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2单元4柳永词两首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ppt课件
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 何人不起故园情 愿为西南风 长逝人君怀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 曹植 —— 苏轼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晓风残月
古时将远行的人往 往此时动身,因而也常 在此时送别 (天未亮时)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3、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 时刻——“酒醒”之后
《雨霖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结合注释,理清词意,概括词的 上、下片内容: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 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 凤池夸。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 秀美丽,山上有秋天的桂子,湖中十里的 荷花。优美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扬,采菱 唱歌在静夜中响起,钓鱼的老翁、采莲的 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 乘着酣醉听吹箫观击鼓,吟唱欣赏秀美风 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 们夸耀。
诵 读:
诵读时结合注释了解词的 大意并思考: 本词从哪些方面表现了 “钱塘”的繁华?
分 析:
1.上阙从不同侧面写了西湖杭州之美
• 东南形盛
• 三吴都会
——地理角度
——都市角度
• 钱塘自古繁华 ——历史角度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关于杭州西湖美景的诗句: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2.4《柳永词两首》ppt(共63张PPT)
四、把握文意
东南地势优越的地方,
东南形胜, 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
三吴都会,钱 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
塘自古繁华。 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
烟柳画桥,风 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
帘翠幕,参差 低,约有十万人家。如云
十万人家。云 的大树环绕着沙堤,又高
树绕堤沙,怒 又急的波涛浪花就像翻滚
涛卷霜雪,天 的霜雪,天然的江河绵延
谁曾在城门深雨中,寻觅过我 谁风雨不改红楼游,载不动悲愁 这白衣 是平凡 也习惯
雕得古拙的山水,夜把明月照 满座诗赋换热酒,此局棋怎走 新词一夜唱了八九遍
我留下传唱的歌谣多少
尘香露花莹流连珠帘后
换了断弦琵琶再复返
奉旨而挥的笔墨,每为罗绮消 黄土尘尘何辽阔,难再听前奏 对酒当歌长亭晚
谁懂我的潦倒谁又知我的骄傲 淡看秋雨凄凄功名佳人伴今宵 这白衣 是永远 也瞬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8歌颂地方官政绩)
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风貌,
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
《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 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 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 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 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 象。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 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 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 赞美与艳羡之情。
堑无涯。市列 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
珠玑,户盈罗 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
绮,竞豪奢。 绸缎,争讲奢华。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
重湖叠巘清 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 嘉,有三秋桂子,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 十里荷花。羌管 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
弄晴,菱歌泛夜,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四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课件
原文赏析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处歇”这句词描画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点拨: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
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副秋雨黄昏送别图。一阵皱雨过后,风景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 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域啊。这 句词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 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一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 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 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骑拥高牙④。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⑤夸。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 诗作词,称赞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画出 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 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 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 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特殊的艺术个性,对宋词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轶 闻 典 故
奉旨填词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但好作艳词,仁宗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 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 ‘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后有人向仁宗推举柳永,仁宗回复“且去 填词”,自此后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望海潮
宋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第二单元4 柳永词两首 -完整版PPT课件
1.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2.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 3.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4.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5.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 6.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3.《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采用的是怎样的描写手法?有怎 样的效果? 提示:白描手法,寥寥数语便把缠绵眷恋之情、无可奈何之意惟妙惟肖地表达了出 来,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在抒情上具有怎样的 特点? 提示:“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 间就使这种欢乐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作者沉入了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采用了 “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
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了解背景 《望海潮》
