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带点评)

合集下载

家乡的风俗作文点评评

家乡的风俗作文点评评

家乡的风俗作文点评评《家乡的风俗作文点评》篇一《家乡的扭秧歌》这篇作文写得挺有意思的。

作者一开头就点明了家乡扭秧歌这个风俗很热闹很有趣。

描述扭秧歌队伍的时候相当细致,就像我曾经亲眼见过似的。

作者说那些扭秧歌的人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红的像火,绿的像苗,特别是那些大妈们头上还戴着各种颜色的花,就跟从花园里走出来的大花仙子一样。

然后详细地写了一个领舞的大爷,说他脸上涂着红红的腮红,那腮红球大得像两个熟透的苹果贴在脸上,看着就喜庆。

大爷穿着对襟的衣服,一步一扭,那个扭胯的动作特别带感,感觉浑身的关节都像是安装了弹簧,一直在弹动。

每次看到大爷扭到人群前面,大家就哄笑一声,大爷就更来劲了,那小胡子都跟着一翘一翘的。

我记得有一次去看扭秧歌,有个小孩看着看着突然跑到队伍里去了,学着那些大人的样子扭起来,结果他扭得歪歪扭扭的,把周围的人笑得肚子疼,他还挺得意,一直在那扭,他妈妈拉都拉不走。

文章的结尾作者还说不管去到哪儿,都忘不了家乡扭秧歌的这种热闹和欢快,跟开头相呼应得很不错,挺好的一篇作文。

篇二《家乡的端午包粽子》这篇作文关于家乡端午包粽子的风俗描写得让人口水直流。

作者先介绍了端午节的时候,家里人提前就把粽叶、糯米什么的准备好。

说到粽叶,作者形容得特别有意思,说粽叶就像一叶绿色的小船,又薄又有韧性。

接下来写包粽子的过程,那可是相当详细。

先把粽叶卷成一个小漏斗的样子,就像用粽叶在玩折纸游戏一样。

然后往里面放糯米、红枣之类的,作者这里还写了个小插曲,说有一次放糯米的时候,他弟弟调皮,抓了一把沙子要往里面放,还好被奶奶及时发现了,大家就笑弟弟是个小捣蛋鬼。

再把粽叶包起来,用绳子捆得紧紧的,就像给粽子扎上了一个小辫子。

接着写煮粽子的时候,满屋子都是粽叶和糯米混合的香气,这种描写真的很能勾起人的食欲。

结尾时候作者说每吃一个粽子就觉得是在品尝家乡的味道,这样把风俗和情感联系起来很不错。

不过呢,要是能再讲讲端午节还有挂菖蒲之类的一些习俗补充一下就更好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和旁批

家乡的风俗作文和旁批

家乡的风俗作文和旁批篇一《家乡的年味儿》在我家乡,过年可算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了。

从腊月就开始有那股子浓浓的年味儿了。

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得喝腊八粥。

这可不是一般的粥,我家做的时候,妈老早就开始准备材料了。

什么红豆、绿豆、红枣、薏仁、桂圆、莲子,得有十好几种。

妈会提前一天把这些材料都挑拣好,红豆绿豆得挑那种颗粒饱满的,不能有坏的,红枣也得一个个仔细瞅,干瘪的可不行。

然后把这些食材都泡上。

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熬粥。

小火慢炖,那股子香气就开始在屋里弥漫了。

每次我都馋得不行,围着锅台转。

熬好的粥啊,黏黏稠稠的,盛到碗里,每一口都能吃到丰富的食材,甜丝丝的。

到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得祭灶王爷。

我们会在灶台上贴灶王爷的画像,在灶王爷像前供上糖果。

说是让灶王爷吃了甜甜的糖,到天上去给玉帝禀报的时候,只说家里的好话。

这时候小孩子可高兴了,因为祭灶王爷之后,那些糖果就可以吃了。

不过也不能乱抢着吃,得等爸妈同意。

往往这个时候,家里的长辈就会给我们讲灶王爷的故事,什么灶王爷是每家的守护神啦,时刻监督着这家人的善恶啦。

真正到了过年那几天,可就更热闹了。

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桌上的菜那叫一个丰盛啊。

有鱼,寓意年年有余,这鱼还不能吃完,一定要剩下一些。

有红烧肉,那大肉块炖得烂烂的,入口即化。

还有各种凉菜热菜堆满了桌子。

吃完饭就开始守岁。

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大人们唠着家常,小孩子就在屋里跑来跑去,嬉笑打闹。

外面时不时传来阵阵鞭炮声,那声音,听着就觉得喜庆。

到了十二点,准时放鞭炮,那鞭炮声震耳欲聋的,整个村子都弥漫在鞭炮的烟雾中,但是这烟雾里都带着浓浓的年味儿,这就是家乡的年俗,那热闹劲儿和暖意就在心头一直环绕。

二篇《家乡的清明小食》在我家乡,清明这个节日,除了祭祖扫墓,那可必须得吃一种独特的小食——艾糍。

每到清明前夕,奶奶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首先得去田间地头采艾草。

奶奶那眼睛可尖了,她总能在一大片草地里准确地找到那些鲜嫩的艾草。

家乡的风俗 作文批改评语

家乡的风俗 作文批改评语

家乡的风俗眉批+总评眉批1开门见山,点明了贴春联是家乡春节的风俗活动。

引用诗句,既有说服力,又有知识性。

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春联的来历,其中还讲述了和春联有关的故事,增添了趣味性。

