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况课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概况课教学方法浅谈
【摘要】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中国概况课是一门需要教师充分准备,学生积极参与的课程。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若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取励进式教育法、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这样既保证了概况课的教学质量又提高了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
兴趣。
【关键词】励进式教育法;任务型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
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在21世纪以高速发展的态势和迷人的魅力向世界人民张开了热情拥抱的臂弯。但对于第一次来华的留学生,中国却是一个神秘的国度。自然、社会、文化诸多方面的不同使得身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在感到陌生的同时,也抱有了同一个目标——了解中国。
在中国概况课的教学中,教师自然希望其授课对象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以保证语言通畅。然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学习的内容总是与中国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等方面密不可分。随着对汉语学习深入,留学生们会逐渐体会到单纯的语言学习是不够的,转而希望在概况课中寻找语言学习的文化内涵。在本文中,我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历,浅谈中国概况课教学方法。
一、励进式教育法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它是指个体
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满意结果的预期。班杜拉指出个体对效能预期越高,就越倾向做出更大努力。而励进式教育是根据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秉承“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的理念,相信每个人都想进步,想发展。教育的作用就是鼓励,促进;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学生的导演,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大舞台;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点拨,引导,为学生创设成长进步的条件与环境的过程。
由于的签证等原因,我的学生大部分在寒假时在中国过年,因此,在放假前我要求学生将寒假见闻,比较感兴趣的情景用照片、dv、日记等多种方式记录下来。开学后,针对东北地区风俗文化的主要特点,结合学生们的作业材料进行讲解。对于记录认真,并且能够有所发问的学生,我常鼓励嘉奖。学期间,逢清明、端午、中秋等富于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节日,我都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融入到中国的社会生活,在亲历亲闻中感受多姿多味多元化的中国。在回归课堂后,我又引导学生将中国见闻与各自家乡的风土文化作比较。这些教学实践其宗旨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这一主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使之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内趋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积极而有效的参与会让概况课的课堂别开生面。
二﹑任务型教学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角色清楚,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以呈现(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production)
的线性流程形式为主。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对象、学习动机、能力等因素的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氛围沉闷,留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降低。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中国概况课宜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即任务型教学就是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完成教师部署的教学任务,学得知识,加以运用。以个人教学为例,我将课程根据内容分成十个章节。第一章essential knowledge of china部分旨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理、气候、资源、行政区划等常识性知识。设想,如果只是刻板地给学生讲解:“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中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那么,学生一定会因数字的堆砌而对课程失去兴趣,这样的教学也就无法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我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课前一周就要求留学生们把近一周的沈阳地区的天气记录下来。在课上结合学生提交的数据报告,启发学生把沈阳和家乡的气候进行对比,通过问答形式讲解了沈阳的四季,进而谈到辽宁省、东北地区,最后介绍全中国的气候类型。而气候类型是由经纬度所决定的,因此留学生们在感叹中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时,也认识到中国国土面积的辽阔。在学生感性认识基础上,我向他们讲解了中国的地理特征和行政区划,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在总体上
有所认识。最后,我再对中国的高原、盆地、河湖、物产资源所在地进行具体介绍。通过点面结合地讲解,丰富了学生对中国的常识性认识和了解。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更能培养学生在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和交流方面的能力。而网络教学中的教育资源以电子网络为录存载体和传输媒介,具有传递迅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超凡特性。为了能够设计有效的网络课程,实施有效的网络教学,首先应该了解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基本特点:资源共享、不限时空、多向互动、便于合作和异步进行。网络教学主要实现方式为:视频广播、视频点播、视频会议、web教材、多媒体课件、bbs论坛、聊天室、e-mail等。其中以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居多。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德禄教授曾经从多模态理论出发,认为多媒体可以为外语教学提供大量的语料和教学材料,更新、丰富了教学内容;可以模拟真实语境,为外语教学创造教学情景和便利条件;可以提供声音、视频、图像等方面可以做意义表达的辅助方式,激发交际者交际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多媒体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基于对上述理论的认识和掌握,我在教学中将与概况课内容相关的影视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应用。例如,在对中国的生态资源介绍时,我拿出了bbc纪录片wild china。伴随着片头曲《锦绣中华》和喷薄而出的红日,留学生们渐渐融入到壮美的山河和多彩的野生
环境中,为中国的神韵和魅力所惊叹。又如,谈到中国的饮食文化时,我将《舌尖上的中国》(英文版)进行视频剪辑,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播放,并随时进行讲解。
可见,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极大地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
综上,在中国概况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充分准备的同时如能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留学生的课堂内外的参与程度、学习兴趣和信心。那么中国概况课的教学难点就会迎刃而解,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优化。
参考文献:
[1]网络学习环境与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报[j].电化教育研究,2011
[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