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西方近代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西方近代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变可以说是一个丰富多彩且充满挑战的过程。
从古希腊民主发源地开始,经历了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等多种政治体制的变迁和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文明格局。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政治文明展现出了一系列显著的发展趋势。
首先,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是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重要趋势之一。
从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制到现代的代议制民主,西方国家在政治体制上不断追求民主的理想。
通过选举、平等权利、人权保障等制度的建立,西方民主体制不断走向成熟和健全,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生活中的主流模式。
其次,法治精神在西方政治文明中日益显现。
法治原则被视为稳定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基石,成为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
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西方国家不断加强对政治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确保社会秩序的正当性和公平性。
再次,多元化的政治参与和互动成为西方政治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
公民社会的发展、政党制度的竞争、媒体的自由等因素促进了政治参与的广泛化和多样化,民众对政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断提升,政治议题也更加多元和开放。
此外,国际化和全球化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互动和合作日益密切,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跨国政治议题和挑战也日益增多。
西方政治文明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成为全球政治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总的来说,西方近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呈现出民主制度的深化、法治精神的强化、政治参与的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这些发展趋势不仅为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动力,也为世界政治文明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
最新-世界政党政治的变化与发展 精品
世界政党政治的变化与发展自1679年世界上第一个政党建立至今,政党政治已有300多年历史。
目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均实行政党政治。
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利益并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各类政党空前活跃。
一些政党不仅在本国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地区乃至国际事务产生着很大影响。
冷战结束后,各国政党格局和政党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作为国家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党际关系,已经并且仍在继续发挥一般的政府交往无法代替的独特作用。
一、世界政党格局处于大变动之中两极格局解体之初,世界范围内的政党政治格局发生较大变化。
在原苏东地区和非洲国家出现多党制浪潮,世界新增大小政党上千个,包括民族主义政党、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新自由主义政党、保守主义政党、绿党等。
有的国家还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或是带有很强宗教色彩的政党。
在多党制浪潮的冲击下,发展中国家和原苏东地区转型国家一些曾经长期执政的政党力量和影响受到削弱,有的陷于分裂,有的走向瓦解。
总的说来,这些国家的政党格局当时多呈散乱无序状态。
各政党力量消长起伏不定,政党之间的关系纷乱迷离,党派斗争显得极为尖锐、复杂和激烈,有时甚至导致剧烈的社会震荡和冲突。
一些发达国家长期形成的两党制格局也开始面临第三党和独立力量的挑战。
近10年来,经过社会政治斗争的无情洗礼和持续不断的分化组合,原苏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许多政党消失在大浪淘沙般的社会发展进程之中。
不少名噪一时的政党领袖,成了历史舞台上匆匆来去的过客。
但也有一些政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本国政治中的重要因素。
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逐渐稳定,政党政治走向有序化。
街头政治转变为议会斗争,议会民主成为政党角逐政权的主要手段。
社会的和睦与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党的自身建设和争取更多的选民支持成为各政党关注的主要问题。
到新世纪初,许多国家已初步形成多样化的政党体制和政党政治新格局。
世界政党政治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混乱无序逐步转向相对平稳的渐进发展状态。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第二讲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趋势第一节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当代世界政治的构成和运行机制1、世界政治。
世界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的世界政治行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相互间形成的各种政治关系的总和。
(见第34页第1自然段)2、国家行为主体的构成要素。
★国家作为世界政治主要的行为主体,它必须具备①定居的居民。
②一定界限的领土。
③健全的政府机构。
④独立的国家主权四个基本要素。
3、世界政治的三种基本态势──国际竞争、国际合作、国际冲突。
★4、世界政治中应共同遵循的原则。
主权平等原则、互不侵犯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和平共处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原则。
二、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世界政治格局的含义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状态。
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大的阶段,从二战结束到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⑴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意、德、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继投降,这样,曾经嚣张一时,横行欧亚的这三个法西斯国家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一度从国际舞台上消失了。
第二,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多年的世界强国极大的削弱了。
第三,美国不仅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而且还发了战争的财,从而一跃成为“全球性”的强国。
