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探究
2017高考诗歌鉴赏题答题突破
2017高考诗歌鉴赏题答题突破2017高考诗歌鉴赏题突破方法成都翟晓周《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关于诗歌鉴赏题的说明: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评价思想内容;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近年来分值提升,全国卷一般在11分,显得比以前更为重要。
当然在题型上2017年将由此前的两道主观题变为客观题主观题的形式。
所以需要一些新的方法。
一、读懂诗歌仍然是关键。
1、具备基本的诗歌阅读的知识体系。
从内容、主题、结构、语言和相对应的艺术手法等维度去解读诗歌。
详见“古代诗歌阅读知识体系”表一。
“古代诗歌阅读知识体系”表一(图略,详见本公众号2016年12月25日文章在阅读中注意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如五关注:(1)关注标题——内容、主题和类别;(2)关注注释——难点、诗人遭遇、情感原因;(3)关注意象——内容、主题和类别;(4)关注情思语——主题;(5)关注即时诗人——情感方向。
2、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意象出发,按照形象分类——人的形象、物的形象、景的形象,去做分类阅读。
详见“古代诗歌阅读知识体系”表二。
“古代诗歌阅读知识体系”表二(图略,详见本公众号2016年12月25日文章在阅读中重点抓意象,然后要有三个yi(意、艺、义)的意识,意——内容,艺——艺术手法语言,义——主题。
二、客观题突破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诗歌鉴赏题将出现客观题(选择题),或者5选2,或者4选1。
对于这届高三学生来讲,就是一个新题型。
很多学生做不好,找不到方法。
我们可以尝试一下的方法,或许或有一些新的启发和收获。
1、认真审读题干,弄清楚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题干上有没有关涉诗歌具体要素的的关键词。
2、明白选项陷阱设置点。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客观题+主观题)有详细答案
.诗歌新题型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11分〕西江月①[宋]苏轼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
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⑤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XX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层霄:弥漫的云气。
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⑤杜宇:指杜鹃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临溪流,即从马上下来,等不与卸下马鞯,就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诗人于拂晓被杜鹃鸟吵醒,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便书此词,却未写此景,只用“杜宇一声〞概之,这是留白写法,让人顿生无限遐想。
E、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6分〕答: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11分〕《红楼梦》中写道,经过两首不成功的《咏月诗》后,香菱终于写成了一首众人称赞为“新巧有趣〞的诗。
诗文如下: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1〕阅读上面一首诗,选择对诗意解说有误的两项:〔5分〕A、首联写月光璀璨,光芒难掩。
但月亮看上去外貌娟秀,它的背里却非常凄清。
2017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附选择题解题思路
14.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 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 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 是否得到认可。
•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 炫耀的资本。
•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
• 14.CD
• 15.(1)对遇 的不平、无奈。
2017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附选择题解题 思路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乡,里不献恰当贤的先两德项行是,(朝5分廷)列爵待公卿。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自肃惭穆衰而病怡心人神的耗环境,,赖衬有托群出公作鉴者裁的喜精悦。
•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 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 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 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 11.简要赏析尾联 的表达效果。(5分)
•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 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 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 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教师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教师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教师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解法分析教案考试说明: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设题角度(考什么?)2、分析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设题陷阱(怎么考?)3、摸索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怎么解?)一、考试情况说明:二、示例分析:(1)次韵尹潜感怀(陈与义①)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②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
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
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
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
②金兵南犯,南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议。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的幸运之情。
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
“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帝;“白羽”指白羽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
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李益①)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①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江淮。
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
下列对这两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写出了笛声清晰、哀婉的特征,令听者黯然神伤,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引发了深夜无眠之人的无限愁思。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题解析(3)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题解析(3)XX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题解析(3)天津卷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6分)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解析】松竹梅,历来为人喜爱,称为“岁寒三友”。
