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桶者教案(整理过)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教案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教案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章“情节:摇摆的秋千”,第一节《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小说《骑桶者》的情节设置、人物刻画、象征意义等方面,探讨作者卡夫卡如何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表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骑桶者》的情节结构,分析其独特之处。

2. 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现代派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卡夫卡的叙事手法。

重点:分析小说情节、人物刻画及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卡夫卡的生平照片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与小说情节相关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氛围。

3.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象征意义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例题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情节结构:起承转合3. 人物形象:主人公、桶、老板娘4. 象征意义:现代社会、异化、孤独5. 主题思想: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小说《骑桶者》,谈谈你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风格。

组织课后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例题讲解的详细内容。

2024年骑桶者教案课件教案2

2024年骑桶者教案课件教案2

2024年骑桶者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骑桶者》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骑桶者》一文,分析其文学特点,理解其深层寓意;结合历史背景,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通过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骑桶者》的故事情节,理解其文学价值;2. 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挖掘作品深层含义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骑桶者》的文学特点,理解其深层寓意;教学重点:通过细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骑桶者》课文预习、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2024年的科技发展图片,引发学生对未来世界的思考,进而引入课文《骑桶者》;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巡回指导;3. 文学特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某一段落为例,讲解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深层寓意;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某一情节,进行文学鉴赏练习;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分享各组的观点;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分析《骑桶者》的深层寓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骑桶者》2. 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概括文学特点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探讨文学鉴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骑桶者》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内容,阐述其寓意;(2)从课文的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谈谈你对2024年社会现象的认识。

2. 答案:(1)略;(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课堂互动效果;针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适当调整教学难度;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骑桶者》作者的其它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骑桶者教学设计完整版

骑桶者教学设计完整版

伸 2`
作业布 置 1`
对比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比 较异同(提示:从人物身份、人物命运、 人物诉求、人物结局以及主题等角度进 行对比)。
五、评价方案设计
1. 评价形式与工具(打√,如□√)
(1)课堂提问
(2)书面练习√

(4)测验
(5)其他
2.评价内容
(3)制作作品
七、教学反思
4
学生思考并 作答。
在这一问题的思考基础上引 出人物性格特征,分析借煤失败的 原因。
明确:①借煤的方式
畏缩、
惶恐
②交流的方式
性格: 自卑、
10`
问题三:卡夫卡安排主人公“骑桶” 学生讨论
挖掘小说主旨;引导学生归纳
这一方式借煤用意何在
和挖掘小说的创作主题,明确虚构
的重要意义。
六、其它(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应急预案等)
若把“骑桶”改为“拎桶”,则大大降低了小说的想象力、趣味性及内涵的丰富性。由此可见,
虚构可以使小说内容新颖而内涵丰富,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项目
内容
应对措施
教学
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发现
分 A/B 两组 PK,各抒己见,从文中找出依据。
重点
骑桶者;
教学
领悟小说的多重主题。
逻辑主线引导,环环相扣。
难点
主旨探 讨 1`
拓展延
教师引导:如果用两个字概括《哈 利·波特》小说的特点,你会想到什么 词呢学生思考并自由作答。教师引出 “魔幻”二字。明确:《骑桶者》也是 这样一部富有魔幻色彩的小说。大家能 不能再具体说说这样的小说还有什么 特点
虚幻、荒诞、虚假、虚构 揭示贫困者的窘状和有产者的自 私无情; 表现人民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冷 酷; 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不交 流。 人物形象的隐退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言性质,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象征手法等元素。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感悟作品中所传递的人性关怀和道德思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骑桶者》是德国作家霍夫曼斯塔尔的一部短篇小说。

作品通过描写一个贫穷的年轻人骑着木桶试图穿越贵族院的故事,展现了社会阶层差距和人性的悲剧。

小说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道德思考,适合高中学生阅读。

2.2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学生对社会阶层差距和人性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学生可能对德国文学和象征主义手法较为陌生,需加以引导。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言性质,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2 教学难点: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较为丰富,需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阶层差距和人性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需加以引导和启发。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骑桶者》的封面图片或相关背景资料,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阐述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言性质。

