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1新人教版
3-2-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3.2.1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标要求】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能绘制气温曲线图;2.能够依据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能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4.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温给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5.从全球气温的视角,看待气温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会判读气温曲线图【自学导航】气温的变化(阅读课本P53-55)【自主探究任务】一.气温的相关概念1. 气温是指的温度。
2. 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使用、和。
3. 请读取出以下时间的气温:计算图中日平均气温:。
二、气温的观测地面气象观测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米处的气温,观测气温的仪器主要放置在中。
三、气温的变化1.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
2.气温的日变化读“气温日变化图”,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
3.气温年变化读图可知: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____月最高,____月最低;海洋上____月最高,____月最低。
南半球与北半球____。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____。
4.根据某地气温资料,绘出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课堂检测】(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某校气象小组的观测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多云天气出现在()A.5日B.6日C.7日D.8日2.这几日中,最高气温是()A.22℃B.24℃C.26℃D.28℃(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读酒泉市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正午12时B.约14时C.日出前后D.子夜4.气温日较差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气温的变化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探究活动气温的变化1。
读图讨论计算一天中的平均气温。
如下图所示,列式计算日平均气温:答案:(8+16+12+4)÷4=10 ℃过渡:通过观察不同时刻的温度计,我们知道一天中不同时刻气温是不同的,下面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
2。
投影展示课本P53图3.11“气温日变化”.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气温曲线图的结构:横坐标轴表示时间(24小时),纵坐标表示气温刻度,曲线是不同时刻气温高低的连线.然后让学生观察曲线的弯曲状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气温的最高值是多少?答案:约31 ℃.(2)最低值是多少?答案:约24.5 ℃。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4.投影展示课本P54表3.2“某地多年月平均气温",回答下列各题: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20。
1-15.8—6。
05.813.919.723.321.614。
35。
6-6。
7—16.8(1)用表中的气温数据,画出该地气温曲线图。
答案:如图所示:(2)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当堂检测1.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是( A )A。
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B。
日平均气温C.月平均气温D。
年平均气温2.如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能正确反映14时的气温状况的是( C )A。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2_1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4.观测求值:_________气温、月平均气温、_________气温
二.气温的变化(书本图3.12,3.13)
1.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日变化
年变化
北半球
南半球
最高
气温
午后____左右
陆地_____月
陆地1月
海洋_____月
海洋2月
最低
上元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C、16°C、14°C、4°C。据此完成5—6题:
5.上元中学该日的最高其欧文最有可能是()
A.14°CB.16°CC.17°CD.10°C
6.该日平均气温是()
A.10°CB.14°CC.16°CD.8°C
7.“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
A.气温的年较差大
B.气温的年较差小
C.气温的日较差大
D.气温的日较差小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布置作业:
填充图册相应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3、气温曲线图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标要求:1.了解气温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2.掌握气温的变化
导学重难点:气温的变化
导学操作
导学航线
[导学]
学习目标
1.了解气温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2.掌握气温的变化
自主学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一.气气温的变化温与生活
1.气温的概念:气温是大气_________的程度
2.气温的单位:_______,记做_______
2.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学校,放暑假的时间一般是()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2019.4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集体备课备注课题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课型新课分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并让学生动手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等,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气温的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1、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2、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三、预习感知(一)气温的变化1. 气温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 ,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________________2. 气温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大陆_____最高,_____最低;海洋_____最高,_____最低。
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________________(二)气温的分布等温线图的判读1.通常用__________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_______3.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_____;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_____。
4.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__________ ;反过来,就是___________。
气温分布规律1.气温从______向______ 递减。
影响因素:2.夏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__,冬季_______。
影响因素:3.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______。
影响因素:四、合作探究1、读教材p53图4.8,计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多少摄氏度?(写出计算步骤)2、完成课本p54的读图题。
3.完成p55活动中的第一题。
