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党建工作协同育人实施路径研究——以珠海科技学院为例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
【摘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是高校德育适应新的时代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客观需要,也是基于两者人才培养任务、对象、目标的内在一致性的现实考量。
实现两者的协同创新要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形成教育合力,实现高校德育总体目标。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伴随着我国国际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大学生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时代特征。
部分学生政治立场摇摆、价值取向物质化、道德水平下滑和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凸显。
如何在新的教育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引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是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难题。
协同理论通过重新优化组合复杂系统间要素组合方式和沟通方式来达到提高系统功能,为我们提供了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大系统实现创新发展思路。
一、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内在逻辑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系统的子系统,两者之间既有严格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
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既是实现德育总体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两者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两者之间的协同创新具有实践基础和现实必要性。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间的联系为协同创新提供了现实必要性,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任务、对象和内容的一致性为协同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
两者虽然分别属于不同学科,但教育内容具有很大的重合性,两者互相补充。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两者的工作队伍也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具有协同创新的人员基础,有利于协同创新工作的开展。
构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是基于目前两者间由于部门分工和学科划分造成的教育力量分散,教育合力不强的现实基础上的综合考量。
协同创新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高校党建工作进行与发展。
学生党员在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会对其他学生形成很大的影响,起到模范和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学生党员分布广泛、影响力大、执行力强的优势,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在客观上形成一个影响广泛,战斗力强、觉悟水平高的学生集体,可以增强党的组织力、号召力、吸引力,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研究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研究摘要:高校的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主要任务的关键,党建要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各项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党建和思政工作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围绕大学生的基本需求而展开,在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成长过程中体现引领作用。
要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打开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新局面;要借助广大思政工作者思想理论水平、实践工作水平的提升,建立党组织与学生联系的桥梁;要通过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实现手段,两者之间互相联系又存在差异。
高校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的意识,相互借鉴教育内容和方式,在理念、制度层面不断地促进二者深度融合,以提升党建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完成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育人目标。
1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1.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高校党建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而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党建成效的必然路径。
高校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并且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将对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化为互相促进的力量源泉。
高校作为培养教育人才的主体,要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校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构建二者协同育人的新载体。
1.2高校党建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组织保障高校要推进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工作引领“立德树人”工作,不断健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各高校纷纷加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不平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内容和方式有待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有必要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进行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突破传统思维,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朝着更加科学、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协同创新的实践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协同创新路径,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深入研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对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研究意义】2. 正文2.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指钡学校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围绕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学生党员组织建设优化、学生党员工作载体建设完善等方面进行的工作。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学生队伍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使得学校党建工作难以全面覆盖。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带来新的影响,学校需要及时跟进与应对。
学生党员工作的现状表现在组织建设不够健全、组织机构设置不够科学、组织活动开展不够精彩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研究
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研究作者:郭凯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06期摘要: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协同育人”指的是两者的协同创新、同向同行、1+1大于2,最终形成高校“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
构建协同育人的路径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建立有效机制,加强两者协同;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建立学生党建导师制;重视同龄人的正向引领;改革创新教育形式;整合内外环境力量等。
