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二首
柳永词两首
作者:柳永
鹤冲天
• • • •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遍,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柳永
•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 生畅。 • 青春都一饷。 •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叠句的手法, 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
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
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
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 种种在其中。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
途径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
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
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 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 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
词, 发轫于隋唐, 成熟于宋。 在中国诗歌史上树起一面旗帜。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是潇洒的柳永,放荡不羁, 在市井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争知我,倚阑干处,正 恁凝愁。”这是孤独的柳永,在流浪中感知生活的恩赐,在孤 寂中寻找生活的安慰。“待宴赏重阳,恁时尽把芳心吐。”这 是孤高的柳永,在清冷的秋气中保持着高洁的品格,等待着合 适的节日怒放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我们阅读柳永的词,是在阅读词人的心路历程,体验词人丰 富的内心世界,感知词人的孤独与奋进。 让我们一起走近柳永,走进其词,用心体味吧!
柳永词二首
古人常用“春草”、“残阳”等意象来表达伤感、惆怅的心情, 例如: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招隐士》 )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古道”( 《饮马长城窟行》 )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
王国维:人生的三大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杭州西湖传统景观
平湖秋月
苏堤春晓
曲苑风荷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三潭印月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总括钱塘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居民区繁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钱塘湖雄伟壮丽) (人民富有)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总括湖山之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民众悠闲的生活)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钱塘长官休闲生活) (歌颂地方官政绩)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点 染 艺 术 手 法
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风貌,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
“点染”艺术鉴赏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染
点
小组合作交流: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 些是“染”,具体描述了钱塘一派怎样的景象?
佳句赏析
找出本词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何日去来此宿舍?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常恐秋节至,为谁添恨瑶琴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又何必见闻多,惆怅南山有松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闲时到庐喜相见,长相知。
【教案】一、阅读理解1. 课文中的第一首词是一首怎样的描述?2. 你认为柳永为什么“常恐秋节至,为谁添恨瑶琴声”?3. 第二首词的主人公是谁?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这句话表现了什么?二、思考讨论1. 柳永作为一位著名词人,你认为他的词与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 课文中的柳永遗产是什么?你认为柳永为什么成为千古流传的文化名人?3. 你对于柳永的词作有什么感受?三、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柳永”为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于这位词人的认识,并谈谈你的感受。
【例子】1. 柳永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他亲历了许多的变迁和战乱,这些都反映在他的词作中。
像他时常表现出的忧愁、惆怅和离愁别绪,这些在他的词作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 柳永的词作中对于爱情的表现深刻而丰富,他表达了对于真爱的追求、对于爱人的追思和对于生命的珍视,这些对于当时的文化环境,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突破。
3. 柳永的词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的词风朴实而优美,令人叹服不已。
他的词作是一个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明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情感的历史文献。
4. 我对于柳永的词作深深地被其所感染,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动人的意境,我对于其中对于爱情、对于生命和对于历史的探讨非常喜爱。
他的词作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价值和人类的情感。
5. 柳永的作品不但在当时风靡一时,就连在现代,他的词依然流传。
他的词作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观念,让我们走进了那个时代,感受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风貌,体悟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生活。
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13首)
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13首)1.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篇一《甘草子·秋暮》柳永〔宋代〕秋暮。
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
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
念粉郎言语。
