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工资的定义都包括哪些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工资总额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取的全部工资收入的总和。
在中国,劳动法对工资总额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指劳动者根据工作岗位与工资级别确定的基本工资水平。
基本工资的范围由用人单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经济实力来确定,并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与其订立书面劳动协议。
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用来奖励劳动者在工作中取得的优异业绩的一种报酬形式。
绩效工资的组成一般由工作完成情况、考核结果、企业业绩等因素来决定。
具体的范围可以根据企业的规模、行业特性和员工的工作性质等因素来确定。
三、津贴和补贴:津贴和补贴是用来补充劳动者工资的一种额外福利,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交通津贴、餐补、住房补贴等。
津贴和补贴的具体范围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政策规定来确定,但应保证符合国家相应标准。
四、奖金和福利:奖金和福利是一种额外的报酬,用来表彰和激励员工在工作中取得的优秀成绩和贡献。
例如年终奖、节日福利等。
奖金和福利的范围通常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和政策规定来决定。
五、加班费和补偿费用:加班费和补偿费用是指劳动者因工作需要超过正常工作时间而发放的额外报酬。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安排劳动者加班工作时应支付相应的加班费,超过规定工作时间的加班工作可给予补偿休息或经济补偿处理。
六、社会保险和福利费用:社会保险和福利费用是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购买的社会保险和支付的福利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具体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家的社会保险政策和企业福利制度来决定。
以上是对工资总额组成的一些具体范围的解释,实际上,工资总额的组成是由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来确定的。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合理确定工资总额的构成,并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协议,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在确定工资总额时需遵守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
《劳动法》工资
第五章薪资第一节薪资概括一.薪资的观点《贯彻建议》第 53 条的规定,《劳动法》中的“薪资”,是指用人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商定,以钱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酬劳,一般包含计时薪资、计件薪资、奖金、津贴和补助、延伸工作时间的薪资酬劳以及特别状况下支付的薪资等。
或言之,薪资是用人单位依据劳动者供给的劳动数目和质量,依照劳动合同商定支付的钱币酬劳。
不属于薪资范围的劳动收入(《贯彻建议》第53 条):1."保险福利花费。
2."劳动保护方面的花费。
3."按规定未列入薪资总数的各样劳动酬劳。
4."实物折款。
5."财富性收入。
6."转移性收入。
7."其余。
二.薪资法律调整的原则(一)按劳分派原则其基本内容是用人单位依据劳动者劳动的数目和质量来决定其薪资酬劳,同工同酬,等量劳动获取等量酬劳。
《条则说明》:“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从事同样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获得同样收获的劳动者,应支付同样的劳动酬劳。
薪资分派的“客观标准”可包含以下要素:劳动技术、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劳动贡献、复杂程度、风险程度、精准程度、劳动责任等。
(二)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提升薪资水平的原则所谓薪资水平,是指必定地区一准期间内均匀薪资的高低程度。
薪资水平的提升一定成立在生产力水平提升的基础上。
从总的趋向来看,薪资水平陪伴着生产的发展而提升,而薪资提升的水平应该低于公民生产总值的增加率,均匀薪资增加率应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加率,公司员工的薪资增加率应该低于本公司的收益增加率。
(三)用人单位自主分派和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原则三.薪资形式(一)薪资的基本形式1.计时薪资所谓计时薪资,是指用人单位依照单位时间薪资标准和劳动者实质工作时间所支付给劳动者的酬劳。
2.计件薪资即指依照劳动者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目或其余能够计量的作业量和早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的薪资。
劳动法对工资的定义
劳动法对工资的定义工资是劳动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劳动者为了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报酬。
劳动法对工资的定义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工资的基本概念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资是劳动者为了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经济报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报酬。
工资是劳动者劳动的直接回报,也是满足其基本物质需求的来源。
2. 工资的计算方式劳动法明确规定,工资的计算应当按照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等因素进行,并且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
工资计算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或者劳动规章制度等进行协商确定。
3. 工资的支付周期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周期一般为一个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
4. 工资的最低保障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
各地区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和劳动者的生活需要等因素,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并定期进行调整。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5. 工资的支付方式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银行转账、现金支付等方式进行工资支付。
