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家乡赞歌
三年级下册家乡赞歌教案人音版
三年级下册家乡赞歌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认识家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或乡村,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如山水、气候、动植物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如历史建筑、文化遗址、传统艺术等。
3.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如民俗节日、饮食习惯、民间传说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家乡的自然环境。
2. 邀请当地的文化人士或长者来校,为学生讲述家乡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家乡的歌谣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歌谣文化,感受家乡歌谣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歌谣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歌谣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教唱家乡的经典歌谣,让学生感受家乡音乐的魅力。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歌谣博物馆或文化遗址,了解家乡歌谣的历史。
2. 邀请当地歌手或音乐人士来校,为学生演唱家乡歌谣,并讲解歌谣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3. 组织学生进行歌谣比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传承家乡歌谣。
第三章:家乡的舞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舞蹈文化,感受家乡舞蹈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家乡舞蹈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舞蹈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教授家乡的经典舞蹈,让学生感受家乡舞蹈的魅力。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舞蹈表演或比赛,了解家乡舞蹈的文化。
2. 邀请当地舞蹈人士来校,为学生表演家乡舞蹈,并讲解舞蹈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3. 组织学生进行舞蹈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传承家乡舞蹈。
第四章:家乡的故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故事,感受家乡故事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故事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民间故事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家乡赞歌》︳人音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歌曲中表达家乡特色的旋律和歌词。
2.歌曲学唱: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一起学唱《家乡赞歌》,通过实践来感受歌曲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唱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传承和发扬家乡文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分析、理解能力,培养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节奏及音乐元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为后续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家乡赞歌》的旋律与节奏:歌曲旋律优美,节奏富于变化,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听、唱、练等方式,熟练掌握歌曲旋律和节奏,为后续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将家乡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家乡赞歌》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并通过学唱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继续传承和赞美我们的家乡。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音乐元素的理解与应用:音乐元素的概念和运用对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如音程的理解、节奏的变换等。教师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情感表达的深入传达:小学生对情感的表达可能较为表面,难以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家乡情怀。教师可通过讲述家乡故事、观看相关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表达歌曲情感。
三年级下册家乡赞歌教案人音版
三年级下册家乡赞歌教案人音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音乐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家乡赞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家乡赞歌《家乡的山水》、《美丽的田野》、《欢乐的村庄》等。
2. 了解家乡的音乐特色,如山歌、小调等。
3. 学习家乡民俗文化,如舞龙、舞狮、划龙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家乡赞歌,了解家乡的音乐特色和民俗文化。
2. 难点:家乡赞歌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家乡赞歌的乐谱和教学音频。
2. 学生准备歌词本和音乐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家乡赞歌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音乐魅力。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家乡赞歌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音乐文化。
3. 学唱家乡赞歌: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家乡的山水》、《美丽的田野》、《欢乐的村庄》等家乡赞歌,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4. 深入了解家乡音乐:教师讲解家乡音乐的特色,如山歌、小调等,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
5. 学习家乡民俗文化:教师讲解家乡民俗文化,如舞龙、舞狮、划龙舟等,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
6.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家乡赞歌,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演唱家乡赞歌,分享学习心得。
8.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收获,鼓励学生热爱家乡音乐,传承家乡文化。
9.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家乡赞歌,了解和传承家乡音乐文化。
