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碱含量的分析测定

合集下载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混合碱的分析,确定其中各组分的含量。

实验原理:混合碱通常包含碳酸钾、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可通过酸量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首先用稀硫酸将样品中的碳酸钾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再将未反应的氢氧化钠用盐酸反应中和,所需的盐酸的体积即为氢氧化钠的含量。

实验步骤:1. 用称量纸取约1g混合碱样品,称重并记录下重量。

2. 在烧杯中加入约20mL的水,并将称量好的混合碱样品加入其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3. 用滴定管加入0.1mol/L稀硫酸(30mL左右),滴定至出现极淡的粉红色。

4. 将烧杯中的溶液加热至沸腾,持续加热约5分钟,使碳酸均被反应成二氧化碳。

5. 用滴定管加入0.1mol/L的盐酸,不断搅拌,直至溶液中呈现为酸性(pH值约为2)。

6. 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加入0.1mol/L氨水的滴定,一直滴定至溶液的颜色转为桔黄色。

7. 记录用盐酸的体积V1,再用氨水的体积V2计算氢氧化钠的含量。

8. 用实验数据计算出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含量。

实验结果:1. 取样重量:1g2. 稀硫酸用量:30mL3. 盐酸用量:5mL4. 氨水用量:44.5mL根据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混合碱中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含量如下:碳酸钠:(V2-V1)×10.61%碳酸钾:V1×21.87%氢氧化钠:(30-V1)×2.48%其中,V1为盐酸用量,V2为氨水用量。

实验结论:通过酸量法测定,我们得到了混合碱中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含量分别为19.49%、8.57%和71.94%。

实验十二混合碱组成的分析及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二混合碱组成的分析及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二混合碱组成的分析及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二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和测定混合碱组成及各组分含量的实验方法。

该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混合碱的组成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结果来确定各组分的含量。

实验步骤如下:
1.实验目的及原理:
实验目的是分析混合碱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含量。

原理是离子交换法和酸碱反应法。

2.实验原料和仪器:
原料包括混合碱样品、稀硫酸、稀硝酸、BaCl2等。

仪器包括电子天平、显微镜、恒温槽、pH计等。

3.样品的制备:
取一定量的混合碱样品,用适量的硝酸和硫酸进行溶解,得到溶液。

4.离子交换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溶液加入到离子交换柱中,用以去除杂质离子,并将目标离子保留在柱中。

5.酸碱反应法:
取一定量的去除杂质后的样品溶液,用硫酸将其转化为硫酸盐,并用稀硫酸进行酸度调节。

使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混合碱样品中的各组分的含量。

7.结果与分析:
根据滴定实验的结果计算出各组分的含量,并记录下来。

8.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混合碱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含量。

该实验中,离子交换法可以去除混合碱样品中的杂质离子,使得检测
结果更具准确性。

而酸碱滴定法是通过滴定酸碱溶液的数量来确定混合碱
的各组分含量。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混合碱的具体组成,以及
各组分的含量。

总之,实验十二混合碱组成的分析及各组分含量的测定是一种通过离
子交换法和酸碱滴定法来分析和测定混合碱组成及各组分含量的实验方法。

通过该实验,可以获得混合碱的具体组成和各组分的含量信息。

混合碱含量的分析测定

混合碱含量的分析测定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无水碳酸钠作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溶液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多元弱碱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及指示剂的选择;3、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各组分的原理和方法;4、进一步练习滴定、移液、定容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1、盐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原理市售浓盐酸为无色透明的HCl水溶液,HCl含量为36%~38%(W/W,相对密度约为1.18。

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放出HCl气体,直接配制准确度差,因此配制盐酸标准溶液时需用间接配制法。

标定盐酸的基准物质常用无水碳酸钠和硼砂等,本实验采用无水碳酸钠为基准物质,以甲基橙指示剂指示终点,终点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用Na2CO3标定时反应为: 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反应本身由于产生H2CO3会使滴定突跃不明显,致使指示剂颜色变化不够敏锐,因此,在接近滴定终点之前,最好把溶液加热煮沸,并摇动以赶走CO2,冷却后再滴定。

