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汉阴老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f13863ed630b1c59eeb56d.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一)陈遗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②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③出征。
时遗已聚敛④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⑤而死者。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铛:锅。
②值:正好遇到,恰逢。
③即日:当天,当日。
④敛:积攒。
⑤馁: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陈遗至.孝至:极,十分(2)遗作.郡主簿作:做,担任(3)辄.贮收焦饭辄:就(4)遁入.山泽入:进入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2)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做人要有孝心;要尊重老人的喜好;好人有好报。
附参考译文:陈遗十分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锅巴)。
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带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袁山松)和孙恩开战,(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当粮食的,有的人因为饥饿而死了。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二)金山寺(并序)梅尧臣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2022年八年级语文后半期单元测试在线免费考试
![2022年八年级语文后半期单元测试在线免费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11b93ef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8.png)
2022年八年级语文后半期单元测试在线免费考试选择题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交卸(xiè)奔丧(sāng)狼藉(jié)密匝匝(zā)B. 鲜腴(yú) 倘若(tǎnɡ) 松懈(xiè) 惦记故乡(diàn)C. 遏制(è) 点缀(zhuì) 瓦砾(lì) 精神颓唐(tuí)D. 迂腐(yū) 琐屑(xiè) 欺凌(línɡ) 濒临倒闭(bīn)【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 狼藉(jié)中的“藉”应读“jí”。
选择题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我感激那个素未谋面的好心人。
B. 被老师批评,同桌情郁于中,撕坏了我的作业本,还冲着我大吼。
C. 这个才被发现的溶洞,目前还没探明通向何处,真是深不可测。
D. 汪曾祺的散文,平淡自然,却饶有情趣。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用在此不合语境。
素未谋面:指平素没有见过面。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道理、含义异常深奥。
也比喻人心机极深,难以猜测;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饶有情趣:形容某事或物很有情趣。
选择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 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
C.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语序不当,将“许多”和“优秀的”互换位置;C.缺主语;删去“在……中”或者“常常能够使”;D.两面对一面。
删除“能否”。
选择题下面的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湖北省宜昌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宜昌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de8f4483c4bb4cf7ecd1ed.png)
湖北省宜昌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汉字(10分)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①春雨宜读书,夏雨宜yì()棋,秋雨宜检藏.( ),冬雨宜饮酒。
②居城市中,当以画fú()为山水,以盆景为苑囿.(),以书籍为朋友。
2.请在下边方框内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2分)A.狐()虎威意思:B.闻名()迩意思:3.请结合语境,将文段后三个选项的序号分别填充到相应的横线上。
(2分)山居是事,稍一萦恋,則亦市朝;书画赏鉴是事,稍一痴迷,则亦商贾;诗酒是事,稍一屈从,则亦苦境。
A.雅B.胜C.乐4.请将下列古人代指年龄的词语,按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
(2分)A.垂髻B.弱冠C.襁褓D.束发5.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运用之妙,变化无穷。
同样是“洗”的意思,因为不同的对象,古人往往选用不同的汉字来表达,不仅表意更加准确,而且意趣更为生动。
请将下列义近字与相应的身体部位对号入座。
(2分)A.沃()B.濯C.盥D.浴①()身②()手③()面④()足。
阅读(60分)一、汉阴老父真性情一席箴言烁古今(18分)汉阴老父范晔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
桓帝延熹(1)中幸(2)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
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老父笑而不对。
温下道百步,自与言。
老父曰:“我野人()!不达斯.语。
请问天下乱(3)而立天子邪?理(4)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5)天下邪?役(6)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7),而万人以宁。
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8)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注释】(1)延熹:汉桓帝的年号。
(2)幸:皇帝驾临。
(3)乱:混乱。
(4)理:治理。
(5)父:像君父那样(关爱)。
(6)役:役使。
(7)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
(8)逸:放纵,放任。
普通高中学校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2021学年)
![普通高中学校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2021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635097e290c69ec3d4bb75d1.png)
广东省珠海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珠海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珠海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的全部内容。
2018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药品为何“马甲”多郭兴按照国际惯例,一种药品通常有三种名字:化学名、通用名和商品名。
