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的积累与消费——“荔枝湾”的浮现与“恩宁路”的消隐
地方性的积累与消费——“荔枝湾”的浮现与“恩宁路”的消隐

引、 迷恋 、 倾倒 。
2 0世 纪 5 0年 代 以来 , 伴 随 着 郊 区化 、 经 济 衰 退、 产 业转移 、 旧城 衰 败 、 环 境 恶化 等情 形 的发 生 , 以 英 国为 主 的西方发 达 国家 开始 实行 一 系列 的城 市复 兴策 略来 激发 城 市 活力 , 其 政 策 重 点经 历 了从 城 市 重建 (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 城市复兴( r e v i t a l i s t a i o n ) 、 城 市
式 实施 , 被埋河道得 以重见天 日 ②。整 治 工 程 采 取 建 筑 抽疏 、 拆违 建 绿 、 恢复 河涌 、 截污 调水 、 景观 塑造 等措 施⑧, 对 老城 区原 有 空 间界 面 、 公共 设 施 和 文化 环境 等进 行 了综合 治理 , 昔 日的臭 涌 沟 变 成 了今 天
湾 的 改造迎 合 了旅 游 发 展 和 消 费 主义 的 口味 , “ 水 能生财 ” , 游船往来, 络绎 不绝, 往 昔 的污 水 流 演 变
成 了资本 流 。荔 枝 湾是 令 人 着 迷 的 , 它得 到 了周边
地 方 性 的 积 累 与 消 费— — “ 荔 枝 湾 ”的 浮 现 与“ 恩 宁路 ” 的 消 隐
旅游 学 刊
第2 8卷
2 0 1 3年第 4期
的完整 认 识和 深度 体 验 , 甚 至对 游 客 的地 方 认 同产 生负面 影 响。 此外 , 对 于旅 游开发 中的景观 营造 , 也
新荔枝湾十周年庆典广告片文案

新荔枝湾十周年庆典广告片文案创意说明:新荔枝湾是新派粤菜中的领旗人,本身就代表了粤派菜系发展的一个高峰,这种成就来源于企业对创新精神的独到领悟;而在新的世纪里,普通民众对生活活有了自己的新的解释。
为表现这两种“新”,我们把本片的主题定为“新荔枝湾,新生活!”而新荔枝湾作为新生活的代表,是通过与员工、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来体现的,这种关系上升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是“缘”,是缘分,为表现这种关系,我们把整条CF片分为四个部分,依次为“缘起”、“缘生”、“缘聚”、“缘续”。
四个部分讲述了企业自身、企业与员工、企业与消费者以及企业对今后发展的展望。
通过渗透其中的这种浓浓的情感,来表现新荔枝湾的企业形象。
整条片子通过最具中国文化韵味和特色的茶来表现这种“缘”。
第一部、缘起:珠江潮生碧花落,白鹅潭动荔林飞。
白鹅潭,沙面岛,素有珠江明珠之美誉,历来是商贾巨富的游玩天堂。
古时便成为广州饮食之重地,各色美食云集于此,尤以粤菜最为著名,一时成为粤菜发展之风向标。
当时代的车轮驶入中国经济最为繁盛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浪潮的催生下,粤派菜系,凭借其对“食不厌精”的孜孜追求和独特的岭南风味,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粤派菜系的复新中,1994年诞生的广州新荔枝湾酒楼,在创始人谢国材先生的领导下,立足于传统粤菜之基础,博采粤菜众家之精华,历经十载之磨砺,赢得今日之芳香遍天下。
弹指一挥十年间,新荔枝湾酒楼由当初白鹅潭沙面岛上的一家食肆发展成为今日之集团式企业,旗下目前拥有20余家企业,1500余名优秀员工,仅在餐饮业就拥有广州市二沙岛岭南会、国际电子大厦、市长大厦、美心酒楼、沙面行丰酒楼与北京岭南会新荔枝湾六家分店,年营业额近3亿元,是广州市享有“经典品位,文化风情”美誉的高雅食府,并于2001年获中国烹饪协会“中华餐饮名店”荣誉称号。
新荔枝湾素以“弘扬岭南美食文化、创新演绎粤菜经典”为己任,企业创立之初,便以“荔枝湾”激情,意为企业发祥于有着数千年美食传统,孕育无数粤菜传奇,浓缩岭南美食文化精髓的粤派菜系发源地“荔枝湾”,表明了企业对传统粤菜经典的传承与延续;以“新”字励志,顺应天时,善用地利,融入人和,一方面立足传统,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多的将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偏好融入企业的每一道出品中,创造出了与众不同而又独具魅力的新荔枝湾美食文化,成为岭南美食新文化的引领者。
钟鸣鼎食之家