竹的品性也为人称道。
历来咏竹之作,十分丰富。
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以“竹”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耐人寻味。
诗的开篇即写竹的新嫩和勃发的生机。
竹的一半还包着笋壳,枝梢才伸出墙头,寥寥几字,写出了“新竹”的特点。
接着在颔联突出竹的“色”和“阴”,转换了描写的角度。
窗外那翠绿的颜色似乎使室内的“书帙”都浸润其中,“侵”字把竹影的渐渐扩大之势写得鲜活可人,富有动感!而书酒相伴,本是惬意之事,再加上竹影移过,那桌上的酒樽也觉得清凉宜人!竹的可爱之态,跃然纸上!陆游写竹:“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新竹》)杜甫这两句,与陆游异曲同工。
如果说,前两联,从视觉的角度写竹,那么颈联诗人转而写竹的清香之气,又是从嗅觉的角度描摹了。
经雨洗濯的绿竹显得更加秀丽而洁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竹的清香,沁人心脾,身居如此环境,真有欣然忘食、乐而忘忧之感了。
以上三联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竹的品性,气完意足。
最后一联,作者顺势一点:“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人们只有真心爱竹、护竹,不去“剪伐”,摧残可爱的新竹,它一定会自然生长到拂云之高!竹品,即人格。
诗人反复状写竹的可爱,意在突出心中所达之意:尊重天性,顺应物性之自然;或者呼吁统治者要呵护人才,而不要随意摧残人才;或者以竹自况,期待朝廷能提携自己,使自己能“致君尧舜上”,能为治国平天下奉献绵薄之力……这首咏物之作,托物言志,十分妥贴,状物,形象生动;言志,委婉含蓄。
2017年高考诗歌客观题解答技法
小结
• 准确理解诗句,既要精准理解诗句中 词语的意思,又要联系诗句所在的语境, 梳理清楚诗句间的语意关系,充分借助上 下句的提示和限定。忌望文生义,抛开语 境,主观臆断。另外,不少诗句存在词语 错位现象,理解时要进行恰当的语序调整, 准确判定词语的组合,不可机械草率地理 解。
三、景物特征(气氛)概括不当
小结
• 要准确把握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或景物 所渲染的气氛,除了需深入品味写景句本 身,敏锐感知并精准传达其特点或气氛, 还要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和思想旨趣,忌孤立理解。诗句所写的是 哀景还是乐景,渲染的是凄凉的气氛还是 欢悦的气氛,务必精准确定。 • 另外,人物形象的特点、事物形象的 特点,都需深入感知,准确概括。
小结
• 古诗的艺术手法丰富复杂,易混淆的 艺术手法较多,如比喻与比拟、借喻与借 代、正衬与反衬、 白描与工笔、动与静、 虚与实、正与侧、扬与抑、现实主义与浪 漫主义等等。
八、忽视序注致误
• 【作品】毛延寿①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马上琵琶行万里, 汉宫长有隔生春②。(李商隐③(王昭君》) • [注]①毛延寿:东汉元帝时宫廷画师。传说王昭君不肯贿赂他, 他便将昭君画得很丑,使她得不到元帝召幸。 ②隔生春,指春 天年复一年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 ③李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 • 【试题】毛延寿有精湛的画艺,却为了钱财制造一个又一个昭君 的悲剧。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为谋求钱财而抛弃职业操守者的讽刺。 • 【解析】联系注释③对李商隐的介绍,应将此诗理解为借古讽今、 自伤身世之作。作品以毛延寿来隐射当时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 认人、压制有才之人的宦官、军阀以及朋党之流,表达了对他们 的不满,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感伤。
小结
2017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攻略-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2017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攻略: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考生想要在语文考试的诗歌鉴赏中取得高分,提高鉴赏能力、掌握答题技巧与方法就势在必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17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攻略,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攻略诗歌鉴赏:(1415题,11分,力争6分以上)[约10分钟](一)强调四看(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到位。
(二)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
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三)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1.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3.表现手法有:◆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四)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
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五)重点复习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相关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友情提醒】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题:1.先观点后理由2.先总后分式3.分点作答式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5.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示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示例
高考复习面广量大,不少学生感到既畏惧,又无从下手。
同学们如何才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下面来看看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相信对你的复习有很大帮助~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幺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语文知识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方法
免费范文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免费范文。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方法诗歌鉴赏技巧一: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鉴赏技巧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方法诗歌鉴赏技巧三: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技巧四:炼字型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017年全国卷二诗歌鉴赏题解析
(2017全国卷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D(2)首联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1)B选项内容与尾联赏析无关,D选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是告诫、提醒要以国家为重。
(2)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考查方向(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题思路(1)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和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而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辱使命。
