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一种民生政治观

合集下载

政治高考命题常考考点:解读“民生问题”

政治高考命题常考考点:解读“民生问题”
景耀勇 甘肃省兰州市兰化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重民生,实现“两个同步”,从而达到民富围强、国民共富是“十二五”的主旋律。围绕“民生问题”将是今后几年政治高考命题的一个持续性热点问题,其中涉及的知识将成为高考的常考考点。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因此市场经济的运行必然同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是体现劳动人民主人翁地位的市场经济在社会产品分配上体现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政治高考命题常考考点:解读“民生问题”
政治高考命题常考点:解读“民生问题”
政治高考命题常考考点:解读“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民生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CHAPTER 06
总结与展望
对民生问题政治经济学分析的总结
01
民生问题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 核心,其政治经济学分析揭示 了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和政治 关系。
02
通过政治经济学视角,我们能 够更深入地理解民生问题的本 质和根源,以及这些问题如何 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生问题的经济基础和制度根源。
批判性思维
02
政治经济学以批判性思维审视现存的社会经济制度,对民生问
题提出深刻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政策建议
0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为政府制定改善民生的政策提供理论
支持和实践指导。
CHAPTER 02
民生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民生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民生问题的定义
指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社 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以及经济可持 续发展的各种问题。
CHAPTER 03
民生问题的现状分析
教育问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倾斜, 导致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
教育机会不平等
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因素对教育机会的获பைடு நூலகம்产生 重要影响,阻碍了社会公平。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学校和教育机构存在教育质量不高、师 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就业问题
01
就业结构失衡
部分行业和地区就业需求旺盛, 而另一些行业和地区则面临就业 压力。
02
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劳动力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流 动性不足等问题,影响劳动力资 源的优化配置。
03
劳动者权益保障不 足

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

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

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在这个以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中,经常会有人忽略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然而,真正明智的领导者和政府机构应该始终将民生置于政治之上。

民生不仅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政治的根基和终极目标。

首先,民生是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权益的体现。

政府的根本职责是保障人民基本的生活水平和福祉。

这包括提供教育、医疗、就业机会、社会保障和住房等公共服务。

只有通过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政府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民生事关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尊严,因此,政治的核心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

其次,民生问题的解决与社会稳定和进步息息相关。

当人民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将会滋生,从而威胁到政府的稳固和国家的发展。

例如,教育和就业机会的不公平分配可能导致社会的不满和冲突。

因此,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确保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关键。

此外,民生也是政治合法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

一个合法的政府应该是通过民主选举或代表人民利益的方式来执政的。

然而,如果政府无法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人民将会对其失去信心,合法性将受到质疑。

更重要的是,只有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够保持政府的可持续性。

政治权力的维持是建立在人民的支持和满意度基础之上的,而这是通过解决民生问题来实现的。

最终,民生也是政治效力的体现。

政府的效力不仅仅体现在政府机构的运行和政策的制定上,更重要的是在于政策的执行和公众的满意度。

只有政策的效果真正造福于人民,政府才能在人民中赢得声誉和支持。

因此,民生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政府能力的体现,也是政治效力的重要衡量标准。

综上所述,民生是政治的核心、权益的体现和政治效力的衡量标准。

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政府应该将民生置于首位,并将人民的利益置于核心位置。

只有关注和解决人民的基本需求,政府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持续性。

因此,民生不仅仅是政治中的一个部分,而是政治的最重要的方面。

政府应该以民生为中心,用实际行动为人民谋福祉。

中考政治专题民生

中考政治专题民生

中考政治专题民生在进行中学政治的学习时,民生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专题。

民生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医疗、就业和住房四个方面来阐述中考政治专题民生问题。

一、教育问题教育是国家民生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我们常说“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因此,教育的公平与质量至关重要。

当前中国的教育存在着城乡差距、公立学校与民办教育之间的差异、义务教育的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优质学校,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

此外,还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二、医疗问题医疗问题是社会民生的热点问题之一。

当前我国医疗资源不均衡,大城市医院的医疗资源过剩,而农村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病患排队等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体制的改革力度,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