钟鸣鼎食之家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钟鸣鼎食之家钟鸣鼎食之家从小我生在广州,目睹街坊邻里富有富的吃法,穷有穷的吃法,大家总有本事把平凡的一日三餐搞得花样叠出,让日子变得有滋有味。
到农贸市场,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买菜的阿姨跟小贩讨论怎么加工食材,小贩会津津乐道地讲述烹饪诀窍,说着说着,竟然有旁人插嘴,把自己的经验一块加进来,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听着听着你就会觉得,到处卧虎藏龙。
长大以后,每次我从外地回来,无论白天黑夜,都会看到满街生猛的食相:长幼绕桌,分享美食乐也融融,一派万民安享的样子。
林语堂曾经说过:“一个美好的清晨,躺在床上,屈指算算生活中真正令人快乐的事情时,一个聪明人会发现食是第一样。
”广州人都发现了,我喜欢这些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人。
只是不知这种对美食的劲头是哪儿来的,1999年,香港出版界的朋友推荐我读一本书,她说:“有位著名的粤剧编剧南海十三郎,你知道吗,《南海十三郎》的话剧、电影都在香港热播。
十三郎的父亲原来是广州首席美食家,这本书讲的就是他们家族的美食盛事~”这就是《兰斋旧事与南海十三郎》。
我细读之下,唏嘘不已。
在江太史公身上,我发现了粤人那种执着于美食的精神源泉。
一百年前,江家曾以罕有的热情和创造力,倾力打造一个美食王国,把食事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家族传记。
俗话说,吃在广州。
粤菜在民国初年达到一个鼎盛期。
当时最负盛名的有两个代表性的家族,一个是谭家菜,一个是江家菜。
这两个家族都诞生于广东南海。
谭家菜北迁之后,已经融合各菜系而成为顶级官府菜,只有江太史菜恪守粤菜特点并发扬光大,成为羊城食坛第一家。
江太史菜由南海绅士江太史公创出,他是民国初年羊城食坛的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首席美食家。
江太史公名江孔殷,出生于同治四年。
三代富贵方知饮食。
江家祖上是号称“江百万”的巨富茶商。
江孔殷本人则是清末最后一科进士,点翰后,官衔太史,后来当了英美烟草公司的华南总代理。
荔枝湾特色

谈及荔湾区的名称由来,许多人都会吟起耳熟能详的“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
而这样的美景其实便源于荔枝湾涌。
10几年前,荔枝湾涌因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而被石板盖上,成为马路下的一条暗涌,风华不再。
10几年后,顶着重压,荔湾区毅然启动荔枝湾文化休闲区一期建设,“揭盖复涌”是其中的重头戏。
如今荔枝湾盖头掀开,清水蜿蜒,曲桥佳木,亭台楼榭,美不胜收。
近日,历时大半年建设的荔枝湾涌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正式通水。
目睹重见天日的荔枝湾涌,不少街坊坦言“与之前马路场景有天壤之别”,曾经的工程反对者也直呼“想不到,真是太漂亮了”。
记者了解到,荔枝湾涌还在不断完善节点细化工作,已纳入新广州一日游线路,今后市民游客均可乘游船啖荔枝。
水脉打通旧城肌理,串起各类文化元素,原本河涌周边被一些旧房遮掩的文物景点都一一得以展现并连通。
据透露,荔湾区将通过对西关大屋的保护、荔枝湾水系旧观的恢复,岭南园林之冠“海山仙馆”的重建,把荔湾湖自然园林景观与周边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有机融合,打造融文化、生态、休闲、环保为一体,凸现岭南水乡文化特色的地标性文化休闲区,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广州会客厅”,成为以“尊贵”为旗帜的中高端国际休闲区。
溯源曾有小秦淮之称历史百转千回。
实际上,荔枝湾拥有2000多年历史,其故址可远溯到公元前206年赵佗南越王的时候,是千百年来著名的休闲娱乐消遣之地,素有小秦淮之称。
相传汉朝时,荔枝湾已开始种荔枝。
南汉王刘长所经营的“昌华苑”建在荔枝湾这块地方。
每年夏季蝉唱荔枝熟时节,南汉王在荔枝湾大摆“红云宴”,饱啖红荔;此后也一直保留着岭南水乡的氛围。
然而,解放后由于城里的人口逐渐增加,荔枝湾的河溪两面成为菜农、贫民聚居之地,变成了若干条村了(如荔溪东约、南约、北约等,泮塘首约至五约等)。
1960年广州调整行政区域时,荔枝湾所在的西区便更名为荔湾区。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变迁,荔枝湾已成为中心城区一部分,除1958年开挖的荔湾湖和保留一段与珠江相接的荔枝湾涌为明涌,其他众多河涌也多已填没、上筑房屋,或成为暗渠、上为道路。
生态宜居理念重现古城历史文化记忆