同时,用人单位还需要提供工资明细,明确列示各项工资组成部分和扣除项目。
6. 工资支付的时间和地点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
工资支付的时间和地点应当方便劳动者领取,一般为用人单位的工作地点或者劳动者的居住地点。
7. 工资支付的迟延和拖欠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迟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拖欠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工资和赔偿金,并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者提起劳动争议。
8. 工资保密和工资查询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护劳动者的工资保密权,不得将劳动者的工资情况泄露给他人。
同时,劳动者也有权查询自己的工资情况,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相应的工资查询渠道。
基本薪酬定义
基本薪酬定义
基本薪酬是指一个员工在工作中所得到的最基本的报酬,通常包括工资、津贴、奖金等等。
这是员工在任何其他福利、补贴和额外回报之前所得到的薪酬。
以下是基本薪酬的定义及相关要点:
1. 工资:工资是员工根据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而得到的报酬。
通常以工作小时数或每月工作天数计算获得。
工资的高低根据员工的经验、技能、职位、行业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有所差异。
2. 奖金:奖金是基本薪酬之外的特别酬劳,通常是在完成任务或达到特定目标后获得的。
奖金在员工的激励和动力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有些公司会在每年的税季末发放年终奖金。
3. 员工津贴:员工津贴是额外支付给员工的费用,目的是为了支持员工的生活需求。
例如住房、交通、饮食及职业培训津贴等等。
4. 加班费:加班费是指员工根据加班时间而得到的一种补贴,通常是在工资基础之上进行计算。
加班费的水平可根据不同的公司、行业和国家而有所不同。
除了以上所列的基本薪酬,还有一些附加的福利,例如医疗保险、退休计划、带薪假期等等,这些福利通常也是公司为员工提供的一种附加的福利。
总之,基本薪酬是员工在工作中所得到的最基本的报酬,既可以满足员工的正常生活需求,也可以作为员工工作激励的一种手段。
因此,公司应当合理地制定基本薪酬政策,以吸引和保留优秀员工。
简述工资的含义和分类
简述工资的含义和分类
工资是指雇主支付给员工的报酬,是员工为完成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
工资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照支付方式分类
按照支付方式,工资可以分为现金工资和实物工资。
现金工资是指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等。
实物工资是指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工资,如提供住房、食品、交通等福利。
2.按照计算方式分类
按照计算方式,工资可以分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工作时间计算的工资,如小时工、日薪工等。
计件工资是指按照完成的工作量计算的工资,如按件计酬的工人、销售员等。
3.按照工作性质分类
按照工作性质,工资可以分为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
固定工资是指按照合同约定或公司规定支付的工资,如月薪、年薪等。
浮动工资是指根据工作表现、销售业绩等因素浮动的工资,如提成、奖金等。
4.按照税前税后分类
按照税前税后,工资可以分为税前工资和税后工资。
税前工资是指员工实际获得的工资,不包括个人所得税等扣除项。
税后工资是指
扣除个人所得税等后员工实际获得的工资。
工资是员工为完成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其分类主要有按照支付方式、计算方式、工作性质和税前税后等方面。
不同的工资分类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和行业,了解工资分类有助于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资构成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劳动者工资的构成包括哪些
Don't be obsessed with online games. If you want to play, just play the big game of lif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劳动者工资的构成包括哪些工资总额由六个部分组成:(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一份工作一份工资不仅仅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更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
法律上不仅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工资的构成包括哪些,并且规定了工资发放不足最低标准怎么办。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认真看看下文介绍:一、劳动者工资的构成包括哪些工资,即职工劳动报酬,是指劳动关系中职工因履行劳动义务而获得的、由用人单位以法定方式支付的各种形式的物质补偿。
1、工资总额由六个部分组成:(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2、工资中不包含的项目(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发明创造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3)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4)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5)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6)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7)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职工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补偿费用;(8)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9)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红)和利息;(11)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等;(11)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12)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13)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14)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正常工资的概念是什么
