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礼节
西方见面礼仪

西方见面礼仪嘿,朋友们,今儿咱们来聊聊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西方见面礼仪。
你知道吗,在西方,见面打招呼那可不是随便挥挥手、点点头那么简单,里头学问大着呢!咱们就一块儿来扒拉扒拉这些个“洋规矩”。
首先啊,咱们得说说最基本的——握手礼。
这握手啊,就像是两国建交时签的那份协议,得双方都乐意,还得讲究个“度”。
你不能太热情,一把就把人家的手给攥疼了,那显得你没礼貌;但也不能太冷淡,跟摸了个冰块似的,那也不成。
正确的姿势是,站直了,面带微笑,伸出右手(左手就别凑热闹了,除非你是左撇子),轻轻握住对方的手,上下晃个两三下,力度适中,就像是在说:“嘿,哥们儿,好久不见,你好啊!”接下来,咱们聊聊拥抱礼。
这拥抱啊,在西方可是比握手还要亲密的打招呼方式。
不过呢,也不是见谁都得抱一抱的,那得看关系铁不铁。
比如你见到久别重逢的老友,或者是在家庭聚会上遇到亲戚,那拥抱一下,感情立马就升温了。
但是啊,你得注意,拥抱的时候别跟个八爪鱼似的缠着人家不放,也别太生硬,搞得跟完成任务似的。
得自然点,温柔点,让拥抱成为传递温暖和友情的桥梁。
再来说说亲吻礼。
这个啊,在西方国家可是个挺有特色的礼仪。
不过呢,它也不是随便乱亲的,得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
一般来说,亲人之间、好朋友之间可能会来个脸颊亲吻礼,就是轻轻地在对方的脸颊上亲一下,有时候还会左右两边都亲一下,表示亲昵和祝福。
但是啊,你可别见谁都上去亲一口,那可就闹笑话了。
除了这些常见的见面礼仪外,还有一些小细节也是需要注意的。
比如啊,在跟西方人交谈的时候,要保持眼神交流,这表示你在认真听对方说话,尊重对方。
还有啊,要保持适当的身体距离,别靠得太近,也别离得太远,免得让对方觉得不舒服。
另外啊,我还得提醒一句,虽然咱们今天聊的是西方的见面礼仪,但是啊,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甚至每个人的习惯都可能有所不同。
所以嘛,在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时候,还是要多观察、多学习、多尊重对方的习惯和文化传统。
日、中、欧美礼仪比较

日、中、欧美礼仪比较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现从见面礼仪,服饰礼仪,餐饮礼仪,婚庆礼仪及礼仪禁忌5方面进行如下了比较:1.见面礼仪:日本:日本人见面多以鞠躬为礼。
一般人们相互之间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礼,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弯腰最低、也最有礼貌的鞠躬称为“最敬礼”。
中国:作揖礼。
作揖礼,即拱手礼,是华人中最流行的见面礼。
行礼方式是起身站立,上身挺立,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自上而下,或者自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
欧美:拥抱礼。
在西方,特别是欧美国家,拥抱礼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
拥抱礼的动作要点是,两人面对面站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右腰后侧。
2.服饰礼仪:日本:日本人无论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都很注重自己的衣着。
在正式场合,男子和大多数中青年妇女都着西服。
男子穿西服通常都系领带。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装中国: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
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
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欧美: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
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
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
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
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3.餐饮礼仪:日本:不论在家中或餐馆内,坐位都有等级,一般听从主人的安排即可。
日本有一种富有参禅味道,用于陶冶情趣的民族习俗―――茶道。
虽然不少现代日本青年对此已不感兴趣,但作为一种传统艺术仍受到社会的重视。
中国: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
关于西方国家的各种礼仪

关于西方国家的各种礼仪西方国家与我们有很多的不同,那么你们知道西方国家的各种各样的礼仪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西方国家的各种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关于西方国家的各种礼仪西方国家用餐礼仪美国的西餐,和欧洲许多国家也颇有不同。
如果您到美国旅游,赴家庭宴会或在餐馆吃“正餐”时,请先注意下列一般原则:1. 男女一起在餐馆用餐,通常由男方负责点菜(order)和付帐(pay the check or bill)。
2. 许多基督教或天主教家庭饭前要由家中一员带领祷告(say a prayer or "blessing"),您即使不信教,也请跟着低头,以示礼貌和尊重。
3. 美国人宴客,是由女主人(或男主人)先拿起餐具进食,客人才跟着动餐具。
4. 如果您不喜欢递过来的菜肴时,只要说"No, thank you."即可。
5. 咀嚼食物,一定要避免出声。
6. 用过的刀、叉,必须放回盘子里,不能放在餐桌巾上。
7. 吃完主菜,把刀和叉平行地斜放在主菜盘(main plate)上,是向主人或侍者表示可以把主菜餐盘拿走了。
8. 席间要轻声谈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尽量避免一声不响地闷着头吃饭。
餐位(Seating arrangement)餐位的安排大致上如上图。
原则上男主宾(Gentleman of honor)坐在女主人(hostess)右边,女主宾(lady of honor )坐在男主人(host)右边,而且多半是男女相间而坐,夫妇不坐在一起,以免各自聊家常话而忽略与其他宾客间的交际。
餐具摆法家庭或餐厅宴会时,餐具的种类和数量,因餐会的正式(formal)程度而定。
越正式的餐会,刀叉盘碟摆得越多。
本文所举的例子,适用于不十分正式的宴会(多数家庭式宴会属于此类)。
一般餐具摆设图(午宴、晚宴均适用)1. butter plate and knife奶油碟子和奶油刀。
2. dessert spoon甜点匙。
西方文化的礼仪