枝 湾 涌 要 成 为 一 个 浓 缩 西 关 文 化 的 载 体 , 要 结 合 旅 游 开 小 型 瀑 布 水 花 不 断 , 清 澈 的 河 里 可 以看 见 畅
发 ,深 入 挖 掘 西 关 文 化 , 为 广 州 建 设 世 界 文 化 名 城 增 添 新 游 的 小 鱼 。d 桥 、流 水 、西 关 风 I 筑 构 成 、 青建 的 光 彩 。” 广 州 市 决 心 将 荔 湾 湖 自 然 园 林 景 观 与 丰 富 的 历 一 幅 精 致 典 雅 的 美 丽 图 画 。只 见 岸 上 人 头 涌
环 境 , 打 响 广 州 “ 态 水 城 ” 的 品 牌 。随 着 生 “ 尼 斯 ” 的梦 想将 不再 遥远 ! 威
峰 峦 、岩 洞 、亭 台 等 组 成 的 、被 誉 为 “ 南 石 山 奇 景 代 表 对 水 资 源 的 保 护 ,恢 复 城 市 的 历 史 文 化 生 态 岭 作 ” 的 “ 云 际 会 ” 石 山 及 “ 上 飞 榕 ” 奇 景 。又 比如 , 风 石 座 为 石 脚 ,其 整 体 风 格 与 广 州 琶 州 古 塔 和 香 港 新 界 屏 山 聚 高 1 .m ' 塔 ( 称 文 笔 塔 、文 昌 塔 ) , 坐 南 朝 北 , 底 广 州 各 条 河 涌 不 断 得 到 整 治 恢 复 , 实 现 岭 南 368文 9 , 又
星楼相似 ,属 明代 中期至 清代 建筑 。文塔 内供奉 的文 曲星
跟着小记者漫步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

跟着小记者漫步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作者:来源:《都市人》2024年第06期说起永庆坊,同学们应该都不陌生,它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独具粤韵情调、彰显岭南文化的历史文化街区。
但是,同学们知道吗?在永庆坊的横街小巷里,藏着许多“非遗”文化宝藏,包括广彩、广绣、珐琅、骨雕、榄雕、醒狮、饼印、箫笛、古琴等。
众多“非遗”大师进驻永庆坊,开设工作室,让这些“非遗”文化与西关风情完美融合,增强“非遗”文化的生命力。
同學们是否迫不及待地想去一探究竟呢?下面,请跟随“广青融媒”红领巾小记者们的脚步,一起去看看藏在永庆坊里的“非遗”文化宝藏。
威风凛凛的广东醒狮“广青融媒”红领巾小记者、天河区骏景小学万哲明指导老师:谢莹广东醒狮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醒狮表演通常需要合作完成,一般是两个人舞一头狮。
舞者舞狮时注重马步,会踩各种道具,如高跷、梅花桩等配合表演,以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形态和精气神韵。
早闻广东醒狮威风凛凛,其传承人是赵继红宗师,他被称为“南狮王”,因此,我决定到永庆坊的“赵家狮非遗生活馆”一探究竟。
一进到展厅,我就被墙上悬挂的各种色彩艳丽、造型威猛的狮头所震慑。
我了解到,广东醒狮中最经典的狮头是“刘关张”,这是以传统戏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脸谱为借鉴,经过油彩上色,勾画花纹,配以毛须、绒球、镜子等装饰物,看起来色彩艳丽又不失风采。
狮头的眼睛、耳朵和嘴巴皆可动,头顶还有一只角,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威严感。
展厅的文化墙上还展示着各种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中醒狮表演的照片。
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作为主色调而设计的“奥运五环狮”。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群众游行中,“东方雄狮”方阵就是运用了180头“奥运五环狮”。
通过参观,我对广东醒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也希望有机会能穿上表演服饰,亲身体验一把广东醒狮。
小记者的游览攻略“赵家狮非遗生活馆”虽然面积不大,可是内有乾坤。
荔枝湾的文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荔枝湾的文案1.独特的魅力,荔枝湾等你来探索2.置身于荔枝湾,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3.荔枝湾,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天堂4.湛蓝湖水倒映着荔枝湾的美景5.远离喧嚣,感受荔枝湾别样的宁静6.温暖的阳光洒在荔枝湾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7.荔枝湾,用心品味自然的魅力8.在荔枝湾,忘却尘世的烦恼9.绿意盎然的大自然在荔枝湾中盛开10.湖光山色,尽在荔枝湾11.漫步湖边,心情得到疗愈12.踏着细软的沙滩,与海风为伴13.湖水轻拍着岸边,如诗如画14.荔枝湾的日出日落美不胜收15.探索未知的世界,从荔枝湾开始16.与家人一同造访荔枝湾,创造美好回忆17.在荔枝湾的怀抱中放松身心18.品味湖畔美食,感受荔枝湾的独特风情19.静谧夜晚,拥抱星空,畅享荔枝湾的宁静20.荔枝湾,一个远离喧嚣的梦幻天堂21.荔枝湾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是一处集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
22.荔枝湾拥有独特的文化氛围,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给人一种时尚与古朴并存的感觉。
23.在荔枝湾,你可以品味各种美食,从当地特色小吃到世界各地美食一应俱全。
24.荔枝湾的购物中心汇聚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无论你对时尚、奢侈品还是潮流服饰感兴趣,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25.荔枝湾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设施,包括电影院、剧场、艺术展览等,无论你是喜欢观影、欣赏演出还是追逐艺术品,这里都能找到你喜欢的。
26.荔枝湾的夜生活丰富多彩,有各种酒吧、夜总会和音乐场所,让你尽情狂欢。
27.荔枝湾还有许多休闲娱乐设施,如游乐园、水上乐园等,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前来游玩。
28.荔枝湾的环境非常优美,有许多公园和绿化景点,可以让人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美。
29.荔枝湾的交通便利,有多条地铁和公交线路经过,方便游客快速到达。
30.荔枝湾的居民热情好客,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和建议,让你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
31.荔枝湾有许多历史古迹,如古建筑、庙宇等,展现了深圳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最新-活用地方文献 服务荔湾旅游业 精品