到二战结束时,①美国的经济实力──无论是工业产值,还是钢铁生产、石油开采、机械制造和农业生产,都是世界第一;②美国的军事实力──无论是海军、空军的数量,还是在世界各地的驻军数目和军事基地的数目也是世界第一;③美国的黄金儲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76%以上,世界第一;④美国当时还独家垄断了原子弹的生产技术。
第四,苏联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也成为世界性强国。
苏联既是欧洲国家中遭受战争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也是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最大贡献、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国家。
当代美国概况知识点总结
当代美国概况知识点总结当代美国是一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以其经济实力、科技创新、文化影响力等方面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下是对当代美国概况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状况1.1 政治体制美国是一个联邦共和制国家,政治体制为总统制,由行政、立法、司法三大分支相互制衡。
总统为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行使大部分行政权力,而国会负责立法工作,最高法院则负责司法审判。
此外,各州政府也具有相当的自治权。
1.2 政治制度美国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总统制、联邦制、三权分立以及宪政等要素。
总统制是美国政治的主要特点,其政治权力和政治责任分散化的特点使得美国政治既有灵活性,又有稳定性。
1.3 政党体系美国的政党体系主要由两大党派统治,即民主党和共和党。
民主党主张进步、社会福利和多元文化,而共和党则主张保守、自由市场和个人自由。
其他一些小党派在选举中也有一定的份额。
1.4 外交政策美国一直以来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其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国际秩序为核心,主要以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来进行外交斡旋。
与此同时,美国也主张维护人权和和平发展,参与了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
1.5 政治问题当代美国政治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国内政治分裂、选举制度不公平、民主制度危机等。
特别是在近年来,美国政治极化严重,两党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日益加剧,也使得政治治理难度加大。
二、经济形势2.1 经济体制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体制主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强调私有制和自由市场。
政府在经济运行中主要扮演监管和调节的角色。
2.2 主要产业美国的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包括金融、医疗、科技和娱乐等。
其次是制造业和农业,前者占据着一定的比重,后者则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逐渐减少。
2.3 经济发展水平美国是全球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排名靠前。
其人均收入、科技创新、教育水平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种伟大的思想、制度及实践,它对于保障人权、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而西方民主政治,则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观念和体制,在西方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1.政治平等原则在西方民主政治中,政治平等原则被视为一项核心价值。
这一原则要求在政治决策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无论其社会地位、性别、种族等背景。
西方民主制度的兴起,早期就是在反对旧的贵族制度的斗争中得以发展和壮大的。
2.选举制度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机制就是选举制度。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本手段,它体现了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民主决策。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规定的选举制度,旨在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选举程序,选出最能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政治代表来。
3.言论自由作为一种民主政治,言论自由是多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落实的一个基本原则。
言论自由要求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其他方面。
这一原则的背后,是尊重个人自由、鼓励社会创新的理念。
言论自由也是民主政治制度中对于监督政治权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4.独立司法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还规定了独立的司法制度。
这一制度旨在确保司法能够独立于其他政治权力之外进行判断和裁决。
独立司法可以起到维护法律权威、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反腐防贪,防止滥用政治权力。
二、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1.古希腊的民主制度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在希腊城邦时期,人们通过集会进行公开的民主决策。
在希腊城邦的大多数领域中,公民都可以参与选举和公开讨论,以协商达成共识。
2.英国的议会制度在欧洲,英国议会制度的出现代表了西方民主政治在中世纪后期的发展。
在英国议会制度中,议员代表各地区选民出席议会,讨论公共事务,并通过议会法案对君主进行监督。
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分析
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分析西方政治制度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公众普通人都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
随着时代的推移,西方政治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民主制度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和启示。
一、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在西方政治历史的早期,封建专制是主导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国王或皇帝拥有绝对权力,他们可以单方面决定政策,强制征税和战争等。
在这样的政治制度下,个人权利和自由受到压制,社会上的阶级差异明显,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
二、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在欧洲的现代历史中,民主制度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的英国议会革命。
在那个时候,英国议会推翻了国王的封建专制,成为了一个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的议会制国家。
这个新的政治制度给了人民更多的权利,特别是自由和言论自由。