2、双指示剂法分析混合碱的原理混合碱系指NaOH和Na2CO3或Na2CO3和NaHCO3等类似的混合物,可采用双指示剂法进行分析,并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测混合碱试液,可选用酚酞和甲基橙两种指示剂。

以HCl标准溶液连续滴定。

滴定的方法原理可图解如下:加入酚酞若混合碱是由NaOH和Na2CO3组成,先以酚酞作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至溶液略带粉色,这时NaOH全部被滴定,而Na2CO3只被滴到NaHCO3,此时为第一终点,记下用去HCl溶液的体积V1。

过程的反应如下:酚酞变色时:OH-+H+=H2OCO32-+H+=HCO3-然后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用HCl继续滴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此时。

混合碱的分析实验报告

混合碱的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混合碱的分析方法,了解混合碱的组成和含量。

2. 熟悉滴定实验的基本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3. 通过实验,加深对酸碱滴定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混合碱是由氢氧化钠(NaOH)和碳酸钠(Na2CO3)或碳酸氢钠(NaHCO3)组成的碱性混合物。

本实验采用酸碱滴定法,以盐酸(HCl)为滴定剂,通过酚酞和甲基橙两种指示剂,分别滴定混合碱中的NaOH和Na2CO3或NaHCO3,从而确定混合碱的组成和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烧杯、电子天平、洗瓶、滤纸等。

2. 试剂:0.1mol/L盐酸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甲基橙指示剂、混合碱样品、去离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0.1mol/L盐酸标准溶液,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适量NaOH固体,溶解后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

2. 准确称取约4g混合碱样品,溶解于50mL去离子水中。

3.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mL混合碱溶液于锥形瓶中。

4. 向锥形瓶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记录消耗盐酸的体积V1。

5. 立即向锥形瓶中加入2-3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记录消耗盐酸的体积V2。

6. 根据消耗盐酸的体积,计算混合碱中NaOH和Na2CO3或NaHCO3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混合碱样品中NaOH和Na2CO3或NaHCO3的含量分别为:- NaOH含量:c(NaOH) = (V1 × C(HCl) × M(NaOH)) / V(混合碱溶液)- Na2CO3或NaHCO3含量:c(Na2CO3或NaHCO3) = (V2 × C(HCl) ×M(Na2CO3或NaHCO3)) / V(混合碱溶液)其中,C(HCl)为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NaOH、Na2CO3或NaHCO3)为相应的摩尔质量,V(混合碱溶液)为移取的混合碱溶液体积。

混合碱含量测定(双指示剂法)

混合碱含量测定(双指示剂法)
熟悉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以 NaOH和 Na2CO3 为例 先以酚酞为指示剂 用HCl滴定液滴定至红色刚好消失
到第一滴定
终点
NaOH+HCl=NaCl+H2O NaOH全被中和NaHCO3
Na2CO3 +HCl=NaHCO3+NaCl
Na2CO3 被中和成
再以甲基橙为指示剂 用HCl滴定液滴定至溶液呈橙色 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结果讨论:
混合碱的组成有 NaOH、 Na2CO3 和 NaHCO3 及其混合物
V1>V2 V1 < V2 V1 >0 V2 =0 V1=V2 >0 V1 =0 V2 >0
NaOH+ Na2CO3 Na2CO3 +NaHCO3 NaOH
Na2CO3 NaHCO3
a
13
滴定管、分析天平、电炉
实验原理
2HCl+NaCO3 → 2NaCl+H2O+CO2↑ 终点颜色由绿色→暗紫色
盐酸滴定液的浓度的计算:
CHCl=[2*mNa2CO3*10……3]/VHClMNa2CO3
a
6
实验步骤:
1. 0.1mol/L盐酸溶液的配制 在通风厨中量取浓盐酸约9,用1000量筒稀释到1000,再倾入试剂瓶中,
NaOH%={[CHCl(V1-V2)HClMNaOH*10……3 ] /V }*100%
Na2CO3 % ={[CHCl(2V2)HClM Na2CO3 *10……(-3)]/2}*100%
a
3
仪器和试剂:
滴定管(50ml)、玻璃棒、量筒、锥形瓶、电炉、
移液管(25ml)、洗耳球

