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校园文化
欧洲高校校园文化研究
![欧洲高校校园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ddd46ca10a6f524cdbf850c.png)
欧洲高校校园文化研究【摘要】在不同的国度里,校园文化依据一定的地域性,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这种地域性不仅受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更受国家性质的制约。
文章通过分析欧洲高校校园文化的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总结出欧洲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为我国为我国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批判性吸收借鉴西方校园文化的合理成分,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关键词】亚文化;校园文化;自由民主一、校园文化(一)文化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
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特有的现象,并且形成一些相应的概念,亚文化就是之一,亚文化是指文化的核心即价值观念和主流文化相一致,为社会上一部分人享有的文化,亦称小群体文化。
亚文化是整体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二)高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来源于社会文化,现代大学起源于12世纪的欧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新兴的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意义的城市,城市的建立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进而形成了对新的专门知识的需求,于是,一些从事专门知识研究的机构就应运而生。
在城市的发展中,兴起了各种手工业行会、商会,在大学在诞生之初只是学生和老师的行业工会,后来慢慢发展成为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教育机构,从其他行业工会中分化出来,而校园文化也以一种全新的文化特点区别于社会文化。
校园文化和其他文化形式一样,是社会亚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作为社会文化特殊形态的校园文化,可被划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四个层面。
不论是何种层面的校园文化,其目的都是对人施加影响,从而实现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欧洲校园文化(一)欧洲校园文化的产生一方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区分开来,一些从事专门知识研究的机构应运而生,城市市民按照自己的需求建立了一批大学,成为现代大学的雏形。
中西方大学校园文化特点
![中西方大学校园文化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326c2e0066f5335a8121ee.png)
中西方大学校园文化特点摘自:陈军宏(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44)摘要:校园文化依据一定的地域性,在不同的国度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中西校园文化正是由于各自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尤其是社会制度不同,造成了琪构架、运作及走向等方面的差别,这种差别表征着两种不同模式的校园文化。
一、西方校园文化的特点1.文化历史长、发展快。
18世纪欧洲进入工业化时代为欧洲各国的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了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
校园成了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结构中举足轻重的部分。
与此同时,校园文化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
2.个人自由发展和独立精神。
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创造自由的氛围、竞争和机会均等。
个人自由在美国人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成为美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之一。
与个人自由相辅相成的,就是自力更生。
他们认为,人不能过多地依赖家庭和政府的支持。
西方人的竞争压力从孩童时代就开始了,直到其退休为止。
这种竞争在行为取向上,就表现为生活的快节奏,工作的高效率和注重实用性;在时间争取上,表现为不满足现状,注重未来,格外珍惜时间。
3.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校园文化价值多元,主流突出。
西方大学中半数以上的学生参加多种业余活动。
西方校园文化鼓励并培养学生“自重”、“自治”,由此提高其能力和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政,在参与的形式层次、组织层次和内容层次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在西方校园文化中,既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又有颓废、堕落的厌世情绪;既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又有道德责任,理想追求。
4.注重实际,讲求实用,关注个体,重视实用技术,善于学习和利用他人的长处。
西方人对政治、宗教、文化和科学尤其讲究实际。
他们乐意向外来文化学习,而且能很快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认为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幸福生活的第一需要,关心物质成就、关心自我、倾注实用,这些都在校园文化中表现出来了。