正常工资的概念是什么正常工资是指按照劳动合同或法律规定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其金额应符合劳动者所从事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工作时间、工作量、职称、工龄、工作年限、责任等因素的要求。
正常工资是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益的重要内容,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和知识技能所应得到的回报。
正常工资是建立在合法劳动关系基础上的,必须符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
根据中国劳动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正常工资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按照工作时间、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获取基本生活保障所需的报酬。
基本工资的支付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不能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通常情况下,工资支付周期为一个月,也可能根据具体情况为半个月或者一个季度。
2. 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和绩效进行的奖励,在工作业绩达到一定水平或者完成一定任务的情况下,向劳动者支付额外的报酬。
绩效工资有助于激励劳动者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3. 加班工资:加班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外工作的报酬。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加班报酬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加班工资,或者给予相应的补休。
4. 职务工资:职务工资是根据劳动者担任的职务和所具备的职称、学历、工作经验等条件而支付的工资。
职务工资是根据劳动者在企业内的岗位职责,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定和支付的。
5. 奖金和津贴:奖金和津贴是用来鼓励劳动者努力工作和提高劳动积极性的一种报酬形式。
奖金是根据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业绩表现给予的额外报酬,津贴是用来补助劳动者工作和生活中的特殊开支的。
6. 社会保险和福利:正常工资中应当包括劳动者应享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
这些保险和福利制度的实施,能够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并在劳动者因意外事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时提供相应的保障。
正常工资的支付应当遵循公平、合理、互惠互利的原则。
劳动报酬包括哪些内容
劳动报酬包括哪些内容劳动报酬是指根据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劳动合同约定,雇主向劳动者支付的相应劳动回报。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劳动成果的直接回报,也是维持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来源。
劳动报酬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根据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技能等因素所获得的工资,是劳动者劳动的基本回报。
基本工资通常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由双方协商确定并在合同中明确写明。
2. 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果来确定的,是对劳动者工作业绩的奖励。
绩效工资的确定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因素进行评定。
3. 加班费: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所工作的时间,称为加班时间。
为了鼓励劳动者积极投入工作,雇主通常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加班费标准通常由国家法律法规或劳动合同约定,以确保加班工作得到合理的回报。
4. 奖金和福利:除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外,雇主还可以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贡献度或特殊事项给予奖金。
奖金可以是年终奖、项目奖金、销售额提成等形式。
此外,雇主还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福利待遇,如职工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假期等,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品质。
5. 补贴和津贴:补贴是雇主为了补偿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的特殊费用,而另外支付的费用。
常见的补贴有交通补贴、通信补贴、饭贴、住宿补贴等。
津贴是一种特殊的补贴,通常指某些特殊工种或特殊岗位的津贴。
津贴通常以一定的固定金额或比例的形式支付给对应人员。
6. 加薪和涨薪:劳动者的工资不会永远保持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业绩的提高,劳动者有可能获得加薪和涨薪的机会。
加薪是指为了奖励、鼓励劳动者继续为公司做出贡献而提高工资标准。
涨薪是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经验、技能提升等因素,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工资的幅度。
7. 分红和股权激励:在某些情况下,劳动者作为公司的股东可以通过分红来获得额外的回报。
分红是公司根据盈利情况,将一部分利润按照股权比例分配给股东的权益回报。
工资的定义及有关规定解读
工资的定义及有关规定解读法律对于工资并没有明确定义,对于工资是什么、工资包括哪些部分在实践中往往产生很多争议。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均大量存在“工资”字样,近似的还有“劳动报酬”、“工资报酬”等词汇。
《劳动法》中21处提到“工资”,6处提到“工资报酬”,5处提到“劳动报酬”。
其中第3条规定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劳动报酬条款,第32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约定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33条规定集体合同应包括劳动报酬条款,第35条规定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标准。
第46条至第51条从宏观调控、社会分配、企业分配、最低工资标准、法定休假日、婚丧假期、参加社会活动期间工资等方面规定工资内容,第91条规定低于标准支付工资、少发放工资的处理。
《劳动法》中不存在“劳动报酬”和“工资”同时出现在一个法条里面的情况,但是存在“工资”和“工资报酬”同时出现在一个法条中的情况。