当然,中国国家药物管理局对此也有具体的规定,即药品的化学名和通用名由国家药典和药品管理部门制定,但商品名由厂家制定。
正由于这后一项规定,给许多药品的改名和多名创造了条件。
在我国,近几年具有多种名称的有200多种常用药品。
所有这些具有多种名称的药都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包装或个别成分改变,疗效更是一致。
名字最多的一种药是罗红霉素,它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是,罗红霉素却有40多种名称;预防和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也有21个名字。
为何有人热衷于为药品起多种名称?用句俗话说就是,指望换了马甲别人就认不出来,这样药品生产和营销者就可以明目张胆地提价,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阿司匹林,原来一片3分钱,改名为巴米尔后,一片卖到了0.63元,价格是原来的21倍;扑尔敏,以前一片3分钱,改名为息斯敏后,一片为0。
99元,价格上升为以前的33倍。
给药品换上不同的马甲,高兴的是厂商、经销者和医疗行业,可痛苦的是普通公众.他们不仅要付出比以往高出几十倍的钱来买药治病,而且常常为这些不同名称的同一种药犯糊涂,因而会产生更多的隐患,如多吃药、吃错药,这会对患者雪上加霜。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02387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6.png)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为兵科给事中使山西奏免盐池逋课二十余万寻迁山西按察司副使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1.(5)皇帝让王骥去处理边境事务时允许他“便宜行事” 这说明了什么?A. 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B. 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C. 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D. 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答案】C【解析】(1)“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中的“帝怒”意为“皇帝大怒” 语意完整应在“怒”后断开如果不断句的话就成了“皇帝愤怒地捉拿王骥和侍郎邝埜把他们关进监狱” 这显然不符合情理据此可排除B、D两项“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中“甘”“凉”为甘州与凉州二者共同作“寇”的宾语“边将”则为后句主语指的是甘州与凉州这两地的边将故应在“凉”后断开可排除A项故选C【答案】D【解析】(2)D项“生前”错误“赠”是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答案】C【解析】(3)C项“任礼率领大军殿后”错误根据原文“而自与任礼帅大军后继” 可知是王骥自己和任礼一起率领大军殿后【答案】(4)①(他)被任命为兵科给事中出使山西上奏免除盐池拖欠的赋税二十余万不久晋升为山西按察司副使②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解析】(4)①逋课拖欠的赋税寻不久为兵科给事中被动句②渔樵捕鱼砍柴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答案】(5)①皇帝信任王骥②王骥有能力③事情复杂难办【解析】(5)“便宜行事”是指皇帝允许王骥不必请示自行决断处置根据前文“便骑射刚毅有胆晓畅戎略”与王骥处理山西拖欠的赋税一事可知王骥有胆识与能力根据“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侍郎柴车、徐晞、都御史曹翼相继经理边务未能制”可知边境的问题复杂难办从“骥先承密旨戮敬”也可以看出皇帝非常信任王骥所以才赋予他这样大的权力据此分析即可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2.(2)韦应物的很多五言古诗受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较大一位文学理论家对二人作如下评论韦苏州诗胸中腕中先有一段真趣落笔方妙足见非专以浅淡拟陶者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亦不知韦诗也请结合上面这首《幽居》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或其他陶诗说说这段诗论认为陶、韦二人诗并不浅显平淡的理由A. 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作者的幽居生活B. “独无”二句细致描绘出诗人幽居的情态透露出无外物牵绊的喜悦C. 诗中借用“道人“和“樵者“这样的形象表达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D. 最后两句意在突出作者淳朴守拙的性格特点和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E. 全诗感触自然语气平和格调清新表现出诗人闲居时的惬意自在【答案】B, D【解析】B项中“细致描绘”不正确 D项中“看破红尘”“思乡情怀”于文无据.【答案】陶诗、韦诗中皆先有“真趣”.《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笔平淡自然但一个“悠然”掩抑不住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幽居》中“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写眼前景自然朴质但饱含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些“浅显”“平淡”的笔墨中饱含了作者独具慧心的情趣意趣使他们的作品在浅淡中见真趣.译文世人贵贱虽然可分为几等而出门在外都是有所奔营.我单单没有那些外物牵累故而可以遂我闲居的心情.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青山一下子就迎来了曙色小鸟雀儿盘绕着房舍啼鸣.我有时会和道人邂逅作伴有时也随着樵夫边唠边行.我安分守己因为愚笨拙劣谁又能说是鄙薄尘世尊荣.赏析“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是由“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二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满他曾经说过“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表示了归隐的愿望.如今他能够辞官归来实现了无事一身轻的愿望自然是满怀欣喜.“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微雨“两句是人们赞赏的佳句.这里说“微雨“ 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夜来过“ 著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显然他并没有看到这夜来的春雨只是从感觉上得来因而与下句的“不知“关合写的是感觉和联想.这两句看来描写的是景而实际是写情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情趣.这四句是诗人对自己幽居生活的一个片断的描绘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轻轻点染便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同时诗人幽居的喜悦、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这画面中透露出来【解析】这一题主要从作者的情感方面来答题一首诗歌中饱含情感也就不会显得“平淡”了所以主要诗歌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词语即可.这首诗歌中的三四两句都还有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惊喜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可见作者的“悠闲自得”的美好情绪.