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失败案例
资源型城市转型失败的案例
资源型城市转型失败的案例
嘿,咱今天就来唠唠资源型城市转型失败的那些事儿。
你知道东北有个城市叫阜新不?那曾经可是煤炭资源丰富得很呐!在过去,那可真是风光无限,就像一个闪耀的明星。
但后来呢,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这城市就开始走下坡路啦!就好比一个大力士没了力气,一下子就软了下来。
(阜新从辉煌到衰落)
眼睁睁看着那些曾经热火朝天的煤矿一个一个关闭,大量工人失业,那场面,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呀!这就像是一个富裕的家庭突然变得一贫如洗,得重新去寻找赚钱的门道,谈何容易呢!(人们面对困境的迷茫和艰难)
再看看玉门,曾经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啊!但现在呢?大量的工厂关闭,人口外流严重。
这不就像是一艘大船在海上失去了方向,只能随波逐流。
(玉门的今昔对比)
为啥这些城市转型就这么难呢?难道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这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怎么都转不出来。
其实啊,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是长期依
赖资源,别的产业没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是没有提前做好规划,等资源没了才开始着急。
这不就是亡羊补牢嘛,有时候可能就有点晚了呀!
我觉得吧,这些资源型城市就像是赛跑的选手,一开始跑挺快,但到后面没力气了。
想要成功转型,就得早点想好策略,不能等不行了才开始行动。
而且要下大力气去培养新的产业,不能只守着那点资源坐吃山空啊!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走向新的辉煌!。
无效基建的案例
无效基建的案例无效基建是指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基础设施项目。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资金浪费、低效率、环境破坏、社会不公等。
以下是十个无效基建的案例。
1. 高速公路建设:某地政府决定修建一条连接两个城市的高速公路,但由于规划不合理,道路经过的地区人口稀少,交通需求有限,导致公路几乎无人使用,成为一项废弃的基建项目。
2. 水利工程:某地政府投资修建一座大型水库,但由于规划不科学,水库蓄水量远远超过当地实际需求,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3.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某城市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决定修建一条地铁线路。
然而,由于规划不合理,地铁线路覆盖范围较小,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使得投资成本高而效益低。
4. 城市综合体项目:某地政府决定建设一座大型综合体,包括购物中心、住宅区和办公楼等。
然而,由于市场调研不足,该综合体无法吸引足够的商家和居民入驻,导致项目经营困难。
5. 旅游景点开发:某地政府决定投资兴建一座旅游景点,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景点的吸引力和市场需求,导致游客数量稀少,无法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6. 煤矿项目:某地政府决定投资建设一座大型煤矿,但由于没有考虑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导致矿区周边的水源、土地和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7. 水泥厂建设:某地政府决定投资兴建一座水泥厂,但由于没有充分评估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导致该水泥厂产能过剩,排放大量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8. 城市拓展项目:某城市政府决定进行城市扩张,修建大量住宅楼和商业区。
然而,由于没有充分考虑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导致新区居民生活不便,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9. 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某地政府决定修建一座大型体育场馆,但由于没有考虑场馆的可持续经营和维护成本,导致场馆建成后无法盈利,成为一项巨大的负担。
10. 港口建设:某地政府决定修建一个大型港口,但由于没有充分评估航运需求和港口竞争力,导致港口无法吸引足够的船只停靠,成为一座废弃的港口。
旧城改造失败案例
广州荔湾广场城市是不同时代建筑的集合,每条传统老街、每幢文物建筑都记忆着独特的文化,它是城市历史与形象的载体。
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如何有效地保护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延续城市的传统文脉,已成全社会必须思考的一个命题。
在过往的旧城改造过程中,广州既有过许多成功的典型,也出现过不少失败的个案,其中“荔湾广场模式”就被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是旧城改造不成功的一个范例。
“荔湾广场模式”的败笔究竟在哪里?有专家认为,荔湾广场是典型的香港模式的移植,把一两层的老房子拆除后,建起几栋几十层的楼房,把一条完整的上下九路拦腰切断。
它对旧城的文脉以及建筑群的肌理造成非常大的破坏,这种伤害对上下九路可以说是永远的痛。
类似的例子还有广州市的农林上路、新河浦路、东皋大道、梅花村等等。
令人忧虑的是,这种破坏老城区原有风貌的改造模式至今似乎仍未完全绝迹。
