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录音机的一生
磁带录音的发明故事
![磁带录音的发明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942bf37af1ffc4ffe47acd2.png)
磁带录音的发明故事
第一台“磁带录音机”根本没有用磁带,而是采用了长段的钢琴弦。
尽管这样,它们却以现代磁带录音机的相同方式运转。
钢丝次音要是瓦尔德马·波尔生的构思,他是一位在哥本哈根电话公司工作的工程师。
他发明了一种方法业把钢琴弦磁化,以反应从电话传声器传来的声音。
声音“贮存”在极小磁化区型的钢丝上。
波尔生1898年设计的机器被称为“录音电话机”。
小型磁带录音机很快在办公室流行起来。
在办公室里它们可以用来口述信件,甚至记录电话谈话。
波尔生的专利申请还包括一种用金属粉涂层的纸带机的详图。
这是最早的磁带录音机,便它从来没有正式生产过。
几乎没有什么人觉察到波尔生发明的重要有秀少的一些录音电话在美国生产出来,主要是用于口述和记录电话音讯。
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尔本”和“无线电信”两家公司使这一发明东山再起。
工程师们使用了一种有氧化铁涂层的塑料带,但该机器在其他方面,还是与波尔生的机器以相同的方式运作。
磁化模式是把来自传声器的信号放大以后留在被磁化的带子上,并将磁带卷绕在大绕轴上。
不久,磁带录音机便广泛应用于专职录音。
早期的卷轴录音机既大又贵,并且需要细心使用。
在20世纪60年代,菲立普公司采用了袖珍磁带盒,其中卷好的磁带装在一个小塑料盒里。
由于这一系统大为简化,磁带录音机就成了家庭里的寻常用品。
录音偏磁的原理基础
![录音偏磁的原理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7107f87a76e58fafbb00384.png)
录音偏磁的原理(基础)第一章概述我们工作与生活中大量使用的磁带式录音机,它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世纪前,它的历史也与19世纪电话机的发展历史密切相联。
今日,在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门口,钉着一块铜牌,上面写着:1875年6月2日,电话在这里诞生。
电话的发明者是贝尔和沃森,那幢房子就是他们最初做电话试验并取得成功的地方。
图1—1 贝尔获得发明电话专利,专利证号码NO:174655约20年后,1898年开始出现了磁性录音机。
世界上第一台磁性录音机是丹麦人波尔森发明的,他的做法是:录音时,将电磁铁悬挂在钢丝上,通以碳粒式送话器传来的音频电流,直接用电磁铁按照电流的强弱对钢丝加以磁化。
放音时,仍用电磁铁取出电流的变化,用受话器收听,勉强可以听到声音。
图1—2 美国专利公报记载的波尔森发明的录音电话机构造(1900年)这时的录音是没有偏磁的,因为当时还没有电子管,再生媒介是钢丝剩磁,还原的录音音量极小,失真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刺激了电子、机械工业的发展,英国BBC广播电台开始使用的钢带式录音机(1935年): 这种录音机的技术参数为:钢带:钨钢,带宽3mm,厚0.08mm,单盘钢带长度:3000m,钢带速度150m/s,录音时间28分钟偏磁:DC方式(这是最初出现的直流偏磁方式),整个录音机重量约1.1吨这时出现电气录音刚开始时,频宽只能达到l00Hz~1200Hz,动态范围l5~20dB。
与钢丝式录音机使用一样,录音前钢带必需先抹声并消磁。
到了1940年左右,电子管用于录音中的AC交流偏磁,录音的频宽已经到了40Hz—8000Hz,动态范围提高到25dB。
同期内,贝尔实验室ArthurKeller所发明的动圈式唱头,以钻石和蓝宝石为唱针,频率响应居然可从40Hz-12000Hz,电子管的应用,也使录音机已与电唱机产生分道,录音机音质落后于唱机。
1940年后,磁性录音机技术的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抛弃笨重的钢丝向纸基磁带发展,德国AEG公司在磁带录音机上首次使用了纸基磁带,录音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
录音机的故事
![录音机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377d7e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6.png)
录音机的故事从诞生至今,录音机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既是一个记录声音的设备,又是一种载体,可以传递音乐、声音和故事。
录音机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承载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录音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最早的录音机是使用圆筒形容器来记录声音的。
当时的人们将针刻在铁盘上,并将其放置在旋转的筒体中。
当声音传入针尖时,针会在铁盘上刻下声音的振动波。
虽然这种录音方式并不如今天的数字录音技术那样先进,但它开创了声音的录制和播放的新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录音机也在不断进化。
20世纪初,磁带录音机开始出现,取代了使用圆筒的方式。
磁带录音机使用磁性材料记录声音,并通过磁带和磁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播放。
这一技术的突破使得录音机更加方便和可靠。
它的出现也为音乐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得音乐的分享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技术的进步使得录音机变得更小、更轻便、更易于操作。