10. 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音乐比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家乡赞歌。
2. 邀请家乡的音乐专家或民间艺人来校进行讲座和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音乐。
3. 开展家乡音乐采风活动,学生分组调查、记录家乡的音乐文化,回来后进行分享。
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下册8家乡赞聆听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下册8家乡赞《聆听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聆听欣赏《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梭罗河》、《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三首歌曲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在聆听欣赏的基础上能用自己对作品的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作品。
并通过歌曲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人生分类的知识,认识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的音色特点。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在歌曲鉴赏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在二年级对人声的分类已有初步了解,。
在这一课当中,我以引导和激发为主要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接触较少的三首歌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梭罗河》、《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以现有的知识积累对歌曲产生共鸣比如《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我以自主聆听感受曲调用已知的舞蹈动作表现歌曲为切入点,学生很快被吸引到作品当中。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回顾以前学过的人声分类知识,结合本节课三首歌曲进一步掌握人声的分类,重点区分女高音和女中音以及男高音,并初步了解各自的演唱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新设计《家乡赞歌》教学设计天津市滨海新区远洋城小学(实验分校)郝杨教学目标:通过聆听欣赏《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梭罗河》、《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三首歌曲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在聆听欣赏的基础上能用自己对作品的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作品。
并通过歌曲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人生分类的知识认识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的音色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人声的分类,重点区分女高音和女中音以及男高音,并初步了解各自的演唱特点。
教学器材:钢琴多媒体课件手鼓非洲鼓新疆帽子教学内容:聆听欣赏《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梭罗河》、《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三首歌曲,重点了解人声的分类。
在总体了解人生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判断为主,聆听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三首歌曲,了解其演唱特点并感受各自的表现力。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三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了解了人生分类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按照“课标”中对中、高年级学生听辨人声音色的要求,本科编排了更为细致的人声听辨与分类的内容。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家乡赞歌》教案
人音版(2012)小学音乐三年级《家乡赞歌》教案一、教学内容《家乡赞歌》是人音版(2012)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的内容,课文通过歌唱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力。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质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家乡赞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模仿、合作等方式,学会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知识与技能:了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特点,掌握歌曲中的重点乐句和演唱技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并能准确、有感情地演唱。
2.教学难点: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通过歌声传递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四、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家乡的概念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对己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能力,对音乐课充满兴趣,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但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在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与家乡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感世界。
2.示范教学法: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3.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4.实践体验法:通过多次演唱和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演唱水平。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家乡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家乡的讨论和回忆。
(2)教师提问:“你们最喜欢家乡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和感受。
2.学习新歌(1)教师播放歌曲《家乡赞歌》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教师逐句教授歌词,学生跟读并尝试记忆。
(3)教师示范演唱,学生模仿并跟唱。
(4)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3.深入体验(1)组织学生进行歌曲的情感分析,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歌曲中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第8课家乡赞歌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案)