关键词: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立德树人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党的建设的重点工作,这两部分工作深化改革并协同育人有助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如何做好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断和思想。
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二者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之中,且呈现出协同创新、同向同行、1+1大于2的特点。
协同育人是基于协同论而提出来的。
协同论告诉我们,系统能否发挥协同效应是由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组分的协同作用决定的,协同得好,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就好。
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人、组织、环境等各子系统内部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目标齐心协力地运作,那么就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指的是两者的协同创新、同向同行、1+1大于2,最终形成高校“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
一、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虽然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实现目标以及工作内容等基本一致,但两者没有形成合力,相互配合、协同育人的效果不佳。
目前多数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
学生党建工作由学校组织部负责实施,开展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培养、考察、发展、转正等一系列工作。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与路径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与第一篇范文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二者协同育人的价值与,以期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价值彰显1.1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建作为党的事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
二者协同育人,有助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青年。
1.2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3 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需要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严峻,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破坏活动。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有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探索2.1 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根本保证。
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高校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2.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 深化课程思政改革课程思政是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
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关键因素。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
三、结语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浅析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如何协同发展
浅析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如何协同发展摘要: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作为高校两大重要教育内容,两者之间具有密切关联,其核心内容为育人,宗旨为通过正能量思想、教育信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推进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模式,有助于提升两者教育工作质量。
因此,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重视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调发展,以党建工作为思政教育指明方向,以思政教育为党建工作奠定基础,进而促进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等院校;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引言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提供人才的基地,通过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可以给在校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与价值理念。
但是国内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在进行中还存在着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以及部门职能划分不清等。
所以有关部门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一步提升并强化党建工作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的整体协同发展力度。
一、发挥思政教育的党建工作带动作用高校在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中,发挥思政教育党建工作带动作用,进而实现两者的融合,发挥各自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育人成效。
首先,思政教育内容作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应以思政教育内容,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理论知识的丰富。
例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导向,加强学生思想层面教育,增强学生党性教育,使学生能够自觉、自主的入党,引领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针对一些入党动机不纯的学生,应以思政教育内容为引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党建工作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楷模,以楷模为榜样,实现学生发展目标,发展成为优秀的党员。
加强思政教育内容引领,使学生能够忠于党,坚守信念,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发挥党建工作对思政教育引领教育成效,实现两者的融合,加强学生党建教育力度,培养学生党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到党建工作中。
二、建立协同性教育理念就当下国内高校发展而言,各高校在落实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改革任务时,必须要清楚认识二者的实际关系和内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要以协同发展为基本理念,对教学活动和教育内容进行科学的引导,确保在校学生可以系统学习。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摘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的交互早已变得越来越容易,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快速而且又大量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
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合起来在网络平台进行分享,以便于让更多的人都知道。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大量的信息在网络上传递,有利有弊,对于有益之处我们应该大力发扬与提倡,而对于弊端也更应该进行避免,这就要求高校在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争取做到与时俱进,遇到问题积极解决而不是采用回避的方式。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想政治;积极解决当前,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高校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都致力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去改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期建立起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境界。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面对这诸多的新情况与新变化,构建二者协同育人模式,才能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达成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目的。
