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课堂练习
《归园田居(其三)》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湖南省湘西州中考题)
《归园田居(其三)》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湖南省湘西州中考题)1 / 11二、阅读理解(共 57分)11.阅读《归园田居》,完成以下各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说。
①理荒秽(注音: 解说:②荷锄归(注音: 解说:(2)诗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是: ) ) ,。
1)①huì,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
②hè,扛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解析】《归园田居》是晋宋期间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本诗是第三首。
细腻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平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快乐和对归隐的骄傲。
【解答】(1)本题观察字义和字义。
①“秽”读音为“ huì”,意思是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
②“荷”读音为“ hè”,意思是扛着。
(2)本题观察对诗歌的理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纳和主旨。
“愿”,就是保持人品的完好,坚持人生的理想,以真挚的态度、自然的方式,完成这一短暂的生命。
答案:1)①huì,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
②hè,扛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罕见。
清晨起抵达地里除去杂草,夜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小草木丛生,夜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无什么值得惋惜的,只要不违反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干国祥版
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干国祥师: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吗生:预习过了师:那估计我这堂课就不用上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刚才旁听了另外一个班级的一堂课(相同的课文),那个班级的学生是否比你们更强一些生:没有!师:那你们肯定比他们更强一些是吧生:对!师:他们是上得精彩极了!这个精彩主要体现在老师一讲他就懂了,而且能够深刻的领悟。
既然你们不比他们差,那这堂课就不用上了。
(上课铃响)我刚看过大家的课文,发现大家学过两篇古文。
我现在请女生背《陋室铭》。
(生一时沉默,而后齐背,语气平淡)师:会背,但是失去了诗歌的诗意。
现在请男同学打开书读《爱莲说》。
(男生齐读)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篇散文和今天要学的这首古诗的关系生:今天学的这首诗和《复莲说》都是讲植物。
(生笑)师:大家为什么笑谁还要说说生:今天学的和这两篇散文的关系是:它们都是以景生情,以物托志。
师:他们都是借描写外界的景物表达自己的内心,一切景语,其实都是抒发人的内心,一切景语……生(齐声):皆情语。
师:你们能看出了他们写作方法上相似,很好。
这种串联的能力就表现出了你们的思维水平。
我告诉大家,陶渊明是这两篇文章作者的祖宗,他们都是追慕陶渊明才写出了《陋室铭》和《爱莲说》,他们是陶渊明的学生。
陶渊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隐逸者。
而他后面很多学者受其影响,写出了很多风格和他相近的诗文,譬如说《爱莲说》,更别说《陋室铭》。
但是,在《爱莲说》中,作者好像提出了一点点批评,他说得是什么作者推崇的是谁生:莲。
师:莲是什么生:花之君子者也。
师:君子是怎样的生:品德高尚的人。
师:用书中的话来说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师:作者因此说陶渊明是花中的隐逸者,我认为这是他没有读懂陶渊明。
陶渊明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通过学习一首诗来认识他。
今天要学的是《归园田居》,这个题目有两种读法,你觉得有哪两种(生读标题,但无明显差别)师:两种读法的差别在哪里生:一种是“园田”,表示他在乡村里生活的那种……师:“园田”连在一起,还有一种呢生:归园——田居,到大自然里生活。
归园田居其三阅读答案
归园田居其三阅读答案
古诗词赏析,完成13-15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意思。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人手,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15.“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赏析。
答案:
13.劳作的艰辛、作者的志趣。
14.D
15.“带月荷锄归”,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怡然自得。
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阅读训练附答案
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阅读训练附答案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阅读训练】一、1.这首诗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流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陶渊明曾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
”本诗中“,”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7.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
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
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8.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9.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二、(1)卒章显志的诗句是:(2)写诗人早出晚归、欣慰自足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示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诗句:(4)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5)“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7)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8)“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陶渊明归园田居组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归园田居五首练习题及答案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下列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
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不学巧伪、不争名利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前四句是近景。
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后四句是远景。
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在《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诗人采用什么手法来展现田园风光?诗作的点睛之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
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庄稼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庄稼的生长状况会引发作者的感受。
结尾两句形象鲜明,含义深邃,恰妙在不加雕饰。
C.《归园田居》(其一)整首诗着重表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之情;而本诗着意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
《归园田居其三》备课资料及同步练习
《归园田居其三》备课资料及同步练习《归园田居其三》备课资料及同步练习引导语:“春无鸟声,夏无蝉声,秋无虫声,冬无雪声,因为四季都有马达轰鸣。
”在农村走向城镇化的今天,在人们都不遗余力冲向城市的时代,可是,历史上,就有一个人不愿意挤进繁花的潮流,甘愿回归田园,他就是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备课资料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2、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3、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点拨法、交流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
在上这节课前,我想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如果摆在你们面前有两条路:A 做官,名利双收B 做农民,平平淡淡。
二、走进作者:陶渊明三、解题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四、放配乐朗读录音,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1、明确:官场2、明确:官场腐败黑暗、尔虞我诈,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3、明确:田园他的田园生活是什么样子呢?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
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草儿盛,豆苗稀。
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练习题及答案(三、四章)
第一节1、陶渊明,又名(),字(),号()2、()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3、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是()4、陶渊明连同他的文学作品为后世的士大夫构筑的一个精神家园一方面可以(),另一方面也可()5、概括和分析陶渊明的思想参考答案:1、潜元亮五柳先生2、辞彭泽令3、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4、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限使他们得以休息和逃避5、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第二节1、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两类:()()()()()2、陶渊明的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可贵的部分是()3、陶渊明的咏怀、咏史之作的特点是围绕()和()这个中心,表现()的品格b4、默写《归园田居》其三参考答案:1、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2、有着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3、出世归隐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第三节1、()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2、陶诗的一大特点是()3、(),飞鸟相与还4、具体概括陶诗的艺术特征参考答案:2、将日常生活诗化3、山气日夕佳4、一、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渊明描写的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所描写的对象是,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却充满警策;且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
只是白描,朴朴素素。
第四节1、陶渊明的作品总最能见其性情和思想的是()()和()三篇2、《五柳先生传》中塑造了一个()()和()的隐士形象3、(),风飘飘而吹衣4、木欣欣以向荣,()5、概述《桃花源记》中的理想模式参考答案:1、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此2、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3、舟遥遥以轻飏4、泉涓涓而始流5、在桃花源那里生活着的人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
《归园田居》其三阅读答案
《归园田居》其三阅读答案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阅读答案:
1、联系作者的生平与思想,说说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
答:“愿”是指远离官场、隐居躬耕,不与世人同流合污。
(意思对即可)
2、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陶渊明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
答:陶诗语言平淡自然,如“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纯美的诗意和谐统一起来,形成陶诗的艺术特点。