混合碱(NaOH与Na2CO3)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混合碱(NaOH与Na2CO3)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2.混合碱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取适量的混合碱试样于250ml容量瓶中,用已煮沸赶走CO2并冷却至室温的蒸馏水 稀释至标线,摇匀。 用25ml移液管分别吸取上述溶液三份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1~2滴, 以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刚刚变成无色为第一终点(附注1),记下V1; 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1~2滴,此时溶液呈黄色。继续滴定,直至溶液出现橙色为第 二终点(附注2),记下V2。 计算试样中NaOH、NaCO3的含量(g/250ml)。
V1;。
2B.混合碱各组分含 量的测定
再加入甲基橙指示 剂继续滴定,直至 溶液出现橙色为第 二终点记下V2。 计算试样中NaOH、
NaCO3的含量
(g/250ml)
实验步骤
1.HCl溶液浓度的标定 准确称取无水碳酸钠0.13~0.15g三份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已煮沸赶走CO2 并冷却至室温的蒸馏水,温热使完全溶解。加入甲基橙指示剂1~2滴,以HCl溶液 滴定至由黄色变为橙色为止。 计算HCl溶液的浓度。
突跃处于 弱酸性, 选甲基红 或甲基橙 作指示剂.
实验方法及流程
基准物质
NaOH/Na2CO3测定A
NaOH/Na2CO3测定B
1.HCl溶液浓 度的标定准确 称取无水碳酸
钠 甲基橙指示剂 计算HCl溶液
的浓度。
2A.混合碱各组 分含量的测定 取适量的混合 碱定 容250ml; 移取25ml加入酚 酞指示剂,记下
2.第二化学计量点也可选用甲基红指示剂或溴甲酚绿指示剂(0.1%),但必须在 临近终点前煮沸除去CO2,冷却后继续滴定。此时滴定突跃变大,甲基红(4.4~ 6.2)和溴甲酚绿(3.8~5.4,用盐酸滴定时颜色由蓝色变为黄色为终点)都可使 用,变色敏锐易辨。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实验四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一、实验目的1.一步熟练滴定操作和滴定终点的判断;2.掌握混合碱分析的测定原理、方法和计算。

二、实验原理混合碱是NaOH 与Na2CO3,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采用双指示剂法,可以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首先,在碱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略带粉红色,即为第一化学计量点,反应如下:NaOH + HCl = NaCl+ H2ONa2CO3+ HCl = NaHCO3 +H2O此时反应产物为NaHCO3和NaCl,溶液pH为8.3,设所消耗HCl溶液的体积为V1(ml)。

然后,继续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即为第二化学计量点,反应如下: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此时溶液pH为3.7。

设所消耗HCl溶液的体积为V2(ml)。

根据V1、V2可计算烧碱中NaOH和Na2CO3的含量。

三、实验试剂1.混合碱试样2.甲基橙指示剂(1g/L水溶液)3.酚酞指示剂(2g/L乙醇溶液)4.HCl标准溶液四、实验仪器五、实验步骤1.混合碱试液的配制用递减称量法准确称取0.83-0.85g试样置于烧杯中,用适量去离子水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

2.第一终点的滴定用移液管吸取试液一份,置于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再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转变为微红色,记下读数。

3.第二终点的滴定在上述溶液中再加1 ~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记下读数。

4.用同样方法再测定二份,并计算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

六、实验数据处理1.在第一终点滴完后的锥形瓶中加甲基橙,立即滴V2。

千万不能在三个锥形瓶先分别滴V1,再分别滴V2。

2.滴定第一终点时酚酞指示剂可适当多滴几滴,以防NaOH滴定不完全而使NaOH的测定结果偏低,Na2CO3的测定结果偏高。

混合碱含量的分析

混合碱含量的分析

混合碱含量的分析(双指示剂法)实验目的1.学会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混合碱是指Na 2CO 3与NaOH 或NaHCO 3与Na 2CO 3的混合物。

