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的种类及发展
西藏的明信片——唐卡
![西藏的明信片——唐卡](https://img.taocdn.com/s3/m/112362e69b89680203d825be.png)
第四个时期是18至19世纪,也就是唐卡绘 画的鼎盛时期。这时期的艺术风格主要受 到汉地工笔重彩技法的影响。
•唐卡的特点
西藏唐卡的特点中,首推重要的是人物造型
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千手 观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等形象造得宽厚慈和,安祥 文雅可亲,似乎能理解世间 万物之态,接受世人虔诚的 祈祷。 密宗的金刚,粗犷奔放,把 度母的造型更具有人 密宗的金刚、护法诸神的形 性的魅力,面容柔嫩, 象刻画得狰狞可怕,三头六 端庄秀丽,体态丰满, 臂,赤发红须,怒目奋张, 集人间真、善、美于 血盆大口,獠牙交错,佩带 一体 人头念珠,手持人头碗或法 器。
第二个时期是12世纪左右,即藏传佛教的 后宏期。西藏江孜地区形成了一种以印度 健陀罗、尼泊尔、汉地和西藏本土艺术风 格相互影响融合的地方艺术风格流派,即 江孜画派。其特点是造型比例适当,着重 心理表现,突出个性特征的写实手法。
第三个时期是15至16世纪,即藏族佛教艺 术的繁盛期。宗教上层参与唐卡的创作活 动,产生了著名的“门者画派”、“门萨 画派”和“嘎玛贡画派”。
•唐卡的分类
• 一、国唐 国唐(丝绢唐卡 ) 国唐
(1)绣像“国唐”:这是一种用各种不同的丝线经手工刺绣而成的唐 卡。 (2)种形状的布块, 然后再用针将拼成画面的各色布块缝接起来。 (3)丝贴“国唐”:这种唐卡与(2)相似,只不过是将切成的各种彩色布 块用胶粘在画布上组成画面。 (4)手织“国唐”:一种用丝线经手编织而成的唐卡。 (5)版印“国唐”:这种唐卡是用墨或朱砂作颜料用套版直接印在丝绢 上,套版主要用木版,偶然也用铜版或铁版。
• 唐卡的种类依其所使用的材质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笔绘唐卡、刺绣 唐卡、贴花唐卡、缂丝唐卡、织锦唐卡、版印唐卡等。
•分期 第一个时期是7至9世纪的槛筋期,即造像 之初期,也就是藏传佛教的滥觞期。构图 简练,多用青、黄、赤、白4种根本显色绘 成。人物造像几乎全裸,仅以梵绳、八宝 为庄严,主尊画得较大,多直线。
特殊的民族文化传统
![特殊的民族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6696bd0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a.png)
特殊的民族文化传统标题,藏族唐卡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藏族唐卡绘画艺术是中国西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一,它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宗教内涵而闻名于世。
唐卡绘画作为藏族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宗教和民族情感,是藏族人民心中的宝贵财富。
唐卡绘画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西藏,最初是为了传播佛教教义而创作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卡绘画逐渐融合了藏族传统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唐卡绘画以丰富的色彩和精细的线条勾勒出佛教神话故事、宗教仪式和宇宙观念,展现了藏族人民对信仰的虔诚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藏族唐卡绘画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
一方面,传统的唐卡绘画技艺需要得到传承和保护,以确保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会失传。
另一方面,唐卡绘画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创作出更具时代特色的作品,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喜爱。
为了传承和发展藏族唐卡绘画艺术,政府、学术界和艺术家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们成立了唐卡绘画研究机构,开展唐卡绘画的传承和研究工作;组织了唐卡绘画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唐卡绘画艺术走向国际舞台;还开设了唐卡绘画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唐卡绘画人才。
在这些努力下,藏族唐卡绘画艺术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藏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唐卡绘画不仅在西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也在国际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欣赏。
它不仅是藏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相信,藏族唐卡绘画艺术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世人展现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艺术风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唐卡的分类
![唐卡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de2762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6.png)
唐卡的分类唐卡是西藏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表现佛教教义和宇宙观念。
根据唐卡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将唐卡分为下面几类。
一、宗派唐卡宗派唐卡是根据不同佛教宗派的特点来划分的。
主要有格鲁派、噶举派、萨迦派、宁玛派等。
格鲁派唐卡以黄、红、白为主色,噶举派唐卡则以绿、红、白为主色。
每种宗派的唐卡在绘制时都会注重宗派的特点和教义,以展现宗派的独特风格。
二、主题唐卡主题唐卡是根据绘制的内容来分类的。
常见的主题唐卡有佛教神话故事唐卡、佛教经典唐卡、佛教修行唐卡等。
佛教神话故事唐卡通常描绘了佛教故事中的神明、佛陀和佛教传奇人物,色彩鲜艳,场景瑰丽。
佛教经典唐卡则是以佛教经典中的经文和教义为主题,以文字和图像相结合的形式来表达佛教的教义。
佛教修行唐卡则主要描绘了佛教修行者的修行过程和境界,以启发信众的修行动力和智慧。
三、宗教仪式唐卡宗教仪式唐卡是用于佛教仪式的特殊唐卡。
例如,用于佛教法会的法会唐卡,用于佛教法会和仪式的法器唐卡等。
这些唐卡通常会在佛教寺庙中使用,用于佛教仪式和法会,以增加仪式的庄严和神圣感。
四、护法唐卡护法唐卡是描绘佛教护法神的唐卡。
佛教中有许多护法神,他们是保护佛教法力和护持佛教信仰的神祇。
护法唐卡通常色彩鲜艳,形象威武,可以帮助信众驱除邪恶、祈福和保佑。
五、肖像唐卡肖像唐卡是描绘佛陀和佛教高僧的唐卡。
肖像唐卡通常以佛陀或高僧的面容为主,表达佛教教义和智慧。