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选文开头说中华诗词中的意象是“我们民族生命的感性存在” 为什么?3.(2)鉴赏传统诗词为什么能够实现“不自由心境”的超越?3.(3)作者说“对这些意象的感知与把握也正是对自身生命的感悟与认同”怎样理解这句话?请举例说明【答案】(1)生命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可感可触、可视可听的中华诗词意象丰满情感浓烈正是我们民族生命状态的铺展和呈现【解析】(1)题干要求找出“中华诗词中的意象是‘我们民族生命的感性存在’”的原因完成此题要抓住“意象”和“生命的感性存在”进行思考主要抓住“生命不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存在而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可感可触、可视可听具有可欣赏性的无限的美感”和“中华诗词浓烈的情感、丰满形象的意象、吟诵时带来的愉悦、审美中精神的自由与超越都是一种生命状态的铺展与呈现”进行概括【答案】(2)鉴赏传统诗词对意象进行解读能由此引发情感转移心中只有诗人创设的意象本身而别无他物不知不觉中达到物我两忘并进而物我同一的境界【解析】(2)“不自由心境”是在文章第一段提出的可以结合此段中“月缺人也缺月圆人不圆于是我也俨然成了那轮明月”“在此过程中心中除了那轮明月外别无他物”“并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物我两忘并进而物我同一的境界”进行分析【答案】(3)阅读中华诗词一旦理解了其中的意象它就会成为我们生命的标杆和参照物我们就会自觉地用它来对照自己读《爱莲说》我们了解到“莲”这个意象的意义后就会以它为参照反观我们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解析】(3)这句话在文章第一段理解时要抓住“对这些意象的感知与把握”和“对自身生命的感悟与认同”进行分析句意强调两者之间的一致性作答时要围绕这个核心内涵分层次表述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4.(4)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A. 层层叠叠的鳞片是巴巴的明显特征这种由角蛋白构成的鳞片让它拥有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浅橙色“外套”B. 除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培育出的极少数动物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体表、体内甚至细胞内部都聚集着微生物C. 我们肉眼很难直接看见细菌却可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影响比如当你腹泻时可能就是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D. 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答案】D【解析】(1)D项表述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 而不是‘我’” 可见“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 而不是一个“错误的观点”【答案】C【解析】(2)C项于文无据作者并没有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的看法而是通过对穿山甲身上丰富微生物的描述引出“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的论述文中从未提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微生物和疾病的看法【答案】A【解析】(3)B项“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死后它们消化我们”可知“我们死亡后” 微生物并不会立即消亡而是会消化我们C项“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错误原文第四段说“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 可见遵循相同规律的不一定就是同一种微生物D项“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 并无“损害人体的健康”的说法故选A【答案】B【解析】(4)根据“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可知第三、四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与微生物关系十分密切A项“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 认为细菌是生命的本体是主导不符合该观点B项“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体现了微生物与动物关系密切的特点符合该观点C项“‘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 强调微生物的重要作用不符合该观点D项“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 强调微生物作用于人体内部的有益作用被人们忽视不符合该观点故选B5.(1)吕思勉(1884﹣1957)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为近代史学四大家他学识渊博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同时又极富获取新知的热情治学领域广泛在中国通史与多项专史的研究上都有建树并撰写了大量教学用书和通俗读物同时关注国事心系民生﹣﹣李波《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5.(2)先生不喜走访知名人士自述见名人辄自远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没有学历学位无党无派遵从父训一生唯好教书授业小学、中学、大专、大学都教过 1926年进入光华大学不久即受聘为史学系系主任遂自托为终身归宿前后凡30余年﹣﹣王家范《吕思勉与“新史学”》5.(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5)作为一位优秀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治学成功的要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项研读辽金元史是在屠寄先生的影响下进行的.故选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项研读辽金元史是在屠寄先生的影响下进行的.故选B.【答案】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吕思勉并没有结识康梁二人也不是读了二人的著作受其思想影响才奉其为楷模的 B项“到二十三岁时已将‘二十四史’读了几遍”错误应为“首次读遍了二十四史” D项“不齿于行人向城门口的日本岗哨脱帽行礼的行为”错误原文并没有他“不齿于行人”行为的意思.故选CE.【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吕思勉并没有结识康梁二人也不是读了二人的著作受其思想影响才奉其为楷模的 B项“到二十三岁时已将‘二十四史’读了几遍”错误应为“首次读遍了二十四史” D项“不齿于行人向城门口的日本岗哨脱帽行礼的行为”错误原文并没有他“不齿于行人”行为的意思.故选CE.【答案】案【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从“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又阅读了《日知录》《廿二史札记》等书着重学习怎样阅读史书及写作札记的方法.后来在经学名家丁桂征先生的指引下他又花了三四年功夫将有关小学的书及《十三经注疏》精读一遍使经学、文字学成为治史的得力工具”可以看出其从小受父母、专家指导从“先生每读书必用朱笔圈识或眉批或将材料抄录加题识或按语分类保存在此基础上写成读书笔记.待有心得意见成熟即写成札记、论文或专著.如此五十年如一日形成了先生扎实的治学功力及精切严谨的学风和文风”可以看出吕思勉先生治学态度勤奋执着从“每周上课十多节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他常穿深色长衫或袍子戴一副深色近视眼镜谦逊、质朴、睿智而又自信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可以看出吕思勉治学方法科学严谨的态度.