此外,还需要控制医疗费用,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

三、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中的头等大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势逐渐好转,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大就业政策的引导和推进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创业和就业培训,并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就业需求。

四、住房问题住房问题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当前的房价高企,使得年轻人买房成本越来越高,让很多人都无法拥有自己的住房。

政府应加大对住房问题的解决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对经济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

同时,还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遏制投机炒房行为,维护市场的稳定和良性发展。

结语:民生问题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政府应加大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力度,通过加大投入、改革政策、完善制度等多种方式,努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和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政治民生知识点归纳总结

政治民生知识点归纳总结

政治民生知识点归纳总结政治民生知识点归纳总结政治民生是一个广泛且重要的领域,涉及到国家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政治民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

第一部分:政治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的基础,也是民生的保障。

民主制度是世界上最为普遍的政治制度,它通过选举产生政府,实现民众的参与和平等。

然而,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存在差异,如党派制、多党制、一党制等。

民主制度还包括议会制和总统制,它们在决策和权力分配方面也有所不同。

第二部分:政治参与和公民权益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和行为。

公民的政治权益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这些权益是民主制度的核心。

同时,公民还有义务和责任参与政治,例如投票、参加公民教育和政治活动等。

第三部分: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政府是国家管理和服务的机构,其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

政府的行政职能包括公共管理、分配资源和提供公共服务等。

公共服务是政府保障民生的重要方式,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和环境保护等。

公共服务的提供需要政府的资源和能力,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第四部分: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政治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政府通过建立稳定的治理机制和法治环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社会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它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

同时,社会发展也需要公民的参与和努力,例如创新创业、提高技能和维护社会和谐等。

第五部分:政治倡导和公众参与政治倡导是指公民通过各种方式推动政治改革和民主建设的行为。

公众参与是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观察、批评、监督政府和政治参与等。

政治倡导和公众参与需要主张者具备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同时还需要社会的包容和支持。

结论政治民生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涉及到国家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了解和掌握政治民生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政治、维护权益和推动社会发展。

如何理解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问题

如何理解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问题

参考资料:民生政治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构建逻辑
《民生政治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构建逻辑》是李权创作的政治学著作,首次出版于2016年4月。 民生是人类社会永恒话题,改善人自身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以及生活状态是民生政治主题。该书 以中国梦为时代背景,着力厘清民生政治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本质区别和,重点探索民生如 何成为民生政治、民生政治是什么以及在当代中国的建构逻辑和未来图景,试图通过民生政治一 般性规律探索为构建中国特色民生政治话语体系创造条件。Biblioteka 谢谢观看方法/步骤
加强政府的责任感:政府需要承担起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政府应该根据人民的需求制定相应的 政策措施,确保人民基本权利得到保障。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民生问题的研究,及时了解人民的需 求和反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方法/步骤
推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政府应该加强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各行业 的发展,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就业问题的,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就业创 业。
内容介绍
民生是指人民的生活状况,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民生问题 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本文将探讨如何理解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民生问题。
方法/步骤
确认民生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因为民生问题直 接关系到人民的福祉,也是政府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政府需要通过解决民生问题来赢得人民 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保持政治稳定。
注意事项
确保政策的公平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确保政策的公平性,不应该对某个群体过于倾斜, 而是要考虑全体人民的利益。
注意事项
加强监督和反馈机制: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民生问题的发生和变化, 及时调整政

中考政治专题民生

中考政治专题民生

中考政治专题民生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并将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民生是政治的本质,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

无论从政策制定到具体落实,都需要关注民生的方方面面。

在中考政治专题中,探讨民生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教育民生问题是中考政治专题中的重要内容。

教育是国家民生的基石,健康的教育体系能够培养优秀的人才,推动国家的发展。

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仍然存在一些民生问题,例如教育资源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负担过重等。

政府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障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

其次,医疗保障也是中考政治专题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健康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需要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在医疗领域,我们面临的一些民生问题包括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费用过高、医疗服务质量不稳定等。

政府应该加强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让人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

再次,就业问题也是中考政治专题中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就业是民生问题的关键,政府需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

政府还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帮助他们找到稳定的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此外,住房问题也是中考政治专题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政府需要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满足人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些住房问题包括房价过高、供需矛盾以及城乡差距等。

