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历史街区图底分析

合集下载

“历史性的”与“历史中的”——对广州恩宁路历史街区延续与保护

“历史性的”与“历史中的”——对广州恩宁路历史街区延续与保护

“历史性的”与“历史中的”——对广州恩宁路历史街区延续与保护问题的思考‘Historic’ versus ‘in History’: Reflections on the Regeneration and Conservation Plan of the En’ning Road Historic District in Guangzhou潘玥Pan Yue摘要:文章聚焦广州恩宁路历史街区的改造案例,综合分析和反思了业内历史环境保护与发展理念成熟度,并为恩宁路后续二期改造的适度介入和保护性干预给出了初步的参考意见。

文章首先对恩宁路历史沿革、保护规划编制历程,永庆坊社区微改造等方面进行回顾和梳理。

在此基础上对照一期改造与保护规划文本指出一期改造的不足,分析得出保护规划中显示的恩宁路后续二期改造难点。

进一步结合《瓦莱塔原则》及理论关联域中涉及风土建筑群的处置方式和立场,指出已有理论成果对于恩宁路二期改造的启示。

最终以“历史性的”与“历史中的”角度对如何看待恩宁路历史街区延续与保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剖析和思考,指出中国具有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矛盾的权宜方式,顺应和激发当地社群中的道德准则是一项真正能够实现持续性干预的保护手段。

关键词:历史街区;恩宁路;瓦莱塔原则;历史性的;历史中的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renovation of the En’ning Road historic dis-trict in Guangzhou, giving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offering references for the appropriate conservation interventions in the follow-up second phase of the renovation plan. First, the paper provides a retro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this historic district, the compi-lation of its preservation plan and the regeneration plan of Yongqingfang Community. Second,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first phase of the En’ning Road renovation and the potential difficulties faced in the second phas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principles, such as the V alletta Principles, and the theoretical discourses related to the treatment of the large number of vernacular buildings are reviewed to provided inspiration for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En’ning Road renov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the correlations and contradictions in the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heritage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people ‘in history’. It argues for a strategic balance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by complying with and stimulating the moral standards of the local commu-nity, which can truly realise sustainable intervention.Keywords: historic district; En’ning Road; VallettaPrinciples; historic; in history中图分类号:K928.7165;TU092.9;TU98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289(2019)02-0116-08DOI:10.19673/ki.ha.2019.02.013蜿蜒的恩宁路骑楼街是广州古老街区肌体上的一条大动脉,涵盖古西关的十一甫、十二甫一带。

039.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内城市更新机制浅论——以广州恩宁路永庆坊为例

039.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内城市更新机制浅论——以广州恩宁路永庆坊为例

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内城市更新机制浅论——以广州恩宁路永庆坊为例邓堪强,骆建云,汪田摘要:本文以广州恩宁路为例,通过总结永庆坊项目落成后的热议分歧点、梳理恩宁路近十年来的保护活化历程,讨论城市更新机制在历史文化街区中推动作用,从保护理念、管控机制、运行机制、公众参与四个方面对广州城市更新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保护理念,管控机制,运行机制,公众参与2016年9月,由政府主导、万科运营的广州恩宁路“永庆片区危(旧)房修缮与活化利用项目”(后文简称“永庆坊”)完成,作为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内首个以城市更新微改造方式进行的活化利用项目甫一亮相,即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打破了多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之间表面的平静。

永庆坊现状照片(自摄)在媒体报道中,各界热议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审批的工作流程、保护与利用的设计与建造措施、公众参与的机制,详见下表:正是这场通过媒体传播而展开的争论,使得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居民、社会团体、企业、媒体等多方力量积极关注城市更新微改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发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或活化的新思考。

1 从恩宁路的变迁看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历史沿革永庆坊所在的恩宁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东起宝华路,西与上下九—第十甫路相接,是一个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街区,除了保留有较完整的骑楼建筑和西关大屋,还集中了大量的人文史迹。

如永庆大街一巷保存有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祖屋;十二甫西街芽菜巷有詹天佑故居;八和会馆、銮舆堂作为这里曾经是粤剧名伶和粤剧堂口聚集地证明,至今保存完好。

2006年,广州在“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基础上提出针对中心城区发展的“中调”战略思路,确定中心城区疏解密度、提升功能、优化环境、保护传统、凸显文化的发展方向,开始启动老城区的成片危旧房改造。

