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中国音乐史综述 - 副本
中国音乐史全面 - 副本
八阙:原始乐舞的概念是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这是我国音乐的早期形态。
《葛天氏之乐》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原始乐舞作品。
《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这部乐舞反映了原始人的敬神意识、宗教信仰和生活愿望。
三分损益法:我国最早的生律法,春秋时期的生律法。
记载于《管子,地员篇》即用增加或减少弦长的三分之一,往返交替反复求律的方法。
假设宫音弦长为81,依次得出徵商羽角各音的弦长为108,72,96和64.求出了徵羽宫商角“五音”的弦长和音高。
“三分损益法”生出了徵、羽、宫、商、角五音。
李延年:“乐府都尉”李延年是汉武帝时“乐府”机构的最高领导人。
早年因犯法受“腐刑”,在宫中管理猎犬。
由于他“性知音,善歌舞”得到汉武帝宠爱。
他不仅唱歌出色,还擅长作曲,他利用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摩珂兜勒》一曲改编创作出二十八首。
汉代“乐府”重视民间音乐的优良传统与李延年的领导管理所作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歌舞戏:歌舞戏是南北朝后期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妆、歌舞兼具,并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
其产生的渊源可追溯到汉代。
其代表剧目有《大面》、《钵头》、《踏摇娘》。
贾湖骨笛:1986、1987、2001年三次在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
前两次共出土25支,出土后完整者为11支。
分早、中、晚三期:早期距今9000多-8600年;中期距今8000余年;晚期距今8200-7800年。
其中编号为M282:20的一支中期骨笛,距今8000余年,可以吹奏完整的六声或七声音阶。
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音高观念和音阶规律的认识。
骨笛也是我国目前所知新石器时代年代最早的乐器。
郑卫之音:在周代,郑国和卫国都是商民族后裔聚居的地区,因此他们的音乐都保留着商民族传统音乐的特色,是一种带有浓郁的巫文化特点的、宗教狂热意识的音乐。
中古时期音乐史综述
中古时期音乐史综述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中古时期中国音乐史综述秦始皇建立了封建集权大一统的王朝,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但在音乐文化的发展方面没有很多的典章文物遗留世间。
汉袭秦制,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两个繁荣时期,音乐文化也相应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秦汉音乐是以歌舞伎乐为主流的历史新时期,它摆脱了乐舞阶段“三位一体”的早期形式,而是在歌唱、舞蹈、乐器在独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的歌舞艺术,这阶段的音乐也体现出“世俗性”的特点。
“世俗性”表现在:1.秦王朝创建了乐府,汉武帝时期是鼎盛时期,是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2.汉代百戏上承了周代的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表演中多伴有音乐的唱奏,“七盘舞”是最为着名的舞蹈,这种近似杂技表演的舞蹈,具备了百戏中歌舞的独特风格;3.相和歌是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是清唱的“徒歌”,后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初形成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乐府相和歌,并汉世街陌讴谣之词”,这反映出相和歌的内容和形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等等。
音乐家在音乐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一时期中李延年的贡献是最大的,李延年是汉乐府的领导人,他善于唱歌,擅长作曲,乐府形成重视民间音乐的传统与他的才华和卓越领导是密不可分的。
古琴音乐在这一时期有重要发展,涌现了很多琴人和作品,皇室贵族也都有弹琴的爱好与风尚。
《广陵散》是这一时期着名的古琴作品,它旋律激昂慷慨,声贯长虹,气势夺人,是我国现存琴曲中唯一一首有杀伐气息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横贯亚洲的中西陆路交通,丝绸之路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改变了上古时期文化相对封闭的格局,开拓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纪元,西域音乐的东渐,使得中国音乐的旋律、节奏、音乐风格、乐器群以及乐律理论都在逐渐发生改变。
据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箜篌、胡饭、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概要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原始社会)1.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2.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3孔。
3.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4.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5.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6.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9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西周:1.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
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2.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
音乐简史——中古音乐
音乐简史——中古音乐
中古音乐——发展史(一)
(前221—公元960)这段历史将近1200年,它同样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包括秦、两汉、三国、晋(前221—公元420年),后一时期为南北朝、隋、唐、五代(420—960年)。
两个时期的共同特点是:歌舞大曲是音乐的主要形式。
它们的区别则在于:前一时期汉族音乐是主要的音乐成份,后一时期经过历史上空前的中外各族音乐大交流而达到了歌舞音乐的峰巅。
秦立国很短,只有14年时间,但它却并不是过渡性质,而是开创性质,汉只是承袭秦的制度而已。
在音乐上,汉就承袭了秦创立的乐府机构。
秦代管理音乐有两大机构。
其一是“太乐”,从属于“奉常”,“奉常”是掌礼的,所以“太乐”是管的礼仪音乐。
另一就是“乐府”,从属于“少府”,“少府”的职能是搜罗全国各地的物品供皇帝挥霍,所以“乐府”也就是搜罗各地有特色的歌舞供皇帝精神享受的机构了。
乐府在汉武帝时(前140—前87)受到格外重视,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搜集了“赵、代、秦、楚”(相当于今天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广大地区的民歌,又请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等数十人创作诗赋、歌词,由李延年作曲。
李延年是富有音乐传统的中山地方的人,父母兄弟都是从事音乐工作的伎人。
李延年因为善舞的妹妹受汉武帝宠幸而被封为“协律都尉”,这是个不见于常设职位的临时封赠,但李延年在这个职位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音乐才智。
所谓“协律”,指音乐的创作和演出,李延年善作曲,也善改编新曲,人们称他的音乐是“新声”、“新声曲”、“新变声”。
中音史--古代音乐部分
第一讲名词解释、简答题与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贾湖骨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
这批骨笛形式固定,制作规范。
