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的意思
归园田居(其三)诗词鉴赏
归园田居(其三)诗词鉴赏归园田居(其三)诗词鉴赏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种豆南山①下,草盛豆苗稀②。
晨兴③理荒秽(huì)④,带月荷(hè)锄⑤归。
道狭⑥草木长⑦,夕露⑧沾⑨我衣。
衣沾不足⑩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注释①南山:指庐山。
②稀:稀少。
③兴: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⑤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⑥狭:狭窄。
⑦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⑧夕露:傍晚的露水。
⑨沾:(露水)打湿。
⑩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前四句描写早出劳动晚上归家的生活。
一、二句写种豆。
作者在南山下种了豆,不久长出了豆苗,可是由于杂草长势旺盛,影响了豆苗的生长,稀稀落落长得不快。
三、四句写锄草。
为了使豆苗长得好,作者清早起来就到豆园清除杂草,天黑了才头顶月亮扛着锄头回家。
这两句写出劳动生活的内容是种豆、锄草,“晨兴”、“带月”,从早到晚,表现了他劳动的辛勤。
一个做过官的知识分子,能够如此自觉而辛勤地在乡间劳动生活,实为可贵。
后四句写归途中的情感。
一、二句写夕露沾衣:作者荷锄回家,走的是狭窄的田间小路,小路上草木丛生,草木上的露水沾湿了作者的衣服。
三、四句表露了作者的`情感:衣服被露水沾湿了毫不足惜,只要让我不违背归隐从事农耕的志愿。
作者从辛勤的劳动生活中得到乐趣,表示了不再出山的态度。
作者通过这首诗描写了自己归隐的劳动生活,表示了决绝黑暗的官场生活的坚决态度。
熔情、景、理于一炉,是本诗的一个特点。
前六句主要是叙事,叙事中有情有景,也含有哲理。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在典午大乱之后,正值刘裕篡晋的时候。
他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是否是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的后人尚有争议,但至少是其近房裔孙,其祖父做过太守。
诗的开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点明了劳作的地点是南山,劳作的成果是草盛豆苗稀。
作者用“盛”与“稀”形成对比,生动地描绘出了他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展现出了劳作的艰辛。
接下来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则具体描述了劳作的时间和过程。
从“晨兴”到“带月”,可以看出诗人劳作的时间之长;“理荒秽”和“荷锄归”,则描绘了诗人辛勤劳作的场景,体现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进一步描写了劳作的艰辛。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打湿了诗人的衣服,这些细节都展现出了劳作的不易。
然而,诗人却不以为意,反而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愿”,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诗人认为,只要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即使衣服被露水打湿,也是值得的。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坚定追求,也反映了他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
整首诗用语平淡自然,如“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等,都是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然而,正是这种平淡自然的语言,却营造出了一种醇美的意境,使全诗充满了诗意。
此外,诗中的景物描写也非常生动,如“带月荷锄归”,通过对劳动者形象的描绘,展现出了一幅美丽的月夜归耕图,给人以美的享受。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风格独特而著称。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黑暗腐败的不满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以下是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上首写桑麻,这首写种豆,在组诗上次序井然。
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
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
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
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襟怀坦荡如此。
尽管豆苗长得不景气,可他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
“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
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
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诗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
“带月”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道,是指从南山归家途中的小道,它偏僻荒野,草木丛生,难以行走。
这两句是进一步写田园荒芜,归耕艰难。
以上六句叙写耕作生活,真切朴实,宛如在目。
归园田居 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夕露:傍晚的露水。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创作背景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本诗就是其中的第三首。
鉴赏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荒,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虽说比做官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
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本性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
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
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
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
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襟怀坦荡如此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
“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
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
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诗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
“带月”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及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及赏析归园田居·其三魏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夕露:傍晚的露水。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创作背景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赏析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