列举实例说明春联的特点及区分上下联的方法,让人一日了然。

略写贴春联的方法,语言简洁明了。

2引用古诗文开头,使习作增添了文化韵味,别具一格。

“伞状”比喻生动、形象,可见小作者观察多么细致。

通过对奶奶搓汤圆时的动作以及汤圆形态的描写,表现了奶奶的心灵手巧。

一个“化”一个“充满”,以及一个反问句,传神地写出了汤圆的美味。

3介绍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汤圆的可爱,还介绍了它的味道。

详细介绍了元宵节赏花灯这习俗,介绍了花灯的颜色多样,种类繁多。

结尾引用古诗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添家乡元宵节的靓丽风采。

4文中依次写了家里灯的温暖、街上灯的热闹、自做灯的乐趣,这里着重介绍了看围屏是最隆重的节目,有详有路,自然突出。

写元宵晚上放灯的景象,与前文形成鲜明的对比。

5为了表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作者写元宵节时,写了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等活动。

为了体现元宵节的红火与美好,作者详细写了观花灯,从花灯的数量多、种类多、款式多,写出了花灯这一事物对于元宵节的意义。

放鞭炮、吃元宵这两部分内容略写,一笔带过。

6描写生动,小作者通过对游客、彩带、灯光等的描写,生动地还原了逛花灯活动现场热闹的场景,让人如临其境。

表述精妙,“欢呼声”“蜡动”“人潮”,小作者的表述精妙,很好地表现出了逛花灯活动的热闹和喜庆。

真实典型,在众多灯谜中,小作者选取了其中一个典型的灯谜进行描写,让读者以此一角联想到活动全貌。

7文章开篇不蔓不枝,开门见山地写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迅速入题。

文章写“我们”全家去看花灯时,引述了花灯的起源,十分自然地对这个风俗进行了解释说明。

小作者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先从“面”的角度描写芙蓉广场的花灯形态各异,再从“点”的角度写鲤鱼灯的细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带批注六年级

家乡的风俗作文带批注六年级

家乡的风俗作文带批注六年级《家乡的风俗》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又充满独特魅力的小地方,这里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风俗。

每年春节,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啊!一进入腊月,大家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忙得不可开交。

大人们忙着采购年货,小孩们则天天盼着过年能穿上新衣,吃上美味的糖果。

(批注:通过形象的比喻“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写出大人们的忙碌,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你瞧,那街上到处都是人,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就像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老板,这猪肉咋卖呀?”“便宜点呗,我多买点!”(批注:直接引用人物对话,让场景更生动。

)这一句句平常又亲切的话语,不正是生活的交响乐吗?到了腊月二十三,那可就更有意思啦!这一天是“祭灶日”,传说灶王爷这一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

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又甜又黏的糖瓜,希望灶王爷吃了能在玉帝面前多美言几句。

我总是好奇地问妈妈:“灶王爷真的会吃吗?”妈妈笑着说:“傻孩子,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呀!”(批注: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体现了风俗中的有趣和神秘,也展现了亲情的温暖。

)除夕夜,那才叫一个热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看着春晚。

爸爸会开心地给我们讲他小时候过年的趣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爸爸,那时候的年是不是比现在更有意思?”我好奇地问道。

爸爸笑着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快乐,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

”(批注:再次通过对话,展现家庭的温馨和过年的欢乐氛围。

)吃完年夜饭,我们小孩子就迫不及待地拿着鞭炮出去放。

那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就像在演奏一场激昂的交响曲。

(批注:用“交响曲”来比喻鞭炮声,形象地表现出过年的热闹。

)而大人们则忙着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我就被妈妈从被窝里拽了出来,说是要去拜年。

我迷迷糊糊地跟着大人走街串巷,见到长辈就磕头,还能收到好多红包,心里别提多高兴啦!(批注:写出“我”拜年时的真实感受,让读者能感同身受。

六年级第一篇作文家乡的风俗的点评

六年级第一篇作文家乡的风俗的点评

六年级第一篇作文家乡的风俗的点评《家乡的风俗》我的家乡在一个美丽的小乡村,这里有许多独特的风俗。

每到过年,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大人们早早地就开始准备年货,有香甜的糖果、美味的腊肉、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

孩子们则盼望着能穿上新衣,拿着压岁钱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吃完年夜饭,就到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放烟花。

烟花在空中绽放,五彩斑斓,美丽极了!我们兴奋地跳着、叫着,感受着新年的喜悦。

大年初一,大家都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去拜年。

见到长辈,要说吉祥话,长辈就会给我们发红包。

这一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风俗!《家乡的风俗》我的家乡有一个特别有趣的风俗——端午节包粽子。

每年端午节前夕,奶奶都会准备好糯米、红枣、粽叶等食材。

我总是好奇地围在她身边,看着她熟练地包粽子。

奶奶先把粽叶折成漏斗状,然后放入一些糯米和红枣,再用糯米填满,用绳子绑紧。

不一会儿,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拿起一个粽子,剥开粽叶,咬上一口,甜甜的红枣和软糯的糯米在嘴里散开,那味道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包粽子,不仅是一种美食的传承,更是一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刻。

《点评一》这篇作文写得真不错!小作者通过对过年时的各种活动,比如准备年货、吃年夜饭、放烟花、拜年等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过年时的热闹和欢乐。

文中运用了很多生动的词语,像“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五彩斑斓”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而且还通过对年夜饭中“鱼”和“鸡”的象征意义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了家乡的文化内涵。