恩宁路连片危破房改造项目作为广州“中调”的首个旧城改造项目启动。

2007年,恩宁路被纳入当时在编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历史保护街区”范围。

城市历史街区中的建筑设计原则——以广州市恩宁路为例

城市历史街区中的建筑设计原则——以广州市恩宁路为例

17 9 2年 1 1月 , 合 国 教 科 文 组织 通 过 《 护 世 界 文化 和 自然 联 保 遗产公 约》1 8 ;9 7年 1 0月 ,国 际 文 物 建 筑 和 历 史 地 段 理 事 会 通 过 《 盛 顿 宪 章 》 重 点 论 述 历 史 街 区 和历 史 环境 的 保 护 。 华 ,
年 ,广 州 市 对 历 史 街 区 的 更 新 改 造 在 学 术 界 以及 社 会 上 都 引 起 了极 大 的 关 注 和 争 议 。 2 1 0 0年 , 州 市 宣 布 启动 旧 城 改 造 广
马 的 石 柱 上 面 顶 着 扇 满 洲 窗 , 红 墙 外 面 是 巴洛 克 式 的 雕 花 纹
我 国 历 史 悠 久 , 市 中现 存 着 许 多 具 有 历 史 特 色 的老 街 区 , 城 如 上 海 的 多 伦 路 、 安 的北 院 门 、 沙 太 平 街 这 样 记 载 了城 市 历 西 长 史 的 传 统 街 区 ,这 些 历 史 街 区往 往位 于 城 为人 类 共 同 关 注 的 话 题 。 成
2恩 宁 路 骑 楼 街 区 的历 史 渊 源
作 为 广 州 的 标 志— — 骑 楼 , 实 是 舶 来 品 , 年 欧 洲 殖 其 早
它 们 其 中蕴 含 的 历 史 文 脉 也 被 掩 埋 与 割 裂 。城 市 中 的 历 史 街
民者 在 侵 占 了 东 南 亚 地 区后 ,为 适 应 当地 的气 候 而 衍 生 出 来
区就像 古树 的年轮 , 记载 着城市 的历史。有效保 护和合理开发 历史街 区 , 才能延续城市 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 。现代城市 改
造 和 建 设 不 断 的进 行 形 成 了城 市 街 区 的不 断 更 新 , 同 时 由 于

荔湾古街漫步发现广州老城区的历史记忆

荔湾古街漫步发现广州老城区的历史记忆

荔湾古街漫步发现广州老城区的历史记忆在广州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中,荔湾古街是一条令人心生向往的地方。

这条古街承载着广州老城区的丰富历史记忆,漫步其中,仿佛能够穿越时光,领略到广州历史的魅力与独特之处。

一、古街的历史渊源荔湾古街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早在明代就形成了,是广州最古老的商业街之一。

当时,这里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道,各类商号云集,繁盛一时。

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荔湾古街逐渐沉寂下来,成为了广州老城区中的一片宁静角落。

二、街道的建筑特色走在荔湾古街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里的建筑大多保留了欧式风格与广府建筑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古街景观。

这些老式建筑彰显了广州的多元文化特色,也是广州老城区历史发展的见证。

三、古街的历史文化荔湾古街作为广州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这里曾是广州的商业中心,各种物资的交流与贸易在这里进行。

同时,广州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门户城市,许多外国商人在这里建立了商会、领事馆等机构。

这些历史的痕迹,使得荔湾古街成为了承载广州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

四、古街的传统行业荔湾古街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行业,这些行业同样见证了广州古城区的发展与变迁。

例如,荔湾广绣、陶陶屋佛教画以及木制手工艺品等,这些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古城文化的魅力。

五、古街的美食文化广州是美食之都,荔湾古街自然也不例外。

这里有许多传统的广式小吃店,如荔湾糖水、肠粉、鸭脖子等,每道美食都承载着广州老城区特有的味道与情怀。

品尝这些美食,不仅能够满足味蕾的享受,更能感受到广州人对美食的热爱与情感。

六、古街的当代艺术荔湾古街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也是当代艺术的展示平台。

近年来,许多艺术家将这里作为创作的地方,通过艺术作品展示广州的历史与文化。

这些当代艺术作品与古街的街景相得益彰,既凸显了广州的传统文化,又展示了广州的艺术氛围。

七、古街的保护与发展如今,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荔湾古街面临着许多保护与发展的问题。

1400.由“恩宁路事件”看广州旧城更新与公众参与

1400.由“恩宁路事件”看广州旧城更新与公众参与

1400.由“恩宁路事件”看广州旧城更新与公众参与林冬阳周可斌王世福摘要:对广州旧城保护更新历程进行总结,以新一轮旧城更新改造的试点恩宁路地块为例,比较了各阶段恩宁路更新规划方案,分析了最终获批方案的创新性成果。

从公众参与的角度阐述了恩宁路更新改造中各利益主体参与过程,指出“恩宁路事件”的公众参与属于“象征性参与”阶段。

最后针对恩宁路现状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恩宁路更新规划的落实需要“参与式规划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恩宁路;广州;旧城保护更新;公众参与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是环境的使用者和城市居民参与对城市规划的调查、构想、评议和决策等城市建设的过程[1]。

20 世纪60 年代初,随着对现代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的批判,公众参与进入规划界。

