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内城市更新机制浅论——以广州恩宁路永庆坊为例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摘要: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载体与重要组成部分,老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记忆与城市历史最完整的物质体现。

城市老街区的生存、保护与发展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高潮时期,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也处于高危时期。

随着遗产资源经济价值的彰显,各地政府纷纷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的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不可避免地面对城市化发展与旅游商业化开发的巨大冲击,出现街区历史建筑、风土文化过度开发,城市风貌趋同,逐渐丧失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等诸多现象。

因此,有必要认识与概括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现象,深层次分析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 老街区;改造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以老街区改造为核心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色历史建筑消失、城市空间变异、城市肌理切断、城市社会网络瓦解等。

在进行老街区改造时应更加慎重,采取合理方式进行,为增加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通过提升旅游服务、乡村振兴等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政府探索出一条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保护利用模式,同时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概念与内涵历史文化名城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包括古都型、传统风貌型、地方及民族特色型、风景名胜型、一般史迹型等。

城市老街区,又称城市历史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遗存、具有比较重要景观价值和相对完整的城市历史肌理、融合了一定城市功能和生活内容的城市地段。

城市更新的目的包括两方面: 一是对城市物质空间的拆迁、改造与建设,包括城市中衰落的区域、城市建筑物的改造,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是对城市经济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结构、心理定势、情感依恋等的延续与更新。

街区的老化是对其进行更新改造的根本原因,它不仅仅表现在由于时间久远而造成的各种建筑及设施等形态上的破损陈旧,也表现在由于城市发展导致的街区原有的功能结构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

广州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

广州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

广州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作者:闻瑞东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74期【摘要】恩宁路片区,是广州保存最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恩宁路被称为“广州最美老街”。

时过境迁,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建筑年久失修,地面路石破碎,空中线缆交织,排污管网老化。

该地块成为了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辖区之一,辖内危破旧房密集,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亟需修缮维护及更新改造。

【关键词】文化;保护;利用“未识广州,先闻西关”。

以永庆坊为中心向外扩展,约12万平方米的恩宁路片区,是广州保存最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恩宁路被称为“广州最美老街”。

历史上,粤剧曲艺、武术医药、印章雕刻、西关打铜、广绣等传统文化和民间手工艺曾在此集聚发展并发扬光大。

时过境迁,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建筑年久失修,地面路石破碎,空中线缆交织,排污管网老化。

由于街区面貌衰败、居住环境变差,昔日兴旺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手工艺也乏人问津,年轻人纷纷外流,街区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

至上世纪90年代,该地块成为了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辖区之一,辖内危破旧房密集,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亟需修缮维护及更新改造。

广州市在2016年启动恩宁路永庆坊修缮活化利用项目,作为探索转变旧城更新思路、创新实施路径的老城复兴计划的示范项目,并于2017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

项目实施以来成为全国各地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学习的样板工程,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调研。

两天时间,习近平深入潮州、汕头等地,考察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等,他强调,“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越是这样越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来到了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

他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

广州永庆坊:城市更新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样本

广州永庆坊:城市更新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样本

广州永庆坊:城市更新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样本核心提示与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不同,尊重现状的城市“微改造”,已经成为实现地方文化传承、促进地方活力与繁荣的重要手段。

广州永庆坊改造,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适应性”设计蜕变成国家4A级景区,其背后有何特别与值得借鉴的地方?项目改造背景永庆坊前身为永庆大街,位于有百年历史的恩宁路中段,坐落在广州老城的中心地带,自1931年建起,承载着西关老城几代人的辉煌与记忆。

片区内保留了大量传统民居和文物保护单位,如李小龙祖居、詹天佑故居等,是一个典型的广州市老城历史街区。

随着城市扩张,城市中心向新城转移,西关里富贵人家的大房在岁月下渐成危房,恩宁路逐渐落败。

改造前,永庆坊已是危房林立,多栋建筑“严重损坏”,有的已经倒塌,房檐下线缆如蛛网般交织,社区卫生、消防等问题堪忧,昔日兴旺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手工艺也乏人问津,年轻人纷纷外流。

因此永庆坊的改造,既是城市更新,更是民生所需。

自2006年起,广州市启动了恩宁路地块的旧城改造工作,改造规划历经十余年探讨,最终由“大迁大拆大建”转为“保护更新利用”,并于2016年提出了“微改造”的城市更新模式。

荔湾区政府通过BOT方式(Buli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微改造”,由企业改造、建设,负责招商与运营,15年运营期满后交回政府。

此阶段,政府通过公开招商引入万科集团,并确认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居民参与”的创新模式。