不过,如果能再详细描写一下放烟花时的具体场景,比如烟花的颜色、形状、声音等,或者说一说拜年时和长辈之间有趣的对话,文章就会更加精彩啦!《点评二》这位小作者的作文很吸引人呢!以端午节包粽子这个风俗为主题,写出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作文对奶奶包粽子的过程描写得很细致,“折成漏斗状”“放入食材”“用绳子绑紧”,让我们好像能亲眼看到奶奶熟练的动作。

而且对粽子味道的描写“甜甜的红枣和软糯的糯米在嘴里散开,那味道真是让人回味无穷”,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流口水。

介绍家乡的习俗作文评语

介绍家乡的习俗作文评语

介绍家乡的习俗作文评语我的家乡,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和浓郁风情的地方。

这里的习俗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现着家乡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对传统的坚守。

先来说说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吧。

一进入腊月,那过年的氛围就像酵母发酵一样,渐渐地浓了起来。

大人们开始忙着准备各种年货,而孩子们则掰着手指头,盼着新年快点到来。

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

这一天,妈妈会在厨房的灶台上摆上一些糖果和糕点,嘴里还念念有词:“灶王爷啊,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保佑我们家这一年顺顺利利的。

”我在一旁看着,心里觉得既神秘又有趣。

到了腊月二十六、七,家家户户都开始杀年猪了。

这可是个大场面!左邻右舍都会过来帮忙,男人们忙着抓猪、杀猪,女人们则在一旁准备热水、盆子,准备收拾猪肉。

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兴奋地看着这一切。

杀完猪后,主家会留下一部分猪肉自己吃,剩下的会分给亲戚朋友。

那新鲜的猪肉,无论是用来炒菜还是做腊肉,都特别香。

接下来就是大扫除了。

全家老小齐上阵,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窗户擦得透亮,能照出人影来;床单被罩洗得香喷喷的,在太阳下晒着,散发出一股温暖的味道。

除夕那天,那才叫热闹呢!一大早,爸爸就会带着我和哥哥贴春联。

他站在梯子上,我在下面给他递春联和浆糊,哥哥则在旁边指挥着:“左边高了一点,右边再往下一点。

”贴好春联,再挂上红灯笼,整个家一下子就有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

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菜,有红烧鱼,寓意着年年有余;有红烧肉,象征着红红火火;还有饺子,里面包着硬币,谁吃到了就代表着新的一年有好运。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享受着这难得的团聚时光。

吃完年夜饭,大家就开始守岁了。

大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孩子们则拿着压岁钱,兴高采烈地去买烟花。

等到十二点的钟声敲响,烟花便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整个村庄。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我们就被鞭炮声吵醒了。

穿上新衣服,给长辈们拜年,还能收到红包,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家乡的习俗六下作文评语

家乡的习俗六下作文评语

家乡的习俗六下作文评语我的家乡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小地方,这里有着各种各样让人倍感亲切的习俗。

在众多的习俗中,春节期间的“走亲戚”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一进入腊月,整个小镇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家家户户都开始为春节忙碌起来。

大人们忙着采购年货,孩子们则满心期待着新衣和压岁钱。

而在这一系列的准备活动中,“走亲戚”无疑是春节的重头戏。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跟着父母去外婆家拜年。

出发的那天清晨,我被妈妈从温暖的被窝里拽了出来,睡眼惺忪的我极不情愿地穿上了新衣。

妈妈一边给我整理衣服,一边念叨着:“去外婆家可不能邋遢,要精神点。

”爸爸则把早已准备好的礼品一箱箱搬到车上,那场面简直比搬家还热闹。

车子在乡间的小路上颠簸着,我的心情也随着车子的晃动而兴奋起来。

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景象:田地里还留着收割后的稻茬,枯黄的草垛像一个个小卫士立在田边。

远处的村庄里,不时升起一缕缕炊烟,那是人们在为新年准备丰盛的饭菜。

终于到了外婆家,还没进门,我就大声喊着:“外婆,我们来啦!”外婆闻声从屋里迎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

“哎哟,我的宝贝们来啦,快进屋,快进屋!”外婆拉着我的手,不停地嘘寒问暖。

一进屋,我就闻到了一股诱人的香味。

原来是外婆早就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有香喷喷的红烧肉、鲜嫩的清蒸鱼、软糯的年糕……每一道菜都让人垂涎欲滴。

大家围坐在桌前,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聊着家常。

大人们谈论着这一年的收成和工作,孩子们则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学校里的趣事。

吃完饭,大人们坐在沙发上喝茶聊天,我则跟着表哥表姐们跑到院子里玩耍。

院子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鞭炮,这可是我们的最爱。

表哥拿出一盒鞭炮,小心翼翼地用火柴点燃,然后迅速跑开。

只听“噼里啪啦”一阵响,鞭炮在空中绽放出绚丽的火花,我们兴奋地拍着手,又蹦又跳。

到了晚上,外婆又端出了热气腾腾的饺子。

据说,在春节吃饺子寓意着吉祥如意。

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饺子放进嘴里,一口咬下去,鲜美的汤汁流了出来,那味道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关于家乡民俗的作文批注

关于家乡民俗的作文批注

关于家乡民俗的作文批注首先,就是我们家乡的年节庆典,特别热闹!每年春节,我们家乡的大街小巷都会变成五彩斑斓的大游乐场。

大红灯笼挂满了街头,鞭炮声响彻云霄,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庆祝。

这时,爷爷总是会带着我去看舞龙舞狮。

我记得有一次,舞狮队伍在我们面前表演,狮子们仿佛活过来了一样,摇头摆尾,跳得特别高!我兴奋地喊:“哇!狮子在跳舞呢!”除了春节,还有一个特别的节日叫“中秋节”。

每到这一天,我们家乡的人们就会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妈妈总是准备各种口味的月饼,我最喜欢吃豆沙月饼,甜甜的,特别好吃。

