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况课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况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况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况教学大纲中国文化概况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国文化概况是是一门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社会、艺术、科技等多方面内容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同时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将掌握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历史发展、传统文化、人文思想、艺术特色、科技成就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化的特点、演变过程,以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3、情感目标:学生将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起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古代礼仪制度等。

2、历史发展:从夏商西周到明清,重点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重大历史事件。

3、人文思想:介绍儒家、道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4、艺术特色:涵盖诗词、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5、科技成就:讲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创新,如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建筑技术等。

6、当代文化:分析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城市文化、农村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五、评估与考核1、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给予评分。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并提交讨论报告,根据报告质量给予评分。

3、期末考试:通过书面考试形式,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4、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论文,根据论文质量给予评分。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36个学时,每学期安排18个学时,每周2个学时。

关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的思考

关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的思考

关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的思考
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是以学习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实践相关
科目,以及探讨两岸三地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和交流,以及中国日益增加的影
响力和地位,为本科留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中国概况的基础教育。

《中国概况》课程的组织教学一般可以分为讲授、阅读、讨论和实践四部分。

在讲授
的过程中,教师理解在课程中所讲授的知识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帮助留
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概况中与社会实践相关的内容,更好地掌握有关课程的知识点,
并能够把握教学内容的主旨和方位,以促进留学生在进入中国社会实践后,有更全面和深
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交流,让学生多多调查、侦察,多多实践,扩大个人知识面,让学
生有机会在探究中探索社会的多样性,即使是已被习俗所束缚的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也
可以通过实践发现中国特有的多元思维和个性化理解,勾勒出属于留学生自己的中国概况,以有利于他们更有效地在中国社会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中国概况》课程是一门学习生活的基础课程,它不仅要解释中国的社会实践的内涵,也要让留学生熟悉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实践,特别是要让留学生真正掌握中国政治、经济、历史等精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观念、价值观,使他们可以以正确的认识
和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实践,以及当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依据面临的影响和关系,
参与中国社会实践,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必修课之一,旨在向留学生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各方面知识。

通过研究,学生将获得大量关于中国各方面的知识,并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激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同时提高阅读和听力的能力。

本门课程总计32学时,教师应尽量
做到条理清晰、平实、自然、通俗易懂。

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可将学生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完成每章后面列出的思考题。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本科三年级的留学生,所以尽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组成。

参考书目为《中国概况》,___编著,___,2003年4月。

关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的思考

关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的思考

关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的思考近几年来,随着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留学生的中国概况课程也在逐渐得到重视。

中国概况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旨在为海外留学生提供中国的文化背景、历史脉络、社会氛围、政治构造、经济发展等信息,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更好地理解中国。

在当前,留学生的中国概况课程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当前中国概况课程主张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但是由于留学生的语言和文化障碍,它们往往难以融入这些理论知识,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变得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由于一个学期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课程的学习难度往往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令学生望而却步。

因此,提高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教学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课堂时间的价值;其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最后,应实施针对性的课程设置,适应学生不同水平的学习能力。

因此,在当前,留学生的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应重视认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执行针对性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氛围,以促进海外留学生融入当地社会,加强中外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

通过上述措施,将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中国概况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

总之,在当前,留学生的中国概况课程教学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探索实施针对性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海外留学生的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概况

中国概况

中国概况本书是以外国留学生为对象编写的一部教材,它适合于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使用。

同时,它也可供具有中级以上汉语程度的其他外国人阅读。

《中国概况》突出了如下几点:第一,系统全面,本课不是关于中国某一种或几个方面的介绍,而是对中国各方面知识的系统讲授。

当然,所谓全面也是相对的,不可能包罗万象,但是,需要让外国留学生了解的基本方面,就尽尽可能讲到。

第二,简明概括。

本书毕竟不是一部小百科全书,而一门课程,它的容量要受到整个计划和课时的限制。

因此,既然要系统全面,就不可能将每个专题都充分地展开,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第三,通俗易懂。

《中国概况》作为一门知识文化课程,比起汉语课来,内容广泛得多,词汇量大得多。

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本书在表达上,尽量做到条理清晰,平实自然,通俗易懂。

通过这门课程,力图使学生不但能获得关于中国的大量知识,而且在阅读和听力也有明显的提高。

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教学讲授,同时,适当安排看录像、课堂讨论、参观访问等。

由于中国疆域广大,横跨地球的亚寒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气候带,加上地形复杂,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以及季风的影响,所以,气候复杂多样,各地湿度与温度差别明显,有湿润、半湿润、干燥、半干燥之分。