磁带被CD、DVD和数字录音技术所取代。
现代的录音机不仅能够录制声音,还具备了许多其他功能,如内置麦克风、USB接口和蓝牙连接,使得用户能够更方便地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除了音乐产业,录音机还在许多其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新闻行业,记者使用录音机来采集和记录采访内容。
在教育领域,老师可以利用录音机进行课堂录音,以便回顾和评估教学效果。
在语言学习中,学生可以使用录音机进行听力练习和发音纠正。
录音机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珍贵回忆。
曾经使用录音机录制家庭聚会、重要场合和亲友留言的人们回忆起那些美好的瞬间。
录音机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将珍贵的回忆保存在时间的长河中。
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的录音方式和设备,但录音机仍然拥有一席之地。
它的简单、实用和可靠性使得它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特别是对于那些钟情于音乐的人来说,一台好的录音机是他们的灵感来源和音乐创作的工具。
总之,录音机的故事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录音的技术发展历史
![录音的技术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9d0c549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d.png)
录音的技术发展历史录音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进步,人们对音频的捕捉和储存产生了浓厚兴趣。
以下是录音技术的重要时刻和里程碑。
1.蒙罗兆尔发明话筒(1857年):法国发明家埃米尔·蒙罗兆尔设计了第一个实用的话筒,该话筒可以将声音转化为电流信号。
这是录音技术的重要起点。
2.菲利浦·里德发明蓝线铁线录音机(1877年):菲利浦·里德是英国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他于1877年发明了蓝线铁线录音机,这是第一台能够记录人类声音的设备。
3.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磁带录音机(1935年):德国工程师弗里茨·佩菲恩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商业化的磁带录音机。
这一发明意味着录音不再需要使用大型芯片,大大提高了录音的灵活性和便携性。
4.真空管录音机(1940年代):真空管录音机是第一个使用真空管技术的录音设备。
真空管的使用使得录音的音质更加高保真,并且增加了音量的范围。
5.磁带录音机(1950年代):在20世纪50年代,磁带录音机广泛使用。
这些设备使用磁带作为储存介质,并且可以以更高的速度录制和播放音频。
6.八轨录音机(1960年代):八轨录音机是一种将磁带分为八个平行轨道的设备。
这种技术使得用户能够更容易地录制和播放音频,促进了录音技术的发展。
7.数字录音(19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字录音技术逐渐取代了模拟录音技术。
数字录音通过将音频信号转换为二进制代码,然后储存在计算机中,使得录音的质量和灵活性大幅提升。
10.蓝牙和流媒体技术(2000年代以后):蓝牙和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音频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和接收。
这种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连接和分享音频设备,促进了音频娱乐产业的发展。
总结起来,录音技术的发展历经了从话筒、铁线录音机、磁带录音机、真空管录音机到数字录音的演变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录音技术从最初的低质量录音到高保真音质,从庞大的录音设备到便携式录音工具,为人们创造了更丰富多样的音频体验。
刻录声音的历史
![刻录声音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4b5437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a.png)
刻录声音的历史美国科学家成功将1878年录制在锡箔上的一段声音转移到电脑上。
这段录音被记录在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上,虽然声音嘈杂并且只有短短78秒,但却是现代人能够听到的最古老的可播放录音,也是历史上第一段被记录下来的音乐演出。
录音,顾名思义,就是将声音信号记录在媒质上的过程。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录音方法走过了从机械录音、电声录音、磁带录音到数码光学录音的历程。
圆筒留声机时代人类最早记录声音的仪器,是1857年法国科学家斯科特发明的声波记振仪,这是一种利用声波产生的振动来记录声波“图像”的仪器。
尽管声波记振仪并不能展现声音本身,但它却使人类首次实现了对声音信号的转化,也为真正的录音设备——留声机的发明吹响了号角。
1877年,伟大的美国科学家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人类史上第一台留声机,这架“会说话的机器”轰动了全世界,也正式开启了人类记录声音的历史。
爱迪生将一张锡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让一根短针的一头轻擦着锡箔转动,另一头和受话机连接。