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住房政策,加大住房供应力度,降低房价,促进住房市场健康发展,增强人民的安居感。

最后,社会保障也是中考政治专题中应予关注的一个内容。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福利的重要手段,国家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质量。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们还需要解决一些民生问题,例如养老保险体系不完善、医疗保险覆盖面狭窄、失业保险待遇不足等。

政府应该加大社会保障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人民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民生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民生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民生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民生问题涉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如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

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如果政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引发社会不满和不稳定。

首先,教育问题是民生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投入不足、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基础教育质量低下,教育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不公平,许多农村地区的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资源配置,使每个孩子都能有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其次,医疗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民生问题。

健康是人民的基本权利,但由于医疗资源不足、服务不便等原因,很多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医疗条件非常艰苦,医疗设备和人员匮乏,导致了治疗效果不佳。

政府应该加大医疗资源的投入,改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水平,使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平的医疗待遇。

第三,就业问题也是民生问题中的关键问题。

就业是人民的生计来源,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但就业机会有限,使得部分人群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此外,一些企业也面临着经营困难,导致裁员和解雇。

对于就业问题,政府应该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就业,培训技术工人,提升就业能力。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鼓励人们创业就业,缓解就业压力,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

最后,住房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需求快速增长,但由于供需失衡和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等原因,很多人难以买到合适的住房。

特别是年轻人和低收入人群更是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增加住房供应,稳定房地产市场,保障人民的基本住房需求。

总之,民生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政府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加大力度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高考政治《中国的民生问题与政策》知识点解析

高考政治《中国的民生问题与政策》知识点解析

高考政治《中国的民生问题与政策》知识点解析中国的民生问题与政策在中国这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民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如何解决民生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成为了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的民生问题与政策进行解析。

一、就业问题与政策就业问题一直是影响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就业形势逐渐好转。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就业,例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大众创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教育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以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医疗保障问题与政策医疗保障问题是中国民生问题的关键之一。

中国政府实施了全面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医疗资源的配置,增加了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的数量,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保障了人民的健康权益。

三、教育问题与政策教育问题一直是中国民生问题的热点之一。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政府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了农村地区教育的普及率。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了教育的质量。

同时,政府还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青年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四、社会保障问题与政策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是中国民生问题的重点之一。

中国政府建立了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扶持力度,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

政府还推动了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社会保障网络。

五、住房问题与政策住房问题一直是中国民生问题的突出矛盾之一。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住房改革,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政府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提供了租赁住房和廉租房等方式。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商品房市场的调控,遏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

总结起来,中国的民生问题与政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的认识与理解

对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的认识与理解

对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的认识与理解1.引言政治是社会生活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它关乎这个社会的制度、权力、资源的分配和公共事务的安排与处理。

而民生问题,也是政治活动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福祉,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

对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的认识与理解,对于政府和政治制度的运作非常重要,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去探讨这一问题。

2.政府的基本职责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和统治者,其基本职责就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福祉。

而人民的民生问题,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方方面面,是政府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重点。

只有当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才能得以实现。

3.民生问题与政治稳定人民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政治的长治久安。

如果政府无法妥善处理人民的民生问题,社会中就会产生不满和不安定的因素,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对民生的关注与解决是维护政治稳定的基础。

4.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政府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民生政策,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福祉。

这些政策涉及到经济、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需要政府在制定时考虑全局、权衡利弊,并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让人民真正受益。

5.政府的公信力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解决,也是政府树立公信力和形象的重要途径。

一个关心人民生活、解决民生问题的政府,会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建设。

6.民生问题与政治负责政府和政府部门在处理民生问题时,必须以民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

他们必须对人民负责,切实解决好人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7.政府的反思与改进当今社会,民生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政府也在不断地反思和改进。

政府需要不断地检讨自己的工作,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加强民生工作的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

8.结语在政治活动中,对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的认识与理解,是政府和政治制度必须遵循和落实的原则。