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 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 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 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后孙何亲自前往见面。
执 会手 不相 相. .看 从泪 许眼xiānxɡiā,nɡ表,示相动互作偏指一方
3.相儿 伯已 乐薄相.禄马相.xiàxniàɡn,ɡ,观容察貌,鉴别 至 王于 侯幽 将暗相.昏宁惑有而种无乎物x以iàn相.ɡ之,宰xi相àn,ɡ,丞辅相助,帮助
4.与更 苏子 与.何 与.人 客说 泛舟跟游,于同赤壁之下 和 失其所与.,不知 结交
3.《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采用的是怎样的描写手法?有怎 样的效果? 提示:白描手法,寥寥数语便把缠绵眷恋之情、无可奈何之意惟妙惟肖地表达了出 来,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在抒情上具有怎样的 特点? 提示:“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 间就使这种欢乐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作者沉入了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采用了 “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
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了解背景 《望海潮》
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 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 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 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后孙何亲自前往见面。
执 会手 不相 相. .看 从泪 许眼xiānxɡiā,nɡ表,示相动互作偏指一方
3.相儿 伯已 乐薄相.禄马相.xiàxniàɡn,ɡ,观容察貌,鉴别 至 王于 侯幽 将暗相.昏宁惑有而种无乎物x以iàn相.ɡ之,宰xi相àn,ɡ,丞辅相助,帮助
4.与更 苏子 与.何 与.人 客说 泛舟跟游,于同赤壁之下 和 失其所与.,不知 结交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优秀课件(共67张PPT)
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 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 气,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 天》。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 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
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 ,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 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三 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 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 “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 ,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自称 :“奉旨填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 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 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 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 、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 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译文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 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 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既 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 乐呢!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个风流才子 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 卿将相。
各
《望海潮》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
写
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当时 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
作
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
背
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 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先在
景
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
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
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Fra bibliotek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2.4柳永词两首《雨铃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难分难舍 的情景。
•下片主要是写别后的孤寂凄清 的情景。
试以上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 (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
意象: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
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 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 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 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
B、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伤感、无可奈何。
执 手 相 看 泪 眼
:
.
.
分语
别言
竟
的描 发
无
情述 挥
语
景男想
凝
女象
噎
主 人 公 此 时
用 自 己 的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宝玉受贾政 鞭笞之后黛玉去看他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 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 了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 能说得,半日,方抽抽泣噎的说道:‘你 从此可都改了罢!’”虽然后来黛玉终于 说出了一句话,但这段描写正可以说明为 什么会“无语凝噎”的道理。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B、这句词用了什么艺 术手法,试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 的艺术手法。这两句是 词人的内心独白。“念” 字告知读者下面为想像 的景物,是虚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来自水面的视觉迷茫
暮霭:来自天空的视觉迷茫
下阙词人撷取中国古典诗
名句赏析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 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更何况是“酒醒”之后?
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课件)
Ⅰ 语言知识强化
(6)凝噎( yē ) (7)暮霭( ǎi ) (8)今宵( xiāo ) (9)纵有( zònɡ )
2.词语解释 (1)天堑:_天__然__壕__沟__。__词__中__指__钱__塘__江__。_ (2)叠 :_重__叠__的__山__峰__。_ (3)羌管弄晴:_悠__扬__的__羌__笛__声__在__晴__空__中__飘__荡__。_ (4)菱歌泛夜:_采__菱__的__歌__曲__在__夜__间__唱__起__。_ (5)吟赏烟霞:_一__边__吟__诗__一__边__欣__赏__美__丽__的__自__然__风__景__。__ (6)长亭:_古__时_设__在__城__外__路__旁__的__亭__子__,_多__作__行__人__歇__脚__用__,_也__是__送__行__话__别__的__地__方__。_ (7)兰舟:_木__兰__木__做__的__船__,__这__是__对__船__的__美__称__。_ (8)去去:_一__程__一__程__地__前__行__。_ (9)楚天:_战__国__时__期_楚__国__据__有__南__方__大__片__土__地__,_所__以__古__人__泛__称__南__方__的__天_空__为__楚__天__。_ (10)经年:_年__复__一__年__。_
Ⅲ 延读——思维拓展
《望海潮》《雨霖铃》这两首词的基调有什么不同?原因何在?
