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及教学案例》读后感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及教学案例》读后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及教学案例》是王永春教授主编的。
这本书是《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一书的读后感、一线教师的解读和教学案例研究。
相对于单纯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言,读起来更容易理论结合实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一些道理。
书中从数学思想方法简介、与抽象有关的数学思想、与推理有关的数学思想、与模型有关的数学思想、其他数学思想方法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六章节进行阐述的。
认真阅读此书,不但让我对数学学科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也让我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把握数学思想有了新的思考和收获。
在平时的备课研讨中,我们常常说要研讨教材,要研究教材中体现的数学思想,要能够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可在教学中,常常是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明明觉得自己讲得很明白,学生就是听不懂,或者说就是不明白老师的意思是什么。
还有的时候,学生本来还是有些明白的,结果我们讲着讲着学生就更加糊涂了。
比如说吧: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是哪种方法?当然是两个长加两个宽,可在教学的时候,我们一直强调的是(长+宽)×2,结果有的孩子就糊涂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硬套公式,一旦遇到稍有变式的题目,学生就会出现错误,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思考解决的现象。
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在教学中没有较好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数学的学习关键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个个知识点,没有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本质。
阅读了“数学思想导引,让套公式变成长智慧”,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是在数学教学中,每一种数学思想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的数学思想紧密融合在一起。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对数学中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掌握,才能够在教学中发掘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渗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是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发现渗透在题目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不能一味的为解题而解题,让学生只会机械的套公式,不能灵活的进行思考。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第一篇:《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最近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郑毓信著),感触颇深。
书中讲到: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特殊之处:我们应以数学为素材,也即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抽象、类比等一般的思维方法,同时又应当帮助学生超越一般思维走向数学思维,也即初步的领悟到数学思维的特殊性,从而就能在“学会数学的思维”这一方向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只有通过深入的揭示隐藏在数学知识内容背后的思维方法,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将数学课“讲活”、“讲懂”、“讲深”。
这就是指,教师应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教师并应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有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教师在教学中又不仅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也应帮助学生深入领会并逐渐掌握内在的思维方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基本知识的掌握过程中,不断形成数学能力、数学素养,获取多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从而“数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基本知识的掌握是途径,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的获取才是最终目的。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活动,一种经历,一个过程,活动和过程是不能告诉的,只能参与和体验。
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书本知识、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获得对知识的真实感受,这是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转化为能力的原动力。
正如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醒目的格言:“做过的,浃髓沦肌。
”平日的教学中,面对教师的提问,若是简单的问题,回应的学生比较多,一旦遇上思考性强、有深度的问题就只有个别同学试探性地举起自己的手,多数同学选择沉默,更有甚者,有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真的,学生连大气都不敢出.........这是我教四年级上课提问时的情景,每到这时,我的心就开始颤动,课间时还满脸兴奋的孩子怎么到课堂提问时就这幅摸样,我开始寻找答案,原因是他们缺乏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思考能力几乎丧失了。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读后感丘维声先生的《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数学教育参考书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丘维声先生对于数学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本书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丘维声先生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如“拆分、组合”、“归纳、演绎”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对数学问题进行拆分、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非常实用,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另外,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注重实际应用。
丘维声先生在书中举了很多生动的实例,如小车过桥问题、比例尺问题等,这些实例都非常具有实际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这种注重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应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丘维声先生的《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数学教育参考书籍。
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更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成绩。
这本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除了上面提到的主要特点之外,我认为丘维声先生的《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还有其他一些值得肯定的方面。
其中之一就是,本书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概念非常全面,几乎包含了小学阶段所需的全部数学内容。