2.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篇二《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柳永〔宋代〕前时小饮春庭院。
悔放笙歌散。
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
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朦胧暗想如花面。
欲梦还惊断。
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
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3.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篇三《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柳永〔宋代〕帘内清歌帘外宴。
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
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
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
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4.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篇四《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柳永〔宋代〕有美瑶卿能染翰。
千里寄、小诗长简。
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
渐玉箸、银钩满。
锦囊收,犀轴卷。
常珍重、小斋吟玩。
更宝若珠玑,置之怀袖时时看。
似频见、千娇面。
5.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篇五《金蕉叶·厌厌夜饮平阳第》柳永〔宋代〕厌厌夜饮平阳第。
添银烛、旋呼佳丽。
巧笑难禁,艳歌无间声相继。
准拟幕天席地。
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
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恼遍两行珠翠。
6.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篇六《凤衔杯·追悔当初孤深愿》柳永〔宋代〕追悔当初孤深愿。
经年价、两成幽怨。
任越水吴山,似屏如障堪游玩。
奈独自、慵抬眼。
赏烟花,听弦管。
图欢笑、转加肠断。
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
又争似、亲相见。
7.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篇七《惜春郎·玉肌琼艳新妆饰》柳永〔宋代〕玉肌琼艳新妆饰。
好壮观歌席,潘妃宝钏,阿娇金屋,应也消得。
属和新词多俊格。
敢共我勍敌。
恨少年、枉费疏狂,不早与伊相识。
8.宋代诗人柳永古诗词篇八《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柳永〔宋代〕英英妙舞腰肢软。
《柳永词两首》(2024)
柳永词风特点总结
善于铺叙
柳永善于运用铺叙的手法,将离 情别绪、羁旅行役等生活场景娓 娓道来,展现细腻的情感和生动
的画面。
多用俚语
柳永的词作中大量使用俚语俗语 ,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 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 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音律谐婉
柳永精通音律,他的词作在音律 上谐婉动听,易于传唱。同时, 他还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词作更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 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影响。
2024/1/29
4
北宋词坛背景
2024/1/29
北宋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壮大,适应市井生活的 文艺也相应发展。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以其娱乐性和抒情性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和听众。
CHAPTER
11
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
2024/1/29
创作背景
柳永生活在北宋时期,其词作多涉及离情别绪、羁旅行役等 题材。《蝶恋花》一词便是柳永在离别之际,为表达对恋人 的思念之情而创作的。
主题思想
该词以“蝶恋花”为题,通过描绘春天里蝴蝶对花朵的依恋 ,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词中也透露 出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感伤。
12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2024/1/29
寓情于景
柳永在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如“伫倚危楼风细细”、“草色烟光残照里”等,通 过细者的深情 。
对比手法
词中运用了多处对比手法,如“拟把疏狂图一醉”与“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的对比, 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又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与“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对比, 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柳永词二首——精选推荐
柳永词⼆⾸柳永词两⾸望海潮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万⼈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乘醉听箫⿎,吟赏烟霞。
异⽇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教学⽬标:⼀、知识与能⼒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了解作者。
3、学习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法⼆、过程与⽅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律美;运⽤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感受词的魅⼒,感受宋初杭州物⾩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的。
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种,所以⼜称“长短句”、“诗余”、“曲⼦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
官屯⽥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
为⼈放荡不羁,终⾝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通俗,⾳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凡有井⽔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
柳永⼤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榜题名,⽽且幻想着有⼀番⼤作为。
谁知第⼀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笑,填词道:“富贵岂由⼈,时会⾼志须酬。
”等了5?年,第⼆次开科⼜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著名的《鹤冲天》:柳永这⾸牢骚歌不胫⽽⾛,传到了宫⾥,宋仁宗⼀听⼤为恼⽕,并记在⼼⾥。