答案 《望海潮》的基调乐观豪迈,《雨霖铃》的基调低沉抑郁,可以说这两
首词的基调迥然不同。
之所以不同,原因有三:第一,产生的背景不同。《望海潮》写于北宋初期,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品读研析
课堂导语
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 叹才子佳人。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有人 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 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但 无论怎样评价,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 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2.4 柳永词两首PPT(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自
主 导
渡到慢词占优势地位。
教
学
学
自 主 文
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 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著
资 源 链 接
本
初 研
有词集《乐章集》,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均负盛名。
课
课
堂
时
互
作
动
业
探
究
菜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4
晨
读
素
开
材
卷
日
有 益
《望海潮》一词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是柳永赠
文
源 链 接
本 初
(4)多.情.① 自古伤.②离别①(形容词用作名词 )多情的人
研
②(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忧伤
课
课
堂
时
互
作
动
业
探
究
菜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4
晨
读
素
开
材
卷
日
有
积
益
月
累
课 前
5.名句积累
自
主 导
(1)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教
学
学
自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教 学
资
自 冲天》,词中有“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主 文
源 链 接
本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几
初
研 句,明显的只是故作旷达,却招致了当时皇
课
课
堂 上的不满,绝了他的仕途。于是,像孟浩然
时
互
作
动 探
一样,他走向了倡馆酒楼。
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课件4 新人教版必修4
4.名句默写 (1) 烟柳画桥 ,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重湖叠 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 (3)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 (4)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千里烟波 , 暮霭 (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 , 沉沉楚天阔 。
(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 (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 晓风残月 。
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
“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 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 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
于刻画“形胜”,而“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
(3)词类活用 ①嬉嬉钓叟莲娃 名词作动词,采莲 . ②异日图将好景 名词作动词,画图 . ③都门帐饮无绪 名词作动词,设帐 . 2.句式 (1)参差十万人家 正常语序:十万人家参差 (2)多情自古伤离别 正常语序:自古多情伤离别 (3)重湖叠 清嘉 省略主语,钱塘重湖叠
清嘉
(4)归去凤池夸 词,战胜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超过 . ③胜臣不胜 受恩感激 动词,受得住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美好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形容词,优越 .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动词,离开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 . ④去 有一月耳 动词,距离 去死肌,杀三虫 动词,除掉 .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动词,前往 .
不凄凉。“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在如此广阔辽远 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 以想像。“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极言当时冷落凄凉的秋 季,离情更甚于常时。“今宵”几句是指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 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风景之清幽, 离愁之绵邈, 完全凝聚在这个画面中, 这正是融情入景的写法。 (2)虚实相济的写法。 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二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 情, 并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 不别的心情;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了。虚写中所 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 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 排遣痛苦。读完下片,再回过头来看上片,便会懂得“都门帐 饮无绪”“无语凝噎”这些话的内涵了——原来词人和他心爱的 人之间的感情竟如此深厚,的确是难舍难分啊!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第2单元4柳永词两首课件
【答案】词人身临目睹杭州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 的繁荣、奢华后,充满了新鲜感和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 锐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加以详细、具体的描绘。词中所 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 期的社会历史面貌。但因为他的写作目的是求得地方长官的召 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 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问题1.《望海潮》一词中,“形胜”“繁华”四字在词 的上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珠玑”“罗绮”使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展现了杭州哪方面的特点?谈谈上片“绕”“怒”的 艺术表现力。
【对应考点】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
【提示】鉴赏诗歌炼字题的答题步骤:释字、入句、达 情。明确该字在诗词中的含义、所在句子描述的景象、运用的 表达技巧、达到的表达效果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题就是从 诗歌炼字的角度设题,来赏析诗词的艺术表现力,解题时要扣 住这些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诗句中的作用来解答。