一、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一)有利于顺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当今社会是经济的社会、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全球命运共同体的社会。
但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应运而生也产生了很多衍生问题,尤其是教育这一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技能的教育和养成,更是思想的启蒙、思维的培养、道德的浸润,是一个比较花费时间的事情。
所以出现的这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政府要考虑到应该协同发展、全面发展,尽可能地抵制高速发展带来的弊端。
(二)要改变行为,先改变思想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是基础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由于当前社会和时代特征的影响。
比如;充斥着享乐主义文化、利己主义思想等等各种思想,导致很多学生没有节约意识和对忧患意识的缺乏,这些思维模式的蔓延,极大地影响了具有很强可塑性的大学生。
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探究
125作者简介:尚丹蒙(1993— ),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塑造积极正向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尤其是在这个新媒体时代下,各种海量的信息影响着高校学生的行为方式、认知模式和思想意识,必须把握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性,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一、高校学生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积极意义(1)有利于提升高校教育工作实效性。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有助于让大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三观,尽管从本质上而言,党建与思政教育在内容上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但两者互为基础和理念支撑,都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
深度结合两者进行教育工作能在这个全新时代下提升高校教育方向的明确性以及教育成果的实效性。
(2)有利于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引导性。
开展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有助于正确引导思想理论教育,持续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渗透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思政教师和党务工作者在协同育人工作中要重视将先进精神讲解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思想建设,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3)促进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深度融合。
党建工作的高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政治教育基础的牢固性。
以往的教育模式以知识理念灌输为主,并未详细讲解其中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精神,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言是有较大局限性的[1]。
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能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教育层面上的协同化有助于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素养水平。
二、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策略(1)致力于科学教育机制的建设。
党建工作是开展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具有高效性的党建工作有助于提升一个组织的团结力、战斗力以及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证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条件,高校要准确定位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性质,有机的将两者融合起来,建设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协同教育机制,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接触更多关于共产党历史以及先进思想,联合高校多个部门形成密切协作关系,奠定开展协同育人模式的基础。
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研究
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研究摘要:当前国内高校的学生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成长期,这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并且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进而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应积极开展党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协同发展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
新时期下,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和创新者,其思想政治水平与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建工作,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概述新时代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的入党积极分子,坚持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成效,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但是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趋势,这就要求高校党组织要与时俱进,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好党建工作的主导力量,使其成为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现状分析目前,部分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这就使得一些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较差,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浅析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如何协同发展
浅析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如何协同发展作者:刘利君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11期【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保证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之间的协同发展十分重要,优化高等院校的整体办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成效,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之间的协同发展,期望经过本研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党建工作;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19-01在我国高校实际工作当中,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至关重要,两者存有的目的性十分明显,并且对高素养人才的培养产生着重要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等院校在展开思政教育的同时,应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根据党的指示展开工作,为我国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之间的协同发展,是我党逐步发展的前提条件,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做好高等院校思政工作至关重要,其和我党党员干部的整体素养紧密关联,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过程当中,应加强大学生的思政通识教育。