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参考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更好地进行教学。
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也能够帮助他们系统性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更为全面的数学知识。
另一个值得肯定的方面是,本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本书中,丘维声先生提出了很多启发性的问题和思考题,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变化的环境,提高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总之,丘维声先生的《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数学教育参考书籍。
读《小学数学教师》有感
读《小学数学教师》有感读《小学数学教师》有感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小学数学教师》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小学数学教师》有感1通过阅读学生的理解水平实施“有过程”的教学——以“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的对比分析使我真正认识到在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
已达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把握,培养数学能力,同时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然后刘教授又给我们教师往往按照成人的理解以及思维习惯来看待学生的学习,容易将“现成的结论”告诉(教)给学生并加以大量的训练。
这样的教学既不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又易使学生遭遇人为的障碍,从而逐步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
接着通过“加法初步认识”以及“减法初步认识”为例,分析学生在学习加减法时的思维过程,以及教师应该设计哪些“过程”促进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并对数学产生积极情感。
案例1中教师设计的活动显然是对所教“结论”的巩固和强化。
由于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为什么用加法”“3加2为什么等于5”都非常抽象,而且教师的理念是“刚才我已经’教’了现在你们就应该会用”,没有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此抽象的结论仅凭教师告知“一遍”,学生怎么能准确地“复述”呢?显然这样的教学是“教与练”,是“告知式的,缺少学生自己的感知、质疑、争论、思考与体验。
案例2中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开放性”活动。
通过学生操作,创设能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再次感知“减法模型”,然后整体上比较、概括所编“算式”的共同之处,抽象出“减法”,从而理解减法的意义。
由于教师对“减法”的定位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案例抽象概括出其“模型”,因此当教学中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时,教师能成功地诊断出学生“争论”的本质所在--减法是解决某类问题的一个数学模型,关注的是抽象的数量关系而非现实意义。
《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读后感
《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读后感
《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本介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培养的书籍。
在阅读了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受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首先,这本书提倡了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了通过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的重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强调记忆和应用公式,而这本书提出了通过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这本书介绍了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活动。
例如,它讲解了如何设计有趣的问题和活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些方法和活动很实用,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思考能力。
另外,这本书还强调了数学思维的培养。
它介绍了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通过数学游戏、数学拓展活动和数学思维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很有启发的教育著作。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数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经验,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对每一位数学教师和对数学教育感兴趣的人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下是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心得体会:1. 建立数学思维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始,不仅仅关注计算和应用,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需要建立起正确的数学观念。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具体事例、图形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
3. 引导学生形成数学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数学学习也不例外。
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整理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比如分析问题、找出规律等。
4. 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具、电子教学软件等,丰富数学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应关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习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建立起牢固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1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1在阅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数学教育新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开篇就强调了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并非是一种抽象、难以捉摸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日常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
它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这些思维能力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关键。
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中最为基础的部分。
在小学数学中,无论是加减法的运算,还是解决应用题,都需要学生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
比如,在计算 25 + 37 时,学生需要明白个位相加,十位相加的道理,这就是逻辑思维的体现。
而在解决“小明有 10 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 5 个,那么小红有几个苹果?”这类应用题时,学生需要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先确定小明苹果的数量,再根据小红比小明多的数量,计算出小红苹果的总数。