这些唐卡通常以金色或者银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神圣和庄严的感觉。
六、风景唐卡风景唐卡是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唐卡。
例如,描绘喜马拉雅山脉、雪山、湖泊、草原等。
风景唐卡通常以蓝色和绿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宁静和悠然的感觉。
七、生活唐卡生活唐卡是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唐卡。
例如,描绘佛教徒的生活、社会场景、农田等。
生活唐卡通常以自然色彩为主,给人一种亲近和平实的感觉。
总结起来,唐卡的分类主要有宗派唐卡、主题唐卡、宗教仪式唐卡、护法唐卡、肖像唐卡、风景唐卡和生活唐卡。
唐卡——历史画布上流淌的文明
![唐卡——历史画布上流淌的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48c7e26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e.png)
唐卡——历史画布上流淌的文明唐卡种类是指用不同的材质,以不同的工艺描绘或制作出来的唐卡,西藏早期唐卡种类单一,主要为彩绘唐卡。
后来随着佛教的发展、与汉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尤其是各艺术流派的形成及不同场所的需要而出现各种类别的唐卡。
就大类而言,可归纳为“廓唐”和“止唐”两大类。
一、廓唐——丝质类唐卡1.刺绣唐卡刺绣唐卡是按照不同的表现内容,用不同色彩的丝线刺绣出来的唐卡。
其工艺最早源于汉地,后在藏区又衍生出多种刺绣方法,甚至用本土制作的染色毛线进行绣制,但传世精品极少。
现供于北京雍和宫的《金刚瑜伽母》则是以“纳沙”工艺绣制而成,显得极为拙朴厚重。
2.缂丝唐卡缂丝唐卡历史悠久,源于苏杭地区。
是用“通经断纬”的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其质地细密、图文清晰、色彩明快,而且双面成像。
此类唐卡多为汉地皇室御赐给西藏上层或由西藏提供图样在汉地加工制作。
清代以前的缂丝唐卡色彩鲜明,对比强烈,风格豪放,质地厚实,清代后便趋于精细华丽,层次丰富,质地较薄。
如现藏于布达拉宫的宋代《贡唐喇嘛像》、明代《不动明王像》、清代《三世佛像》等,均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缂丝唐卡中的精品。
3.织锦唐卡织锦工艺分为经锦和纬锦两种,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
其工艺复杂,制作周期较长。
特点是色泽典雅,层次丰富,图纹清晰,质地细密润滑,坚实厚重如铜钱,被古人视之为“黄金般贵重的丝织物”。
织锦唐卡的产地主要在杭州,至今悬挂于扎什伦布寺9幅一套的历辈班禅缂丝唐卡,是1938年国民党人士浙江省主席黄绍竑陪同九世班禅大师来到杭州飞来峰岩壁前,发现大师对几尊元代密宗石佛造像极感兴趣,便委托当地民营企业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将一至九世班禅像用织锦工艺制成唐卡,作为礼1. All Rights Reserved.绿松石,极为华丽、名贵。
5.堆绣唐卡堆绣唐卡起源于安多地区,是在缎贴唐卡的基础上发展成型,被青海塔尔寺称为传统工艺的“三绝”之一。
现珍藏于塔尔寺大经堂的一幅长30多米的《十六尊者像》便是以传统的堆绣工艺制作而成。
唐卡的主要分类
![唐卡的主要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9c3bfd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b.png)
唐卡的主要分类
1、按内容:佛像唐卡、传记唐卡、历史唐卡、神话传说唐卡、教理唐卡、天文唐卡、历算唐卡、藏医药唐卡等。
2、按大小:巨幅唐卡、普通唐卡、小幅唐卡。
3、按材质:(1)刺绣唐卡。
用各色丝线绣成,这种唐卡坚韧耐用,不易毁坏。
(2)缂丝唐卡。
用“通经断纬”的 ... ,用各色纬线在图案需要编织处,用经线交织而成,雕石镂木等具有立体效果。
(3)织锦唐卡。
质地多为缎,纬线由各色丝线组成,顺而间错提花织造,形成所需图案、形象、景物。
(4)堆绣,也称贴花唐卡。
先将各色彩缎剪成图形(人物、鸟兽、树木、楼阁、花草等),粘贴在唐卡底料上。
(5)绘画唐卡。
多是先绘画于纸、布、牛皮、羊皮等上,而后做成唐卡。
它的基本绘画形式与壁画无二。
后期的绘画唐卡有所发展,有的刻成印板印刷,则可成为“印刷唐卡”了。
(6)珍珠唐卡。
珍珠唐卡是唐卡画中的特殊品种,数量极少。
... 山南昌珠寺的度母珍珠唐卡,由上万颗珍珠宝、艺术石串成,造型舒展雅致,十分昂贵。
而手绘唐卡又分为:彩唐(白底,用各种色彩绘制)、金唐(金色背景)、银唐(银色背景)、红唐(红色背景)、黑唐(黑色背景)。
唐卡的分类
![唐卡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8b5e3d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2.png)
唐卡的分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著名的艺术表现形式,既在藏传佛教上有重要的意义又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唐卡(Tangka、也叫做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意为卷轴佛像)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
本意有二,一是指政府的诏令,二是平坦的意思,后逐渐演变为专指一种特殊的卷轴画。
(1)“唐卡分为两大类——果唐和智唐(一)果唐,意为丝绸唐卡,此类唐卡略分为四;1、丝绸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2、丝绸织唐卡,通过木制机具和机械以丝绸为材料为材料织成的丝织唐卡;3、贴花唐卡,用各种色布剪接成型贴在画布上有的还嵌饰珍宝而成的唐卡;4、版印唐卡,木版、铜板、铁板印在丝绸上称果唐版印唐卡。
(二)智唐,意为绘制唐卡,这类唐卡亦分为四;1、用黄金为主绘制佛身或背景的称金唐;2、用朱红赭石等颜料为主色绘成的叫朱红唐;3、以黑色为主调画的称黑唐;4、用木版、铜版印制在布上的称智唐版印唐卡。
果唐印制在丝绸上,智唐印制在布上,这是两大类印制的区别。
此外,还有不能随便挂出示人的属果唐中的果固,按墙壁大小在墙上的属智唐中的坚唐”。
(2)“从时间上来说,我们大致可把唐卡艺术分为4 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7至9世纪的槛筋期,即造像之初期,也就是藏传佛教的滥觞期。
构图简练,多用青、黄、赤、白4种根本显色绘成。
人物造像几乎全裸,仅以梵绳、八宝为庄严,主尊画得较大,多直线。
第二个时期是12世纪左右,即藏传佛教的后宏期。
西藏江孜地区形成了一种以印度健陀罗、尼泊尔、汉地和西藏本土艺术风格相互影响融合的地方艺术风格流派,即江孜画派。
其特点是造型比例适当,着重心理表现,突出个性特征的写实手法。
第三个时期是15至16世纪,即藏族佛教艺术的繁盛期。
宗教上层参与唐卡的创作活动,产生了著名的 '门者画派'、'门萨画派'和'嘎玛贡画派'。
第四个时期是18至19世纪,也就是唐卡绘画的鼎盛时期。
这时期的艺术风格主要受到汉地工笔重彩技法的影响。
唐卡说明书文案
![唐卡说明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0853d25022aaea998f0fc3.png)
唐卡文案简介: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尤其是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