柳永词二首《雨霖铃》《望海潮》理解性默写
柳永词二首《雨霖铃》《望海潮》理解性默写《雨霖铃》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悔当初不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词讲述了离别之苦与思念之情。
文章开头用“梧桐树,三更雨”描绘出一夜雨声,独自思念故人,心中情意沉痛。
接下来句子“不道离情正苦”,表达了离别之苦的无语,但也说明了和故人之间的欢快聚散已经结束。
“一叶叶,一声声”,反复强调了雨声,而在每个雨滴里,都隐藏着作词者对故人的思念。
借助这些微小的事物,柳永表达了自己无限的思念之情。
“空悔当初不见”,是对自己当初失去的缅怀,反思过去,唏嘘不已。
接下来歌颂了故人,描写了他离开黄鹤楼的情景,以及扬州三月花开的繁荣盛景,在“孤帆远影碧空尽”中,要表达的是一个人在远离之际无尽的孤独和无助感。
“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景,正象征着人生的流动和无常命运。
换言之,生命旅途中所有温馨的遇见和不舍的离别,最终都将融入一个无限的自然界中。
总之,《雨霖铃》的主题是独处的思念、离别的苦痛以及对故人的怀念。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雕梁画栋,春华秋实,全赖祖宗积德。
一蓑一笠,一丈丝纶,世事如棋,乾坤莫测。
文章以东南地区景色为开端,“三吴”是江南风景区的代表,钱塘来自中国古代五大港口之一的杭州,因它是海陆联运的要冲口,所以自古繁华。
堤坝中间有一条人造岛,形状如舟,叫做“宝石泉”。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这里描写的都是景致,全都在投射出“十万人家”的规模。
随后,他提到“雕梁画栋,春华秋实,”夸赞了这里的富饶,但又说“全赖祖宗积德”强调了祖先的明智和善良,使得今天的钱塘依旧繁华。
“一蓑一笠,一丈丝纶”这是一个行人的形容,暗示了走向世间的人,总是经历无数的磨练和历程,同样也象征着人生的不易之路。
最后一句“世事如棋,乾坤莫测”,是最能表达柳永内心思想的一句话。
当我们意识到人生的等待和机会都可以随时到来或消失,我们却无法掌握这些机会,而且也无法预知这些机会的价值和意义。
【高中语文】语文课文《柳永词两首》的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语文课文《柳永词两首》的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词汇知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词的有关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关于作者: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也称他为柳屯田。
因其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柳永创作慢词独多,有《乐章集》传世。
写作背景: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
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
2020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4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叹才子佳人。
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
但无论怎样评价,都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赏美文玉蝴蝶柳永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赏析】这首词是词人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
接着,词人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做了充分的铺垫。
下阕写怀念故人之情。
词人回忆起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
分离之后,“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黯相望”几句,笔锋转回自身。
词人用断鸿哀鸣、夕阳残照使羁旅不堪之苦在言外自现,故而隽永有味。
柳永不是想当名词人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
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产生共鸣,他成了一个创作的巨人。
这再次证明成才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布;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
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他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
[运用角度]“环境与成才”“逆境与成才”“生命的高度”等。
柳永词两首原文和翻译
柳永词两首原文和翻译柳永词两首分别是望海潮和雨霖铃,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柳永词两首原文和翻译,仅供大家阅读参考!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翻译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翻译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江神子·题柏舟壁》登快艇,依山行,望五湖,宫阙寥落。
水波生处是有人家,黄鹤楼,细柳庵,竹枝寺,远近闻名争拜。
两岸烟树何处。
定风波,浩气长存,易水寒,洞庭秋思。
清洛渐行渐远,万里层云,千帆过尽,何日才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句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2.理解柳永词的特点和特色,掌握柳永词的创作历程和主题。
3.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雨霖铃·寒蝉凄切》与《江神子·题柏舟壁》的词意和创作特点。
2.提高学生对于柳永词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意象和形象。
2.鉴赏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教学过程导入(5min)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唐诗、宋词,对其创作背景和主题进行简要介绍。
阅读(20min)1.师生一同朗读柳永词,并解读其中的生动意象和抒情方式。
2.小组讨论,总结柳永词的创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3.再次朗读,体味其音韵和情感。
分析(20min)1.让学生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和《江神子·题柏舟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从词的结构、词牌和词调等方面,让学生掌握其创作特点。
鉴赏(20min)1.让学生认真品读两篇词的选段,体验其中的意境和音美。
2.带领学生回顾柳永词的创作历程和发展趋势。
3.让学生讨论柳永词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结(10min)1.学生就鉴赏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馈。
2.师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作业1.撰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柳永词欣赏体会。
2.准备下节课主题为“花”的相关材料和文章。
结束语通过总体学习《柳永词两首》,学生们了解了柳永词的特点和创作例子,提高了对诗词鉴赏能力和美学审美水平,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
《柳永词两首》最好最全-2024鲜版
05
柳永其他代表作品欣赏
2024/3/27
19
《望海潮·东南形胜》等名篇解读
《望海潮·东南形胜》