与此同时,党建工作主要是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前提下展开的,其属于对大学生的深入教育,如若没有办法保证思政教育的质量,党建工作变没有办法顺利展开。
除此之外,根据个体实际成长规律分析,思想发展应循序渐进,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之间的协同发展,一方面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于全面发展产生着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为党建工作的正常展开提供人才条件。
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之间的协同发展,可以打破学生忽略思政教育的现象,现阶段,在我国高等院校当中,大学生的功利思想十分明显,某些学生在这样的影响之下,将自身的实际情况放在重要位置上,某些大学生的动机可能并不单纯。
而党建工作和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分离特点,造成高等院校没有办法掌握大学生的动机,只能由大学生的表现着手,这样的方法具备一定程度上的不科学行。
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的理论与策略分析
基金 项 目: 本 文 系北 京航 空航 天 大学基 本科 研 业务 费课 题“ 高校 学生 党建 与 思想政 治教 育协 同融合 的 理论研 究”
( 课 题 编号 Y WF 一 1 2 - L S J C — O 0 1 ) 研 究成果 。
中图分类 号 : D 2 6 7 . 6
吸 引力 。
协 同融 合 的新 内容 、 新形式 、 新机制 , 不 断提 高 二者 工 作 的 针 对性 、 实 效性 , 对 培养 创 新 型高 素质 人 才 , 培 养社 会 主义 事 业 的合格建 设 者和 可靠 接班 人具 有重要 的现 实 意义 。
一
、
高 校 学 生 党 建 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相 互 关 系
党 的 建 设 也 是 紧 紧 围 绕 培 养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合 格
养 、 教育 、 管 理 的实 践 活动 。 高校 学 生正 处 于世 界观 、 人 生 观、 价 值 观 形 成 的 重要 时期 , 随 着 越 来 越 多 的学 生 加 入 到 党 员 队伍 中来 , 高 校基 层 党 组 织 已成 为他 们 学 习 、 交 流 的 平 台 。而 高 校 基 层组 织 正 是 高 校 党 建 全部 工 作 和 战 斗 力 的基 础 , 是宣 扬 和贯 彻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理论 体 系及 党 的 路 线 方针 政 策 的推 动 者 、 组 织者 、 实 践者 , 发挥 着 战 斗堡 垒 作 用 。 因此 , 通 过 加 强 学生 党 建 工 作 , 创新 党 内组 织 生 活 的内容和形式 , 使 之讲 求 实 效性 、 突 出时 代 性 、 体 现 特 色 性, 可 以为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开展 提供 可靠 的组织 保证 。 2 .思 想政 治教 育是 促 进 高校 学 生 党 建 的 有 效 途 径 。
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
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作者:郑帅白小雪来源:《文教资料》2021年第02期摘要:高校作为教育基地,应通过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发挥二者协同育人的作用,培养更多思想先进、品格高尚的优秀人才。
本文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关系,了解二者在协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对策,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党建工作作为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支撑,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通过思想的引导确立高校在育人方面的主动权。
”以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阐述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方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一)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关联性.在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阶段,为提高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向社会输送更多专业能力强且自身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人才,满足当前社会各个岗位的需要,大部分高校联合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服务。
基于此,在实施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模式之前,需要明确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以便二者相互补充,实现培养高素养人才的目标。
高校党建工作部分内容涵盖思政教育内容,思想引导和教育更是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二者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部分高校为使更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能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满足各大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制订思政教育计划,设置教学内容时,会引入社会中存在热度的政治问题,并以此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问题,认识正确的政治理念和思想。
通过这种潜在的融合体现思政教育时代性特征的同时,为党建工作带来帮助,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
(二)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党建存在的差异性。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收稿日期:2020-12-18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网络金融对滁州市农村银行的影响分析 (项目编号:201810377010);滁州学院党建项目 四带动,四增强 提升党建育人实效 (项目编号:DJ2020B10);滁州学院质量工程项目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教学优化设计研究 (项目编号:2018JYC003)㊂作者简介:曹文涛(1990 ),男,安徽滁州人,滁州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㊁创新创业㊁就业指导㊂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曹文涛(滁州学院,安徽滁州㊀239000)㊀㊀[摘㊀要]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教育责任,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㊂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㊁内容㊁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共通之处,能够通过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㊂但在实际教学中,二者却难以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导致双方并未发挥出应有的育人作用㊂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二者协同育人的可行性,并针对性探讨了协同育人的可行策略,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㊂[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11X (2021)10-0106-02doi :10.3969/j.issn.2096-711X.2021.10.048[本刊网址]http :// ㊀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高校应培养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㊁认可党的路线方针㊁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优秀人才㊂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抽象化㊁理论化特点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而高校党建又只能面向少数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并未通过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㊂事实上,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具有共通之处,采取协同育人模式能够通过双方互补实现彼此提升,这就要求高校积极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建设,以不断提高高校育人水平㊂一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现状(一)协同育人力度不足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具有大致相同的工作目标,且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向上具有一致性,在理论上能够形成协同育人模式㊂但在实际教学中,二者并没有有效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辖,而部门之间并没有形成教育合力㊂高校党建工作主要由高校党组织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发展和培训学生党员,以及其他党务党建相关工作㊂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成为政治信仰坚定㊁道德品质高尚的优秀人才㊂然而,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高校党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对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仅以完成高校党组织提出的基本工作为目标,这就导致很多高校党建工作存在形式化问题,难以真正发挥学生党员筛选与教育作用㊂此外,部分思想政治教师投身于科研工作中,而辅导员则面临着较多日常事务性工作,都很难积极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这就导致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力度不足,难以有效发挥人才培养作用㊂(二)协同育人机制缺乏创新全球化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了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其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转变,导致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与过去有着明显区别㊂尤其是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宽,思想政治教师的话语权威逐渐消解,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环境㊂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旧以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为主,使得学生往往对枯燥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缺乏学习兴趣㊂加上思想政治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力度不足,这种生硬的教育形式更进一步降低了思想政治的教育质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㊂(三)党建工作监督体系不完善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高校党组织建设日趋完善,学生党建工作愈发严格,选拔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党员已经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㊂然而,高校党建工作者数量相对较少,虽然辅导员也承担了一定党建工作内容,但辅导员大多以日常事务性工作为主,很多党务工作都由学生助理协助进行,这就导致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容易出现监督漏洞㊂这一漏洞容易出现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力度不足问题,造成学生党员思想怠惰㊁工作懒散等问题,没有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进而影响其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㊂二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的可行性(一)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联系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二者具备共同的工作目标㊂无论是党建工作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作为工作目标;其次,二者拥有相似的工作方法㊂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教育工作,通过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增强教育的感染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二者的教育内容相似㊂虽然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但都需要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党㊁爱国心理,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㊂可以见得,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具有共通之处,形成了协同育人的基础㊂(二)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作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相互补充㊁相互促进㊂其中,高校党建工作能够通过确保高校可以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宏观的方向指引㊂思想政治教育则能够在教育中拉近党和学生的距离,增强党吸收并601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第34卷第10期㊀总第296期培育优秀大学生成为党员的能力㊂从这一角度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党建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使党建工作不再是无根之水㊁无本之木㊂而高校党建工作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指引,能够通过思想引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与升华㊂由此可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能够通过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教育工作的创新,发挥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作用㊂三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一)建立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紧紧围绕着 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以发挥出协同育人的教育价值㊂高校应形成统一的协同育人理念,对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剖析其育人机制,形成全员㊁全程㊁全方位的 三全育人 理念㊂在协同育人中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通过实践增强育人的先进性和广泛性,加大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力度,并建立完善的引导和监督体系,从而形成长效的协同育人机制㊂此外,高校应不断优化协同育人的组织结构,通过发挥管理层的统筹协调作用,为协同育人的展开提供资源㊁环境㊁条件等方面的支持㊂(二)借助互联网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互联网的普及发展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其中各类思想鱼龙混杂,很容易动摇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人生观㊁价值观㊂互联网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㊂教师可以通过微博㊁微信㊁QQ 等网络社交平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建模分析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并针对性进行辅导㊂同时还能够准确的找出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因素,并适当的调整教育方案,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㊂(三)发挥朋辈的教育作用大学生党员应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影响其他学生㊂相比教师而言,学生往往更容易受到年龄相仿㊁兴趣相投的朋辈群体的影响㊂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一起学习和生活四年的同学所产生的影响力,甚至可以与父母相提并论㊂因此,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可以充分发挥出朋辈引导作用,树立大学生党员作为优秀典型,潜移默化地影响普通大学生,通过不断进行隐性教育增强协同育人的亲和力,提高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成果㊂(四)积极创新协同育人形式当代大学生每天花费在互联网的时间较多,很多学生都会在网络社交平台中宣泄情感㊂学生所发布的内容中往往包含了其深层情感与思维习惯,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中发布的思想动态,抢占互联网的教育阵地,改变传统单向理论灌输的教育理念,将互联网作为新的协同育人形式,在为师生交流搭建虚拟平台的同时,确保教师能够有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