2024年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内容为《骑桶者》。

文章通过描写一个骑桶者的奇异经历,展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挖掘。

本节课将重点学习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主题思想。

3. 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暗示手法,理解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文章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分析,语言特色的品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思考骑桶者的形象特点。

3. 精讲课文:a. 分析文章情节结构,梳理故事脉络。

b. 品味文章语言特色,学习象征、暗示等手法。

c. 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创作意图。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文章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巩固知识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文章情节结构2. 人物形象分析3. 语言特色及象征、暗示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文章中骑桶者的形象特点,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b. 选取文章中的一段描写,分析其语言特色及象征、暗示手法。

2. 答案:a. 骑桶者形象特点:孤独、无助、渴望关爱等。

b. 语言特色及象征、暗示手法分析: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a. 推荐阅读:推荐与《骑桶者》主题相近的其他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骑桶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作品的主题思想;(3)能够鉴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运用比较、联系等方法,拓展对作品的理解;(3)结合生活实际,锻炼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情怀;(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3)激发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追求幸福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骑桶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作品的主题思想;3. 鉴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主人公悲剧命运背后的社会原因;2. 作品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3. 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课文内容;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4. 运用情境教学法,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五、教学准备1. 课文《骑桶者》及相关背景资料;2. 教学多媒体设备;3. 学习小组分组安排;4. 学生预习作业检查。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阅读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3)探讨作品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2)解析作品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3)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5. 练习巩固:(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其他文学作品。

6. 课堂小结:(2)强调重点知识点;(3)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兴趣。

《骑桶者》教案

《骑桶者》教案

《骑桶者》教案《骑桶者》教案《骑桶者》教案1设计说明新课标中,“群”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将教与学由“单篇”变成“套餐”,比起单篇独进式的精读教学,更能形成关联、迁移、类比、贯通式的思维,进而让学生形成文学眼光、文化视野。

本设计聚焦卡夫卡小说,形成虚构艺术“微专题”,“执一而驭万”,以《变形记》为铺垫、《骑桶者》为主体、《饥饿艺术家》为辐射,促进学生知识、经验间的联系,实现文本聚合、任务聚焦、能力聚积。

课前准备自主阅读《变形记》《骑桶者》。

思考:《变形记》中,推销员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其中折射着现代人怎样的处境?《骑桶者》中,“我”骑着空桶、高高飘浮在空中借煤,其中有怎样的隐喻?教学目标1、体会小说中虚构的隐喻意义,初步学会用“虚构中的隐喻”解读卡夫卡式的虚构作品。

2、理解虚构作为小说艺术的本质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小说家被人们称为准造物者,是因为他们通过虚构赋予了小说以生命。

虚构让小说成为艺术。

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人卡夫卡天马行空的虚构世界,去理解其作品所诉说的“现代人生存的困惑”。

二、讨论阅读体验,领略《变形记》开篇的隐喻意蕴(一)《变形记》是现代小说绕不过去的存在,回答课前阅读思考:小说把推销员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隐喻了现代人怎样的处境。

赏析富有想象力的开篇。

(PPT)北大教授吴晓东在《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中评论:“他的小说与我们经历的世界都不像,但又太像了。

”问题1:甲虫与我们不像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太像了”意味着甲虫与我们有许多方面非常相似,你体会出有哪些相似之处?提示:甲虫的特点是带着厚壳,从壳对甲虫的意义入手,体会其中的隐喻意蕴。

明确:甲虫背负着重重的壳,隐喻人背负沉重的压力;甲虫外壳坚硬、内在软弱,隐喻人的软弱怯懦;甲虫总是将身体缩到壳内保护自己,隐喻人试图逃避现实和对世界的恐惧;甲虫的壳除了起保护作用之外也带来隔绝,隐喻人的隔阂乃至隔绝……这就是卡夫卡式虚构带来的丰富的意蕴。