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的产生年代距今约8000年之久。
贾湖骨笛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它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学界对我国史前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
2、韶:传说中舜时的乐舞,又有《韶箾》、《箫韶》、《九辩》、《九招》、《九歌》、《九韶》等名。
据史籍记载,《韶》乐规模宏大,代表了原始乐舞的最高水平,它的演出可达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效果。
《韶》乐一直被视为古代音乐的最高典范,在中国音乐史上影响极其深远,受到无数文人名士的赞叹。
季札称其“德至矣哉”,孔子赞其“尽善尽美”。
3、大夏:大禹时的乐舞称作《大夏》或《夏籥》,以歌颂大禹治水为内容。
《大夏》共有九段,以编管乐器籥为伴奏乐器。
演出时,演员头戴皮帽,下穿白裙,赤裸着上身表演。
4、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有原始时期葛天氏族部落的乐舞表演:三个人手执牛尾巴,踏足而歌,边舞边唱。
全曲共有八段,一曰《载民》,即歌颂负载着人民的大地;二曰《玄鸟》,是歌颂他们的图腾黑色的鸟;三曰《遂草木》,是祝愿草木旺盛生长;四曰《奋五谷》,是祝愿五谷丰登;五曰《敬天常》,是表达对上天的敬意;六曰《达帝功》,是表达对老天爷恩惠的拜谢;七曰《依地德》,是对大地厚德的歌颂;八曰《总禽兽之极》,是对各类鸟兽多多繁殖的祈求,以提供人们源源不断的食物。
这是一首非常重要的有关古乐舞的记载,它完整地描写了先民的生活,歌词中既有对天地、图腾的歌颂,又有对种植、养殖丰产的期望,可说是一首表现原始人们生活的组歌。
简答题:简述贾湖骨笛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参考答案:我国见诸文献记载的原始乐器种类很多,有箫、苇籥、笙、骨笛、土鼓、埙、陶钟、铃、磬等乐器。
中国古代音乐史分期概说
荫浏《中国音乐史纲》中的分期和黄翔鹏提出的分期进行分析对比 ; 同时也指出了按朝代更迭进 行音乐史分期的利弊 。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史 ;分期
中图分类号 :J 609.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0042(2006) 03 - 0作产生于 论不休的论题之一 。以下 ,笔者对迄今所见古代音乐
第三 、根据事物发展观划分 。叶伯和的《中国音 乐史》采用了这一分期标准 , 将古代音乐历史划分为 发明时代 、进化时代 、变迁时代和融合时代 。但音乐 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 演进和发展进程十分复 杂 , 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事物的发展 , 可见这一分期 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
代音乐的传承关系》一文中 , 他从中国传统音乐形态 就是《易》、《诗》、《书》、《礼》、《乐》、《春秋》《, 乐》是其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是指中国古代至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涵盖了广泛的音乐形式、风格和流派。
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代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音乐传统。
1. 古代音乐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3世纪)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起源阶段。
在这个时期,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宴会和娱乐活动。
古代音乐以雅乐和俗乐为主,雅乐是皇室和贵族的音乐,而俗乐则是民间音乐。
古代音乐器乐以编钟、磬、筚篥、笙等为主要乐器。
2. 中古音乐时期(公元4世纪-公元13世纪)中古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佛教的传入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音乐和宫廷音乐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此时期的代表性乐器有琵琶、箜篌、笛子等。
3. 近代音乐时期(公元14世纪-20世纪初)近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进入现代化阶段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西方音乐的影响逐渐增强,中国音乐开始吸收西方音乐的元素,并与传统音乐相结合。
中国音乐家开始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如交响乐、歌剧等。
同时,中国民间音乐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4. 当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至今)当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最新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多元化的发展,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音乐家和作品。
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的融合成为当代音乐的一个重要特点。
此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形式有摇滚乐、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
总结:中国音乐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音乐、中古音乐、近代音乐和当代音乐四个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中国音乐的发展对世界音乐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音乐史分期研究综述
13中国音乐史SONG OF YELLOW RIVER / 072020在音乐史学的研究中将一段历史进行分段划分是必做的一项工作,也就是历史分期。
其本质是人们为了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一种更简单的从而更有说服力的表述而把连续的历史内容依照从某种特定的角度选择的事实和一定的观念体系分为段落。
1922年10月叶伯和《中国音乐史》(上卷)问世,作为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首部著作,其在编写的过程中已有明确的分期意识。
多年以来,随着中国音乐史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其分期问题逐渐成为了其领域研究的焦点。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学界的研究成果,并从中国古代音乐史分期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分期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中国古代音乐史分期在中国古代史音乐著作中,从宏观上归纳分期主要有两大类别——以纵向时间序列为分期脉络,以朝代更替为主;以音乐本体研究为主。
(一)以纵向时间序列为分期脉络,以朝代更替为主的分期法1、以朝代为标准的分期法。
顾名思义,即是以政权的交替、政体的变化为划分标准。
杨荫浏先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即展现了最全的朝代分期法,全书共八编三十六章,从远古时期直至明清时期一一论述。
其次还有将朝代整体上划分为三大部分——上古、中古、近古,然后再依次在下面按朝代进行二级划分。
2、以社会性质为标准的分期法。
即在纵向时间序列的基础上结合社会性质进行分类。
廖辅叔的《中国古代音乐简史》,即分为原始社会的音乐、奴隶制社会的音乐、封建社会的音乐。
这种分期法提出了社会性质对音乐发展的作用,但存在与朝代分期法类似的弊端。
3、朝代与音乐本体特征相结合的分期法。
黄翔鹏是第一位提出中国音乐史分期应该结合中国音乐自身发展规律及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
他提出的“五大段”分类法弥补了前两种分类法造成音乐发展断层的弊端。
(二)以音乐本体研究为主1、以音乐学具体研究对象门类和音乐表演形式为标准的综合分期法。
①即从律、调、谱、器,以及乐队、乐舞、格局、器乐的进化为主的分期法。