(完整版)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情况分析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情况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案解析】14.BE【试题分析: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注意易错点:意象错误+情感错误+手法错误。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分)【试题分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答题重点: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诗歌鉴赏客观题错因归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E ) A. “强整乌纱”“秋”“归雁”共同传达出功 名未就、仕途失意的苦闷。 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是 虚写,诗人由写眼前之景转为对昔日官场生活的 回忆。 C.“人老去”二句,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 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 D.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作者 感叹: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作者先由 眼前之景生“思”,最后以景结情,表达了作者 对官场生活的不舍。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2017届衡阳 市第一次联考题第14题)
玉 楼 春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 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 容易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E) A.首句“尊前”,表示对友人的尊重,词人准备向朋友提出告别,但出语很 轻,告诉朋友别后归来的期限。 B.第二句着一“欲”字,照应首句“拟”字,心态毕现,欲语未语,而对方 已是春容惨咽,可见相知之深,相别之苦。 C.“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与前人所写的“古歌旧曲君莫听, 听取新翻杨柳枝”的诗句,既异曲同工又推陈出新。 D.末二句虚写,设想把满城的牡丹看尽,才会少一些离别的伤感而容易与归 去的春风一起,向朋友道别。 E.全词写离愁,以实开笔,以虚作结,做到首尾关合,以乐观之虚设冲淡苦 别之现实,这正是别于婉约的豪放风格。
实战演练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 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 寄余生。
2017届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学生版)重点(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一、分析意境: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景、情、境: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应包括解答分析方面缺一不可。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1:答题步骤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2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双音节词一般用两个: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是”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3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
”感伤“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或描+艺术效果+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以上四步可概括为:所写的意象析感情(分析+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作者的思想感情) : 术语链接 :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A.生机勃勃,富丽堂皇,恬静安谧,雄奇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思想感情术语:B.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第一节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浔阳江头夜送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枫叶”“枫叶荻花秋瑟瑟。
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秋“、”荻花古诗意象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2017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
2017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一、意境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分析思路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常用术语】1、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远绵邈高远辽阔深邃奇谲-----雄、险、阔、奇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淡雅闲适和谐静谧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清、闲、淡、雅、静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沉郁孤愁-----凄、孤、冷、寂、愁4、开阔苍凉苍凉悲壮------悲壮5、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迷、飘(三)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谐、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2017年全国卷Ⅰ诗歌鉴赏解析
其卓 越的识人之 明 ,为北宋 朝廷及整个 文学史做 了一份 突出 的贡献。在追求公 平正义 的今 天 ,欧阳修 的这一 做法 ,正体 现 了国家选拔任用人才的潮流。
【 考题评价与解析】
这首诗作为 2 0 1 7 年的诗歌鉴赏的考题,极符合考生的实际. 与考生的考场体验如出一辙 ,因此 ,诗歌在内容上没有设置难度 。 这也与全国卷Ⅲ的高考作文 “ 高考 四十年”遥相呼应。诗句也写 出了考生的临场体验,艺术手法上考生亦可心领神会。 第 十 四题 ,选 项上相 较往 年简捷 许 多 ,都 不超过 一行 ,
内容 的表 面 ,选取 与时代相吻合 的诗歌 ;这样 ,鉴 赏诗歌才 不会盲 目。 思想感情 方面 ,选 取一些健康 向上 、愉悦 人心 、志趣高
紫 案 焚香 暖 吹 轻 ,广 庭 清 晓 席群 叶声。 乡里献 贤先德行 ,朝廷列 爵待公 卿。 自惭 衰病 心 神 耗 ,赖 有 群 公 鉴 裁精 。 1 4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 当的两项是 ( 5分) A . 诗 的第一 句写 出了考场肃穆 而怡人 的环境 ,衬托 出作 者的喜悦心情 B . 第三句重点在 表现考生们奋 勇争 先 、一往无前 ,所 以
人看到群英们如此表现而 内心充满希望的喜悦之 隋。
【 备考建议 】
通过梳理 、概述与分析 2 0 1 7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的命题特 点 ,下面对 2 0 1 8年高考古诗鉴赏复习备考,提 如下建议 :
夯 实 基 础 .立足 读 懂 。 高 考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不 偏 不 怪 ,试 题 虽 然 所 选 文 本 是 存 课 本 以外 ,但 它 总 以这 样 那 样 的方 式 与 课 本 建 立 联 系 此, 复 习备考 阶段 ,应高度 重视 中学语 文课本 中的古代诗 歌篇 日
2017诗歌鉴赏新题型 [高考古诗歌鉴赏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2017诗歌鉴赏新题型 [高考古诗歌鉴赏常见题型解题技巧]》摘要:诗歌的表达技巧本来是和诗歌语言密切相关的问题,比如修辞,它就是美化语言的技巧,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1.诗中形象是人、景还是物?在我们的日常复习中,往往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考卷问,考生答。