活用地方文献服务荔湾旅游业〔摘要〕分析了荔湾地方文献中蕴藏的旅游资源,以及荔湾地方文献对旅游的推进作用,提出了如何利用地方文献服务荔湾旅游事业的意见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167201903-0151-03荔湾,古称西关,地处广州老城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地方,很早就成为对外贸易和中外文化活跃之地。
优越的环境,吸引了八方英才、九洲商贾,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融汇形成了多彩多姿的荔湾地域文化特色,是岭南文化体现得最集中最典型的区域,从而也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千年名胜荔枝湾,禅宗初祖从印度西来登陆的地方西来初地,曾长期垄断中国外贸的十三行,羊城八景之一的陈家祠,典型欧陆风情的沙面,诗书画、中医、粤剧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浓郁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
近年来荔湾区把旅游业提高到带动经济发展的高度,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下面就荔湾利用地方文献大力发展旅游业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1荔湾区与旅游有关的地方文献荔湾自古就是文化发达、文人雅士云集的地区,骚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至于现在,荔湾已成为古老广州的代名词,成为不少华侨的精神家园。
要谈老广州,就必须谈荔湾,因此也有很多的文章、视听资料记载了荔湾。
荔湾区地方文献按时间和特点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一是古代有关记载荔湾的地方文献主要散见于有关广东、广州的论述中。
如《广东新语》、《羊城古钞》、《南海县志》等地方文献中多有介绍。
清光绪年间由马溪吟香馆主人发起征集、出版的《广州竹枝词》专门题咏了广州的地方风俗、景物、风光,应征者74人,入选者共有322首,其中咏荔湾题材者有102首。
荔湾巨富潘仕诚编印了海山仙馆丛书,共56种,492卷,120册,其中也有一些论及了荔湾。
浅析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传统骑楼商业街区

浅析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传统骑楼商业街区作者:郑子敏黄华明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0期【摘要】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在某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广州的骑楼建筑形式主要是由西方外廊式建筑演变而来的,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经济和风土人情下产生的建筑形式。
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对旧建筑进行保护和维护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广州;恩宁路;骑楼商业街区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141-01广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夏季时间长且气候炎热,雨水和阳光较充足。
因为受到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在广州的街头经常会出现骤雨和暴雨的天气,人们出门都会随身携带着雨伞,随时遮阳挡雨。
在广州市内有非常多的古建筑和旧址,骑楼就是其中较为出名的一类古建筑,主要分布在广州荔湾区、越秀区一带,本文主要是探讨广州荔湾区恩宁路一带的骑楼建筑。
一、广州恩宁路骑楼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背景在1931年,恩宁路的一头有两条村子,一个名为恩洲村,另一个名为宁溪村,在修建恩宁路的时候,必须穿过这两个村,后来双方协议将这条路命名为恩宁路。
如今恩宁路与龙津西路、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骑楼相连接,成为全市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
随着广州不断的城市化发展,新旧建筑在这座城市共处,城市的一些新建筑、新的交通都会给旧建筑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让新旧建筑在这座城市得到和谐共处,这成为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骑楼是一种外廊式建筑,在现代一般认为骑楼最早是起源于印度,是英国殖民者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
骑楼建筑在广东、福建、海南、广西及其周边地区都非常常见,最开始是风靡于东南亚地区,由海外华侨带回家乡,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
骑楼是一种近代的商住建筑,一楼作为经商的用途,楼上住人,一楼沿街面后退并留出公共人行空间,广州的骑楼主要是建在马路的两侧,跨越人行道而兴建的,建筑的下层部分做成柱廊或人行道,用以避雨、遮阳、通行等。
老广州荔枝湾的研究报告