项目改造模式政府主导。

在初期“大拆大建”和“减量规划”阶段,政府已经完成了对永庆片区房屋的征收和拆迁工作,除了12户居民以外,政府拥有了永庆片区辖内所有房屋和土地的所有权。

在永庆坊“微改造”模式中,政府建立起以“引入社会资本”、“搭建协商平台”和“保障公共利益”等内容为主的主导机制。

企业承办。

根据政府与企业签订的BOT协议,万科在“微改造”建设结束之后将享有15年的运营期。

跟着小记者漫步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

跟着小记者漫步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

跟着小记者漫步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作者:来源:《都市人》2024年第06期说起永庆坊,同学们应该都不陌生,它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独具粤韵情调、彰显岭南文化的历史文化街区。

但是,同学们知道吗?在永庆坊的横街小巷里,藏着许多“非遗”文化宝藏,包括广彩、广绣、珐琅、骨雕、榄雕、醒狮、饼印、箫笛、古琴等。

众多“非遗”大师进驻永庆坊,开设工作室,让这些“非遗”文化与西关风情完美融合,增强“非遗”文化的生命力。

同學们是否迫不及待地想去一探究竟呢?下面,请跟随“广青融媒”红领巾小记者们的脚步,一起去看看藏在永庆坊里的“非遗”文化宝藏。

威风凛凛的广东醒狮“广青融媒”红领巾小记者、天河区骏景小学万哲明指导老师:谢莹广东醒狮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醒狮表演通常需要合作完成,一般是两个人舞一头狮。

舞者舞狮时注重马步,会踩各种道具,如高跷、梅花桩等配合表演,以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形态和精气神韵。

早闻广东醒狮威风凛凛,其传承人是赵继红宗师,他被称为“南狮王”,因此,我决定到永庆坊的“赵家狮非遗生活馆”一探究竟。

一进到展厅,我就被墙上悬挂的各种色彩艳丽、造型威猛的狮头所震慑。

我了解到,广东醒狮中最经典的狮头是“刘关张”,这是以传统戏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脸谱为借鉴,经过油彩上色,勾画花纹,配以毛须、绒球、镜子等装饰物,看起来色彩艳丽又不失风采。

狮头的眼睛、耳朵和嘴巴皆可动,头顶还有一只角,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威严感。

展厅的文化墙上还展示着各种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中醒狮表演的照片。

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作为主色调而设计的“奥运五环狮”。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群众游行中,“东方雄狮”方阵就是运用了180头“奥运五环狮”。

通过参观,我对广东醒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也希望有机会能穿上表演服饰,亲身体验一把广东醒狮。

小记者的游览攻略“赵家狮非遗生活馆”虽然面积不大,可是内有乾坤。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研究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研究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研究历史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痕迹,是城市的记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传承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实现更新利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展开研究,探讨如何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实现其更新利用,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价值历史街区是城市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的记忆和灵魂。

在历史街区中,游走于古老的建筑之间,仿佛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积淀。

历史街区所蕴含的文化遗产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代表着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传统,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财富。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具有历史的独特性。

历史街区中的建筑、街道、风貌等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反映着城市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具有艺术的审美性。

历史街区中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雕塑造型等都代表着一定的艺术价值,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技艺和审美取向,更是艺术的经典之作。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具有社会的认同性。

历史街区中的建筑、风貌等不仅代表了历史和艺术,更是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寄托,是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具有深厚的社会认同感。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们是城市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

传承和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促进其更新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历史街区的建筑物日益老化,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流失。

历史街区的更新利用面临着困难重重。

由于历史街区的建筑大多为老旧建筑,存在着使用功能不足、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导致更新利用的困难重重。

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

广州城市更新之微改造

广州城市更新之微改造

广州城市更新之微改造摘要:微改造作为广州城市更新的一种新的重要方式,通过解析微改造概念、分析恩宁路永庆坊微改造项目,了解广州微改造工程发展,并展望微改造探索之路。

关键词:城市更新微改造永庆坊1.引言随着广东经济高速发展、土地粗放式开发利用、城市人口激增,城市土地存量不足以支撑未来发展需要,土地资源矛盾日益突出,节约集约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2008年,温家宝总理就提出,希望广东成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示范省。

城市更新既是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

从更新改造方式的角度分析,主要分为全面改造以及微改造。

广州作为广东省一线城市之一,随着2009年的迎亚运整饰工程火热开展,城市更新进入了轰轰烈烈热潮中。

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摸索之后,如今,微改造成为广州第三阶段城市更新的重点探索模式和常态化工作。

2.微改造概念2.1微改造概念微改造是以综合改造为目标,强调延续历史脉络;以多元改造主体,强调社会力量参与并以修缮提升为工作中心的改造方式。

微改造既不同于全面改造,也不同于综合整治。

微改造注重提升人居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促进城市活力,培育产业创新,政府引导,社会主体主导,业主自愿申报;强调社会多元参与,以保留为主,允许必要新建等方式,实现人居环境、经济、产业、文化等综合协调。