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91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可见该两个条文中将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称为工资,将加班费称为工资报酬。
《劳动合同法》中24处提到“工资”、31处提到“劳动报酬”、未提到“工资报酬”。
其中涉及工资的见以下条款。
第20条规定试用期工资,第22条规定服务期工资调整,第40条规定待通知金的计算基数,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第52条规定集体合同中工资调整机制,第62条规定工资调整机制,第72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第74条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对最低工资的监督,第82条规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支付二倍工资,第83条规定超期试用的工资,第85条规定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处理。
工资的定义
知识点0078 工资的定义、范围及支付形式P293一、工资的定义及范围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如月薪酬、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
但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劳动者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社会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福利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计划生育费用;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二、工资支付形式规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不得克扣成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五条也作出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
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知识点0079 最低工资标准P293一、定义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报酬详见各地具体规定。
我国当前最低工资标准主要依据两部法规:《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低工资规定》。
二、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应考虑的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加强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五章“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样更够体现我国在法律上对于职业培训的鼓励和重视,其规定: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定并实施职业能力开发计划,加强统筹协调,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鼓励、指导企业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劳动合同法工资的定义
劳动合同法工资的定义根据《劳动合同法》对工资的定义,工资是按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达成的劳动报酬支付标准,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加班工资、奖金等各种形式的报酬。
下面将详细介绍劳动合同法对工资的定义及相关内容。
1.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劳动合同中的基础报酬,既是劳动者的劳动付出的一种回报,也是用人单位支付的一项义务。
基本工资应当按照劳动者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量等因素确定,并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确定在劳动合同中。
2. 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工作的业绩、绩效进行考核,并按照约定的标准支付的报酬。
绩效工资的确定应当严格遵循公平、公正、透明原则,确保对劳动者的工作业绩进行客观评价。
3. 加班工资劳动者加班是指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的工作,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加班工资应当以基本工资为基数,在约定的加班时间内支付相应的加班工资。
奖金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贡献或者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等因素确定的额外报酬。
奖金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额或者按比例支付。
劳动合同法对工资的定义涵盖了劳动合同中各种形式的报酬,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同时规范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报酬支付。
在劳动合同签订时,双方应当明确约定工资内容及支付方式,并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确定在劳动合同中,以免产生争议。
总而言之,劳动合同法对工资的定义是基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协商一致,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加班工资和奖金等各种形式的报酬。
劳动合同法的存在旨在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公平、公正的工资支付。
以上是本文对劳动合同法工资定义的详细解读。
(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以当地相关法律法规为准)。
劳动合同法所称月工资是指什么
劳动合同法所称月工资是指什么劳动合同法所称月工资是指什么劳动合同法所称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3)按规定未介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国家根据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月工资计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所以月工资是按21.75天来计算的。
工资由哪些部分组成1、基础工资基础工资即保障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
设置这一工资单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维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
基础工资主要采取按绝对额或系数两种办法确定和发放。