曲柄摇动金属圆筒转动的同时,短针被起伏的声音所振动,并在锡箔上刻出深浅不同的槽纹。
当短针沿着槽纹重复振动时,便会发出原来的声音。
这件机器被人们称为“19世纪的奇迹”,爱迪生也因此名声大噪。
然而,刚刚诞生的留声机录音时间短、声音小且不清晰,爱迪生便马不停蹄地继续推进研究,终于研制成功了第二代留声机。
在第二代留声机的话筒上,爱迪生加了一个喇叭形的音筒,作为扩音器;然后用蜡筒代替锡箔,这样蜡筒可以重复使用;同时在机箱里装上了驱动结构,每次只要上紧发条,就可以自动录放。
改进后的圆筒留声机,声音清晰逼真,由此也开始了商业运用阶段。
然而,早期的圆筒留声机录音流传很少,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还没能解决拷贝复制的技术难题。
在当时,如果要录制乐队演奏的乐曲,即使使用10台大喇叭留声机同时工作,并且乐队耐心地把同一曲目反复演奏20遍,也仅仅能得到200份圆筒拷贝。
基于这样昂贵的制作成本,这些圆筒留声机很难推广普及。
录音机的发展历程
![录音机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1ff1b7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7.png)
录音机的发展历程世界上第一台磁性录音机是丹麦科学家波尔森(ValdemarPoulsen)1898年发明的,用钢丝作载音体,其后又用钢带作载体,但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人们试图把磁性物质涂敷在纸带或塑料带基上。
1935年德国终于研制成功塑料带基的录音磁带以及使用这种磁带的录音机。
磁带是德国BASF公司生产的,在醋酸盐带基上涂敷一层羰铁粉作磁性材料,后改涂氧化铁作磁性材料。
上述磁带录音机是把磁带卷绕在带盘内使用,称为盘式磁带录音机,操作与携带均不方便。
于是很多厂商奋力研制符合人们愿望的装卸磁带方便而且体积小的磁带录音机。
与此同时,晶体管和优质磁带相继问世,给研制操作简便、易于携带的录音机创作了有利的条件。
经人们的潜心研究和设计,1962年,荷兰飞利浦(PHILIPS)公司终于发明成功盒式磁带录音机。
该公司发表的磁带盒的标准,1965年被各国厂商所公认,成为各国盒式磁带录音机通用的带盒尺寸(100.4×63.8×12mm),之后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确定为国际统一标准。
这个录音系统的标准化一直延续到现今,对磁带录音机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贡献,它标志着录音机发展史上的飞跃。
70年代初期,世界各国的盒式磁带录音机工业大发展,均在努力提高磁带录音机特别是盒式磁带录音机的质量和产量,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品种层出不穷。
为了用户使用方便,各厂家把收音机和录音机合为一体,称为“收录机”,除部分袖珍机和小型单放机以外,几乎所有的录音机都带有收音部分。
随着新技术、新电路不断涌现,新品种、新产品层出不穷,正向高性能、多功能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例如,在机芯中使用直接驱动(DD)方式、双主导轴方式,提高了运带性能;采用自动反转机芯、轻触操作机构、倍速复制电路等,完善了录音座的功能和改进了操作性能;利用金属磁带和降噪系统等,提高了录音和放音性能。
近年来,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诸如选曲系统、数字调谐系统、自动偏磁均衡等新技术在录音座中的广泛应用,使磁带录音的性能和功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录音发展史
![录音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34695fa1f8c75fbfc77db2c1.png)
世界录音技术发展史2012-03-16 19:23:34来自: Diana(I'm on my second drink...)1857年法国发明家斯科特(Scott)发明了的声波振记器,这是最早的原始录音机,是留声机的鼻祖。
1877年7月18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一种录音装置。
可以将声波变换成金属针的震动,然后将波形刻录在圆筒形腊管的锡箔上。
当针再一次沿着刻录的轨迹行进时,便可以重新发出留下的声音。
这个装置录下爱迪生朗读的《玛丽有只小羊》的歌词:“玛丽抱着羊羔,羊羔的毛象雪一样白”,这总共8秒钟的声音成为世界录音史上的第一声。
1878年1月爱迪生成立制造留声机的公司,生产商业性的锡箔唱筒。
这是世界第一代声音载体和第一台商品留声机。
1885年美国发明家奇切斯特·贝尔和查尔斯·吞特发明了gramophone(留声机),这是采用一种涂有蜡层的圆形卡纸板来录音的装置。
1887年旅美德国人伯利纳(Emil·Berliner)获得了一项留声机的专利,研制成功了圆片形唱片(也称蝶形唱片)和平面式留声机。
1888年5月16日伯利纳制作的世界第一张蝶形唱片和留声机在美国费城展出。
1891年伯利纳研制成功以虫胶为原料的唱片,发明了制作唱片的方法。
1895年爱迪生成立国家留声机公司(National Phonograph Company),生产、销售用发条驱动的留声机。
1898年伯利纳在伦敦成立英国留声机公司,并将工厂设在德国汉诺威。
1898年丹麦工程师普尔森发明了可以实际应用的磁性录音机(钢丝录音机)。
1912年圆筒式录音被淘汰。
1924年马克斯菲尔德和哈里森设计成功了电气唱片刻纹头,贝尔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电气录音,录音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1925年世界上第一架电唱机诞生。