且以自愿申报为主,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模式更容易推广。

2.2微改造对象广州微改造对象是多样的,主要针对非城市发展重点核心片区、一般零散低效地块,如老城区里的老旧小区、历史文化街区、旧工业厂区等。

2.3微改造模式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城市更新水平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以及《广州城市更新总体规划(2015-2020年)》,微改造主要模式为政府规划、指导、调控—社会投资、实施、运营—公众参与、监督,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改造主体为市场。

在微改造过程中,原则上把握“三变三不变”和“三化”。

城镇化进程中历史街区的空间重构与文化实践广州永庆坊案例

城镇化进程中历史街区的空间重构与文化实践广州永庆坊案例

城镇化进程中历史街区的空间重构与文化实践广州永庆坊案例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何在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的保持并传承历史街区的文化特色,成为了城市规划者和文化研究者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以广州永庆坊为例,深入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历史街区的空间重构与文化实践,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广州永庆坊,作为广州市荔湾区的一个重要历史街区,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貌。

在城镇化进程中,永庆坊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其空间重构与文化实践的过程既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必然性,也反映了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本文将通过对永庆坊的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分析其在空间重构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的认识,还可以为其他城市在类似情况下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城市规划与文化研究的交叉融合,为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广州永庆坊的历史背景与现状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城市风貌。

在这座城市的中心区域,隐藏着一条名为永庆坊的古老街区。

永庆坊,作为广州历史街区的一个缩影,不仅见证了广州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永庆坊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始建于清代,曾是广州城内的重要商业和居住区。

这里曾经是商贾云集、文化繁荣的地方,街区内建筑风格独特,传统岭南建筑与西洋建筑交相辉映,展现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美学特征。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永庆坊也面临着许多历史街区共同的困境:老旧建筑破败、人口结构变化、文化特色逐渐消失等。

近年来,随着广州市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永庆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对永庆坊进行了全面的空间重构和文化实践。

巴黎城市更新的经验及其对国内的启示

巴黎城市更新的经验及其对国内的启示

巴黎城市更新的经验及其对国内的启示发布时间:2022-02-15T03:33:54.808Z 来源:《全球城市研究》2021年第6期作者:唐傲雪[导读] 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一直是国内外城市规划师、学者和建筑师们一直讨论的议题。

如何在保存历史街区原始风貌与城市文脉的条件下,进行城市更新,怎样应用各种办法使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亦是国内外学者和规划师讨论的焦点。

巴黎旧城保护与城市更新经验丰富,随着很多制度和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巴黎在城市更新方面积累了很多实用的经验,本文将列举一二并讨论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唐傲雪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510000摘要: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一直是国内外城市规划师、学者和建筑师们一直讨论的议题。

如何在保存历史街区原始风貌与城市文脉的条件下,进行城市更新,怎样应用各种办法使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亦是国内外学者和规划师讨论的焦点。

巴黎旧城保护与城市更新经验丰富,随着很多制度和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巴黎在城市更新方面积累了很多实用的经验,本文将列举一二并讨论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更新、旧城保护、活化历史区、法国巴黎0引言我国改革开放经历40余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旧城区也逐步显现出建筑性能落后,经济落后和社会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于2014年正式发布,内容提出要“健全旧城改造机制、优化提升旧城功能”。

在旧城改造和更新方面,广州恩宁路永庆坊可以作为一个典型,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永庆坊微改造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多采用微改造等“绣花”功夫。

因此,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街区讲述自己的故事,并给人留下印记,成为了城市更新改造的美好愿景。

于此同时,国内多个城市同时推出老旧小区微改造,着力解决旧城衰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改善旧城人居生活环境和空间优化提升。

法国和我国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同为具有悠久的历史的国度,亦是农业化大国,其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在二战以后快速发展,直至1970年代达到法国国内“繁荣三十年”的经济顶峰,经历石油危机后城镇化速度放缓,与此同时,国家逐步推出一些法律法规和更新政策,如《分权法案》、《国家建筑师制度》和《历史保护区保护与利用规划》等,均对旧城保护、城市更新以及旧城区活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意义。

《城市更新制度建设:广州、深圳、上海的比较》笔记

《城市更新制度建设:广州、深圳、上海的比较》笔记

《城市更新制度建设:广州、深圳、上海的比较》阅读记录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城市化背景与城市更新的重要性 (3)2. 广州、深圳、上海城市更新的现状与特点 (4)二、广州城市更新制度建设 (5)1. 广州市城市更新政策与规划 (6)a. 《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 (8)b. 城市更新规划与实施策略 (9)2. 广州城市更新实践案例分析 (10)a. 荔湾区恩宁路改造项目 (11)b. 天河区石牌村改造项目 (12)3. 广州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13)三、深圳城市更新制度建设 (14)1. 深圳市城市更新政策与规划 (15)a.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 (16)b. 城市更新规划与实施策略 (17)2. 深圳城市更新实践案例分析 (19)a. 南山区桃源村改造项目 (20)b. 福田区华富村改造项目 (21)3. 深圳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22)四、上海城市更新制度建设 (24)1. 上海市城市更新政策与规划 (25)a. 《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 (26)b. 城市更新规划与实施策略 (28)2. 上海城市更新实践案例分析 (29)a. 青浦区徐泾镇改造项目 (30)b. 杨浦区滨江段改造项目 (31)3. 上海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32)五、广州、深圳、上海城市更新制度比较分析 (34)1. 政策法规的比较 (35)2. 实践案例的比较 (37)3. 挑战与对策的比较 (38)六、结论与展望 (39)1. 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与意义 (40)2. 对未来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建议与展望 (42)一、内容概览本阅读记录主要对比分析了《城市更新制度建设:广州、深圳、上海的比较》这一主题下,广州、深圳、上海三地在城市更新制度建设方面的异同。

