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探索李强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86期2013年第4期Serial No.186
No.4,2013自上海海洋大学2000年行政管理专业开办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史》
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开设有十二年时间。
目前上这门课的学生分布在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每届约200人。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建设,《中国政治思想史》于2009年获批校重点建设课程,2012年度获批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同时获得上海海洋大学精品课程荣誉称号。
对精品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的探讨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该课程的建设,也为其他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一、建设好一流的教师队伍
“一流的教师队伍”,就是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要培养学术造诣高、
教学经验丰富、成果显著、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主讲教师梯队,并使这支队伍成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力。
首先,在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方面,本课程组现有教师5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两人;在学历上,博士研究生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占总人数的100%;这种职称与学历的分布情况,表明本课程教学队伍的科研能力强。
教师队伍中全在40周岁以下;
平均年龄为32.8岁,年龄结构合理。
在师资配备上,主讲教师5名,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20;师资整体素质高,充满生机和活力。
本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形成以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为梯队的师资配备,在师资的专业上能够整合政治学、哲学和行政学等,形成多学科交叉发展。
其次,在教学改革和研究方面,已完成《中国政治思想史》校级重点课程建设,获“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优秀奖”编写了1套试题库和阅读资料库;
进行了两学时的课程录像;发表了4篇教改论文、6篇学术论文;课程负责人主持了与该课题相关的教研项目1项、科研项目两项;建立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
再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修,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
本课程组一位教师已赴美国杜克大学访学;不定期召开教研室的教学研讨会,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术类和教学类会议,通过这些活动,青年教师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教学水平;通过集体听课,了解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并给予现场指导。
通过座谈等形式,就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和针对性培训。
青年教师之间也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通过以上措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培养了一些教学理念先进、业务水平好、专业素养高、教学成果丰实的青年教师。
二、明确课程目标、重难点及相关教学条件
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对该课程的重难点有清晰的把握,才能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
与此同时,还得对该课程现有的教学条件的有所把握,克服不足,发挥优势。
首先,关于课程建设目标。
按照国家教育部学科规划,“中外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
这门课程在政治学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政治学理论专业和行政管
收稿日期:2012-12-08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A-2601-12-0012);上海海洋大学精品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A-2600-12-0000-62)
作者简介:李强华(1975-),男,安徽寿县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公共政策研究。
《中国政治思想史》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探索
李强华
(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1300)
摘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
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如何正确理解精品课程内涵、探索实现精品课程的科学途径,对确保这一质量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上海海洋大学精品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在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精品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84-03
284——
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从本系的学科建设看,这门课程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课堂教学始于行政管理专业招生。
本课程的建设旨在提高师资队伍教学理念与水平,使学生切实理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掌握相关的历史和政治知识,了解国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提高思维能力等。
具体建设目标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与国内外大学关于该课程教学的交流沟通,开阔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视野,增强教师教学、实践与科研能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在教学内容方面,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前沿理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改进教学观念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在考核方式改革方面,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一主干课程最终能够优化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使之成为行政管理本科教学的基石和品牌。
其次,关于课程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主要是了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握历史上主要思想家的政治思想(特别是这些思想家的基本问题、主要范畴与命题)。
课程难点主要由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所决定,本课程对学生关于古文献的理解、把握能力和自身的史学修养要求较高。
必须通过与西方政治思想的对比来关照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演变,因此对学生的西学功底亦有较高的要求。
解决办法主要是辅导学生加强对文言文的学习,掌握古汉语的相关知识。
加强中西政治思想史的比较,凸显中国政治思想的特色。
坚持历史主义方法,把思想家政治思想放到具体历史环境中来加以疏理与解读。
再次,关于教学条件。
本课程已列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项目,受到了上海市教委的重视并得到了大力支持;本课程已经开设多年,初步形成了包括政治学、哲学和行政学在内的师资队伍,专业队伍在年龄结构上趋于合理,在知识结构、师资配备方面有相当优势,总体学术水平较高,是一个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并具相当发展潜力的群体。
本课程一直以来重视文献阅读训练,通过对文献解读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教学、学术研究的扎实基础,从而具有广泛的专业适应性,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教材使用与建设方面,我们使用曹德本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教材。
同时还把萧公权所著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刘泽华主编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吕振羽主编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学生辅助教材;在图书资料方面,课程组成员参加学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购,近年来,购置了大量与本课程有关的图书资料供师生使用。