东北的黑龙江省,夏季不热而短促,冬季严寒漫长;南部的台湾、广东、云南南部,没有冬天,四季炎热多雨,树木常青;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冬冷夏热,四季分明;西北内陆地区,常年干旱,风沙很多,日温差比较大;青藏高原是中国特殊的高寒地区,空气稀薄,终年积雪。

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为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提供了便利条件,世界上多数地区的动物、植物,在中国都可以找到生长的地区。

同时,由于各个季节、各个地区降雨量很不均衡,每年也都有发生旱灾或水灾的地区。

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其程度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步明显。

年降雨量从西北部向东部、南部、东南部逐渐增加。

东北地区年降雨量多在400毫米至1000毫米之间。

中国文化概况(英语)在线开放课程设计

中国文化概况(英语)在线开放课程设计

中国文化概况(英语)在线开放课程设计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况(英语)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英语语言,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演变历程,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化,增进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通过在线开放的教学方式,为全球学生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为将来的交流与合作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演变过程。

2. 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3. 增进学生对中国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课程大纲: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第二讲: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中国历史的沿革与重要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和传承- 中国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体现第三讲:中国的哲学思想- 儒家、道家、佛家三大哲学流派的概述-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影响第五讲:中国的传统节日与礼仪-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法- 中国传统礼仪的特点和重要性- 中国传统节日和礼仪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和演变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在线开放的教学方式,通过视频、文档、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每讲课程设置互动环节,使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问题,与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

评价方式:学生可以通过quiz、小组讨论和书面作业等形式进行评价。

quiz主要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和书面作业主要用于考察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教材:1. 《中国文化通论》(英文版)2.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英文版)3. 《Understanding Chinese Culture: Ethics and Communication》4.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中国概况

中国概况

《中国概况》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概况【课程编号】115006【授课专业】六年制(全英授课)临床医学专业【学时】60学时【学分】7学分一、课程性质和内容《中国概括》是为六年制(全英授课)临床医学专业的外国留学生而开始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上学期,以帮助留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中国概括》课程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共包括十一个专题,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各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系统全面地讲授中国各方面的知识,全方位展示外国留学生所应了解的方面,主要包括地理、历史、人口、民族、名胜、习俗、艺术、文学、教育、政治制度等十一个专题,适当偏重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系统全面地讲授中国各方面的知识,全方位展示外国留学生所应了解的方面。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讨论等多种形式,力求简明客观。

使学生对中国国情有大致的了解,以便胜任与中国有关的各种工作,并为深入研究专门领域的中国文化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四、教材或参考书《用英语说中国——风俗民情》,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编:刘泓,浩瀚《用英语说中国——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编:浩瀚,李生禄《用英语说中国——文明史迹》,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编:沈光煜《中国文化读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作者:叶朗,朱良志五、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了解中国的基本情况以及地理、资源等情况;认知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中国历史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国56个民族的分布,民俗等基本情况;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以及传统节日;从整体上感受中国饮食文化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内涵。

通过对中国茶文化,酒文化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生动的讲授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旅游胜地,将中华文明的精髓展现给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中国的琴、棋、书、画、戏曲、建筑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了解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各家思想;了解中国由古至今的政治体制;了解中国古代及当今的教育体制以及妇女在中国的地位变化。

《中国概况教学》课件

《中国概况教学》课件

二、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的人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 家,约有14亿人口,人口分 布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人 口密集。
中国的民族
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 大的民族群体,其他少数民 族分布在不同地区。
中国的语言
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但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语 言和方言。
中国的宗教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主要宗教包括佛教、 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中国传统宗教。
中国的体育
体育在中国受到广泛 关注,羽毛球、乒乓 球、篮球和足球是最 受欢迎的运动项目。
六、中国的科技环境
中国的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要的 成就,包括航天技术、生物技 术、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
中国的科技产业
中国发展了强大的科技产业, 包括电子、汽车、机械制造、 生物医药和互联网技术。
《中国概况教学》PPT课 件
# 中国概况教学PPT课件大纲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濒干旱的 欧亚大陆,北界内蒙古和俄罗斯,南界海南岛 和越南。
中国的面积及其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总面积约为9.6万万 平方公里,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包括高山、 河流、湖泊、平原和沙漠。
中国的历史文化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 传统节日、古代建筑、传统艺术和文学作品。
三、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的国情与政治制度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拥有 独特的政治制度,包括共产 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
中国的国家机构及其职 责
中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国务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共 产党,每个机构都有不同的 职责和权力。
中国的政治经济