随着英国议会革命的成功,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开始了类似的改革。
例如,法国、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都相继实现了民主制度的建立。
三、现代民主制度的特点现代民主制度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选举。
在一个民主国家里,人们通过选举来决定谁应该担任领导职位。
所以说,民主制度的核心就是选举和代表制。
在一个民主国家,选举和代表制是通过制定宪法和法律来监管的。
这样就可以确保政府和官员不会滥用权力,同时为人民提供保障和内部约束。
另外,现代民主制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媒体自由。
在一个民主国家,媒体自由非常重要,因为媒体可以帮助公众了解政府和领导人的决策和行动,而这是很多专制政府所不允许的。
四、现代民主制度的挑战然而,现代民主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人民对政治的参与度过低,导致政治参与感和体验不佳。
同时,现代社会中的普遍的信任危机也会对民主制度造成影响。
另外,政治精英的权力扩张和网络流言等问题也会导致民主制度的弊端。
五、总结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是一种虽然有缺陷、但是越来越完善的制度,这个制度的历史有着足够漫长而坚实的深度和厚重。
当代西方政治体制的对比及其演化趋势
当代西方政治体制的对比及其演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的政治体制也在不断地演化和变化。
在当今世界中,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形式各异,但在这些政治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共同点。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西方政治体制的对比及其演化趋势。
对比一:总统制与议会制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可以分为总统制和议会制两类。
总统制国家的政治权力通常由总统行使,而议会制国家的政治权力则是由议会行使。
总统制国家的行政立场通常会比较稳定,因为总统的政治立场较为明显,从而很少会发生政治颠簸。
然而,在议会制国家里,政党之间的政治立场常常变幻莫测,很难预测哪一个政党将在下一届选举中掌权。
对比二:联邦制与中央集权制许多西方国家都采用了联邦制度。
在联邦制国家中,政治权力通常分散在中央政府和各地区政府之间。
中央政府负责全国性的事务,而地区政府负责地方事务。
与联邦制对立的是中央集权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
中央集权制度通常将政治权力保持在少数人手中,从而容易导致政治迫害和权力滥用等问题。
对比三:多党制与两党制在当今世界中,西方国家的政治环境可以看作是多党制或两党制。
在多党制国家中,政党之间的力量较为平衡。
然而,在两党制国家中,政治局势可能变得相对单一。
两党制国家的选民在选举时常常面临较少的选择。
演化趋势一:议会和总统制的趋同在过去,议会制国家更加流行。
然而,在近年来这个趋势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议会制国家向总统制转变。
这似乎是出于增强政治稳定性和确定性的考虑。
总统制国家的政治立场往往比议会制国家更稳定,这是因为总统通常是执政党的领袖,而执政党很少会领导一个由多个政治立场不同的人组成的议会。
演化趋势二:更强调地方自治的趋势在当今环境中,更加重视各地区自主性的倾向也已经形成。
这可能是一种回归到美国创立初期的联邦制体系的意向。
支持地方自治的人们相信地方政府外扩可以更好地反应一个地区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从而增强当地居民的忠诚度和认同感。
演化趋势三:多党制向两党制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党制国家也朝着两党制发展。
辩证看待西方政党政治的新发展
涉及 如何 在新 的形 势下 进一 步深 入展 开 中国政党 外交 的课 题 。
施 多党制 ,但长期 以来 是 自民党一
党掌权。只是到 2 0 0 9年 民主 党 获 多
数 选票 在一 段 时间 内上 台执政 。2 0 1 3
多元 化广 泛地 表现 在政 治 、社会 、文 化等 各个 领域 ,一体 化 和多 元化看 似
的战略 利益 之 _ 卜,用世 界眼光 ,把 本
观念发生作用 ; 第四,国际金融危机 和欧债危机造成西方体制性困境。
现 在世界 政党 政治 进入 了一 个新 的历 史时期 ,面临新 的挑 战与机 遇 。
司法权力的运作 ,一旦政府组成 ,政
府将 按 照执政 党 的执政 纲领 通过 立法
冲击 ; 第 三 ,从 2 O 世纪 8 0 年 代开 始
的 “ 新 自由主 义”思 潮对 政党 的传 统
展机 遇 ,需要 各 国共 同努 力应对 。 闲 而 ,政党 政治 的现 代发 展必 须具 有世 界 眼光 , 也就 是要有 当代 的 “ 世界 观 ” 、 与 此 同时 ,这种世 界性 不能 也不 要求 抹 煞 民族性 。相反 ,民族性 的发 展 必 然会 丰 富世 界性 。政党 政治 的现 代发 展 ,战 略和决 策要 把握 世界性 民族 性 的矛 盾统 一 。牢牢 地站 在 民族 国家
全球化 产生 的一 体化 趋 向 ,不 能小 埘 国 际政 治 和世 界文 化产 生影 响 ,对 政 党政 治产 生 冲击 。各 类政 党 的战 略和 政策 的确定 不 能不考 量 全球化 带来 的 影响 。本 国 的经 济发 展 如何适 应 全球 化 的需要 ,以及政 党 国际联 系 的基 本
趋 向 。社 会在 相反 相成 中向更高 形态
当今世界的政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今世界的政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当今世界政治发展呈现出许多显著的变化和趋势。
全球化、技术创新、新兴大国崛起等因素,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一大特征。
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国家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促使各国政治体系朝向开放和合作的方向发展。
国家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一员。
例如,联合国作为一个多边国际组织,促进各国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体现了全球政治合作的趋势。
其次,新兴大国的崛起对世界政治造成了重大影响。
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它们在全球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这些新兴大国追求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和参与决策的权力。
其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不断增加,与主要发达国家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多极格局。
未来,这些新兴大国有望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塑造国际政治秩序。
第三,科技创新也深刻地改变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普及和使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广泛。
这让政治参与者和民众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透明,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对政治的不满和抗议可以在瞬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引发政治变革的力量。
这种科技创新对政治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政府和政治精英必须善于应对和利用这些科技手段。
此外,当今世界政治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民主政治的挑战。
虽然民主政治在某些地区取得了成功,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政党之间的分歧加剧、民众对政治不满情绪的增加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民主政治的运行和稳定性。