西方人能广纳外来人才,并创造平等条件使其发挥作用。
从中西方校园历史背景探究中美校园规划发展模式的不同
![从中西方校园历史背景探究中美校园规划发展模式的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1d8e5d2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b.png)
从中西方校园历史背景探究中美校园规划发展模式的不同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中西方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化,中美两国在校园规划发展模式上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这种不同源自于中西方校园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教育理念的差异。
本文将从中西方校园历史背景出发,探讨中美校园规划发展模式的不同之处,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西方校园历史背景的差异中国古代的学堂和西方的大学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学堂起源于周朝的太学和孔子的私塾,强调儒家思想和经典文化的传承,注重道德教育和礼仪规范。
而西方的大学则源自于中世纪的教会学堂,强调基督教信仰和学术研究,注重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
这种历史背景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中西方校园规划发展模式的形成和演变。
二、中美校园规划发展模式的不同之处1. 思维模式:在校园规划发展中,中西方的思维模式存在着差异。
中国传统校园规划更加注重“空间”与“形”的美学构思,追求建筑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强调凝聚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
而美国校园规划更加注重“功能”与“用”的实用性设计,追求教学和科研的便利性和效率性,强调个性化和自由化。
这种差异导致了中美校园在布局、风格和氛围上的不同表现。
2. 空间结构:中美校园在空间结构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中国传统校园通常呈现出封闭型的布局,以围合式建筑群为主,内部空间划分清晰,层次分明,强调等级和秩序。
而美国校园则更倾向于开放型的布局,以散落式建筑为主,内部空间相对松散,强调自由和平等。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美校园在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上的差异。
3. 功能定位:中美校园在功能定位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校园多以教育为主,其他辅助功能相对单一;而美国校园则多元化发展,除了教育功能外还融合了商业、体育、娱乐等多种功能,形成了综合性的校园社区。
这种差异与中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教育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中美校园规划发展模式的不同原因分析1. 文化传统差异:中西方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价值观念,在校园规划发展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美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美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59b98462e3f5727a5e962b2.png)
有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 国家才可能更快 的发展。随后几
十年中 ,政府 出台了一 系列支持政策促使高等教育迅速发
展。 而高校校园文化在培养人才等方面的作用开始受到普遍
重视 , 学术界也 出现了对 校园文化 的理论研究 , 并取得 了一
都 是美 国高校试图通过校 园文化传递给学生 的信息。 时至今 日, 国高校 的校 园文 化已经 和其 学术氛围一样 , 为吸引 美 成
美 国高校凭借 自 身雄厚 的经济实力 ,加上政府的大力投
入, 在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取得 了骄人 的业绩 , 为校 园文化 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以 U MN为例 , 校园里教学楼、 实验
楼、体育馆等各种学生活动场所一应俱全。为了方便学生生 活, 大部分教学楼一般都设有方便学生就餐 的餐厅或者小超
全球众多学子最为重要 的因素 。
一
定 的成果。 而, 然 由于各 高校 的历史传 统、 价值取 向以及社会 环境不 同, 其认识 问题 的视角也不同 , 因此对 校园文化的理 解也不尽一致。 直到上世纪 8 年代 , 国学者从实用性角度 0 美
给“ 园文化 ” 了一个规 范性的定义 : 校 下 学校的历史使命、 物
高校在性质上属于私立教会学校 , 主要是为 了解决欧洲移民 子女的教育问题 和进行宗教传播 活动 , 的课程主要 为宗 开设 教和哲学等 。当时有 关校园文化的理论就是大学 的教育理
求、 人才观念等方 面形成 了—套相对稳定的模式 。 笔者受 国 家 留学基金委资助 、 国明尼苏达大学( 在美 下文简称 U N 访学 M )
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有着相对完善的管理模式, 而且随着社会发展有力地影响着校 园文化的发展。 因此 , 我们应
中西校园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校园文化差异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1e0a33c13b3567ec102d8adb.png)
西方
个人主义与 竞争
学习风格
个人主义和竞争是西方文化价值观 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上 独立性强,往往以学习任务为向导, 属于场独立型(field independence).