西方文化的礼仪随着中国走向国际化,西方之间的交流、交际会越来越普遍,了解西方文化礼仪,了解那些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并掌握和得体的应用它们,是非常重用的。
以下是关于西方文化的礼仪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中国的礼节与西方的礼节有时相差很大。
例如,在迎接远方来客时,我们常以"你一路上辛苦啦!"表示慰问,可是,如果用"I‘mafraidyoumusthaveatiringjourney,"这一语法上正确的英语,来迎接英语国家的客人,他们听起来回觉得很不自然,因为这种场合下他们使用的寒暄语往往是"Didyouhaveagoodtrip?或"Didyouenjoyyourtrip?"等这样令人愉快的语句。
有些问候在中国是合乎礼节的,而在西方是不被采用的。
在西方工业国家,人们大部分住在城市,彼此不相识,甚至在乡村之间很陌生,再加上英美等国家强调个人价值(Individualism)至高无上,所以寒暄时不喜欢被问及年龄及婚姻状况,更不喜欢被问及收入情况。
问候方式常常是中性、抽象的打招呼(Goodmorning/afternoon/day),或者是谈论有关天气或一些热门赛事之类。
如果比了解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以上语言选择上的失误,就会出现把中文礼貌礼貌用语套用到英文中的现象,出现中文式的英语。
因此,和西方人交谈时你最好使用西方通常的问候礼仪方式。
一、西方文化礼仪之"称谓礼仪"西方人姓名排列正好跟我们相反,前面是名,后面是姓氏。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士称"Mr.",对女士则视其结婚与否进行称呼,未婚的称"Miss",已婚的则应称"Mrs"。
对那些在社会上较有地位的人,如法官(Judge)、教授(Professor)、医生(Doctor)、政府高级官员如参议员(Senator)、军官如将军(General)、上尉(Capital)和宗教人士如主教(Bishop)等,可将其姓名连同职业一起称呼,如"DoctorJack","ProfessorWhite",也可只称呼其职业名称,如"Mr.Judge","wyer"。
西方的礼仪文化

西方的礼仪文化西方自古就和我们有很多的不同,那么你们知道西方的礼仪文化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的礼仪文化,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西方的礼仪文化(一)、西方文化礼仪之“称谓礼仪”:西方人的姓名排列跟我们刚好相反,前面是名后面是姓氏。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士称“Mr.”,对女士则应视其结婚与否进行称呼,未婚的称“Miss”,已婚的则应称“Mrs.”。
相比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
通常只招呼一声“Hello”,哪怕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热。
(二)、西方文化礼仪之“交谈礼仪”:与人交谈,莫问私事。
在西方,人们的一切行为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人们日常交谈,不喜欢涉及个人私事。
有些问题甚至是他们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
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去问价钱。
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问“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啊”。
(三)、西方文化礼仪之“拜访礼仪”:应邀去他人家中做客,务必要准时。
不守时是失礼的。
一般性拜访,可送小礼物,若赴家宴,可再丰厚些。
礼物应交给女主人,并说“我希望你能喜欢(I hope you’ll like it)”等客套话,不要说“小意思,不成敬意”,“东西不好,请笑纳”等中国人送礼时常爱讲的话。
(四)、西方文化礼仪之“女士优先礼仪”: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
在社交场合,男子处处要谦让女子。
① 步行时,男士应该走在靠马路的一边。
② 入座时,应先请女士坐下。
③ 上下电梯,应让女士走在前面。
④ 进门时,男士应把门打开,请女士先进。
⑤ 但是下车,下楼时,男士却应走在前边,以便照顾女士。
⑥ 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士应走在前边,为女士找好座位。
⑦ 进餐时,要请女士先点菜。
(五)、西方文化礼仪之“小费礼仪”:美国付小费的风气很盛行。
一般说,当你得到别人的服务时就应付给小费。
东西方礼仪的差异