举例解释:
-在学习生词时,教师可通过图片、实物展示或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词语意义,并通过例句强化记忆。
-对于阅读理解,教师可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从而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大家积极互动,课堂氛围良好。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熟悉或缺乏自信。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今天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真正实现对家乡的赞美。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但仍需在课后加强巩固。
-重点难点解析:强调如何将情感融入语言表达,以及如何运用“的”字句型来增强描述的效果。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各自对家乡的印象,并尝试用“的”字句型来描述。
2.写作练习:每个小组合作创作一篇赞美家乡的小短文,运用新学的词语和语法结构。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朗读他们的作品,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和学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理解课文中表达的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通过阅读,我们将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描绘家乡的美好。
-词语学习:介绍生词,如“赞歌”、“小巴郎”,并解释其在文中的含义。
-语法讲解:学习“的”字句型的用法,以及它在描述家乡特点时的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课文,看作者是如何结合具体的景物和情感来赞颂家乡的。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8课《家乡赞歌》教学设计
《家乡赞歌》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选自声乐套曲《祖国四季》。
这是第三首“秋”。
全曲由引子和多乐段的主体构成。
引子节奏自由舒展,旋律优美,音调高亢明亮,犹如美丽灵巧的云雀在云间自由飞翔,纵情高歌。
主体部分的多句体乐段,其音调流畅热情,节奏独特,三加四的复合拍子突出了新疆塔吉克等少数民族音乐节奏的独特魅力,旋律中运用和声小调的音阶极富韵味,加之稍快的速度等因素,贴切地展现了人们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和对边防战士的热情讴歌。
《梭罗河》这首歌曲为C大调,4/4拍。
全曲节奏徐缓悠长,旋律流畅优美,感情深厚真挚。
它由一个主部和一个副部组成,音乐带着较浓郁的印度尼西亚民歌特色。
主部曲调宽广舒展,颇有一个人在河边漫步的意境,第三乐句中的大跳正式印度尼西亚民歌的特色。
该曲在印度尼西亚家喻户晓,人们常以印度尼西亚民歌称之。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现代创作歌曲,歌曲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地区的民歌音调中,提炼出音乐主题。
第一段旋律优美、深情。
第二段旋律高昂抒情,歌词是对边疆战士的刻画,为了美丽的故乡,为了故乡的明天更加美好,愿意驻守在最艰苦的地方。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人声的分类已有所了解,但按照“课标”对中、高年级学生听辨人声音色的要求,对人声更为细致的听辨与分类,对于初入中段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人声的分类,并了解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这三种人声的音色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梭罗河》《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三首歌曲,感受歌曲中用不同的音乐情绪来表达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唱一唱、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人声的分类。
并初步了解女高音、女中音及男高音这三种人声的音色特点,感受它们的表现力;2、聆听三首歌曲,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难点:能较为准确地通过聆听了解各类人声的音色特点。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 家乡赞歌 ︳人音版
第八课家乡赞歌课型:音乐综合课教学内容: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欣赏歌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梭罗河》教材分析:1、歌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选自声乐套曲《祖国四季》,这是第三季《秋》。
歌曲引子节奏自由舒展,旋律优美,音调高亢明亮,主体部分音调流畅热情,节奏独特,7/8的混合节拍突出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节奏的独特魅力,展现了人们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和对边防战士的热情讴歌。
2、歌曲《梭罗河》全曲节奏徐缓悠长,旋律流畅优美,感情深厚真挚。
音乐带有浓郁的印度尼西亚民族特色。
3、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第一段旋律优美、婉转、深情,第二段高昂、抒情抒发了边防战士们保卫家乡的坚定决心和对故乡的真挚情感。
4、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歌曲较多地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三四度跳进,使得曲调欢快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
歌词的质朴,不仅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芳,也让人感受到山里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的热爱之情。
5、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这是一首具有维吾尔族民族风格的儿童歌曲。
音乐非常热情、活泼、开朗,内涵舞蹈韵律,充满了童真童趣。
学情分析:本课以“家乡赞歌”为主题,安排了一组歌唱家乡、赞美家乡的歌曲,聆听和演唱的歌曲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复习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曲调欢快流畅、歌词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的赞美家乡的歌曲,真切运用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以火热的激情、甜美的歌声,自豪地唱出对家乡的热爱、歌颂家乡美。
2、通过聆听欣赏《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梭罗河》这三首歌曲,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了解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的音色特点,知道这三种人声的分类。
3、通过拓展延伸,唱一唱自己家乡的歌曲,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下册家乡赞歌教案人音版