对我校海外教育学院《中国文化概况课》的教学思考

对我校海外教育学院《中国文化概况课》的教学思考

对我校海外教育学院《中国文化概况课》的教学思考马健烨中国概况的学习作为汉语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也是留学生们的兴趣点所在。

但是目前关于我校的中国概况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本文基于实践经验,从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学生和老师的目标设定等方面出发,讨论了现存的几个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做出一些思考,希望可以完善好这门课的教学。

随着我校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入选国家双一流学校,来我校学习的留学生正在不断增多。

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对中国概况的了解与深入学习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汉学专业的同学来说更是显得极其重要。

作为基础的《中国概况课》的开设作为必选的选修课,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们不仅在正确了解中国的同时,也能自发的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下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

一、中国概况课的定位以及重要性.(一)中国概况课是知识学习而非语言技能训练中国概况课从性质上说应该是一门文化课,并不是一门语言技能的训练与学习课。

这就意味着上课的方式课程的设计等和其他的课程应该就有很大的差别。

在海外教育学院的学生中,开设这门课的学生大都是有一定水平的学生。

选用的教材是王顺洪主编的《中国概况》,这门课中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这类的情况。

比如在课本的第十章,中国的文学这一章节,会涉及到中国的《诗经》《楚辞》等这类的文章,而中级水平的留学生是无法听懂这一类语言的。

所以留学生就容易形成他们在语言技能课上常用的方法,一遇到不会的词就立马去查字典帮助他们去了解。

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注意与其他课程的不同,在教学内容上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事前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从他们感兴趣的兴趣点切入,可以引发他们的讨论。

再者对于必须要讲的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教师一方面要自己简化成语言简单的句子进行讲解,另一方面应该尽可能的形象化展示。

PPT,音频,视频等现代化手段可以简单而又形象的展示内容。

但是在这过程中老师切记要唱独角戏,要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中国概况英文教案

中国概况英文教案

中国概况英文教案教案标题:Introduction to China - English Lesson Plan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口、文化和历史。

2. 学生将能够运用英语描述中国的各个方面,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听力技巧。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基本面貌。

2. 学生能够描述中国的人口特征和文化传统。

3. 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和图片。

2. PPT 或投影仪。

3. 学生练习册或活动工作表。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中国地图,并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个国家是什么地方。

2. 引导学生回答并简要解释中国的地理位置。

主体(25分钟):1. 使用PPT或投影仪展示中国的图片,介绍中国的地理特征,例如长江、黄河和珠江等。

2. 通过图片和简短的描述,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人口规模和多样性。

3. 向学生展示中国的文化传统,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功夫和中国菜等。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4. 通过PPT或投影仪展示中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例如中国的封建社会、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

解释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最感兴趣的中国方面(如地理、人口、文化或历史)。

2. 每个小组利用课堂资源和互联网,撰写一个简短的英文介绍,描述他们所选择的方面。

3. 小组之间进行展示,并互相提问和回答问题。

总结(5分钟):1. 回顾课堂内容,确保学生对中国的基本概况有了深入了解。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其他方面,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中国的城市或名胜古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以英文展示给同学。

2.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了解中国的当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注:教案中的时间分配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中国概况

中国概况

《中国概况》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社会概览》这本书是有关语言文化的一本教材,属于认知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同时提高学生汉语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书面写作能力,是一门融社会文化知识与语言技能训练为一体的课程。

其教学任务是向外国留学生系统、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特别是有关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观念、社会心理意识等方面的情况,能增进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了解,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为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而且还能激发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研究兴趣,对他们正确认识中国、消除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误解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内容:《中国概况课》选编的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内容涉及婚姻、家庭、妇女、饮食、体育、法制、教育、语言、建筑、就业、环保、宗教及传统文化等十几个方面;题材包括杂文、散文、小说、谈话、报道、综述、调查、书评、诗词等。

课程设置方面以阅读理解为主体,主课文一般用来作精读课处理,副课文一般用以训练泛读、速读、跳读、猜测、浏览等技能。

以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为辅,培养学生成段、成篇地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练习样式丰富,强调客观理解,同时兼顾主观表述,强调理解性掌握,避免单纯机械性记忆。

三、实践环节: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2-3次实践活动。

通过观察饭馆里和中国家庭中吃饭的习惯,通过采访中国人对饮食的看法了解中国人的饮食方式;通过访问中国的家庭,观察他们的家庭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观念;通过旅游、参观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过中国传统节日时,组织学生一起过节,做节日食品,感受中国的节日文化等等。