增强协同育人的先进性㊂(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不仅要表现在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接受和认同程度,还表现在学生能否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㊂而社会实践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最有效方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搭建新的协同育人平台㊂因此,高校需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类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验证理论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激发学生爱国㊁爱党㊁爱家的精神㊂通过丰富协同育人的内容和载体,让高校得以培养出更多政治信仰坚定㊁道德品质高尚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助力㊂结语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主要存在着协同育人力度不足㊁机制守旧缺乏创新㊁没有建立工作监督体系等问题,影响了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目标㊁方法㊁内容上具有共通之处,能够通过互补和互相促进增进高校育人水平㊂因此,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和优秀典型的教育价值,开展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工作,并将实践教育融入理论教育中,以不断提高高校育人水平㊂参考文献:[1]黄蓉生.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经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1):4-7.[2]詹丽萍.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考 基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5):134-139.[3]朱新洲,蒋琛.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3):61-62.Research on the Way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CAO Wen -tao(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 Anhui 239000,China)Abstract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important links in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ach bears different educational responsibilities and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talents.Therefore,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xpounds the feasibility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the two,and specifically explores feasible strategies for collaborative education,which is a synergy between colleg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reference.Key words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llaborative education(责任编辑:章樊)701第34卷第10期㊀总第296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Vol.34.No.10(Gen.No.296)2021年5月(下)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May(last half)2021。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作者:刘深诣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5期[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冲击。
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把握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优势,借助新媒体实现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和教育途径的创新,在尊重教育主体的基础上,积极建构符合高校发展实际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从而在提高学校党建工作质量的基础上,为全校师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作出贡献。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模式[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3-0188-01一、时代发展对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一)新时代的发展对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得以有效发展,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早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自由地搜集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而且所搜集到的信息数量是巨大的。
学生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将自己所搜集到的信息自由地进行共享,信息互动愈加频繁。
也就是说,新媒体的出现使学生可以更为自由地输入与输出信息,真正掌握信息的控制权。
但是,新媒体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除了给学生带来信息的益处之外,其还存在诸多不足。
比如,网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成为多元化思想、价值观相互冲突的阵地,各种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其中不乏一些消极思想。
学生在借助新媒体自由访问信息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这些消极思想,由于其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其思想也尚不成熟,在面对这些消极思想的时候,一旦达成思想上的契合,这些消极思想则会侵蚀学生,对其思维、思想等产生消极影响。
这也就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状众所周知,学校的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是相互联系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实现路径探究
学科探秦Disciplines Exploration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实现路径探究金少芬(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盐城224000)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呈现发展新形态,并面临全新的教育工作任务和挑战,为提高思政育人成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在协同育人理念下实现教学环境的优化与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深化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政课程的融合,并通过建设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方式,转变传统育人思想,树空协同育人理念,推动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调发展和联动配合,进而最大程度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使其明确价值取向,提高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水平及德育建设质量。