荔枝湾的研究报告2010年12月27日,去广州荔枝湾公园参观各种景色.主要参加人员:集体全班同学与老师.主要目的:欣赏荔枝湾的文化.主要摘要:荔枝湾的特色桥桥皆景致,步步见风光“十里红云,八桥画舫”——文献中关于历史上荔枝湾风光就有如此迷人的描述。
据荔湾区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恢复荔枝湾昔日的美景盛况,唤起人们对千年历史的回忆,在荔枝湾涌的整治建设中尽量复现旧日的文化景观元素,除了岸上的历史建筑,较引人瞩目的便是新建的几座古式景观桥梁。
据悉,在涌面上共规划设计了五座桥梁,全都是仿古风格,并参照了包括海山仙馆旧图片等历史资料进行设计,具体样式各不相同。
通过向社会征集到的五个桥名,除了龙津与至善两桥名外,其他三桥桥名均来自原“西关八桥”。
五条桥的起名和顺序也非常讲究。
从文塔数起,龙津、德兴、大观、永宁,再加上“至善”,正好形成一个序列:龙津是起首,以龙喻津,是对整条涌道的概括;德兴蕴含了道德兴盛的意义;道德兴盛然后蔚为大观;然后举世皆善,为“至善”;最后是永远的安泰宁和——“永宁”。
我们的走访,除永宁桥将在二期修建外,目前已建成的四座桥梁横卧荔枝湾涌的南北两岸,一侧是水畔长廊的湖光树影,一侧是历史建筑的古朴祥和,桥侧或渡口码头或亲水栈岸,将构成荔枝湾的著名景观“碧溪五渡”。
泛舟河上,水质清幽,平均1.5米深的涌底清晰可见。
两岸亭台楼阁廊榭错落有致,四座石桥各具风情,不同河段两岸栏杆造型各异,小桥、流水、西关风情建筑一起构成一幅精致典雅的园林图画,可谓“桥桥皆景致,步步见风光”。
据设计师介绍,在短短约800米的荔枝湾涌两岸,栏杆造型多达13种,古典的、现代的,北方风格的、岭南特色的,东方神韵的、西方情调的,各显其趣,注重与周边建筑风格和谐搭配。
张广宁在视察时对这种设计理念也表示肯定:“荔枝湾涌要成为一个浓缩西关文化的载体,下一步,要结合旅游开发,深入挖掘西关文化,为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增添新的光彩。
广州荔枝湾的兴衰浅析

广州荔枝湾的兴衰浅析麦丽莎【摘要】More than 2000 years Lizhiwan was made a feature of waterway, courtyard gardens, litchi embankment and its Cantonesecustom.However,it declined gradually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n 2010, Lizhiwan was revitalized again.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three stages of prosperity, declination and regeneration about Lizhiwan, the cause of flourishing and decline, and how to develop and promote Lizhiwan in the future were disscussed.%广州荔枝湾拥有2000多年历史,曾以水网、野趣、荔枝、风情等要素而备受青睐,后因城市化发展而逐渐没落,直至2010年综合整治后重新复兴。
文章对荔枝湾的辉煌、没落及复兴三段历程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寻找其兴衰规律,并探讨荔枝湾景区后续发展振兴的思路。
【期刊名称】《广东园林》【年(卷),期】2011(033)004【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荔枝湾;历史;规律;发展;广州;岭南园林【作者】麦丽莎【作者单位】广州市绿化公司,广东广州51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2011年,经过专家和市民的层层评选,“羊城新八景”最终揭晓,“荔湾胜境”榜上有名。
“荔湾胜境”指的是以荔枝湾涌为核心景点向外辐射的西关老城区。
广州荔枝湾已有2000多年历史,“荔湾渔唱”曾入选明代羊城八景,但随后的历次羊城八景评选都与荔枝湾无缘,直到2010年亚运前,沉寂多时的荔枝湾才华丽变身,再次成为羊城美景的杰出代表。
岭南历史名胜与旅游文化资源——以广州荔枝湾为例

岭南历史名胜与旅游文化资源——以广州荔枝湾为例摘要:广州作为岭南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如五羊雕塑,越秀山,光孝寺等,但2010年,广州又多了一处具有深厚历史感的景区,那就是荔枝湾。
“一弯春水绿,两岸荔枝红”得以重见天日,成为了广州的又一城市名片。
荔枝湾的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两岸古建筑繁多,又具有历史感,对推广广州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而,重新揭盖后,对荔枝湾旅游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要。
一、广州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政区划分沿革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
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
广州属丘陵地带。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区穿流而过。
广州地处北温带与热带过渡区,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3.3℃,极端最低温度0℃,最高温度39.1℃。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侯,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
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8%。
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广州是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广州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
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即周夷王八年),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番禺”,即今天的广州)。
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
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现在,广州是广东省省会, 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荔枝湾涌的“回归”——广州市政建设“一号工程”