三年级下册家乡赞歌教案人音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学习家乡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家乡赞歌》2. 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家乡赞歌》,能够流畅地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和歌词的配合。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三年级下册音乐课本2. 音频设备:播放《家乡赞歌》的歌曲3. 教学图片: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的图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家乡赞歌》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的美。
2.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家乡的美。
3. 歌曲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家乡赞歌》,注意讲解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和歌词的配合。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集体表演:全班学生一起演唱《家乡赞歌》,展示学习成果。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家乡的美值得每个人去珍惜和传承。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学会的歌曲《家乡赞歌》,并介绍家乡的美。
2.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进行家乡主题的亲子活动,如绘画、摄影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表现。
2. 歌曲演唱:评价学生学会歌曲的程度,如音准、节奏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 亲子活动:评价学生在亲子活动中的表现,如合作、创新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反馈。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同类歌曲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描述家乡美的歌曲,如《故乡的云》、《家乡的河》等。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八课:家乡赞歌山里的孩子心爱山|人音版(简谱)(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八课:家乡赞歌山里的孩子心爱山|人音版(简谱)(2023秋),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学习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理解歌曲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掌握歌曲中的简谱知识,如音符、节奏、音高等基本音乐元素;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歌曲相关的音乐问题,如如何更好地掌握旋律和节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协调各自的声部,共同完成歌曲。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练习的结果。
2.增强文化理解与认同: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背后的家乡文化,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舞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创编,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增进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和舞蹈表演,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能力;
5.塑造良好品格:以歌曲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家乡、尊重自然、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这首歌曲。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思考和改进:
1.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这一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更多地运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歌曲学唱:掌握《山里的孩子心爱山》的旋律、节奏、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 《家 乡 赞 歌 》 ︳人音版
课题《家乡赞歌》——《快乐的尕撒拉》一、教学背景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音乐》第六册第八课《家乡赞歌》,主题就是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赞美家乡之情。
我以此为契机,选择了我们青海撒拉族的一首《尕撒拉》作为编创课,希望通过这节课能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美丽青海,并用歌声唱出家乡的美。
二、教材分析:《快乐的尕撒拉》是由青海撒拉族歌曲《尕撒拉》改编而来。
这首歌曲非常欢快,极富感染力。
让我们感受到了撒拉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党的领导下,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教学内容:演唱歌曲《快乐的尕撒拉》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小学音乐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
他们课堂上活泼好动,思维灵活。
针对以上分析,本节课教学设计力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能够培养孩子们喜爱音乐的感情。
五、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设计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段目标要求,通过情境设计,用舞蹈切入主题。
再经过小客人对家乡美景的介绍,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乡的美。
我在本课中主要结合多媒体,采取了分段教学,并以师生合作、节奏练习、舞蹈表演、对比聆听、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展示等方式进行学习。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七、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快乐的尕撒拉》演唱,感受撒拉族歌曲的风格特点,体会撒拉族音乐的美感,同时让孩子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的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参与体验法、听唱、模唱、对比等教学方法,感受歌曲音乐风格。
提高学生演唱兴趣。
让孩子们把对家乡的爱用歌声表达出来。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简单的撒拉族舞蹈,感受撒拉族歌曲风格特点。
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
八、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撒拉族歌曲特点,体验音乐情绪,在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撒拉族歌舞表演。