独立性的学习(independent learning)的学习风格;另一方面,竞 争是西方人的人生信条学生常常通过 不断尝试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进
22
Part 5 校园选址 Campus location
西方学校多分布在城市,街道,总体开放与学院封闭式相结合 牛津大学校园
23
Part 6 中外入学要求以及宿舍差异
24
宿舍差异
• 国外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提供学生校内住宿的只在少数。大多为单间的宿舍。 • 在国外,很多高校申请过程复杂,价格较高,但相应设施齐全,环境较好。
中西校园文化差异对比
A Contrast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ampuses
Part 1 校服 School uniform
中国 英国
南非 越南
不丹
日本 2
中国校服的变革 Reform of school uniform in China
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
b.旅游:中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 “我要去旅游了,请给我一笔钱。“
b.旅游:西方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 “我已经攒够钱了,我要去旅游了!“
13
中方
合作 集体主义
学习风格
受儒家文化的渲染和集体主义思 想的规范,中学生通过合作
(cooperation)来学习。他们为 了共同的利益,和睦相处,互相 支持,为了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 利益之上,不凸显自己,这种中 合作学习主要体现班级竞赛和课 外小组学习上。学生尊师重教, 教师和教材有很高权威。生生交 流非常正式。学习上以老师为榜 样,以教材为权威模仿学习。
西方大学的起源及早期校园
![西方大学的起源及早期校园](https://img.taocdn.com/s3/m/d4a61496a8956bec0875e331.png)
西方大学的起源及早期校园发表时间:2017-06-15T15:01:39.120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4期作者:林娇艳栗昭耀[导读] 文章回顾了中世纪大学的成立过程,介绍了早期大学的组织模式和科系设置。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山东济南 250061)【摘要】文章回顾了中世纪大学的成立过程,介绍了早期大学的组织模式和科系设置。
分析了早期大学校园空间与历史环境、教学理念的联系,为大学的校园建设提供历史的参照。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校园;方院【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4-0009-02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形成于中世纪的欧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欧洲早期的大学模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发展出了各自的特点。
1.高等教育的启蒙希腊文化作为欧洲文明的基石,孕育了西方高等教育的萌芽。
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日趋稳定的民主政权孕育了繁荣的古希腊文化,涌现出一批思想文化巨匠,这些古希腊的文化巨擘在哲学、科学、艺术、史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提出了最早的高等教育的理念。
雅典作为古希腊城邦的代表,城市发展繁荣,神殿、广场、体育场、剧院、商店、法院等建筑数量繁多,为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立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雅典公共活动频繁,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聚集在雅典的广场上进行思想的交流和观念的碰撞。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附近的树林中创立了早期的高等教育机构——Academy(源自希腊英雄Acadamus),即柏拉图学园。
柏拉图学园中教授哲学、数学和体育等科目的知识,知识的传授延续了雅典广场上对话交流的方式。
公元前335年,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成立了自己的哲学学校。
这时期的高等教育形成了以讨论、辩论和演讲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交往性的空间需求,诞生了廊下演讲、林下讲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中心聚集的空间意向。
希腊高等学府的成立对后期欧洲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浅谈中西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c64628cbe23482fb5da4c97.png)
浅谈中西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差异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大学的起源和演变进行比较,着重分析了中西方校园建筑的差异。
中国学校建筑传统上有大门和围墙,以行政领导和教师为中心,显示出一种封闭的人文意味;而西方校园则为开放式,面向社会,强调个性和交流。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重组校园的结构和空间,创造自然和人文融合的新校园空间。
关键词:建筑文化校园建筑空间大学一、绪论所谓大学校园建筑文化,是指通过大学建筑群体及其周围空间的设计所体现出来的建筑形态、建筑风格、建筑价值及大学生对这些建筑的评价欣赏、情感依附等文明因素的总和。
这种文化既是一种物质环境文化,同时也是一种依托物质环境所渗透、展示的特殊精神氛围文化。
它是和大学整体文化不可分离的有机体,是影响师生情感、品格涵养以及熏陶文化气质的一个微妙而现实的因素。
典型的大学校园建筑文化,能使人一踏进校园便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它的影响和品质,生活在其中能深刻体会到大学的气氛、大学的使命,甚至大学的价值和精神。
对中西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作比较,选择性的借鉴西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的优点,充分挖掘和发扬我国校园建筑的优良传统,将两者加以融合,从而拓展新校园空间,塑造新时期的大学校园环境正是本文的主题。
二、中西方大学校园起源和演变的比较大学,如同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所说,是指有意识地致力于追求知识、解决问题、审慎评价成果和培养真正高层次人才的机构。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大学,所以期望大学适应一种单一的模式这种想法是很荒谬的。