时性商铺 ,成为古玩专业市场 。一盖就 是十几年 ,这也成 了老一辈西关人心里
的遗憾。
3 天 。 工 程 照 明 节 点 包 括 荔 枝 湾 沿 线堤 0
岸、东入 口及梁家祠周边地块 、文塔广
场 、西 关大 屋前 的跌 水 广 场 、 陈廉 伯故
居及 荔湾博物馆 周边 、蒋 光鼐故居 及周
买东西 ;而 小孩则挽起裤 腿在河里摸鱼 虾 。那时 候 ,艇 仔 粥 的 叫卖 声 、管 弦
声 、成 水 歌 声 与 嬉 笑 声 交 织 在 一 起 ,构
华 苑就 建 在 荔枝 湾 这 个地 方 。清 代 诗
人张维屏 的 “ 树离支四 围水 ,江南无 千
成 了一幅南 国城 郊的水 乡风情 画,令人
“
一
湾溪水绿 ,两岸 荔枝红”诗句 ,如
此 美景 其实就源于荔枝湾 涌。从前人们 乘坐游艇 或舢板 “ 游船河 ” ,沿途红荔 夹 岸,荷 香数里 ,极具诗情 画意 。
红荔湾头 。”荔枝湾涌也是一个谈情 说
爱之地 。一 潭碧波 ,两岸荔枝树沿 涌而 植 ,还有连 片的田野、云集的小艇 。花 艇 上坐的是游人 ,玻 璃做的船帘子一 闪
广州荔枝 湾 曾经 的繁盛 与
闪地迎风摇曳 ;木 船上住的是蛋家 ,
船 上摆满 了各式商 品,如水果 、蔬菜 、 海鲜 、香烟和针线等 ,两 岸居 民穿梭着
荔 枝 湾拥 有 两千 多年 的 历史 ,素 有 小秦淮之称 。相传汉朝 时 ,这里 已开 始 种植 荔枝 。南 汉 王 刘长 所 经营 的 昌
陶醉 ,弥足珍贵 。如果真能身处其 中 ,
那是 何等的惬意啊 ! 然 而 ,由于 城市 人 口逐 渐 增加 , 荔枝湾的河溪两边后 来成为贫 民聚居之 地 ,后 来又变成 了若干条村 庄 ( 如荔湾
“官办的”火把节与“建构的”地方性

去挖 掘。 正如 大 卫 ・哈维在 《巴黎 : 现代 性之 都 》中
所 指 出的 : “ 圣 心 教 堂将 秘 密 埋 藏 在 坟 墓 般 的 静 谧 之 中。 唯有 熟知这 段 历 史 、 了解 已逝 的人 们 因何 为 这 座 教 堂建 立 与否 而 斗 争 的 生者 , 才 能真 正 掘 出潜 藏其 中的奥 秘 , 进 而 从 坟 墓 般 的死 寂 中寻 回 丰 富 的
上 化解 了 自身 积 累 的危 机 , 也 重 写 了地 方 性 的 发
义不 断地在 保 存 空 间原 有投 资 的交换价 值 和破 坏这 些投 资 的价 值 以 开拓 更 大 积 累 空 间 中进 行 两 难 选 择” , “ 只有从 空 间生产 的 角度 才 能理 解资 本 的城 市
化和 不平 衡 的地 理发 展 问题 ”②。资 本 通 过 空 间 的
“ 官办的” 火把 节与“ 建 构 的” 地方性 张 骁 鸣
和历 史碎 片在 知识 工 厂 的车 间 里被 打 包 在 一 起 , 成
为可 复制 的 艺术 品供 大 众 消 费 , 完 成 了对 生 活 的殖
忆” 愈发微 弱 了 , 未 来 也 必将 淹 没在 “ 博物馆” 这 一
现代 知 识权 力体 系 的话语 叙事 之 中。 在这 里 , 文化 已经成 为 一种控 制城 市 、 治理城 市
本 无性 , 荔 枝 亦 无 湾”, 诗 性 空 间 的背 后 , 总 有 资 本 逻 辑 的影子 。 西 美 尔 ( S i mm e 1 ) 指 出, “ 金 钱 只 是 通
向最终 价值 的桥 梁 , 而人 是 无法栖 居在 桥 上 的” ⑧。
聚光 灯 下 的荔 枝 湾 是 美 的 , 惋 惜 声 中 的恩 宁 路 也是美的, 但美 的东 西 的 背后 总有 太 多 的秘 密需 要
从荔枝湾反思广州公益性旧城更新项目的运作机制