这一过程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形象思维在小学数学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于直观、具体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通过展示实际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让学生观察、触摸,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特征。
在教授乘法运算时,利用直观的矩阵排列,如 3×4 可以表示为 3 行 4列的矩阵,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创新思维则是让学生能够突破常规,想出独特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在数学学习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尝试新的方法,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计算 99×99 时,常规的方法是列竖式计算,但如果引导学生将 99 看作 100 1,那么就可以通过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即 99×99 =(100 1)×99 = 9900 99 = 9801。
读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摘抄
读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摘抄一.数学化: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数学化这一思维方式的完整表述,即其不仅直接设计如何由现实原型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概念或问题,而且也包括了对于数量关系的纯数学研究,以及由数学知识向现实生活的复归。
数学化是一条保证实现数学整体结构的广阔途径,情境和模型,问题与求解这些活动作为必不可少的局部手段是重要的,但他们都应该是服从总的方法。
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中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但是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仅仅局限于特定的现实情境,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迁移性“方面的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
我们还需要明确肯定数学知识向现实生活复归的重要性。
这正如荷兰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所指出:“数学的力量源于它的普遍性,人们可以用同样的数去对各种不同的集合进行计数,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去对各种不同的量进行度量。
尽管运算所涉及的方面十分丰富,但又始终是同一运算——这即是借助于算法所表明的事实。
作为计算者人们容易忘记其所设计的数意义,他所面对的文字题中的算术问题的来源。
但是,为了真正理解这种存在于多样性之中的简单性,在计算的同时我们又必须能够由算法的简单性回到多样化的现实。
二.凝聚,算术思维的基本形式。
所谓的凝聚,也即由过程向对象的转化构成了算术以及代数思维的基本形式。
在算术和代数中有不少的概念在最初是作为一个过程引进的,但最终却又转化为了一个对象。
第一,凝聚事实上可被看成“自反性抽象“的典型例子,而后者则又可以说集中地体现了数学的高度抽象性。
即“是把已发现结构中抽象出来的东西射或反射到一个新的层面上,并对此进行重新建构。
例如:“加法到乘法,以及由乘法到乘方的发展显然也可以被看成更高水平上的不断建构。
第二,以色列数学教育家斯法德指出,凝聚包括三个阶段:内化,压缩,客体化。
《数学思维养成课——小学数学这样教》读后感
《数学思维养成课——小学数学这样教》读后感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对于简单的问题,低年级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争先恐后的抢答,而对于稍微有点难度的问题,课堂便会陷入沉寂的状态,顿时鸦雀无声。
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低年级的孩子不会思考,不能发散自己的思维造成的。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林碧珍老师的这本《数学思维养成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林碧珍老师说,我们要追求有思想的数学教学,做有思想的教师,自己会思考,教会儿童思考。
这本书分为三个章节:抽象、推理、模型。
每个章节下有不同的数学思想,随后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做了具体阐释。
一、根据已有经验(),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在一年级的教学《1mdash;5的认识》中,生活里经常需要数数,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周围的物体,并进行交流。
从具体的4张桌子、4朵花、4个小朋友,抽象出4这个数。
这时用一个数,也就是一个特殊的符号来表示一个数量,反过来,4还可以表示任何具有数量2的事物。
在这个过程中,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就给学生初步渗透了符号化思想。
二、感悟体会,认知数学思想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渗透了数学思想,对于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让学生进行感悟,对数学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在一年级的进位加法《9+几》的教学时,如果让学生仅仅学会计算,很容易。
比如计算9+5,只要教会学生见9想1,5可以分成1和4,9+1=10,10+4=14,所以9+5-14,但是这样,似乎缺失了什么,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认知数学思想。
在这一题中,还可以通过数轴,运用数与点的一一对应进行运算。
在数轴上找到9。
《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读后感(精选5篇)
《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读后感(精选5篇)《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读后感(精选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读后感(精选5篇)5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读后感1《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这句话对于我们新教师来已经是烂熟于心,但对于这句话真正理解的少之又少,读了王永春老师的《小学数学思想与数学思想方法》之后,对这句话才有了真正的认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在其次,数学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本书中,王老师为我们总结了小学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这让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结合所教知识很清楚地知道这些知识中蕴含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这学期我任三年级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主要思想有:第3单元“测量”中学习的长度单位:分米(dm)、毫米(mm)、千米(km)是符号化思想的应用;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中有些习题如本书中第25页的“案例2”应用了分类思想;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中学习的重复问题是集合思想的应用;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白纸可以折出不同的形状表示它的1/4。
在学生充分展示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形状、大小不同,但都是把一张正方形白纸平均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这个教学过程中有变中有不变的思想的应用。
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把一个圆形平均分,分的份数越多,分数越小,如果一直分下去,可以对应写出无限多个分数。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
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读《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有感