1931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试制成功33 1/3 转/分的密纹唱片(Long Play,简称LP)。
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
![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9229e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1c.png)
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磁带录音机是一种利用磁带来记录和播放声音的设备。
它工作的原理是通过磁头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磁场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记录到磁带上,然后再通过磁头将磁场变化转换回声音信号进行播放。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磁带的组成。
磁带由一条长条状的塑料基膜构成,它涂有一层包含铁氧化物磁性粉末的磁层。
这个磁层可以记录磁场变化。
在磁带录音机中,磁头是起到非常关键作用的部件。
磁头有两个主要功能:读取磁带上的磁场变化,以及写入声音信号的磁场变化到磁带上。
当我们要录音时,声音信号首先被传送到录音机的麦克风。
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这个电信号通过一个放大器被放大。
接下来,放大后的信号被传送到磁头的线圈中。
磁头的线圈周围绕着一个小型电磁铁芯。
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就通过电磁铁芯进一步集中和引导。
当放大后的声音信号通过线圈产生的磁场改变时,磁带上的磁性粉末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完成录音后,我们可以通过磁头的第二个作用来播放录音。
播放过程和录音类似,但是方向相反。
磁头将磁带上记录的磁场变化重新转换成电信号,然后通过放大器放大并传送到扬声器,最终以声音的形式播放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磁带录音机在录音和播放的过程中,磁头和磁带之间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良好的接触,磁头通常附有一个可调节的压力装置,用来控制磁头与磁带的接触压力。
此外,磁带录音机还具备一些其他功能,例如快进、倒带、暂停和音量控制等。
这些功能通过机械装置来实现。
例如,快进和倒带是通过一个带有小齿轮的电机旋转磁带来实现的。
总之,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磁头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磁场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记录到磁带上,然后再通过磁头将磁场变化转换回声音信号进行播放。
这种技术已经相对过时,但它在音频记录和播放领域的贡献仍不可忽视。
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性材料的特性来记录和播放声音信号。
这种技术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虽然现在已经被数字录音设备取代,但它在过去几十年中对音频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索尼磁带机发展史
![索尼磁带机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1956067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d.png)
索尼磁带机发展史1979年7月:索尼TPS-L2正式上市。
390克!原配耳机MDR-3L2。
同时推出WALKMAN概念!1980年:爱华TP-S30 1981年5月:索尼推出WM-2和TPS-L2改进版WM-3原配耳机MDR-4L2,输出功率20mW+20mW。
使用A型电池使用时间近60小时。
1981年:爱华单放机HS-P1,也是爱华30周年纪念产品1982年1月:索尼WM-F2,看上去像WM-2的加长版。
1982年2月:索尼录放机WM-R2。
1982年2月:索尼WM-D6。
这是一款传奇的随声听,作为索尼公司第一台专业随声听第一台运用了杜比降噪-B的以及第一台走带精度达到0.04%WRMS(抖晃率)的随声听,出厂价高达60000日元1982年10月:索尼WM-7,第一台自动翻带和运用了轻触式按键的随声听。
索尼WM-DD,走带率达0.08%。
爱华推出HS-M2 1983年2月:索尼推出运动机型WM-F5,看上去像WM-F2的防水改进版1983年3月:索尼伸缩机型WM-20。
WM-F20则是前者的收音型号。
爱华推出HS-P5。
,一代解析力妙不可言梦幻机型1984年1月:索尼WM-F15,收录版WM-F65同期发售1984年2月:索尼WM-D6改进版WM-D6C上市,时价64000日元第一次运用杜比-C的随声听WM-DC2及其简化版WM-DD2推出1984年6月:索尼WM-30上市,以及增加TV伴音/FM/AM的WM-F30上市。
索尼WM-R15上市,收音版WM-F85在1985年2月上市。
同时索尼WALKMAN销售1000万台1984年10月:索尼WM-40,它是伸缩系列里唯一一款自动翻带机型1985年3月:索尼WM-551985年5月:索尼WM-F551985年10月:索尼WM-101及WM-F101(收音版),第一批使用口香糖电池的机器!索尼WM-50。
爱华推出HS-R8,第一款运用线控的随声听(线控和耳机是分开使用的)1986年4月:索尼推出神经病机型WM-F107,太阳能在晴天时阳光照射4小时就能够充满电1986年6月:索尼WM-101录音版WM-R202上市。
录音机背后的启迪,太神奇!