2016年4月下【产业论坛】住宅与房地产从荔枝湾反思广州公益性旧城更新项目的运作机制黄俊炜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6)04-0011-02(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60)摘 要:广州作为国内最早提出与启动城市更新工作的城市之一,从2009年开始至今已经完成多个更新项目的尝试,城市面貌、人居环境等方面得到极大改善。
其中,在旧城更新范畴,以荔枝湾项目获得最大社会成效。
但在成效背后,荔枝湾项目经多年运作也逐步暴露出诸多问题。
本文拟从运作机制作为切入点,论述导致荔枝湾项目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荔枝湾;公益性旧城更新;运作机制荔枝湾,自古为广州西部城郊水乡名胜之地,素以“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美名而著称,自秦汉至明清多为官家与商贾别墅园林聚集之地,民国时期更是西关民居连片,水乡风情浓厚,其代表着岭南水文化,是荔湾有别于广州其他城区的文化铭牌。
但在上世纪中后期,城市建设的加速、城区人口的剧增以及市政建设的滞后,加速了城区历史河道的污染,以致河涌多被覆盖成路,荔枝湾涌也难以幸免于难。
2009年,为迎接亚运会的召开,落实“天更蓝、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靓、城更美”的愿景,广州纷纷开展迎亚运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借此机遇,荔湾区提出荔枝湾(一期)整合整治工程,从此揭开荔枝湾建设的序幕,至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被称为老城的名片,老西关文化重塑的起点,是广州市备受关注的公益性城市更新项目之一。
1 荔枝湾项目概况现已开展的荔枝湾综合整治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河涌的恢复、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历史建筑修缮与改造,桥梁工程,景观环境整治,园林建筑营造,光亮工程等方面工作,至今开展了三期建设。
第一期工程范围为逢源路至食养坊段800米河涌,项目作为迎亚运工程,开展于2009年底,于2010年10月底亚运开幕前结束并开放;第二期河涌范围为食养坊至珠江口段,全长约860米,于2011年2月开始建设,于2011年12月底竣工;第三段为食养坊至恩宁路地块段(历史上为下西关涌),全长约1550米,于2011年底开工,至2013年底宣告完成。
荔枝——钟敬文-赏析

【作品原文】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
──东坡词这实在使我时常想起来,有点懊恨,为什么不生在那周汉故都的秦豫之乡,又不生在那风物妩媚的江南之地,却偏偏生长在这文化落后蛮僚旧邦的岭南呢?虽说在这庚岭之阳,南海之滨,也尽有南越南汉未荒的霸迹,白云西湖挺秀的河山,足以供我们低徊游眺,少爱美好古之怀,但翘首北望,毕竟不免于爽然自失啊!然而,生息在这样边徼的地方,略略可以叫我们感到满意的,却不能不数及饮食之事了。
我用不着把岭南一切乡土风味,一一地加以陈述,但略举叙一二有趣故事以当例示便得了。
昔者苏东坡被贬南来,食蚝,觉其味美。
戒语他的儿子北归时休要告诉人家,恐怕他们因此求谪岭南。
这是一则谁都知道的佳话。
我再来另举一个大家不大晓得的民间传说吧。
俗传宋末,帝给元番追赶南下。
一晚,行到我们海丰南山岭,腹甚饿,野人以饭菜──油尖米饭和粗鳞针──进之。
帝食次,觉风味大佳,因叹道:玉饭送金汤。
何必作君王?好了,不抄了,别使馋吻的朋友听得垂涎吧。
在凡百水果都很繁盛的岭南之区,最使我爱吃的一件,该无过于荔枝了。
谈到荔枝,我们总要想起唐宋两位艺术家的故事吧。
这两人,一是李三郎的妃子杨玉环,她生长于西蜀,酷嗜我们故乡的荔枝。
“一骑红尘把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确是当年事情逼真的写照啊。
后来妃子死去,三郎一回见到进贡的荔枝,想起他从前的爱侣,还禁不住为她凄然饮泣;一是东坡,他是个著名饕餮的学士。
他贬到我们岭南来,竟像是天爷爷特赐他一场饱吃的好机会一样。
在许多食品中,他尤特别喜欢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这不是此老馋态自行证实的绝好“招供”吗?你们有不曾见荔枝的朋友吗?我想总该不会有吧。
因为至少你们是可以从罐头的食物里见到的,虽然在那里的已经少变了形态,而且仅仅是它的肉身。
若你们万一有不曾见过它来的,那末,你们要从文字里求满足时,最好是去看白居易那篇简短的《图序》。
因为他写的虽不必十分相像,但总算得其近似了。
(听说宋朝的蔡襄,做过一部《荔枝谱》,不知内容说的怎样。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以广州荔枝湾涌历史街区为例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以广州荔枝湾涌历史街区为例摘要:“千年西关情,十里荔枝湾。
”荔枝湾涌承载了广州西关的城市记忆,是老广州人记忆中重要的一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城市更新和“大拆大建”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荔枝湾涌经历了从八景之一的“荔湾渔唱”到臭水沟,再被覆盖为市政次干道,最后重新得到保护“揭盖复涌”成为荔枝湾文化休闲区。
通过对荔枝湾涌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和对现状进行调研,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荔枝湾涌历史演变和历史街区现状环境整治的方法与策略。
调查访问得出人们对荔湾涌改造后的感受。
了解荔枝湾涌历史街区旅游发展的影响并对此做出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荔枝湾涌历史街区历史演变历史街区现状发展措施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Renewal of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Litchi Bay Chung Historic District in Guangzhou as An ExampleAbstract:"One thousand xiguan, litchi bay." Litchi bay chung city of guangzhou xiguan as memory, is old to an important part of state memory, has a pivotal role. In urban renewal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emolition to build", with the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and the urban population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litchi bay chung has experienced from one of the eight sights "li wan yu sing" into the gutter, and are covered for municipal road, the last to be protected "peel after chung" as litchi bay cultural recreational area. Through the historical data of litchi bay chung is collected and the currentsituation of researc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itchi bay chung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historical block environment renov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Research concluded that people's perceptions of the li wan chung after transforming.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litchi bay chung historic district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o make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Litchi bay chung historic blocks Historical evolutionHistoric blocks the status quo The development measures1 研究背景翻开广州古代的地图,能够清晰的看到广州这块土地上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水系。
西关文化元素在荔枝湾涌改造中的延续和利用