其次,恐怖主义和国际冲突带来的安全问题。
恐怖主义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国际冲突也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对于全球稳定和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最后,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当代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多极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在多极化趋势中,世界政治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因大国关系调整而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也因大国关系调整而加速走向多极化。
因此,大国关系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是多极化趋势中世界政治最显著的特征。
1997年以“大国关系调整年”而载入国际关系史册。
自从这年1月4日德国总理科尔访问俄罗斯以来,中、美、俄、法、英、德、日诸国首脑频繁互访。
在欧洲,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科尔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分别互访;俄美首脑在赫尔辛基举行会晤前德国总统赫尔佐克、法国总统希拉克和英国首相布莱尔相继访俄;叶利钦首次出席欧洲委员会首脑会议,俄、欧、美关系进一步调整,俄、法、德三国领导人做出决定,今后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三国首脑会晤,形成首脑定期会晤机制。
在亚洲,江泽民主席成功地对美国进行了历史性访问。
日本首相桥本也先后访问中国和俄罗斯,叶利钦总统第三次访华,亚洲地区大国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1998年,大国首脑外交仍频繁展开,中、美、俄、德、法、英、日等国家领导人进行了新一轮的首脑外交活动。
特别是近两年来,大国间首脑互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冷战结束后的大国关系史上实属罕见,这充分说明,大国关系正在进行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
大国关系的调整,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
首先,是适应多极化趋势的必然产物。
冷战结束后,美国仰仗其“一超”的地位,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实现“单极世界”的构想。
然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和世界多样化的潮流,有力地冲击着美国“单极世界”的企图,推动着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加速发展。
在多极化不可逆转的背景下,各大国为了适应这一趋势,不得不通过多方位的大国外交,调整相互间的关系,使其在多极化格局中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
试析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试析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摘要]国际政治格局,从其内涵上来说就具有现实主义的理论属性,本文将以现实主义学派前人的典型研究为基础,梳理其对国际格局的界定和解读,结合现今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来探讨当代日趋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明确当代世界政治正处在新旧相兼的过渡时代。
[关键词]国际政治格局;现实主义;一超多强;恐怖主义一、现实主义理论国际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简言之,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
不论是从起内涵还是外延来看,对“国际格局”的研究都具有现实主义的理论属性。
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在其《国家间政治》的开篇即指出现实主义的六项原则,他指出“帮助政治现实主义在浩瀚的国际政治领域中找到方向的,是以权力或实力为出发点定义的利益概念”,{1}同时,“(可重新解释的)利益概念具有防止四海而皆准的客观属性”。
{2}进而,人们概括出现实主义对国际政治格局的三个基本假设: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国家是统一的理性行为体,在国际政治中采取广义的理性政策;国家孜孜不倦追求是权力,国家间政治是“权力政治”。
上述假设至少有三个重要的推论:第一,权力关系是国际格局的基本结构;第二,只有权力才能划定利益,也即在国际格局中才能界定国家利益;第三,国际和平的形成和维持依赖均势,即权力关系的平衡。
虽然摩根索等人企图依据人类本性的某些特质得出有关人类行动的结论,但没有为预测国际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任何基础。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的理论受到进一步批判,“结构现实主义”应运而生,它是对原有现实主义理论的“补充和修正”,这一重任由新现实主义大师肯尼斯·华尔兹在1979年出版的《国际政治理论》中完成。
华尔兹的理论贡献在于他以“结构”为核心,对传统现实主义内在精华进行系统的逻辑整合,构筑了现实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
华尔兹的现实主义也因此以“结构政治观”区别于“权力政治观”,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 。
当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摘要】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政党政治,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广泛传播,西方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改变。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各国政党的危机意识已然觉醒,努力寻找适合本党发展的新模式,导致政党政治出现新的发展趋势,诸如政党意识界限模糊化、政策主张趋中化、运作方式媒体化、政党格局多元化、组织形式区域化、国际化等。
【关键词】西方政党变化发展西方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进行社会政治活动的合法规则、程序和方式,这些政党通过执掌国家政权或参与政治实施政策纲领,扩大政治影响,实现利益要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环境的变迁,西方各国政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
只有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潮流,及时调整政策倾向,政党才能得以维持生存、扩大发展空间,政党政治也才能实现创新和完善。
一、当代西方政党执政环境面临的新变化1.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政党执政基础发生改变随着新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方式业已从制造业占主导的物质型生产转变为服务业占主导的服务与知识型生产,而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则逐渐取替第一、二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这种改变势必引起社会结构及阶级关系的变化。
如今,传统产业阶级的规模不断缩小,以服务业和知识型生产为社会主体的新中间阶层正在快速成长,社会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结构。
新中间阶层人数众多,价值取向迥异,政治态度温和,他们的出现必将改变当代西方社会结构,缓和阶级冲突。