教学对象:三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九、设计思路:《快乐的尕撒拉》一课,是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段目标要求设计的.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设计了愉快的音乐教学情境:邀请两位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小客人跳撒拉族舞蹈切入课题,通过课件展示小客人的家乡的美丽风光,体验小客人家乡的快乐生活来了解撒拉族歌舞、感受撒拉族歌舞的艺术特色。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 《家乡赞歌》 ︳人音版 (五线谱)
第八课《家乡赞歌》教学目标1. 聆听黑鸭子《新疆好》,欣赏新疆的人文风景,并说说新疆有些什么特色,感受新疆的美!2. 通过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感受歌曲的维吾尔族民歌风格,能够用欢快的歌声和舞蹈,表达维吾尔族少年的阳光和自信。
3.欣赏《潮起新海宁》通过听一听赞美家乡的歌曲,说一说家乡海宁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表达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歌曲的维吾尔族民歌风格,能够用欢快的歌声和舞蹈,表达维吾尔族少年的阳光和自信教学准备课件、钢琴、新疆纸帽若干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新疆好》拍手表演进教室。
2、说说视频中看见了什么,音乐中听到了什么?3、师简介新疆维吾尔族,占新疆总人数46%,全民族使用维吾尔语,他们热情好客。
说说手鼓,新疆舞的基本动作,师示范,生表演。
二、学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1、谈话导入:新疆真美,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那里的每个人都能歌善舞,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好听的维吾尔族歌曲。
聆听歌曲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风格。
设问:(1)听一听这首歌曲,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
如果没有,师可直接提问:“小巴郎”指的是谁?“亚克西”是什么意思?(2)讨论:这是一首具有新疆维吾尔族风格的民歌,“小巴郎”维语是“小男孩”的意思,“亚克西”维语是“好,好样的”有夸奖的意思。
回答问题好的学生奖新疆帽!2、再听,你从哪几句能感受到歌曲的维吾尔族风格?让学生通过听歌曲,看歌词,了解这个地区的风格。
3、为了学好这首歌曲,我们要先接受维吾尔族人民的考验。
出示节奏 2/4 X X X ︱ X X ︱2/4 xxx xxx |xx x|让学生们先用手拍一拍,再介绍歌词中唱到的新疆歌舞中常用的伴奏乐器—手鼓,出示手鼓,示范并让学生用手来模仿手鼓打一打这条节奏。
找找整曲中这个节奏出现了几次。
4、复听,熟悉歌曲,在聆听中用以上的节奏为歌曲第一乐段的每个分句开头两小节伴奏。
第八课家乡赞歌
第八课家乡赞歌教学内容:《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学习演唱《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熟悉掌握着歌曲的风格特点。
2 知识目标:通过演唱歌曲,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音乐视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3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音乐艺术修养及理解、处理和演唱各种声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熟悉歌曲的旋律,把练声时掌握的技术技巧运用到演唱作品中。
2、注意歌唱的状态、气息﹑共鸣和正确的原文演唱。
3、歌曲风格及人物特征的正确把握。
教学难点:1、学会调控音色来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
2、准确的演唱出临时变音记号及三连音的时值。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示范的教学法。
教具:钢琴教材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发声训练:1、哼鸣练习: 3 2 | 1 - |m m2、半开口练习 1 3 2 4 | 3 5 4 2 | 1 - |ü ü5 4 3 2 1 2 3 4 | 5 4 3 2 1 |3、开口练习 5 4 3 2 | 1 - |0 O5 3 4 2 | 3 1 2 7 | 1 - |u o u o u练习要领:保持微笑状态,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二、歌曲演唱1、作品简析:这首《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选自声乐套曲《祖国四季》。
这是第三首“秋”。
全曲由引子和多乐段的主体构成。
引子节奏自由舒展,旋律优美,音调高亢明亮,犹如美丽灵巧的云雀在云间自由飞翔,纵情高歌。
主体部分的多句体乐段,其音调流畅热情,节奏独特,三加四的复合拍子突出了x疆塔吉克等少数民族音乐节奏的独特魅力,旋律中运用和声小调的音阶极富韵味,加之稍快的速度等因素,贴切地展现了人们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和对边防战士的热情讴歌。
3、艺术处理及演唱要求:帕米尔高原位于中亚东南部、中国的西端,地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
目前除东部倾斜坡仍为中国所管辖外,大部分属于塔吉克斯坦,只有瓦罕帕米尔属于阿富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桔梗谣》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桔梗谣》,感受歌曲的美。。
2.能用歌舞形式表演《桔梗谣》,学生能生动地表现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3.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桔梗谣》,感受歌曲的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这首曲子是根据同名的一首湖南民歌改编的,歌曲诉说了浏阳河畔的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热爱之情,在毛主席的引领下,摆脱了苦难的生活,走上了幸福之路。
2.歌曲问世以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传唱的人越来越多,下面王老师也来唱一唱这首歌曲,请你听一听这种表现形式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歌曲情绪:优美抒情,
旋律:委婉 流畅
3.介绍朝鲜(CAI出示朝鲜风光组图)
位于中国东北吉林省的东部的朝鲜族自治州是一个风光秀丽的的地方,生活在长白山脚下的朝鲜人民勤劳、朴实、勇敢坚强。朝鲜族妇女善于在头上顶着东西走路,如盛满水的瓦瓮、装有衣物的包袱等,都用头顶着,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能走得很快。
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不论男女老幼皆喜欢穿素净的衣衫和鞋袜,显示出清静朴素的特征。妇女的装束为短衣长裙,衣长仅到胸部,无扣,以长绸带打结,既起到了纽扣的作用又是美观漂亮的装饰品。朝鲜族妇女头饰较简单,未婚少女梳一条长辫,结婚后就挽发于脑后,朴素大方。
8.指导学生边演唱边在歌曲的空拍处加入铃鼓、拍手、跺脚等动作。共同表演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播放课件伴奏)
9.播放课件伴奏,指导学生轻唱曲谱。
5、再创情境 感悟升华。
1.请学生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
2.请同学们课后将《如今家乡山连山》的歌词按自己家乡的特点改一改,唱一唱。
六、小结。
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2、感受音乐《桔梗谣》
欣赏舞蹈,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师:和许多民族的人们一样,朝鲜族人民也能歌善舞,在节假日里,她们都喜欢穿着这身漂亮而且独特的衣服翩翩起舞。下面咱们就来欣赏一段朝鲜族的舞蹈。
多媒体出示舞蹈《桔梗谣》
3、歌曲教学
1.聆听范唱
师:又是一年春天到,勤劳善良的朝鲜姑娘们准备上山挖桔梗啦!让我们也跟着瞧瞧去!