4.阅读教材P54“世界上最热和最冷的地方”回答:绝对最高气温出现的地方、最冷的地方分别在那里?思考:为什么地球上最热的地方并没有位于赤道上?五、检查反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A.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低B.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高C.纬度相同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一定也相同D.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也随着升高2、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的地区是()A.高山上 B.高原地区C.沿海地区 D.内陆地区3、读“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该地位于()。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3.2气温的变化学案导学1.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等概念。
2.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先学后教1.气温是指,人们一般关心一天中的和。
观测气温的仪器主要有、、,一般放在,观测的时间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的、、、各进行一次。
2.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一般用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读P53页图3.12上边的文字,完成下表:小组合作1. 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在坐标图相应位置,逐月用点标出气温值,再用光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2.处理教材P55页活动2: 读图3.15,完成下列要求:(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月,数值约为℃;(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月,数值约为℃;(3)气温年较差为℃;(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夏,季节变化,年较差(大或小)。
当堂达标1.某地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如右表,该地的平均气温是( ) A 、10℃ B 、11℃ C 、12℃ D 、13℃2.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A 、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B 、日出前后、正午前后 C 、中午12点、清晨1点 D 、午后2点、日出前后3.南半球海洋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A .1月 B .7月 C .2月 D .8月4.“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A .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 .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C .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D .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5.下列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A. B. C. D6.七月平均气温是26℃,一月是-4.7℃。
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 ) A .21.3℃ B .30.7℃ C .26℃ D .-4.7℃.7.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 的时候,要注意防暑。
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2点 B.日出之前 C.子夜 D. 14点 8.右图为某地7(1)根据等温线判定,该地在(2)A 、B 两地处在陆地上的是 ,处在海洋上的是(3)判断A 、B 海陆分布的依据是 。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队
合
作
2.读甲、乙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⑵乙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⑶甲、乙两地,地在北半球;地在南半球
小结提纲思维导图
测定:
日变化:最高出现在_______,最低出现在_______气温
气温变化陆地: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
年变化(北半球)
海洋: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
反馈练习1.一年中,北半球大陆7月份气温达到最高,而海洋上几月份()
A.6月
B.7月
C. 8月
D. 9月
2. 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学校,放暑假的时间一般是()
A.1月
B.4月
C. 7月
D. 10月
3. 某地7月月平均气温为26°C,1月月平均气温为-
4.7°C,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A. 30.7°C
B. -4.7°C
C. 21.3°C
D. 22.3°C
4.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8时左右
B. 12时左右
C. 14时左右
D. 2时左右。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3.2.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
3.2.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标要求】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1.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学会阅读等温线图。
2.解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自学导航】气温的变化(阅读课本P55-57)【自主探究任务】一.判读等温线图气温的水平分布通常用图来表示。
1.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2.通常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
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3.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解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
4.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反过来,就是。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图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设计年平均气温图,解析图中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范围大致是(特殊纬线)之间,年平均气温低于-10℃的范围大致是(特殊纬线)以内。
(2)从赤道到两极,气温逐渐,变化的原因是。
由此可以得出规律1:低纬度气温,高纬度气温。
(因素)(3)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弯曲或平直),原因是。
2.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图和读世界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图(1)在南、北半球中半球气温高,理由是。
(2)北半球同纬度的地区,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读世界7月平均气温图(1)在南、北半球中半球气温高,理由是。
(2)北半球同纬度的地区,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由此得出规律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因素)拓展实验:看图解析为什么同纬度陆地与海洋相比,夏季陆地的气温高,冬季则相反?3.规律3: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初步学会阅读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图,学会分析问题和提取重要的地理信息的能力。
2、能够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说出气温变化情况,提高读图、绘图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联系生活实际。
2、通过学生阅读图表资料和绘制气温曲线图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图表资料,学会分析、比较、提取、整合方法解决地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气温的复杂变化,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发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并通过学习,指导自己的生活。