通过深入研究相关政策文件、实践案例及学术观点,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化探讨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化探讨

94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2.14目。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城市更新有效改善了城市的整体面貌,对振兴地方经济有利,但过度的城市更新,影响了城市文化的传承,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近些年来,文化传承和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也指出,城市更新项目需要建立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

时值我国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过程中[1],需要推进城市更新,而如何在大拆大建的城市更新中保护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持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是一项严肃的课题。

发现城市更新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化路径,能让广州市更好地展示现代城市建设的文化之美、宜居之美、品质之美,形成示范效应。

1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城市更新目标1.1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不同的国家针对历史文化遗产给出的定义也存在差异。

日本政府给予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高度的关注,除了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日本定义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包括民俗文化、景观文化、特殊纪念物等无形的文化遗产[2]。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中,给出了文化遗产的定义: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内容。

其中,物质文化遗产以艺术文物为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传统文化为代表。

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历史文化遗产属于历史传统文化范畴,并且各国历史文化遗产都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项内容。

笔者结合自己的专业认知展开分析,认为历史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一种浓缩的历史,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影响人类思想价值观的直接性因素。

摘要 城市更新是对现有城市中价值不大的街区进行的改造。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化已经成为城市更新的热点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城市更新方法简单粗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化所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

老城区历史街区城市更新功能初探——以广州恩宁路微改造为例

老城区历史街区城市更新功能初探——以广州恩宁路微改造为例

老城区历史街区城市更新功能初探——以广州恩宁路微改造为例摘要:历史街区通过更新改造整合现有的土地资源,可提高土地价值与经济效益,有效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的重塑与创新,不应只限于拆迁和重建,还应渗透着一层对土地的尊重。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街区恩宁路微改造恩宁路位于广州市西关文化的核心区,是该市现存最古老、各时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

其诞生于1931年,有18米宽、1公里多长,可并排行走八顶大轿,一时风光无限,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

一、城市更新背景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每一条老街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这些承载着无数人记忆的老街,更新改造后,都将是历史发展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比如成都的宽窄巷,济南的芙蓉街、杭州的河坊街等等,形成了城市独有的历史记忆,在现代城市的今天,展现城市曾经的历史。

本文以广州的恩宁路为例,简述城市更新的内容。

恩宁路集中了名人故居、会馆、骑楼建筑、碉楼式当铺、西关大屋、着名影剧院及河涌等各类极具岭南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粤剧、电影及饮食、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里有着浓郁的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街区内部还有八和会馆、李小龙祖居、詹天佑故居以及传统民居等历史建筑。

这样一处地方,因建筑结构老旧,出现多栋严重损坏房,几近倒塌;不符合先有建筑规范,采光、通风、消防等环境条件较差;单体建筑面积小,建筑密集,公共空间缺失等,面临更新改造。

2016年,万科成功将永庆大街片区改造为综合业态的新型街区,是一个平衡传统风貌和当代社区精神的多元化产物,而不是一味复古的空壳形象。

二、城市更新理念为了保护西关历史文化,延续街区的文化生态。

恩宁路永庆片区在城市设计层面上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理念,只做了“微改造”。

(即在维持场地现状格局、肌理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及保留修缮,以及整治、保护、活化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对建筑面貌和功能进行更新的一种策略。

)所以并未拆除全部任何承重结构和构件,只是梳理出一条串联起来的由实际街道和现有建筑组成的内街小巷,把原来历史形成的“死胡同”盘活,同时植入新的空间形态,创造丰富的空间体验,由此形成一个体验型、生活型的创意社区。