2.感受顿音记号在歌曲中的应用
3.能在歌曲中运用连音和断音的唱法,表现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家乡的感情,做到断音唱得短促而有弹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如今家乡山连山》,唱出对小山村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组织教学。
2.导入
(1)师:同学们想知道我的家乡吗?请看一组山村图片—“我的家乡”。(出示课件)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欣赏朝鲜语原版的演唱录音;
5.欣赏朝鲜舞蹈《桔梗谣》,并学跳几个简单动作。
四、拓展
表演《桔梗谣》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如今家乡山连山》
教学目标:
1.启发、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创造性的参与体验音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并用欢快热烈的情绪准确演唱、表现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寻找笑声切入点 准确演唱连音和断音。
1、笑声练习。
(1)点击课件,出示课件引出笑声。
(2)学生模仿农民伯伯、阿姨发自内心的笑声。
(3)强调顿音记号。
(4)学生模仿农民伯伯、阿姨发自内心的、有弹性的笑声。
四、感知情景 体验实践。
1.创设情境,初听乐曲。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播放课件 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了解歌词内容:
师:“你看到今年山上是怎样的情形?”
论得出:歌曲讲的是春天,桔梗开满山野的时候人们上山采挖的情景。
3.学唱歌词
(1)用说悄悄话状态有节奏地跟读歌词;
(2)听琴轻声跟唱;
(3)学生演唱,教师纠错;
(4)完整演唱;
(5)再听,Leabharlann 出三拍子的强弱;(6)再听范唱,体会一下挖桔梗时的心情;
(7)感情处理:用怎样的声音表现这种劳动的场面;
4.让我们跟着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
5.这是一首湖南的代表性的民歌,请大家来欣赏一段由湖南籍的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浏阳河》,歌曲中那些字体现了湖南方言的特色。让我们大家也一起来学唱用方言来学唱这首歌曲。
三、拓展
1.《浏阳河》是一首甜蜜的歌,新的时代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接下来请同学们来欣赏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又唱浏阳河》。
(2)再次聆听,整体感知
师:有谁知道乐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主题?(多提问几个学生)
生:丰收的喜悦之情
师:管弦乐《丰收》通过情绪热烈的旋律,抒发了劳动者喜获丰收的欢快心情。
师:下面咱们来分乐段欣赏管弦乐《丰收》
1.出示两段主题旋律,分别随琴声唱一唱,指导学生从旋律特点、节奏、力度和演奏形式等方面,感受这两段音乐的不同特点。
2.欣赏古筝曲《浏阳河》,李谷一《浏阳河》、宋祖英《又唱浏阳河》、周笔畅的新歌《2008浏阳河》对比不用的音乐表现形式和歌曲风格。
教学重难点:
1.音乐情绪的感受及表现。
2.歌曲教学中的一字多音及歌曲地方风味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首古筝曲,请大家听听是否熟悉,古筝曲给你带来的感受怎样?你知道这首古筝曲的名字吗?
1.《大长今》主题歌(同时出示长今图片)。
2.导入
1)提问: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谁来说说它是哪部电视剧的歌曲?它的主人公是谁吗?(〈大长今〉、长今) 2)小结:老师也是《大长今》的忠实观众,始终被长今聪明、勤劳、坚强不息的个性深深吸引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今的民族——朝鲜族,看看长今是生活在怎样一个民族里?
3.让我们再次欣赏范唱,仔细听一听这两段歌词有什么关系?你以前唱过类似的歌曲吗?(对花,对鸟)这种演唱形式是什么?