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教育模式的差异,使中西方大学校园的起源和演变也有很大的不同。
(一)我国传统校园建筑的发展历程我国教育起源于住宅,后逐渐演变为私塾,最后成熟于书院。
自古书院往往“择胜地”、“依山林”而建。
如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五老峰下,楼阁庭院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
岳麓书院地处岳麓山下。
书院倚山而瞰湘江,秀丽而壮观。
中国文人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旨趣,正是书院建筑择址和塑造环境的理想和追求。
中西方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研究
![中西方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42cdb7e02768e9951e7382b.png)
中 西方 校 园非语 言 交际 及其 文化 差 异研 究
蒋 兆凤
( 苏州工业 园区职 业技 术 学院 , 江苏 苏州 2 1 5 1 2 3 )
摘要 : 中西校 园非语言交际具有强烈的文化特性 ,同时也存在许 多文化差异 。本文通过 总结 中西校 园非语言交 际及其 文 化差异 , 使 学习者 了解校 园非语 言交际行为和手段及其 文化差异 , 从而避 免文化冲突 ,改善校 园师生关 系, 进 而提升跨 文化
可见 , 在跨 文化交 际 中 , 非语言 交际行 为和手段 比语 言交 际行为所 起 的交 际作用更 大 。校 园非语 言交 际
是在学 校环境 下研 究师 生之 间尤其是教 师 的非 语言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的职责 , 社会对 教师仪表要求
是符 合其 职业 特 点 , 做 到 整洁 、 大 方究重 点是教 师和学生 之 间
的关 系 , 其 中教师 的非语 言交 际行为影 响重大 , 在学 校 环境 中 , 非语 言 交 际包 括 : 行为表现 ( S e l f —p r e s . e n  ̄ t i o n ) 、 规 章 制 度 的执 行 和 要 求 (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o f r u l e s a n d e x p e c t a t i o n s ) 、 回应 与强 调 ( F e e d b a c k a n d
为关系 到学生对 学 校 的态 度 。研究 表 明 , 教 师 如 果
l f o w ) 、 课堂控制( C l a s s r o o m c o n t r o 1 ) 等。由于文化差 异的存在 , 同一种动作或行为会被不同文化背景 的
人 理解 为不 同 的信 息 , 这 也 是 需要 研 究 的 , 下 面 从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于《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冲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于《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冲](https://img.taocdn.com/s3/m/4a90565b33687e21af45a9f9.png)
才教育 与专 才 教育 相结 合 , 同 时又 各 有侧 重 点 。 比如 浙 大 校长 竺 可 桢 抱 定 了 “ 求是 ” 精神, 北 大 校
长蔡 元 培 提 出 了 “ 兼 容 并 包 ”“ 思 想 自 由 ”等
精 神 ] 。
当前 , 高等 教育领 域 的文化 交 流 H益频 繁 , 西 方
一
、
面, 西 方 校 园建 筑 更 具 开 放 性 、 平等 性 , 更 具 人 性
化, 更 强 调 以学 生 为 本 。 近 1 0 0多 年 来 , 我 国近 现
化 认 同感
伴 随着 经济 全 球 化 的发 展 , 全 球 文 化 之 间不 断 地 进行 碰撞 与 交融 , 这 在 一 定 意 义 上也 消解 了我 国
西方 校 园文 化更 加 注 重 科 学精 神 的培 养 , 更加 注重 博雅 教育 , 更 加 崇 尚个 性 张 扬 的“ 个人主义 ” ,
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 鼓 励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 尤其重视 学生实 践能力 的培养 , 且 当前 西 方 大 学 更 加 推 崇 大 学 自 治 和 学 术 自由 。 在 建 筑 文 化 方
体, 以学校 精 神为 核心 和基 础 , 并 深受 社会 各 种亚 文
化 的影 响 和渗 透 。校 园文化 也 因地理 因素 和 国别不 同独具 风格 和 特 点 。 由于 中西 方 的社 会 制 度 、 社 会
性质 、 民族 传 统文化 不 同 , 置 身 于其 中 的高校 校 园文 化 必 然存 在一 定 的差 别 。于滨 博 士 所 著 的《中 国高 校 校 园文 化 冲 突 研 究 》 … 一 书并 未 拘 泥 于 校 园 内 , 而 是将 校 园文 化放 在与 其密 切相 关 的 国内外社 会 大 环 境 下进 行考 察 和研 究 , 力 图使 校 园文 化 积 极 面 向
国际学校的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如何
![国际学校的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31e5c16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f.png)
国际学校的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对于许多家长和学生来说,选择国际学校不仅仅是追求一种不同的教育模式,更是对多元文化融合和全面素质培养的期待。
而在这其中,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带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生活习惯走进校园。
这种多元性既是国际学校的特色,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一个良好的学生校园文化应当能够包容并整合这些多元的元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交流。
在国际学校中,语言交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多语言环境的营造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语言能力,更能够打破沟通障碍,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能够自如地交流思想和情感。
学校通常会开设多种语言课程,除了英语这一通用语言外,还会有法语、西班牙语、汉语等热门语言的选修。
同时,学校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多种语言交流,举办语言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文化的差异。