![录音机背后的启迪,太神奇!](https://img.taocdn.com/s3/m/48010cf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67.png)
录音机背后的启迪,太神奇!1877年爱迪生制成了留声机。
后来,丹麦人玻森制成录音机,而真正对录音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当属美国发明家马文卡姆拉斯。
马文卡姆拉斯从小酷爱无线电,求学时代他制作了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后又制作了火花式发射机。
1937年马文卡姆拉斯用完整的磁圈作磁头,钢丝穿过线圈并与磁圈保持一定间隔,利用钢丝周围的空气间隔进行录音。
马文卡姆拉斯为了普及录音机,他又致力于将钢丝录音向塑料录音的转化。
他进行了几千种不同材料的试验,终于找到了较为理想的磁性颗粒——针状型氧化铁粉。
将这种粉末混入亮漆或清漆中,然后再涂在纸带或塑料带上,未干时放入磁场,所有的颗粒就会按一定方向排列起来,这种方向使录音成为可能。
他终于制成了又轻又薄的塑料磁带。
图:塑料磁带马文卡姆拉斯在研制录音机和磁带的过程中费尽艰辛,然而他发现“高频偏振”却纯属偶然。
在一次试验中,他试图录下某高频信号,没有成功,但在放音时却听到平时无法录到的频率很低的声音,甚至听到真空管中灯丝振动的声音,而没经过高频处理的磁带就放不出这种声音。
他顿时兴奋起来,他感到这是一种重大发现,奇迹就要出现了。
他用高频处理过的磁带录下自己的声音:“试验一、二、三、四”。
当他重放时,声音是那么响亮和清晰,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太激动了!为了录下高频信号却使磁带性能得到良好改善。
他设想的“高保真”声音可能要实现了。
随后,马文卡姆拉斯又发明了有几个声道的立体录音机,他在录音时采用可录不同频率的装置录下,再用适应不同频率的喇叭播放。
这就是今天所谓的“高保真多频道立体声”放音了。
图:钢丝录音机好文推荐没有wifi的童年,我们是这样过的△点击标题进入文章最美的告白: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点击标题进入文章100张图,告诉你什么是民国范儿!△点击标题进入文章。
录音机论文
![录音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2b7f670b1c59eef8c7b40e.png)
摘要早先的录音机叫留声机,诞生于1877年,是誉满全球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制造的。
录音机的真正流行和实际应用还是在发明磁带以后。
1935年德国科学家老耶玛发明了磁带。
丹麦有位年轻电机工程师Valdemar Poulsen,他利用磁性变化的原理,以钢琴线制造了一部「录话机」,1898年获得专利,这就是1930年代钢线录音机的前身。
录音机有几种可以供选择:一般来说最优先选择的是录放卡座和监听卡座,其次是台式机,最后是随身听。
录音机主要由机内话筒、磁带、录放磁头、放大电路、扬声器、传动机构等部分组成。
录音时,声音使话筒中产生随声音而变化的感应电流——音频电流,音频电流经放大电路放大后,进入录音磁头的线圈中,在磁头的缝隙处产生随音频电流变化的磁场。
磁带紧贴着磁头缝隙移动,磁带上的磁粉层被磁化,在磁带上就记录下声音的磁信号。
放音是录音的逆过程,放音时,磁带紧贴着放音磁头的缝隙通过,磁带上变化的磁场使放音磁头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变化跟记录下的磁信号相同,所以线圈中产生的是音频电流,这个电流经放大电路放大后,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音频电流还原成声音。
在普通录音机里,录、放两种功能是合用一个磁头完成的,录音时磁头与话筒相连;放音时磁头与扬声器相连。
关键字录音机;磁带;磁头;放大器;传动机构;磁性材料1.盒式录音机的基本组成盒式录音机的基本组成如图1-1所示。
主要包括磁头、传动机构、放大器、偏磁与抹音电路和电源电路等部分。
磁头可以将信号记录在磁带上,也可以从磁带上取出信号。
前者称为录音磁头,后者称为放音磁头。
若由一个磁头完成这双重任务,则称为录放磁头。
此外,还有将磁带上原有信号去掉的抹音磁头。
传动机构包括为磁带运行提供各种服务的一系列机械部件。
主要作用是保证录放音时磁带以恒定的速度平稳地通过磁头表面。
放大器有录音放大器和放音放大器。
前者为录音磁头提供足够大的录音电流,后者对来自放音磁头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驱动扬声器发声。
录音发展史
![录音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c58e112f647d27284b73510f.png)
世界录音技术发展史2012-03-16 19:23:34来自: Diana(I'm on my second drink...)1857年法国发明家斯科特(Scott)发明了的声波振记器,这是最早的原始录音机,是留声机的鼻祖。
1877年7月18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一种录音装置。
可以将声波变换成金属针的震动,然后将波形刻录在圆筒形腊管的锡箔上。
当针再一次沿着刻录的轨迹行进时,便可以重新发出留下的声音。
这个装置录下爱迪生朗读的《玛丽有只小羊》的歌词:“玛丽抱着羊羔,羊羔的毛象雪一样白”,这总共8秒钟的声音成为世界录音史上的第一声。
1878年1月爱迪生成立制造留声机的公司,生产商业性的锡箔唱筒。
这是世界第一代声音载体和第一台商品留声机。
