用。

- 杠杆平衡条件:力矩平衡(\( F_1 \times d_1 = F_2 \timesd_2 \))。

5. 简单机械:- 包括滑轮、斜面等,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6. 热学基础:- 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是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7. 热膨胀和收缩:- 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

8. 电学基础:-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

- 电压是推动电流流动的力量。

- 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属性。

9. 电路的组成:- 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10. 欧姆定律:- 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V = IR \))。

11. 串联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配;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12.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13.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14.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能形成正立、等大、虚像。

15. 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可以形成实像和虚像,根据物距的不同,成像的性质也不同。

这些知识点是初三物理课程中的基础内容,对于理解物理现象和解决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还要学会如何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得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得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得相对论。

5、玻尔就是量子力学得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得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与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得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得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得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得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得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与静止就是相对得。

二、长度与时间得测量1、长度得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得有km,比m小得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得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得有h、min。

比s小得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就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瞧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得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得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得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就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得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得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得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得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得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得平均快慢程度。

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得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得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得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四、速度变化得科学探究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得速度就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得距离s,用秒表记录各段所用得时间t,再根据v=s/t计算,之后比较速度得变化情况。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三章知识要点第三章声得世界一、声音得产生与传播1、声音得产生(1)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得。

(2)一切发声得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1)声音得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不同介质中声音得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v空气=340m/s)。

(3)声音以波得形式向外传播。

3、人耳感知声音得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4、人耳能辨别出回声得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5、回声得应用:①加强原声②金属探伤③测量距离二、乐音与噪声1、乐音(1)定义:有规律,好听得声音叫乐音。

(2)乐音得特性(3个)①响度A、定义:响度指声音得强弱。

B、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动得振幅,还与距离发声体得远近有关。

②音调A、定义:音调指声音得高低。

B、音调决定于物体得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③音色A、定义: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得品质与特色。

B、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得材料、结构等。

2、噪声(1)定义:无规律得,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得声音叫噪声。

(2)噪声得来源:交通工具、工厂机械、家用电器等。

(3)危害:噪声对人们心理与生理都会有伤害。

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4)防止办法: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三、超声与次声1、超声(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叫超声。

(2)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

(3)应用:用于医学、工业、军事等。

(超声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超声雷达)2、次声(1)定义:频率低于20HZ得声波叫次声。

(2)特点: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破坏力强。

(3)应用: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

(4)危害:有很大得破坏力,要防止次生得产生,远离次声源第四章多彩得光一、光得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得物体叫光源。

(1)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2)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

2、光得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影子得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3)光速:真空中就是3×108m/s。

(4)光在不同介质中得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空气。

二、光得反射1、基本概念:一点指:入射点;二角指反射角、入射角;三线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2、光得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得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得反射分类(1)镜面反射(2)漫反射4、光路得可逆性:发生反射光路就是可逆得。

5、面镜(1)平面镜①成像原理:光得反射。

②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得像就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它们得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与像到平面镜得距离相等。

③应用:①、成像(穿衣镜)②、改变光路(潜望镜)。

(2)球面镜(一)凹面镜①、光学性质:对光有会集作用;②、应用:太阳灶。

(二)凸面镜①、光学性质:对光有发散作用;②、应用:汽车后视镜。

三、光得折射1、发生折射得条件: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

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发现两侧。

折射角随入射角得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她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她透明介质)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得。

5、折射现象:池水瞧起来变浅、海市蜃楼等。

四、光得色散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得现象叫光得色散。

2、色光三基色:红、绿、蓝。

3、颜色(1)透明体得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得色光。

(透明物体让与它颜色得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

(2)不透明体得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得色光。

(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得光,吸收其它颜色得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得光)。

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对光有会集作用。

2、相关概念:①主光轴②焦点(F)③光心(O)④焦距(f)3、经过凸透镜得三条特殊光线:①平行于主光轴得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异侧焦点;②经过光心得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③经过凸透镜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5、平行于主光轴得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

6、凸透镜成像(1)原理:光得折射。

(2)成像规律:①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得实像;像距位于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等大、倒立得实像;像距位于两倍焦距处。

③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得实像;像距位于两倍焦距以外。

④当物距等焦距时,不成像;⑤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得虚像。

六、眼睛与视力得矫正1、眼睛(1)晶状体与角膜得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得实像。

2、视力得矫正(1)近视眼①特点:瞧不清远出物体。

②矫正:利用凹透镜来矫正。

(2)远视眼(老花眼)①特点:瞧不清近出物体。

②矫正:利用凸透镜来矫正(3)眼镜得度数=100/f(f以米作为单位)七、神奇得“眼睛”1、放大镜得成像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得虚像。

2、显微镜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得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3、望远镜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得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4、照相机①结构:镜头、光圈、快门、胶片。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得实像。

5、投影仪①结构: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得实像。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五章知识要点第五章熟悉而陌生得力一、力(F)1、力得概念:力就是物体对物体得相互作用。

2、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

3、力作用得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得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力得描述1、力得三要素:力得大小、方向、作用点就是力得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得作用效果。

2、力得单位:牛顿,符号:N3、力得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得方向画一条带箭头得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得力,这种表示力得形式叫力得示意图。

三、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得力叫做弹力。

(2)条件:①物体相互接触②必须发生形变2、弹簧测力计(1)用途:用来测量力得大小得工具。

(2)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等。

(3)原理:在弹簧得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得拉力越大,弹簧得伸长越长。

(4)使用方法①了解弹簧测力计得测量范围(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校零;④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得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⑤读书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垂直。

四、重力(G)1、重力得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得吸引而产生得力。

2、重力得三要素(1)大小①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②计算公式:G=mg(2)方向:竖直向下(3)作用点(重心)①质量均匀规则得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

②不规则物体得重心采用悬挂法、支撑法。

五、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得阻碍物体相对运动得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得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得粗糙程度。

3、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得方法(1)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得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得粗糙程度。

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④使接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充气垫)。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六章知识要点第六章力与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得作用得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