只有不断关注并解决好人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分析民生问题改善与政治价值观转变

分析民生问题改善与政治价值观转变

分析民生问题改善与政治价值观转变分析民生问题改善与政治价值观转变公平主义和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而GDP 崇拜强调的发展只注重经济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必然导致收入差距拉大而趋向两极分化、社会阶层的迅速分化,强势群体凭借积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影响力不断巩固地位,另外一些人则受限于自身条件成为弱势群体,在权益主张、社会尊严和社会资源占有等方面处于不利境地。

第二,以GDP崇拜为特征的经济政治价值观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GDP数字增长的单位能耗超高已为国人所熟知,很多地方甚至为了确保地方财政的充足来源以及便捷地实现“漂亮”的GDP数据而祭出“土地财政”之法。

如此以来,GDP增长与自然资源的消耗破坏密不可分,这种破坏性的GDP增长,以消耗掉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为代价,导致经济发展陷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增长轨道,最终损害的是人类的根本利益,消耗殆尽的是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力和可持续增长潜力。

第三,以GDP 崇拜为特征的经济政治价值观导致对发展目标的单一化理解误区。

我们在取得GDP年增长率连年居高不下的骄人成绩的同时,一些严重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环境压力、资源压力、社会压力;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为了谋求GDP数字,不重视或忽略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这个基本前提,沦为物的奴隶。

对GDP的崇拜,导致了“以物为本”的物本主义倾向,结果人们对于物质的无尽追求架空了人的精神意义,人的价值被忽视,而效率至上的市场经济造成了人们的道德精神生活和经济活动的严重无序。

有的领导干部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GDP增长是硬道理;有的热衷于搞开发、引项目,结果造成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得不偿失,失地农民得不到妥善安置,进而引发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利益冲突,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了更高的成本;有的甚至提出发展经济就要三个依靠,即“依靠资本而不依靠劳动,依靠精英而不依靠大众,依靠强势而不依靠弱势”,这样自然将什么公平正义都置之度外,采取冷漠态度,提升民生幸福感更加无从谈起。

以民为本思想的政治观解读

以民为本思想的政治观解读

以民为本思想的政治观解读【摘要】本文主要从民本思想的政治观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的基础、民意的体现和尊重、民生优先、民生改善和民生福祉以及社会主义民本思想的提出。

民本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生福祉,尊重民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文章认为,只有以人民为本,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生改善和福祉增进。

通过对民本思想的解读,可以更好地指导政治实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国家建设进步。

【关键词】民为本,民主政治,民意体现,民生优先,社会主义,民本思想1. 引言1.1 引言以民为本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观念,强调政治权力应当服从人民的意愿,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这个理念下,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应当以民众的利益为首要考虑,为民众谋利益、解忧愁、办实事。

民生、民意、民主、民权被认为是应当重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

在当今世界,以民为本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民主政治制度的普及和民众权利的不断保障,以民为本思想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只有真正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民为本思想展开探讨,探讨民主政治的基础、民意的体现和尊重、民生优先、民生改善和民生福祉、以及社会主义民本思想的提出。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以民为本思想对政治观念和实践的意义,促进更加民主、人本、和谐的社会发展。

2. 正文2.1 民主政治的基础民主政治的基础是指政权归属于人民群众,人民通过选举等形式参与决策和监督政府的运行。

民主政治的基础在于人民的意志和权利得到充分体现和尊重。

民为政之本,民主政治的本质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权利。

民主政治的基础包括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政治权力的来源和行使都应当受到人民的监督和制约。

民主政治的基础还在于人民享有公民权利和自由,在政治决策中有平等参与的权利,在政府行为中有知情和监督的权利,在公共事务中有发表意见和表达诉求的权利。

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基于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基于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基于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卿瑜
【期刊名称】《宁夏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7(009)005
【摘要】民生问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大的亮点.政府近年来如此关注民生是出于民生现状、政府管理创新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深刻变化的需要,其中蕴含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对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总页数】4页(P29-32)
【作者】卿瑜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嘉兴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浙江,嘉兴,31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
【相关文献】
1.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一种民生政治观 [J], 李红珍;曹文宏
2.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一种民生政治观 [J], 曹文宏
3.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 [J], 曹文宏;张铭
4.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一种民生政治观 [J], 曹文宏
5.节能减排迎难而上突破攻坚——解读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J], 孙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关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基于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论文