对唱。
2、闯关游戏,激发难点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浏阳河》,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跟着老师的琴声轻声模唱!老师弹一句,请同学们唱一句。
1.听琴声一句一句模唱 (唱的不好的地方视唱曲谱,解决难点)
找出熟悉的旋律,歌曲采用了哪些演唱形式,和《浏阳河》相比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浏阳河》作为中国经典民歌,自创作以来,广为流传,分别有多位演唱家,如李谷一,宋祖英等,以不同方式及风格进行演绎,超女周笔畅的一首《浏阳河2008》又为这首老歌唱出了新调,最后让我们大家来听一听具有流行风格的《浏阳河》。
三年级上册
课题:第八课丰收歌舞
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
1.聆听《浏阳河》
2.聆听《丰收》(片段)
3.演唱《桔梗谣》
4.演唱《如今家乡山连山》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演唱浏阳河的一、二段,应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
2.听辨出管弦乐《丰收》(片段)中两个不同主题旋律 的重复和对比,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同音乐主题的情绪特点,感受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之情,激发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感情。
2.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
3.师:评价,能否将第二段歌词填进去唱一唱。最后的“得解放”翻高八度演唱,很多民歌都采用这种方式来结束,(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渐弱渐慢)将词填进去唱一唱,提醒学生在延长音后轻换一口气。
1.学生欣赏乐曲
2.教师简介作品背景:
管弦乐曲《丰收》,原是影片《海霞》中的配乐,后由作者王酩本人将影片中的配乐整理改编成管弦乐《海霞组曲》,这部组曲由《童年》《解放》《织网》《丰收》《胜利》五首乐曲构成。《丰收》一曲则突出了欢快喜庆的气氛,整曲充满舞蹈性的节奏动感而愉悦人心。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组织学生用 “啦”模唱歌曲,合唱时女生扮演“我”,用“哈” 模唱高声部旋律。男生扮演妈妈用“哈” 模唱低声部旋律。
5.生模唱歌曲旋律。唱后点评,男女生交换声部再模唱一遍。
6.指导学生用表情、动作等体验歌曲的情感。
7.学生加入动作、表情演唱歌曲,教师在空拍处加入铃鼓演奏。及时纠正、指导演唱不准确的乐句。
(2)在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的伴奏下,将学生引入“小山村”情景。
二、发展情景 渐进解难
(一)寻找兴奋点 编创2/4拍节奏。
1.引导学生说出秋天的丰收景象。
2.组织学生用学过的2/4拍节奏把看到的、想到的秋景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编创2/4拍节奏,其他同学拍击2/4拍节奏,并重复发言学生的节奏语言。
3.教师补充学生的发言,训练切分、休止符等歌曲出现的节奏。如:看 0 ︱红红的︱苹果︱ 金黄 金黄 ︱的谷 穗0︱
2.学习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生聆听歌曲,感受、体验歌曲旋律的风格、特点。(播放课件)
3.指导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中人物。(播放课件)
(1)师生共同看歌篇,熟悉歌词及旋律。
(2)熟悉歌中人物。
(3)熟悉歌词,师生共同按节奏朗读歌词。
4.师:家乡本没有山,淳朴的小主人却把丰收的谷跺比作了连绵的小山,歌声中还飘出了熟悉的笑声,谁在笑?和农民伯伯、阿姨的笑声音高、旋律一样吗?(播放课件)指导学生听辩和唱。
师:第一乐段主题旋律听后能让人联想到哪些情景?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适当小组讨论)
师:展现了一幅热烈、欢腾,你追我赶热情欢乐的劳动场面。节奏短促有力,尤其是最后的部分,情绪更为高涨,演奏形式主要是合奏和木管乐器演奏两种方式。(图片或者课件展示)
师:随琴哼唱主题旋律
2.播放第二乐段主题旋律
师:第二段旋律听后自己有哪些感受?
3.通过演唱、聆听歌曲歌颂家乡,说说家乡美
教学重点:
在聆听的过程中对旋律和音色的感知,能听辨出主题音乐的变化感受和体验不同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