形成运用科学知识,全面、综合看问题的科学习惯,形成地理学科的技能和素养。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思维能力、读图技能都有待规范和提高。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生活导入(1)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地理知识。
(2)进入初中后,班主任非常重视我们习惯的养成,好的习惯让我们受益一生,老师在生活中就有一个习惯——收听天气预报,以此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课件天气预报](3)天气预报中,有一项内容是4-20℃,这是关于______的预报,我们可以看出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由地球表面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获得太阳光热的不同,所以气温是在不断的变化。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生气温的变化。
] ——[板书]——[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大气的温度——学生读目标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读图指导(1)虽然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气象仪器,来观测到气温。
那么气温是怎样观测的呢?——[课件](2)读图3.10,在一天中,4个时间观测到气温分别是多少度?日平均气温是?(3)日平均气温是如何获得的呢?以此类推,如何获得一个月的月平均气温,一年的年平均气温。
(4)气温在不断变化着,我们感觉一天当中,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人教七上地理 3.2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导学案
【反思】
(2)读出最冷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4)估算该地的年平均气温。
3.看屏幕能力提升训练,观察四个地点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填屏幕上的表格。
总结规律:
(1)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
(2)一年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
(3)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最高,最低;海洋上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二、我们一起练识图
1.看课本53页第二段和下部气温日变化图,小组合作完成屏幕上问题。
总结规律:
(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前后。
(3)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
2.读课本55页图3.15,完成下列问题
(1)读出最热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复备
审核人
使用时间
日
学习提示
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提出疑问。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复备
【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一、掌握“什么是气温?”等气温的常识。
二、掌握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年变化规律
三、掌握一定的读图绘图能力。
【激活先知,链接新知】
唐山市的天气状况
2016年11月12日星期六
最高,最低。
【深度加工,习得悟得】
三我们一起学绘图
完成课本54页活动题第一题,根据表3.2绘出该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1.A、B、C三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A.BC
七年级地理上册_3.2_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导学案(1)_新人教版
二.气温的变(书本图3.12,3.13)
1.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日变化
年变化
北半球
南半球
最高
气温
午后____左右
陆地_____月
陆地1月
海洋_____月
海洋2月
最低
五、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练习册本节相关练习题。
板
书
设
计
测定:
日变化:最高出现在_______,最低出现在_______
气温
气温变化陆地: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
年变化(北半球)
海洋: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
教学反思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2.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学校,放暑假的时间一般是()A.1月B.4月C. 7月D. 10月
3.某地7月月平均气温为26°C,1月月平均气温为-4.7°C,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A.30.7°CB.-4.7°CC.21.3°CD.22.3°C
4.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8时左右B. 12时左右C. 14时左右D. 2时左右
⑶甲、乙两地,地在北半球;地在南半球
四、精讲点拨
气温变化图的阅读
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刻,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五、当堂检测
1.一年中,北半球大陆7月份气温达到最高,而海洋上几月份()A.6月B.7月C. 8月D. 9月
气温
_____前后
陆地_____月
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1)讲授法:在导入新课、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时,运用讲授法,清晰地呈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
(2)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气温变化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突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重点,强调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地理基本概念、地图阅读技巧以及一些环境因素对地理现象的影响等知识。他们对气温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气温的测量方法、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兴趣,尤其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喜欢通过观察、实践来掌握知识,对于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更容易产生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但数据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仍有待提高。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具体内容包括:
1.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气温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3.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
4.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气温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基本知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温变化的分析方法。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气温变化的调查活动,如收集当地气象数据,分析气温变化趋势等。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日常生活和家乡的影响,如水资源、农业生产、旅游等。
-鼓励学生探讨气候变化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