有关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基于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论文

有关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基于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政府管理创新;公民权利;民生问题论文摘要:民生问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大的亮点。

政府近年来如此关注民生是出于民生现状、政府管理创新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深刻变化的需要,其中蕴含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对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民生问题无疑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大的亮点。

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民生问题进行了解读:新闻媒体主要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来看政府如何解决民生问题,以及背后所隐藏的政府执政理念;社会学家从国家与社会转型、社会利益分化的角度来解读政府为什么关注民生;经济学家主要对如何实现民生问题而献计献策。

本文将从政治学的角度对民生问题作如下解读。

一、关注的原因分析从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本届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是空前的。

为什么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富裕了,蛋糕越做越大,政府要更关注民生问题?1.社会发展中的民生现状迫切需要政府改善。

这里从基础民生领域来讲。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券,是提高人未来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基本途径。

教育公平属于机会公平,属于最基本的公平范畴。

社会学有个概念叫“代际转换”,是说下一代可以通过争取良好的教育改变本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代际转换”的途径并不十分畅通。

据甘肃省2004年抽样调查显示,由于教育因素返贫的农户,占返贫总数的50%。

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

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

而从政府投入来看,政府教育支出只占gdp的3.19%,这和2005年政府提出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是极为不符的,在服务型政府的国际评价标准中,公共教育支出应占gdp的5%以上。

民生_一个生活政治的话题_从政治学视角看民生

民生_一个生活政治的话题_从政治学视角看民生

题 的 引 因 及 其 风 险 的 确 定 性 和 可 控 性 的 迫切性
弟却不能留在身边上学, 他要么多交不菲
假设实际上是不成立的, 由此设计的解决
的 借 读 费 , 要 么 忍 痛 将 孩 子 编 入 “613860”
办 法 当 然 不 可 能 完 全 奏 效 。比 如 福 利 政 治
经 过 半 个 多 世 纪 的 建 设 , 我 国 人 民 的 留守部队。这便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民生难
如 城 里 人 拒 绝 干 他 认 为 有 失 身 份 的 苦 工 ) 认。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结构性的民生 务 供 给 , 使 民 众 不 仅 丧 失 了 选 择 的 机 会 ,
引 致 的 失 业 和 贫 穷 , 福 利 供 给 越 多 就 越 容 问题 , 比 如 人 们 常 说 的 “七 难 ”问 题 ( 就 学 、 还付出了高额的生活成本。一些地方居然
20世 纪 后 半 叶 , 丹 尼 尔·贝 尔 、乌 尔 里 希·贝 克 和 安 东 尼·吉 丹 斯 等 人 分 别 从 经 济 、社 会 和 政 治 的 视 角 对 工 业 现 代 化 模 式 作 了 不 同 的 检 视 , 提 出 了 后 工 业 社 会 、后 现 代 社 会 和 “风 险 社 会 ”的 概 念 。认 为 社 会 认 知 、社 会 生 产 和 社 会 生 活 环 境 的 不 确 定 性, 以及社会抗风险能力的全面弱化, 是 这 一 社 会 的 基 本 性 征 。这 为 当 今 政 治 模 式
2007·5 【 理 论 与 改 革 】
民生: 一个生活政治的话题
— ——从政治学视角看民生
□ 郭剑鸣
( 浙江财经学院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310018)
【摘 要】生活政治是一种以改善民生为政治中轴和政治合法性基础的政治模式。在我国 社会资源动员模式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背景下, 民生问题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性社会问题, 而 是一个需要以提高民众生活质量为导向更新政治理念、调整政策模式和改革政府绩效评估, 最终建立生活政治模式的问题。

探析民生问题改善与政治价值观转变

探析民生问题改善与政治价值观转变

探析民生问题改善与政治价值观转变公平主义和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而GDP崇拜强调的发展只注重经济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必然导致收入差距拉大而趋向两极分化、社会阶层的迅速分化,强势群体凭借积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影响力不断巩固地位,另外一些人则受限于自身条件成为弱势群体,在权益主张、社会尊严和社会资源占有等方面处于不利境地。