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
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满腹。
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的决裂。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归园田居其三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
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古诗词鉴赏《归园田居 其三》
古诗词鉴赏《归园田居其三》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夕露:傍晚的露水。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鉴赏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慌,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虽说比做管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
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本性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
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晨兴理荒秽的下诗句是什么
晨兴理荒秽的下诗句是什么晨兴理荒秽的下一句诗句是什么晨兴理荒秽的下一句是:带月荷锄归。
原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意思是: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这句话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如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词注释】①南山:指庐山。
②稀:稀少。
③兴: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⑤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⑥狭:狭窄。
⑦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⑧夕露:傍晚的露水。
⑨沾:(露水)打湿。
⑩足:值得。
⑪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诗词翻译】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诗词赏析】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
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
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
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道,是指从南山归家途中的小道,它偏僻荒野,草木丛生,难以行走。
这两句是进一步写田园荒芜,归耕艰难。
以上六句叙写耕作生活,真切朴实,宛如在目。
最后作者抒发感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而诗人却说“不足惜”,只要使“愿”无违。
他的“愿”究竟是什么?它既有儒家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反朴归真、顺应自然的意念,并且这二者常常融为一体。
因此,他把劳动当作“立善”的手段,精神的寄托,生活的依靠,理想的归宿。
只要保持名节,他劳而怨。
末两句在诗意上作一转折,使作品进入一个思想高度,韵味悠深,耐人寻绎。
这首五言诗,主要是采用“赋”的手法,通过叙事来表现思想感情,其中没有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也没有比兴的运用,几乎全用叙述,只在未尾稍发议论,以点明其主旨。
全诗叙写真实,发自肺腑,所以《后山诗话》说:“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
”《藏海诗话》说:“子由叙陶诗,‘外枯中膏,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乃是叙意在内者也。
”日本学者近藤元粹说这首诗是“五古中之精金良玉”。
陶诗受到中外诗评家的如此赞誉,可见其征服人心的艺术力量。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⑵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⑵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⑵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归园田居 其三 诗文鉴赏最新7篇
归园田居其三诗文鉴赏最新7篇《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及翻译赏析篇一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夕露:傍晚的露水。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创作背景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本诗就是其中的第三首。
鉴赏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荒,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虽说比做官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
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本性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注释
①南山:指庐山。
②稀:稀少。
③兴: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
⑤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⑥狭:狭窄。
⑦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
⑧夕露:傍晚的露水。
⑨沾:(露水)打湿。
⑩足:值得。
⑪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归园田居其三诗文默写和翻译 归园田居陶渊明其三的意思
归园田居其三诗文默写和翻译归园田居陶渊明其三的意思今天淑悦老师选的诗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是田园诗人五柳先生的名作,在热闹喧嚣的城市中读这首诗,大多数人把它称作田园吹来的一缕春风,带来心灵片刻的安宁和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
但是从孩子的家庭教育角度讲,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意涵。
原文: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我在南山下开辟了一块田用来种豆子,可是这地里的杂草实在是长得疯狂,怎么形容呢?草比苗多!没办法,我实在是不擅长伺候农田,但既然种地了就要尽心尽力才是!于是早上天还蒙蒙亮我就去地里除草,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珠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倒没什么值得哀叹可惜的,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这并没有违背我的意愿。
品读:田园固然好,但能报效国家更好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小伙伴对前六句诗应该不陌生,就像陶渊明说的,农人早出晚归侍弄庄稼,日子简单质朴。
从前六句中也能读出一种田园的静谧之感,没有霓虹灯,没有鸣笛声,代替的可能是狗吠,可能是蛙鸣,远离嘈杂的人际社会,回归田园,虽然是自己一个人,但是抬头有月,低头有草木,万物回归本心,真是自在!陶渊明在前六句把自己的农田生活的亲身体验凝练地表达出来,也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可是他真的扛着锄头就心无挂碍了吗?他真的开心吗?未必呀!陶渊明接着又说了两句,衣服被露水打湿了又怎样,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从这两句你能读出什么意思?有一丝坚定,又有一次失望。