问题2:这只甲虫是现代人的灵魂画,甚至每个人都是卡夫卡笔下的这只甲虫,阅读《变形记》时你有这样的体会吗?提示:每个现代人都背负着自己的重壳与压力。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骑桶者》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创意写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流利朗读课文。

2.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难点:创意写作,将课文中的情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课文内容、生字词、课文结构分析、创意写作指导。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乡村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熟悉的乡村生活,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讲解: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 课文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5.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为例,分析其表达手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骑桶者》2. 生字词:标注在课文旁边,便于学生查阅。

3. 课文结构:以图示形式展示,直观易懂。

4. 写作手法:例句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乡村生活》为题,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乡村生活的短文。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乡村生活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我的乡村生活”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文结构分析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课文结构分析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部分,了解故事情节的推进。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骑桶者》的情节梗概,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2.领悟小说的象征手法,理解其深层寓意。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

2.领悟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的深层寓意。

2.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对《骑桶者》的初步阅读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探讨“骑桶者”的寓意。

二、文本解读1.分析小说的情节,梳理故事脉络。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三、课堂讨论a.小说的开头和结尾有何特点?b.“骑桶者”这一形象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c.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是如何体现的?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象征手法。

二、深入分析1.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桶”、“水”、“鱼”等。

2.探讨象征手法的运用对作品主题的深化作用。

三、课堂讨论a.小说的象征手法是如何体现的?b.象征元素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c.你如何看待小说中的寓意?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深层寓意,提高批判性思维。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拓展延伸1.分析小说与现实的关联,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其他类似作品的感受,进行比较分析。

三、课堂讨论a.《骑桶者》与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有关联?b.你认为小说中的哪个情节最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c.你如何看待小说的结局?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关注现实,提高批判性思维。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骑桶者》,使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骑桶者》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映和艺术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弱势群体,体会作者对生活的关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

2. 请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3.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关爱弱势群体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能力。

3. 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

4.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和讲解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精品教案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精品教案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小说鉴赏》中的《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背景介绍,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解读,语言特色探讨,以及小说主题的深入挖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的背景,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3. 掌握小说的语言特色,领会其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心理分析,语言特色的领会。

重点:小说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说文本,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小说文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与小说背景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为理解小说内容奠定基础。

3. 情节分析:引导学生详细解读小说的情节,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

4. 人物形象解读: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5. 语言特色探讨:选取小说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略其艺术魅力。

6. 主题挖掘:引导学生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中,提炼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7.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关于小说主题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8.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内容:(1)背景介绍(2)情节分析(3)人物形象解读(4)语言特色探讨(5)主题挖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2. 答案: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衬托人物性格、揭示社会背景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较为透彻,但对语言特色的领会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指导。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具体章节为《骑桶者》。

课文详细内容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柯达士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个能够飞翔的桶,从而体验到了飞翔的乐趣,但最终却因欲望的膨胀而导致悲剧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的背景,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反思和批判能力。

3. 学习小说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讽刺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飞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飞翔的向往,进而导入课文。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分析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拥有一个能飞翔的桶,会去做哪些事情,引发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5.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如桶的象征、飞翔的象征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骑桶者》2. 板书内容:情节:偶然得到桶、飞翔的乐趣、欲望膨胀、悲剧收场人物:柯达士主题:反思人性、批判欲望表现手法:对比、讽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桶的象征意义。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飞翔的理解。

2. 答案:(1)桶象征了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象征了欲望的膨胀。

(2)飞翔代表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过度的追求可能导致悲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小说《骑桶者》,让学生对人性、欲望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小说,如卡夫卡的《变形记》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小说鉴赏》中的《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对小说的整体感知、主题思想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剖析、艺术特色的欣赏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骑桶者》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会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进行鉴赏。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说中寓意丰富的象征手法,以及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

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艺术特色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寓意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象征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概括故事情节,了解小说基本结构。