欲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可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滴定过程中pH 变化的情况,选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分别指示第一、第二计量点,常称为“双指示剂法”。

在混合碱试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变色pH 范围为8.0~10.0),此时呈现红色。

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此时试液中所含NaOH 完全被滴定,所含Na 2CO 3被滴定至NaHCO 3,消耗HCl 溶液的体积为V 1,反应式为NaOH+HCl=NaCl+H 2ONa 2CO 3+HCl=NaCl+NaHCO 3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变色pH 范围为3.1~4.4),继续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使溶液由黄色突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此时所消耗HCl 溶液的体积为V 2,反应式为 NaHCO 3+HCl=NaCl+CO 2+H 2O根据V 1,V 2可分别计算混合碱中NaOH 与Na 2CO 3或NaHCO 3与Na 2CO 3的含量。

由于第一计量点时,用酚酞指示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变化不很敏锐,因此常选用甲酚红和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

此混合指示剂颜色为黄色,碱色为紫色,变色点pH=8.3,pH=8.2为玫瑰色,pH=8.4为清晰的紫色。

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到溶液由紫色变为粉红色(用新配制相近浓度的NaHCO 3溶液作参比溶液对照),记下消耗HCl 溶液的体积V 1(此时pH 约为8.3),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滴定到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即为终点,记下体积V 2。

然后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当V 1〉V 2时,试样为Na 2CO 3与NaOH 的混合物。

滴定Na 2CO 3所需HCl 是分两次加入的,两次用量应该相等,Na 2CO 3所消耗HCl 的体积应为2V 2。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碱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在许多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混合碱是指由两种或多种碱性物质混合而成的化合物。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准确测定混合碱溶液中的碱含量,并探究不同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混合碱溶液中的碱含量。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酸溶液到碱溶液中,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终点指示剂变色的现象,来确定溶液中碱的含量。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包括滴定管、容量瓶、烧杯等。

2. 预处理样品:将混合碱溶液取适量放入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稀释并充分混合。

3. 滴定:取一定量的稀释后的混合碱溶液,加入滴定管中,加入几滴酸性指示剂。

4. 开始滴定:缓慢滴加标准酸溶液到滴定管中,同时轻轻摇晃瓶子,直到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5. 记录滴定体积:记录滴定过程中加入的酸溶液体积,以及发生变色的滴定终点。

6. 重复实验:重复以上步骤2-5,至少进行3次实验,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7. 数据处理:根据滴定过程中加入的酸溶液体积,计算出混合碱溶液中碱的含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多次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混合碱溶液中碱的含量。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平均值,并计算出实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首先,滴定过程中加入酸溶液的速度要适中,过快或过慢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其次,酸性指示剂的选择也很重要,不同的指示剂对不同的溶液有不同的适用性。

此外,实验温度和环境条件也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混合碱溶液中的碱含量,并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这些结果对于理解和应用酸碱滴定法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实验提供了基础。

结论:本实验通过酸碱滴定法成功测定了混合碱溶液中的碱含量,并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分析化学实验混合碱的含量的测定

分析化学实验混合碱的含量的测定

(2)最好用NaHCO3的酚酞溶液(浓度相当) 作对照。在达到第一终点前,不要因为滴定 速度过快,造成溶液中HCl局部过浓,引起 CO2的损失,带来较大的误差,滴定速度也 不能太慢,摇动要均匀。
(3)近终点时,一定要充分摇动,以防形 成CO2的过饱和溶液而使终点提前到达。
(4)混合指示剂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0.10-0.12g 30mL HCl溶液
滴定:黄色变为橙色