公众参与规划在国际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较快发展,要真正全面认识当代西方城市规划的发展,公众参与是不可缺省的重要方面[2]。

1965 年,保罗·大卫多夫(Paul Davidoff)在《规划中的倡导性和多元化》(Advocacy 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中提出“多元化倡导性规划”的概念,强调规划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3,4]。

1969年,谢里·阿恩斯坦(Sherry Arnstein)发表了《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被认为是一本经典的公众参与理论指导。

她在文章中提出了3类8层次的公众参与阶梯理论。

按照公众所获决策权大小,从下向上分别为“无参与”、“象征性参与”和“市民权力”3大类[4,5]。

我国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城乡规划法》在“城乡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实施”两个部分中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规划的要求,但不少学者认为,滞后的规划理念和技术、强势的政府意志、缺乏健全的相关法律体制、薄弱的公众参与意识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公众参与规划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6]。

跟着小记者漫步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

跟着小记者漫步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

跟着小记者漫步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作者:来源:《都市人》2024年第06期说起永庆坊,同学们应该都不陌生,它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独具粤韵情调、彰显岭南文化的历史文化街区。

但是,同学们知道吗?在永庆坊的横街小巷里,藏着许多“非遗”文化宝藏,包括广彩、广绣、珐琅、骨雕、榄雕、醒狮、饼印、箫笛、古琴等。

众多“非遗”大师进驻永庆坊,开设工作室,让这些“非遗”文化与西关风情完美融合,增强“非遗”文化的生命力。

同學们是否迫不及待地想去一探究竟呢?下面,请跟随“广青融媒”红领巾小记者们的脚步,一起去看看藏在永庆坊里的“非遗”文化宝藏。

威风凛凛的广东醒狮“广青融媒”红领巾小记者、天河区骏景小学万哲明指导老师:谢莹广东醒狮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醒狮表演通常需要合作完成,一般是两个人舞一头狮。

舞者舞狮时注重马步,会踩各种道具,如高跷、梅花桩等配合表演,以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形态和精气神韵。

早闻广东醒狮威风凛凛,其传承人是赵继红宗师,他被称为“南狮王”,因此,我决定到永庆坊的“赵家狮非遗生活馆”一探究竟。

一进到展厅,我就被墙上悬挂的各种色彩艳丽、造型威猛的狮头所震慑。

我了解到,广东醒狮中最经典的狮头是“刘关张”,这是以传统戏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脸谱为借鉴,经过油彩上色,勾画花纹,配以毛须、绒球、镜子等装饰物,看起来色彩艳丽又不失风采。

狮头的眼睛、耳朵和嘴巴皆可动,头顶还有一只角,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威严感。

展厅的文化墙上还展示着各种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中醒狮表演的照片。

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作为主色调而设计的“奥运五环狮”。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群众游行中,“东方雄狮”方阵就是运用了180头“奥运五环狮”。

通过参观,我对广东醒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也希望有机会能穿上表演服饰,亲身体验一把广东醒狮。

小记者的游览攻略“赵家狮非遗生活馆”虽然面积不大,可是内有乾坤。

广州市荔湾历史老城区路网优化策略

广州市荔湾历史老城区路网优化策略

广州市历史城区是传统风貌、城市格局和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区域。

经过时代的发展,现状道路网络已不能支撑机动化带来的出行需求。

广州市已经开展了历史城区(如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道路红线控制调整,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缺少对整体路网的优化。

文章选取荔湾老城区为例,力求在全面分析历史城区交通问题的基础上,以活化、提升历史城区为目标,构建高效、便捷的城市道路体系,促进历史城区的保护与优化提升。

一、荔湾老城区现状及存在问题荔湾老城区是广州市历史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十三行、陈家祠、沙面、西关大屋等。

范围为人民路—西华路—广三铁路—珠江(珠江大桥东桥—人民路)。

民国的拆迁筑路、近代方格网路网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街巷结构形态与高密度肌理,构成了荔湾老城区的骨架路(见图1)。

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荔湾老城区的交通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进一步恶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干道网络基本建成,次支路开通较低片区内规划干道网络基本建成,形成了“一半环三横三纵”的骨架路网。

但由 另外,较多次支路未按规划标准实施,宽度不足,且建成率仅为41.1%,未能发挥高效疏解作用。

2.交通量集中于骨架道路上,过境性交通占比高荔湾老城区区位重要,不仅承担着广州市内各区车流交换的作用,还是广州与佛山、中山等市交流的必经▲ 图1 荔湾老城区范围图2018.5| 63地面公交为主体,融合个体交通(步行、自行车、小汽车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和谐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组织优化,结合历史街巷加大历史城区支路网的增加慢行交通设施供给,如每条城市道路均有连续的、独立的自行车道、步道,增加旧城内公共自行车的供给,增设路段上的行人过街设施,增设电梯等无障碍设施等,提升慢行交通环境,逐条改造旧城内的城市道结合荔湾老城区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经验,提出荔湾老城区路网优化策略:1.构筑环线系统,屏敝过境交通,改善老城区交通环境利用快捷路二期形成外围交通保护环,屏蔽过境交通,降低进入荔湾历史城区的过境交通量(见图3)。