那晚,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月饼,一边仰望明亮的圆月,爷爷会讲古老的故事,比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我听得津津有味。

爷爷说:“你们知道吗?这月亮上住着嫦娥,她每天都在看着我们哦!”我好奇地问:“爷爷,嫦娥真的存在吗?”爷爷笑着说:“这可是古人的美丽幻想呢!”还有一个特别的民俗,就是端午节时的赛龙舟。

每年端午节,我们家乡的河里都会举行热闹的龙舟比赛。

小伙子们都穿上五颜六色的队服,划起龙舟,像飞一样快。

比赛的时候,岸上的观众也会热情高涨,边呐喊边加油。

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跑到岸边,大声喊:“加油!加油!”我也会跟着一起呐喊,声音洪亮,感觉自己也像是比赛的一部分。

还有,家乡的“社火”活动也是非常有趣的。

社火是一种传统的民俗表演,每到节日,人们会穿上各种各样的戏服,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花旦、丑角等,表演各种滑稽搞笑的节目。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丑装扮的人在台上滑稽地做鬼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也忍不住笑出了声:“哈哈,这个小丑真有趣!”最后,我还要说一下我们家乡的婚礼习俗。

家乡的婚礼非常热闹,亲朋好友都会齐聚一堂。

婚礼上,新郎新娘穿着华丽的婚纱和礼服,大家都带着笑容祝福他们。

我最喜欢的就是婚礼上的传统游戏,像是抛花球、新郎新娘的互动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欢乐和惊喜。

这些民俗活动,都是我们家乡的特色,它们让我们的节日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快乐。

家乡的习俗作文评语简短老师评语

家乡的习俗作文评语简短老师评语

家乡的习俗作文评语简短老师评语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家乡的习俗作文评语简短老师评语篇11.想象力较丰富,极具新意。

开头自我介绍,引入下文,另外,文章语言简明扼要,风格幽默误诙谐。

2.文章不长,但过程叙述得很清楚,人物的活动描述得也具体,真实可信,生动有趣,全文结构紧凑,完整,文笔也较流畅。

3.情节生动有趣,叙述清楚完整,也表现出作者的聪明,机智,充满了家庭生活情趣,文笔流利活泼。

4.你很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展示了…,文笔间渗透了情感。

5.文章很有说服力,也发人深思。

从写作上来说,情节生动,文章有波澜,读起来深受教益。

6.主题凝炼,集中,议论深刻,有力,震撼人心。

7. 本文用词准确,严密,语言平实自然,而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更使文章锦上添花。

8.这篇作文的主要特色是叙述具体,细节真实,描写生动,有真情实感,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写得非常传神,同时表达了…对…的喜爱。

9.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令人眉开眼笑。

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10.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

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

11.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凸现了文章主题。

12.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13.文章选材新颖,…这件事,乡村生活气息浓郁,富有儿童情趣。

读后令人身心愉悦,舒畅。

14. 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

15.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

16.对…生动而详细的叙述,是本文的一天特色,也体现了作者观察的敏锐与细致。

这是文章成功的一大要素。

17. 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18. 本文是一篇较为成熟的叙事明理之作,文章以准确流畅的语言,展示了实验的全过程,跌宕起伏,妙趣横生。

家乡的习俗作文评价

家乡的习俗作文评价

家乡的习俗作文评价我的家乡,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和浓厚风情的地方。

那些传承已久的习俗,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镶嵌在我记忆的深处,成为我生命中最温暖、最亲切的一部分。

说起家乡的习俗,那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得数过年时的“蒸年糕”。

每到年关将近,家里就会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糯米香气,因为要开始准备蒸年糕啦!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活儿,全家老小都得齐上阵。

先是准备食材,那得去村里的老磨坊挑选上好的糯米和黍米。

挑米的时候,大人们总是特别仔细,用手轻轻摩挲着米粒,仿佛能从那一颗颗饱满的米粒中感受到新一年的好兆头。

选好米后,回家把它们放进大盆里,用清水泡上个大半天。

这期间,我总是按捺不住好奇心,隔一会儿就去瞅瞅,看看米有没有泡好。

等到米泡得差不多了,就该磨米浆了。

这可是个力气活,一般由家里的男人们负责。

把泡好的米一勺一勺地放进石磨里,然后一圈一圈地推动石磨,白色的米浆就会顺着石磨的边缘流下来,汇聚到下面的大桶里。

我站在一旁,看着那浓稠的米浆,心里充满了期待。

米浆磨好后,就该“上笼屉”啦!这时候,女人们就开始大显身手了。

她们把米浆倒入铺好笼布的笼屉里,用手均匀地铺开,然后再撒上一层红枣、葡萄干之类的干果。

这一步可是有讲究的,干果的摆放要均匀,这样蒸出来的年糕才好看又好吃。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蒸年糕。

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大铁锅上冒着腾腾的热气。

我总是眼巴巴地守在灶台边,盼着年糕快点蒸熟。

那等待的过程简直是一种煎熬,时间仿佛变得格外漫长。

终于,年糕蒸熟啦!一掀锅盖,那浓郁的香气瞬间充满了整个屋子。

刚出锅的年糕热气腾腾、软糯香甜,咬上一口,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

这蒸年糕啊,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团圆和祝福的象征。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亲手做的年糕,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那场面别提多温馨了。