“近来广州市农讲所一带开发了很多高楼,将农讲所团团包围,这么重要的文化区域怎能进行如此高强度的开发?”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坦言,“‘荔湾广场模式’又回来了。
”然而,对于旧城改造的“荔湾广场模式”,也有专家持不同观点:“谈到旧城改造,我认为广州至今还没有找到适当的、成功的模式。
”房地产专家韩世同认为,“荔湾广场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造的,一直作为城改失败的范例而遭诟病。
但我觉得这个项目却是广州为数不多的旧城改造项目和模式之一,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来评价显然有些不公平,它在当时的确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模式和范例。
”姑且不论“荔湾广场模式”在今天看来是成功还是失败,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旧城改造必须确立“保护优先”的原则,有效保护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延续城市传统文脉。
“广州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都市建筑既具有岭南特色(以骑楼为代表),又具有西洋特色。
但这种特有的城市风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受到一定破坏。
现在的旧城改造中,广州建筑整体风貌如何体现,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城市规划失误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失误案例分析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制定出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策略,以实现城市功能的最优化配置和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城市规划也存在着一些失误,这些失误可能会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和负面效果。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的城市规划失误案例,来探讨其原因和后果,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案例一:高楼密集化规划导致交通拥堵在某城市的市中心区域,规划部门为了吸引投资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大量的商业和办公用地集中于该区域,并且允许高楼密集化建设。
然而,由于交通道路并没有相应扩充和改善,以及周边地区交通网络的局限性,导致了该区域交通拥堵的严重问题。
通勤时间延长,交通事故频发,空气质量下降,居民的出行成本和生活品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是在规划高楼密集化建设的同时,必须考虑交通道路的扩建,并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
此外,应该将商业和办公用地分散到其他区域,避免过度集中,从而缓解交通压力。
案例二:住宅区与商业区规划不合理导致社区服务不足在某城市的新开发区,规划部门没有合理地规划住宅区和商业区的距离和布局。
商业区与住宅区相隔较远,导致居民购买生活用品等日常需求不便,社区服务设施不足。
此外,商业区和住宅区的交通连接也没有很好地考虑,进一步加剧了问题。
改进措施包括在规划住宅区时,要确保商业区的合理分布,并且商业设施的类型和规模要满足居民的需求。
此外,要注重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的交通便捷性,建设便利的步行和自行车道,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
案例三:缺乏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某城市的规划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忽视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
大量的历史建筑被拆除或改造,失去了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这不仅导致城市形象的丧失,还影响了城市的文化遗产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对历史建筑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方案。
棚户区改造反面案例剖析
棚户区改造反面案例剖析:一、案例背景某城市为推动城市更新,实施了一项棚户区改造工程。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工程进展缓慢,居民满意度低,甚至引发了社会矛盾。
二、问题分析1. 规划不合理:在棚户区改造初期,未能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导致改造后的房屋布局、功能区域划分等不符合居民实际需求。
2. 资金不足: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导致改造工程进展缓慢,部分居民长时间无法回迁。
3. 施工质量差:部分施工单位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行为,导致改造后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
4. 居民参与度低:政府在推进改造工程时,未能充分动员居民参与,导致居民对改造工程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
5. 后续管理不到位:改造工程完成后,政府对安置区的后续管理不到位,导致小区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损坏严重。