1885年美国发明家奇切斯特·贝尔和查尔斯·吞特发明了gramophone(留声机),这是采用一种涂有蜡层的圆形卡纸板来录音的装置。
1887年旅美德国人伯利纳(Emil·Berliner)获得了一项留声机的专利,研制成功了圆片形唱片(也称蝶形唱片)和平面式留声机。
1888年5月16日伯利纳制作的世界第一张蝶形唱片和留声机在美国费城展出。
1891年伯利纳研制成功以虫胶为原料的唱片,发明了制作唱片的方法。
1895年爱迪生成立国家留声机公司(National Phonograph Company),生产、销售用发条驱动的留声机。
1898年伯利纳在伦敦成立英国留声机公司,并将工厂设在德国汉诺威。
1898年丹麦工程师普尔森发明了可以实际应用的磁性录音机(钢丝录音机)。
1912年圆筒式录音被淘汰。
1924年马克斯菲尔德和哈里森设计成功了电气唱片刻纹头,贝尔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电气录音,录音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1925年世界上第一架电唱机诞生。
1931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试制成功33 1/3 转/分的密纹唱片(Long Play,简称LP)。
录音机发展史
![录音机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a3574a94fad6195f302ba62c.png)
话说当年丹麦有位年轻电机工程师Valdemar Poulsen,他利用磁性变化的原理,以钢琴线制造了一部「录话机」,1898年获得专利,这就是1930年代钢线录音机的前身。
1900年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中,Poulsen展出了他的录话机,虽然早十年前就已经有著名歌唱家的录音圆筒出售,科学家仍对录话机大感兴趣,Franz Josef皇帝还留下一段谈话,成为现存最早的磁性录音数据。
圆盘留声机发明人Emile Berliner同一年到美国设厂生产机器,Poulsen也想跟进,但资金不足,最后工厂落入商人Charles Rood手中。
有生意头脑的Rood 以录话机录制美国总统的谈话,又协助纽约警方侦破黑社会谋杀案,使得录话机声名大躁。
德国海军透过丹麦买了几部录话机用在船舰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就用来记录摩斯密码,导致美国运兵船被德国击沈,战后Rood被以叛国罪起诉,但到他九十几岁去世前仍在缠讼中,这是录音机史上的一段「间谍外传」。
磁性录音1936年英国指挥家毕勤爵士率领伦敦爱乐访问德国,应BASF邀请,11月19日在该公司Ludwigshafen的大礼堂中进行了一场演奏,曲目包括莫扎特《第39号交响曲》等,这是音乐史上第一次大型的磁性录音;在大西洋彼岸,指挥家史托考夫斯基1931年的立体声实验录音,以及同年RCA示范的33又转长时间录音,都还是直接将声音刻在蜡盘上。
美国人也进行磁性录音研究,像是Marvin Camras把交流偏压技术引进钢丝录音机,使其频宽与杂音都达到可收录音乐的水平。
另一家Brush公司也发展出录音带,他们委请3M制造一种有光滑表面,厚度为千分之三寸的薄胶带,柔软防潮,在上面可涂布磁性铁粉。
这些规格后来持续用了三十年,不过Brush所设计的录音机Soundmirror却没有形成气候。
二次大战期间,德国广播电台已经开始大量运用磁带录音机,播出重要军事将领的录音,美国人常搞不清楚为什么希特勒可以同时出现在好几个地方?直到二次大战后,终于诞生了第一台可供录音室用的美国磁带录音机。
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
![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11eeb2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2.png)
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磁带录音机是一种可以记录声音的电子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磁带和磁头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磁带的构造。
磁带是由一种可塑性材料制成的薄膜,其表面涂有一层铁氧化物磁性物质。
这层磁性物质可以被磁场磁化,即根据声波的变化在磁带上形成不同的磁化模式。
磁带录音机最主要的部件是磁头。
磁头由一个能够产生磁场的磁体和一个能够转换磁场信号为电信号的感应线圈组成。
当磁带被放置在磁头下方时,磁头会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场,这个磁场会影响到磁带上磁性物质的排列,从而记录声音。
录音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记录阶段和回放阶段。
在记录阶段,当我们播放音乐或说话时,声音信号会通过录音机的麦克风转换为电信号,然后这个电信号会传送到录音机的放大器。
放大器会将电信号放大,并将其送到磁头。
磁头会根据电信号的大小和频率调整自己的磁场。
当磁带在磁头下掠过时,磁头的磁场会导致磁带上的磁性物质重新排列,从而在磁带上形成一个模拟的磁化模式。
这个模式在整个记录过程中会被不断更新,从而实现音频的记录。
在回放阶段,当我们想要回放录音时,磁带会经过磁头的下方。
磁头会读取磁带上的磁化模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经过磁头上的感应线圈时,会产生一个与声音信号相似的电流。