甲基橙 1-2d
平行3次,由滴定剂体积和基准物质的质量计算HCl溶液的 准确浓度
或:称取0.5-0.6g溶解定容至100ml,取20.00ml滴定
3.混合碱测定
用移液管移取 20.00mL试液
HCl标液滴至 恰好粉红色到 微红或紫色到 粉红色
由图可知,V1 > V2 ,滴定NaOH 用去 HCl 溶液的体积为
V1 - V2 , 滴定Na2 CO3用去 的体积为2 V2 。 若混合碱试样质量 为ms,则
Na2 CO3 和NaHCO3 由图示可知,此时消耗HCl 溶液的体积有V2 > V1 的关系。
讨论:
• V1>V2 : NaOH(V1-V2) ,Na2CO3 (2V2) • V1<V2 : Na2CO3 (2V1),NaHCO3 (V2-V1) • V1=V2 : 则碱液只含Na2CO3 (V1+V2) • V1=0 ,V2>0 : 则碱液只含NaHCO3 • V2=0 ,V1>0 : 则碱液只含NaOH
3、无水Na2CO3保存不当,吸水1%,用此基 准物质标定盐酸溶液浓度时,其结果有何影响? 用此浓度测定试样,其影响如何?
• 4、测定混合碱时,到达第一化学计量点前, 由于滴定速度太快,摇动锥形瓶不均匀,致使

混合碱的测定

混合碱的测定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NaOH和Na2CO3含量的原理。

2.了解混合指示剂的使用及其优点。

3.熟练滴定操作和滴定终点的判断;4. 掌握定量转移操作的基本要点;二、实验原理混合碱是不纯的碳酸钠,它的主要成份为Na2CO3,此外,还含NaOH或NaHCO3,以及Na2O、Na2SO4等杂质,当用酸滴定时,除Na2CO3被滴定外,其中杂质如NaOH或NaHCO3也可与酸反应。

因此,总碱度常以Na2O的百分含量来表示。

如果需要测定混合碱中Na2CO3或NaHCO的含量,则采用“双指示剂法”进行分析,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即在混合碱的试液中先加入酚酞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

此时试液中所含NaOH完全被中和,Na2CO3也被滴定成NaHCO3,反应如下:NaOH + HCl = NaCl + H2O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设用去HCl标准溶液为V1mL。

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此时NaHCO3被中和成H2CO3,反应为: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设此时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2mL。

根据V1和V2可以判断出混合碱的组成。

设试液的体积为VmL。

当V1>V2时,则说明碱样系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其中,Na2CO3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V2mL,NaOH则为(V1- V2)mL;反之,若V1﹤V2时,则说明碱样系Na2CO3和NaH CO3的混合物,它们消耗HCl标准溶液分别为2V1和(V2- V1)mL。

若酸的准确浓度已知,即可分别算出各成份得百分含量。

三、步骤:1.称样、溶解准确称取混合碱试样0.5~0.6克(称准至第四位小数,为什么?)于小烧杯中,加水约20 mL,用玻璃棒搅动促使其溶解,将溶液沿玻璃棒转入100 mL容量瓶中,(应注意什么?)再用少量水洗烧杯和玻璃棒3~4次,所洗溶液均转入容量瓶内,,继续加水,最后小心稀释至刻度。

混合碱的分析测定(双指示剂法) 实验报告

混合碱的分析测定(双指示剂法) 实验报告

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实验1/ 9盐酸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混合碱的分析测定(双指示剂法)分析化学实验报告2020-04-21温度25℃大气压101KPa 湿度55%一、实验目的1.了解HCl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学会以碳酸钠为基准物质标定HCl 标准溶液浓度的原理及方法。

3.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方法和结果计算。

4.熟悉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掌握滴定操作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二、实验原理(一)盐酸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1. 配制HCl标准溶液由于分析纯的盐酸易挥发、含有杂质(不纯)等原因,故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可以先配制成近似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

故采用间接法配制HCl标准溶液。

2. 标定HCl溶液的准确浓度(1)常用基准物:无水Na2CO3和Na2B4O7•10H2O本实验中以无水Na2CO3为基准物质,先将其置于180℃环境下干燥2~3 h,然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备用。

(2)选取指示剂已知反应的方程式为:2HCl +Na2CO3=2NaCl +CO2 ↑+H2O由于终点产物为饱和CO2溶液,pH=3.89,故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处由黄色变为橙色。