三、案例启示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政府在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时,应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确保改造工程符合居民实际需求。
2.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改造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3. 加强施工监管:政府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4. 提高居民参与度:政府应充分动员居民参与改造工程,增强居民对改造工程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 加强后续管理:政府应加强对安置区的后续管理力度,确保小区环境整洁、基础设施完善。
四、结论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应注重规划、资金、施工、居民参与和后续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改造工程真正造福于民。
本案例中的反面经验教训值得各地在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时引以为戒。
房地产改造仿欧建筑失败案例
房地产改造仿欧建筑失败案例标题:房地产改造仿欧建筑的失败案例正文: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迅猛,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
为了吸引更多的购房者,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尝试将建筑风格改造成仿欧式建筑。
然而,这种尝试并不总是成功的。
本文将以一个失败的案例为例,探讨房地产改造仿欧建筑的问题。
在某城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开发商决定采用仿欧式建筑风格,以期打造出独特的城市形象。
然而,由于缺乏对当地文化和市场需求的了解,该项目最终成为了一次失败的尝试。
首先,该项目的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
仿欧式建筑通常以其浪漫、古典的风格而闻名,但在这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背景下,仿欧建筑显得突兀而不协调。
这种不协调感使得该项目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其次,该项目的造价高昂,导致房价过高。
仿欧式建筑的复杂设计和装饰要求使得建造成本大幅增加,进而影响了房屋价格。
这导致该项目无法满足大部分购房者的需求,进而影响了销售业绩。
此外,该项目的营销策略也存在问题。
开发商过于强调仿欧式建筑的独特性,而忽视了当地购房者对功能性和实用性的需求。
购房者更加关注的是居住环境的便利性、交通状况和社区设施等因素。
因此,开发商的市场定位与购房者的需求出现了明显的脱节。
最后,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面临了一系列法律争议。
仿欧式建筑常常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而开发商未能与相关权利方达成合适的授权协议,导致项目陷入了版权侵权纠纷。
这不仅给项目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开发商的信誉产生了负面影响。
总之,房地产改造仿欧建筑的失败案例给我们上了一堂重要的课程。
在进行建筑风格改造时,开发商应该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并与当地文化和法律环境保持一致。
此外,合理的定价和有效的营销策略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只有这样,房地产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动迁补偿不公案例
动迁补偿不公案例标题:动迁补偿不公案例案例背景:2010年,中国某城市启动了城市更新计划,并决定拆迁该市中心的一片老旧住宅区,以建设现代化商业区。
然而,在动迁过程中,一些居民发现政府提供的补偿方案存在不公平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诉讼。
事件1:张先生的住房拆迁2010年3月,张先生家被列为该城市中心区域拆迁范围内的住户之一。
根据官方规定,政府将提供相应的补偿金和一套新的住房作为安置。
然而,当张先生收到补偿金时,他发现金额明显低于市场实际价值,并且他被安置在远离原居住地的荒地上。
事件2:李太太的商铺被拆迁同样是2010年3月,李太太所拥有的一间商铺也被列入拆迁范围。
政府应提供现金补偿和帮助她重新安置商铺。
然而,事实上,政府在补偿金额上敷衍了事,远远低于商铺实际价值,而且政府提供的新商铺位于城市外围地区,流量十分有限。
事件3:王先生的公寓被拆迁2011年6月,王先生居住的公寓也纳入了拆迁范围。
王先生在与政府进行协商时,发现政府将公寓的补偿标准与其他居民不同,低估了公寓的真实价值。
此外,政府提供的安置住房相比原公寓面积大幅度缩小,地理位置也远离市中心。
律师的点评:这些案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被重视。
首先是政府提供的补偿金额与实际市值相去甚远,这明显违反了补偿公平和个人财产权益的保护。
其次,政府所提供的安置房屋地理位置与拆迁范围之间的差距过大,无法满足被拆迁居民的实际需求。
最后,政府在补偿标准上存在不公平对待,侵犯了公民的权益。
对于这些不公行为,居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首先,可以协商并与相关部门进行谈判,争取合理的补偿和更好的安置条件。
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居民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和律师的帮助,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做出合理的赔偿。