关键词协同育人理念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20.12.022Research on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Effect under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JIN Shaofen(Yancheng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Yancheng,Jiangsu224000)Abstract In the new era,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esents a new form of development,and is facing new educational tasks and challenge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mode under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it is necessary to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p rofessional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an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university curriculum,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We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thought,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linkage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o as to maximiz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make them clear the value orientation,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Keywords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colleg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la education;education effect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对于专业课程改革以及人才培育创新等工作发挥着积极作用。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作者:张皓来源:《办公室业务(下半月)》 2018年第9期【摘要】高等学校肩负人才培养的崇高使命,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也能够在育人环节上相互补充促进。
随着新形势、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探索两者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意义重大,为高校育人机制的优化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中国大学一般来讲有四个任务,分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
不论如何定义,高等学校最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即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人才培养过程中,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有效抓手和强力武器,两者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不同工作手段,均能发挥有效的育人功能。
“协同”在词语释义上有以下的含义,即“谐调一致,和合共同”“团结统一”“协助”“互相配合”,也可以解释为元素对元素的相干能力。
在本文中,在上述含义的基础上,解释为事物间属性互相增强、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相干更为恰当。
那么探究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就是探索使两者能够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方法,也是将育人工作向积极方向不断推进的一项工作。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状分析(一)研究现状分析。
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研究情况并不充分,以中国知网检索情况为例,关于两者协同育人的参考文献较少,阐述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的研究每年约300 余篇,更多的是对单一元素的研究。
通过对相关性较强的文献进行查阅和学习,可以发现针对两者协同育人的研究更多针对理论层面,用来指导实际工作的参考价值有限,需要对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有效方法进一步总结和探究。
高校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作者:张悦欧阳瑜杨放琼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22年第06期摘要:党建工作是高校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生命线,“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着力点。
新时代深入推进“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具有筑牢培根铸魂主阵地、开好党建工作“火车头”、做强“课程思政”助推器的重要价值。
文章分析了当前“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存在党建引领力度效度不强、思政资源互融互通不够、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足等困境,认为可通过探寻党建引领、元素互嵌、多方联动、平台搭建、机制保障“五位一体”协同路径,构建“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交叉融合,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建设双向提升、高质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党建;协同育人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的‘工程图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HNKCSZ-2020-0044)。
作者简介:张悦,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欧阳瑜,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杨放琼,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湖南长沙410083)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6-0095-04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应运而生。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着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国方案。
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入党建工作,二者融合相得益彰、互促互进,有利于形成育人新格局。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价值与现实困境,探索“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进一步丰富“党建+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促进“党建+课程思政”创新发展,以期为高校“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索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索摘要:加强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凝聚高校教育功能,促使高校思政教育主体愈发多样、内容愈发完善、范围愈发广泛、教育反馈效果愈发显著。
对此,在高校教育工作中,一定要通过完善教育理念、健全教育机制、优化教育功能等层面着手,并融合民族音乐的教育功能,促进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
本文着重探讨了对应的协同路径和方案[1]。
关键词:高校;党建;民族音乐;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路径引言:随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在各大高校党建工作中,已将立德树人当作一个核心的教学任务全面落实下去。
对此,在全方位育人工作中,通过融入民族音乐课程为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促使三方面能够凝聚成合力,能够发挥互相辅助、互相推进的作用,由此能够大大地增强高校育人功能。
本文首先探讨了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协同发展的意义,然后对其路径展开探讨。
一、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是实现育人。
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应用等角度,促进这两者主体的全面融合和统一,确保其育人功能能够最大化地呈现出来,那么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有哪些呢,具体来说,其表现在以下几点:(一)凝聚学校育人力量,打造教育合力在高校教育工作中,一定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导向。
学生党建工作主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是两大部门系统,尽管他们在业务方面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过却存在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大量具备创新意识、实践技能的优秀社会人才。
所以,这两者之间,虽然有区别,不过也存在衔接点。