第4课 柳永词两首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是是非非,沉沉浮 浮,在泱泱的、漫漫的人生路上,今天,明天,太多无法成就 和完满。可是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卧薪尝胆,有人怨天尤人, 有人百折不挠。柳永应该也是属于百折不挠的,在49岁,毅然 再次进举,终于进士及第,得偿所愿。但他终究摆脱不了潦倒 的宿命。
①异日图将.好景( 助词,用在动词后,无实义 ) ②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副词,将要 )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名词,将领 ) ④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动词,率领 )
(5)去
①此去.经年( 动词,离开 ) ②我从去.年辞帝京( 形容词,过去的 ) ③去.死肌,杀三虫( 动词,除去 ) ④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动词,距离 )
1.字音
问题1.《望海潮》一词中,“形胜”“繁华”四字在词 的上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珠玑”“罗绮”使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展现了杭州哪方面的特点?谈谈上片“绕”“怒”的 艺术表现力。
【对应考点】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
【提示】鉴赏诗歌炼字题的答题步骤:释字、入句、达 情。明确该字在诗词中的含义、所在句子描述的景象、运用的 表达技巧、达到的表达效果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题就是从 诗歌炼字的角度设题,来赏析诗词的艺术表现力,解题时要扣 住这些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诗句中的作用来解答。
第4课 柳永词两首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是是非非,沉沉浮 浮,在泱泱的、漫漫的人生路上,今天,明天,太多无法成就 和完满。可是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卧薪尝胆,有人怨天尤人, 有人百折不挠。柳永应该也是属于百折不挠的,在49岁,毅然 再次进举,终于进士及第,得偿所愿。但他终究摆脱不了潦倒 的宿命。
①异日图将.好景( 助词,用在动词后,无实义 ) ②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副词,将要 )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名词,将领 ) ④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动词,率领 )
(5)去
①此去.经年( 动词,离开 ) ②我从去.年辞帝京( 形容词,过去的 ) ③去.死肌,杀三虫( 动词,除去 ) ④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动词,距离 )
1.字音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四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课件1
——《史记·刺客列传》 象征
离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此去经年,应பைடு நூலகம்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 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无人共语而倍觉痛楚, 词人以虚景、虚情收束全篇,写出了“清秋节” 之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告消失,而“伤离别” 的实情却是随时令之推移与日俱增。 下阙: 写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伤情无限。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四
雨霖铃
学习目标 品鉴意象,体味情感。
雨霖铃
掌握表现手法。 柳永
了解豪放词柔顺约词的特点。
• 一、给红体字注音
骤雨 zhòu
凝噎 yē
暮霭 ǎi
都门 dū
那堪 nǎ
二、解释下面红色的词语
都门帐饮无绪
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竟 多情自古伤离别
终,直到最后 为动用法,为……伤心
经年
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离别前
小结:离别时
寒蝉、长亭晚 骤雨歇 都门帐饮 执手相看泪眼
渲染气氛 寓情于景 实
白描手法
写
烟波暮霭
离别后
晓风残月
良辰好景
虚
寓情于景
写
直接抒情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四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上阙: 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_寓__情__于__景__,_借__景__抒__情___ (1分),词人用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个意象: 酒__、__杨__柳_、__晓__风__、__月_影___ (1分)集中渲染成一 幅_凄__清__孤__寂__的画面(1分),用_酒__的__愁__苦__ 、 杨__柳_的__萧__疏___、晓__风__的_清__冷__ 、残__月__的_破__碎__ 来烘 托__形_只__影__单__、__孤_零__惆__怅___的离人心境(2分), 抒情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小结1分)
离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此去经年,应பைடு நூலகம்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 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无人共语而倍觉痛楚, 词人以虚景、虚情收束全篇,写出了“清秋节” 之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告消失,而“伤离别” 的实情却是随时令之推移与日俱增。 下阙: 写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伤情无限。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四
雨霖铃
学习目标 品鉴意象,体味情感。
雨霖铃
掌握表现手法。 柳永
了解豪放词柔顺约词的特点。
• 一、给红体字注音
骤雨 zhòu
凝噎 yē
暮霭 ǎi
都门 dū
那堪 nǎ
二、解释下面红色的词语
都门帐饮无绪
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竟 多情自古伤离别
终,直到最后 为动用法,为……伤心
经年
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离别前
小结:离别时
寒蝉、长亭晚 骤雨歇 都门帐饮 执手相看泪眼
渲染气氛 寓情于景 实
白描手法
写
烟波暮霭
离别后
晓风残月
良辰好景
虚
寓情于景
写
直接抒情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四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上阙: 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_寓__情__于__景__,_借__景__抒__情___ (1分),词人用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个意象: 酒__、__杨__柳_、__晓__风__、__月_影___ (1分)集中渲染成一 幅_凄__清__孤__寂__的画面(1分),用_酒__的__愁__苦__ 、 杨__柳_的__萧__疏___、晓__风__的_清__冷__ 、残__月__的_破__碎__ 来烘 托__形_只__影__单__、__孤_零__惆__怅___的离人心境(2分), 抒情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小结1分)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ppt课件
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而你留下的不 只是名字,你留下的是那个朝代无数读书人的美梦,你留下的更 是你那凄婉美丽的中华词魂!