除了蒸年糕,家乡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习俗。

比如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等等。

每一个习俗都承载着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家乡风俗作文的评语及批注范文

家乡风俗作文的评语及批注范文

家乡风俗作文的评语及批注范文一、评语。

1. 整体评价。

这篇作文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家乡风俗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小作者对家乡风俗的描写细致入微,让我这个外乡人都仿佛置身于那充满独特风情的家乡之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

读你的作文,就像跟着一位热情的导游游览你的家乡一样。

你把家乡风俗介绍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晰,从风俗的起源到具体的活动过程,每个环节都描述得生动有趣,真是太棒了!2. 内容方面。

你对风俗活动的描写简直太精彩了!那些独特的仪式、有趣的传统服饰和美味的特色食物,每一个细节都像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把整个风俗活动点缀得璀璨无比。

例如,你描写[具体风俗活动]时,详细地写出了人们的动作、表情和周围的环境,让我感觉自己就像在现场观看一样。

不过呢,在风俗的传承部分,感觉你可以写得更深入一些。

只是简单提到了现在年轻人对风俗的态度还不够哦,可以探讨一下风俗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下去,这样会让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有深度。

3. 语言表达。

你的语言就像山间清澈的小溪,流畅自然又充满活力。

用词很准确,像“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些词语用在描写节日风俗的时候,特别贴切,一下子就把那种欢乐的氛围烘托出来了。

而且你还很擅长运用比喻和拟人呢!把[风俗中的某个事物]比作[喻体],既形象又生动。

但是偶尔会有一些句子比较长,读起来有点费劲,以后可以适当把长句子拆分成几个短句,这样会让文章的节奏感更强哦。

4. 情感表达。

能感受到你对家乡风俗深深的热爱,这种情感就像一股暖流,贯穿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你在描写风俗活动的时候,那种自豪和喜悦的心情是藏都藏不住的,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呢。

二、批注示例(以某段描写家乡春节风俗为例)原文:“春节到了,家乡就像变了一个魔法世界。

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红红的灯笼就像一个个熟透了的大柿子,高高地挂在屋檐下。

大人们忙里忙外,准备着各种年货,小孩子们则穿上新衣,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在人群中穿梭。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加批注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加批注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加批注我小时候家乡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风俗,就是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去拜年。

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邻居,我们都会挨家挨户地拜年。

每到一个家里,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压岁钱,还有好吃的糖果。

我们就会在他们家里坐一会儿,聊聊天,也祝他们新年快乐。

这样的风俗让我们感受到家乡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

另外还有一个风俗就是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

我家人会包很多不同口味的粽子,有甜的,有咸的,还有花生肉粽。

大家一起吃粽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而且,还有有趣的风俗就是赛龙舟。

每逢这一天,我们都会去河边看人们热热闹闹地赛龙舟。

有的地方还会有划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的活动,场面热闹非凡。

倒是马上要说说新年那天家乡的风俗:我们家乡的新年呢,从大年三十开始,家家户户都要扫扫地,做做年糕,贴贴春联。

新年的第一餐饭永远是年糕汤。

我们一家人都坐在一起吃年糕汤,听着春节联欢晚会的音乐,看看春晚。

虽然我们在城市生活,但家乡的风俗对我们来说,依然有种特别的感觉。

作文评语万能模板家乡的风俗

作文评语万能模板家乡的风俗

作文评语万能模板家乡的风俗在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家乡的风俗就像一首悠扬的老歌,总是在特定的时刻响起,唤醒我内心深处最温暖的记忆。

我们家乡有个特别有趣的风俗,那就是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种叫做“糖瓜”的美食。

这可不是普通的糖果,而是饱含着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甜蜜象征。

记得小时候,一到正月十五前夕,家里就像打仗一样忙碌起来。

奶奶会早早地把炉灶烧得旺旺的,准备好一锅糖浆。

那糖浆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泡,散发出诱人的甜香,让我忍不住一直围在炉灶边打转。

制作糖瓜的过程可不简单。

首先,得把糖浆熬到恰到好处的程度。

这可是个技术活,太稀了做不成形,太稠了又会变得过于坚硬。

奶奶总是凭借着她多年的经验,用一根筷子插进糖浆里,然后提起来看看糖浆的挂丝情况,就能准确判断出是否熬好了。

当糖浆熬好后,爷爷就会把准备好的模具拿出来。

那模具可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已经用了很多年,但依然被擦拭得干干净净。

爷爷小心翼翼地把糖浆倒进模具里,然后迅速地用工具压实、抹平。

这个时候,我总是紧张地盯着爷爷的手,生怕他一个不小心就把糖瓜弄坏了。

等待糖瓜冷却成型的时间总是特别漫长。

我不停地在旁边问奶奶:“好了没有?好了没有?”奶奶总是笑着说:“别着急,小馋猫,心急可吃不了热糖瓜。

”终于,糖瓜冷却好了,爷爷把它们从模具里取出来。

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个个晶莹剔透、形状可爱的糖瓜,就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糖瓜放进嘴里,那甜蜜的滋味瞬间在口腔里弥漫开来。