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传承:噶玛嘎尔画派属于藏族唐卡的三大流派(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嘎尔画派)之一,流行于藏区东部,以四川省甘孜德格和西藏昌都为中心,相传在16世纪由南喀扎西活佛创建,以噶玛巴大法会而得名,又译“嘎玛嘎赤画派”,亦简称“噶孜派”。
噶玛嘎尔画派的用笔和色调吸收了内地工笔画的风格,而空间环境的布局则采纳了印度画风,在总体格调上继承了“门派”和“钦派”的传统,兼容了三种绘画的优点和长处。
更重要的是噶玛嘎尔画派最独特的特点,就是装帧考究,而且是单传传承,从装帧的选用材料:布、丝绸、针线、以及牙条、颜色、布局等,都相当的考究,让装帧的布和画完美的融为一体,这是别的画派装帧所不具有的。
种类:一、佛、菩萨类;二、佛传或佛本生故事;三、密宗本尊各神;四、观音度母类;五、护法神、明王类;六、上师高僧、大成就者类;七、藏族历史及历史人物类;八、坛城佛塔类;九、其它如宇宙日月天体运行图、香巴拉图、须弥山图、生死轮回图等。
定制:由于唐卡画面涉及的内容较多,有些可能你并不理解,因此可以选那些市场认知度比较高的,比如:释迦像、白绿度母、财神等这些容易被人们接受和了解的造像内容。
当然如果你对唐卡有比较深的了解和认知,有特殊的需求,我们也可以根据您的要求,为您定制特殊唐卡的造像。
唐卡艺术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
![唐卡艺术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5dd7ef90912a21615792985.png)
唐卡艺术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摘要: 唐卡艺术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和浓重宗教风格的藏族绘画艺术表现形式, 在西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对唐卡艺术的发展、类别、特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对当代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唐卡艺术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策略。
关键字: 唐卡艺术文创产品设计运用1 唐卡艺术概述1.1 唐卡艺术的发展:根据历史发展,可大致分三个阶段:(1)早期萌芽: 很多学者认为唐卡艺术产生自唐朝和吐蕃的通婚,由此带来了大量的文化交流,许多佛教寺庙先后被建造,带动了寺庙内壁画和雕刻艺术的发展,使唐卡艺术得以萌芽,并为其发展打下基础;(2)进一步发展: 受"朗达玛灭佛"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佛教发展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的唐卡的绘画颜色和种类相对较少,同时手法十分的拘束和朴素;(3)繁荣时期:五世达赖掌握大权后,带来了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大量专职的唐卡画师和专业作坊涌现,这一阶段的唐卡常有题材反映西藏的史事、医疗、科学等。
其绘制的材料由麻布扩大到很多不同材料,作品大量运用金色,比早年作品艳丽许多。
1.2 唐卡艺术的分类:唐卡艺术按题材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佛教故事画:此类作品以通过描述佛教中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藏族人民的生活和创作者的思想;(2)历史画:历史画分习俗画和人物画。
习俗画的作品通过鸟瞰的构图方法,把不同历史故事在画面中展现出来。
创作者把他们熟悉的社会场景和不同人物用巧妙的构想,并借宗教主题的方法反映生活;创作者在创作人物画时,需根据历史上存在过的真实人物,来创造艺术形象。
画家往往比较注重人物内在的特征和情感;(3)教材画:创作者通过自身渊博的知识和理解,绘制以人体生理结构、经脉以及气穴的作品;(4)文诗画:这类作品使用不同文字进行图案装饰。
其最大特点就是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画面上总是完整、不同的一句诗。
(5)装饰画:装饰画分为图案画和欣赏画。
唐卡
![唐卡](https://img.taocdn.com/s3/m/36d066ec0242a8956aece416.png)
摘要唐卡(Thang-ga)是藏文音译,指的是用极其艳丽和相撞的颜色绘制出用于随身携带或者在宗教场所悬挂供奉的宗教画。
“唐”字的含义很多,在藏地解释为“平坦”“清楚”等意思。
其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多以宗教题材为主。
1300多年前唐卡出现于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唐卡艺术作为宗教艺术文化中的一株奇葩,是藏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
唐卡,既具备强烈的民族特征,又有审美价值,是虔诚的藏民族智慧的结晶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绘画艺术形式,2006年“藏族唐卡”被国务院、文化部批准确定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唐卡与堆绣、彩塑、铜雕等一起列入“热贡艺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键词:藏族唐卡宗教文化绘画形式热贡艺术ABSTRACThangka (Thang - ga) is a Tibetan transliteration, refers to the collided with extremely bright and color map is used to carry or suspension in religious places of worship religious painting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tang" many, interpreted as "flat" in the land of hidden meaning such as the "clear". Its content is rich and colorful, theme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religious subjects. Thangka sontzen gampo appeared in the tubo dynasty period more than 1300 years ago, thangka art as a spectacle of religious art culture, is the essence of Tibetan culture and art. Thangka, already have strong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valu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pious Tibetan nation Thangka is a kind of unique Tibetan culture and representative of the painting art form, "Tibetan thangkas" 2006 approval by the state council,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in the first batch of state-leve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list ". 2009 thangka with barbola, painted sculpture, bronze series on "regong art" by UNESCO in "human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representative work list".目录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唐卡绘画的种类