老城区历史街区城市更新功能初探——以广州恩宁路微改造为例

老城区历史街区城市更新功能初探——以广州恩宁路微改造为例

老城区历史街区城市更新功能初探——以广州恩宁路微改造为例摘要:历史街区通过更新改造整合现有的土地资源,可提高土地价值与经济效益,有效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的重塑与创新,不应只限于拆迁和重建,还应渗透着一层对土地的尊重。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街区恩宁路微改造恩宁路位于广州市西关文化的核心区,是该市现存最古老、各时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

其诞生于1931年,有18米宽、1公里多长,可并排行走八顶大轿,一时风光无限,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

一、城市更新背景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每一条老街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这些承载着无数人记忆的老街,更新改造后,都将是历史发展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比如成都的宽窄巷,济南的芙蓉街、杭州的河坊街等等,形成了城市独有的历史记忆,在现代城市的今天,展现城市曾经的历史。

本文以广州的恩宁路为例,简述城市更新的内容。

恩宁路集中了名人故居、会馆、骑楼建筑、碉楼式当铺、西关大屋、着名影剧院及河涌等各类极具岭南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粤剧、电影及饮食、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里有着浓郁的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街区内部还有八和会馆、李小龙祖居、詹天佑故居以及传统民居等历史建筑。

这样一处地方,因建筑结构老旧,出现多栋严重损坏房,几近倒塌;不符合先有建筑规范,采光、通风、消防等环境条件较差;单体建筑面积小,建筑密集,公共空间缺失等,面临更新改造。

2016年,万科成功将永庆大街片区改造为综合业态的新型街区,是一个平衡传统风貌和当代社区精神的多元化产物,而不是一味复古的空壳形象。

二、城市更新理念为了保护西关历史文化,延续街区的文化生态。

恩宁路永庆片区在城市设计层面上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理念,只做了“微改造”。

(即在维持场地现状格局、肌理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及保留修缮,以及整治、保护、活化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对建筑面貌和功能进行更新的一种策略。

)所以并未拆除全部任何承重结构和构件,只是梳理出一条串联起来的由实际街道和现有建筑组成的内街小巷,把原来历史形成的“死胡同”盘活,同时植入新的空间形态,创造丰富的空间体验,由此形成一个体验型、生活型的创意社区。

浅析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传统骑楼商业街区

浅析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传统骑楼商业街区

浅析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传统骑楼商业街区作者:郑子敏黄华明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0期【摘要】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在某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广州的骑楼建筑形式主要是由西方外廊式建筑演变而来的,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经济和风土人情下产生的建筑形式。

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对旧建筑进行保护和维护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广州;恩宁路;骑楼商业街区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141-01广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夏季时间长且气候炎热,雨水和阳光较充足。

因为受到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在广州的街头经常会出现骤雨和暴雨的天气,人们出门都会随身携带着雨伞,随时遮阳挡雨。

在广州市内有非常多的古建筑和旧址,骑楼就是其中较为出名的一类古建筑,主要分布在广州荔湾区、越秀区一带,本文主要是探讨广州荔湾区恩宁路一带的骑楼建筑。

一、广州恩宁路骑楼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背景在1931年,恩宁路的一头有两条村子,一个名为恩洲村,另一个名为宁溪村,在修建恩宁路的时候,必须穿过这两个村,后来双方协议将这条路命名为恩宁路。

如今恩宁路与龙津西路、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骑楼相连接,成为全市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

随着广州不断的城市化发展,新旧建筑在这座城市共处,城市的一些新建筑、新的交通都会给旧建筑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让新旧建筑在这座城市得到和谐共处,这成为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骑楼是一种外廊式建筑,在现代一般认为骑楼最早是起源于印度,是英国殖民者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

骑楼建筑在广东、福建、海南、广西及其周边地区都非常常见,最开始是风靡于东南亚地区,由海外华侨带回家乡,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

骑楼是一种近代的商住建筑,一楼作为经商的用途,楼上住人,一楼沿街面后退并留出公共人行空间,广州的骑楼主要是建在马路的两侧,跨越人行道而兴建的,建筑的下层部分做成柱廊或人行道,用以避雨、遮阳、通行等。

恩宁路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

恩宁路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

恩宁路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摘要:恩宁路历史街区的更新项目作为广州市旧城更新的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本文基于恩宁路的区位、历史条件和文化特质探究当下恩宁路街区保护与更新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通过对以恩宁路街区现状和作为试点进行的永庆片区微改造的观察,试着探索恩宁路街区的保护中的得与失,以及未来的保护方向,从而对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恩宁路;历史街区;保护;旧城更新;永庆片区;微改造1.恩宁路街区的背景恩宁路历史街区位于荔湾区中南部,属于荔湾老城区的核心区域,东起宝华路,北至多宝路,西南至恩宁路。