场景理论视角下城市历史街区空间特征及再造研究——以广州恩宁路永庆坊为例

场景理论视角下城市历史街区空间特征及再造研究——以广州恩宁路永庆坊为例
1 引言
当前,城市更新的研究领域慢慢从单一的物质层面的
形态空间设计转向物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相结合的
多元综合规划。其中,以城市文化为导向的历史街区保
护与更新成为近几年来各学者研究的热点,通过构建空
间、设施、活动、文化与社会价值相互渗透的网络体系, 形成以人为本的社区价值观,实现街区乃至整个地区的 高质量发展。
4 场景理论在历史街区相关研究应用中的探索 4.1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相关研究进展
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以北京旧城菊儿胡同为实践,探 索北京新四合院人居环境的改造模式,提出城市“有机更 新”的理论与项目建设途径 [2]。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对历 史街区的空间保护更新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姚迪、戴德 胜等提出了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工作需要转变发展策略, 即从“空间改造”转向“价值重塑”,通过赋予无形文化 以有形的场所与载体,创造“动态生活场景”来实现街区 文化的传承 [3]。赵鹏飞、姚子刚等通过对街区感知要素进 行分解,探究空间使用者由于空间感知差异呈现出的不同 街区空间认同倾向,分别从经济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 同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新 的发展路径 [4]。
何 花 He Hua
摘要 在当今存量时代的大背景下,城市的土地资源和用地功 能面临着进一步的转型升级,其中量大面广的历史街区具有 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在城市中逐渐承担着文化价值的“消 费空间”这一重要角色,对促进城市文化消费发挥着极大作用。 因此,研究基于场景理论,从文化的消费实践层面对永庆坊 的空间场景展开研究,构建场景体系,并通过测度分析总结 空间特征,进一步提出其空间再造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更 好地实现历史街区空间场景的特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历史街区;场景理论;空间特征;空间再造;永庆坊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892/ki.csjz.2023.11.26

广州历史文化街区边界空间研究

广州历史文化街区边界空间研究

广州恩宁路骑楼街区作为广州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街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 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历史记忆。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更新,这个街区的保护和发 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次演示旨在通过构建历史街区民间文化产业群,以广州恩 宁路骑楼街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保护创意的实施方法和实践效果。
恩宁路骑楼街区作为广州西关地区的典型代表,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和文化 底蕴。这些骑楼建筑不仅见证了广州近代商业的繁荣,也反映了岭南建筑风格的 特点。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个街区面临着房屋老化、 人口外迁等问题,急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现代设计。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骑楼街区的保护与开发中,例如,在保 持传统风貌的同时,加入现代元素,让街区焕发新的活力。
六、结论
历史街区民间文化产业群是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地方经 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广州恩宁路骑楼街区作为典型的近代建筑街 区,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创意保护与发展,形 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还能推动地方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民间文化产业群是指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基础,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和居民 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形成的具有鲜明文化内涵和产业特色的产业集群。民间 文化产业群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历史街区注入新的生命力, 促进文化、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
针对广州恩宁路骑楼街区的保护创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广州历史文化街区边界空间的研究,揭示了其丰富的历史遗 存、面临的保护与更新挑战以及潜在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未来,应采取更为有效 的保护与更新策略,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街区边界空间的潜在价值,为城市发展和 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我们也希望本次演示能够为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 参考和启示。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分析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分析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断变化,许多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命运。

然而,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传承,保护和更新它们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一、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意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和社会文化特征,代表着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促进城市的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感的建立,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其次,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丰富的商业活动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促进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还具有社会功能。

这些街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承载着人们的社交和文化活动。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挑战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的压力使得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被拆除或改造的风险。

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在发展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政策。

其次,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许多历史建筑和街区的修复和维护成本高昂,而且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才。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合作,寻找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持,推动保护和更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还需要解决与现代城市功能的融合问题。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狭窄的道路和老旧的设施,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

保护和更新工作需要考虑如何在保留历史特色的同时,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1.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

基于地方营造视角的社区旅游研究——以广州市永庆坊为例

基于地方营造视角的社区旅游研究——以广州市永庆坊为例

基于地方营造视角的社区旅游研究——以广州市永庆坊为例发布时间:2023-02-16T05:14:44.984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9期作者:曾扬[导读] 永庆坊的更新改造项目是广州地方营造的典型案例曾扬广州美术学院摘要:永庆坊的更新改造项目是广州地方营造的典型案例,成为了广州的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城市名片。

通过梳理地方、地方营造与社区旅游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从物理环境、社会建构、地方意识三个维度调研了永庆坊的地方营造现状。

根据调研结果文章指出永庆坊的地方营造活动在推动了社区旅游的升级的同时也使当地的本地性被削弱。

关键词地方营造;社区旅游;永庆坊 ABSTRACT The renovation project of Yongqingfang is a typical case of local construction in Guangzhou, and ithas become a well-known tourist destination and city card of Guangzhou. By sorting out the concepts of place, place-making and community tourism. On this ba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Yongqingfang's place creation is investigated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physical environment,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place awarenes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local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f Yongqingfang have promoted the upgrading of community tourism.At the same time, Yongqingfang's locality is weakened. KEY WORDS Placemaking,Community- Base Tourism,Yongqingfang1 引言恩宁路永庆坊片区改造是广州旧城区“微改造”实践的先行试点。