![唐卡绘画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162450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8.png)
唐卡绘画的种类唐卡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它以其精湛的技巧和细腻的表现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唐卡绘画有多种种类,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一、佛教唐卡佛教唐卡是唐卡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种。
这种唐卡以佛教教义为主题,以佛、菩萨等宗教形象为核心内容。
它们以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表达佛教教义和信仰,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
佛教唐卡通常由经师和专业画师共同完成,他们用心灵和智慧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二、宫廷唐卡宫廷唐卡是指在历史上的王室和贵族内部制作和使用的唐卡。
它们以皇室和宫廷生活为题材,常常描绘各种仪式和宴会场景。
宫廷唐卡的特点是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构图严谨。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宫廷文化的繁荣和辉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三、民间唐卡民间唐卡是指在民间传承和制作的唐卡作品。
这些作品通常由普通百姓制作,以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表达为主题。
民间唐卡的特点是朴实、真实,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情感。
它们常常描绘农民劳作、渔民捕鱼、牧民放牛等场景,以及各种生活乐趣和民间传说。
四、历史唐卡历史唐卡是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的唐卡作品。
它们通常描绘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征战、杨贵妃的美丽、岳飞的抗金等。
历史唐卡的特点是细腻、具体,既展示了历史的真实性,又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五、山水唐卡山水唐卡是以山水景观为主题的唐卡作品。
它们以自然风景为背景,通过精细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大自然的美丽和壮丽。
山水唐卡的特点是宏伟、壮丽,给人以震撼和宁静的感觉。
这些作品常常描绘高山峻岭、江河湖海、草原沙漠等自然景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六、动物唐卡动物唐卡是以动物为主题的唐卡作品。
它们以动物的形象和特征为核心,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动物的生动和活泼。
动物唐卡的特点是栩栩如生、灵动活泼,给人以亲切感和喜爱之情。
这些作品常常描绘狮子、老虎、孔雀、鸟类等动物形象,展现了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和神奇。
唐卡ppt课件
![唐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1342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a.png)
唐卡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唐卡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助于增进中外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世界文 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唐卡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01
唐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
唐卡在藏传佛教中的作 用
唐卡作为供奉对象的象征意义
唐卡是藏传佛教中重要的供奉对象,通常被视为佛、菩萨、护法神的象征,具有崇 高的地位和神圣的意义。
唐卡通过细腻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色彩,展现出佛、菩萨、护法神的形象和故事, 让信徒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佛教的教义和精神。
唐卡作为供奉对象的象征意义,强化了信徒们的信仰和虔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领 悟和修行。
随着佛教的传播,唐 卡逐渐发展成为一种 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 。
唐卡的种类与风格
根据制作材料和技法,唐卡可分 为国唐、刺绣、堆绣等不同种类
。
唐卡的风格多样,包括工笔、写 意、泼墨等,每种风格都有其独
特的表现力。
唐卡的色彩丰富,以红、黄、蓝 、绿、白五色为主,具有强烈的
视觉冲击力。
唐卡的文化意义
唐卡是藏族人民的精神寄托, 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勾线与细节处理
勾线
使用细线笔勾勒出图案的 轮廓线条,增强立体感和 细节表现。
细节处理
对图案中的细节部分进行 精细刻画和处理,如绘制 花卉、鸟类等复杂图案。
金色勾边
在完成绘制后,使用金色 颜料勾勒整个唐卡的边缘 ,以增加华丽感和装饰效 果。
03
唐卡艺术特色
画面构图
空间透视
唐卡画面采用散点透视法,突 破了焦点透视的局限,使画面
清宫廷监制的雍和宫唐卡.
![清宫廷监制的雍和宫唐卡.](https://img.taocdn.com/s3/m/7ad81d4c1711cc7930b71606.png)
清宫廷监制的雍和宫唐卡唐卡起源于松赞干布时期,成熟于宋元,盛行于明清。
随着藏传佛教在北京的传播,这一蒙藏文化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北京得到发展,并形成兼具北京特色的唐卡艺术。
清代北京的宫廷唐卡,应该是康熙朝打下的基础,雍正朝为过渡时期,而乾隆朝是兴盛时期。
唐卡长寿佛做为唐卡,其功用和内涵囊括了佛教的用语、佛法的符号、修持者观想的净土、修行的依据、觉悟的法门、祈福的法宝,可谓殊胜方便。