3. 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4. 人物形象:详细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会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进行鉴赏。

5. 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从语言、结构、手法等方面欣赏小说的艺术魅力。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内容:主题思想: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人物形象:细腻描绘,丰富多样艺术特色:象征手法,心理描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小说《骑桶者》的故事情节。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并举例说明。

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故事情节:略。

象征手法:如桶的象征、雪的象征等。

人物形象: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意丰富的小说,如《麦琪的礼物》、《项链》等,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小说与文化》中的《骑桶者》。

该篇文章为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弗兰兹·卡夫卡所著,通过描述一个男子骑桶飞翔的故事,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异化与孤独。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2. 通过分析小说,培养学生对现代社会中人性异化与孤独现象的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及人性异化与孤独现象。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飞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飞翔的想象,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巡回指导。

3. 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

4. 解析情节结构:教师讲解小说的情节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结构美。

5. 品味语言特色: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精彩段落,与学生共同欣赏、分析其语言特色。

6. 赏析作品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社会背景出发,探讨人性异化与孤独现象。

7.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

8.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小说的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骑桶者》2. 板书内容:人物形象:主人公形象分析情节结构:小说情节结构解析语言特色:课文精彩段落赏析主题探讨:人性异化与孤独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说明。

(2)从小说的情节结构出发,谈谈你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3)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语言特色。

《骑桶者》教学设计方珊

《骑桶者》教学设计方珊

《骑桶者》教学设计方珊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骑桶者》这首古代民谣,了解其歌曲的歌词和意义。

2.学习和掌握《骑桶者》曲目的鼓点节奏和旋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合唱的形式演唱《骑桶者》。

4.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美感,让学生欣赏并体会古代民谣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骑桶者》古代民谣的音乐,让学生聆听。

2.提问:你觉得这首民谣的曲调怎么样?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二、歌曲分析和讲解歌词(10分钟)1.教师具体分析《骑桶者》这首歌曲的曲调与节奏特点。

2.教师讲解《骑桶者》的歌词,包括每句歌词的意思和描述的故事情节。

三、学习和练习鼓点节奏(15分钟)1.教师为学生分发节奏鼓棒,演示桶身上敲击不同位置发出的不同声音。

2.给学生讲解《骑桶者》的鼓点节奏,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跟随鼓点节奏敲击属于自己的鼓棒。

3.学生分为小组,互相合作练习鼓点节奏。

四、学习和练习曲目旋律(20分钟)1.教师现场示范《骑桶者》曲目的旋律,引导学生跟随学唱。

2.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学习自己的部分旋律,并完成小组合唱的排练。

3.教师辅导学生短时间内掌握自己旋律,并通过合唱练习来提高学生唱曲的技巧。

五、集体合唱排练(25分钟)1.学生根据分组,开始进行集体合唱排练。

2.教师对学生的合唱进行指导和指导纠正,帮助学生提高合唱的整体效果。

六、展示和反馈(5分钟)1.让每个小组依次进行合唱演唱,展示他们的成果。

2.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欣赏合唱的成果,给予肯定和建议。

七、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回顾学生们的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平时多听民谣,多欣赏音乐,培养音乐素养和美感。

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古代民谣,通过理解和掌握《骑桶者》这首古代民谣的特点和形式,来进行自己的创作。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小说与文化》中的《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小说背景介绍,作者卡夫卡简介,小说主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小说主题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卡夫卡及其作品《骑桶者》的背景,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小说学习,关注社会现象,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主题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骑桶者”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好奇心。

2. 背景介绍:介绍卡夫卡及其创作背景,为理解小说奠定基础。

3.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4. 精读课文: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主题。

5.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桶”的象征意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小说中的其他象征元素。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小说背景:卡夫卡、《骑桶者》2. 人物形象:主人公、桶3. 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 主题:社会现象、人性探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对难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变形记》、《审判》等,进一步了解卡夫卡及其创作风格。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小说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分析。