答案【答案】B【解析】B【答案】CE(1)①父母启蒙指导名家引领吕先生读书受母亲启蒙经父亲指导学会许多读书方法治学中得到经学家丁桂征先生、史学家屠寄先生的指引影响.②治学态度勤奋执着吕先生治学中阅读了大量书籍积累大量史学知识潜心科研五十年如一日.③治学方法科学严谨吕先生为了治史还学习了经学、文字学学习了阅读史书以及写札记的方法.④治学领域广泛他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⑤甘于平凡不喜欢走访名士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解析】CE(1)①父母启蒙指导名家引领吕先生读书受母亲启蒙经父亲指导学会许多读书方法治学中得到经学家丁桂征先生、史学家屠寄先生的指引影响.②治学态度勤奋执着吕先生治学中阅读了大量书籍积累大量史学知识潜心科研五十年如一日.③治学方法科学严谨吕先生为了治史还学习了经学、文字学学习了阅读史书以及写札记的方法.④治学领域广泛他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⑤甘于平凡不喜欢走访名士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6.(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6.(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容置喙当务之急不孚众望知过必改B. 无可争辩当务之急不负众望亡羊补牢C. 无可争辩燃眉之急不孚众望亡羊补牢D. 不容置喙燃眉之急不负众望知过必改【答案】B【解析】(1)①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无可争辩没有什么可争辩的表示确实无疑从语境来看此处应是“确定无疑”的意思应用“无可争辩”②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事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非常紧急的情况语境强调的是汽车行业当前紧急应办的事应用“当务之急”③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用“不负众望”④知过必改知道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改正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语境中说的是世界各国的做法应用“亡羊补牢”故选B【答案】D【解析】(2)画线句存在两处语序问题第一处是“自行”的位置不当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是目的+原因+时间+处所+范围+情态+对象+中心语所以应是“因高温高压”(原因)+“在火焰到达前”(时间)+“自行”(情态)+“燃烧”(动词中心语)第二处是“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和“与‘主火焰’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顺序不当与“主火焰”相冲撞的是之前产生的“逆火” 在这一过程中爆出了金属敲击声所以两句应互换位置综上分析D项修改最恰当故选D【答案】C【解析】(3)括号前提到“消除‘爆震’” 那么括号内所填的内容用“‘爆震’的消除”领起句子比用“消除‘爆震’”领起句子衔接性更好据此排除A、D两项括号后“当铅进入人的体内后便会……”说的是铅是怎样危害人类的那么此处以“铅”为分句主语更合适据此排除B项故选C7.(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7.(2)请用三个句子解说造礁珊瑚呈现黄褐色的原因三个句子要构成递进关系总共不超过70个字【答案】(1)①那里的珊瑚多为黄褐色, ②是其体内虫黄藻的功劳, ③也供给珊瑚虫生长使用【解析】(1)①处依据后文“因为近海是造礁珊瑚的地盘黄褐色套装是造礁珊瑚的标配”可知所填内容应与珊瑚的颜色有关结合“黄褐色套装是造礁珊瑚的标配”分析近海珊瑚的颜色应为黄褐色因此横线处可填“那里的珊瑚多为黄褐色”之类的句子②处依据前文“造礁珊瑚的珊瑚虫本身近乎透明之所以呈现黄褐色” 后文“虫黄藻是一种单细胞海藻”可知横线处应引出“虫黄藻” 因此可填写“是其体内虫黄藻的功劳”之类的句子③处依据前文“而它生产的有机物和氧气” 后文“权当交了‘房租’”可知语境是说虫黄藻生产有机物和氧气给珊瑚因此横线处可填“也供给珊瑚虫生长使用”之类的句子【答案】(2)①造礁珊瑚呈黄褐色是因为珊瑚虫呈黄褐色②珊瑚虫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的虫黄藻呈黄褐色③虫黄藻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光合色素的颜色是黄褐色【解析】(2)结合“严格说来造礁珊瑚的珊瑚虫本身近乎透明之所以呈现黄褐色”分析可知珊瑚的颜色取决于珊瑚虫的颜色据此可概括为造礁珊瑚呈黄褐色是因为珊瑚虫呈黄褐色结合“虫黄藻是一种单细胞海藻直径只有微米级别它体内配备‘光合色素’ 有光就能通过光合作用过‘自养’生活这种光合色素呈现的颜色就是黄褐色”“虫黄藻是能独立生活的但它更愿意做珊瑚的‘房客’”分析可知黄褐色的虫黄藻住在珊瑚虫体内使得珊瑚虫呈现黄褐色据此可概括为珊瑚虫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的虫黄藻呈黄褐色结合“虫黄藻是一种单细胞海藻直径只有微米级别它体内配备‘光合色素’ 有光就能通过光合作用过‘自养’生活这种光合色素呈现的颜色就是黄褐色”分析可知黄褐色是虫黄藻体内光合色素呈现的颜色据此可概括为虫黄藻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光合色素的颜色是黄褐色注意要按照逻辑递进的顺序组织注意字数的限制。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ac92c925c52cc58ad6be74.png)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练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cb163f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68.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时作业(二十二) [22 《孟子》三章](891)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注】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
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③犯禁:触犯禁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是以善为.国者③必先富.民(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3)理解填空。
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甲文从的角度来论述,乙文则从的角度来论述。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
浙江地区八年级语文期末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浙江地区八年级语文期末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16f67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7.png)
浙江地区八年级语文期末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浙江地区八年级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课外阅读(2022春·浙江绍兴·八年级统考期末)叶嘉传苏轼叶嘉,闽人也。
其先处上谷。
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至嘉,少植节操。
或劝之业武。
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①,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