对此,在两者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规避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其真正地发挥凝聚力而做铺垫。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改革和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创新,这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而言也是如此[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党建工作协同育人实施路径研究——以珠海科技学
院为例
近年来,高校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从二者针对的主体、指导
思想、队伍建设、各自工作体制等全方位构建大学生党建引
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
全过程。
珠海科技学院(以下简称为“学校”)抓牢关键少数、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断完善人
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抓牢“关键少数”,推进全员育人
“三全育人”的动力在“人”。
学校积极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全
面落实主体责任,重点加强思政队伍建设,重点在于抓住
“关键少数”。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推行理事长和党委书记一肩挑,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学校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率先推行理事长和
党委书记一肩挑,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
党
委会定期研究思政工作。
党委书记切实履行思政工作第一责
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履行抓思政工作“一岗双责”,不
断强化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工作
格局。
学校坚持把思政工作成效纳入对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
重要评价内容。
坚持每两年开展优秀党建与思政工作者评选。
落实党建责任制,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
核制度。
将思政工作考核结果和有关情况纳入党的纪律监督
检查范围,对出现严重失职失责行为的,严肃追究党组织和
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
二是建强思政队伍——每个学院配备专职心理辅导员,全体辅导员纳入教师编制。
学校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建设二级心
理辅导站,每个辅导站配备至少1名有心理学专业教育背景
的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选配2名学生安心委员,将心理健
康教育和思政工作进行有效结合。
学校将全体辅导员纳入教
师编制,所有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均兼任二级学院党委(党
总支)副书记,在日常工作中推进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融合。
三是培养骨干力量——重点建设好宣传思想骨干业务队伍。
学校在全省民办高校中率先独立设置党委宣传部,强化宣传
思想工作。
成立新媒体中心,组建新媒体联盟,统筹推动全
校所有成员单位良性发展,重点建设好宣传思想骨干业务队
伍。
师生骨干以深厚的文字功底、熟练的编辑技术,善于以
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先进优质的党建与思政产品。
二、抓牢“关键领域”,推进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中心在“全”。
学校在学生从进校到离校的全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爱校荣校兴校意识,积极为学校发展规划建言
献策,进一步推动学校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措施创新,才
能全面提升“五育并举”工作的效度。
一是搭建对话平台——公布党委书记信箱,妥善处置来信三百余封。
学校创新管理组织机制,搭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新方式。
党委书记率先垂范,主动公布个人信箱,及时审阅、回复和督办学生的每一封来信。
先天患病只能坐轮椅的学生
通过书记信箱提出改造学校无障碍设施的建议,党委书记第
一时间回应诉求、上门慰问、并责成后勤等相关部门实地考察,迅速改造校内75处公共设施,其做法被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报道。
对师生提出设置考研柜、快递柜、外卖柜等有
代表性的合理化建议,逐条报经学校党政决策后付诸实施,
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校友的密切联系。
二是拓宽建言渠道——连续8年组织100余名校领导、全校中层干部走进宿舍倾听学生心声,将学生意见建议作为管
理决策的重要参考。
学校不断畅通建言渠道,扩大师生参与
学校管理覆盖面。
学校党委每年组织中层以上干部走进宿舍
倾听学生心声、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建议。
此外,学校党委定期开展“校领导接待日”,实施校领导陪餐
制度和听课制度,推行食堂开放日、后勤座谈会等活动,建
立校领导、职能部门、后勤部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常态机制,不断强化学校与学生的对称式信息互动交流,有效推动形成
了学校与学生共成长同发展的合力。
三是守好舆论阵地——打造正能量榜样,中央级媒体采用频繁。
学校通过做大做强官方公众号,建立校园新媒体舆论
场的新秩序。
官方阵地逐渐替代了早先散乱的学生“草根”
阵地。
学校着力探索“互联网+思政”创新,通过“讲好故事、追好热点、用好形式、做好服务”的“四好”方式,打造具
有学校鲜明特色的网络思政品牌。
学校策划了多名正能量榜样,频频成为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等
央媒的关注焦点。
诸如“与全军百名狙击尖子争夺‘狙击枪王’荣誉”的女兵罗惠惠,“上天下海”、我国首位患有肌
肉病的持证潜水员方坚泽,“主动请战、全家上阵、抗疫立功”的00后学生钟越等青年学生,通过官方公众号走进中央级媒体的视线,成为网络中青春正能量的典型。
三、抓牢“关键环节”,推进全过程育人
“三全育人”的重心在“育”。
学校提升育人实效、实现学生“五育”全面发展需要各关键环节协同发力。
课堂是学
校育人的最关键环节,其内涵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课程思政”,要系统设计课程及活动方案,打通壁垒,
实现几个“课堂”的无缝对接和同向同行,才能实现全方位
育人。
一是上好第一课堂。
书记直接联系马院,全力办好思政课。
学校党委书记直接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定期深入学院开展
调研、座谈,在资源配置、条件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学校
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思政课堂听课,主动参与马克思主义
学院建设,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
校园,每学期坚持组织党委书记、校长、各二级学院党组织
书记、院长为学生讲授第一堂思政课,激励学生努力奋斗。
二是开好第二课堂——两院院士讲座、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百花齐放。
学校实施“瞄准高端、大师引领、梯次带动”的文化发展战略,举办了145场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院士担纲的高端讲座。
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邀请
中央芭蕾舞团、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国家京剧院等国家
级高水平专业团队来校演出交流,让意蕴丰厚的文化内涵深
入人心。
主动承担省级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省内20余所学校举办专场音乐会。
通过实施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百千万”工程,持续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春引领
中国梦”主题系列宣讲会,学子顺利结业可取得1个选修课学分。
三是做好课程思政——广泛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课程思政覆盖所有专业课程,创新思政课程教学。
学校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课程建设工作小组,制定了《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一流课程工作计划》,在校内广泛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
启动了课程思政校级培育项目建设计划,开展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
作为全省十所试点高校之一,承担省教育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思政课程试点工作;在2000余名学生中尝试开展了《形势与政策》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相结合的试点教学改革;作为全省首批高校开展了读懂“中国之治”专题思政课活动;学校思政课教师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
作者简介:郑润真,女,汉族,(1989.3.23),广东汕头人,硕士,珠海科技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金课题】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党建工作协同育人研究》(2022JKDJ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