中国历代音乐形态综述
中国历代音乐形态综述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音乐文化的历史也非常久远。
在不同时代,音乐也呈现出不同形态。
远古先秦: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
最初的音乐是人类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从劳动中直接产生的。
原始时期的音乐常常和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
从现存的远古传说,可以看出音乐起源于劳动,并与巫术、原始舞蹈、诗歌溶为一体,为劳动实践和氏族集体的利益服务。
我国古书所载“百兽率舞”与“奋五谷”等传说均说明它们与先民们的祭祀、狩猎、畜牧、耕种生活有关。
但当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生产关系日益复杂,音乐艺术的内容和作用也随着扩大而广泛用于锻炼身体、抒发感情、祀神祈年,以及娱乐、求爱等各种社会生活侧面;美的因素增长了,音乐的形式也更为丰富多样了。
从此,音乐遂以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作为社会意识形之一,随着社会的演进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原始社会到夏禹的时候开始崩溃,奴隶社会逐渐形成、社会上有了阶级的区分,音乐艺术了逐渐注入了阶级的意识。
与过去歌颂图腾祖先的情况很不相同。
音乐的阶级分化,在乐器的应用上也有所反映。
奴隶社会创造了象编钟、编磬之类的贵重乐器,这是音乐进步的一种表现。
但是这类乐器,从一开始就只能是贵族统治阶级的专有物,奴隶不必说了,一般部落民也是根本不可能备置应用的。
他们最多只能奏弄埙一类比较简单的乐器。
秦汉魏晋南北朝: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创建了一系列制度。
在音乐方面,将“六国之乐”集中于咸阳宫中,大力提倡百戏与传统巫乐,并为此设立专门机构“乐府”,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有所贡献。
继秦而起的西汉王朝在各种音乐形式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音乐审美思想,它在继承历代音乐审美的观点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灿烂的汉文化——以乐府为代表的汉代音乐就孕育成长在这个时代。
中国音乐历史简述(二) - 中古时期
中古歌舞伎乐时期
古琴音乐是唐朝文化的代表之一,唐朝将古琴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 峰。“九霄环佩”更是唐琴中的极品,以其悠久的传承历史和卓越的音色品 质享誉天下,被古琴爱好者视为“仙品”。
九霄环佩古琴的形状很特别,采用 圆形的琴头和弯曲的琴腰,这种形状被 称为“伏羲式”。这把古琴用梧桐木做 琴面,用杉木做琴底。它已经有一千年 的历史了,非常之珍贵,价值竟高达4 亿人民币。
南北朝时期,羌人和鲜卑人的“真人代歌”风靡一时,催生了《木兰辞》、《王昭 君》、《孔雀东南飞》等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作品。同时,西域的歌舞音乐也在这一时期 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隋代及初唐时期,宫廷燕乐中特别设立了九部伎、十 部伎,这些乐队的名称是根据不同地区和民族来命名的。 宫廷乐伎在燕乐中表演的《伊州》、《甘州》、《凉州》 等大曲,其音乐风格明显体现了它们所代表的地区和民族 特色,展现了当时音乐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创新。
胡角,又叫横吹,西汉军乐主要乐器,后 来在民间演变成鼓吹乐中的大喇叭。
河南邓县出土的南朝横吹画像砖
中古歌舞伎乐时期
在这一多元文化交融的时期,大量西域乐器传入中原,主要有龟兹 (qiū‘cí)琵琶(梨形)和箜篌等弹弦乐器,筚篥(bì lì,也称管子)、 角、排箫等吹管乐器,以及奚琴、轧筝这样的拉弦乐器。同时一批祖籍为 西域的乐工也来到中原,带来新的演奏技巧,也促进了记谱法的发展。
张骞出使西域途中
中古歌舞伎乐时期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 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 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 之路有卓越贡献,举世称道。
西汉初期版图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个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和世界音乐的影响。
1. 古代音乐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220年)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起源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主要以宗教仪式和宫廷乐曲为主。
最早的乐器包括石钟、石磬等,演奏形式以合奏为主。
《诗经》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音乐文献,记录了许多古代音乐的歌词和曲调。
2. 唐宋音乐时期(618年-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音乐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
宫廷音乐成为主流,乐器种类增多,演奏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著名的乐器有琵琶、古筝、笛子等。
唐代的音乐家韩愈、白居易等对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宋代的音乐家欧阳修、苏轼等则进一步发展了音乐理论和创作技巧。
3. 元明清音乐时期(1279年-1911年)元明清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变革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融合了蒙古、满洲等民族音乐元素。
民间音乐得到了发展,戏曲音乐成为主要的演奏形式。
元代的《西华山》、明代的《长生殿》、清代的《红楼梦》等戏曲音乐作品至今仍被广泛演出。
4. 近现代音乐时期(1912年至今)近现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现代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引入西方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
中国音乐家如聂耳、冼星海等积极探索新的音乐形式,创作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交响乐和器乐曲。
此外,民间音乐、摇滚乐等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中国音乐的发展对中国文化和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旋律和表现形式,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形式和技巧也被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所学习和借鉴。
总结起来,中国音乐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音乐时期、唐宋音乐时期、元明清音乐时期和近现代音乐时期等多个阶段。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影响力。
近古时期中国音乐史综述 副本
近古时期中国音乐史综述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宋王朝。
宋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后期的阶段。
唐朝之后已经没有朝代可以支撑庞大的宫廷歌舞开支,宋代社会逐渐稳定,经济不断发展,工商业空前繁荣,城市发展尤为迅速,城市人口增加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层。
为适应市民的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市民文化层出不穷。
满目琳琅、世俗情趣的浓厚的音乐形式,活跃在城镇中的瓦子勾栏、艺场酒楼等娱乐场所,“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民间音乐时代。
1.文人音乐方面的发展隋唐时期兴起的“曲子”,到宋代成为了当时传播及其广泛的艺术歌曲,“宋词”成为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