广州永庆坊:新与旧的包容共生

广州永庆坊:新与旧的包容共生

广州永庆坊:新与旧的包容共生作者:刘建华陈娟华来源:《小康》2020年第27期“想感受一下西关风情,就去广州最美骑楼街上的永庆坊。

这里东连上下九,南衔沙面,每个角落都蕴含着广州老西关文化。

里面还有不少粤式美食。

”“永庆坊所在的恩宁路是广州老街区、广州最美街区之一,是广州市旧城微改的典范,内有许多小店铺,没进去之前都不知道里面会有什么惊喜。

古老的街道和新潮的商铺融合在一起,给游客一种跨时空了解广州的感觉。

”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游玩攻略十分火热,銮舆堂、李小龙祖居、民国大宅、粤剧艺术博物馆、八和会馆……市民游客纷纷打卡,品味广州百年老街市井气息,体验岭南文化艺术魅力。

广州作为具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城市老旧小区微改造,并不只是简单地对建筑、环境等进行物质空间层面的改造,更重要的是以“绣花”功夫分类推进社区微改造,尤其是对待历史文化街区,要实现微改造中的文脉传承。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永庆坊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永庆坊位于广州最美老街之一的恩宁路,是广州老城的文化地标,具有百年的历史,是广州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但在2006年,永慶坊还是一个老旧小区,房檐下线缆如蛛网般交织,社区卫生、消防等问题堪忧。

原本破败的小区,如今经过微改造,摇身一变,成了4A景区。

“改造这样的房子,比推倒重建都难。

”从永庆坊一期到2018年12月启动的二期,“绣花”功夫体现在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点点细节中。

就连永庆坊周边的恩宁路、宝源路、丛桂路、龙津西路、多宝路、蓬莱路等道路沿线,都被重新铺设了深灰色的人行道花岗石、盲道及路缘石,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岭南特色风貌。

恩宁路永庆一巷13号,是李小龙祖居,于上世纪40年代建造,属西关大屋式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坐东南朝西北,三进深,高两层,一正一偏的布局,雕花屏风间隔。

城市有机更新知名案例分析

城市有机更新知名案例分析
旧时光,新模样!
—城市“有机更新”,让城市优雅生长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1
城市有机更新
01
02
03












PART ONE
问题缘起
一个城市,看其如何对待过去,就知道他的未来将如何。。
PART 01 问题缘起
“城市更新”日益成为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路径之一
PART 01 问题缘起
恩宁路历史文 化街区共同缔 造委员会
万科承办:
获得15年基地的投资改造授 权,并以15年的运营收益逐 年收回投资。
案案例例:分析广—州永庆永坊庆坊 【改造策略】“修旧如旧,保护历史机理”
在建筑改造上,永庆坊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原有的街巷肌理,遵守现有消防法规及 要求,在尊重历史、保护旧城风貌的基础上实施,兼顾历史传承、岭南气候与现代化使用的特点。
永庆坊定位于集众创办公、教育营地、长租公寓、生活配套等产业的“创客小镇” ,配套无明火餐饮、 文化展览等功能,实现产业内容的更新活化
零售创意 创意餐饮
文化剧场
永庆坊品牌墙
生活馆
文化剧场
案例:广州永庆坊 【改造策略】“现代商业的运营思路,扩展能量”
《活力咏春》
《年粤日——粤语流行音乐时空馆》

《国家记忆—广州抗战荣光影像展》
案例:广州永庆坊 【改造策略】“满足现代经营功能需求”
在保留传统岭南民居基础上,永庆坊对原有建筑进行更新整饰,增加现代化配套设施。改善原有部分建筑 功能,完善社区卫生、排水、消防等配套设施,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保护和延续。
活体印刷体验馆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雄厚历史底蕴的国家,众多的文化古城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而老街区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当年的历史,也能很好地体现各文化古城的历史记忆。

如今我国正在快速的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而文化名城中老街区的改造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例如:历史痕迹的消失、城市空间的变异以及城市社会网络的瓦解等等。

因此,在进行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的改造时,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

本文主要对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城市更新引言:我国国务院在1986年颁布的重要文件中提出,判定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如今的情况需要有历史的特点,能够有浓重历史代表的老街区。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街区则更能体现出历史的痕迹,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因此,老街区的发展、生存等与历史文化名城是紧密相连的,对历史文化名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但是,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进展也在加快,而这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

1.概念与内涵历史文化名城是指:该城市当中保存较多的历史文物、该城市有着比较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该城市经历过某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具有这三个因素就可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而历史文化名城也分为几种类型,分别是古都型、传统风貌型以及民族特色型等等。

城市老街区的历史文化是非常显著的,城市老街区中会保存着较多的历史遗迹,城市老街区的景观价值非常高,并且还拥有比较完整的历史肌理,城市老街区是一个包含了生活内容以及城市功能的城市区域。