(意思对即可)
3.陶渊明曾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
”本诗中“_____”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
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下面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D )(2分)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
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
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归园田居 陶渊明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阅读训练附答案-陶渊明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阅读训练附答案:陶渊明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阅读训练】一、1.这首诗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流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归园田居陶渊明6.陶渊明曾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
”本诗中“ ,”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7.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
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
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8.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9.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二、1(1)卒章显志的诗句是:(2)写诗人早出晚归、欣慰自足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示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诗句:(4)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5)“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7)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8)“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归园田居.其三》课后练习题解析
《归园田居.其三》课后练习题解析《归园田居.其三》课后练习题解析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解释诗中加点的宇。
荫:_______________罗:______________兴:______________带:_______________荷:______________荒秽:____________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
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
“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4.“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5.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其一)》)(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拟古(其七)》)(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
(《和郭主簿(其一)》)(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荫,遮蔽。
(精品文档)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归园田居(其三)》同步训练(I)卷
16. (种豆南山下
②晨兴理荒秽
17. (5 分)《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与《 园之乐和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归田园居》中的哪两句可以互为印证陶渊明的田
二、 诗歌鉴赏 ( 共 2 题;共 10 分)
18. (5 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射人先射马,
B . 荷,扛着
C . 草木长,草木丛生 D . 但,但是
7. ( 2 分)下面对《归园田居》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 . 颔联描写的是作者自己的躬耕生活,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却充实愉快。
C . 带月荷锄、夕露沾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2. ( 2 分)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七律 ? 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 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B . 《枣核》作者是萧乾, 《最后一课》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虽然这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作品 时仍倾听到作品中人物抒发出相同的爱国主义心声。
第 3页 共 9页
第95730页,学习资料仅供参考
A . 开头两句交代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 . 三、四两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各种杂草。
C . 五、六两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 成。
结尾两 句抒 情, “愿”指辛 勤耕 种祈 盼有个好收
11. (2 分)对《归园田居》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⑥居高声自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虞世南《蝉》 )
归园田居(其三)
当堂练习: 陶渊明,我想对你说 要求:50字左右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选择题
你们面前有两条路:( ) A.做官,名利双收 B.做农民,平平淡淡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意,熟读成诵。 2、赏析意境,领悟诗人志趣情
怀。 3、健全人格,谈感悟。
走近作者
陶渊明,东晋诗人,著名的 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 “不为五斗米折腰”,隐 居农村。从彭泽令职位上 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 后终老农村。
用自己的话描述每句 诗的相关内容。
读懂诗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愿”指什么? 我读出陶渊明是一个
的人。
听歌曲,想画面,谈感受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读出自我
你了解农村吗?请你谈 谈你对农村的认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园田居
陶渊明
题解: 1、这首诗的题眼是 哪个字?
明确:归
2、根据“归园田居”这 个标题你能提出哪些 问题?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初中课内阅读】《归园田居(其三)》阅读答案及分析
【初中课内阅读】《归园田居(其三)》阅读答案及分析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8.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归园田居((三)陶渊明在南山脚下,草多豆少。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路很窄,草木很长,晚露沾着我的衣服。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八.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从情感上看,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答:]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隐居后的日常工作生活。
它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和农耕生活的热爱。
9.“带月荷锄归”这句话经常被后来的诗歌评论家称赞。
请说出这句话的美妙之处。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这个问题考察了欣赏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这首诗有风景描写和人物活动。
与上面这句话有关,它的内容是防止豆田被遗弃。
诗人一大早就下山了,晚上在月光下回来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尽管诗人努力工作,但他没有抱怨,这显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答案】““带着月亮锄头回来”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上学期同步练习诗三首第三课时归园田居
湖南省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诗三首第三课时归园田居练习一、基础梳理1、作者介绍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2、给字注音故渊()榆柳()后檐()守拙()暧暧()墟里()狗吠()颠()樊笼()3、解释重要词语误落尘网:守拙:暧暧:依依:4、重要句式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误落(于)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开荒(于)南野际,守拙归园田()5、朗读课文,谈谈读后感(学生谈最初感受)二、师生赏析本诗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讨论、明确:3、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⑴、从何而归?⑵、为何归来?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4、总结本诗主题及思想意义。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练习
一、
1.这首诗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流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6.陶渊明曾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
”本诗中“,”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
7.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
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
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8.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9.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二、
(1)卒章显志的诗句是:
(2)写诗人早出晚归、欣慰自足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示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诗句:
(4)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
是:
(5)“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7)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
一、
1.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 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4.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5.语言“自然、通俗”。
6.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7.D
8.“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9.“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没有丝毫修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
草木长”“带月荷锄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二、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说明了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6)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
第二问示例:归隐遁世是他消极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7)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8)答: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