2.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主题的分析。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桶”的象征意义。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优质教案2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优质教案2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教材《骑桶者》单元,具体内容为第一章节,详细讲述卡夫卡短篇小说《骑桶者》全文解析。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创作背景等方面,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卡夫卡独特文学风格。

二、教学目标1. 解卡夫卡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骑桶者》主题思想;2. 掌握小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象征意义等文学要素;3. 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现代派文学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象征意义,把握卡夫卡独特叙事手法;2.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深入探讨作品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卡夫卡画像和简介,引发学生对作者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感受小说语言特点;a. 故事背景:讲述故事发生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现实意义;b. 情节结构:梳理小说起承转合,分析各个部分内在联系;c. 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形象特点,探讨其心理变化;d. 象征意义:解读小说中象征元素,如桶、马、雪等,理解其象征意义;4. 例题讲解:针对小说中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5.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主题思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卡夫卡简介、小说背景;2. 黑板右侧: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象征意义;3. 黑板中央:主题思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小说中象征意义,结合具体情节进行阐述;b. 以小说中人物为原型,创作一篇短篇故事,体现其性格特点。

2. 答案:a. 象征意义:桶象征主人公命运,马象征社会冷漠,雪象征主人公内心孤独;b. 短篇故事:学生可根据自己对人物理解,自由发挥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卡夫卡其他作品,如《变形记》、《城堡》等,深入解卡夫卡文学世界。

2024年选修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选修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选修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选修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小说的境界》中的《骑桶者》。

该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骑桶者以奇特的视角观察世界,体味人生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小说的背景、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语言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骑桶者》的背景、主题及人物形象;2.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说深层主题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重点: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语言特点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与小说情节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思考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3.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小说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小说情节。

5.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经典描写,讲解其艺术手法及作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其他描写,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主要内容:背景及主题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结构解析语言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骑桶者形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3)从小说中选取一段描写,分析其艺术手法及作用。

2. 答案:(1)骑桶者形象象征着追求真理、勇敢面对现实的人。

他敢于挑战世俗观念,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独立的追求。

(2)小说主题为:通过骑桶者的奇特经历,揭示人生的荒诞性,反映人们对自由、独立的渴望。

(3)例:小说中“骑桶者俯瞰着这个世界,他觉得这个世界的万物都是那么可笑”这一描写,运用了夸张手法,表现出骑桶者对现实世界的嘲讽和反思。

2024年《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精彩教案

2024年《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精彩教案

2024年《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为《骑桶者》一文,位于第二章“人物描写”单元。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分析小说《骑桶者》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寓意;学习作者对人物进行细腻描绘的方法;探讨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及人文关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骑桶者》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形象特点,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学习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寓意。

重点:学习人物描写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旧时社会底层人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那个时代背景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课。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对故事情节有初步了解。

3. 内容解析:b. 情节结构分析:讲解小说的情节设置,探讨其寓意。

4. 写作技巧讲解:a. 结合课文,讲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b. 举例分析,让学生领会并学会运用这些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描写技巧,进行现场写作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的普通人”为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答案示例:他中等身材,微微发福,脸上总是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

他的眼睛不大,却透着智慧的光芒。

他名叫张伟,是我们学校的一位普通清洁工。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a.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b.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社会现实,学会关爱身边的普通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环节的图片展示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2. 内容解析中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方法。

3. 写作技巧的讲解与实践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骑桶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造成悲剧的环境因素和骑桶者的形象意义,领悟小说的内涵。

2、通过理解小说的虚构和情感真实的有机结合,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重难点】分析骑桶者的形象,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早晨,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你觉得这现实吗?欧洲有一位作家就把它写成了名著,这就是卡夫卡的《变形记》。

PPT呈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卡夫卡《变形记》由人异化为虫是一个不合常理不合现实的荒诞的情节,这其实就是——虚构。

虚构是小说家编织的谎言,与事实相反,它是超现实的想象,但它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表现的是心灵的真实。