四、学时:(课时分配)本课程总计64学时,第五学期每周32学时;第六学期每周32学时。

五、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文化学习的过程为重点,以培养学习者的文化学习能力和语言技能能为宗旨。

中国文化概况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况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考核类别:考试适用对象:本科适用专业:英语学分: 4 分总学时: 72 学时周学时:4一、课程教学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提炼过程中,逐渐结晶为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

这些优秀文化传统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延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高青年一代,乃至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以及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都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和把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方法以及教学的重心和主线,了解关于文化的概念及结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状况、发展历程及主要特质;学习和掌握儒、道、释、易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份的来源、产生与发展过程、主要思想内容,认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现实国情,进而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加以创新,努力使自己逐步成为既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具有现代意识,又具备深厚民族文化素养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是对中国文化的简要介绍,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程的学习即可满足本课程的先修课要求。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全部内容分为十四个章节,其中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第二章. 中国文化、教育与科技;第三章. 民俗,第四章旅游。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历史叙述法、对比研究,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文化概况(2学时)1.教学内容1.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掌握学习中国文化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基于跨文化心理学的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内容

基于跨文化心理学的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内容

①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基于跨文化心理学的中国概况类课程教学内容重组和扩展研究”(19SWC-012)。

作者简介:胡袁园(1980—),女,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符妤丰(1992—),女,江苏南通人,江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摘要]跨文化心理学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在接触后,会产生文化适应问题。

融合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文化适应策略。

文化学习途径能辅助跨文化群体趋向于文化融合策略。

中国概况课程是来华留学生认识并了解中国文化、培养跨文化社交技能和社会互动的重要桥梁。

现有课程教学内容因文化知识不全面以及内在有机联系的缺乏而影响课程效果的发挥。

将文化抽象特征扩展为教学内容,并以哲学思维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可以提升中国概况课程的教学效果,改善学生的文化适应情况。

[关键词]跨文化心理学;中国概况;教学内容;来华留学生[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36-0041-03基于跨文化心理学的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内容扩展和重组初探①胡袁园,符妤丰(江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苏无锡214122)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发展,体现于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领域。

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一进程中,教育国际化成为我国乃至其他许多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0年开始接受外国留学人员,经过70多年的探索与研究,来华留学生教育在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多年来,与来华留学生教育相关的政策陆续出台和完善。

从1985年的《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到2000年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再到2017年《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教育部令42号)都提及了中国概况课的学习。

初中中国概况地理教案

初中中国概况地理教案

初中中国概况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四至、经纬度跨度、时区等信息。

2. 掌握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海域和海疆等知识。

3. 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概况、民族分布等特点。

4. 掌握中国地势的特征、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山地等知识。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四至、经纬度跨度、时区等信息。

2. 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海域和海疆等知识。

3. 中国的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概况、民族分布等特点。

4. 中国地势的特征、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山地等知识。

教学难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四至、经纬度跨度、时区等信息。

2. 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海域和海疆等知识。

3. 中国的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概况、民族分布等特点。

4. 中国地势的特征、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山地等知识。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中国概况地理》2. 教学课件3. 地图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中国的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中国的一些基本了解,如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四至等。

Step 2: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1. 利用课件详细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领土四至、经纬度跨度、时区等信息。

2. 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Step 3:讲解中国的国土构成1. 利用课件详细讲解中国的国土构成,包括陆地面积、海域和海疆等知识。

2. 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国土构成。

Step 4: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1. 利用课件详细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概况、民族分布等特点。

2. 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

Step 5:讲解中国地势的特征1. 利用课件详细讲解中国地势的特征,包括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山地等知识。

2. 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势的特征。

Step 6:总结与作业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引言中国概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增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感,拓宽眼界,培养全球视野。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1. 提供中国概况的全面介绍,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社会背景、发展历程和现状,培养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和了解。

3. 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增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感。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他们在国际交流中的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介绍:1. 中国的地理概况- 中国的边界和地形- 中国的气候和自然资源- 中国的地区差异和特点2. 中国的历史概况- 中国的古代历史- 中国的近代历史- 中国的现代历史3. 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组织- 中国的政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的法律和司法体系4. 中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发展道路- 中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 中国的外贸和对外投资5. 中国的文化艺术-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符号- 中国的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座、讨论、小组活动、案例分析等。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2.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和考试等因素。