“曲子”是音乐与文学高度结合的产物,有“按谱填词”、“自制新曲”两种方式。
按谱填词的曲子来源有传统古曲、民间曲牌、外来音乐三种,曲子也有多样化的音乐风格,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曲子的体裁有令、引、近、慢等不同类别,标志着长短不一的曲体,同一词牌也可以有不同体的变化,例如“减字”、“偷声”、“摊破”、“犯调”等等。
自制新曲是突破了传统的“倚声填词”,先成文辞,后制曲谱,宋代的姜夔是自度曲的代表人物。
他是南宋词坛上最为讲究“音律”、号称“格律派”的词人和音乐家,他的《白石道人歌曲》中收录了14首“自度曲”,实际上就是宋代的创作歌曲。
他突破了传统曲子词上下阙强求一致的规格,不受音乐形式束缚,表达思想更加自由,注重音律,追求艺术美,风格清新、情感真挚,韵味清苦幽远,曲调相当优美,诗人杨万里称赞他“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词的格调有很高的境界。
《杏花天影》是他的代表作。
古琴艺术在宋代也有着显著的发展,无论是在斲琴技术的精妙和弹琴手法的复杂,或是在琴曲创作的内容深度方面,都较之以前有很大突破。
宋代古琴产生了许多有师承渊源、世代相传的艺术流派,在众多的琴人和琴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郭沔和他所作的《潇湘水云》。
这是一首结构和技巧相当复杂的乐曲,富有丰富的情绪变化,全曲波澜起伏,气势壮阔,结构严密,情景交融,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民族音乐遗产中不多见的优秀琴曲。
中国民间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V1
中国民间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V1
中国民间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一、历史背景下的古代音乐
古代中国音乐流传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在古代,音乐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娱乐和文化活动,还被用于祭祀、宗教和政治活动。
二、古代音乐的发展阶段
1. 早期音乐
早期音乐阶段是从7000年前开始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又称为新石器时代。
2. 古代音乐
中华文明开始形成之时,古代音乐开始进入文明化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音乐比较完整,有具体的记谱方式。
3. 律平调整
唐朝时期,在律平、调整的形成和相互影响中,音乐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逐步演化成为大家所熟知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
4. 传统音乐
明代音乐史上,有功夫和秦淮八艳等知名作品,也给了我们不少研究
汉族传统音乐的启示。
三、中国民间音乐鉴赏
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是充满了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极强的
代表性。
中国民间音乐源远流长,江南音乐、西北胡乐等都具有独特
的魅力。
四、古代音乐的影响及文化价值
古代音乐的影响非常广泛,无论是在文化、政治、军事、教育等各个
领域都有着其独特的地位。
古代音乐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化价值。
综合来看,中国古代音乐一直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今天,我们应该怀着敬畏之心,
研究并保护好古代音乐文化,让后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们的传
统文化。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各个时期及其特点,从古代到现代,从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带您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脉络。
一、古代音乐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220年)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起源阶段,主要包括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宗教祭祀和宫廷娱乐为主要目的。
其中,商周时期的音乐以乐舞为主,主要流派有雅乐和俗乐。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乐曲的形式和结构也开始变得复杂。
秦汉时期,音乐更加繁荣,浮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伯牙、钟子期等。
二、中古音乐时期(公元220年-公元1279年)中古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和宋元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音乐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
其中,隋唐时期的音乐达到了一个高峰,浮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如韩愈、杜牧等。
宋元时期,音乐进一步发展,浮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如曲子、曲牌等。
三、近代音乐时期(公元1279年-20世纪初)近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包括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和20世纪初。
这个时期的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浮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和演奏技巧。
其中,明清时期的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民国时期的音乐则更加注重民间音乐的发展。
20世纪初,中国音乐进一步与西方音乐接轨,浮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聂耳、冼星海等。
四、现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至今)现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最后一个时期,主要包括20世纪初至今的音乐发展。
这个时期的音乐呈现出多样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创作理念和技巧,同时也注重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
现代音乐的流派和风格繁多,有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
同时,中国音乐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许多中国音乐家和作曲家获得了国际性的认可和赞誉。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从古代的传统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中国音乐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并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一、古代音乐时期古代中国音乐起源可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音乐形式是原始的鼓击和吹奏,用于祭祀和庆祝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音乐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体系,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代宫廷音乐,它在周朝时期达到巅峰,成为社会上层阶级的象征。
二、中古音乐时期中古音乐时期,主要指从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的音乐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音乐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宗教音乐成为主要的音乐形式。