这种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无疑会对西方传统政党,尤其是以工人阶级为执政基础的左翼政党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对政党选民基础的影响:政党是由拥有共同利益、追求共同政治目标的人群组成,可以说,这些人群是政党的“生命线”。
当今,西方国家传统产业阶级人数减少,新兴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使得那些以产业阶级为选民基础的传统政党的执政基础面临衰弱危机,其中受影响最为明显的莫过于以传统制造业工人为选民基础的左翼政党,例如,“1966年英国大选中,左翼政党工党得票中的81%来自作为体力劳动者的工人阶级。
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生态的演化及其趋向
第 5期
南 京 师 大 学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unl f aj gN r l nvri ( oi c ne o ra o N ni o iesy S c l i c ) n ma U t aS e
S p,201 e 1
No.5
当代 西方 社 会 政 治 生 态 的演 化 及 其 趋 向
底 线 , 派之 间的 意识形 态界 限逐 渐模 糊 。各 色政 党 纷纷 接 受绿 色主 张、 态政 治 与合 作政 治 , 党 生
左右 两极 掌控政 治格 局 的局 面 随着 中间 力量崛 起被 打 破 。 市 民 自治 的 治理模 式 快速 发展 , 民有
“ 的职权 、 官” 官员平民化 已成常态。 3代西方社会政治生态的演化趋势预示着后 工业社会的政 - "
社会 。然 而 , 随着绿 色 政 治 、 物质 主义②的 出 现 后
价 值 观发生 转 变 的 同时 , 使 西 方 社 会 的政 治理 也
念 与政 治生 态发 生变 化 。 首 先 , 色 政治 与 后 物 质 主 义 为世 人 敲 响 了 绿
生 态危 机 的警钟 , 使各 种 政 治 派 别 都 看 到 了人 类 面临的、 亟待 解决 的共 同问题 。其 次 , 物质 主义 后 提 出 了现代 人类 文 明进程 中关 系 到人类 共 同利益
新价值观开始 出现在当代西方各 国。越来越多的 人 将 环 境保 护 、 社会 公 正 、 共 安全 、 他 人 负 责 公 对
等视 为普 世价 值 , 来 越 多 的人 从 关 注 阶级 冲 突 越
转 向关注社 会 公共 安全 和公共 利 益 。以意识 形态
出了对 阶级对抗 的关注 , 对健康 、 生活质量 、 区 社 发 展 、 共安 全 等公 共 性 社 会 问题 的关 注 超 出 了 公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特点及趋势-资本主义论文-政治学论文-政治论文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特点及趋势-资本主义论文-政治学论文-政治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政党及政党制度概述。
政党概念的涵义。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组织。
政党制度。
美国学家爱泼斯坦关于政党制度的定义在《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撰写的相关词条中曾这样写道:政党制度是政党之间竞争性的一种互动模式由于西方各国在、经济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国家的政党制度也呈现许多相异的特征。
政党制度在现代国家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是理解近现代西方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
2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制度、阶级结构以及各种力量对比情况的差异,特别是选举制度的不同,各国政党控制和干预的手段、方式以及各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政党制度也因此纷繁多样、各具特色。
传统的分类方法是按参与竞争的执政党的数量进行分类的,这也是西方学者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根据这一标准,法国学者杜维格根首次将政党制度划分为三种类型:两党制,制和一党制。
两党制。
所谓两党制,是指在西方国家的体系内,由两个在国家生活中居于垄断地位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上台执政的政党制度。
两党制最早形成于英国。
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一方或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一方,执掌国家政权,成为执政党,另一方则成为党或在野党。
处于党地位的政党虽然无权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但却有权在议会内外批评执政党的内外政策,合法地监督和制约执政党的施政行为,并充当现任政府的后备政府,在执政党陷入危机时取而代之,从而保证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有序地运转。
制。
制是指在一个西方国家中林立,各执政党都可以通过竞选而由政党联合执政或由某一个政党单独执政的政党制度。
在实行制的国家中,存在着3 个或3 个以上的政党,各政党可以单独或联合进行竞选,由选举中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织政府,他们即为执政党。
当代西方政党政治发展的新趋势
当代西方政党政治发展的新趋势随着世界的发展,当代西方政党政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新趋势正在塑造着西方政党政治的未来走向,并且对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当代西方政党政治的新趋势,并且会举出5个例子来证明这些趋势。
一、新趋势的背景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之下,当代西方政党政治也在发生着变化。
这些变化的背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影响2.民主制度的萎缩3.极端主义的兴起4.人口、多元化、移民等问题的存在。
有了这些背景之后,相应的新趋势也应运而生。
二、新趋势的特点1.弱化传统的政党和党派2.多元化模式的出现3.新兴党派的崛起4.攻击现有政治精英的政治语言转变5.基于真实的数据开展选举。
接下来,我们会一一探讨这些新趋势。
三、趋势一:弱化传统的政党和党派在当代西方,越来越多的公民认为传统的政党体系已经不能够找到实现政治目标的最佳模式。
这些公民认为传统的政党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更倾向于选择单独的独立候选人或者新兴的政治团体。
这种趋势在美国和欧洲尤为明显。
举例:美国2016年总统选举中的登革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以及欧洲多个国家的极右翼政党如法国的国民阵线,由于其政治立场、言论无限以及政策承诺等因素,已经开始弱化传统的政党和党派。
四、趋势二:多元化模式的出现在多数国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传统政党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其他群体的利益。
因此许多群体(包括青年人、在校学生、少数族裔、少数性别、少数宗教信仰等)开始寻觅自己的政治代表,要求建立具有特定性的政治团体。
举例:美国的民主党和众议院均已有又一个来自少数族裔的人当选和成员。
五、趋势三:新兴党派的崛起随着上述趋势的加剧,新兴政治党派也逐渐崛起,这些党派代表特定的政治立场,而非申明代表传统的政治势力。
举例:荷兰绿色政党(GronLinks)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党派,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正义。
虽然该党派成员人数较少,但已经成为当地政治舞台上持续存在的声音。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引言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治的地理边界逐渐模糊,国家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程度也显著增加。
本文将探讨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并分析一些基本趋势。