-推荐学生参加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普讲座、竞赛和志愿者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地图的阅读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提升学生的地理观察力: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使学生能够发现气温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属于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向学生展示了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旨在让学生理解气温受哪些因素影响,并能够分析气温的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这个概念,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但未必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可能知道气温有高有低,但未必能够说出气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2.让学生能够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并理解气温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2.气温变化的原因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数据,引导学生理解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表和数据,如气温变化图、世界气温分布图等。
2.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如气温变化对农业、旅游业等的影响。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气温相关的图片,如冬季的雪景、夏季的炎炎烈日等,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气温为什么会变化吗?它的变化规律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气温变化图和世界气温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同时,教师可以进行讲解,阐述气温变化的原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温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每组选取一个生活实例,如农业、旅游业等,进行分享和讨论。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新版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从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学会阅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4)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2、预习要点(1)了解等温线图的绘制原理,会阅读等温线图,分析气温分布的规律。
(2)理解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差异成因。
3、达标练习(1)气温是用测量的,单位符号记作“”,读作“”。
(2)一天当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3)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
(4)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5)低纬度气温,高纬度气温。
这是因为不同的纬度接受的多少不同。
(6)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7)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月,南半球出现在月。
图为某地7(8(9)A、B两地处在陆地上的(10)判断A、B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概念气温与生活影响日变化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年变化气温曲线图的绘制与判读垂直分布气温的分布水平分布2、问题展示(1)气温影响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2)什么是气温日变化?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气温年变化?有什么特点?(4)如何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5)如何判读气温曲线图?(6)气温是如何分布的?3、方法总结(1)日均温是一天中观测气温的平均值气温;月平均气温是一月内每天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年平均气温是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2)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3)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北半球陆地一年中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8月气温最高,2月气温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学习重难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1、气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是用______________测量的,我们常用的气温
单位为______________,符号记做______________。
2、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______________ ;以
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______________ 。
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通常我们对气温的观测一天要进行_______次。
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
4、一天之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_。
5、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
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___________月最高,___________月最低;海洋上___________
月最高,___________月最低。
南半球正好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读A、B、C三地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
(1)这三个地点都位于半球(南或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季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地,处在寒带的是____地,处在热带的是____地。
(3)B地最冷月为月,气温约为,最热月为月,气温约为。
(4)三地中,年较差最大的是 ___ 地,其年较差约为;年较差最小的是__ 地。
三、形成提升:
1.“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
B.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
C.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
D.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
2.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中午12时
B.上午10时
C.午后2时
D.午后4时
3.下列地区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乌鲁木齐B.拉萨C.重庆D.澳门
4.南半球海洋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一月
B.二月
C.七月
D.八月
5.世界上最炎热和最寒冷的大陆分别是( C )
A.亚洲、非洲
B.非洲、大洋洲
C.非洲、南极
D.南美洲、南极洲
6.“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
A.降水与气温的关系
B.降水与农业的关系
C.降水与工业关系
D.降水与商业关系
四、小结反思
五、友情链接:
“寒极”、“热极”夺魁战
自从16~18世纪温度计发明和不断完善以来,人们就开始寻找着气温的“极端值”。
1838年1月21日,俄国商人尼曼诺夫在西伯利亚的雅库次克(北纬62°),测得了一个气温为-60℃的数值,由于人们对这位商人的报道不大信服,故只好将
“世界冷极”的最早记录让位给59.9℃,后者是由北极探险队在极地区测得的。
由于测温地点的不断扩大,1885年2月,人们又在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北纬64°),以-67.7℃的正式测值,获得了新的世界“寒极”记录。
以后,又在这里测得-73℃更低的世界记录。
随着南极的探险展开,位于南极“极点”的美国测站“阿蒙森—斯科特”站,又爆出冷门,1957年5月11日,该地以测得-73.6℃低温打破了西伯利亚保持了70年的低温记录,而获得了世界“寒极”的称号;同年9月17日,该站又测得了-74.5℃的最低纪录。
这样,世界“寒极”的宝座,从此由北半球转移到了南半球。
1958年5月1日,前苏联“东方站”,又传出最新报道,言其测站又测得-76℃的低温值。
6月14日,“东方站”又测到-79℃,8月更跃到-87.4℃。
对“东方站”来说,“1958”真是个大丰收年。
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东方站”又上一个“台阶”,以-88.3℃的创纪录值,为世界“寒极”再写新篇。
1983年7月,前苏联“东方站”进一步将前世界“寒极”值刷新,测得了-89.2℃的低温值。
在1967年的时候,挪威科学家在南极点附近,却量测得过一个鲜为人知的更低气温值:-94.5℃!这个数值才是迄今世界最低的温度值,至今尚未听说有什么新的测值将其打破。
但挪威人的测值为什么披露很晚,其奥秘还需进一步探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