糖瓜的外皮酥脆,内里软糯,咬一口,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甜蜜起来。

除了制作糖瓜,正月十五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那就是舞龙舞狮。

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广场上就会热闹非凡。

舞龙的队伍穿着鲜艳的服装,手里举着长长的龙身,随着锣鼓声的节奏欢快地舞动着。

那龙时而昂首挺胸,时而盘旋飞舞,仿佛真的要一飞冲天。

舞狮的队伍也不甘示弱,两只狮子活灵活现,眨眼睛、摇尾巴,每一个动作都引得观众们阵阵喝彩。

家长的风俗作文评语优缺点

家长的风俗作文评语优缺点

家长的风俗作文评语优缺点评语一,诗意流淌。

这篇作文写风俗,真的很有味道!感觉像是读了一首古诗,那种对传统的热爱和敬意都流露出来了。

你写得很棒,继续加油!
评语二,直截了当。

嗯,作文里对风俗的描述还算准确,但深度可以再挖挖。

多了解一些背后的故事,会让你的文章更有味道。

加油哦!
评语三,笑点满满。

哈哈,你这风俗描述得有点逗!不过,小错误还是要改改的。

下次记得别再犯啦,不然要被笑话了!
评语四,暖心关怀。

看得出你对风俗有很深的感情,写得也很用心。

继续保持这份热爱,相信你的作文会越来越好的!
评语五,细致入微。

这篇作文对风俗的描述很全面,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

继续保持这种严谨的态度,你的作文一定会更加出色的!。

家乡的习俗作文600字(带点评)_小学生作

家乡的习俗作文600字(带点评)_小学生作

的家乡,过年时家家的饭桌上都少不了饺子。

(详写腊八粥,略写醋蒜)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碌。

他们正准备着过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过年时彰显出辞旧迎新的喜气洋洋。

(这一句既是总结,也是过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迎春的一个小节,各家都忙着打扫屋子,转眼到了除夕。

(按时间顺序来写,“小年”一笔带过,一句话过渡到写除夕,这是全文重点。

)除夕可真热闹,家家飘散着鸡鸭鱼肉的香味。

(年夜饭。

)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漂亮的新装,门前贴着倒着的“福”字,代表着“福到了”的意思,门前也贴着红红的对联。

(贴春联。

)除夕家家都有放鞭炮、吃团年饭、看春节联欢晚会什么的。

(团圆饭。

)这一夜,外面的夜空是炫亮彩色的。

一会儿哪一家门外放个“蝴蝶仙子”,一只小小的纸蝴蝶带着银白色的尾巴,在天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落下;一会儿这家放一个“冲天炮”,火芯冲上天空,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小学生作文)我自己放了一个“银色喷泉”,一点点银色火芯从圆锥桶里慢慢喷出,随后越喷越多,越喷越高,短暂而美丽,如真的银色喷泉一般,涓涓细流,绚丽多彩。

到了深夜12点,还要放一大挂鞭炮,表示辞旧岁,迎新春。

(重点写放烟花、放鞭炮,小孩子最喜欢这些,所以成了除夕夜的重点描写对象)初一早上还要穿起新衣,放一挂大鞭炮。

初一虽然没有除夕的热闹非凡,却也不那么平静,大家都忙着去给长辈、亲戚们拜年。

(过完了除夕,那就到了大年初一,这是“过年”中较重要的一天,这个可以详写。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光景依如初一,崭新而又快乐。

(过渡。

)元宵上市,又一个节日高潮到来了,元宵节条条大路灯火通明,到处都是卖灯笼、放烟花的人们。

各式各样的花灯都很漂亮,有动物外形的,有五棱柱旋转的,还有的边旋转边发出优美的歌声,真是各具特色。

(元宵节的花灯,因为是过年的另一个高潮,所以写得较为详细。

元宵花灯也是传统风俗之一。

)当然,元宵节这一天还要吃汤圆,是希望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内团团圆圆。

家乡的风俗作文批改评语

家乡的风俗作文批改评语

家乡的风俗作文批改评语首先,在我的家乡,有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是一个庆祝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活动。

其中最有意思的活动莫过于赛龙舟了。

比赛前,各个村庄都会组织龙舟队,队员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手持划龙舟的桨,随着鼓声起舞。

整个比赛过程热闹非凡,场面壮观。

赛龙舟活动不仅能展现当地人民的精神风貌,还能增进村庄之间的友谊。

其次,在我的家乡,还有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祭祀祖先。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全村的人们都会齐聚一堂,共同祭祀祖先。

祭祀仪式包括宰牲、奠酒、燃香等步骤,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此外,人们还会唱歌跳舞,烧烤宴席,共同欢庆节日。

祭祀祖先这一传统习俗不仅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还能够促进村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再次,在我的家乡,有一个特殊的风俗—迎亲娶婿。

在当地,结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会涉及到整个村庄的关注和参与。

迎亲是指新娘到新郎家中过把门的仪式,而娶婿则是指新郎带着财礼前往新娘家中迎娶的仪式。

这两个过程都充满了喜庆和祝福,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欢天喜地。

亲朋好友们也会前往新人家中送上祝福和礼物,共同祝愿他们幸福美满。

最后,在我的家乡,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传统风俗—抬花灯。

每到中秋节,村庄里的人们就会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形状五花八门,比如花鸟虫鱼等。

在晚上,人们手持自己制作的花灯,一起走街串巷,欢度佳节。

抬花灯这一活动不仅能够增加节日氛围,还能够锻炼人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是一项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风俗。

总的来说,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历史悠久,令人心生敬意。

这些传统节日和活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乡村的宁静和温馨,还能够促进村庄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希望这些传统风俗能够一直传承下去,让后代子孙能够继续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底蕴和乡土气息。

家乡风俗作文点评

家乡风俗作文点评

家乡风俗作文点评《家乡风俗作文点评》篇一:《家乡风俗作文点评》咱就说这写家乡风俗的作文吧,那可真是五花八门的。

我看有的同学写得那叫一个好,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在众多作文里特别耀眼。

就拿我看到的一篇来说吧,那家伙写的是家乡过年的风俗。

他一开头就说“过年啊,在俺们家乡那可是比天还大的事儿”,这一句话就把我给吸引住了。

这多接地气啊,就像咱平时唠嗑一样。

然后他详细地描述了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里就忙乎起来了,什么扫房子、祭灶王爷的。