同时,居民可以寻求舆论支持,通过媒体曝光来引起社会的关注,迫使政府重视并解决问题。
最后,政府在动迁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公平和公正,制定合理的补偿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城乡融合发展失败的案例
城乡融合发展失败的案例
破产小镇:成都龙潭水乡
投资规模:20亿
运营时间:2013.04.26
失败原因:文化项目与设计定位失败:建筑风格没有体现特色,设计混乱不分主次;营销模式、后期运营和推广与初期开发模式不同
总结:策划环节存在问题,龙潭水乡位于的区域属于待发展地域,除了建筑之外,文化上的混乱、业态上的空白,同时也低估了成都人的消费需求,龙潭水乡号称清明上河园,但现实却看不到任何与之相关的内容,导致文化灵魂不明确;商业思路老套,没搞清产业核心,没有自己的商业特色和亮点,无法留住人心。
破产小镇:和仙坊民俗文化村
运营时间:2015.02
失败原因:从项目规划设计来看,“民俗村模式”同质化严重,景区设施简陋、没有结合当地文化及习俗,而只跟商业有关,并无特色。
运营方面,该项目是典型的农村开发旅游项目,由当地居民自营,非统一运营,项目缺乏长期的运营资金。
总结:
一是仓促决策,急于求成。
负责人急于在任期内做出政绩,对开发项目不进行可行性论证,对项目的选题、定位、规模、经营缺乏周密调查,不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与市场需求。
二是步人后尘,缺乏个性。
单纯模仿,复制克隆,以致主题雷同,题材重复,使游客在大量的赝品景观面前产生审美视觉的疲劳。
三是内容单调,粗制滥造。
产品结构单一,创意差,设计粗,品位低,施工劣,体现不出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
豆腐渣工程的古今案例
豆腐渣工程的古今案例豆腐渣工程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劣质材料、违规操作或不符合工程质量标准的行为,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的现象。
下面列举了十个古今案例,展示了豆腐渣工程的严重后果。
1. 北京水立方屋顶漏水事件北京水立方是2008年奥运会游泳比赛的场馆,然而在2019年,屋顶发生了严重漏水的问题。
经调查发现,屋顶采用了劣质材料,并且施工质量不达标,导致了屋顶渗水严重,严重影响了场馆的使用。
2. 上海莘庄地铁站坍塌事故2011年,上海莘庄地铁站发生了坍塌事故,导致多人死亡和受伤。
事故原因是使用了劣质混凝土和钢筋,导致地铁站结构不稳定,无法承受地铁列车的荷载。
3. 四川汶川地震后重建工程质量问题2008年汶川地震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灾后重建。
然而,由于一些企业为了谋取暴利,使用了劣质材料和不合格工艺,导致重建房屋存在安全隐患。
这些工程很快出现了开裂、倾斜等问题,给灾民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
4. 江苏徐州万达广场地基下沉2015年,江苏徐州的万达广场发生了地基下沉的问题,导致建筑物出现倾斜。
经过调查发现,施工方为了赶工期,使用了劣质土方填筑,导致地基不稳定,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
5. 广西南宁轻轨工程裂缝问题2018年,南宁轻轨1号线开通不久就出现了裂缝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施工方在地铁隧道施工中使用了劣质混凝土和钢筋,导致轨道基础不牢固,最终引发了裂缝。
6. 湖南长沙楼盘墙体开裂2016年,湖南长沙某楼盘的多栋高层建筑出现了墙体开裂问题。
经过检查发现,施工方使用了劣质的墙体材料,导致墙体的抗震性能不达标,给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
7. 北京某学校食堂屋顶坍塌2013年,北京某学校食堂屋顶突然坍塌,造成多人死伤。
事故调查发现,建筑施工方为了节省成本,使用了劣质的钢材和焊接工艺,导致屋顶结构不稳定,最终发生了坍塌事故。
8. 浙江金华某小区排水管道爆裂2017年,浙江金华某小区的排水管道突然爆裂,导致小区内多栋楼房被淹。
城乡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化解工作经验及案例
城乡建设领域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裙众的生活质量和国家整体形象。
然而在城乡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及时化解。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城乡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并总结相关工作经验,以期为今后的城乡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一、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更新难题城市规划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不匹配、城市功能区划不清晰、城市空间利用低效等方面;城市更新难题则主要体现在老旧小区改造难、城中村改造滞后、历史街区保护困难等方面。
北京市石景山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由于居民意见不一、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导致许多老旧小区一直没有得到改造,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借鉴上海市的经验,提出“政府引导、居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城市更新模式,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城市更新工作顺利进行。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道路交通不便、供水供电不足、卫生设施落后等方面;乡村环境污染严重则主要体现在农村垃圾不易处理、农药农化物污染土壤、畜禽养殖污染水源等方面。