这个电流会经过放大器放大,并送到扬声器,最终转换为声音。
这样,我们就能够听到录音中的声音。
磁带录音机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功能来增强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比如,可以调整磁头的位置来控制录音的音量和音质;可以使用音频信号调节器来增强或削弱高低频段的声音;可以使用快进和倒带按钮快速翻转磁带等。
总结一下,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磁带和磁头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来记录和回放声音。
磁带录音机通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磁化模式的形成和感应线圈的转换,最终将录制的声音转换为可听的声音。
磁带录音机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实用的录音工具,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磁性材料在电子设备中的重要应用。
声音技术史
![声音技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e692b86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5.png)
声音技术史:声音技术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可以录制和回放声音的装置。
自此以后,声音可以被保存并回放,人们开始了记录声音的历史。
随着技术的进步,声音录制和播放的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起初,留声机使用的是机械录音方法,后来发展出了光学录音、磁性录音和电子录音等多种方式。
其中,磁性录音应用较为广泛,我们比较熟悉的当属磁带录音机。
在声音的播放方面,扬声器被发明出来,使得人们可以在家中享受音乐。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音频存储和播放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CD、MP3等数字音频格式的出现让音乐变得更加便捷和易于分享。
此外,声音技术还经历了立体声技术的发展。
1931年,EMI的工程师Alan Blumlein发明了立体声技术,使得声音可以通过左右两个声道来表现,提高了声音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随着技术的进步,立体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现代音频技术的重要基础。
总的来说,声音技术的发展史是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漫谈磁带作为声音记录媒体的历史
![漫谈磁带作为声音记录媒体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3c9f4c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7.png)
漫谈磁带作为声音记录媒体的历史(原创)在录音工业的襁褓岁月,没有磁带的踪影。
当时斗得你死我活的,是爱迪生的腊筒式记录媒体,和伯利纳的唱盘式记录媒体。
腊筒也好,唱盘也好,都是机械式的记录方式,把声波振动的轨迹,用机械方法刻在腊筒和唱盘的记录表面。
腊筒和唱盘之争,最后以爱迪生彻底失败而告终。
留声机的发明者,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唱片录音这个区域,却悲惨地失败了。
伯利纳成为具有先见之明的胜利者。
腊筒退出历史舞台,而伯利纳开创的唱盘式记录媒体,在音响音乐舞台上足足唱了半个世纪的戏。
直至后来磁带的出现,还是没有打破唱盘的主导格局。
从快转唱片(SP),到慢转唱片(LP),乃至后来数码时代的CD、LD、MD、DVD,都保留着伯利纳发明的基本样式,即数据记录在唱盘表面上,从唱盘中心往外圈呈螺旋型走,用唱针或激光唱头来拾取信号。
唯一打破唱盘独家垄断的,就是磁带记录方式。
它具有一些唱盘所不具备的优点。
举例来说,唱片是比较怕摔的东西,早期的唱盘一摔在地上基本会裂成碎片。
另外,从技术上讲,唱盘是依据母盘(MASTER)翻模制作的,而母盘在制作时,是靠一根针在唱盘表面划出沟痕;这根针和唱盘表面的机械摩擦,会不可避免地给信号添加进失真,这种失真是机械式接触方式无法彻底杜绝的。
换句话说,只要母盘是用唱针刻出来的,总会存在由此形成的失真。
于是一位叫Oberlin Smith的工程师设想出一种非机械式接触制作录音的方式。
即利用磁性原理把声波信号记录在一根钢丝上。
这位工程师的设想,到另一位丹麦工程师V aldemar Poulsen的手中,产生出实物。
这是1898年的事情。
他的设备是用来记录电话通话的,采用的媒体是一根很细的金属丝,每根只能记录30秒的声音。
这个录音设备的动态范围只有可怜的20分贝,背景噪音水平很高,因此音质上说比当时的唱片还要差。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其他公司追随着磁性记录媒体这个设想,进行了多种试验,试图改进它的音质和技术性能,但进展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喇叭裤-长发-录音机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 初,录音机成为家用电器 走进千家万户!