他把祭灶王爷那一段写得可有意思了,说灶王爷像个大领导,每年这时候都得好好伺候着,给他供上甜甜的糖瓜儿,就盼着他上天言好事呢。

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灶王爷比作领导,真的特别形象。

不过呢,这篇作文也有不太完美的地方。

他在中间写到贴春联的时候,突然又跳到年夜饭的准备上了,思维有点跳跃。

我觉得可能是他想把所有的风俗都一股脑儿地写出来,结果就有点乱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讲故事,讲着讲着突然岔开了话题,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但是呢,他后面又很快拉回了主题,继续讲过年放鞭炮的风俗。

他说放鞭炮就像是给新年的到来敲锣打鼓,这个比喻很新鲜。

总的来说,这篇作文虽然有点小瑕疵,但还是很不错的。

还有一篇写家乡清明节风俗的作文。

这个同学写得就比较中规中矩了。

他开头用了个设问句:“你们知道俺家乡清明节都干啥不?”这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

他接着写了扫墓、踏青这些传统的风俗。

但是感觉他写得有点干巴巴的,就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在陈述事实。

比如说他写扫墓,只是简单地说了去墓地、除草、献花这些流程,没有写出那种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我就想啊,难道清明节就只是这么机械地完成这些动作吗?也许他可以多加点自己的感受进去,比如说站在墓前的时候,想起了和爷爷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之类的。

这样文章就会生动很多,有血有肉了。

再说说一篇写家乡婚俗的作文。

这篇作文可就有点特别了。

作者说在他家乡的婚俗里,新郎要在新娘家接受各种考验,就像唐僧取经一样。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习俗评语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习俗评语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习俗评语《家乡的习俗》我的家乡在一个美丽的小乡村,那里有许多独特而有趣的习俗。

每年春节,是家乡最热闹的时候。

从腊月开始,大人们就忙碌起来。

他们会准备各种各样的美食,比如年糕。

年糕是用糯米粉做的,甜甜的,软软的,可好吃啦!奶奶总是亲自做年糕,我就在一旁看着,帮忙递东西。

看着奶奶熟练地揉面、蒸糕,我心里充满了期待。

到了除夕那天,一家人都会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有鱼、有肉、有蔬菜。

奶奶说,吃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希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吃完年夜饭,大家就会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一起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

穿上新衣服,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拜年。

每到一家,都会收到红包和满满的祝福。

家乡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放孔明灯。

大家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孔明灯上,然后点燃,看着它慢慢升上天空。

我也放过孔明灯,我在上面写着“希望我每次考试都能考 100 分”,看着孔明灯越飞越高,我觉得我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习俗,它们让我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和期待。

《家乡的习俗》我的家乡有很多特别的习俗,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包粽子。

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包粽子的材料。

有糯米、红枣、粽叶,还有绳子。

妈妈总是提前把糯米泡好,把粽叶洗干净。

除了包粽子,端午节还有赛龙舟的习俗。

河边挤满了人,大家都在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加油助威。

龙舟上的队员们喊着整齐的口号,奋力地划着桨,场面十分热闹。

这些家乡的习俗,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也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

评语一优点:1. 小作者通过对春节和元宵节习俗的生动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节日的欢乐氛围。

比如,对奶奶做年糕的过程描写细致,“奶奶熟练地揉面、蒸糕”,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个温馨的画面。

2. 文中运用了不少俗语,像“年年有余”,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3. 语言充满童真童趣,如“我在上面写着‘希望我每次考试都能考 100 分’,看着孔明灯越飞越高,我觉得我的愿望一定能实现”,展现了孩子的天真无邪。

我的家乡丰富多样的地方传统习俗

我的家乡丰富多样的地方传统习俗

我的家乡丰富多样的地方传统习俗家乡是一个位于中国南方的小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却有着丰富多样的地方传统习俗。

这些传统习俗是我们这个城市独特的文化表达,代代相传,深深扎根于人们的生活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我家乡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传统习俗。

一、春节的花车巡游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我家乡的春节庆祝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花车巡游。

每年的农历新年,我们的城市街头就会出现一辆辆装饰华丽、造型精美的花车。

这些花车上摆满了各种鲜花、彩灯和灯笼,具有浓厚的节日气氛。

人们身着喜庆的服装,载歌载舞地随着花车一起前进,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城市。

这一场场花车巡游不仅展示了我家乡的繁荣和富饶,也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喜悦。

二、元宵节的灯笼展览除了春节,元宵节也是我家乡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家里吃汤圆庆祝团圆,同时也会外出观赏灯笼展览。

我们的城市会设立专门的灯笼展览区域,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灯笼在夜晚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这些灯笼多样化的装饰,既有传统元宵的图案,也有具有创新设计的现代元素。

人们带着家人和朋友一同欣赏灯笼的美丽,欢快的气氛弥漫在每个人的心头。

元宵节的灯笼展览已经成为我家乡民众共同期待的活动,也是传承了几百年的文化盛宴。

三、农历七月的渡中元节渡中元节是我家乡一个主要的传统习俗。

农历七月,我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祖先的保佑和祝福。

这一天,人们会在去祭拜祖先的路上燃放鞭炮,以驱散邪恶和不祥之气。

在祭拜仪式中,香火缭绕,人们手捧香烛,虔诚地祈祷。

此外,还有各种传统表演,如舞龙、舞狮和传统戏曲等,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艺术的享受。