湖南省的某个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垃圾处理设施和垃圾分类意识,导致大量垃圾随意倾倒,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借鉴浙江省的做法,提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农民合作”的乡村环境整治模式,通过引入环保企业、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三、农村土地规划和利用不合理、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平衡农村土地规划和利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农田被大量占用、村镇建设“撒粮”式扩建等方面;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平衡则主要体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方面。
安徽省的某个县级市,由于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导致大量农田被征用,以及农村用地红线划定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借鉴河北省的经验,提出“土地流转、田园综合体”模式,通过引导土地流转、发展田园综合体,实现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旧改房法律纠纷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地城市旧改项目日益增多。
然而,在旧改过程中,由于政策、资金、利益分配等问题,常常引发一系列法律纠纷。
本文将以某市一宗旧改房法律纠纷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及解决途径。
二、案情简介某市某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小区内房屋普遍存在安全隐患。
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当地政府决定对该小区进行旧改。
在旧改过程中,小区业主李先生(以下简称李)与开发商、物业公司、邻居等各方产生了纠纷。
李先生居住在该小区一套60平方米的住房,由于房屋面积较小,李先生希望通过旧改扩大房屋面积。
然而,在旧改过程中,李先生与开发商、物业公司、邻居等各方就房屋面积补偿、拆迁安置等问题产生了分歧。
以下是纠纷的主要焦点:1. 房屋面积补偿:李先生认为,按照旧改政策,其房屋面积应得到补偿,但开发商提出的补偿方案未能满足李先生的要求。
2. 拆迁安置:李先生希望在新小区中拥有一套面积更大的住房,但开发商提出的拆迁安置方案并未考虑李先生的需求。
3. 利益分配:李先生认为,在旧改过程中,各方利益分配不均,自己应获得更多的补偿。
三、法律问题分析1. 房屋面积补偿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房屋所有权人有权请求对房屋进行维修、翻新、改建或者扩建。
在本案中,李先生作为房屋所有权人,有权要求对房屋进行改造,并请求相应面积补偿。
然而,由于旧改政策及开发商补偿方案存在争议,导致李先生未能得到满意的补偿。
2. 拆迁安置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进行安置。
在本案中,李先生有权要求开发商提供合理的拆迁安置方案。
但由于开发商未能充分考虑李先生的需求,导致李先生对安置方案不满。
3. 利益分配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权利义务。
在本案中,各方在旧改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原则,合理分配利益。
案例 城市更新 失败
案例城市更新失败
城市更新的失败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案例:
深圳市新XX房地产有限公司与深X家私公司间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案。
在这个案例中,深圳市新XX房地产有限公司作为甲方(拆迁人)与作为乙方(被拆迁人)的深X家私公司签订了一份《意向书》,约定甲方对乙方旧房进行拆迁改造。
然而,在双方还未签署正式《拆迁补偿协议》前,双方产生了纠纷,新XX公司将深X家私公司诉至法院。
这个案例中,城市更新项目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导致了纠纷和诉讼。
这可能是由于双方在拆迁安置补偿合同方面存在分歧,或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如果城市更新项目没有得到妥善规划和执行,就可能导致类似的问题。
为了避免城市更新项目的失败,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更新规划和方案,确保项目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居民的需求。
其次,需要加强与被拆迁人的沟通和协商,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
最后,需要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按照计划顺利实施。
建筑活化改造反面案例
建筑活化改造反面案例
那我给你讲讲广州那个啥啥商场的改造吧,简直就是反面教材。
以前呢,那地方是个挺有特色的老建筑,有点那种老广州的韵味,结果被一个开发商接手,说是要活化改造,打造个潮流新地标。
首先啊,他们完全不顾原来建筑的风格和结构特色。
那老建筑的一些独特的拱门和雕花回廊,多有味道啊,他们觉得土气,直接就给拆了,搞成那种千篇一律的现代玻璃墙,看着就像到处都有的普通商场,一点原来的个性都没了。
再说说招商。
他们就想着引进那些大品牌,觉得这样就能高大上。
可是也不看看周围的消费群体啊。
周围居民大多是普通老百姓,结果引进一堆奢侈品店,价格死贵死贵的。
普通小店呢,又没几个,老百姓日常需要的东西都不好买到。
最后啊,这个改造后的商场,人气那叫一个惨淡。
刚开业的时候还有人好奇去看看,后来发现没什么意思,就都不去了。