磁带录音机的成长期
80年代家用音响设备:经典的双卡录音机
便携式DAT录音机
磁带录音机的成熟期
录音机与CD机结合
索尼 TPS-L2- WALKMAN
1979年7月面市的史上 首台随身听——索尼TPS-L2。 体积为88×133.5×29 mm的 TPS-L2重量有330克,并配有 立体声电路和立体声耳机MDR -3L2。WALKMAN的概念也首 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1986年, “WALKMAN”正式被收入牛津 英语词典,成为随身听的代名 词。直到今天,无论是索尼的 磁带随身听、CD随身听、MD 随身还是MP3随身听统统可以 在机身的明显处找到“WALKMAN” 这个值得纪念的称呼。
这款WALKMAN 有着值得骄傲的豪华 设计,此外,它还有 5种电力供应方式, 给予消费者在聆听时 间和地点上的更多选 择。暂停功能使使用 者能够在与朋友交谈 时,便利迅速的作一 个短暂的休止。
WM-20
这款机器是世界上最小最薄立体声磁带系统, 同时还保持了一贯的高质量水准。它装备了一种新型号的耳塞。
录音机历史
• 伟大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于十九世纪末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录音机。 他原本是想把这种圆筒式录音机作为听写机来推广,结果这个计划遭到了所 有那些靠记录老板讲话吃饭的秘书们的一致反对,不幸夭折了。但录音机却 在音乐市场找到了用武之地。人们只要买一个录音圆筒,就可以从家里的录 音机上欣赏到各类音乐。 丹麦有位年轻电机工程师Valdemar Poulsen,他利用磁性变化的原理, 以钢琴线制造了一部「录话机」,1898年获得专利,这就是1930年代钢线录 音机的前身。1900年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中,Poulsen展出了他的录话机, 德国人尝到甜头后,开始对磁性录音展开研究,1927年Fritz Pfleumer成 功的以粉状磁性物质涂布在纸带或胶带上进行录音,希望能取代当时的钢线 录音机。当时英国BBC广播公司使用由录话机改良的巨型Blattnerphone钢带 录音机。 1932年著名的BASF成功开发出可大量生产的录音带,他们与德国最大 的电机制造商AEG合作,希望在1934年的柏林无线电展览中推出 「Magnetophon」磁音机,BASF并先行制造了五万公尺的录音带,在塑料 材料还未普遍运用前,这是个很惊人的成就。
磁带录音机的导入期
• 上世纪80年代初,录音机开始在我国兴起。马路上常 见留着长发、穿着喇叭裤、拎着录音机的“新青年”,他 们是当时的时尚先锋,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的“追 星族”。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录音机成为家用 电器进入千家万户,是除电视机外,人们接触音乐的又一 来源。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音像放映电器市场的快 速发展,除了各类录音机外,录像机以及VCD、DVD等播 放设备应运而生。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录音机
在柏林的 1935 收音机展览会上,录音电话和磁带首次被 展示。从此磁带做为最新式的“声音储存”媒介进入我们的视线。
磁带录音机的种类
•
按使用磁带形式分为盘式录音机、盒式录音机、 卡式录音机; • 按体积分为落地式录音机、台式录音机、录音 座、便携式录音机、袖珍式录音机; • 按功能分为立体声录音机、单放机、跟读机、 多用机等。
最早的磁带录音机是卷盘到卷盘的
磁带录音机的起源
• 1947年,美国人卡姆拉斯发明三氧化二 铁磁带,使输出的信号比原来的德国磁带 高了4倍。但早期的卷轴录音机依然既大又 贵,并且需要细心使用。直到20世纪60年 代,飞利浦公司采用了袖珍磁带盒,其中 卷好的磁带装在一个小塑料盒里。由于这 一系统大为简化,磁带录音机就成了家庭 里的寻常用品。
磁带录音机的衰退期
——随声听时代
磁带录音机的衰退期
——随声听时代
• •
•
Thomas Edison
录音机的起源
录音机的发展
• • • • • • • • 1888年美国的O.史密斯发表了利用剩磁录音的论文,奠定了录音 机的理论基础。 1898年,丹麦V.波尔森发明了钢丝录音机。 1907年波尔森又发明了钢丝录音机的直流偏磁法,使录音机进入 实用阶段。 1927年,美国W.L.卡森和G.W.科彭特发明了钢丝录音机交流偏磁 法(现在使用的交流偏磁法为后人所研制)。 1930年出现钢丝录音机商品,不久又出现钢带录音机商品。 1935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制成磁带录音机。 1951年和1953年,中国上海钟声电工社先后制成了中国第一台钢 丝录音机和磁带录音机。 1963年,荷兰飞利浦公司发明了盒式磁带,从此盒式磁带录音机 很快在家庭中得到普及。
1982年前后的索尼随身听
索尼的 WM-R2、WM-7、 WM-5、WM-F2,其中WM-R2 (左一)是当时最小的具备录放 功能的型号。 索尼的SRF-30W、 SRF-80W、WM-3EX (从左到右),此期 间的设计很多成为后 来磁带Walkman的样本。
磁带录音机经典设计-work 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