课程设置也是国际学校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除了传统的学术课程,国际学校往往会注重开设艺术、音乐、体育等多元化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
比如,在艺术课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从西方的油画到东方的水墨画,从非洲的木雕到欧洲的雕塑,通过欣赏和创作,拓宽文化视野。
在音乐方面,学校可能会组织乐团,让学生共同演奏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作品,感受不同音乐文化的节奏和情感。
体育课程中,不仅有常见的足球、篮球,还可能引入瑜伽、跆拳道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运动项目。
社团活动在国际学校的校园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各种社团,如动漫社、戏剧社、环保社等。
这些社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展兴趣的平台,更成为了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场所。
比如,在戏剧社中,学生们可能会共同排演一部融合了多个国家故事元素的戏剧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表演风格和表达方式,相互协作,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e8053b234b73f242336c5f86.png)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英语(师范)11101班李万景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高等教育由于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形成了多元化的高校文化体系。
通过分析、对比我国与欧美高校文化的核心差异,强调可供我国大学吸收与借鉴的因素和有价值的文化成果。
结合国情,为我国建设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大学校园文化谏言献策。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高等教育; 欧美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
要进步,要创新就要不断地学习,并及时引入鲜活的元素使大学教育工作时刻保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不可否认的是欧美高校校园文化就为我国高等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大学校园文化的含义从广义上说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为主体的校园生活与学习生活的总和。
狭义地讲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以德育活动、课内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校园生活的思想行为表现活动为载体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其产生与学校的产生是同步的,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影响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作用。
因而建设合理的、科学的大学校园文化既是新时期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又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不同,中外校园文化建设各有特点。
欧美国家中美国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充分发育的市场经济体系,兼容并包的各民族文化杂交系统以及高度的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氛围,使美国校园文化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与中国呈现一定的差异。
国内外大学校园文化对比研究
![国内外大学校园文化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826f965b84ae45c3b358c39.png)
关 键 词 :国 外 大 学
启 示
校 园文 化
我 国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英 国 著 名 首 相 丘 吉 尔 曾 这 样 描 述 文 化 :我 宁 可 失 去 “
一
个 印度 . 不 愿 意失 去 一个 莎 士 比亚 。 ” 高 校校 园文 也 而 际沟通 方 式 , 园 物质 形 态 的存 在 方式 , 及 日常生 活 方 校 以
了满足 不 同人 群接 受 高 等教 育 的需 求 。他们 还 积 极 开展
美 国大 学校 园 的环境 建 设 十分 重视 审美原 则 .在这 些优 美 的校 园环境 和独 具特 色 的 建筑 中 ,体 现着 一 定价
值取 向 的人 文 精神 。任 何一 所 学校 的校 园 精 神 、办 学理
社 区发展 。在各 大 学 就读 的 学生 中 , 许 多 外 国留学 生 , 有
学 校 都希 望 他 们毕 业 以后 把 美 国大 学校 园文 化 传播 到世
实 物 来 表 现 出来 。 这 些 实 物 承 载 着 学 校 的 办 学 思 想 和 育
人 准 则 , 把 它 形 象 、 术 而 又 直 观 地 表 达 出 来 。 美 国 的 并 艺 大 学 不 仅 在 校 园 环 境 和 校 内公 共 场 所 等 方 面 都 十 分 重 视 艺 术 效 果 和 审 美 原 则 ,而 且 通 过 各 种 途 径 开 展 多 种 多 样
当代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及学生人文素养影响的
![当代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及学生人文素养影响的](https://img.taocdn.com/s3/m/dc6b914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f.png)
分析1. 前言随着当代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校园文化及学生人文素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文化、校园文化、学生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2. 当代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当代社会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其中,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尤为明显。