读《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有感第一篇:读《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有感读《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有感池月秋作者简介G·波利亚(GeorgePolya,1887—1985),著名美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
1912年获布达佩斯大学博士学位。
1914年至1940年在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任数学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1928年后任数学系主任。
1940年移居美国,历任布朗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教授。
1976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还是匈牙利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哲学科学院和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的院士。
其数学研究涉及复变函数、概率论、数论、数学分析、组合数学等众多领域。
1937年提出的波利亚计数定理是组合数学的重要工具。
长期从事数学教学,对数学思维的一般规律有深入的研究,这方面的名著有《怎样解题》、《数学的发现》、《数学与猜想》等,它们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内容简介本书出自一位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的手笔,虽然它讨论的是数学中发现和发明的方法和规律,但是对在其他任何领域中怎样进行正确思维都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本书围绕“探索法”这一主题,采用明晰动人的散文笔法,阐述了求得一个证明或解出一个未知数的数学方法怎样可以有助于解决任何“推理”性问题——从建造一座桥到猜出一个字谜。
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尝到了本书的甜头,他们在本书的指导下,学会了怎样摒弃不相干的东西,直捣问题的心脏。
精彩分享怎样解题表第一步:弄清问题。
1.未知数是什么?已知数据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满足条件是否可能?要确定未知数,条件是否充分?或者它是否不充分?或者是多余的?或者是矛盾的?2.画张图,并引入适当的符号。
3.把条件的各部分分开,并把它们写下来。
第二步:拟订计划1.考虑以前是否见过它?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2.考虑具有相同未知数或相似未知数的熟悉的问题。
读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摘抄
读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摘抄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读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摘抄
摘录:
一.数学化: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数学化这一思维方式的完整表述,即其不仅直接设计如何由现实原型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概念或问题,而且也包括了对于数量关系的纯数学研究,以及由数学知识向现实生活的复归。
数学化是一条保证实现数学整体结构的广阔途径,情境和模型,问题与求解这些活动作为必不可少的局部手段是重要的,但他们都应该是服从总的方法。
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过
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中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但是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仅仅局限于特定的现实情境,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迁移性“方面的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
我们还需要明确肯定数学知识向现实生活复归的重要性。
这正如荷兰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所指出:“数学的力量源于它的普遍性,人们可以用同样的数去对各种不同的集合进行计数,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去对各种不同的量进行度量。
尽管运算所涉及的方面十分丰富,但又始终是同一运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后感小学数学读书笔记心得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后感|小
学数学读书笔记心得》
摘要:杨庆余老师《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学数学学科性质与任”部分受益匪浅,如今社会数学日益成公民必化素养数学教育众化成代要所以发展公民数学素养已是学数学学科教育基任,计算规则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分析与综合能力审题能力培养也是我们应该重视地方
杨庆余老师《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学数学学科性质与任”部分受益匪浅
如今社会数学日益成公民必化素养数学教育众化成代要所以发展公民数学素养已是学数学学科教育基任
作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义让孩子们懂得数学价值对己数学能力有信心学会数学交流用数学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对数学素养培养我们又要很多问题首先是数学思维培养而数学思维培养又要遵循儿童认知规律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
其让我感触深是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培养语道孩子们许多问题障碍可能并不问题策略不当或者程有误而往往关问题性质认识与问题表征上存某些问题
也就是孩子们对问题分析问题能力要我们培养提高
计算规则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分析与综合能力审题能力培养也是我们应该重视地方
日常教学活动我们就应该助孩子们题、辩题、审题甚至必要候让孩子出些错误提高审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
普通知识与现实特殊情境系是孩子们数学学习程遇到老难强调我们既要认识到这基事实尊重孩子认知发展规律不揠苗助长又循序渐进地助孩子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角助孩子
.。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第一篇:《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最近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感触颇深。
书中讲到: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特殊之处:我们应以数学为素材,也即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抽象、类比等一般的思维方法,同时又应当帮助学生超越一般思维走向数学思维,也即初步的领悟到数学思维的特殊性,从而就能在“学会数学的思维”这一方向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只有通过深入的揭示隐藏在数学知识内容背后的思维方法,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将数学课“讲活”、“讲懂”、“ 讲深”。
这就是指,教师应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教师并应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有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教师在教学中又不仅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也应帮助学生深入领会并逐渐掌握内在的思维方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基本知识的掌握过程中,不断形成数学能力、数学素养,获取多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从而“数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基本知识的掌握是途径,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的获取才是最终目的。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活动,一种经历,一个过程,活动和过程是不能告诉的,只能参与和体验。
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书本知识、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获得对知识的真实感受,这是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转化为能力的原动力。