坚定的是为自己的回归田园的选择并不后悔,失望的是为什么为国家做点实事怎么就这么难。
陶渊明为什么突然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这就要回归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其实陶渊明从29岁开始一直在官场做事,他摸打滚打十三年,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陶渊明没有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他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胡,选择归隐田园。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3)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3)带(戴)月荷锄归,说明整整干了一天。
陶渊明毕竟不是真正的农民,既有僮仆和他一起下地,即使他干起活不那么紧张劳累,这一天也够受的。
但他的心情却很愉快。
因为没有好心情,写不出这样美的诗句。
月光洒遍田野,扛着锄头,沿着田间小路往家走,这是多么漂亮的画面!另一首诗中,陶渊明对田间劳动说过这样的话: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身体虽然疲劳,却避免了许多患害。
这不但包括兵凶战厄,也包括人群间的尔诈我虞。
在劳作中生命显得切实、有力,所以是愉快的,美的。
因为是新开垦的土地,道路狭隘,草木却长得高。
天时已晚,草叶上凝结了点点露珠,沾湿了衣裳。
衣沾不足惜,把这么一件小事提出来,强调一句,好像没有什么必要。
衣服湿了,确确实实是没有什么可惜的,陶渊明这么一个豁达的人,按理不应该去说它。
但衣沾并不只是说衣服被打湿而已,而是一个象征。
从前做官,虽然不舒服,总有一份俸禄,可以养家活口,沽酒买醉。
辞官隐居,生活自然艰难得多,田间劳动,又不是他这么一个读书人所能轻易胜任的,而且这种境况还将持续下去。
高蹈避世,说起来容易,没有多少人能做到。
陶渊明自己,也是内心中贫富长交战的。
只是诗人不愿说得太远、太露,以致破坏整首诗的气氛,只就眼前小事,轻轻点上一笔。
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
愿,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坚持人生的理想,以真诚的态度、自然的方式,完成这一短暂的生命。
这太重要了。
所以一切艰难,与此相比,都变得微不足道。
而自己确做到了愿无违,也是颇值得自我欣赏的。
用浅易的文字,平缓的语调,表现深刻的思想,是陶渊明的特长。
即使读者并不知道诗中运用了什么典故,单是诗中的情调、气氛,也能把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传送到读者的内心深处。
诗人躬耕田亩,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
种豆南山下,多么平淡的口语;带月荷锄归,多么美的画面。
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这就是陶诗的独特格。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 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 第三首。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hè xīng huì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xiá zhǎng zhān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wéi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晨兴:早上起来 带月:顶着月亮。
荒秽:杂草丛生。 荷锄:扛着锄头。
2、颔联写了什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图画? 颔联写的是作者早早起床去除草, 晚上在月下回家的情景。这一联体现了 农民早出晚归的辛苦景象。这一点可以 从“带”字体现出来,早早起了床却顶 着月亮回来。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 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 中,描绘了一副月夜归耕图,表达了诗 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3、颈联写了什么?
颈联写的是诗人在回家路上看见 的景色,在月亮照耀下穿越在林间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诗人衣衫被露水沾湿。可是诗人却异
常喜爱这样的田园生活。
4、尾联写了什么?
尾联写到了他被露水沾到衣服却不 觉得可惜,因为这就是他所向往的田园 隐居生活啊!尾联表达了诗人寄托在这 首诗里面的情感。虽然他劳作了一整天, 腰酸腿疼,但是却比官场里明争暗斗舒 服多了。该联是本诗的主旨句。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作家作品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 亮。东晋著名诗人。谥 号“靖节先生”,自号 “五柳先生”。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 人,其诗自然质朴,意 味隽永。代表作有《归 去来兮辞》《归园田居 》《五柳先生传》等。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
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 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 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 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 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 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 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衣沾不足,但使愿无违是什么意思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什么意思
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其意思是: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二、原文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三、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戴月荷锄归
戴月荷锄归
答:其实是带月荷锄归。
带月荷锄归是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一句诗,带月荷锄归的意思是,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归去。
全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是唐代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归园田居其三》描写了作者离开都市生活,回到田园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充满了怀旧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抨击了都市生活的繁琐和浮躁。
下面是《归园田居其三》的诗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外物不曾扰,内咏心自闲。
曾经沧海难,披犊救苍颜。
九州生气恃,万马齐喑穴。
念茅庵忘机,不住复登山。
“归园田居其三”的意思是,我年轻时性格倔强,不适应世俗习俗,热爱山水之间的自然,但误入尘网,被世俗束缚三十年。
现在我已回到故乡,羁鸟留恋旧林,池鱼怀念旧渊,重开荒野,守望着自己的园田,占地十余亩,房屋八九间,榆树、柳树掩映在后檐,桃树、李树簇拥在前堂,远处村庄昏暗,远远的看见墟落里升起的炊烟,深巷里听见狗吠声,桑树上听见鸡鸣声,家庭清静,房间宽敞,久在囚笼里的我,终于得以回归自然。
在这里,外界的杂事不再扰动我,我自在地安静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