2.1 西方文化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西方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日益明显。
其中,西方教育模式、西方思想、西方文化等都对校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模式方面,传统的东方教育模式一直以来被视为注重死记硬背,缺乏创造性思维。
而西方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对于传统东方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在思想方面,众所周知,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人权思想、民主思想等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也逐渐影响到了校园文化及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方向。
这些思想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影响可以随处可见。
在文化方面,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例如在艺术、音乐、电影等领域,西方文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流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文化观念。
这种影响也不可避免地渗透进校园文化中。
2.2 本土文化的影响当然,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本土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当代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成为了本土文化影响的重要前提。
本土文化对校园文化及学生人文素养有着深刻的影响。
例如在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民间文化等领域,本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承载着长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民的智慧,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资源。
此外,本土文化的变革和创新也会对校园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传媒、互联网等领域,本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将带动校园文化的不断革新。
3. 当代社会文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学生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对人文知识、思想方法和文化价值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它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环节。
西方的文化渗透对涉外院校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许腾
![西方的文化渗透对涉外院校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许腾](https://img.taocdn.com/s3/m/ce5480ef6294dd88d0d26b8e.png)
西方文化渗透对涉外院校大学生思想影响的调研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09708班许腾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由来已久,从阿拉伯数字、钟表仪器,到洋枪、洋炮,乃至英文、西装等等,无一不是舶来物。
如今,当年轻人喝着可口可乐、咖啡,跳着华尔兹、狐步舞,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大嚼肯德基、麦当劳的时候,他们已经欣然接受了西方文化。
概括地讲,西方文化正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实现了对中国的渗透,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
大学校园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我国青年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逐渐开放,受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大学生尤其是涉外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状态。
外语学习在涉外院校大学生的生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它对大学生的文化认同起到了最直接的影响。
在被问及“对你而言,世界上最有用的语言是哪种”时,有64.8%的学生选择英语,选择汉语的占29.4%,选择其他的占5.8%。
此外,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是最有用的语言。
这与英语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强势息息相关。
在语言使用的习惯上,大学生也深受西方语言的影响,15.6%的学生在说汉语时,经常夹杂着使用外语单词,偶尔会的占70.1%,不会的仅占14.3%。
这也说明外语(特别是英语)已经渗透到中国涉外院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一、西方文化渗透大学校园的特点1、渗透渠道的多样性。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西方文化带给大学校园文化产品的多样性上。
其中,文化产品包括有形、无形两种。
前者如电影、音像制品、书籍、艺术品;后者如演出、旅游等项目。
在有形产品方面,影视、期刊、非新闻类报纸可以直接供大学生消费。
调研显示,涉外院校大学生最细化看的影片中,美国影片独占鳌头(占53.9%),欧洲影片其次(占24.7%),而中国影片只占4.7%,港台影片占16.7%。
喜欢西方影片与喜欢中国影片的人数比例接近4:1。
电影可以说是当代综合性最强的艺术,也是影响最大的文化产业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文化传播的作用。
中西校园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校园文化差异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1e0a33c13b3567ec102d8adb.png)
b.旅游:中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 “我要去旅游了,请给我一笔钱。“