三、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并做好自我评价
首先,关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授课形式进行,辅以课堂讨论、布置思考题、指导课外阅读等。
一般内容可由学生自学,重点内容在课堂上讲授,并配以多媒体教学演示方法教学。
对每一时期的政治思想作总体的介绍,提示其中的学派特征、各派思想间的内在联系、相互影响及同异比较等方面,对其中所涉及的一些基础概念以提示参考材料等方式加以解决。
这样能够较充分地利用授课的有效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从而获得对这门知识的更为深入的了解。
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去关注现实。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要补充丰富的形象思维的知识内容。
主要方法是,在电子教材中,插入实物照片或图片。
例如,讲授帝王的统治思想,让学生们观看皇宫的图片,通过形象思维,使学生能深刻理解贾谊的名言:“天子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
再如讲授孔子,展示孔庙的照片;讲授政治伦理,展示关帝庙、关林的照片;讲授李贽,展示泉州李贽故居的照片等等。
以此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优化课程设计,本课程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改革考试方式,反对死记硬背,加大了读书报告、读书笔记、论文写作等开放性作业和考试在课程考察中的比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因材施教,鼓励创新思维。
考核方法: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成绩评定:总评成绩=平时考核(40%)+期末考核(60%)平时成绩40分=平时考勤20+小组发言10+平时作业10。
其次,关于教学效果。
本课程具有良好的师资力量。
教师备课认真,授课尽心,编写了系统的教学大纲,制作了完整的课件,编撰了详尽的教案。
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生动灵活,教学过程精益求精,力图把理论学习和素质拓展相结合,专业训练和个人成长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得到校内外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较好评价。
本课程近三年在学生评教中成绩均值在90分以上。
再次,关于自我评价。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完整与重点相统一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古代政治思想史为主导,并且尽可能论及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以达到相对完整的目的;较为独到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
本课把课堂讲授与课程论文、课堂讨论结合起来,把学习教材与研读原典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合理知识结构与培养学生合理能力结构结合起来,把教学问与教做人结合起来,从而使本课在教书育人上发挥了多功能的积极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经典文献理解能力的导向。
本课通过对于文献的阅读、讨论和在此基础上撰写读书笔记等形式,加强学生对于思想本身总体把握和深度理解的能力。
本门课程在经过校级重点课程建设和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相当成熟的课程结构、相对完善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的教学风格,同时也在不断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特别是在先秦政治思想史的课程教学中,依托较为强大的科研实力,本课程教学内容具有
285
——
较强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受到学生、同行和专家一致好评。
最后,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教材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中国政治思想史》教材虽然很多,但很难说有公认的好教材。
我们计划在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在2012年内,争取写出一本适用于教学的教材。
已完成了教材的初稿,目前已进入统稿阶段;尚未有配套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史料学”。
作为基础教学,必须培养学生重视经典著作的学习。
未来我们将在这方面多加努力;如何更好地发挥本课程的辐射作用,传播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本课程在这方面还需要做些探索。
四、规划好课程建设步骤
要实现课程建设目标,并且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建设规划,根据规划制定相应的措施,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实际效果作动态的调整。
首先,关于课程建设目标及措施方面。
第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目标:加强与国内外大学关于该课程教学的交流沟通,开阔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视野,增强教师教学、实践与科研能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
措施:派两人参加国内相关课程建设教学研讨会;派两人去国内外高校访学。
第二,教学内容方面,目标: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前沿理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
措施:出版《中国政治思想史》教材1部;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修改、增补;课程内容调整、修改、增补;制作、完善电子教案1部;完善课程习题库。
第三,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目标:改进教学观念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
措施:发表3篇高水平的教改论文;课程录像6学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作业的批改和课后指导。
第四,在考核方式方面,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措施:制定一套更加完善的考核体系。
其次,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2012年下半年需要完成的工作: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修改、增补;课程内容整合,调整、修改、增补;制作、完善电子教案;《中国政治思想史》教材出版;第二,2013年上半年需要完成的工作: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篇;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派两人次教师参加国内相关课程建设教学研讨会;完善课程习题库;第三,2013年下半年需要完成的工作:课程录像6学时,并将其放到网上教学平台;根据上面的教学成果,对网上教学平台中本课程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完善本课程参考资料文库。
第四,2014年上半年需要完成的工作:召开课程组总结会,修改及完善各相关项目;建立完备的学生考核指标体系;撰写课程建设报告;准备课程建设工作验收。
五、结语
《中国政治思想史》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等。
课程建设规划反映了上海海洋大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战略和学科、专业特点。
在新形势下,《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和培养一支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并在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知识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反映本校的教学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等立体化教材,实现优化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工作,增强能力的培养;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教学交流活动,开阔视野,为建立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创造条件。
争取在未来的十年内,将《中国政治思想》优化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36.
[2]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3]李泽厚.新版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4]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5]陈海宁,孙芳.课程建设中的精品意识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4,(6).
[责任编辑王晓燕]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