第二,以GDP崇拜为特征的经济政治价值观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GDP数字增长的单位能耗超高已为国人所熟知,很多地方甚至为了确保地方财政的充足来源以及便捷地实现“漂亮”的GDP数据而祭出“土地财政”之法。

如此以来,GDP增长与自然资源的消耗破坏密不可分,这种破坏性的GDP增长,以消耗掉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为代价,导致经济发展陷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增长轨道,最终损害的是人类的根本利益,消耗殆尽的是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力和可持续增长潜力。

第三,以GDP崇拜为特征的经济政治价值观导致对发展目标的单一化理解误区。

我们在取得GDP 年增长率连年居高不下的骄人成绩的同时,一些严重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环境压力、资源压力、社会压力;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为了谋求GDP 数字,不重视或忽略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这个基本前提,沦为物的奴隶。

对GDP的崇拜,导致了“以物为本”的物本主义倾向,结果人们对于物质的无尽追求架空了人的精神意义,人的价值被忽视,而效率至上的市场经济造成了人们的道德精神生活和经济活动的严重无序。

有的领导干部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GDP增长是硬道理;有的热衷于搞开发、引项目,结果造成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得不偿失,失地农民得不到妥善安置,进而引发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利益冲突,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了更高的成本;有的甚至提出发展经济就要三个依靠,即“依靠资本而不依靠劳动,依靠精英而不依靠大众,依靠强势而不依靠弱势”,这样自然将什么公平正义都置之度外,采取冷漠态度,提升民生幸福感更加无从谈起。

以民为本思想的政治观解读

以民为本思想的政治观解读

以民为本思想的政治观解读【摘要】本文以民为本思想为主题,从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引出什么是以民为本思想、历史渊源、在中国的实践、核心价值观以及对政治观念的影响。

最后探讨以民为本思想的时代意义、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政治观解读的启示。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阐述,揭示了以民为本思想在政治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研究和探讨,希望为读者提供关于以民为本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启发,引导我们在政治实践中更加关注民众的利益和需求,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以民为本思想、政治观、民生、历史渊源、核心价值观、时代意义、发展趋势、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封建统治者往往将天命神权作为其统治的正当性基础,将民众视为臣民,在政治权力分配中没有地位和话语权。

然而在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新兴的思想家开始呼吁尊重民众的权利和参与政治决策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

西方的民主理念也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民主制度强调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政府应当为民众谋福祉,这与传统的专制统治形成了鲜明对比,激发了中国思想家对以民为本思想的探索。

以民为本思想的背景既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演变,也受到了西方民主理念的启发,更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以民为本思想,探讨其对中国政治观念的影响和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以民为本思想的意义在于深入理解这一政治理念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以民为本思想强调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应当来自于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体现了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和决策权利。

这种政治观念的提出和实践,有助于建立起人民与政府之间更加密切的联系和互动机制,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效提升了国家治理的效能和民生水平。

研究以民为本思想对于深化民主治理、加强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这一思想的深入解读和探讨,可以为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构建更加民主、法治、透明、廉洁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目标。

民生:一个生活政治的话题——从政治学视角看民生

民生:一个生活政治的话题——从政治学视角看民生

民生:一个生活政治的话题——从政治学视角看民生
郭剑鸣
【期刊名称】《理论与改革》
【年(卷),期】2007()5
【摘要】生活政治是一种以改善民生为政治中轴和政治合法性基础的政治模式。

在我国社会资源动员模式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背景下,民生问题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性社会问题,而是一个需要以提高民众生活质量为导向更新政治理念、调整政策模式和改革政府绩效评估,最终建立生活政治模式的问题。

【总页数】3页(P5-7)
【关键词】民生;生活政治
【作者】郭剑鸣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从政治视角看民生问题 [J], 王丽君
2.以政治学视角审视民生--读《民生与执政资源开发研究》 [J], 谢俊贵
3.从政治视角看民生 [J], 朴郎尉
4.用平民视角讲述平民生活——从《百姓连线》看地方电视民生新闻 [J], 金源;赵

5.民生:一个生活政治的话题——从政治学视角看民生 [J], 郭剑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一种民生政治观摘要: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民生问题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但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从政治角度来思考民生问题,这个意义上的政治就既不是权利政治和利益政治,更不是斗争政治,而是一种民生政治。