b.旅游:西方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 “我已经攒够钱了,我要去旅游了!“
13
中方
合作 集体主义
学习风格
受儒家文化的渲染和集体主义思 想的规范,中学生通过合作
(cooperation)来学习。他们为 了共同的利益,和睦相处,互相 支持,为了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 利益之上,不凸显自己,这种中 合作学习主要体现班级竞赛和课 外小组学习上。学生尊师重教, 教师和教材有很高权威。生生交 流非常正式。学习上以老师为榜 样,以教材为权威模仿学习。
27
Part 7 中西校园文化差异之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
中国校园文化所蕴涵的“人文关怀”和西方校 园文化所倡导的“科学精神”都根源于他们的社会 传统文化。 社会传统文化是指世界各国在长期的 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相当稳定 性而又突出本国特色 的民族精神,是一种积淀型 的文化。
28
中国校园文化的人文关怀
中国校园文化孕育于以儒家思想为主 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与 其传统文化有着高度 的一致性,其校园文化是一 种在群体中更加注重调整人际关系和个人思想行 为的东方伦理文化,在形式上 更体现出人文关 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带有这样的特征:它 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们通过自身 的修养和 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因而古代的人 文精神非常重视礼仪形式,提倡德治,力求使 社会 各个等级和睦相处这种人文精神发展到今天, 所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这些大家在平常生活中津津乐道的中国传 统伦理道德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在大学校园里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人们都 希望能 与他人亲密、和谐、友好地相处,希望在一 个充满信任、互助友爱的校园环境中,得到尊重、 自信和自我 发展。校园文化正是紧紧围绕着如何 与师生员工和谐共处,共同实现育人之目标而建 立起来的。
中西方校园文化
![中西方校园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bb76341b307e87101f6969e.png)
摘要: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各具特色,中华文化是一元的,而西方文化是多元的。
中华文化崇尚推已及人的恕道,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
中西方校园文化也存在本质的差异:各自体现的时代精神不同;价值特征不同;理论基础不同。
面对这种冲突,我们应该坚持扬弃、发展与创新、立足实际等原则,批判地吸收借鉴西方校园文化,建设民主、开放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中西文化;校园文化;文化冲突.两千多年来,中国在自己独立生长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
然而,到了19世纪中叶,清王朝江河日下,经济凋敝,导致了中国文化的窒息。
而此时,西方科学文化却迅速发展起来,并开始向古老的中国文化挑战。
于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中华民族被迫走上了文化反省和比较选择的道路。
此后,中国的文化一直是在新旧、中西之间奔突,久久处于困窘的矛盾状态。
一方面叹服西方科学文明,渴望新知,另一方面又因曾受到列强的侵略而排外;一方面看到中国科学文化的落后,另一方面又为悠久的历史文化所陶醉;一方面在物质上想创新,另一方面在观念上却想守旧;一方面民族自卑,另一方面民族自大??。
而这种文化的困窘,关键就在于对传统文化不能进行彻底的自省,对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不能大胆地借鉴和吸收。
一、西方文化的特点及中西文化的差异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它因素的不同,各民族都有其特性,而东西方的文化也各有其特点。
(一)西方文化的特点西方文化以英美文化为代表,包括英国文化、美国文化、法国文化等,主要有以下特征:1.个人自由发展和独立精神。
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创造自由的氛围。
个人自由在美国人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成为美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之一。
与个人自由相辅相成的,就是自力更生。
他们认为,人不能过多地依赖家庭和政府的支持。
2.竞争和机会均等。
西方人的竞争压力从孩童时代就开始了。
直到他退休为止。
这种竞争在行为取向上,就表现为生活的快节奏,工作的高效率和注重实用性;在时间取向上,表现为不满足现状,注重未来,格外珍惜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1、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校园文化
价值多元,主流突出。西方大学中半数以上的学生 参加多种业余活动,西方校园文化鼓励并培养了学 生自重、自治、由此提高其能力和意识,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校政。 Rich campus culture, diversity, campus culture, value pluralism, mainstream prominence. More than half of the Western University students in a variety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he West campus culture encourage and train the students self-respect, autonomy, thus improving their capacity and awarenes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chool administration
2、与个人自由相辅相成的就是自力更生。他
们认为个人 不能过多的依赖家庭和政府的支 持。西方人的竞争压力从儿童时代就开始了, 直到退休为止。 And individual freedom is selfcomplementary. They believe that the personal can not be too much dependent on family and government support. Competitive pressures from the West began to childhood, until retirement.