1.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1.城市更新理念错位如今,在商业发展的推动下,老街区的改造只是重视设施功能性的增强,而没有重视老街区原有的历史文化,导致老街区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内城市更新机制浅论——以广州恩宁路永庆坊为例邓堪强,骆建云,汪田摘要:本文以广州恩宁路为例,通过总结永庆坊项目落成后的热议分歧点、梳理恩宁路近十年来的保护活化历程,讨论城市更新机制在历史文化街区中推动作用,从保护理念、管控机制、运行机制、公众参与四个方面对广州城市更新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保护理念,管控机制,运行机制,公众参与2016年9月,由政府主导、万科运营的广州恩宁路“永庆片区危(旧)房修缮与活化利用项目”(后文简称“永庆坊”)完成,作为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内首个以城市更新微改造方式进行的活化利用项目甫一亮相,即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打破了多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之间表面的平静。

永庆坊现状照片(自摄)在媒体报道中,各界热议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审批的工作流程、保护与利用的设计与建造措施、公众参与的机制,详见下表:正是这场通过媒体传播而展开的争论,使得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居民、社会团体、企业、媒体等多方力量积极关注城市更新微改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发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或活化的新思考。

1 从恩宁路的变迁看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历史沿革永庆坊所在的恩宁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东起宝华路,西与上下九—第十甫路相接,是一个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街区,除了保留有较完整的骑楼建筑和西关大屋,还集中了大量的人文史迹。

如永庆大街一巷保存有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祖屋;十二甫西街芽菜巷有詹天佑故居;八和会馆、銮舆堂作为这里曾经是粤剧名伶和粤剧堂口聚集地证明,至今保存完好。

2006年,广州在“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基础上提出针对中心城区发展的“中调”战略思路,确定中心城区疏解密度、提升功能、优化环境、保护传统、凸显文化的发展方向,开始启动老城区的成片危旧房改造。

恩宁路连片危破房改造项目作为广州“中调”的首个旧城改造项目启动。

2007年,恩宁路被纳入当时在编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历史保护街区”范围。

改造工作按照拆旧建新、原地回迁的改造模式推进,引发社会强烈反对,而后恩宁路就在拆迁、市民反对、保护主张、规划方案不断调整中拉锯摇摆,始终争议不停,最终导致恩宁路改造停滞。

2014年2月《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分以下两类:(一)主要立面、主体结构、平面布局和特色装饰、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不得改变。

(二)体现历史风貌特色的部位、材料、构造、装饰不得改变。

同年11月,《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划定了“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范围。

2015年广州市国土规划委编制出台《广州市历史建筑维护修缮利用规划指引(试行)》,规定历史建筑修缮流程,并对历史建筑的修缮维护给出了详细的指引。

2016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布了《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及其配套文件,提出了适于历史城区的微改造方式,永庆坊项目开始启动。

同年5月,经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

广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工作在经历了多年的沉寂之后,于近三年来开始活跃,现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多偏重于保护,对活力利用的有关规定及指引较少,这既是永庆坊项目可以开展的条件,也是其备受争议的原因。

2 从永庆坊微改造看广州城市更新机制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推动作用在广州市城市更新局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永庆坊微改造项目即被提出,成为广州新世纪以来首个在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改造项目,其中,广州城市更新体系的建立对永庆坊微改造项目起着必然的推进作用。

(1)新政策的推动2015年,广州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城市更新局,随后在2016年1月,广州市政府颁布了《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及其配套文件,提出“微改造”更新方式,指“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保留修缮,以及整治改善、保护、活化,完善基础设施等办法实施的更新方式”1,主要针对建成区中低效用地和人居环境差的地块。

鼓励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因地制宜地采取以整饬修缮和历史文化保护性整治为主的多种方式,鼓励合理的功能置换、提升利用与更新活化,同时凝聚社会共识、吸引社会参与、加快更新改造进程。

“微改造”政策的提出,使因大部分被腾空的房屋导致居住环境差、社区安全差、房屋质量差的恩宁路有了一条新的探索方式。

永庆坊项目在新政策的支持下,保留原有街巷肌理、修缮两栋文物建筑、整治公共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功能置换,导入众创办公、青年公寓、教育培训三大产业,重塑区域活力。

(2)新合作方式的推动《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中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更新原则,既控制市场力量的发展方向,又为市场力量提供新机会,是城市更新中政府和市场合作的新方式。

在此条件下,荔湾区城市更新局针对永庆坊微改造项目,提出“政府主导、企业承办、民众参与”1《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第十四条。

的原则,制定《永庆片区微改造建设导则》,以出租7200平方米房屋物业15年为条件,引入万科企业,由企业负责微改造范围内的房屋修缮维护、产业引入及商业运营工作,运营期满后,企业无偿将物业交回。

这种新的合作方式,改变了以往仅由开发商决定片区发展方向的更新模式,政府开始以参与者的方式对永庆坊项目提出明确的改造目标——打造创意创业产业园,同时制定相应的建设导则,指导企业对改造范围内建筑的保护与活化。