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 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 ,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 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 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 繁荣、壮丽景象。
2024/3/27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 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 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 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 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 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 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
4
北宋词坛背景
北宋词坛是在晚唐五代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晚唐五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文人词,但词的创作还不是很普遍,而到了 北宋时期,词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北宋词坛的发展受到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城市商业发达,市民阶层壮大,这 为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市场。同时,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文化昌盛,士人阶层追求享乐和审美情趣的提 高也为词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2024/3/27
8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虚实相生
词中既有实写眼前之景,又有虚 写想象之景,虚实相生,使得词
境更加深远。
情景交融
词人善于将离情别绪融入景物描 写之中,使得景物都染上了词人 的主观色彩,情景交融,韵味无
高二下册《柳永词两首》课文及赏析
高二下册《柳永词两首》课文及赏析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山献)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
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柳永词两首》最好最全
柳永词两首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他的词作,既有豪放激昂,又有婉约柔美,是我国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文将对柳永的两首经典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进行解读。
一、《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离别的凄美,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
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通过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词人借酒消愁,却又无法排遣离别的伤感,只得催促船家启程。
下片写离别后的孤独,词人酒醒后不知身在何处,只见杨柳岸、晓风残月,倍感凄凉。
词人感叹离别后的日子,即使有良辰好景,也无人共赏。
这首词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柳永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二、《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以抒发春愁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上片写词人伫立在高楼之上,眺望春景,却只见草色烟光、残阳如血,引发词人的愁绪。
词人无言谁会凭阑意,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境。
下片写词人试图通过饮酒来排遣愁绪,却发现强乐还无味。
词人表示,为了心中的理想,即使衣带渐宽、人憔悴,也绝不后悔。
这首词以婉约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柳永的这两首词作,分别以离别和春愁为主题,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柳永的词作,既有豪放激昂,又有婉约柔美,是我国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柳永词二首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 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 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 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 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
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结合现实,这两句还可以表 达什么?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 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国维《人间词话》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柳永这两句 词,它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对理想、学业、事 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
鉴赏: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 千古流传的名句同时也是本首词的词眼, 说说它好在哪里?
鉴赏步骤: 1.说出具体的好处; 2.具体解释词句意思 3.分析所抒发的情感或形象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本词的画龙 点睛之笔,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 (步骤1) : 为了她的坚贞情爱,我亦值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 (步骤2) 语直情切,荡气回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 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步骤3)
⑤凝噎:悲伤之极,气结声阻于 ,一时说不出话来 ⑥念去去:念,设想。去去,去而又去。即远远离去
⑦楚天阔:傍晚时分,天气阴沉,南天空阔无边。
⑧今宵酒醒何处:这句以下都是设想的话。
【今译】
深秋的知了声一阵一阵,叫得特别的急促而又凄凉。正当 夜幕降 临,咱们在长亭送别,忽 一阵无情的暴雨,此时 刚刚才停歇。在京 郊帐 的饯别宴上,有种说不出的愁苦 涌上心头,酒至唇边,也无心 绪喝干。正当咱们恋恋不舍的 时候,船工便来声声地催促。我俩紧紧 地含泪拥抱着,一会 儿手拉着手,眼望着眼,竟 说不出半句话来, 全都哽咽 在 咙。想到这次要去遥远的江南,无人陪伴,独自一人, 而那里又是水阔天长,茫茫无边。 自古以来,许许多多多情的人,就为那离别而悲伤。更何 况在这 深秋冷清清的夜晚,特别令人难受。今天夜里,酒醒 过来时又该在何 处?恐怕只是那,杨柳依依的沙岸边,几缕 晨风凄厉,一弯残月空照。 这次分别将年复一年,纵 是遇 到了良辰美景,我也无心去观赏,天哪!即使产生了千般情趣 和万种风流,又该向谁人去诉说?