荔湾旧称“西关”,是广州的旧城。

民国时期,恩宁路历史街区商业发达,民居密集。

1931 年恩宁路由十一甫、恩宁东路、恩宁钟巷、恩宁北路修建和扩建而成,两侧随后发展成为商住混合的骑楼街,长度约 700米,其中遍布上百座历史文化建筑,并与另外三条相连的街道共同构成了全市最长并且最完整的骑楼街。

恩宁路历史街区中部即恩宁涌南边,骑楼街北边,以前是棚户区,有少量清代的青砖大屋,后期亦有重建,房屋多为低矮、密集的普通民居,建筑质量参差不齐。

恩宁路历史街区原本是一个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传统社区,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的使用功能呈现多元化发展,历史价值也随之变化。

2.恩宁路街区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广州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繁华的老城开始落寞,在破旧危房最多,以传统商贸行业为支柱的荔湾区尤甚[3]。

2006年,荔湾区政府提出,广州旧城改造将以恩宁路地块危房改造作为试点,并以多宝路以南,宝华路以西,恩宁路以北的历史片区作为改造的范围[4]。

然而,在2017年2月中旬恩宁路居民的联名书中却提到了改造在没有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的情况下就开工,有些建筑增加了高度、层数,影响了邻近居民家的开窗采光,甚至对居民的房屋造成破坏。

也无依法公示改造方案、征求居民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公众参与。

恩宁路调研

恩宁路调研

广州商业步行街活动行为调研——恩宁路、多宝路和宝华路本次调研基于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中对该商业街区的观察记录,利用本次环境心理学课程学习到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造意见。

恩宁路地块的商业步行街对比临近的上下九不行街略显逊色,尤其是恩宁路这条有着广州粤剧和铜器等历史文化印记的步行街。

我们采访过一位60岁左右的老伯,他从小到大都住在恩宁路,看着它从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变成现在因改造拆迁问题而变成的废弃骑楼群。

当年车水马龙的街道,街边门前的叫卖,络绎不绝的人流,骑楼下嬉戏的小孩,仍然历历在目,而现在半夜既然成为了垃圾废品转载的场地。

恩宁路的骑楼依稀还残留着作为发展成为商业街的潜在,马路的尺度上可以同时通行四辆车,同时骑楼下的人行道可以也是同时可以四人并肩走。

在现场可以看到现在有些小摊贩把座椅摆出人行道,可以看出骑楼商铺的空间太小,无法满足店面要求,但是同时这种做法还可以降低人流速度,让消费者放慢脚步。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人行道的有节奏的变化不仅可以在心里上让步行的消费者消除心理疲劳,还可以在某程度上吸引顾客。

宝华路的商业氛围相对较好,客流量也非常大。

宝华路的两边分布着很多条巷子,主干道上的商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巷子里面,这种商业渗透的能力可能与巷子的尺度、退让的方式和居民区的位置有关,另一方面,车行道路与步行活动之间存在依存关系,连接与补充,彼此依托相互渗透。