基础导学 1.文学常识
浪漫词人柳三变
柳永(约 984 年~约 1053 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 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 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堪 不堪 湛 湛蓝
霭 雾霭 蔼 和蔼
凄 凄切 萋 芳草萋萋
堑 天堑 暂 暂时 宵 元宵 霄 云霄
2.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绮绮丽 掎掎角之势
玑 珠玑 矶 石矶
堤 堤坝 提 提醒
堪 不堪 湛 湛蓝
霭 雾霭 蔼 和蔼
凄 凄切 萋 芳草萋萋
堑 天堑 暂 暂时 宵 元宵 霄 云霄
3.辨析词义,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横线上。 (1)吟赏·欣赏 A.市工人文化宫、市曲艺家协会等单位协办的“首届三游 洞诗文 吟赏 会”。 B.他很 欣赏 这种建筑的风格。 (2)凄切 凄凉 A.朋友都说秋季是一个 凄凉 的季节,我从来没有这么 认为。
作者用铺叙的手法,由都会而重湖,由十万人家而钓叟莲娃, 层层展开,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宋前期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富 庶的太平景象。据说“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罗大经《鹤林玉露》)。
惜别之作——《雨霖铃》
《雨霖铃》 写于 1024 年,41 岁的柳永第四次参加进士 考试,本已考中,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 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屡试不第,柳永愤而离 开汴京,到江南漫游,临行前,与恋人在都门外的长亭依依惜别。 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失意孤独之 感一起涌上心头。这首词就集中表达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1课件必修4高中必修4语文课件
12/7/2021
基础 梳理 课前·
(jīchǔ)
第一页,共三十三页。
1.读准字音 (1)堤.沙( ) (2)天堑.( ) (3)珠玑.( ) (4)罗绮.( ) (5)叠 ( ) (6)凝噎.( ) (7)暮霭.( ) (8)今宵.( ) (9)纵.有( )
答案 (1)dī (2)qiàn (3)jī (4)qǐ (5)yǎn (6)yē (7)ǎi (8)xiāo (9)zònɡ
何人说
12/7/2021
第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答案
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对杭州的情 况作总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是分写,“钱塘自古繁华” 是对前两句的总结。 B.《雨霖铃》中“都门帐饮无绪”,既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同时也暗示 了送别时的情感。“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 境之中。 C.《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 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十万”言人口之多,“参差”写出了楼阁房舍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 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2/7/2021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7.柳永的这首词,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是
12/7/2021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2021/12/7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课前·基础(jīchǔ)梳理
内容(nèiróng)总结
基础 梳理 课前·
(jīchǔ)
第一页,共三十三页。
1.读准字音 (1)堤.沙( ) (2)天堑.( ) (3)珠玑.( ) (4)罗绮.( ) (5)叠 ( ) (6)凝噎.( ) (7)暮霭.( ) (8)今宵.( ) (9)纵.有( )
答案 (1)dī (2)qiàn (3)jī (4)qǐ (5)yǎn (6)yē (7)ǎi (8)xiāo (9)zònɡ
何人说
12/7/2021
第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答案
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对杭州的情 况作总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是分写,“钱塘自古繁华” 是对前两句的总结。 B.《雨霖铃》中“都门帐饮无绪”,既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同时也暗示 了送别时的情感。“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 境之中。 C.《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 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十万”言人口之多,“参差”写出了楼阁房舍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 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2/7/2021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7.柳永的这首词,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是
12/7/2021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2021/12/7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课前·基础(jīchǔ)梳理
内容(nèiróng)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着问题去阅读] 我对合作的认识是
我周围的人对合作的看法是
我是否能与别人团结合作?