”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②卿名,但未知其实耳。
”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③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书曰:‘启乃心,沃朕心。
’嘉之谓也。
”于是封嘉为钜合侯,位尚书。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
既而曰:“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上以不见嘉月余,神苶④思困,颇思嘉。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遂得爵其子。
(选自《东坡全集·叶嘉传》,有删改)【注】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②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③山薮:深山密林。
④苶(nǐ):疲困的样子。
任务一:疏文意1.根据提示,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文言词汇方法借鉴字词释义有济世之才【成语联想】扶危济困(1)济:______给传遣诣京师【语境推断】前文:皇帝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2)诣:______或劝之业武【课内迁移】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3)业:______2.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4处)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任务二:明新意_________ _3.结合“助读材料”,完成思维导图。
【加练半小时】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阅读突破 第四章 专题三 限时精练(一) Word版含解析
![【加练半小时】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阅读突破 第四章 专题三 限时精练(一)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2121470b4c2e3f572763b5.png)
限时精练(一)(用时:40分钟 分值: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20分)万里寻兄记[清]黄宗羲宗羲六世祖父府君,讳玺,字廷玺。
兄弟六人。
长伯震,商于外,逾十年不归。
府君魂祈梦请,卜之琼茅蚌壳之间,茫然不得影响。
作而曰:“吾兄不过在域内,吾兄可至,吾何独不可至乎?”出门。
乡党阻之曰:“汝不知兄之所至,东西南北,从何处寻起?”府君曰:“吾兄,商也。
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
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
”于是裂纸数千,缮写其兄里系年貌,为零丁。
所过之处,辄榜之宫观街市间,冀兄或见之。
即兄不见,而知兄者或见之也。
经行万里,三山獠洞,八角蛮陬,踪迹殆遍,卒无所遇。
府君祷之衡山,梦有人诵“沉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
遇士人占之,问君何所求,府君曰:“吾为寻兄至此。
”士人曰:“此杜少陵《舂陵行》中句也。
舂陵,今之道州。
君入道州,定知消息。
”府君遂至道州,徬徨访问,音尘不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茫然不得影响 影响:消息B.缮写其兄里系年貌,为零丁零丁:招贴C.踪迹殆遍殆:差不多,几乎D.视天下无有可以易吾兄者易:轻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讲了府君在没有任何消息与帮助的情况下,一路艰辛,最终凭一把伞找到外出经商多年未归的长兄的故事,感人至深。
B.府君曾梦到有人诵杜少陵的诗句。
杜少陵,指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后人也称其为“杜拾遗”“杜工部”“杜草堂”等。
C.府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长兄,但是长兄已经有了田地家室,府君受到长兄挽留,但最终府君没有留下,自己回乡了。
D.这篇文章将普通百姓深厚的兄弟情谊与帝王家兄弟间的明争暗斗进行了对比,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道德的虚伪与人性的丑恶。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之八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之八](https://img.taocdn.com/s3/m/e32edd2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7.png)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之八一嵇绍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
十岁而孤.,事母孝谨.。
以父得罪,靖居私门。
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
’嵇绍贤恈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
”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
绍始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
”戎曰:“君复未见其父耳。
”累迁.汝阴太守。
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习题:1、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解释全对的一组。
孤谨征迁器a.单独谨慎远行迁移用具b.孤独谨严征收变易器官c.丧父恭敬征聘升职器重d.孤僻慎重证验贬谪人才答:()2、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是哪一项。
A、以父得罪,靖居私门:a.因父亲的关系得罪了皇上,隐居在私人家里。
b.根据父亲的意见而得罪了上司,安静地呆在家里。
c.依仗父亲的权势而得罪了皇上,隐居在私人家里。
d.因父亲的关系自己也有了罪,安静地待在家里。
答:()B、父子罪不相及:a.父亲或儿子犯了罪互不连累。
b.父亲的罪行不及儿子的(罪行严重)。
c.父亲儿子两人的罪行互不相干。
d.父亲的罪行不与儿子相干。
答:()C、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a.像您所说的,便可(任命他)做秘书丞,为什么仅仅是秘书郎呢?b.依您所说,(他)便可做秘书丞,不过谁来做秘书郎呢?c.像您所说的,(他)是能够做秘书丞,怎么只是秘书郎呢?d.依您所说,(他)是可以担任秘书丞,但是哪个做秘书郎呢?答:()3、“裴頠亦深器之”的原因是:()a.嵇绍为政有方。
b.嵇绍才貌双全。
c.嵇绍孝敬贤良。
d.嵇绍知人善用。
答案:1、c 2、A d B a C a 3、d二苏轼平生一恨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汉阴老父参考答案
![汉阴老父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ce97f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f.png)
汉阴老父参考答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孝道一直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尽力尊敬和孝敬父母,尤其是在他们年迈的时候。
汉阴老父是一个令人敬佩的榜样,他的孝心让人深感动。
汉阴老父,又名杨百万,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人物。
他生活在汉朝时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尽管他家境贫寒,但他却以孝敬父母为己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
汉阴老父的父亲年迈体弱,行动不便。