同时,民间音乐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
在唐代,音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称为“乐府”。
乐府是一种以诗歌为基础的音乐形式,它既有宫廷音乐的庄重和华丽,又有民间音乐的朴实和自由。
三、近现代音乐时期近现代音乐时期,主要指从19世纪末到现在的音乐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特别是在20世纪初的中国音乐改革运动中,西方音乐的元素被引入到中国音乐中。
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聂耳、冼星海等。
他们的作品既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又融入了西方音乐的现代元素。
四、现代流行音乐时期现代流行音乐时期,主要指20世纪中叶以后的音乐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受到了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流行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流行音乐风格。
在这个时期,中国流行音乐产业迅速发展,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歌手和乐队,他们的音乐作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总结起来,中国音乐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音乐时期、中古音乐时期、近现代音乐时期和现代流行音乐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也为世界音乐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原始社会)1.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3孔。
3.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是原始社会极为着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4.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西周:1.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
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2.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
●商《大濩》歌颂商汤伐桀。
中国民间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一)
中国民间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一)中国民间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中国民间音乐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
其中,古代音乐在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审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史和其艺术特征,深入探讨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房屋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古乐器。
在商代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出现了以管乐为主的大规模音乐演奏,其中以董氏乐舞最为有名。
周代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的乐器数量明显增加,乐舞节目也更加复杂。
秦汉时期(221年~220年),音乐逐渐走向纯粹的艺术领域,乐器和乐曲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则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期,其音乐艺术的质量和创新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貌。
元代(1271年~1368年)的音乐则更加注重审美和艺术,从而为后世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中国的音乐艺术再次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交相辉映,在音乐曲调、演奏技巧、乐器制作等方面均有较高的成就。
二、中国古代音乐的艺术特征1.音色:中国古代音乐注重平和、雅致的音色,不追求夸张和刺激。
不同的乐器有着各自的音色特征,这些乐器在演奏中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音响组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
2.曲调:中国古代音乐的曲调主要分为“五声”和“十二律”两种。
五声音乐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特点,对中国音乐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二律的出现,则极大地拓展了中国音乐的表达手段和工具,使其更加多样化和充满生机。
3.演奏技巧:古代音乐演奏技巧十分独特,其中吹、弹、拨、打等不同的演奏技巧,给音乐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增添了许多色彩。
这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音乐对音乐乐器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材料和制造工艺的精湛掌握。
4.乐曲:中国古代音乐的乐曲形式千变万化,有器乐曲、声乐曲、舞乐曲,以及各种综合性乐曲。
上古时期中国音乐史综述 - 副本
上古时期中国音乐史综述原始社会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我国的音乐文化可追溯到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这个时期,人们共同劳动,没有阶级,没有私有财产,只存在人与自然以及氏族之间的斗争,音乐是共同创造的,音乐是诗、舞、乐三位一体的,与劳动、巫术和人的集体生活密切相关。
我们从原始乐舞和原始乐器两方面来了解原始时期的音乐。
1.原始乐舞:新石器时代的乐舞据舞蹈纹陶盆显示,那时候的乐舞有统一的节奏,是群舞形式,狩猎为主的氏族在乐舞或祭祀活动中把自己扮演成狩猎对象。
原始社会的音乐内容表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具代表的是《葛天氏之乐》,它反映原始农牧生活,它的特点是三人手执牛尾,手舞足蹈。
还有反映人们岁末祈求丰收的《伊耆氏之乐》,有反映在灾害面前祈求神灵降雨的《朱襄氏之乐》,有操练战争兵阵的《刑天氏之乐》。
这时期音乐往往也与宗教有着及密切的联系,人们对自己氏族的标志“图腾”进行崇拜,黄帝时《云门》是崇拜云图腾的乐舞,尧时的《咸池》是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
舜时《韶》是以鸟图腾崇拜为主要内容的,所谓“萧韶九成,凤凰来仪。
”孔子看完这部乐舞后“三月不知肉味”,曾评价这部乐舞“《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2.原始乐器:原始社会的乐器多简陋,粗糙,乐器可能是从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的,或者本身就是生产工具,一器兼用。
我国考古发现的乐器按演奏方式分为吹管乐器和敲击乐器。
吹管乐器中贾湖骨笛是已知的最早的乐器,晚期的骨笛可以吹奏完整的六声音阶或者七声音阶,也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音高观念和音阶规律的认知。
骨哨出土在河姆渡遗址,吹出的声音与鸟鸣极为相似,可能是一种“助猎”工具。
陶埙是出土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吹奏乐器。
敲击乐器中,鼓在原始先民心中有突出地位,如记载“撅之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磬在远古时期称作“石”或“鸣球”它为我国后世特有的钟磬乐形成提供了有据可循的资料。
吹管乐器吹出旋律,敲击乐器打出节奏,两者结合构成了原始社会音乐的组成部分,也形成了中华民族创造的最古老的器乐形式。
中国古代艺术—音乐综述
欣赏
《阳关三叠》
思考:这首古代歌曲的风格?