绝对额办法,主要是考虑职工基本生活费用及占总工资水平中的比重,统一规定同一数额的基础工资;系数办法,主要是考虑职工现行工资关系和占总工资水平中的比重,按大体统一的参考工资标准规定的职工本人标准工资的一定百分比确定基础工资。
2、岗位(职务)工资或技能工资岗位工资或技能工资是根据岗位(职务)的技术、业务要求、劳动繁重程度、劳动条件好差、所负责任大小等因素来确定的。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工资总额组成是指员工在单位工作期间所能获得的全部报酬总和。
具体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一种固定的、按月支付的工资,它是员工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者单位规章制度所享有的最低经济待遇,不包括其他各种福利、津贴以及年终奖等各类收入。
基本工资的确定通常根据员工的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年限等因素进行调整。
2. 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工作业绩而计算的工资部分。
绩效工资的金额通常与员工的工作业绩相关联,表现出色的员工可以获得更高的绩效工资。
具体的绩效工资制度由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制定。
3. 加班工资:加班工资是指员工因加班而额外获得的报酬。
劳动法规定,员工在法定工作时间之外工作的部分,单位应该支付相应的加班工资。
根据相关规定,加班工资应该按照不同时间段的工资倍率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平时加班工资为基本工资的1.5倍,休息日加班工资为基本工资的2倍,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为基本工资的3倍。
4. 奖金与津贴:奖金和津贴是单位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或者特殊情况而给予的额外报酬。
奖金通常是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完成的任务、单位的经济效益等进行发放的,而津贴则是针对一些特殊情况给予员工的特殊福利。
奖金和津贴的发放通常由单位根据内部制度或者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5. 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根据我国的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制度,单位应该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和公积金。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公积金是指员工自愿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单位也需要按照规定将员工缴纳的公积金支付给相关部门。
6. 其他福利待遇:其他福利待遇是指员工在单位工作期间根据单位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约定享受的其他各类补贴、津贴等福利。
比如交通补贴、午餐补贴、通讯补贴等。
总的来说,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是为了保障员工的经济权益,确保员工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获得合理的报酬。
基本工资的定义是怎样的
基本⼯资的定义是怎样的如今,很多劳动者的⼯资收⼊都呈现出⼀种多元化的现象,除了有基本⼯资外,还要奖⾦、津贴、加班⼯资等等。
⽽针对其中的基本⼯资,是很多⼈都不太了解的。
下⾯,店铺⼩编就这个问题为⼤家带来详细的法律解答,详情请看下⽂。
⼀、基本⼯资的定义是怎样的基本⼯资,即劳动者所得⼯资额的基本组成部分。
它由⽤⼈单位按照规定的⼯资标准⽀付,较之⼯资额的其他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具体来说,在企业中,基本⼯资是根据员⼯所在职位、能⼒、价值核定的薪资,这是员⼯⼯作稳定性的基础,是员⼯安全感的保证。
同⼀职位,可以根据其能⼒进⾏⼯资分不同等级。
⼆、基本⼯资与全额⼯资的区别劳动者的全额⼯资与基本⼯资的概念是⽤⼈单位与劳动者经常会遇到的两个概念。
弄清这两个概念对于⽤⼈单位和劳动者都很重要。
因为计发劳动者的待遇,时常会⽤到这两个概念。
例如:在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时,需要⽤劳动者全额⼯资的概念,⽽终⽌劳动合同计发⽣活补助费和⼥职⼯“三期”内计发⼯资时,需要⽤劳动者基本⼯资的概念。
如果不准确地理解这些概念,容易因此⽽发⽣劳动争议,对劳动关系双⽅都不利。
根据国家统计局1990年1⽉1⽇颁发的《关于⼯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1⽇局令第1号)和《〈关于⼯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具体范围的解释》,以及劳动部颁发的《⼯资⽀付暂⾏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和《对〈⼯资⽀付暂⾏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部发[1995]226 号)的有关规定,劳动者的全额⼯资是指其每⽉所收⼊的基本⼯资(⼜称标准⼯资)与辅助⼯资(⼜称⾮标准⼯资)之总和,即实得⼯资。
劳动者基本⼯资是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及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资标准计算的⼯资。
例如⼯资总额组成中的计时⼯资、计件⼯资就是基本⼯资。
再具体些说,实⾏结构⼯资制的单位⽀付给职⼯的基础⼯资和职务(岗位)⼯资均属基本⼯资。
劳动者的辅助⼯资是指基本⼯资以外的各种⼯资。
例如奖⾦、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资、附加⼯资、保留⼯资等等。
劳动法法律知识大全工资
劳动法法律知识大全——工资工资是劳动者从事劳动所获得的报酬,是劳动合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劳动法中,对工资的支付和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劳动者应当了解工资的相关法律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劳动法中与工资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帮助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
1.工资支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是按月支付,并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工资构成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组成。
其中,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提供劳动所应当享有的最低报酬,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绩效来确定的,奖金是用于表彰劳动者的特殊贡献或者激励劳动者的一种报酬方式,津贴和补贴是用于抵补劳动者生活或工作中的特殊费用。
3.工资计算劳动者的工资应当根据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果和工作条件等因素确定。
对于以计件、计时、计日或者计产量方式计算工资的,劳动者的工资应当和劳动成果成正比。
用人单位不能以任何理由扣减劳动者的工资。