为了方便父亲,他每天早早起床,给父亲准备早餐。
他精心烹饪,确保父亲吃到美味可口的食物。
尽管这样做需要花费他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他从不抱怨,只是默默地付出。
除了照顾饮食,汉阴老父还经常陪伴父亲散步。
尽管他自己也有很多事情要忙,但他总是抽出时间陪伴父亲。
他和父亲一起走在村庄的小道上,聆听着父亲的教诲和回忆。
这些散步成为了他们之间深厚亲情的见证。
汉阴老父还经常给父亲讲故事。
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父亲在枯燥的日子里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他会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给父亲讲述一些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父亲听得津津有味,时常会笑出声来。
这些故事给了父亲一种精神慰藉,也增添了他生活的乐趣。
除了照顾父亲,汉阴老父还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
他常常帮助邻居修理房屋,种植蔬菜,甚至还帮助贫困的家庭。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
他的行为不仅影响了他的家人,也深深地感动了整个社区。
汉阴老父的孝心和奉献精神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首先,他的行为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动来体现。
我们应该像汉阴老父一样,尽自己的努力去照顾和关心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怀。
其次,汉阴老父的行为也告诉我们,孝敬父母并不仅限于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倾听。
我们应该抽出时间陪伴父母,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和忧愁。
这样的陪伴不仅能够增进亲情,也能够给父母带来心灵上的慰藉。
最后,汉阴老父的奉献精神也给我们带来了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暑假文言文阅读(2)
![暑假文言文阅读(2)](https://img.taocdn.com/s3/m/581e15a2ba0d4a7303763a43.png)
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18·镇江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
太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
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
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
”“有田产乎?”曰:“否。
”“然则何以自给?”日:“吾恃养蜂耳。
”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
”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
此年月日相合之符。
”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
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人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馀蜜,得不馁。
明岁,又复酿蜜。
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
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多死。
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
”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
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注释】①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②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
③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十三省。
④渠:他。
⑤听:听作则,任凭。
⑥啖(dàn):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尔蜂几何..:⑵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⑶得不馁.:⑷竭..泽取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⑴然则何以自给?⑵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3.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与相当,最后联想到与相似。
4.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二)(2018·自贡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
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
光武召见,甚异之。
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
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
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内容理解错误(解析版)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内容理解错误(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b278b80b4e767f5bcfceab.png)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题易错点14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内容理解错误【典例分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龙偃月刀韩少功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
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
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
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
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
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
”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
”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
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
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
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
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高考语文第一轮强化《文言文》训练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第一轮强化《文言文》训练试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a8603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c.png)