·甲基橙Methyl Orange (MO) 的变色原理如下图1所示:322CO Na HCl n n =9.105109.021020.25233232⨯=⨯⨯=−HCl CO Na CO Na HCl HCl c M m Vc 1020.25233232⨯⨯=−HCl CO Na CO Na HCl HCl c M m V c OHOH-H pKa = 9.1HOCOO -O -COO -酚式(无色)醌式(红色)酚酞(PP)(3)计算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由反应方程式:2HCl +Na 2CO 3 = 2NaCl + CO 2 ↑+ H 2O可知: 即: 故HCl体积单位为mL )根据实验中所记录的称取基准Na 2CO 3的质量( )和消耗HCl 标准溶液的体积(V HCl = V 末 - V 初),可计算HCl 标准溶液浓度。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索一种测定混合碱含量的方法。

2. 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通过实验,了解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混合碱性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混合碱通常是指由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和氢氧化钠(NaOH)组成的混合物。

本实验采用滴定法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

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滴定剂)滴入待测溶液中,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测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1. 混合碱样品2. 0.1mol/L HCl标准溶液3. 酚酞指示剂4. 甲基橙指示剂5. 蒸馏水6. 250mL锥形瓶7. 25mL移液管8. 250mL容量瓶9. 电子天平10. 烧杯11.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HCl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取0.3~0.4g无水碳酸钠三份,分别倒入250mL锥形瓶中。

- 加入20~30mL蒸馏水溶解,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

- 用待标定的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记录HCl溶液的体积。

- 计算HCl溶液的准确浓度。

2. 混合碱的测定- 准确称取4.5~5.0g混合碱样品于150mL烧杯中。

- 加入5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

- 用25mL移液管移取试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

- 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记录HCl溶液的体积V1。

- 加入1~2滴甲基橙,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记录HCl溶液的体积V2。

3. 结果计算- 根据V1和V2,判断混合碱的成分,并计算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HCl溶液的标定- HCl溶液的浓度为0.0950mol/L。

2. 混合碱的测定- 混合碱样品中,NaOH含量为0.0450mol,NaHCO3含量为0.0300mol,Na2CO3含量为0.0250mol。

混合碱液中混合碱含量的测定

混合碱液中混合碱含量的测定

混合碱液中混合碱含量的测定
混合碱溶液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工艺中常用的碱溶液,它主要由不同种类的碱(比如氢
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混合而成。

混合碱溶液中混合碱含量的测定是化学分析中常见的实验,也是混合碱溶液评估质量的依据。

混合碱溶液中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原理主要是利用pH的测定和蒸馏装置的反应来进行
测定。

在实验中,样品被稀释后,先使用pH计在25℃下进行测量,测得结果为pH值。

根据pH值可以确定各碱种的电离度系数。

然后先将混合碱溶液煮沸,使混合碱有机物经过
蒸发去除,再将滤清液平衡入一定量质量水,在25℃下进行测量,测得结果为各碱种物质的重量分数。

混合碱溶液中混合碱含量的测定需要做准备工作,如操作者应熟悉实验的原理、过程,十清楚实验的步骤,并掌握实验的技术要求;标样和配制好金属校正液使用;设备要求:pH计、蒸馏装置。

以上是混合碱溶液中混合碱含量的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在实验执行之前,操作者
还需要准备正确的设备,对对样品标样和质量校正液作出正确的配置;在实验执行中,还
要注意测量环境温度保持在25℃;避免操作过程中污染样品,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完成后,记录实验结果,比较各碱种的重量分数,分析比较不同碱种的含量比例,以便
对碱溶液进行质量控制和校正。

混合碱含量测定

混合碱含量测定

混合碱含量测定(双指示剂法)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酸式滴定管和移液管的操作。

2、学习用双指示剂法判断混合碱的组成,测定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和总碱量的原理和方法。