1.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全球化是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全球化使得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加速了信息、人员、货物和资本的跨境流动。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首先,全球化加剧了竞争和不平等。
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享有更多权益,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贫富差距的加剧。
这种不平等可能导致政治和社会动荡。
其次,全球化导致了国际组织和多边外交的兴起。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在解决全球问题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多边外交成为国家之间解决争端和推动共同利益的重要手段。
2. 新兴大国和地区的崛起在当代世界政治中,新兴大国和地区的崛起是一个显著的变化。
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在经济和政治实力上取得了巨大进展。
这些国家不仅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对国际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兴大国的崛起也反映在国际舞台上。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度的地区领导力争夺都是新兴大国在塑造国际秩序方面的努力。
这些努力可能引发新的政治冲突和竞争。
3. 科技的影响和挑战科技是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更快速地获取和传播信息,加速了政治动态的演变。
社交媒体在政治动员和意识形态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科技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增多,政治信息的真实性也难以确保。
虚假新闻和网络攻击可能导致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
4. 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性环境和气候变化是当代世界政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全球变暖和自然灾害的增加不只会导致人类的生活受到影响,还会引发政治和经济动荡。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际社会加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努力。
国际合作和多边协议的签署成为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演变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演变西方政治思潮的演变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自古以来,西方政治思想一直是世界政治的引领者和探索者。
不同于其他地区,西方社会大多数都是民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的确是西方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会介绍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演变以及其特点。
第一章:自由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是指在社会、政治以及经济领域中,推崇自由、平等以及个人权利的思想体系。
它强调市场经济完全无法容忍政治干预,主张追求个人自由和自主选择。
大约在20世纪的上半叶,自由主义在西方世界迅速发展起来。
在美国和欧洲各地,自由主义思潮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大量的揭示学术研究和实践之间的关系的理论研究。
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由主义理念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逐渐失去了其发展动力,开始迎来了美国保守主义等思潮的崛起。
第二章:保守主义思潮保守主义思想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保守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一股重要的西方政治思潮。
保守主义主张坚持传统价值观,并认为个人自由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对整体利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保守主义思想在那个时代得到广泛的支持,主要是由于当时世界范围内的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被证明失效,而传统的保守主义提供了一种与现状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
第三章:新保守主义思潮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新保守主义思潮的诞生标志着对于传统社会模式的一种重新构思,并对传统保守主义的一些观念做出了调整。
新保守主义提倡保守派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并与自由主义的思维方式结合,提倡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并高度关注道德传统以及恢复社会的团结和凝聚力。
新保守主义以强烈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为基础,主张在国际关系中采取强硬的立场。
该思潮反对温和主义和国际组织,并试图推动国际关系重归世界强权之下。
第四章:自由民主思潮自由民主思潮强调民主和自由的理念,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提出了一些有关于如何促进自由、平等、保护其它基本人权的措施。
当代西方国家的演变规律
当代西方国家的演变规律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西方国家的发展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过程中,许多国家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当代西方国家的演变规律,并分析其中的一些重要因素和特点。
一、政治体制的演变在政治体制的演变方面,西方国家经历了从君主制到共和制、从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现代民主制度,政治权力开始向广大民众倾斜。
此外,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也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例如英美的议会制度、法国的总统制等等,这些都体现了西方国家政治演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经济发展的演变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转变。
在农业社会阶段,农业是主要经济支柱,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方国家逐渐转型为工业社会,工业生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如今,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西方国家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典型代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三、文化变革的演变在文化领域,西方国家的变革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兴盛。
在过去,基督教文化在西方国家的传统价值观念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社会变革,西方国家开始出现了多元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模式,包括个人主义、多元文化、女权主义等。