所谓民生政治就是以改善民生为政治目标,以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决策、政治职能和政治资源配置的重心,以民生为准,把民生的改善、国民的福祉作为衡量发展的最高标准的一种政治模式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建设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也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民生政治;政治合法性;民生型政府中图分类号:D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7)06―0051―04人类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部逐渐解放自己的历史,而这样一部历史的主线就是人们在需求与满足之问的轮番选择与放弃。

不论是野蛮还是文明,生存既是人类存在的最底线,也是人类的福祉所在,凸显民生永远是人类探讨的首要话题。

当然,民生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的社会阶段,时代会赋予民生以不同的内涵。

《辞海》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这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从其原本的意义上说,民生问题主要是百姓的生活生存问题,就是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表现为具体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

但在一个唯理主义逐渐淡出的世界上,民生必然上升成为政治问题。

我们今天面对的实际上是一个民生政治的时代。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从政治学维度来理解民生问题,既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也是一个极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视角。

一、民生问题的政治实质民生,顾名思义就是人民的生活、生计问题,它包括民众的衣、食、住、行、用,生、老、病、残、死等方面。

民生构成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内容,也是国家和社会组织活动的重要目的。

民生问题则指的是民生领域中的突出矛盾,是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不和谐的表现。

一般来说,政治学以人类社会生活中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过程或人类的政治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而政治就其本质而言是特定的主体(个人、团体或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通过支配、影响、获取和运用公共权力而做出公共决策以及分配社会价值和利益的过程。

因此,从政治学角度来看,在我国社会资源动员模式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背景下,民生问题并不是简单或纯粹的经济性社会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1.民生问题背后关联的是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对民生的满意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与一个社会的公正度有着较密切的联系。

而社会公正的主要问题则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方式”。

一个社会如果公平正义度比较高,社会利益分配得比较合理,即使这个社会的经济能力有限,老百姓的怨声也不至于很高;如果这个社会不能体现公平、正义,社会利益分配明显不公、即使经济水平发展了,民众的呼声仍然会很高,甚至有可能成为社会凸显的焦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广大民众确实从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很大的实惠,但到今天,民生问题反而如此凸显,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从政治角度来思考民生问题,这个意义上的政治既不是权利政治和利益政治,更不是斗争政治,而是一种民生政治。

所谓民生政治就是以改善民生为政治目标,以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决策、政治职能和政治资源配置的重心,以民生为准,把民生的改善、国民的福祉作为衡量发展的最高标准,用民众生活质量指数和满意指数取代简单的经济发展指数作为考世政治发展的标杆。

在民生政治模式下,政治合法性的支撑米源于民众生活质量与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保障和促进民生属于国家的基本职能,即国家的社会职能。

恩格斯也说过,国家的政治职能或称统治职能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它履行社会职能的基础之上。

在现代民主政治的背景下,一个在民生方面长期没有建树,或无力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政党和政府,不可能获得合法性,不可能实现长治久安。

显而易见,政治合法性与民生具有直接的关系。

民生方面拿不出好的成绩单,既有的合法性便会流失。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上的一个专门概念,强调的是社会成员对政治统治的心理认同,《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利全书》对它的解释是:“它是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不是来自正式的法律或法令,而是来自于有关规范所判定的、‘下属’据以(或多或少)给予积极支持的社会认可(或认可的可能性)和‘适当性’”,“任何一种人类社会的复杂形态都面临一个合法性的问题,即该秩序是否和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李普塞特也有类似的定义:“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

”也就是说,合法性强调的是社会、民众对政治秩序、政治统治的认同、忠诚。

因此,所谓合法性,简单地说,就是指民众对现存政治秩序和政权的信任、支持和认同。

任何政治统治的稳固,都必须以民众的认同与支持为基础,在这一意义上,合法性是政治统治者必须解决的战略性问题。

由于合法性的本质在于民众对政权的认同,这种认同不仅出自于一定的观念、文化的影响,而且必然以民众对政治统治实际作为的认识为基础,也就是说会以被统治者对政权履行职能的效率、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民众个人利益的满足为基础,即以国家的政治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为基础。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政治统治如果能够通过做出较好政绩以满足民众利益,当然便容易得到民众的认同和支持。