[柳永词两首]柳永最著名的词
[柳永词两首]柳永最著名的词柳永最著名的词篇1:雨霖铃柳永《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的时候所作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全诗如下: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柳永最著名的词篇2:古代婉约派最经典十首诗词1、佚名击鼓《诗经.邶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秋风词》(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4、郑愁予《赋别》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5、无题(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6、《我浓词》你浓我浓,忒煞多情, 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你我一起打破,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祝福孙何)。
西湖特点:景色秀美,人文鼎盛
3.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比喻:怒涛卷霜雪 ②借代:千骑拥高牙、归去凤池夸 ③白描: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④动静结合: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⑤互文: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⑥点面结合:上阕杭州这个面,下阕西湖这个点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 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 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少,光阴虚过。
宋 苏轼、辛弃疾 豪放词派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 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牌与题名
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曲调),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 和平仄声韵。如《沁园春》 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如《沁园春·长沙》
望海潮 中平平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中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中中中仄仄平平。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仄仄,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仄仄平平。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 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 霖 铃 柳 永
词意梳理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学习方法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展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商似繁盛的承平气象,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
二知识积累1词牌介绍2作者介绍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3背景介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
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
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 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 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 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 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 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 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 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 霍霍向猪羊。”
• 2、善于铺叙。铺叙就是运用大量的笔墨从不 同的角度祥尽叙述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一种手法。 目的是要把叙述的事物描述得淋漓尽致。 • (作品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 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 尽致的描绘。)
五、作业
• 1、默写《望海潮》。 • 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佳 句,请加以赏析。 • 3、金牌学案独立练习册12页《答张十一》
酒醒
愁来
离别的环境 凄凉悲切
离别的场面
难分难舍
伤离别
此去行程
惆怅伤感
别后情景
惨不成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忆 江 南 白居易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 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象 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 《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离 愁
酒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感慨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惜别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孤独时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思念时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哀伤时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谐 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 ——《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 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 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寓 意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 刺客列传》
双峰插云
曲院风荷
雷峰夕照
三潭映月
柳浪闻莺
苏堤春晓
柳永小结:
柳词内容有三类: 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 有名。 2.描写男女情爱。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 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 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 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 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 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 献。
三、解读诗歌
写 景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 上 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有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什 竞豪奢。 么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 特 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点 ,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 采 池夸。 用 ⑴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了 ⑵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什 ⑶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 么 qiàn。 表 ⑷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 现 ⑸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 手 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法 ⑹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
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 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 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点 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 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 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本诗中哪些句子为“点”?哪些为“染”?
3、词的分类: 1)按字数可分: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2)按段的多少可分为: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3)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 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 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子。
直接抒情的句子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 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 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 一缕缕离愁。
在的生活
精神 生活
官员高雅的 休闲生活
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下片:描绘西湖的美景及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生活景象。
解读诗歌
主旨
• 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 (杭州)的繁华,展 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 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四、鉴赏要点
• 1、善于点染,即抽象评点与具体描写结合。
二、朗读、正音、把握情感及内容
• 1、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 节奏整齐,情感豪迈 2、这首词写的是杭州,传说金主完颜亮听了这首 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 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柳永笔下 的杭州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印象?
•一个太平盛世下的繁华大都市,富庶、美丽,人民 的生活安定、富足、祥和。
苏轼“大江东去”的豪放
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婉
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 2、词牌和标题 3、词的分类
1、词的起源 起源于南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 “长短句”、“诗余” 词是一种诗体,又称 _______、 等。
2、词牌和标题 词调 的名称,词的标题 词牌是一首词的 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点”: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烟柳画桥……吟赏烟霞。
点
染
解读诗歌
形胜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差十万人家。人文景观 (路桥华美,居室华丽,人口众多) 静态
都会 •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自然景观 (长堤迤逦,波涛汹涌,广阔无边) (钱塘潮) 繁华 动态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
柳三变、柳屯田、柳七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 擅长谱写乐曲。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一、解题与背景
望海潮,词牌名,是柳永首创的,大 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这首词应是作者在杭州时所作。据 说,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 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 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 使孙何,柳永写了这首词投赠他。
五、作业
1、默写《望海潮》。 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佳句, 请加以赏析。 3、金牌学案独立练习册12页《答张十一》
赏析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佳句,请加以赏析。 (1)用夸张的手法, (2)描写了一幅秋天的桂花和荷花全开了的美丽的图画,具有 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3)“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 是说湖中广植荷花。 (4)此句写景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方法:(做笔记) 赏析写法(修辞) 赏析重点字词 赏析内容 赏析情感
雨 霖 铃 柳
永
《雨霖铃》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
马嵬兵变后,杨贵 妃缢死,在平定叛乱 之后,玄宗北还,一 路凄风苦雨,风雨吹 打皇鸾的金铃上 。玄 宗触景生情,甚是思 念贵妃,遂作《雨霖 铃》一曲,以寄恨焉。
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凄凉哀 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写景)
请划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和直接抒情的句
物质生活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点
形胜 繁华
染
解读诗歌
•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自然景观 (西湖) • (山美、水秀、花香)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 (喝酒听歌、吟诗赏景)
百姓悠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