这就告诉我们啊,建筑活化改造不能瞎搞,老建筑的特色要保留,功能规划得合理,招商也得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然就是白花钱还搞砸了。
有意义的建筑改造失败的案例
有意义的建筑改造失败的案例
那我得给你讲讲那个著名的“千禧巨蛋”的故事啦。
在英国有个建筑叫千禧巨蛋,这名字一听就特别高大上,感觉充满了对新千年的无限期待。
当时建造它的时候啊,那可是雄心勃勃,打算把它打造成一个集娱乐、商业、文化于一身的超级建筑。
从外观上看,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闪闪发光的白色穹顶,矗立在那里特别显眼。
大家都觉得,哇,这肯定会成为伦敦的新地标,吸引来自全世界的游客。
可是呢,这建筑一投入使用就状况百出。
首先是内部空间的规划,简直乱得像一团麻。
比如说,游客在里面走着走着就晕头转向,不知道自己在哪,也不知道该往哪走才能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就像你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但是这个迷宫里没有可爱的小精灵给你指路,只有一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通道和房间。
再说说它里面的商业布局,商家们原本以为能借着这个超级建筑大赚一笔。
结果呢,由于整体规划的失败,人流量分布不均,有的地方人多得像沙丁鱼罐头,有的地方却冷冷清清,好像被世界遗忘了一样。
那些商家的生意啊,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愁的比喜的多得多。
还有啊,这建筑的维护成本高得吓人。
它那独特的造型和复杂的结构,就像一个娇贵的大小姐,需要不断地投入大量的金钱来保养。
可是收入又没多少,就像一个只进不出的无底洞,把投资者的钱都给吞进去了。
最后啊,这个千禧巨蛋就这么尴尬地存在了一段时间后,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但是即使改造了,也没能真正实现它最初的宏伟目标,还是摆脱不了失败建筑的命运。
这就像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明星选手,在赛场上却不断地摔倒,最后只能黯然退场。
旧城改造失败案例
广州荔湾广场城市是不同时代建筑的集合,每条传统老街、每幢文物建筑都记忆着独特的文化,它是城市历史与形象的载体。
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如何有效地保护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延续城市的传统文脉,已成全社会必须思考的一个命题。
在过往的旧城改造过程中,广州既有过许多成功的典型,也出现过不少失败的个案,其中“荔湾广场模式”就被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是旧城改造不成功的一个范例。
“荔湾广场模式”的败笔究竟在哪里?有专家认为,荔湾广场是典型的香港模式的移植,把一两层的老房子拆除后,建起几栋几十层的楼房,把一条完整的上下九路拦腰切断。
它对旧城的文脉以及建筑群的肌理造成非常大的破坏,这种伤害对上下九路可以说是永远的痛。
类似的例子还有广州市的农林上路、新河浦路、东皋大道、梅花村等等。
令人忧虑的是,这种破坏老城区原有风貌的改造模式至今似乎仍未完全绝迹。
“近来广州市农讲所一带开发了很多高楼,将农讲所团团包围,这么重要的文化区域怎能进行如此高强度的开发?”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坦言,“‘荔湾广场模式’又回来了。
”然而,对于旧城改造的“荔湾广场模式”,也有专家持不同观点:“谈到旧城改造,我认为广州至今还没有找到适当的、成功的模式。
”房地产专家韩世同认为,“荔湾广场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造的,一直作为城改失败的范例而遭诟病。
但我觉得这个项目却是广州为数不多的旧城改造项目和模式之一,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来评价显然有些不公平,它在当时的确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模式和范例。
”姑且不论“荔湾广场模式”在今天看来是成功还是失败,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旧城改造必须确立“保护优先”的原则,有效保护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延续城市传统文脉。
“广州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都市建筑既具有岭南特色(以骑楼为代表),又具有西洋特色。
但这种特有的城市风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受到一定破坏。
现在的旧城改造中,广州建筑整体风貌如何体现,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荔湾广场城市是不同时代建筑的集合,每条传统老街、每幢文物建筑都记忆着独特的文化,它是城市历史与形象的载体。
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如何有效地保护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延续城市的传统文脉,已成全社会必须思考的一个命题。
在过往的旧城改造过程中,广州既有过许多成功的典型,也出现过不少失败的个案,其中“荔湾广场模式”就被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是旧城改造不成功的一个范例。
“荔湾广场模式”的败笔究竟在哪里?有专家认为,荔湾广场是典型的香港模式的移植,把一两层的老房子拆除后,建起几栋几十层的楼房,把一条完整的上下九路拦腰切断。
它对旧城的文脉以及建筑群的肌理造成非常大的破坏,这种伤害对上下九路可以说是永远的痛。
类似的例子还有广州市的农林上路、新河浦路、东皋大道、梅花村等等。
令人忧虑的是,这种破坏老城区原有风貌的改造模式至今似乎仍未完全绝迹。
“近来广州市农讲所一带开发了很多高楼,将农讲所团团包围,这么重要的文化区域怎能进行如此高强度的开发?”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坦言,“‘荔湾广场模式’又回来了。