正如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醒目的格言:“做过的,浃髓沦肌。
”平日的教学中,面对教师的提问,若是简单的问题,回应的学生比较多,一旦遇上思考性强、有深度的问题就只有个别同学试探性地举起自己的手,多数同学选择沉默,更有甚者,有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真的,学生连大气都不敢出.........这是我教四年级上课提问时的情景,每到这时,我的心就开始颤动,课间时还满脸兴奋的孩子怎么到课堂提问时就这幅摸样,我开始寻找答案,原因是他们缺乏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思考能力几乎丧失了。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在《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一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数学思维与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四个部分的核心内容。
数学思维与数学教育数学思维是指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数学思维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存在,更是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作者强调了数学思维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的重要价值,如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
同时,作者也提到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与数学教育相结合,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作者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逻辑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创造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有趣的数学游戏和问题解决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小学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和问题解决思维。
其中,抽象思维是数学思维的基础,通过将具体的数学问题抽象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核心,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
空间思维是数学思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空间相关的数学问题。
问题解决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最终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时,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我与小学数学》读后感我读了《我与小学数学》这本书,对于小学数学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解和体验。
这本书以一个小学生的视角,生动地描述了作者与数学学习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数学对我们的重要性。
在《我与小学数学》这本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他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所感受到的乐趣和挑战。
从他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他对数学的热爱和对学习的执着。
他通过讲述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让我更加明白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培养。
通过数学学习,我们能够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书中还提到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启发的。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例来说明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应用。
这让我认识到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和无趣的事情,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就能够轻松地解决数学问题。
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让我更加有信心去面对数学学习。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应用。
作者通过讲述一些实际问题来说明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让我认识到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几乎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看到它的应用。
通过学习数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
这让我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
通过阅读《我与小学数学》,我对小学数学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
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学习对我们的重要性,认识到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书中对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去面对数学学习。
总的来说,读完《我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我对数学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对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10篇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10篇本文共收集了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共计10篇。
1. 《小学数学教育思想史》读书心得通过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思想史》,我了解到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教育思想的演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采用对话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教师的自身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2. 《小学数学教学艺术》读书心得《小学数学教学艺术》一书详细地讲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种艺术方法。
通过阅读,我明白了开展数学思维训练的必要性,也学会了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
我相信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3. 《小学数学重难点与疑难问题解析》读书心得阅读《小学数学重难点与疑难问题解析》,我深刻认识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各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归纳,我也得到了很多有用的教学方法,这将对我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4. 《小学数学必修题精析》读书心得《小学数学必修题精析》切实地开拓了我的眼界,并让我从实际出发,挖掘数学问题的本质和实用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其中的一些例题用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5. 《小学数研究题解析》读书心得《小学数研究题解析》详细地讲解了小学数学中的各种题,让我从中获得了很多教学经验和方法。
通过分析和总结,我发现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6. 《小学数学教学实录》读书心得在《小学数学教学实录》一书中,作者详细地记录了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