具体的评估方式将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详细介绍。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1. 主教材本课程的主教材将根据教师的选择而定,教师将根据课程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教材。

2. 参考资料- 徐中约、白石春雄,2007,《中国概况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 李文珂、蔡翊民,2013,《中国概况:政治与文化篇》,高等教育出版社。

- 吴军、刘宁宁,2016,《中国概况:地理与经济篇》,人民出版社。

《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41033课程英文名称:China Overview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中国概况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必修课之一。

是一门系统、全面介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各方面知识的文化课程。

留学生虽已经过两年的汉语学习,对中国已经有所了解,但此种了解一般是比较零散、局部、表面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

为此,需要将中国的情况向留学生们做系统性介绍,使他们在对中国情况已有了解的基础上,对中国有更加全面地了解与认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中国概况课程,力图使学生获得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各方面的大量知识,从而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激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同时提高阅读和听力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本门课程总计32学时。

2.中国概况作为一门知识文化类课程,与汉语课相比,内容更加广泛,词汇量更大。

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解时应尽量做到条理清晰、平实、自然、通俗易懂。

同时,为了帮助留学生学习,教师可将学生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完成每章后面列出的思考题。

3.由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本科三年级的留学生,所以尽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修完本科一、二年级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采取教师讲授,同时适当安排看录像、课堂讨论、参观访问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使留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同时提高阅读和听说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中国概况课程

中国概况课程
中国概况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号
04430003
学分
2
英文China
先修课程
HSK六级以上(已修完高级汉语)
中文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旨在向留学生介绍中国国情的文化课程,适合具有高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程以中国文化特质为内在核心线索,以中西文化对比为基础,以全新的中国视角,向学生介绍中国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思想、习俗等方面的国情,帮助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现状,解释其中蕴含的中国思维模式,使学生对中国国情和中国核心价值观有概要的了解。与此同时,扩大知识面,清除由于缺乏中国文化背景知识而造成的语言交际障碍和跨文化误读。消除对中国的误解,帮助学生正确解读中国和认识中国思维。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六章 中国的外交(4学时)
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国际交往(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及影响、唐代的国际交流活动、明代的郑和下西洋)、近代中国外交(西学东渐)、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中美建交历史和外交关系、中日外交关系)、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国际交流、熟悉中国与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及立场、中国政府新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
观看视频站20%,每一讲都会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视频资料观看,增强课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期中读书报告30%,期末专题报告50%,平时成绩20%。
教学评估
赵杨:
课堂讲授占50%,主要为信息要点和引发讨论的一些问题,讲授的内容以当代中国国情为主,以文化历史为辅,并辅以对比分析。讲授采取碎片化教学方法,即将讲授的内容分割为小单元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讲授。
讨论互动站30%,讨论的问题由教师提供,或由视频引发。互动与讨论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中。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大中国》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大中国》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大中国》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基本概况和特色。

2.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开展幼儿的思维开发和观察能力培养。

二、教学内容1.中国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2.中国历史文化及其重大事件3.中国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2.互动式教学法3.图片展示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播放儿歌《我爱祖国》、中国地图、国旗等来让幼儿了解中国。

2. 导入让幼儿讲述自己最近了解到的中国知识,并介绍大中国的概况。

3. 动手实践1.在教室布置多个角落,每个角落摆放着代表不同地区的风俗物品和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和文字介绍相关知识。

2.用PPT播放中国文化的重要事件以及名人介绍,让幼儿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

4. 总结1.引导幼儿总结学到的有关大中国的知识和特点,展示他们所做的手工成果。

2.教师发表意见,做简单讲解,介绍并纠正存在的错误。

5. 作业布置让幼儿自己组织五彩缤纷的地图,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域特色风俗等。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图片展示式教学法等。

但我们也发现在教育比较小的幼儿时需要更多的由图片、模型等具体示范。

所以老师需要针对幼儿实际情况琢磨课堂的教学。

此外,幼儿课堂的学习中,需要确保有一个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幼儿的积极参与意识。

最后是总结的环节应该鼓励幼儿主动发言,展示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让幼儿在对错误的话语和句子等进行自我纠正同时也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概况课教学方法浅谈
【摘要】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中国概况课是一门需要教师充分准备,学生积极参与的课程。

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若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取励进式教育法、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这样既保证了概况课的教学质量又提高了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
兴趣。

【关键词】励进式教育法;任务型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
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在21世纪以高速发展的态势和迷人的魅力向世界人民张开了热情拥抱的臂弯。