• 范仲淹 • 《苏幕遮· 怀旧》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 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 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 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 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
《游园惊梦》是昆曲《牡丹亭 》的一个曲目。
• 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 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 •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 家院”“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的词 句更是脍炙人口。
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
• 音乐赏析: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 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 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 第 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 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 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 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 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 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表现归舟破 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 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 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广陵散
• 音乐赏析:哪怕是在度过漫长的5000年, 仍旧有人会记得,在中原大地上,有一位 名为嵇康的昔人,曾在刑场上弹奏出这震 撼民心的俏丽宝典——广陵散!静听之中 ,连弹的重复运用依然能使人感触一丝告 急,以致是悲惨。弹奏者的心田肯定不平 静。快慢节奏的厘革,连弹的运用,手指 拨琴弦若飞。肃杀之气在指尖流淌。
九、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汉宫秋月》
中古时期中国音乐史综述
中古时期中国音乐史综述?秦始皇建立了封建集权大一统的王朝,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但在音乐文化的发展方面没有很多的典章文物遗留世间。
汉袭秦制,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两个繁荣时期,音乐文化也相应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秦汉音乐是以歌舞伎乐为主流的历史新时期,它摆脱了乐舞阶段“三位一体”的早期形式,而是在歌唱、舞蹈、乐器在独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的歌舞艺术,这阶段的音乐也体现出“世俗性”的特点。
“世俗性”表现在:1.秦王朝创建了乐府,汉武帝时期是鼎盛时期,是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2.汉代百戏上承了周代的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表演中多伴有音乐的唱奏,“七盘舞”是最为着名的舞蹈,这种近似杂技表演的舞蹈,具备了百戏中歌舞的独特风格;3.相和歌是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是清唱的“徒歌”,后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初形成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乐府相和歌,并汉世街陌讴谣之词”,这反映出相和歌的内容和形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等等。
?音乐家在音乐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一时期中李延年的贡献是最大的,李延年是汉乐府的领导人,他善于唱歌,擅长作曲,乐府形成重视民间音乐的传统与他的才华和卓越领导是密不可分的。
?古琴音乐在这一时期有重要发展,涌现了很多琴人和作品,皇室贵族也都有弹琴的爱好与风尚。
《广陵散》是这一时期着名的古琴作品,它旋律激昂慷慨,声贯长虹,气势夺人,是我国现存琴曲中唯一一首有杀伐气息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横贯亚洲的中西陆路交通,丝绸之路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改变了上古时期文化相对封闭的格局,开拓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纪元,西域音乐的东渐,使得中国音乐的旋律、节奏、音乐风格、乐器群以及乐律理论都在逐渐发生改变。
据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箜篌、胡饭、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这预示着以融合多民族音乐为特色的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古时期中国音乐史综述秦始皇建立了封建集权大一统的王朝,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但在音乐文化的发展方面没有很多的典章文物遗留世间。
汉袭秦制,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两个繁荣时期,音乐文化也相应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秦汉音乐是以歌舞伎乐为主流的历史新时期,它摆脱了乐舞阶段“三位一体”的早期形式,而是在歌唱、舞蹈、乐器在独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的歌舞艺术,这阶段的音乐也体现出“世俗性”的特点。