谢谢观看!
3、这种竞争在行为取向上表现为生活的快节
奏,工作的高效率和注重实用性,在时间取 向上表现为不满足现状,注重未来,格外珍 惜时间。 This competition orientation manifested in the behavior of the fast-paced life, work efficiency and focus on practicality, the time i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performance orientation, status, pay attention to the future, especially cherish the time.
2、同时学校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在西方
反文化价值在校园文化中有明显的体现。反 对庸俗的物质注意,探索个人在复杂的社会 生活中的意义。是西方校园反文化的主体。 At the same time there have been some schools unhealthy anti-cultural values in Western culture in the campus reflects the obvious. Material against the vulgar attention to explore the individual in a complex social life meaning. Anti-Western culture of the main campus
2、西方人能广纳海外人才,并创造平等条件
使其发挥作用,这种取别人所长为我所用的 做法也是西方科学文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之一。 Westerners to recruit overseas talent, and to play a role in the creation of equal conditions, this director to take other people for my approach is also used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cience and culture to one of the reasons.
西方校园文化特点
一、文化历史长,发展快,15世纪欧洲进入了工业
化时代,为欧洲各国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 础,促进了西方教育发展。校园成了西方社会结构 中举足轻重的部分,与此同时,校园文化因而生, 并逐步发展。 A long cultural history, rapid development, the 15th century into the industrial age in Europ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for the European countries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education. West Campus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campus culture and therefore students, and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二、1、个人自由发展,和独立精神,强调个
人的独立性,创造自由的氛围,竞争和机会 均等。个人自由在美国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成为美国最基本的价值观之一。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stressing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individual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of freedom, competition and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Personal freedom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Americans, became one of the most basic values.
西方校园文化
英语粉丝 English fans 组员:韩海棠、胡博文、刘雅文、王 楷文、李文帅,薛以位 永不放弃 Never give up
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
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 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Is a student-centered campus culture to the main content of extra-curricular cultural activities to campus as the main space, the spirit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campus as a group culture.
2、在参与的形式层、组织层和能容层次等方
面都打到了较高水平。在西方文化中既有积 极地进取精神,又有颓废堕落的厌世情绪。 既有自由主义个人享乐主义,又有道德责任, 理想追求。 Participation in the form of layers, tissue layers and levels to accommodate other aspects of hitting a higher level. In Western culture, both active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another world-weary decadence decadent mood. Both liberal individual hedonism, but also moral responsibility, ideals.
五、1、反文化倾向较强,西方大学不仅是文
化中心,科研中心,而且是信息中心。大学 与社会的关系比较开放,联系更为密切。 A strong tendency to anti-culture, Western University is not only a cultural center, research centers, and is the information cen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the society more open, more closely linked.
四、1、注重实际,关注个体,重视实用技术,
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他们乐于向外来文化 学习,而且能很快加以转变称自己的东西, 认为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幸福生活的第一 需求,这些都是校园文化中表现出来的。 Realistic, individual attention, attention and practical technology, good at learning other people's strengths. They are happy to outside cultural learning, but also said he will soon be changing things, that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essential to a happy life, the first demand, which are shown on campus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