雍和宫的唐卡多为乾隆朝所制,适逢唐卡艺术发展中的兴盛时期。
关于雍和宫唐卡的来源主要有三,一是清代皇宫养心殿造办处、中正殿念经处、如意馆的唐卡画师所绘制,但是多为中幅大幅的唐卡。
改寺初始,这几处御用机构尊旨,专门为雍和宫绘制了大量具有宫廷风格的佳作,使唐卡艺术不断创造着辉煌,精品众多。
二是在清中央与西藏、内外蒙古等地区高僧大德的酬谢答送、交流中,不断将唐卡带入雍和宫,这是由于唐卡便于悬挂收藏和弘传佛法的缘故,但是多为中幅和小幅的。
三是雍和宫周围多家唐卡作坊所绘制。
至清末和民国年间,雍和宫周围逐渐形成了多家唐卡作坊并为雍和宫绘制了许多唐卡,现今法轮殿五座天窗内壁的唐卡,以及密宗殿南北山墙的部分唐卡均为这几家作坊绘制。
唐卡释迦牟尼佛雍和宫唐卡虽然种类繁多,但以布面唐卡为主,其绘画内容有尊像、佛传故事、曼陀罗图、医药图等,另外还有反映民间生活的风俗画。
唐卡是信众修持观想的用具,在观想过程中,要细致地观想到每尊法相,每个细节,使之心至一处,而并非形成模糊的印象,所以,唐卡的绘制手法工致精细。
雍和宫唐卡多为重彩,绘制颜料配制得十分精细。
用金、银、珊瑚、珍珠、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矿物原料,以及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原料。
其中常使用矿物质的饱和纯色,诸如;天空的宝石蓝色,人物衣饰的朱砂色,草地的石绿色,使之具有一种视觉的冲击力,以便于信众修行时观想。
唐卡的勾金线是将纯金磨成细粉末,加水和胶调匀,绘制在画布上,使之画面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色彩丰富。
唐卡中的“忿怒相”造型
![唐卡中的“忿怒相”造型](https://img.taocdn.com/s3/m/4507519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5.png)
06
CATALOGUE
“忿怒相”造型对后世的影响
对佛教艺术的推动与发展
要点一
丰富了佛教艺术的多样性
唐卡中的“忿怒相”造型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为佛教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使佛教艺术更加丰富 和多元。
“忿怒相”在唐卡中的地位与作用
此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怒相在唐卡中还具有以下几 种象征意义
彰显正义:在某些情况下,忿怒相可 以代表正义的力量,对邪恶和不公进 行惩罚和警示。
消除执着:忿怒相的威严和愤怒表情 可以象征着对一切执着和妄想的震慑 和消除。
护法神祇:在佛教密宗中,忿怒相通 常被视为护法神祇,保护修行者和教 派的安宁。
尼泊尔风格的“忿怒相”造型通常用于表现护法神和降妖除魔的主题,具有强烈 的宗教意义和象征意义。
*风格“忿怒相”唐卡
*风格的“忿怒相”造型通常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的宗教寓意,画面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对比强烈,形象生动。
*风格的“忿怒相”造型通常与藏传佛教中的护法神有关,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和神秘的宗教寓意来传达一种威严和神圣的感 觉。
忿怒相造型在唐卡中寓意着教化众生和传播佛法,引导人 们走向正道,摆脱愚昧和无知。
这种造型展示了佛法的教化和传播力量,激发人们对知识 和智慧的渴望,使人们更加尊重和珍视佛法,从而获得内 心的平静和幸福。
05
CATALOGUE
“忿怒相”造型鉴赏
尼泊尔风格“忿怒相”唐卡
尼泊尔是唐卡的故乡,其“忿怒相”造型通常表现为肌肉紧绷,面容扭曲,表情 愤怒,牙齿紧咬,眉头紧锁,头发飞扬,搭配火焰、雷电等元素,给人以强烈的 视觉冲击。
藏族唐卡艺术(上)
![藏族唐卡艺术(上)](https://img.taocdn.com/s3/m/54cd115369dc5022abea001f.png)
藏族唐卡艺术(上)西藏唐卡艺术,也叫唐嘎,系藏文音译。
简单来说,就是西藏的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
唐卡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本土化特征,题材内容极其丰富,兼顾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很好地展现了藏族地区的人文风貌。
一、西藏唐卡的历史艺术和宗教在起源时期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唐卡艺术也不例外。
唐卡艺术起源于佛教,呈现于卷轴画上,由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题材除了涉及到宗教,还包含了藏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青藏高原的大百科全书”。
在藏地,唐卡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任何一处寺庙、佛堂乃至信徒的家中,都会供奉唐卡,它是神圣的、富有艺术性的存在。
西藏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松赞干布统一西藏的那天,便为西藏文化艺术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他先后与尼泊尔公主、大唐公主联姻,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公主们分别从尼泊尔和中原内地带来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工艺算法的典籍以及大批工匠,对西藏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西藏绘画艺术也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
据五世达赖所著《释迦牟尼佛像记水晶宝镜》记载,松赞干布曾以自己的鼻血绘制忿怒相吉祥天母的这种形式,可以理解为最早的“唐卡”艺术。
由于早期西藏人民以游牧生活为主,未形成固定的寺院,因此唐卡多采用便于悬挂、携带的形式,来宣传宗教意识。
这个时期的唐卡艺术,以传统绘画为基础,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绘画技巧来丰富和完善自己,因而有了很大的发展。
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赞普郎达玛大规模灭佛,给佛教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绘画艺术也面临灭顶之灾。
直到10世纪末,佛教在西藏才再度兴起。
13世纪后,当西藏结束了长期动荡的局面,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后,藏传佛教也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时期,佛教艺术也焕发新生。
明清时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中央政府以敕封西藏首领的办法,明封八王,清封达赖、班禅及呼图克图等,起到了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作用。
一些著名的画师也多出现在这个时期,他们创立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绘画,在明清时期呈现出新的发展高峰,这是西藏绘画艺术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西藏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唐卡基本知识之唐卡的分类