“世俗性”表现在:1.秦王朝创建了乐府,汉武帝时期是鼎盛时期,是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2.汉代百戏上承了周代的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表演中多伴有音乐的唱奏,“七盘舞”是最为著名的舞蹈,这种近似杂技表演的舞蹈,具备了百戏中歌舞的独特风格;3.相和歌是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是清唱的“徒歌”,后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初形成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乐府相和歌,并汉世街陌讴谣之词”,这反映出相和歌的内容和形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等等。
音乐家在音乐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一时期中李延年的贡献是最大的,李延年是汉乐府的领导人,他善于唱歌,擅长作曲,乐府形成重视民间音乐的传统与他的才华和卓越领导是密不可分的。
古琴音乐在这一时期有重要发展,涌现了很多琴人和作品,皇室贵族也都有弹琴的爱好与风尚。
《广陵散》是这一时期著名的古琴作品,它旋律激昂慷慨,声贯长虹,气势夺人,是我国现存琴曲中唯一一首有杀伐气息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横贯亚洲的中西陆路交通,丝绸之路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改变了上古时期文化相对封闭的格局,开拓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纪元,西域音乐的东渐,使得中国音乐的旋律、节奏、音乐风格、乐器群以及乐律理论都在逐渐发生改变。
据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箜篌、胡饭、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这预示着以融合多民族音乐为特色的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京房六十律是这时期的突出成果。
济南洛庄汉墓为我们了解汉初宫廷音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出土的乐器首推编钟,这些编钟都是双音钟,说明先秦以双音为核心的编钟铸造技术并没有失传,而是得到了继承,编钟调音手法与先秦时期的方法不同,且每个钟的正侧鼓部音程关系相当准确,音质奇佳,说明铸造的技术是得到发展的,这时期的钟磬音乐向小型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在歌舞音乐中,编钟也有原先的主奏乐器演变为色彩乐器,钟磬音乐让位与丝竹音乐,这说明,文化断层的本质应该是文化转型。
钲、铜铃与串铃等军用乐器在汉初歌舞音乐或者器乐中使用,说明汉代音乐有了新的自身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音乐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发展以动荡、分裂、割据为特点。
由于战乱造成的局部地区迁徙和融合,是中原文化传统在没有中断的情况下进一步融合外来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
1.民间音乐汉族的民间音乐从汉代“相和歌”和“相和大曲”以北方音乐为主,到了这一时期,被以“吴歌”和“西曲”南方音乐为主的“清商乐”取代。
南北朝以后,清商乐完全取代相和歌,成为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隋唐被列入多部乐中,是“华夏正声”的象征。
清商乐进一步发展为“清商大曲”,是汉族歌舞音乐的最高形式。
这一时期,与民间音乐有关的还有受汉代百戏影响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歌舞戏”,重要的节目有《大面》、《踏摇娘》等。
2.文人音乐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民间音乐上有发展,文人音乐方面也有发展的新高度,这时期的政治制度造就了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具有叛逆性格与独立思考精神的文人。
嵇康有两篇音乐论著——《琴赋》、《声无哀乐论》,前一篇表现了嵇康对音乐艺术的竭力提倡和对琴曲艺术的推崇,后一篇是集中体现了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一篇充满自律论色彩的音乐美学论著。
阮籍用饮酒、弹琴等等消极反抗的手段对付统治阶级,《酒狂》是阮籍音乐的感怀之作。
他又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乐论》是他用心良苦的音乐论文,这篇文章的重点本质是在否定“郑卫之音”。
3.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音乐源源不断的传入中原,西亚的生活习俗和音乐艺术开始风靡中原。
大批的中亚、西亚、印度人进入中国,北周武帝与突厥联姻,皇后阿史那氏从突厥来,西域各地都派艺人随皇后入长安,其中有著名的西域音乐家苏堤婆,他将西域的“五旦七调”乐律理论传给郑译,对于促进西域和中原地区的音乐交流,以及对后来隋唐燕乐宫调理论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功绩。
4.乐律理论与记谱法方面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新律”发展的重要阶段,南朝就有“论乐者七十八家”之说,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等律制出现,反映了西域音乐大量传入的背景下,音乐实践迫于需要解决的乐律理论问题。
我国目前所见到的最古老的曲谱,是南北朝时期丘明传谱的《碣石调幽兰》,“碣石调”指它的曲调形式,来源于相和歌瑟调中的《陇西行》,“幽兰”指乐曲的表现内容。
现存的曲谱是唐人的手抄本,是文字谱。
文字谱属音位谱系统,采用文字详细描述古琴演奏的指法和音位,也称手法谱。
这种记谱法能准确记录音高音色的变化,记录节奏却不严格,但由于记谱的手法在时间间隔上有一定规律,因此也保留了一部分节奏节拍的信息。
文字谱为后世唐代的曹柔革新创造的“减字谱”起到了启示作用。
隋朝自建立到灭亡只有37年的时间,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但隋朝实现了南北统一,结束了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渐渐步入及其辉煌的阶段。