因此,虚构意义就是编织真实的谎言,追求心灵的真实。

今天我们学习《骑桶者》这篇小说,体验作品在虚构荒诞的外表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心灵真实。

二、整体把握1、快速阅读课文,请用两个字概括小说的中心事件:讨煤、买煤、赊煤……2、找出“赊煤”的文本依据三、文本探究探究一:“我”为什么要去赊煤?探究二:“我”为什么以骑桶飞的方式赊煤?提示:骑着空桶飞翔着去赊煤,明显是虚构的情节?卡夫卡为什么要设计这么一个虚构的故事情节?(1)如果拎着桶走着去赊煤,情节走向必然是怎样的?明确:“我”拎着桶去赊煤,被拒绝,作品可能会是惯常看见的“控诉型”小说:主人公是值得怜悯的,老板娘是值得谴责的,作者和读者的态度都是同情主人公的。

(2)卡夫卡让骑桶者骑着桶飞着去赊煤,情节走向是怎样的?明确: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3)小说中“我”认为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老板娘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呼喊看到“我”这个人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理由。

(讨论法)明确:两者皆可。

听到看到的理由:小说中说“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从中可见,老板娘看到了“我”。

没有听到看到的理由:“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老板娘上来后,不可能朝空中看,因此她看不见“我”。

如果她看见“我”了,发现“我”骑着桶在空中飞翔,应该会惊讶新奇,说不定会用煤换“我”的会飞翔的桶。

而老板娘解下围裙扇可能是老板娘觉得围裙上有毛线绒想通过扇这个动作把毛线绒抖掉。

而“我”的喊声和钟声混合在了一起,老板娘以为“我”的喊声就是钟声。

(4)如果老板娘的确看到了“我”并且拒绝给“我”一铲最次的煤,那么她的确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

如果老板娘没有听到看到“我”,那么,老板娘是不是自私冷漠就不一定了。

这样,作品的内涵就更丰富了。

文中的“我”的确是物质匮乏者,这个物质匮乏者仅仅是想早点赊到煤才选择“飞”去的吗?如果他想赊到煤,完全可以直接骑着桶冲进煤店,这样,老板娘就一定会看见“我”了,说不定,老板娘会被“我”的这种赊煤方式所惊骇,稀里糊涂中就把煤赊给“我”了;或者这个老板娘很会算计,用煤换“我”的会飞翔的桶。

但是“我”没有这么做,“我”只是在空中呼喊,这说明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明确:“我”尽管贫穷,但“我”有强烈的自尊心,“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听说“我”没钱付时那种鄙夷的神色。

因为贫穷“我”已经变得畏缩自卑了。

(5)通过刚才的分析,你们觉得小说设计成拎着桶走着去赊煤好呢,还是骑着桶飞着去赊煤好?明确:拎桶走去,作品内涵单一;骑桶飞翔,作品内涵丰富。

小结答案:创作意图的角度:拎桶走去,作品内涵单一骑桶飞翔,作品内涵丰富骑桶者的角度:自尊心强,畏惧交流探究三:“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鄙夷的神色,说明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明确: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这样一个社会现实。

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

探究四: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这也可能是卡夫卡的创作意图。

希望骑桶者的困境不要发生在同学们身上,这需要同学们努力营造一种怎样的人际交往环境呢?明确:人与人之间真诚沟通,互相关爱的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

四、课堂总结在这物欲横流、缺少悲悯情怀的人世间,卑微的人再美好的理想也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毫无现实意义的幻想,“飞翔”只是一个美丽的虚构而已。

而艺术的虚构留给读者的是对心灵真实更深的悲悯和更多的思考。

“飞翔”只是一个美丽的虚构而已,卡夫卡的文字是一个真实的谎言!他告诉我们:现实是荒诞的,人生是真实的!五、作业布置完成《孕妇与牛》小说阅读练习。

骑桶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造成悲剧的环境因素和骑桶者的形象意义,领悟小说的内涵。