通过阅读,我学会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研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维的魅力,并尝试通过小组合作来提升学生的研究成绩。
7. 《小学数学试题分析与解答》读书心得《小学数学试题分析与解答》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材。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小学数学各章的难点和思维重点,还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
《数学思维养成课——小学数学这样教》读书笔记
《数学思维养成课——小学数学这样教》读书笔记2015年2月或受培训,或听讲座,或观摩学习,或教学研讨,多多少少对数学思想有了一些认识。
但平日还是无暇细细研读领悟。
假期将至,计划利用闲暇时间系统学习学习。
可翻遍学校图书室,没有哪本是专业阐述数学思想的。
跑至新知图书城,翻遍电脑目录,再把所有教育类书籍一一翻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捞到相关的。
在即将心灰意冷之时,终于在市新华书店找到此书,初看题目:“数学思维”?哪儿跟哪儿嘛!与“数学思想”不但字不同,涵义更不同!!随手一翻,捡到宝了《数学思维养成课——小学数学这样教》一书通篇讲述的都是适合在小学阶段渗透的数学思想,此书实质是课标精神在课堂中的创造性运用。
该书由福州市小学数学林碧珍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林碧珍和她的整个工作室实践与思考的成果,集结了团队所有成员的智慧。
本书把数学思想按“抽象思想”“推理思想”“模型数学”三大板块分为三章。
每章中又以这些数学思想派生出的其他数学思想作为节。
第一章“抽象思想”包括“数形结合”、“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共五节;第二章“推理思想”包括“归纳思想”、“类比思想”、“转化与划归思想”、“极限思想”共四节;第三章“模型思想”包括“模型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共三节。
每节讲述的都是适合在小学阶段渗透的数学思想。
本书的12节数学思想均按“策略把握”、“案例展示与案例解读”、“教材中可用的素材”三个环节详尽阐述。
“策略把握”环节讲述的是该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渗透策略的把握;“案例展示与案例解读”环节用课堂教学实践的经典案例,再配以通俗的案例解读,阐述数学思想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和渗透。
该书所收集的案例详实而生动,向我们展示了何谓“追求有思想的数学教学”,提供给一线教师契合当前先进数学教育理念的鲜活经验。
“教材中可用的素材”环节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为例,列出相应思想方法在小学各学段和各教学领域渗透的细目表,如图:整本书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浅显易懂,实用价值高,指导意义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看了《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一书后,对其中教师的教学案例感慨很深:都是为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建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奋斗。
创新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有了创新的教学,给予学生思维发展得空间。
创新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下面是我读后的一些感言。
一、首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学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
数学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才能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颖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
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的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新需细读教材,再因人而教。
教师理清教学层次,找准教学难点,确定教学重点是关键所在。
1.亲近文本,找准难点。
叶圣陶先生有诗云:“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景,入境始与亲。
”教师只有准确的把握课文的内在层次,辨清作者思路的轨迹,真切深入的理解课文,才有可能设计好讲析层次。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去关注能够震撼心灵的文本内容,激发学生深层次的解读欲望,让学生在深层次阅读中感悟到文本的意义,真正领悟文本的魅力。
2.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
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依据具体课文而定,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如果墨守成规,一味死扣课本,甚至唯教参是从,那便有缘木求鱼之嫌了。
课堂教学重点的确定必须考虑教学的主题,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
做到因人而异,适时而化。
所以,我们备课,教学设计也应做到因文、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
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责任心。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其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习惯养成包括两方面:1、行为习惯养成:包括听、说、读、写等各种习惯养成,学生要会听讲、会学习,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创新习惯。
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创新思考,习惯的培养显得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认知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常新思维训练。
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
习习惯入手。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让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
这些都是创新课堂的基础保障。
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对孩子讲的是数学家陈省身为小学生数学报的题词:“数学好玩。
”教育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要求孩子学习和作业时有效率,不能拖拉,在规定的时间里去完成任务,并确保正确率。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要讲究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
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成功=刻苦努力+正确方法+不说空话。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也证明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而且能带来高
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则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并且会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
由此可见,方法在获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五、课堂问题设计要科学、有效。
数学是以课堂思维为主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时必用的方法,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
教师的课堂提问指向性极强,往往直接引领学生的思维向预期的方向推进。
在设计问题时一般不要出现下列情况: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有的还是一问一答,还有的是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
那么在讲解新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尽可能地从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
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进行分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