西关文化元素在荔枝湾涌改造中的延续和利用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2-12-11修回日期:2013-02-04 荔枝湾涌传统的景观意象及其人文价值是西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视为传统西关文化的形象代表之一。
具有广泛社会认知基础的“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典型文化景观有着强烈的形象生动性和内容复合性。
可惜这种美好景象在之前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完全消失了。
近年,政府以高度的热情对荔枝湾涌景观开展综合整治和改造,虽不能完全复现传统的景观意象,但它在问题众多的城市环境中如荒漠清泉,令人眼前一亮。
本文讨论的荔枝湾涌一、二期景观改造工程的范围从“荔枝湾”铭文景石开始,沿河涌经文塔、龙津桥、荔湾大戏台、大观桥、至善桥、双喜桥、荔香河坊等,一直到黄沙大道,属于广州名城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保护区(图1)。
1广州荔枝湾涌的变迁与文化内涵广州荔湾区区内荔枝湾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前称西关。
古时广州城南临珠江,其余三面筑有城墙,设城门,至今“西门口”“大东门”等地名仍在,而所谓“西关”,是指广州城西地区。
古代的荔枝湾并不限于今天的泮塘、荔湾湖一带,而是包括广州城西的大片区域。
历史上这里河网交织、千树荔红、白荷玉立,名园胜迹荟萃,是风光旖旎的岭南水乡园林名胜区。
在唐代这里就有大片园林;据欧安年考证,南汉时期这里有皇家园林昌华苑[1] ;明代“荔湾渔唱”乃羊城八景之一,呈“千里红云,八桥画舫”之胜景;清代时是林园繁盛之地,出现了集岭南古典园林艺术之大成者――海山仙馆行商园林。
古时广州城西是珠江河湾冲积淤塞而成的地方,有学者称其为西关平原。
因地势低洼和珠江水顶托而排水困难,大雨时常被水淹,因此,西关地有“半塘”之称。
按照曾昭璇1993 年绘制的“历代西关河岸及支流变迁图”,旧时西关一带的水系组成中有五个重要的河涌,即东边的西濠涌(明朝初成广州西城的护城河)、西边的柳波涌、北边的驷马涌,以及上西关涌和下西关涌。
今天的荔湾涌专指泮塘口下的上西关涌与珠江连接的水道部分[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 -03 -04
地方性的积累与消费——“荔枝湾”的浮现与“恩宁路”的消隐
陈晓亮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郊区化、经济衰退、产业转移、旧城衰败、环境恶化等情形的发生,以
英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行一系列的城市复兴策略来激发城市活力,其政策重点经历了从城市重建( reconstruction)、城市复兴(revitalistaion)、城市更新( renewal)到城市再生(regeneration)等发展方向的转变,城市复兴方式也由以地产开发为导向的复兴模式向以文化开发为导向的复兴模式转变①。
在西方的城市复兴过程中主要有三种路径影响着城市地方性特色的转变:第一种是绅士化(中产阶级化),通过具有较高收入和文化品位的中产阶级或艺术家的进驻实现整个街区品质的改变和提升;第二种是本地居民自主修复,不断完善自身的生活环境并积累地方的记忆;第三种是政府和开发商主导的改造模式,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甚至创意产业的
打造,实现街区功能的改变和原有的社会文化特征的消解与再造。
2013 -03 -04
“官办的”火把节与“建构的”地方性
张骁鸣1'2
1.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2.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与临近的布拖县一样,都被看作是彝族火把节传统的诞生地。
最近几年,为了将火把节办得更热闹,除了在日都迪萨火把场有自发组织的传统火把节活动外,县里还会在
地方性的积累与消费——“荔枝湾”的浮现与“恩宁路”的消隐作者:陈晓亮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刊名:
旅游学刊
英文刊名:Tourism Tribune
年,卷(期):2013,28(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lyxk20130400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