因此,在一个民主时代中,合法性必须以一定的政绩来支撑。

对合法性所需要的这种政绩支持,政治学上用“有效性”这一术语来概括。

所谓有效性,就是指政治体系在大多数人民及利益团体中能满足政府基本功能的程度,就是政治统治的实际业绩。

就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基础来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的以意识形态和个人魅力为基础的合法性面临重大挑战和困难,政治稳定急需新的合法性基础。

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在合法性建设上从原先的重意识形态和个人魅力转向强调以经济增长为主要内容的有效性。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邓小平的下述论断:“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

”正因为把经济增长作为合法性的最重要支撑,所以经济问题就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了。

所以,“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经济发展的速度、发展是硬道理,这显然不是单纯从经济角度做出的部署,而也是着眼于政治,着眼于合法性。

正如有国外学者所评价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以及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中国政权政治合法性的源泉”。

不过,过分夸大以实现经济增长作为合法性的基础的来源,把合法性全部维系于经济增长上,也是有一定危险的。

亨廷顿对此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合法性的“政绩困局”这一命题。

他指出:“把合法性建立在政绩基础之上的努力产生了可以被称作政绩困局的东西”,“由于它们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政绩的标准之上,威权政权如果不能有好的政绩,将失去合法性,如果政绩好了,也将失去合法性。

”因为,首先,没有任何一个政治体系能持续不断的保持经济的增长,如单纯依靠政府绩效,当出现停滞或滑坡,政府的承诺无法兑现时,其合法性就会严重受损。

其次,单纯的绩效也无法满足公众多元化的需求和变化。

如今,亨廷顿所指出的“政绩合法性困局”也开始在中国有所显现。

中国经济近30年来一直以较高速度增长。

2003年后,更是连续4年实现10%以上强劲增长。

但相当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不平衡,社会公平与正义没有充分体现出米;官员腐败,政府行政成本过高以及在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未能根本解决,一些与民争利的做法也极大地损害了民生和社会公平正义原则。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老百姓的公平感和满意度却未能同步增长的现实绝不能小视。

因此,那种认为经济增长了,政治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我们不能把合法性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经济增长上,在努力实现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的同时,要努力开发其他的合法性资源。

为此,党中央早就提出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提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同时,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民生问题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今年春节,温家宝就再次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把实现社会正义看作现阶段的历史使命;2007年“两会”上,民生发展也成为主题和最强音;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用更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方式”取代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还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这一切都显示我们已开始由追求经济增长指数作为合法性最重要支撑的时期,进入一个以民生改善、国民福平为取向,把民众生活质量指数作为合法性支撑来源的民生政治时代。

民生保障、民情拥戴、民意认同,是改革事业正当性、合法性的首要来源,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国家和社会凝聚力的体现,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在中国新的历史起点上,适时转换观念,用民众生活质量指数和满意指数取代简单的经济增长指数作为评价政治发展的标准,把提高民众生活质量作为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把民生和公平作为为新的动力源,在民生政治模式下引领新一轮中国改革――这必将带来社会的高度认同感和和稳定性。

三、民生型政府理念和价值取向: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把民生问题提高到政治高度,从政治学的视阔来考察当代中国民生问题,建构一种民生政治模式,除了上文所论述的用民众生活质量指数和满意指数来取代简单的经济增长指数,把民众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提高作为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与民生政治相关的政府理念的创新和价值取向的定位。

民生政治时代呼唤民生型政府,而所谓民生型政府,就是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群众利益作为政府绩效的出发点、落脚点和评价标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实现民生改善和社会正义看作现阶段政府的历史使命。

1.民生型政府理念(1)在解决民生问题的目标定位上,政府需要从过去追求经济性价值转变为追求社会性价值.树立公平正义的制度理念。

民生问题虽然和经济建设、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但它本质上需要体现并注重社会价值,如权利平等、社会公平等。

因而,在解决民生问题的目标定位上不能把经济性价值放在首位,而应从社会主义所追求的社会性价值出发,从公平正义出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