渡中元节是我家乡对祖先的敬仰和纪念,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

四、重阳节的登山行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在我家乡,人们有一个独特的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登山行。

每年的重阳节,人们会选择一座山峰,组织一场大规模的登山活动。

大家穿上运动装备,携带着水和食物,迎着清晨的阳光,踏上登山的征程。

家乡的风俗点评和建议

家乡的风俗点评和建议

家乡的风俗点评和建议
嘿嘿,今天老师叫我们说说家乡的风俗,我觉得特好玩儿,就想着写下来。

我们家乡过年时候啊,有个习惯叫“送灶王爷”。

奶奶总说,灶王爷上天要报告我们家是不是乖,她还念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嘿,听着可神秘了吧!
奶奶会拿出一盘又甜又黏的糖,说是给灶王爷吃,让他嘴巴黏住,不乱说话。

然后大伙围着灶台磕头,嘴里还叽里咕噜念着吉利话儿。

我偷偷问爷爷:“灶王爷真会上天吗?”爷爷笑得胡子抖:“傻孩子,这是图个喜庆!”
我觉得这风俗挺有意思的,能让家人聚在一块儿说笑,可有些时候吧,大人们忙着准备贡品,反倒忘了跟孩子们多聊聊。

所以呀,我的建议是——可以让咱们小孩儿也参加,比如画个灶王爷像儿,写写祈福的小纸条贴在墙上,这样大家就更热闹了!
你说,这样是不是更好玩儿点儿呀?嘻嘻,等我长大了,也要教别人这个主意!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习俗(带点评)
家乡的习俗(带点评)
441800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三中学附属小学乐文静指导老师廖斌点评老师白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也有各不相同的节日习俗。

传统的节日有很多,如:中秋、端午、清明、春节等……说到春节,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历数各种节日,最后落在春节上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按照老河口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再具体到老河口的春节,介绍其特色之处。

)腊七、腊八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老人们经常说:“腊八要喝腊八粥,不喝一年就要冻耳冷手。

”腊八这一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特色一:过年从腊月开始,腊八要喝腊八粥。

)粥是根据每个人的口味来熬的。

腊八粥是用八种不同食材煮成的。

如我家就是用面条、绿豆、大米、肉丁、土豆丁、黄豆、花生、萝卜丁放在一起煮成的粥,乱七八糟的一大锅,不过很好吃。

(详写腊八粥的制作,很有特色。

)除此之外,还要泡醋蒜瓣,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做
配菜。

因为在我的家乡,过年时家家的饭桌上都
少不了饺子。

(详写腊八粥,略写醋蒜)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碌。

他们正准备着过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过年时彰显出辞旧迎新的喜气洋洋。

(这一句既是总结,也是过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迎春的一个小节,各家都忙着打扫屋子,转眼到了除夕。

(按时间顺序来写,“小年”一笔带过,一句话过渡到写除夕,这是全文重点。

)除夕可真热闹,家家飘散着鸡鸭鱼肉的香味。

(年夜饭。

)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漂亮的新装,门前贴着倒着的“福”字,代表着“福到了”的意思,门前也贴着红红的对联。

(贴春联。

)除夕家家都有放鞭炮、吃团年饭、看春节联欢晚会什么的。

(团圆饭。

)这一夜,外面的夜空是炫亮彩色的。

一会儿哪一家门外放个“蝴蝶
仙子”,一只小小的纸蝴蝶带着银白色的尾巴,
在天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落下;一会
儿这家放一个“冲天炮”,火芯冲上天空,绽放
出迷人的光彩。

(小学生作文)我自己放了一个“银色喷泉”,一点点银色火芯从圆锥桶里慢慢
喷出,随后越喷越多,越喷越高,短暂而美丽,
如真的银色喷泉一般,涓涓细流,绚丽多彩。


了深夜12点,还要放一大挂鞭炮,表示辞旧岁,
迎新春。

(重点写放烟花、放鞭炮,小孩子最喜欢这些,所以成了除夕夜的重点描写对象)
初一早上还要穿起新衣,放一挂大鞭炮。


一虽然没有除夕的热闹非凡,却也不那么平静,
大家都忙着去给长辈、亲戚们拜年。

(过完了除夕,那就到了大年初一,这是“过年”中较重要的一天,这个可以详写。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光景依
如初一,崭新而又快乐。

(过渡。


元宵上市,又一个节日高潮到来了,元宵节
条条大路灯火通明,到处都是卖灯笼、放烟花的
人们。

各式各样的花灯都很漂亮,有动物外形的,有五棱柱旋转的,还有的边旋转边发出优美的歌声,真是各具特色。

(元宵节的花灯,因为是过年的另一个高潮,所以写得较为详细。

元宵花灯也
是传统风俗之一。


当然,元宵节这一天还要吃汤圆,是希望一
家人在新的一年内团团圆圆。

(元宵节吃汤圆,也是传统风俗,这里特作交代。

有些地方叫汤圆作“元宵”,名虽不同,物是一样的。


元宵节过罢,也同时暗示着忙碌的新一年即
将真正开始。

(出了元宵,才算是过完年了各地风俗大致如此。


一眨眼,春节的美好时光已过去了,大人们又开始上班忙碌起来,小孩子也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了。

这就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习俗——春节,很热闹、和谐、美满吧?请您有时间的时候来我的家乡做客,和我们一起分享家乡的幸福快乐吧!(赞美家乡的过年风俗,抒发一下情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