我以后准备这样做
离
别
1.离别,虽然带着点点的愁绪,虽然有些许的惆怅,可是 离别,也蕴含着希望。正因为有了离别,重逢时的喜悦和兴奋才 显得格外的闪亮;正因为有了离别,思念和友情才会像颗颗璀璨 的天星, 闪耀在世间; 正因为有了离别, 种种的情感才会被拉伸、 增大,深入人们的内心。离别,不仅仅是离去、分别;离别,何 尝不是全新的开始?
2.离别是一本书,写满了桩桩件件的往事;离别是一句话, 传达着你我之间珍贵的情谊;离别是一首歌,唱出了我们难忘的 成长经历;离别是一张画,油印着一只只从小渐大的脚丫„„面 对离别,我们纵然心酸泪下,纵然悲痛欲绝,纵然有多少无可奈 何,也无法左右命运中冥冥注定的离别。离别之后,或许在生命 的某个拐角处,我们又会有重逢的一刻。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 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 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 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 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 来到了海边, 从此, 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 自的家庭、 子女, 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 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素材挖掘] 一、课内素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 眼对眼,泪眼婆娑。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此时 无声胜有声”, 是“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 既然这么不舍得, 那词人为什么要离开呢?也许是统治者不欣赏,也许是迫于生 计。总之是不得不离开。古往今来恋人离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江 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那一腔离恨,谁能一语 道破?请领略词坛妙手柳永的《雨霖铃》 。
二、背景寻踪 《望海潮》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 (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 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 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 传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 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答案:1.古义: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之情;今义:①情怀, 意趣;②人的仪表举止;③风土人情 2.古义:没有心思,心情不好;今义:没有头绪 3.古义:冷清,凄清;今义:不热闹或冷淡地对待
四、词类活用 1.异日图 将好景 . 2.嬉嬉钓叟莲 娃 . 3.多情 自古伤离别 ..
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画 2.名词用作动词,采莲 3.形容词用作名词,多情的人
[写作借鉴] 融情于景 《雨霖铃》将“多情”与凄凉的清秋傍晚景色融为一体,创 造了一种诗意的境界,从而表达了作者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如 词开头不仅写出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更重要的是景中有情,情 中有景,做到了字字含情。
(一)什么是融情于景? “融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 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 自然景物, 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情感熔铸到对客观景物 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境来寄托感情。 (二)在写作中怎样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 1.用心观察,仔细描写。 2.选择与你当时心境感情相符的景物。 3.以情写景,以景载情(将景物给你的感受写出来)。
三、整体感知 1 .结合《望海潮》的上片,说说“形胜”“繁华”“珠 玑”“罗绮”“绕”“怒涛”等词的表达效果, 并从词风上略作 分析。
答案:“形胜”“繁华”为总括之笔,自“烟柳”之下具体 展示如何形胜、 繁华。 “珠玑”“罗绮”是细节描写, 以小见大, 表现了杭州市场的繁荣和市民的殷富。 “绕”字尽显长堤迤逦曲 折的态势,“怒涛”写出了钱塘江的澎湃与浩荡。从词风上看, 《望海潮》一反柳词惯常的委婉风格,大开大阖,波澜起伏,浓 墨重彩地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和壮丽景象。
五、名句积累 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 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2.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知人论世] 一、作者档案
柳永(约 987—约 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排行 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 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 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 得四字批语:“且填词去。”仕途无望,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 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生,最终由群 妓合金而葬。
一、读准字音 1.单音字 堤 沙( . 罗绮 ( . 暮霭 ( . ) 天堑 ( . ) 珠玑 ( . ) )
) 叠 ( )
) 凝噎 ( .