![唐卡基本知识之唐卡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013c523453610661ed9f43a.png)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25f5ca 易博亚洲
太大,也不能随便把它挂出来,实际上只是在一 些特殊的场合才使用这种唐卡,将“国固”大唐 卡挂在寺庙的外墙上,或者挂在专门为挂“国固” 唐卡而修建的晒佛台上。布达拉宫一幅最大的 “国固”唐卡,高 55.80 米,宽 46.81 米。这幅 唐卡是在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由摄政桑结嘉措 主持制作的。唐卡描绘的无量光佛。
国唐(丝绢唐卡)
根据丝绢材料的不同,“国唐”也有以下五 种:
(1)绣像“国唐”:这是一种用各种不同的 丝线经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
当他遇到他,他们在船上尽情的演奏音乐,音乐已经不再是他的工作和爱好了
(2)丝面“国唐”:制作这种唐卡是将各色 的丝绢切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然后再用针将拼成 画面的各色布块缝接起来。
唐,既可以以纯金、纯银、珊瑚、珍珠、绿松石 作为主要颜料,也可以是赭石、朱砂、铅粉或黄 德粉这些普通颜料。而金唐,可以是黄金,也可 以是金色矿物颜料。上的差距自然会很大,有些 唐卡甚至是画在皮革上的,那你就要鉴别皮质 了,牛皮还是羊皮,一层皮还是二层皮等等。要 价过高的唐卡尤其要格外小心些,从材质到画工
唐卡最常见的尺幅是条幅形,底边留有很大 的空白,尺寸一般是长 75 厘米,宽 50 厘米,除 条幅形唐卡外,还可以看到横幅形唐卡:这种唐 卡大幅的长 1.10 米,条宽约 3.5 米。根据制作 唐卡所用材料,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一类用 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另一种用颜料绘 制的唐卡叫“止唐”。
制作版印“国唐”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国唐” 印在丝绢做成的画布上,而“止唐”则印在棉布 做成的画布上。
唐卡介绍
![唐卡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fb3e1b4fd0a79563c1e727a.png)
逐渐形成了具有藏民族特色的唐卡绘画风格。
16世纪到20世纪唐卡进入了于成熟期,藏族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唐卡绘画,还成立了相当于官方画院的机构,唐卡创作进入了专门化创作时期。
唐卡绘制也逐渐出现许多流派,民间也有很多的专门画坊。
多种流派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争相斗艳。
唐卡画面华丽、对比强烈、构图复杂,富丽堂皇,装饰味更浓。
唐卡的绘画比例、技法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唐卡的种类发展为刺绣、织锦、丝贴、堆绣、印刷等多种方法。
进入20世纪以后,唐卡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国家加大了对民族艺术的保护,唐卡于2006年5月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各族人民对唐卡艺术也加深了了解,唐卡进入了我国高等学校的课堂,大量优秀的唐卡画家被培养出来,唐卡在当代多元共存的艺术格局下,传承历史,广泛吸收,散发出了更大的艺术魅力。
二、唐卡的分类根据制作唐卡所用材料,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
一类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另一种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
(一、)“止唐”(绘画唐卡)由于唐卡的画法多种多样,“止唐”也有好多种。
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1)彩唐:一种用各色颜料绘画的唐卡(2)金唐:一种用以金色的底色上,用红色朱砂线、黑色墨线勾勒形象,是唐卡的贵重品种。
(3)朱红唐:在朱红色的底色上、用金色、白色等勾线的唐卡(4)黑唐:在黑色的底色上,用金线勾线的唐卡(二、)国唐(丝绢唐卡)根据丝绢材料的不同,“国唐”也有以下五种:(1)绣像“国唐”:这是一种用各种不同的丝线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2)丝面“国唐”:制作这种唐卡是将各色的丝绢切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然后再用针将拼成画面的各色布块缝接起来(3)丝贴“国唐”:这种唐卡与丝面“国唐”相似,只不过是将切成的各种彩色布块用胶粘在画布上组成画面(4)手织“国唐”:一种用丝线经手编织而成的唐卡(5)版印“国唐”:这种唐卡是用墨或朱砂作颜料用套版直接印在丝绢上,套版主要用木版,偶然也用铜版或铁版三、唐卡的题材唐卡的题材是多方面的。
唐卡
![唐卡](https://img.taocdn.com/s3/m/eb02b2303968011ca3009133.png)
唐卡艺术的主要种类及其制作特色
唐卡的质地和品种多种多样,工艺别具特色。按质地和制 作工艺,唐卡一般分为绘画唐卡、织物唐卡和印刷唐卡等三大 类。 绘画唐卡是唐卡艺术的主要种类,其 绘制过程比较复杂,有着独特的方法。首 先用亚麻布或粗棉毛布为底,较珍贵的还 以丝绸为底布。作画之前,先用石灰水把 硬布泡软,然后把画布用麻线穿起来,撑 绷在特制的木框上,使布具有弹性,平展 而无褶皱,然后用骨胶和滑石粉调成浆糊 状涂抹画布,将布上的小孔全部封住,抹 匀后用蚌壳片或光滑石子将糊状物刮开磨 亮。经过处理后的画布,表面柔软平滑且 不露布孔,便于绘制精美的图画。待画布 干燥后即可作画。绘画通常要经过七个步 骤完成。即:
着色。一般是从中心人物开始,然后扩展到四周人 物和背景,颜料和画壁画的差不多,以金粉、银粉、朱 砂、雄黄等矿物颜料为主,也有用植物颜料调配着色的。 绘制唐卡有两种着色方法,即重彩法和淡彩法,如画重 彩,则需先铺画面的底色,然后着人物或景物的颜色。 先着深色,后着浅色。先着衣服色,后着面部颜色。着 色时,是将整个画面上需着同一种颜色的部位同时着好, 一气呵成,这样即节省时间,又使这种色彩效果统一。 勾复线。采用重彩画法,着色时把墨线涂盖一半。 颜色全部着完后,还须把被颜色遮盖的线条再描一遍。 勾复线时,黄红等暖色以深红色勾,篮绿等冷色以深青 色勾,白线则以墨线复勾。这样,即加强了色调的协调 感,画面亦更加显得浑厚和凝重。若系淡彩画法,因色 薄清明,原勾墨线仍然明快醒目,则不必重复勾勒。
唐卡画还强调用浓重的底色衬托画面的主题。 画师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了“以重托轻 法”。根据底色特点,唐卡可分为黑唐卡、红唐卡、 蓝唐卡、绿唐卡、金唐卡、银唐卡等。黑唐卡多用 于描绘镇妖降魔的题材,在漆黑的底色上大量勾金, 画面雄伟强劲,庄重沉着。红唐卡以红色为底色, 表现高贵富丽。蓝唐卡则以蓝色为底色,给人色调 明朗、喜悦轻快之感。金唐卡以金为底色,上面用 黑线勾画,使画面神圣、金碧辉煌。银唐卡则全用 银打底,黑色勾线,色彩朴实单纯,使整个画面显得高 贵典雅。 另外,唐卡中还讲究构图严谨、布局大方,结 构完整,各种佛像的构图比例、神态描绘等均按一 定的量度标准和严格要求,使人物神态逼真。
浅析唐卡艺术