但对于第一次来华的留学生,中国却是一个神秘的国度。

自然、社会、文化诸多方面的不同使得身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在感到陌生的同时,也抱有了同一个目标——了解中国。

在中国概况课的教学中,教师自然希望其授课对象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以保证语言通畅。

然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学习的内容总是与中国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等方面密不可分。

随着对汉语学习深入,留学生们会逐渐体会到单纯的语言学习是不够的,转而希望在概况课中寻找语言学习的文化内涵。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历,浅谈中国概况课教学方法。

一、励进式教育法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

它是指个体
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满意结果的预期。

班杜拉指出个体对效能预期越高,就越倾向做出更大努力。

而励进式教育是根据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秉承“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的理念,相信每个人都想进步,想发展。

教育的作用就是鼓励,促进;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学生的导演,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大舞台;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点拨,引导,为学生创设成长进步的条件与环境的过程。

由于的签证等原因,我的学生大部分在寒假时在中国过年,因此,在放假前我要求学生将寒假见闻,比较感兴趣的情景用照片、dv、日记等多种方式记录下来。

开学后,针对东北地区风俗文化的主要特点,结合学生们的作业材料进行讲解。

对于记录认真,并且能够有所发问的学生,我常鼓励嘉奖。

学期间,逢清明、端午、中秋等富于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节日,我都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融入到中国的社会生活,在亲历亲闻中感受多姿多味多元化的中国。

在回归课堂后,我又引导学生将中国见闻与各自家乡的风土文化作比较。

这些教学实践其宗旨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这一主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使之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内趋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积极而有效的参与会让概况课的课堂别开生面。

二﹑任务型教学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角色清楚,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以呈现(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production)
的线性流程形式为主。

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对象、学习动机、能力等因素的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氛围沉闷,留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降低。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中国概况课宜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即任务型教学就是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完成教师部署的教学任务,学得知识,加以运用。

以个人教学为例,我将课程根据内容分成十个章节。

第一章essential knowledge of china部分旨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理、气候、资源、行政区划等常识性知识。

设想,如果只是刻板地给学生讲解:“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中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那么,学生一定会因数字的堆砌而对课程失去兴趣,这样的教学也就无法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我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课前一周就要求留学生们把近一周的沈阳地区的天气记录下来。

在课上结合学生提交的数据报告,启发学生把沈阳和家乡的气候进行对比,通过问答形式讲解了沈阳的四季,进而谈到辽宁省、东北地区,最后介绍全中国的气候类型。

而气候类型是由经纬度所决定的,因此留学生们在感叹中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时,也认识到中国国土面积的辽阔。

在学生感性认识基础上,我向他们讲解了中国的地理特征和行政区划,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在总体上
有所认识。

最后,我再对中国的高原、盆地、河湖、物产资源所在地进行具体介绍。

通过点面结合地讲解,丰富了学生对中国的常识性认识和了解。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更能培养学生在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和交流方面的能力。

而网络教学中的教育资源以电子网络为录存载体和传输媒介,具有传递迅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超凡特性。

为了能够设计有效的网络课程,实施有效的网络教学,首先应该了解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基本特点:资源共享、不限时空、多向互动、便于合作和异步进行。

网络教学主要实现方式为:视频广播、视频点播、视频会议、web教材、多媒体课件、bbs论坛、聊天室、e-mail等。

其中以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居多。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德禄教授曾经从多模态理论出发,认为多媒体可以为外语教学提供大量的语料和教学材料,更新、丰富了教学内容;可以模拟真实语境,为外语教学创造教学情景和便利条件;可以提供声音、视频、图像等方面可以做意义表达的辅助方式,激发交际者交际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多媒体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基于对上述理论的认识和掌握,我在教学中将与概况课内容相关的影视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应用。

例如,在对中国的生态资源介绍时,我拿出了bbc纪录片wild china。

伴随着片头曲《锦绣中华》和喷薄而出的红日,留学生们渐渐融入到壮美的山河和多彩的野生
环境中,为中国的神韵和魅力所惊叹。

又如,谈到中国的饮食文化时,我将《舌尖上的中国》(英文版)进行视频剪辑,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播放,并随时进行讲解。

可见,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极大地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

综上,在中国概况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充分准备的同时如能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留学生的课堂内外的参与程度、学习兴趣和信心。

那么中国概况课的教学难点就会迎刃而解,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优化。

参考文献:
[1]网络学习环境与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报[j].电化教育研究,2011
[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