巷子的宽度虽然比较小,但是尺度上却刚刚好容纳下店铺拍出来的桌椅、太阳伞和客人过道,这样的空间不仅有比较好的围合感,私密性比较好,而且商业氛围够浓。

虽然街道很宽,但是由于人流量大一般很少车辆进入街道,而街道又因为有树木最为天然的遮顶,围合出更好的步行空间,两边的人行道却太窄。

多宝路也是一条商业氛围强的步行街,各种广州出名的小吃店。

多宝路从北往南依次是,开敞空间、灰空间、私密空间。

二层是居住的私人领域,室外是城市领域,领域给人安全感,而道路是个人生活向城市空间领域延伸的主要环节。

发掘历史街区新价值构建民间文化产业群——广州恩宁路骑楼街的保护利用

发掘历史街区新价值构建民间文化产业群——广州恩宁路骑楼街的保护利用

【 键 词 】 州恩 宁路 ;民 间 文化 ;产 业 群 关 广 【 图分 类 号 】 22 中 F 9 【 献标识码】 文 A
非物 质文化 遗 产 需要 物 质 的 时空 载 体 来传 承 。
各 地 名 城 的 历 史 街 区 就 承 载 了 千 百 年 来 的 民 俗 和 风
响 。在西 关恩 宁路 一带如 今仍 能寻 找 到昔 日粤剧 名
地” 文化名 人荟 苹之 区等 称谓 , 一 、 乃 一片汇 集 民 间文
化艺术 的热 土 。在此 盛 行 过八 音 会 馆 的南 享 南 声誉 的粤剧 、 被
外 国 友 人 喻 为 “ 璃 音 乐 ” 南 曲 , 们 构 成 了 一 道 玻 的 它 道 雅 俗 共 赏 的 文 化 风 景 线 , 成 了 一 条 集 民 间 观 形 演 文化之 大成 的特色 骑楼 街 。
杨 希 文 (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广东广州, 0 6 50) 10
【 要 】 宁路 骑 楼 街 区是 广 州粤 剧 南 拳 等 民 间 文 化 艺 术 的发 祥地 为抢 救 活 态 的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 承 城 市 文 脉 , 造 粤 剧 摘 恩 传 打
名伶 故居 展 览一 条 街 、 间 文化 艺 术 乐 园一 条 街 、 间 艺 术旅 游 商 品一 条 街 、 关 民居 民 俗 风 情 一 条 街 , 民 民 西 实现 民 间 文化 艺 术 产 业化 , 是 恩 宁路 骑 楼 历 史街 区极 有 创 意 的 保 护 规 划 方 略 则
2 0世 纪 末 至 今 , 宁 路 因 偏 于 一 隅 , 其 他 街 恩 与 区相 比较 少受 到房地 产大 拆大建 的影 响和外来 人 口 的 冲击 , 幸保 留下 一 些 粤剧 文 化 遗 产 及 其 生存 的 有

广州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多模态语言景观与互动

广州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多模态语言景观与互动

广州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多模态语言景观与互动第一篇范文广州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广州市的一个重要历史地标,它的语言景观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多种模态的语言景观,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恩宁路独特的文化氛围。

首先,恩宁路上的文字景观独具特色。

古老的牌匾、店招,以及墙壁上的历史标语,无不在诉说着这里的历史变迁。

例如,"平安堂"药店的牌匾上刻着古朴的汉字,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气息。

此外,还有一些墙壁上刻有革命标语,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些标语见证了广州人民的抗争历程。

其次,图像景观也是恩宁路的一大特色。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历史图片、壁画和雕塑,它们形象地展现了广州的历史文化。

例如,一些壁画以广州的传统民俗为题材,如舞狮、粤剧等,这些壁画让人们对广州的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此外,还有一些雕塑作品,如"三元里抗英纪念碑",它生动地展现了广州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场景。

此外,恩宁路上的声音景观也同样丰富多彩。

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广州方言、粤曲等传统声音。

例如,一些老字号的店铺里传来制作工艺的声音,如制作广式点心的敲打声、制作竹器的摩擦声等,这些声音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此外,还有一些街头艺人表演粤曲、粤剧,他们的演唱声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

在恩宁路,这些多模态的语言景观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互动的文化空间。

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景观,还可以参与到其中,如尝试制作广式点心、学习粤曲等。

这种互动性使得恩宁路的文化氛围更加生动有趣。

第二篇范文当我们谈论广州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多模态语言景观与互动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探讨一个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文化生态系统。

这个生态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它是如何与人们的生活发生关联的?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些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广州永庆坊的介绍

广州永庆坊的介绍

广州永庆坊的介绍
广州永庆坊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东边连接上下九地标商业街,南衔沙面,是极具广州都市人文底蕴的西关旧址地域。

这一带有广州保存最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和中西合璧风格的民国建筑,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按照“老城市,新活力”的总体要求注入新时代的城市生活形态,是广州市致力打造的、具有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都市生活融合的、中国新时期城市有机更新的标杆。

在这里,有古色古香的特色民宿,让人能体验西关老屋的生活;有精致的文化创意产品体验店,让人能感受传统手工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有极富特色的美食店铺,让人能感受时间的味道。

请你到荔湾来看老街

请你到荔湾来看老街

请你到荔湾来看老街
作者:刘奕杏
来源:《都市人》2020年第08期
我的家乡在广州荔湾区,这里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具有西关风情。

许多人说广州是一座节奏快,充满着喧嚣的城市,但由于在这快速的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忽略了它也有一份清净安详。

其中,西关骑楼是这里最为出色的,还有这里老字号的西关特色小店、岭南风格的老式街道就是恩宁路的重要标志。

即使现在的恩宁路不如以前那样人声鼎沸,但还是保留着那份老广们的人情味。

早些年,恩宁路进行了改造重建,自从这期旧城改造之后,它仿佛比以前更有历史韵味,这些建筑经过改造重建后,犹如时光倒流般,所有破损的地方都恢复他原来的模样,不知不觉地,这里成了一个复古风格的拍照圣地。

就算你在这里走过很多遍,你都有可能发现不了在这条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街里,却躲着一个旅游必打卡的地方——永庆坊。