![浅析唐卡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9406ebd202768e9951e738a9.png)
浅析唐卡艺术作者:曾旭燕那海峰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年第09期摘要:唐卡也叫唐嘎,唐喀,藏文音译,它是刺绣或绘制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
它的起源至今尚无定论,内容和题材丰富多样,种类繁多。
唐卡艺术一直伴随着藏族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起源;种类;价值前言:唐卡是西藏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
那是中华民族的艺术。
是我国一个耀眼的民间艺术臻品。
根据文献,唐卡在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已经出现在西藏地区。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唐卡因经过众多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终于通过技法精密、色彩考究、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民间艺术珍品。
一、唐卡艺术的内容和题材唐卡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进行艺术和佛教的传播,大约80%的内容是与宗教唐卡有关。
唐卡艺术充满了其丰富多样的话题,除了宗教之外,它还包含着广泛的历史和民俗内容,即被称为西藏“百科全书”。
唐卡艺术构图平衡,充满多样性,最重要的是基于工笔和白描为主。
二、唐卡艺术的种类唐卡种类多样,除了绘画唐卡和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缂丝、贴花和珍珠唐卡等,刺绣唐卡将丰富多彩的山水、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刺绣成图案。
织锦唐卡是用颜色缎丝绸之间交错辉映,在中间提花而成,张贴在织物织造,也被称为“堆绣唐卡”;贴纸唐卡是用颜色绸缎剪裁的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缂丝唐卡是编织方法可以打破,从图腾风格多样化的色彩变化,正面和背面的图腾是相同的,但图腾相反。
这种方法网格结构缺陷也较脆弱,不易保存。
有的还用珠玉、宝石和黄金的同时,金彩辉映一起,缂丝是特别明亮。
这些织物唐卡,质地厚,构成精致的彩色图案。
三、唐卡艺术的价值唐卡的艺术特点造就了它独特的价值。
唐卡的种类繁多,从它诞生起就具有独特的艺术文化底蕴,它的功能是服务于宗教文化,唐卡的发展和兴衰都和藏传宗教密不可分。
唐卡的審美价值也是极具特色的,从它的表现手法而言,它大多延传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描特点,也展现了绘画的主要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卡一.唐卡的简介 (2)二、唐卡的分类 (4)三、唐卡的绘制与工艺技巧 (7)四、唐卡的题材 (11)五、唐卡的分期 (12)六、唐卡的鉴别与发展 (13)关键字:唐卡一.唐卡的简介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
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
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
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
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
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
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
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
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
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
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
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
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
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地显得灿烂夺目。
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
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
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
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着色装裱而成。
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
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效果。
目前,市面上所售的多是印刷唐卡与绘制唐卡。
西藏唐卡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数量可观,但由于社会的各种动乱,唐宋时期的古老绘画保存下来的唐卡已不多见。
在萨迹寺保存有一幅叫做“桑结东厦”的唐卡,上画三十五尊佛像,其古朴典雅的风格与敦煌石窟中同时期的壁画极为相似,据说是吐蕃时期的作品,是极为罕见的一件珍贵文物。
宋代的唐卡,在布达拉宫见到三幅,其中两幅是在内地订做的绎丝唐卡。
帕玛顿月珠巴像的下方有藏文题款,意思是说江村扎订做这幅唐卡赠送其师扎巴坚赞。
扎巴坚赞是萨迦五祖的第三祖师,公元1182年继任萨迦达钦。
另有一幅贡塘喇嘛相像,贡塘喇嘛相生于公元1123年,死于1194年,他的这幅近乎写生画的绎丝唐卡,也属宋末的作品。
还有一幅米拉日巴的传记唐卡,主要描绘米拉日巴苦修的情节,朴实而简括的构图,据有关行家鉴定,系宋代的一幅绘画唐卡。
莲花网目观音像,画面不求工细富丽,而以清秀的色彩渲染主题,堪称元代的代表作。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统治,采取敕封西藏佛教各派首领的办法,明封八王,清封达赖、班禅及呼图克图即是这种管理的具体实施。
这些措施对西藏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西藏的唐卡艺术也随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个时期的唐卡,一是数量明显增多;二是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画派,这是西藏绘画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西藏绘画艺术更趋成熟的表现。
大体说来,前藏的唐卡构图严谨,笔力精细,尤擅肖像,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后藏的唐卡用笔细腻,风格华丽,构图讲究饱满,线条精细,着色浓艳,属工笔彩的画法。
二、唐卡的分类唐卡最常见的尺幅是条幅形,底边留有很大的空白,尺寸一般是长75厘米,宽50厘米,除条幅形唐卡外,还可以看到横幅形唐卡:这种唐卡大幅的长1.10米,条宽约3.5米。