4.加班工资加班工资是指劳动者在超过法定工作时间或者休息日、节假日工作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工资加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工资的150%支付加班工资;劳动者在休息日、节假日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5.工资支付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支付期限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一般情况下,工资应当在劳动者对工作完成的当月支付。
对于因特殊原因无法如期支付工资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解决,并支付逾期支付工资的补偿。
6.不正当扣减和拖欠工资用人单位不得擅自扣减、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如果劳动者认为自己的工资被不正当扣减或拖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提出书面申诉,投诉到劳动监察机构或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什么是劳动法中的工资-
什么是劳动法中的工资?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什么是劳动法中的工资?有的劳动者拿了几十年的工资,但是仍不是很清楚劳动法上的工资指的是什么。
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工资的相关知识,详细内容请阅读下文。
工资是指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1、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1)社会保险费;(2)劳动保护费;(3)福利费;(4)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5)计划生育费用;(6)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2、大陆情况:在支付工资的那一天,称为“工资日”,按照每个公司跟雇员所签定的合同不一样。
受法律保障,过期15日不支薪称为“欠薪”,雇员可以依《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追讨雇主。
▲工资可以分为底薪、佣金及额外津贴等:底薪:是每月每期固定的金额。
佣金:是售货员、推销员、地产经纪、旅行社导游等,按其个别员工的营业额,多劳多得的。
津贴:包括交通津贴、房租津贴、电话补贴、午餐补贴等。
▲3、工资内容: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发布)的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包括: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运动员体育津贴。
▲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法工资
劳动合同法工资劳动合同法是一部规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工资的规定。
工资是职工在用人单位中获得的合法报酬,应当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用人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确定。
下面就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工资的规定进行详细介绍。
一、工资的计算方法1.固定工资:单位按月或者按小时支付工资的,应当按约定的工资总额支付工资。
2.计件工资:单位按输出数量、件数支付工资的,应当按约定的单价与工作量计算支付工资。
3.提成工资:单位按工作成果的销售额或者收益额支付工资的,应当按约定的提成比例计算支付工资。
4.分配工资:国家、集体和合作制形式的单位,应当采用集体分配办法,实行等额或者适当差额分配。
二、工资的保障1.最低工资标准:国家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应当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若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则需要补足差额。
2.工资结构:用人单位的工资结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劳动报酬的分配制度,(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福利等)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3.定期调整工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在所在地发布最低工资标准或者劳动力市场状况变化的情况下,定期对职工工资进行调整。
4.离职工资:用人单位在解除与职工的聘用关系,或者劳动合同终止时应当依法支付职工的离职工资。
三、工资支付1.工资支付的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支付周期,如月度或者半月度等,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
2.工资支付的方式:用人单位应当将职工所得工资支付到职工个人账户或者职工开立的银行账户。
3.工资支付的记录:用人单位应当建立正确完整的工资支付台账,并保存至少两年以上。
四、违法用工行为用人单位有违法用工行为而未按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或者支付待遇明显低于本单位同等岗位的其他职工待遇的,应当依法补足职工权益,并按照国家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之,工资是职工劳动所得的报酬,是工作的直接回报,用人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公正合理地支付职工工资,保障职工的劳动权益。
《劳动法》工资
第五章工资第一节工资概述一.工资的概念《贯彻意见》第53条的规定,《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或言之,工资是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的货币报酬。
不属于工资范围的劳动收入(《贯彻意见》第53条):1.保险福利费用。
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
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
4.实物折款。
5.财产性收入。
6.转移性收入。
7.其他。
二.工资法律调整的原则(一)按劳分配原则其基本内容是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其工资报酬,同工同酬,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条文说明》:“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绩的劳动者,应支付同等的劳动报酬。
工资分配的“客观标准”可包括以下因素: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劳动贡献、复杂程度、风险程度、精确程度、劳动责任等。
(二)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工资水平的原则所谓工资水平,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平均工资的高低程度。