3 永庆坊微改造引发的启示3.1 应探索适宜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理念在永庆坊微改造的争论中,专家学者的不同声音其实就是不同保护理念在这一特定空间下的碰撞。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主要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街区层面,主要关注街区的整体性和延续性;第二个是文化遗产层面,法规认可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有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强调的是“不改变文物原状”,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广州历史建筑强调保护建筑的价值、特色,要求在不改变外观的风貌的前提下,重点保护其主要立面、主体结构、平面布局和特色装饰、历史环境要素及特色价值部位、材料、构造、装饰等,被鼓励功能改变等多方式的合理利用;第三个是非保护对象层面,要求其主要建筑立面不能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

在国际上,1976年通过的《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内罗毕建议)》和1987年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华盛顿宪章)》提出了历史地区保护和利用的内容,《内罗毕建议》指出“保护是指对历史或传统地区及其环境的鉴定、防护、保存、修复、修缮、维持和复兴”,“确保古迹和历史地区的景色不致遭到破环,并确保历史地区与当代生活和谐一致”,特别强调“保护与修复工作应与复兴举措共同推进,适当保持现有功能,并增加具有生命力的新功能(包括贸易、手工艺等)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使“这些历史地区的保护、保存和修复及其发展并和谐地适应现代生活所需的各种步骤”。

《华盛顿宪章》规定了历史地区的保护范围不单是建筑物本身的内部和外部,还包括了外部空间环境,如街道、绿地、空地等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保护的同时,强调了“当需要修建新建筑物或对现存建筑物进行改建时,应该尊重现有的空间布局,特别是在规模和地段大小方面。

与周围环境和谐的现代因素的引入不应受到打击,因为,这些特征能为这一地区增添光彩。

”结合广州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和国际上的保护理念,应总结适宜广州现状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理念:首先,应明确不同的保护对象要对应不同的保护利用原则,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分级、分类型进行包括文物古迹建筑、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内其他建筑的保护,遵循各自不同的保护和修缮要求进行设计和实施,鼓励合理的利用;其次,应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结合现代生活方式,不同历史文化街区要对应不同的发展方向,这里存在着不同层面的策略线索,包括认识论、方法论和人口学三个层面的问题,在规划允许的特定区域通过现代因素的和谐引入(包括新建筑物或改建现存建筑物),为该地区增添光彩并保持其可持续发展。

3.2 应建立完善、高效的微改造管控机制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去进行已是社会共识。

广州市先后颁布了《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2013年)、《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年)、《广州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2014年)、《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2015年)、《广州市历史建筑维护修缮利用规划指引(试行)》(2015年)、《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6年)等,这些条例和法规与国家其他相关法规制度一起建构起“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以及“文物古迹”的层级保护体系,明确了保护的分级、分类型管理机制和保护工作流程,但由于相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缺失和滞后,保护层级体系范围界定的逻辑结构不清晰,保护规划实施的目标性不足,使得保护与改造利用的理念存在模糊甚至混乱,以致将文物古迹保护与历史建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同区域的保护与改造要求混淆来谈,既有重叠交叉,又以偏概全,使实际保护工作莫衷一是。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应以城市更新“微改造”为落实点,通过建立完善、高效的管控机制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

广州当前的城市从增量发展步入以存量优化为主的阶段,城市规划管理机制需要创新,要明确“以发展与治理为导向”作为目标,以强调规划价值目标为导向,以强调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强调实施运行机制为导向,尤其是面对城市建成区,如何维育好其人文品质、环境品质和可持续的活力,这需要从管理制度和部门职能上进行转化,既要保留政府作为行政机构的职能,又要建立协调、沟通平台机制,构建起社会职能,城市更新局的设置就是这种制度机制转变的体现。

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通过城市更新部门协调相关各部门,明确目标导向下的各司其职、分工清晰,从各个职能环节完善调整相关的城市更新与保护利用政策,划定相关保护条例法规中的模糊界限,填平不同层级之间的制度罅隙,明晰审批流程,保障微改造项目高效、顺利地推进。

在广州历史文化街区管控机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可借鉴香港市区重建局对文物古迹保护利用的经验,设立具有政策统筹和研究能力的保护与利用咨询委员会,整合现有的名城委员会,起到政府内部的协商、咨询、沟通、监督作用,共同把政府对“微改造”的管控工作从前端规划向后期推进实施、保障成效延伸。

3.3 应构建社会合作的运行机制《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提出各项更新改造要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节约集约、利益共享、公平公开”的原则,但该办法中并未明确给出这种完全不同于增量发展时期土地经济模式下的市场运作方式的社会合作下的市场参与措施。

永庆坊项目对这种新的市场参与方式进行了探索,通过将政府产权交易平台引入社会企业,保持政府对房屋(公房)的所有权不变,变更房屋使用功能,将经营权交与企业改造运营,约定期限满后,由政府收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