”然而,对于旧城改造的“荔湾广场模式”,也有专家持不同观点:“谈到旧城改造,我认为广州至今还没有找到适当的、成功的模式。
”房地产专家韩世同认为,“荔湾广场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造的,一直作为城改失败的范例而遭诟病。
但我觉得这个项目却是广州为数不多的旧城改造项目和模式之一,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来评价显然有些不公平,它在当时的确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模式和范例。
”姑且不论“荔湾广场模式”在今天看来是成功还是失败,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旧城改造必须确立“保护优先”的原则,有效保护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延续城市传统文脉。
“广州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都市建筑既具有岭南特色(以骑楼为代表),又具有西洋特色。
但这种特有的城市风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受到一定破坏。
现在的旧城改造中,广州建筑整体风貌如何体现,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局长潘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原汁原味”保存城市记忆保留城市传统风貌,让大家已经熟悉的建筑物世代耸立,成为民族性的象征,让人望之肃然起敬。
这是投资最少,效益最大的一种增强民族认同的做法。
荔湾区是广州传统文化的根据地,至今仍保留了许多反映城市历史发展片断的场所与建筑,如陈氏书院、锦纶会馆、华林寺、上下九步行街、恩宁路及龙津西骑楼街、西关民居民俗风情区等等。
这些都是城市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性且不可再生,尤其值得原汁原味地加以保护。
“旧城保护最重要的是成片街区的保护,有了街区这个母体,文化才能成长与保存。
如果只留下几栋彼此分隔的旧建筑,把所谓无价值的建筑都拆掉,那么就等于将敦煌壁画中保存好的才切割下来保存,不好的就任由它继续风化一样,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有专家这样认为。
谈到目前正在进行的恩宁路改造,广州大学教授杨宏烈有些担忧。
他曾强烈地建议,要尽量保留一些历史街巷格局,这种格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价值。
西关许多漂亮的石板路及其历史地名,常常能引发游人无限的联想。
事实上,无论你保留一些传统民居建筑也好,文物建筑也罢,都没有成片成线、原汁原味的保护来得更有意义。
虽然沿恩宁路边留有保存完好的恩宁路骑楼长廊,沿多宝路一带保留着大量的传统民居建筑,但孤点之和远小于整片。
仅仅孤立地留下一栋“名人故居”,是形不成有社会影响、叫得出名的城市文化现象的。
“当前要特别强调的是,政府要以完善的法规和管理机构来加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在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街区要成片成线地保护,原汁原味地保护。
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做起,一方面规划好保护的具体内容,同时要保证能得到最严格的执行。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谈锦钊认为。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观点已经在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到演绎与诠释。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曾表示,对于旧城改造,广州市将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邀请开发商提出符合岭南文化特色的方案并交由开发商建设,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据了解,广州市、荔湾区两级政府已经慎重考虑在规划时如何保护西关的传统文脉,在改造规划中既能够达到改造的目的,又最大限度地保留旧城中有纪念意义的建筑、街巷布局、历史景物。
在此之前,广州市政府连续发布了华侨新村、新河浦、农林上路等多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实施通告,市规划局公布了新河浦、华侨新村、农林上路三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首次将保护明细到每一栋建筑,每一栋保护建筑都编号,外墙、窗棂应该是什么颜色都作了具体而翔实的规定。
有关人士表示,37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将逐批完成规划,广州将用三级规划大网保存城市记忆。
旧城要慎防“建设性破坏”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只有对传统城市形态和模式注入现代生活元素,使老城区做到有机更新,才能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要保留城市的传统文化特色,就需要我们在改造旧城特别是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街区时,持一种极其谨慎的态度。
2006年广州市“两会”期间,时任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黎宝松提出,广州新城区在不断建设发展的同时,老城区要慎防“建设性破坏”。
他提醒人们,不要把旧城改造的目的理解歪了。
“在老城区大挖大拆大建,是大忌。
”如何避免在传统历史街区的改造中出现大挖大拆大建的情况?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吴良镛院士的“有机更新”理论不乏参考价值。