同时,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文化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融合。
四、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是当代西方国家发展的重要背景和推动力量。
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全球化进程,西方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也日益深入。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文化价值观念等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一方面,西方国家吸收了来自其他地区的经验和观念,推动了自身的变革和发展;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地区的竞争和挑战,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
综上所述,当代西方国家的演变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点。
西方民主的演变趋势
西方民主的演变趋势
西方民主的演变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元化和平衡:西方民主制度逐渐趋向多元化,政、利益团体和个人在政治决策中的影响力增加。
同时,民主制度也倾向于保持权力的平衡,通过建立独立的司法系统、监察机构等来遏制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
2. 社会参与和公民意识的增强:随着人们对自身权益和社会问题的重视,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
民主制度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公民投票来反映民意,并推动政策的制定。
3. 数字化和网络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民主制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网络空间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参与讨论和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民主决策过程更加透明,也更容易受到公众监督。
4. 强调人权和社会正义:现代民主制度越来越注重人权和社会正义的保障。
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保护,以及对贫富差距的关注,已成为西方民主发展的重要方向。
5. 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全球化使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程度增加,各国对于跨国问题的合作和协商不断加强。
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发展也推动了国家间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协调与整合,从而对西方民主制度产生了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西方民主的演变趋势因地区和国家而异,每个国家在发展和实践民主制度时都会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现实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摘要】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政党政治,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广泛传播,西方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改变。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各国政党的危机意识已然觉醒,努力寻找适合本党发展的新模式,导致政党政治出现新的发展趋势,诸如政党意识界限模糊化、政策主张趋中化、运作方式媒体化、政党格局多元化、组织形式区域化、国际化等。
【关键词】西方政党变化发展西方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进行社会政治活动的合法规则、程序和方式,这些政党通过执掌国家政权或参与政治实施政策纲领,扩大政治影响,实现利益要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环境的变迁,西方各国政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
只有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潮流,及时调整政策倾向,政党才能得以维持生存、扩大发展空间,政党政治也才能实现创新和完善。
一、当代西方政党执政环境面临的新变化1.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政党执政基础发生改变随着新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方式业已从制造业占主导的物质型生产转变为服务业占主导的服务与知识型生产,而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则逐渐取替第一、二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这种改变势必引起社会结构及阶级关系的变化。
如今,传统产业阶级的规模不断缩小,以服务业和知识型生产为社会主体的新中间阶层正在快速成长,社会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结构。
新中间阶层人数众多,价值取向迥异,政治态度温和,他们的出现必将改变当代西方社会结构,缓和阶级冲突。
这种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无疑会对西方传统政党,尤其是以工人阶级为执政基础的左翼政党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对政党选民基础的影响:政党是由拥有共同利益、追求共同政治目标的人群组成,可以说,这些人群是政党的“生命线”。
当今,西方国家传统产业阶级人数减少,新兴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使得那些以产业阶级为选民基础的传统政党的执政基础面临衰弱危机,其中受影响最为明显的莫过于以传统制造业工人为选民基础的左翼政党,例如,“1966年英国大选中,左翼政党工党得票中的81%来自作为体力劳动者的工人阶级。
”可是,传统产业工人不仅人数逐渐减少,内部更是严重分化,越来越多的工人在自我社会定位意识上发生改变,宁愿将自己视为中间阶层,也不愿归属工人行列,这就更加削弱左翼政党的执政基础。
另一方面,对政党利益整合的影响:政党是特定群体的利益代表者。
由于新中间阶层的出现导致社会的利益格局发生新变化,使得传统政党——无论是在野党还是执政党,不论自愿还是被迫,都必须重视其利益要求,积极将之整合到自身纲领政策中,以增强政策实用性,这就使政党在协调和整合各种利益时的难度大大增加。
2.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的发展导致政党运作模式的变化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及其科研成果的广泛应用,被西方称为“第四种权力”的大众媒体,如电视、网络等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现代西方国家民众最主要的政治信息来源。
如德国社会民主党前主席拉封丹所说的,“我们的社会已成为一个媒体社会,因此,是认真思考媒体社会给政治带来影响的时候了。
”这种新变化对政党的运作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一,在政党的选举活动上:过去,政党全权控制国家主流媒体、垄断政治信息的传播,媒体居于从属地位,为政党选举造势。
由于选民政治信息获取渠道的唯一性,不具其它可供参考的信息,因而,对政治比较冷漠,政党可以轻松制造选举优势,获取选民选票。
可是,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大众媒体渐处于独立地位,摆脱政党操控,选民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报道了解各政党的政策倾向,自主决定把选票投给自己信任的政党,从而政治参与意识提高、热情高涨,加大政党在选举活动中争取选民、获得选票的难度。