工资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基础上。
从总的趋势来看,工资水平伴随着生产的发展而提高,而工资提高的水平应当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平均工资增长率应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率应当低于本企业的利润增长率。
(三)用人单位自主分配和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原则三.工资形式(一)工资的基本形式1.计时工资所谓计时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按照单位时间工资标准和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所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
2.计件工资即指按照劳动者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其他可以计量的作业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的工资。
(二)工资的辅助形式1.奖金即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的超额劳动和增收节支数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劳动报酬包括哪些内容?工资包括哪些内容
劳动报酬包括哪些内容?⼯资包括哪些内容劳动报酬是⼀个更⼴泛的概念,可以包括⼯资也可以包括劳务报酬,⽽⼯资对应的是劳动关系,那么劳动报酬与⼯资的区别在哪⾥呢?对于您的这个困扰,店铺⼩编马上为您解答。
⼀、劳动报酬包括哪些内容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体⼒或脑⼒劳动所得的对价,体现的是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
⽤⼈单位在⽣产过程中⽀付给劳动者的全部报酬包括三部分:1、货币⼯资,⽤⼈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付给劳动者的各种⼯资、奖⾦、津贴、补贴等;2、实物报酬,即⽤⼈单位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等;3、社会保险,指⽤⼈单位为劳动者直接向政府和保险部门⽀付的失业、养⽼、⼈⾝、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
⼆、⼯资包括哪些内容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中华⼈民共和国劳动法〉若⼲问题的意见》第五⼗三条规定,劳动法中的“⼯资”是指⽤⼈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般包括计时⼯资、计件⼯资、奖⾦、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的⼯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付的⼯资等。
1、计时⼯资是指按计时⼯资标准⽀付的劳动报酬。
2、计件⼯资是指对已做⼯作按计件单价⽀付的劳动报酬3、奖⾦是指⽀付给职⼯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的劳动报酬4、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付给职⼯的。
5、加班加点的⼯资是指按规定⽀付的加班⼯资和加点⼯资6、特殊情况下⽀付的⼯资是指符合国家规定的原因⽽⽀付⼀定⽐例的⼯资。
三、劳动报酬和⼯资薪⾦的区别:1、可以理解为劳动报酬是⼴义的,⼯资薪⾦是狭义的。
2、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3、劳动报酬,包括:⼯资薪⾦。
⼀次性的劳务费、稿酬所得等⼀切劳动所得。
4、⼯资薪⾦,是指个⼈因任职或受雇⽽取得的⼯资、薪⾦、奖⾦、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法中工资的定义都包括哪些
劳动法中工资的定义都包括哪些
1、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2、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
3、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劳动法中工资的分类计算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包括: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
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 运动员体育津贴。
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包括: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工会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包括:生产奖; 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其他奖金。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津贴。
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物价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劳动法中工资的交税情况
2014 年的个税起征点是3500 元,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即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目前,个税起征点是3500 元,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劳动法中工资计算的主要内容
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 年9 月30 日国务院批准1990 年1 月1 日国家统计局令第1 号发布)的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
下支付的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包括: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新参加工作职
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运动员体育津贴。
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包括:实行超额累进计
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工会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包括:生产奖;节
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其他奖金。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津贴。
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物价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
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