高考语文第一轮强化《文言文》训练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22分)顾众,字长始,吴郡吴人。
父秘,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干。
众出后伯父,早终,事.伯母以孝闻。
及帝践阼,大将军王敦请为从事中郎。
会诏除鄱阳太守,加广武将军。
众径之鄱阳,不过敦,敦甚怪焉。
及敦构逆,令众出军,众迟回不发。
敦大怒,以军期召众还,诘之,声色甚厉。
众不为.动容,敦意渐释。
时敦又怒宣城内史陆喈,众又辨明之。
敦长史陆玩在坐,代众危惧,出谓众曰:“卿真所谓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虽仲山甫何以加之!”苏峻反,王师败绩,众还吴,潜图义举。
吴中人士同时响应。
峻遣将弘徽领甲卒五百,鼓行而前。
众与顾飏、张悊要击徽,战于高莋,大破之,收其.军实。
众遣飏率诸军屯无锡。
庾冰至,镇御亭,恐贼从海虞道入,众自往备之。
而贼率张健、马流攻无锡,飏等大败,冰亦失守,健等遂据吴城。
时贼党方锐,义军沮退,人咸劝众过浙江。
众曰:“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临平人范明亦谓众曰:“此地险要,可以制寇,不可委.也。
”众乃版明为参军。
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
健退于曲阿,留钱弘为吴令。
军次.路丘,即斩弘首。
众进住吴城,遣督护朱祈等九军,与.兰陵太守李闳共守庱亭。
健遣马流、陶阳等往攻之。
闳与祈等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
峻平,论功,众以承檄奋义,推功于谟,谟以众唱谋,非己之力,俱表相让,论者美之.。
咸康末,迁领军将军、扬州大中正,固让不拜。
以母忧去职。
穆帝即位,何充执政,复征众为领军,不起。
服阕.,乃就。
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书不许。
迁尚书仆射。
永和二年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晋书·卷七十六》)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事.伯母以孝闻事:侍奉。
B.可以制寇,不可委.也委:委托、托付。
C.军次.路丘,即斩弘首次:驻扎。
D.服阕.,乃就阕:终了。
答案:B解析:B项,委:放弃、舍弃。
2020年西安辅轮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西安辅轮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09310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4.png)
2020年西安辅轮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针一线皆关情蔡勋建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
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
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
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
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
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
男服多用蜻蜒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
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
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
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范晔《汉阴老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晔《汉阴老父》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fc192951e79b896902263f.png)
汉阴老父范晔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
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
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邪?’老父笑而不对。
温下道百步,自与言。
老父曰:“我野人耳!不达斯语。
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
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乎!”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注释)延熹:汉桓帝的年号。
幸:皇帝驾临。
乱:混乱。
理:治理。
父:像君父那样(关爱)。
役:役使。
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
逸:放纵,放任。
37.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阴__________ (2)异_____________ (3) 邪_____________ (4)奉____________ 38.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老父笑而.不对再而.衰B.不告而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问其.姓名其.正色邪D.役天下以.奉天子属予作文以.记之39.用“/”给“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标出断句,限标4处。
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4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
41.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答案】37.阴(南岸:水的南岸)异(认为……奇异;对……感到惊奇)邪(同“耶”,语气词,“吗”)奉(侍奉;奉养)38. D39.帝延熹中 /幸竟陵/ 过云梦/ 临沔水/ 百姓莫不观者40.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自我放纵,放任游乐,没有顾忌,我真为你(有这样的皇上)感到羞耻!41.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
山西省临汾市槐埝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临汾市槐埝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11b4d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a.png)
山西省临汾市槐埝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父爱,在我的名字里金翔我一直很羡慕那些从小就得到父爱并懂得父爱的人。
因为我对父爱的认识是经过长期的恨才转化过来的。
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
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
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他们会咬文嚼字般地说: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于是就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
那种感受是父亲所顾及不到的。
父亲的脾气不好,也不知是因为没进一天学堂,还是由于成天忙于繁重的农活却仍无法摆脱贫困,而造成他长年阴沉着脸和暴躁的性情。