第二,在政党的政策传播上:过去,只有大党有能力参与国家政权的争夺,其它小党却因各方面的限制,始终默默无闻,游离于政权之外,既无法施加政治影响,也无法实现政治目标;可是,随着大众媒体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党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引导舆论趋向,营造有利自身的政治环境,而且许多小党也可以通过媒体宣传自己的政策主张,增加人们了解,不会再出现因传播渠道受阻导致政策主张无法得以施行就退出政治舞台的情况。
这样,各政党在努力运用现代媒体为自身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难度系数增加的挑战,即如何有效使用媒体技术在众多政党中脱颖而出。
3.后物质主义思想的传播导致政党传统价值观的变化“后物质主义”是美国学者罗纳德·英格尔哈特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他指出:“当代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转移,在物质富裕、教育普及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从重视物质满足向重视精神满足转变。
”这种“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的转变,实际上是由原先强调经济和物质利益的“旧政治”价值观向强调生活方式和公民自由的“新政治”价值观的转变。
这种价值观对当代西方政党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对政党关注对象的影响:新社会运动的兴起、民众关注领域的变化决定了政党关注对象必须转变,“政党是在那个物质供不应求,人们的主要关心都集中在物质分配的年代中形成和明确身份的。
那个时代的政党被认为是取由阶级冲突的视角所推出的立场……然而,在二战后繁荣时期长大的一代,主要关心的却是来自于超越生活方式的关心之事(有关实例包括在生态、公民自由、女权运动或性伦理上的问题)。
”因此,当代西方政党更应重视非物质领域生产,关注新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如生态问题、人权问题等,努力使政党政策在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四大目标保持平衡,尽可能迎合最大人群的要求。
第二,对政党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英格尔哈特的研究中,关于政党意识形态的主要论点是,尽管主要的西方政党都将注意力集中到在经济或阶级问题上寻找本党的合法性和对选民的吸引力,但在后工业社会中的这些问题,在用来动员选民的作用上只有日渐减少的边际效用。
因此,政党间的斗争,与这些社会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间越来越不相关。
”过去,政党间政治界限非常清晰,争论的问题也可以明确定性,可是,随着后工业社会结构的变迁,政党在许多领域的争论呈现出空前的复杂性,已不能再沿用传统意识形态界定政党间的区别,这就需要政党对自身重新确定执政合法性,以重新获得选民的支持。
二、当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1.政党的政治意识界限日益模糊,政治决策逐渐趋于“中间化”目前,西方各国政党为了应对社会发生的各种新变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在巩固原有政治支持的同时,逐渐淡化“非左即右”的政治界限和传统的阶级定位意识,使自身意识形态更具兼容性、调和性,尽可能广泛地代表和满足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要求,扩大自己的执政基础。
在此思想指导基础上,“现代西方政党制度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特征和趋势……第一个特征,是在高度聚合的或两党制的政治体系里,政党有向一个走中间路线的多数党趋同的趋势……第二个特征,奥托·柯什海默在其文章中描述:‘西欧政党正在向非意识形态化和互相聚合的方向转变,未来的政党将成为由在意识形态甚至纲领上广为不同的团体组成的联盟……将国家社会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政党,在现在的形势有利于拥有更讲求实用主义目标的政党的情况下,已趋于消失……而欧洲政党制度的演变过程,从原来带有明显不同的纲领或意识形态上见解的分裂体制,到他所称的试图通过避免对一个特定纲领或主张的拥护,来吸引尽可能多的选民和利益集团的全方位政党。
’”从迈耶和柯什海默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西方政党趋向“全民化”,执政理念中性化,执政方式去阶级性,政策主张逐渐趋同,政治意识形态模糊化是适应社会环境变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结果。
当代西方国家左翼社民党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尤为突出,如英国首相布莱尔以“第三条道路”为战略导向,对工党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将其从重视意识形态、以工人阶级为奋斗目标的政党转变为意在争取“超越左、右”的中间阶层的政党。
在德国勃兰特和施罗德政府时期,奉行“新中间道路”的改革思想,在通过《哥德斯堡纲领》后,社民党终于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成为一个推崇实用主义的政党。
可是,西方政党趋于“中间化”的政策也导致了一系列影响,如选民的选举不再有意义,“由于互相竞争的党派在纲领和意识形态上的主张非常倾向一个无定形的中心聚合,因此,当选民时常面临要在两个非常相似的,以及在纲领和意识形态上的主张非常含糊的选项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他们到底是否做出了有意义选择的问题就提了出来。
”另外,政党内部选民的多样性、异质性也导致政党的不稳定性、脆弱性,这都需要政党必须在关心党内选民,提高其主体参政意识的同时,谨慎地处理和本党之间的利益关系,因为能否很好地应对这些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政党未来的政治命运。
不过,我们应该看清一个事实,西方政党淡化阶级性和意识界限,采取“中间化”政策,将自己改造成全民党,并非有违政党的本质,相反,恰恰体现了政党在当今时代下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因为对于在野党来说,这些措施是为了代表更多人群的利益要求,获取其支持,以便在竞争中顺利上台执政;对于执政党来说,在代表本群体利益的同时,还有责任整合和反映其他阶级、阶层、群体的利益要求,以便更好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
因此,对任何政党来说,政策、组织形式等只是争取执政的工具而已,差异在于各自代表的利益和发展的方式。
2.政党的运作方式日趋媒体化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媒体作用的加强对西方政党政治的运作带来的新变化,西方政党逐渐改变传统的运作方式,使其日渐媒体化,即最大限度地利用传媒工具为宣传政党政策主张、塑造政党良好形象、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增强组织吸引力创造有利条件。
一方面,通过大量媒体宣传提升政党候选人的自身形象,由于候选人代表着该党的社会形象,这使其在利用媒体自我造势、突出了个人魅力的同时,也宣传了政党政策,扩大本党的政治影响。
另一方面,在选举前,政党可以运用媒体工具通过民意调查,了解候选人的不足及选民的倾向,以便及时做出补救宣传。
如“1985年以后,英国工党内建立了由职业人员组成的选举运动的联络委员会和影子联络机构,这些机构培养了一批专业人士,如广告评估家、媒体策划者、设计家等。
”其任务就是通过民意调查,对选情进行研究,了解选民的需求,为工党的政策提供依据。
此外,德国社民党也提出“网络党”概念,“1995年,该党率先在因特网上建立网页,使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理条件的限制,随时从网上了解社会民主党的政策主张、领导人的言行和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安排,人们还可以在网上登记入党。
”可是,大众传媒在为政党选举营造优势氛围的同时,也增添了许多新的变数,如增强了民众的独立性,不再单纯信任政党的政策宣传,还通过各种媒体的综合评价,理性投出选票,这就降低了政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