学生学得被动,教师教得艰难。
我们可以尝试着反其道而行之,自己发问。
问考卷,以期高屋建瓴,以逸待劳,将问作为答题的阶梯。
考生如果善于问,再掌握好一定的解题方法,考场上就可所向披靡。
这首诗是什么题材?这种题材一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种题材常使用哪些手法?以题材为抓手,先对诗歌的题材进行大致的归类,然后再采用由类及篇方法,来推断这首诗的形象、手法、思想内容等方面的特色。
通过明确诗歌的类型,从而宏观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古诗词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等。
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主旋律。
由题干的表述、标题、内容、注释等信息,就可以大致判断诗歌的题材,进而推想诗歌大致的内容和感情,甚至可以大致推测本题材常用的表现手法。
1.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采用了何种抒情手法?3.在每一句(联)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歌的表达技巧本来是和诗歌语言密切相关的问题,比如修辞,它就是美化语言的技巧。
《考试说明》把它和语言并列。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用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古诗中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四大部分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对一首诗而言谈表现手法;对某一字(句、联)而言主要是指修辞。
简言之,整体谈手法,局部谈修辞,抒情方法单独设题。
1.诗中形象是人、景还是物?2.有哪些关键词句来具体刻画?3.形象有什么特点?优秀的诗篇都是通过形象来传递诗人的情思或发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切南合浦望”切合“野”
字。
B.第三、切四合句想“海内”“天涯”切合“野望
“二字。
C.第五切、合六感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
“字。
D字.第。七句中切的合“野出郊”“切极合目望”切合“野望”二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一)古代诗歌阅读(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宿武陵即事 孟浩然[1]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影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注[1]孟浩然:鸡早鸣年问有何志处用,世人,意物但象是仕秦、途余内困[顿2容]。。、[2情] 感人物是秦
余:引用《桃花源记》中的典故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 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 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评评价价包作括 者两的个观方点面态的 度诗内 。容歌:基1、础评价知思识想内容;2、 文化常识
设题角度
意象
内容
情感
语言 技巧
意境
基础 知识
结合刚才设题分析,我们一起来探究高考 诗歌客观题真题的的设题陷阱(怎么 考?)。
(一)古代诗歌阅读(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宿武陵即事 孟浩然[1]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 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 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基础知识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词性不对
过暂桥去分还野 来色 此, ,移 幽石 期动 不云 负望根言文。。生义
2017高考诗歌鉴赏 客观题解法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设题角度 (考什么?) 。 2、探索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设题陷阱
(怎么考?) 。 3、探索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解题方法和
解题技巧(怎么解?)。 4、提高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解题能力。
请同学汇报课前研究高考诗歌客观题真 题的的设题角度(考什么?)。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基础知识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 项是()。(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 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 “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 “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 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14.从跨“马切出合郊题时目极”目的,角不度堪分人析事本日诗萧,条恰。当的一
项是()。(2分)
意象分析不当,
B. “潭影似空虚”则表现诗人对夜色中深潭倒影天光的独 特感受。
C.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 壮阔美好。
D.颈联写诗人吹灭蜡烛在夜色里就枕安眠,耳畔传来渔夫
的阵阵歌声。意境分析不当
(二)(16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意象、字 词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字词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 “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 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 “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 “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主旨、感情、炼字、效果
2016年考试说明: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 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 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语恰言当、的内一容项、是作(用)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 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技巧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
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技巧、情感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
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
A.“川意暗象夕、阳尽情”感以景物的光影变幻,写诗人对暮中江
水的印象。
B. “潭影似空虚”则表现诗人对夜色中深潭倒影天光的独
特感受。
C壮.夜阔猿美的好啼。声与意望象去、深不意可境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
D.颈联写诗人吹灭蜡烛在夜色里就枕安眠,耳畔传来渔夫
的阵阵歌声。
内容
(二)(16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野望(唐)杜甫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影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2]。 注[1]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但仕途困顿。[2] 人物是秦 余:引用《桃花源记》中的典故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川暗夕阳尽”以景物的光影变幻,写诗人对暮中江 水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