加上那望子成龙的心切,便构成他对我独特的管教方式——娃儿的出息是骂出来打出来的!而我对父亲的恨,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打骂中,不断加剧加深的。
尽管我的学习成绩应验了他那句全村闻名的“至理名言”。
为此,我时常想,也许就因为这种应验现象,才使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父亲的“至理名言”中度过。
所以,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口气冲上山顶,哭了,不是为自己十年寒窗将获得美好前途,成为全村羡慕的第一个大学生,而是为自己终于可以脱离父亲管制,实现不想见到他的梦想而喜极而泣!所以,对向来节俭的父亲大办酒席,忙着招待前来祝贺的乡亲的那个高兴劲儿不屑一顾;所以,在冲出家门的时候,我是那样急急迫迫而义无反顾,一点也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我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给父亲写过一封信,就连每次收到他托人寄来的生活费,我也只是应付地写上“钱已收到,勿挂念”之类短语。
直到大三那年,直到父亲托人给我写来一封书信时,我的灵魂和良知才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我才开始懂得该如何去阅读和咀嚼在自己生命中那一再被忽略的、仇恨的沉重的父爱。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c46c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0.png)
汉阴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科素养检测八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
全卷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17分)1.经典诗文默写。
(6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2)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
(曹植《梁甫行》)(3)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4)________________,清流见底。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5)漫步西湖,闻鸟语嘤嘤,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描绘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6)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描绘了月光如水、疏影横斜的美景。
阅读语段,完成2~3题。
每次打开课本,就是享受一顿名副其实的羹餮盛宴,就是沐浴一次真善美的先芒。
我们目睹了juān刻于我国史册上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风采;感受到朱德对不辍劳作、任劳任怨的母亲的怀念;领略到居里夫人那炽热的情怀和对科学的坚守;由zhōng仰慕于列夫·托尔斯泰外表下的那颗犀利、伟大的灵魂。
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1)感受到朱德对不辍(A.chuò B.duō)劳作、任劳任怨的母亲的怀念。
()(2)领略到居里夫人那炽(A.chì B.zhì)热的情怀和对科学的坚守。
()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1)juān________刻(2)由zhōng________4.名著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阴老父范晔
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
桓帝延熹(1)中幸(2)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
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老父笑而不对。
温下道百步,自与言。
老父曰:‚我野人()!不达斯.语。
请问天下乱(3)而立天子邪?理(4)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5)天下邪?役(6)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7),而万人以宁。
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8)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注释】(1)延熹:汉桓帝的年号。
(2)幸:皇帝驾临。
(3)乱:混乱。
(4)理:治理。
(5)父:像君父那样(关爱)。
(6)役:役使。
(7)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
(8)逸:放纵,放任。
6.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阴()异()斯()奉()
7.请将“耳”“乎”“也”三个语气助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括号内。
(3分)
A.不知何许人()
B.我野人()
C.子何忍欲人观之()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
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
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
10.请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2分)
皇帝(幸),百姓()—►老父(耕),张溫()—►张溫(言),老父()—►张溫(惭),老父()
11.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2分)
12.积累链接: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我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大都秉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请默写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句子。
(2分)
6.(4分)阴(南岸:水的南岸)异(认为……奇异;对……感到惊奇)斯(这;这个)奉(侍奉;奉养)(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
)
7.(3分)A.也B.耳C.乎(此題旨在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
)
8.(2分)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断句四处,断错一处扣0.5 分,
扣完为止。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断句的掌握情况。
)
9.(3分)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自我放纵,放任游乐,没有顾忌,我真为你(有这样的
皇上)感到羞耻!(重点关注“子”“劳”“忌”“羞”四个关键词,译对—个计0.5分,语句通顺流畅计1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课文重难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10.(2分)观——异(问)——曰(对)一去(答对一项得0.5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把
握关健词语,梳理故事情节的能力。
)
11.(2分)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此題旨在考查学生通过已知文史知识
解读文本,把握主旨的能力。
)
12.(2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中课内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