根据制作唐卡所用材料,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
一类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另一种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
一、国唐(丝绢唐卡)根据丝绢材料的不同,“国唐”也有以下五种:(1)绣像“国唐”:这是一种用各种不同的丝线经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
(2)丝面“国唐”:制作这种唐卡是将各色的丝绢切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然后再用针将拼成画面的各色布块缝接起来。
(3)丝贴“国唐”:这种唐卡与(2)相似,只不过是将切成的各种彩色布块用胶粘在画布上组成画面。
(4)手织“国唐”:一种用丝线经手编织而成的唐卡。
(5)版印“国唐”:这种唐卡是用墨或朱砂作颜料用套版直接印在丝绢上,套版主要用木版,偶然也用铜版或铁版。
“国唐”中尺幅最大的叫做“国固”。
因为太大,也不能随便把它挂出来,实际上只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才使用这种唐卡,将“国固”大唐卡挂在寺庙的外墙上,或者挂在专门为挂“国固”唐卡而修建的晒佛台上。
布达拉宫一幅最大的“国固”唐卡,高55.80米,宽46.81米。
这幅唐卡是在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由摄政桑结嘉措主持制作的。
唐卡描绘的无量光佛。
二、“止唐”(绘画唐卡)由于唐卡的画法多种多样,“止唐”也有好多种。
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1)彩唐:一种用各色颜料画成背景的唐卡。
(2)金唐:一种用金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
(3)朱红唐:一种用朱红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
(4)黑唐:仅用墨色画背景的唐卡。
(5)版印“止唐”:这种唐卡的制作方法与制作版印“国唐”相同。
唯一的区别是,“国唐”印在丝绢做成的画布上,而“止唐”则印在棉布做成的画布上。
最大的“止唐”长3米,宽2米;最小的“止唐”仅长30厘米,宽20厘米不能单纯讲哪种唐卡的价格高或低,比如说彩唐,既可以以纯金、纯银、珊瑚、珍珠、绿松石作为主要颜料,也可以是赭石、朱砂、铅粉或黄德粉这些普通颜料。
而金唐,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金色矿物颜料。
价格上的差距自然会很大,有些唐卡甚至是画在皮革上的,那你就要鉴别皮质了,牛皮还是羊皮,一层皮还是二层皮等等。
要价过高的唐卡尤其要格外小心些,从材质到画工再到其他一些非技术要素都得全面了解。
对于目前市场上名目繁多的唐卡,业内人士提醒:那些成批量复制甚至是印制的,或者是偷工减料的唐卡收藏价值不大。
虽然这些唐卡看不出构图上的错误,且一次性上色的唐卡,看起来与上过三四遍颜色的唐卡无异,但前者只能保存一两年,而正宗的唐卡却是用矿物色甚至是纯金粉或宝石粉调色,可以收藏数十、数百年而不褪色,其增值潜力当然不同。
三、唐卡的绘制与工艺技巧1. 绘制西藏唐卡一般是在宽约60厘米,长约90厘米的画幅中心位置画一尊大佛像,称为主尊像,而把一段故事,从唐卡的左上角(绝大部分如此)开始围绕主尊像,顺时针布满一圈,每轴画一般都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主尊像对分布在他周围的故事内容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由于画心安排了主尊像,其周围的空间大小、形状都很不一致。
靠近主尊像的地方,其轮廓更不规则,这就要求故事的每一个画面构图必须是因地制宜的。
西藏画师在处理这一难题时,却非常得心应手。
他们把每一轴画上的每个画面都安排得疏密有致,穿插得当,过渡连接十分自然,使主尊像周围的空间得到了充分的补充,又丝毫没有勉强和板滞的感觉。
西藏唐卡不像连环画那样较为详细的文字说明,而只是在每幅画面的一处加一个类似标题的简单疏引,故事内容主要是依靠画面本身的艺术形象来揭示的。
所以说,它既是连环画,但却不像现在流行的连环画那样清晰易懂,这就势必要求读者事先对它的内容有一些了解,否则是难以欣赏的。
但正因为如此,读起来才更觉趣味无穷。
唐卡在区分不同情节的构图场面时,巧妙地利用了寺庙、宫宛、建筑、山石、云、树等,或用截然没同的色彩,作为相互分隔和联结的手段。
虽然每个构图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但看上去仍能一目了然。
这些景物,除了区分构图的作用外,在很多情况下,经常被安排为故事人物的活动环境,所以,它们本身又形成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风景画。
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使画面无限扩大,又能使构图丰富多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西藏唐卡区分画幅的重要特点。
在每一个具体场面的构图里,有时往往把一件事情的几个不同发展阶段安排在一起,不受时间和窨关系的限制,即在同一构图里,不但表现人物活动的某个典型情节,而且还表现了这个情节发展的连续过程。
这是一种“动画”式的艺术处理手法,在西藏唐卡中经常可以碰到使用这一独特的构图结构形式。
“小中见大”是西藏唐卡艺术处理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乍看上去,西藏唐卡中的每一轴画,主尊像是最突出的,因为他几乎占去了画面一半以上的面积,并且还都居于画轴中心位置。
但如果把视线转入故事内容部分,人们就会被那种气势宏伟的场面、生动逼真的人物和景色,流畅的线条,以及富丽和谐的色彩所吸引。
虽然故事中的人物多在5公分以内,显得矮小,然而观赏者情不自禁地和他们站到了一处,这时,主尊像倒似乎是视而不见了。
唐卡所反映的内容涉猎面广,它囊括了藏传佛教的宗教活动中的人物头像、故事片断,并把万里高原的风情习俗、山光水色,尽收卷内。
这样浩繁的内容,要在咫尺卷轴里反映出来如果没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扎实的生活积累,是很难做到的。
特别是唐卡画面展现的各类人物形象,都切合历史和地区的真实,没有千篇一律的概念化痕迹。
从笔者所目睹过的唐卡看,西藏画师要构思数以千计的不同场面,描绘数以万计的人物,还要做到山川有别,建筑各异风土民俗迥然不同,即使一时一地也有僧俗官僚百姓之分,耕耘畜牧,百工杂技,诸方仪礼,甚至刀戎甲胄,法鼓锣号,都要精心构图,充分显示了藏族画师技艺高超地反映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西藏唐卡除构图、艺术处理上的这些特点外,在着色、勾线、晕染、用金等方面也有长处。
它们一般是以青绿色画山石、树木、天空和地面。
人物、建筑及大面积的主尊像则施以红黄暖调。
这种色彩对比,以及冷暖色交织所产生的色彩对照关系,使整个画面既富丽协调,又层次分明,具有很强的装饰色彩效果。
画师们使用的颜料,多是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如朱砂、石黄、石青、石绿、赭石等。
这些颜料经多次研磨,调胶时还加入少量胆汁防腐,因此色彩鲜艳而历久不变。
所以西藏唐卡虽历经数百年,至今仍是色彩如初,这不能不说明藏族画师用色的考究。
藏族画师不仅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对形象细部的刻画也极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