在北京菊儿胡同改造项目中,吴良镛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之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和发展。
菊儿胡同的改造和今天的大规模改造不同之处在于并非一切推倒重来,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即质量较好、有文物价值的予以保留;部分完好的加以修缮;已破败者拆除更新,不搞“一刀切”。
在对旧城进行“有机更新”时,到底哪些建筑该拆,哪些不该拆?有过旧城改造经验的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林家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实不论哪里的旧城改造,首先是看该地段的建筑物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然后根据不同价值分类。
大致可分为三类分别给予不同对策:一类价值较高,现状比较好——保护;一类价值较高,现状不太好——修护;一类价值不太高,而且现状比较差——拆除。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红红提出的“以旧建新”或“以老改新”的理念,则在实际操作层面对“有机更新”理论进行了阐释:“保护与改造这对关系并不矛盾,操作得好的话其实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具有历史价值的部分。
远的如上海新天地、北京798工厂改造这些成功案例,近的如中山市的岐江公园,这个旧船厂遗址的改造和再利用,是通过设计使旧址保留其历史遗迹,并作为城市记忆,唤起造访者的共鸣,同时又能具有新时代的功能和审美价值。
”小资料旧城改造的四种模式第一种是全盘改变,就地“以新换旧”,包括改变城市的宏观布局与城市风格。
这种旧城改造接近于建一座新城,惟一不同的是,建新城是全面铺开,旧城改造是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完成的。
第二种模式是保留旧城不动,仅对其进行局部维护与整修。
选择附近的地域建立辅城(或卫星城),以充实完善旧城的现代功能,维持城市的运转,意大利的罗马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罗马旧城保护得相当完好。
第三种是不发展模式,维持旧城原样不变,只做局部维修,以意大利的威尼斯为代表。
第四种模式是保留旧城的形式与精髓,更换外表的材质,把破旧的“旧城”变为全新的“旧城”,日本的东京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北京王府井平安大街到目前为止,北京旧城再生上没有成功的模式。
王府井大街被改造成了纯粹的现代化商业街道,仅保留了一两个历史文物作为象征性符号;1999年完成拓宽改造的平安大街则被仿建成明清古街样式,但这条有“第二条长安街”之称的主干道,由于“假古董”的嫌疑、严重的交通拥堵、没有过街天桥、无法停车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关于其改造成败一直存有众多争议。
全长7000米、平均路宽30米的平安大街,可以说是北京旧城改造的一个教训。
决策者的初衷是既想完善其交通功能,又想发展其商业功能,还想突出其文化旅游特色。
但最终的结果是三个问题都没有得到好的解决,机动车道拥堵、人行不便、汽车撞人事故高发;店铺生意冷清,一家名为“板寸王”的剃头店老板甚至调侃:“别看我的买卖小,但这可是平安大街上最赚钱的行当,对面的门脸倒是大,可那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一位商委人士的诉苦显示了更根本的教训所在。
该人士指出,平安大道拓宽时,“北京市的商业发展规划不是由主管部门说了算,而是由一些政府官员,最主要的是由房地产开发商在起作用。
”据了解,当初北京平安大街工程仅拆迁费用就达到了18亿元,而负责具体落实这项工作的东城区和西城区政府仅从市财政各拿到了1亿元,因此,两个区的政府都把拆迁任务下放给了下面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时,作为补偿,每家房地产公司又可以在负责路段的后面分得一家的“附赠地”,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多赢的结局,政府把最费时费力的拆迁工作交给了房地产公司,卸下了包袱,房地产公司“为国分忧”,也可从中牟利,双方各得其所。
直到拓宽工程完成后,各家房地产商才发现肥肉变成了鸡肋,有苦难言。
,“不见得模仿、怀旧、一味和谐就万事大吉,事实上许多改造实例都失败了。
不允许新生力量进来,真正的文物又要拆掉重建弄成假古董,我们不主张这样”。
“北京的旧城改造已经进行了约20 年,可以说至今还没有完全找到一条既保护了古建筑,又同时激发了街区活力的途径。
拆“真”造“假”—扬州双东历史街区改造失败扬州自在的美不消我多说。
可是我这些年来来去去,客居他乡,得以冷眼相看,还是觉得这几年扬州的城市改造速度太快,以至于城市到处充满了躁动之气。
追逐金钱的欲望和拜金主义大潮来势汹汹,人们的生活好像都在围绕着逐利来进行的。
当然,这不仅仅是扬州一个城市的问题,全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显示出这种欲望。
而扬州的城市改造是比较能够彰显欲望表象的。
无可讳言,城市改造中唱主角不是那些原住民,而是那些主政一方的官员。
所以,官员的素质往往决定着城市改造的得与失、成与败。
就好比一个天生丽质的美女,不同品位的打扮和修饰会使她呈现优雅美丽与恶俗丑陋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甚至不当的装扮还不如她原本自然的质地。
这次回来看到老城区改造,就很明显。
举例说明,目前所谓的双东(东关街和东圈门)改造基本就很失败。
现任的政府官员没什么文化品位,总是把现成的老街道老房子拆了,然后建一大堆赝品布景出来,说是城市改造,真是无知加无畏。
像东关街东侧的东门改造,城门就是用乙烯材料搭建了一个空荡荡的布景,恶俗之极!这种骗取在位政绩、留下一大堆文化垃圾的方式,却在中国屡试不爽,真是信了他娘的邪!也是老百姓参政议政的意识不强和渠道欠缺,往往任由这些没文化厚度的政客官员糟踏真正的文化遗产。
不过游客要不是也没什么文化,就是太会宽容了,要不就是钱烧的。
大热天的,我看到很多游客大老远赶来逛这两年现搭的新的仿古房子和貌似古董的新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