2、通过理解小说的虚构和情感真实的有机结合,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重难点】分析骑桶者的形象,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一、前节课内容回顾二、虚构分析小说中,骑桶者的飞翔明显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传达的情感思想具有普遍性,是真实的,作者是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虚构中的真实”的呢?明确:小说中“我”的飞翔,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走,“我”浮生到冰山区域,不复再见,这些情节是虚构的。

“我”的处境,老板伏案写字,老板娘织毛衣,老板和老板娘的对话,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场景。

这些现实生活场景让“我”的飞翔也显得像现实中发生的一样合情合理。

虚构嵌入现实,就和现实浑然一体了。

小说还展现了“我”的心灵的真实。

小说开头写“我”家里没有煤时,“我”眼中的景物都带上了悲凉的色彩。

“火炉里透出寒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救的人。

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

”这都展现了“我”内心的悲凉。

“我”骑着桶只是在空中呼喊,不敢冲进店里,展现了“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鄙夷神色的畏缩自卑心理。

老板娘没有借给“我”煤时,“我”喊着“你这个坏女人”,表现了“我”对老板娘的憎恨。

小说借助飞翔这一虚构情节真实地展现了“我”心灵的真实。

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也是更为深刻的真实。

三、内容探究作者为什么要设置“我”骑桶飞着赊煤的情节?明确:情节是虚构荒诞的,但是虚构背后“我”的内心世界是真实的,艺术虚构表现心灵的真实,凸显人物形象和心理,揭示小人物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生存困境。

卡夫卡许多作品都借助艺术的虚构来表现人物的这种生存困境。

骑桶者的生存困境不也是《城堡》中土地测量员K的困境吗?K离乡背井来到城堡附近的村庄,在茫茫雪海中,作出生存的斗争。

他一心想进入城堡,但他始终进不了城堡,明明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

对k而言,目标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

四、深化体悟1、领会作者困境卡夫卡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人物的困境呢?在这些人物身上其实也有着作者的影子。

一切障碍正在摧毁我! ——卡夫卡德国卡夫卡研究专家对卡夫卡在这个世界上的处境曾作了精彩的总结: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漠不关心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作为说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波希米亚人,他不完全是奥地利人;作为保险公司的雇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阶级;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工人;在职务上他也不是全心全意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但是他连作家也不是,因为他把全部精力献给家庭;而‘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

——【德】安得特斯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卡夫卡有着怎样的人生困境呢?他是一个没有归宿感的作家,他没有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宗教,没有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甜蜜,甚至在职业上他也是一个介于职员与作家之间的“边缘人”。

卡夫卡在家庭中感到孤独,在社会上更是如此,总有一种被隔离的感觉。

卡夫卡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空前加剧。

来自社会的各种压迫、剥削、歧视、欺凌、欺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猜忌、相互残杀,特别是战争,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痛苦。

陷入痛苦的他并没有放弃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他一生怀抱悲悯情怀寻找归宿、寻找精神家园,只不过至死未能找到。

2、体悟现代人的困境卡夫卡虽然离我们很远了,但是他是一直是文学界研究的焦点。

作家奥登对卡夫卡的生存困境有过这样的评述: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旅美英籍作家奥登现代人面临着怎样的人生困境呢?差不多和卡夫卡同一时期的爱因斯坦有着这样的体悟:在战争时代,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

在和平时期,科学使我们生活匆忙和不安定。

它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的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人们绝大多数是一天到晚地厌倦地工作着,他们无法享受劳动的乐趣,而且经常提心吊胆,唯恐失去他们可怜的一点点收入。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对现代人生存的困境应该能引起我们的共鸣,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下,生活的乐趣越来越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了,理想难以得到实现。

这应该是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骑桶者,面临和他一样的生存困境。

我们面对困境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呢!我想困境既然是普遍的,我们还是应该积极面对,而不该绝望!五、作业布置完成《董师傅游湖》小说阅读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