“开皇乐议”是隋朝在开皇年间有关音乐制度的争议,实质是在音乐领域内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场历史性大辩论。
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勾心斗角,混淆是非,使精通音乐的人备受摧残,万宝常便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万宝常少年“被配为乐户”,失去了自由的身份,便一直在乐籍制度的阴影下生存。
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理论家,他的八十四调在龟兹音乐影响下,通过琵琶弹奏实践而得出,它的产生适应了传统的汉族音乐和外来西域音乐的交流和发展,也是古代音阶、调式发展演变的一个历史里程碑。
他也是一位作曲家,“应手成曲,无所碍滞”,便是对他的评价。
他是一位乐器改革家,在琵琶上所作的“改弦移柱之变”便是确凿的证据。
万宝常一生坎坷,是封建制度下有才华音乐家悲惨遭遇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自有乐籍制度以后所有乐户不幸命运的集中概括。
隋代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后各方面的音乐文化成果,建立起来“七部乐”、“九部乐”的宫廷音乐体制。
七部乐在开皇初年便以法令的形式颁布,以国名和地名作为乐部名称,外来音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隋炀帝时,又增加“康国”、“疏勒”两部歌舞,扩充为“九部乐”。
隋代的“七部乐”、“九部乐”的表演一般有“歌曲”、“舞曲”、“解曲”。
河南安阳张盛墓乐舞佣有八人跪坐,演奏琵琶、筚篥、横笛等乐器,二人站立歌唱,打扮装束体现了宫中女乐的特点,神态专注传神,是隋代歌唱奏乐情景的衣服缩影。
隋代“七部乐”、“九部乐”的制定是为了适应皇室贵族宴享娱乐的客观需求,也是接受汉族音乐和西域音乐祭歌世纪以来长期并存的既成事实,它为隋唐燕乐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代民间俗乐也受到了高度关注,也是唐代民间俗乐发展的基础。
李渊建立大唐帝国,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最强盛的时代。
国家强盛、民族和睦、社会富裕给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全民族文化素质空前提高,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建筑等都在发展,白居易的诗歌“《六幺》、《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则反映了音乐的高度发展和普及。
1.宫廷音乐方面的发展唐初沿袭隋代乐制,到了唐太宗时期,废除了“礼毕”,唐太宗十四年又将“䜩乐”列为诸乐之首,于是形成了唐代的“九部乐”。
唐太宗十六年加奏“高昌伎”,形成了唐代的“十部乐”。
所有乐部中,“龟兹乐”、“西凉乐”、“清商乐”占有最为突出的地位,代表着三种具有典型意义的音乐风格。
隋唐的多部伎虽一脉相承,但也并非一成不变。
多部伎本是各民族的传统歌舞,但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已经加入了创作的成分,有向坐、立部伎过渡的痕迹。
唐代宫廷音乐由“九、十部乐”演变成“坐、立部伎”,便不再以地名和国名作为划分乐部的依据,名称的区分以演出形式为首要标志。
二部伎除了演出形式不同,也有明显的区别,立部伎规模人数都大,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是大型歌舞,坐部伎规模人数少,幽雅抒情,表现细腻,注重个人技巧,属于小型歌舞,但立部伎的地位远远不如坐部伎,白居易诗中写:“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
”便反映出唐代宫廷音乐以艺术质量作为高低等级的制度。
唐代的宫廷音乐表演体裁有歌舞大曲、法曲、软舞、健舞和鼓吹。
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歌舞大曲,在唐代宫廷燕乐有重要地位,也代表着唐代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
著名的大曲有《霓裳羽衣曲》,相传由唐玄宗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
法曲也是燕乐的重要形式。
法曲又名法乐,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风格清淡幽雅,它的形式与大曲相应存在,是以器乐为主的纯音乐形式,其中有部分演唱,以聆听为主,是我国器乐合奏艺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产物。
软舞和健舞是宫廷燕乐中的两类不同风格的小型乐舞,多由西域传入,软舞风格柔婉轻盈,音乐较为抒情优美,健舞风格刚劲矫健,音乐多用急管繁弦。
鼓吹是隋唐时期的仪仗和宴享中都使用的。
2.民间俗乐方面的发展唐代音乐文化除了在宫廷燕乐有发展,民间俗乐也是与时俱进的。
这时期的民间俗乐类型有曲子、变文、散乐、民间歌舞戏、参军戏。
曲子是新兴的一种民间歌曲,可以入乐演唱,著名曲目有《望江南》;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说唱形式,是一种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的说唱形式,散文叙述一遍故事,韵文演唱一遍,内容多为佛经故事。
散乐在隋唐时期是重要的艺术形式,隋代散乐规模大,形式多样,技艺高超,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唐代的散乐也有新的发展,著名的散乐节目有《舞马》。
民间歌舞戏和参军戏在隋唐属于散乐的范畴,并十分流行,但已经显示出逐渐向戏曲方向的转换,形成单独分支的倾向。
3.文人音乐的发展唐代西域乐器风靡中原,古琴倍受冷遇,文人是传承古琴的重要力量。
重要的琴曲有《梅花三弄》、《离骚》。
琴曲《梅花三弄》本是笛曲,在唐代琴人颜师古改为琴曲,对梅花凌霜傲雪的神态细腻描绘,表现了梅花耐寒超俗的高洁品格。
《离骚》是晚唐琴人陈康士根据屈原的同名抒情长诗创作的,是一首抒情气息浓郁的大型琴曲。
4.唐代音乐发展繁盛的因素唐代音乐蔚然成风,是中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的全盛时期,这时期音乐能如此发展,与当时领导人、音乐家、音乐机构、音乐制度以及音乐理论有着必然联系。
(1)统治者“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喜好音乐有着社会导向作用。
李唐王室是陇西大族,和鲜卑族的婚姻、文化血缘关系也是唐朝喜爱西域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统治者对音乐的爱好与提倡,引导举国朝野喜爱音乐的社会风气,贵族文人宴会必以歌舞相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