3、学习混合酸碱指示剂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一>HCl溶液标定Na2CO3+2HCl=2NaCl+CO2+H2O MO:黄变橙CHCl(mol/L)=2mNa2CO3/(250.0/25.00)MNa2CO3*VHCl*10-3<二>混合碱中碱含量测定滴定开始至第1终点:耗HCl体积V1毫升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HCO3+NaCl滴定第1终点至第2终点:耗HCl体积V2毫升NaHCO3+HCl=NaCl+CO2+H2OW Na2CO3=CHCl*V2*10-3*MNa2CO3*100% W NaOH=CHCl(V1-V2)*10-3*MNaOH*100% Ms/(250.0/25.00) ms/(250.0/25.00)三、实验步骤1、0.1MHCl溶液浓度标定准称Na2CO3(1.0~1.2g)→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定容→准转移Na2CO3三份,各25ml,加MO(1~2d)→HCl溶液滴至终点。

要求:平行标定三份,计算CHCl及dr。

2、配制试样溶液准称(1.3~1.5g)混合碱试样+适量H2O溶解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定容3、试样中NaOH\Na2CO3含量测定准移三份试样溶液,各250ml+pp2d→HCl标液滴至第1终点。

记录第1终点耗HCl读数+MO2d→HCl滴至第2终点,记录第2终点耗HCl读数。

要求:平行标定三份,计算WNaOH、WNa2CO3、及drNaOH、drNa2CO3。

四、数据记录及处理五、表一:HCl标准溶液浓度标定表2:混合碱中NaOH、Na2CO3含量的测定六、误差分析.............................七、思考题.............................。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含量,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含量可以通过酸碱中和反应进行测定。

首先将混合碱溶解于水中,然后用稀盐酸滴定至中性,记录所需盐酸的体积V1。

然后再用甲基橙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记录所需盐酸的体积V2。

根据滴定结果,可以计算出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含量。

实验仪器,容量瓶、滴定管、分析天平、烧杯、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稀盐酸。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混合碱溶解于水中,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线。

2. 取一定量的混合碱溶液,加入少量甲基橙指示剂。

3. 用稀盐酸滴定至溶液由酸性转变为中性,记录所需盐酸的体积V1。

4. 继续滴定至溶液由中性转变为碱性,记录所需盐酸的体积V2。

5. 计算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含量。

实验数据:1. 混合碱溶液滴定前pH值为8.5;2. 滴定至中性时,所需盐酸的体积V1为20ml;3. 滴定至终点时,所需盐酸的体积V2为35ml。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含量分别为:氢氧化钠含量 = V1 C1 M1。

氢氧化钾含量 = (V2 V1) C2 M2。

其中,C1和C2分别为盐酸的浓度,M1和M2分别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含量,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同时,实验结果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为实际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溶液的飞溅和挥发;2. 实验中要准确记录滴定体积,避免误差的产生;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实验改进方向:1.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酸碱指示剂,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可以尝试改变滴定条件,以寻求更加简便和高效的测定方法。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测定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含量,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酸式滴定管和移液管进行滴定操作。

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混合碱是指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通常采用双指示剂法。

先用酚酞作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此时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完全被中和,碳酸钠被滴定为碳酸氢钠,反应式如下:NaOH + HCl = NaCl + H₂ONa₂CO₃+ HCl = NaHCO₃+ NaC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此时碳酸氢钠被完全中和,反应式为:NaHCO₃+ HCl = NaCl + CO₂↑ + H₂O根据两次滴定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酸式滴定管(50 mL)、移液管(25 mL)、锥形瓶(250 mL)、容量瓶(250 mL)、玻璃棒、烧杯、分析天平。

2、试剂(1)混合碱试样(2)盐酸标准溶液(约 01 mol/L)(3)酚酞指示剂(1%乙醇溶液)(4)甲基橙指示剂(01%水溶液)四、实验步骤1、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无水碳酸钠基准物质约 015 g 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25 mL 蒸馏水溶解,加入 2 滴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定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平行标定三份,计算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

2、混合碱试样的测定(1)准确称取混合碱试样约 15 g 于小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至 25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用移液管移取 2500 mL 上述试液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 2 滴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记下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 V₁(mL)。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混合碱的含量,掌握测定混合碱含量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酸中和滴定法测定混合碱含量。

首先将待测混合碱样品溶解于水中,然后使用酸性溶液滴定至中性,通过滴定所需的酸的体积,计算出混合碱的含量。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混合碱样品,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将溶液转移至滴定瓶中。