每逢走过这里的人,一旦看到它的名字就好像中了什么魔力那样被它给吸引住,忍不住地想进去看一下,一走近就能感受到一股濃郁的西关风情的味道向我扑来。

改造重建后的居民楼,身临其中会让人突然有一种身处丽江的幻觉,仰望彩云飞,观古民居,旧貌展新姿。

以上介绍的这是一期的改造面貌,二期工程正在改造中,我们期待着明天的永庆坊变得更加美丽!
从前沉寂的老街变得更加整洁,更有生命力!。

关于恩宁路拆迁的建议

关于恩宁路拆迁的建议

关于恩宁路拆迁的建议
恩宁路的基本资料
恩宁路位于广州市政府西南方,东起宝华路,西
北至多宝路与龙津西路相接。

它诞生于1931年,有
18米宽,1公里多长,沥青路面,可以并排行八顶
大轿,一时风光无限,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

恩宁
路是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

恩宁路、龙津西路与第
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骑楼连接,成为全市最完整和
最长的骑楼街,分布了十几处文物古迹。

2007年底,恩宁路被广州市政府纳入旧城改造计划。

恩宁路沿路多为砖木混合结构的居民住宅。

恩宁路是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

恩宁路、龙津西路与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骑楼连接,成为全市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分布了十几处文物古迹。

恩宁路的改造
恩宁路是广州市政府实行旧城改造新模
式的试点,改造面积将达9万平方米,是近年
来广州危破房改造面积最大的一块,其改造将
在政府制定控规的前提下,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设计建设等全过程,骑楼建筑和保护文化都会妥善保留。

恩宁路改造地块位于多宝街中部,西北与多宝路、龙津路交接,东南延伸至十甫路,与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毗邻,总面积81146平方米,是昔日正宗西关大屋的汇集地,现有房屋1965户,面积149137平方米,区域内有泰华楼、八和会馆等历史、文物建筑。

对恩宁路改造的建议
1. 政府不应该强迫居民搬家。

2. 只能翻新一部分旧楼,否则西关骑楼文化就会消失。

3. 政府不能把恩宁路改造成一个休闲的地方(例如步行
街)……。

几代人回忆的广州老街,曾险遭拆除,如今成网红景点人流量暴增!

几代人回忆的广州老街,曾险遭拆除,如今成网红景点人流量暴增!

几代人回忆的广州老街,曾险遭拆除,如今成网红景点人流量暴增!来到广州旅游,你应该知道,这里不止有着高楼林立的摩天大厦,还有着承载历史文化气息的老街,比如曾是荔湾区经济核心的恩宁路。

这条建于1931年的老街,是当时西关最繁华的区域,洋行、戏台、服饰店、餐厅等应有尽有。

街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但像许多老街区一样,恩宁路也没能逃过城市化的进程。

但好在由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恩宁路的拆除改成了改造,将恩宁路逐渐开发成老字号一条街,主打文化旅游,这才有了“广州最美老街”的出现。

在广州,连续整齐的骑楼街已不多见,但走在恩宁路的大街小巷中,你一抬头,看到的就是复古骑楼林立,堪称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

骑楼都是中西合璧的建筑,窗户多数采用多种彩色玻璃,老广称这种窗为满洲窗,以前用的玻璃都是进口的。

漫步在恩宁路上,你会看到许多五六十年代的老商铺,在这片古旧的灰色中,一栋三层高、整修得明亮新净的灰砖小楼或许会引起你的注意,这就是曾有风光一时的粤剧祖屋广东八和会馆。

八和会馆的建立过程颇为曲折,1937年战争爆发,在战机的狂轰滥炸中,广东八和会馆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战争胜利后,八和子弟奔走呼告,到处募捐,义演筹款。

1946年,“八和会馆”再次在这个城市中出现,馆址迁至了恩宁路。

直到现在,每年从世界各地赶来这里寻根的粤剧艺人或爱好者不计其数,八和会馆也是最大限度上保留了粤剧文化,意义非凡。

在以前,铜器是身份的象征,只有西关大户人家才用得起,也因为手工打造的铜器不仅传热快,使用寿命也长。

今天的恩宁路上依然有几家老字号铜器店,店铺里挂满精致的铜器、铜盆、铜煲、铜水壶,以及栩栩如生的铜制艺术品,都传递着铜艺匠人的用心和娴熟的手艺,而这手艺也在一辈辈的传下去。

如今,老街商业化的趋势越加明显,像恩宁路这样,依旧保留最原始最真实味道的地方少之又少,也有广州老城区的人们,担心恩宁路失去以往的韵味,而被商业化代替。

这条古老的街道,每砖每瓦都记录着那些快被遗忘的过去,那些点点滴滴的西关风情。

恩宁路,西关“大咖”的绝密档案旅行通关秘笈

恩宁路,西关“大咖”的绝密档案旅行通关秘笈

恩宁路,西关“大咖”的绝密档案旅行通关秘笈-旅行通关秘笈-恩宁路,西关“大咖”的绝密档案“恩宁路”起源·名人故居藏巷里·八和会馆·铜煲铜捞·恩宁路的明天一个八十岁高龄的老奶奶,静静坐在城西一角,默念着流年里那一段段断续的记挂。