答案:dī qià n
jī
qǐ
yǎn
yē
ǎi
2.多音字 差 参 . 加 参参 . 参商 .
答案:cēn lò ng
. 参差 差 强人意 . 差 遣 差 . 质量差 .
六、个性解读 柳永是我国第一位专业词人, 他对词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有 目共睹的, 但人们对他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和潦倒贫困的生活却 有不同的评价,那么你怎样看待他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答案:(观点一)柳永出身官宦之家,为人放荡不羁,流连于 秦楼楚馆,终生潦倒。但他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其词当 时广为流传,他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于他的人生态度和生 活方式,我们不必以今人的观点来苛求古人。其实,他的所作所 为,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抗争。
答案: 《望海潮》的基调乐观豪迈, 《雨霖铃》的基调低沉抑 郁,可以说迥然不同。之所以不同,原因有三:第一,产生的背 景不同。 《望海潮》写于北宋初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 安居乐业,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雨霖铃》 写于北宋经济趋向衰退,内忧外患不断加剧的时期,颓废的气象 已经出现。第二,作者的心境不同。写《望海潮》时,作者大约 三十岁,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而写《雨霖铃》时, 作者屡经坎坷,对前途已产生迷惘之情,情绪低沉。第三,题材 不同。 《望海潮》是赠人之作,而所赠的对象又在好似天堂的杭 州为官,自然格调较高;而《雨霖铃》则是写离别的,正如词人 所说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写作内容及 具体背景决定了这首词的格调低沉抑郁。
2. 《望海潮》这首词中使用了很多数词,这些数词在表意上 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词中有许多由数字组成的词组, 如“三吴都会”“十 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 这些词 组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 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3.曾有人评论《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意境宏阔”,请你具体分析其“宏阔”表现在哪里。
五、美点赏析——虚实结合 《雨霖铃》采用了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词作内容分 析说明。
答案: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三句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 实事实情, 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 得不别的心情;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虚写中所着 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 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 遣痛苦。
第二单元
第4课 柳永词两首
——少年壮志望海潮,暮岁悲情雨霖铃
鱼竿和鱼篓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 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 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在原地就用干柴燃起 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 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 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 他浑身的最后一点 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答案:以“念”字领起,表明是设想。道路辽阔,“千里烟 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浩渺的烟波、 沉沉的暮霭、 辽阔的天空, 全是写景,实际上暗含的全是情,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 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念去去”以后之言,大气包举,一 泻千里,似江流出峡,直驰平川,可谓“宏阔”之致。
四、疑难探究 《望海潮》和《雨霖铃》这两首词的基调有什么不同?原因 何在?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 柳永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 内容,而且创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 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内容上,柳词大 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 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 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 “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 足见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雨霖铃》 柳永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娼馆酒楼间,因而他 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 品中,很多是反映他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的。 《雨霖铃》 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写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 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离别情景的。
三、相关知识 词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 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 盛于宋。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90 字)、长调(91 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 一、文脉梳理
分别之景:寒蝉、骤雨、长亭 实写 分别之情:执手、泪眼、凝噎 雨霖铃 别后之景: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写 别后之情:更与何人说
多情自古
伤离别
二、意旨探微 《望海潮》运用铺叙的手法着力描写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 象,表现了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 的社会风貌。这首词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一 方面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雨霖铃》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清幽的景色、铺叙白描 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秀淡清幽的词境,通过 对将别、临别、别后的种种情景的描绘,述说了羁旅行役之人的 悲凉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