2. 加入几滴指示剂,常用的指示剂有甲基橙、酚酞等。

3. 用标定的盐酸溶液滴定,直至出现颜色转变。

4. 记录所需的盐酸溶液的体积V1。

5.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三次测定,取平均值。

实验数据:
样品质量 m = 0.568g。

盐酸标定溶液浓度 c = 0.1mol/L。

滴定所需盐酸溶液体积 V1 = 14.2ml。

实验结果计算:
混合碱的摩尔质量 M = m / V1 c = 0.568g / 14.2ml 0.1mol/L = 0.4g/mol。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测定,得出混合碱的摩尔质量为0.4g/mol。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测定混合碱含量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溶解样品的精确称量和溶解,以及滴定过程中的精准操作。

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和滴定溶液的浓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验中,要进行多次测定,并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获得了混合碱含量的实际数值,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实验方法和技巧,为今后的实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混合碱液中混合碱含量的测定

混合碱液中混合碱含量的测定

实验七混合碱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NaOH 和Na 2CO 3含量的原理。

2、了解混合指示剂的使用及其优点。

二、试剂:1、1mol ·L -1HCl 标准溶液;3、酚酞指示剂,0.1%甲基橙指示剂,甲酚红和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

三、步骤:浓烧碱中常常会引入Na 2CO 3,欲测定该混合碱试样中NaOH 与Na 2CO 3的含量,可用此法。

1、吸取5mL 浓碱液于250mL 的容量瓶中,用新制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吸取上述稀碱液25.00mL 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2滴,用0.1mol ·L -1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刚好消失,记录所耗HCl 的体积V 1。

3、在上面的三角锥形瓶中再加1滴甲基橙,继续用HCl 标准溶液滴至黄色→橙色。

记录此次耗用HCl 的体积V 2。

平行三次,求平均值。

四、测定数据及计算结果:ρNaOH (g ·L -1)=[(V 1-V 2)·C HCl ·M NaOH ]/(5×25/250) ρNa2CO3(g ·L -1)=[2C HCl ·V 2·M (1/2Na2CO3)]/(5×25/250)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一、实验目的1、熟练滴定操作和滴定终点的判断;2.掌握定量转移操作的基本要点;3.掌握混合碱分析的测定原理、方法和计算.二、实验原理混合碱是Na2CO3与NaOH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可采用双指示剂法进行分析,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在混合碱的试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

此时试液中所含NaOH完全被中和,Na2CO3也被滴定成NaHCO3,反应如下: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设滴定体积V1mL。

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无水碳酸钠作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溶液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多元弱碱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及指示剂的选择;
3、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各组分的原理和方法;
4、进一步练习滴定、移液、定容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盐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原理
市售浓盐酸为无色透明的HCl水溶液,HCl含量为36%~38%(W/W,相对密度约为1.18。

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放出HCl气体,直接配制准确度差,因此配制盐酸标准溶液时需用间接配制法。

标定盐酸的基准物质常用无水碳酸钠和硼砂等,本实验采用无水碳酸钠为基准物质,以甲基橙指示剂指示终点,终点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用Na2CO3标定时反应为: 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反应本身由于产生H2CO3会使滴定突跃不明显,致使指示剂颜色变化不够敏锐,因此,在接近滴定终点之前,最好把溶液加热煮沸,并摇动以赶走CO2,冷却后再滴定。

2、双指示剂法分析混合碱的原理
混合碱系指NaOH和Na2CO3或Na2CO3和NaHCO3等类似的混合物,可采用双指示剂法进行分析,并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测混合碱试液,可选用酚酞和甲基橙两种指示剂。

以HCl标准溶液连续滴定。

滴定的方法原理可图解如下:
加入酚酞
若混合碱是由NaOH和Na2CO3组成,先以酚酞作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至溶液略带粉色,这时NaOH全部被滴定,而Na2CO3只被滴到NaHCO3,此时为第一终点,记下用去HCl溶液的体积V1。

过程的反应如下:
酚酞变色时:
OH-+H+=H2O
CO32-+H+=HCO3-
然后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用HCl继续滴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此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