她,正是这座老城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恩宁路。

按照人类的算法,这个岁数也算是高寿。

放下盘发,细抚青丝,老奶奶可愿告诉我们,恩宁路的故事?·恩宁路,西关“大咖”的绝密档案恩宁路为何叫“恩宁路”那年1931,东临“西关商廊”上下九路步行街,西与岭南园林荔枝湾风景旅游区相连的这条路,似是襁褓婴儿,84高龄的她是目前广州连接最长、最完整的“骑楼通道”,分布了十几处的文物古迹。

说起为什么恩宁路取名“恩宁”二字?此处有段“古”。

这头是恩洲村,那头是宁溪村,穿过这两条村的路,自然而然,便取名“恩宁”。

这是史料记载的恩宁路地名的由来,而这条路也如它的名字一样,给人以安宁之感。

久而久之,人们都几乎忘了恩宁路取名“恩宁”二字,只记得恩宁在耳,自有生活恩泽、安宁之意。

恩宁路路名的故事,还有一段小插曲。

可记得小学书本上那个何济公药厂的车间女工向秀丽?这个勇敢无畏的广州女子,是何济公药厂舍身救火的革命烈士。

1966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将恩宁路改为“秀丽一路”以纪念之,直至1981年才恢复恩宁路之名。

恩宁路沿线名人故居、会馆、牌坊等文化建筑众多,就像一根丝线串起西关的一颗颗历史文化明珠。

MuaTrip带你打开时光囊,窥看恩宁路的前世今生。

恩宁路,西关“大咖”的绝密档案大咖荟萃,名人藏着巷里当你悠然走过恩宁路这不到一公里的街道,便可领略到骑楼街、西关麻石巷、趟栊门、小洋楼、竹筒屋的风貌,勾起对西关文化悠长而深刻的记忆。

沿着芽菜巷石板路前行50米,便是詹天佑故居。

屋内陈设简单,保留青砖、木趟栊和满洲窗等西关大屋的传统特色,众多小物件书写着中国铁路与詹天佑的大故事,仅此纪念“中国铁路之父”的伟大杰作――京张铁路。

恩宁路骑楼建筑的概况1

恩宁路骑楼建筑的概况1

恩宁路概况在广州市地图上 ,有一块龟板形状的历史街区 ,周边围绕着一圈生动醒目的骑楼长街。

恩宁路就是这条骑楼长街的一部分。

东端与之紧紧相连的是全市商业中心之一、全国著名的“西关商业中心”——上下九路步行街旅游区;西部相连的是集优美古典园林的荔枝湖风景旅游区。

特殊的文化背景 ,使这里具有发展民间文化产业的优势 ,树立起全球粤剧文化发祥地的形象而十分令人关注。

恩宁路地段为珠江冲积平原水网地带 ,历史上呈“河涌纵横、舟楫往来,虹桥涉水、柳岸成街”的水乡风光 ,财旺人旺。

自 1920年以后 ,街道逐渐扩建成马路 ,全长 750m,宽 1814m 。

百年来素有“广东粤剧粤曲之乡”、南拳“武术世家发祥之地”、“龙虎武师培训基地”等称谓 ,乃一片汇集民间文化艺术的热土,,形成了一个富集民间观演文化之基因的特色骑楼街区。

“施恩栽艺、宁静致远、平民化”乃恩宁路的典型文化特质。

一、 广州骑楼街的起源及其时代背景(没找到专门研究恩宁路的历史变迁)骑楼就是骑在路上的楼。

广州骑楼街是在马路两侧 ,跨越人行道而兴建的,成行成片的骑楼组成建筑景观 。

骑楼街随着马路的开辟而产生 ,骑楼街与马路相依联。

在本世纪20年代以前,广州还没有骑楼 ,这可以从当时的风景摄影和绘画作品中得以证实。

广州的骑楼是在城墙拆毁之后 ,大规模兴建马路的同时出现的。

现今仍存的骑楼没有超过 75年的历史。

民国7年(1918)广州市市政公所成立后 ,首先在当年火灾后的永汉街(原为永清街)拆城门修建了 137米的永汉路,继而又拆除城墙 ,先后筑成大德路 、大南路、文明路、一德路、泰康路、万福路以及太平、丰宁 、长庚路(今人民南、中、北部分)和越秀路 。

其后又开辟了东西向的道路干线如德宣路等,南北 向的干线如维新路等。

为适应西关商业区和贸易发展需要 ,同时期又开辟了上下九路 、沙基(今六二三路)等 ,1925年又筑成十三行路 。

据查 ,第一批骑楼的产生是西关与旧城区接壤(原西城墙基)的马路两侧 ,大约在丰宁路和上下九路一带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