后记--东、西方礼仪的差异东方礼仪主要指中国、日本、朝鲜、泰国、新加坡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所代表的具有东方民族特点的礼仪文化.西方礼仪主要指流传于欧洲、北美各国的礼仪文化。
1.在对待血缘亲情方面东方人非常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血浓于水”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人际关系中最稳定的是血缘关系.西方人独立意识强,相比较而言,不很重视家庭血缘关系,而更看重利益关系。
他们将责任、义务分得很清楚,责任必须尽到,义务则完全取决于实际能力,绝不勉为其难。
处处强调个人拥有的自由,追求个人利益.2.在表达形式方面西方礼仪强调实用,表达率直、坦诚。
东方人以“让”为礼,凡事都要礼让三分,与西方人相比,常显得谦逊和含蓄.在面对他人夸奖所采取的态度方面,东、西方人不相同.面对他人的夸奖,中国人常常会说“过奖了”、“惭愧”、“我还差得很远"等字眼,表示自己的谦虚;而西方人面对别人真诚的赞美或赞扬,往往会用“谢谢”来表示接受对方的美意。
3.在礼品馈赠方面中国,人际交往特别讲究礼数,重视礼尚往来,往往将礼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
东方人送礼的名目繁多,除了重要节日互相拜访需要送礼外,平时的婚、丧、嫁、娶、生日、提职、加薪都可以作为送礼的理由。
西方礼仪强调交际务实,在讲究礼貌的基础上力求简洁便利,反对繁文缛节、过分客套造作。
西方人一般不轻易送礼给别人,除非相互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固的人际关系.在送礼形式上也比东方人简单得多。
一般情况下,他们既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也不送廉价的物品,但却非常重视礼品的包装,特别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同时在送礼和接受礼品时,东西方也存在着差异。
西方人送礼时,总是向受礼人直截了当地说明:“这是我精心为你挑选的礼物,希望你喜欢",或者说“这是最好的礼物”之类的话;西方人一般不推辞别人的礼物,接受礼物时先对送礼者表示感谢,接过礼物后总是当面拆看礼物,并对礼物赞扬一番.而东方人则不同,中国人及日本人在送礼时也费尽心机、精心挑选,但在受礼人面前却总是谦虚而恭敬地说“微薄之礼不成敬意,请笑纳”之类的话.东方人在受礼时,通常会客气地推辞一番。
外国的各种见面礼仪

外国的各种见面礼仪
- 跪拜礼:中国古代盛行,在一些特定场合如结婚、收徒、庆典、拜佛时还会使用。
在泰国,人们也会行跪拜礼,但较为夸张,比如泰国前总理英拉在见到泰国诗琳通公主时,会行跪拜礼,双手合十,双膝下跪,整个人都趴在地上。
- 鞠躬礼:是中国传到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的传统礼仪,目前在日本和韩国应用比较广泛。
- 贴面礼:在西方较为盛行,通常是双方互相用脸颊碰一下,通常从右脸颊开始,左右各碰一下。
- 碰鼻礼:是新西兰毛利人独特的见面问候方式。
行礼时,主人与客人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或更多次数,碰鼻的次数与时间往往标志着礼遇规格的高低,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礼遇越高;反之,礼遇则低。
- 屈膝礼:在西方文化中,女性的屈膝礼是与男性的鞠躬礼相对应的。
至今在英国王室成员中仍然存在。
- 吻手礼: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英法两国较为喜欢。
受礼者只能是女士,而且应是已婚妇女。
- 吻脚礼:在尼泊尔,晚辈见到长辈时,要跪下来吻长辈的脚,长辈则在晚辈的头上用手掌轻轻拍一下表示还礼。
- 摸脚礼:印度人会摸对方的脚以表达对长者、智者、尊者的敬意。
除了摸活人的脚,还会摸死者的脚,印度很多墓地或是名人的雕塑都有这样的脚型标志,以方便人们在祭拜时使用摸足礼,并以此表达对死者的敬意。
- 握手礼:是当今世界较为流行的礼节,不仅熟人、朋友会使用,陌生人、对手也可能会握手。
不同的见面礼仪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色,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礼仪可以。
西方宴会礼仪

西方宴会礼仪西餐是一个象征。
而我们身边的人爱吃西餐的也越来越多,假如你到了外国,别人邀请你参加西方宴会,那你知道这其中有多少礼仪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西方宴会礼仪,欢迎阅读收藏哦!一、西方宴会餐桌礼仪1.西餐的餐具一份正式的西餐餐具共包括:牛油刀、面包碟、前菜用刀叉、主菜用刀叉、喝汤用汤匙、甜品用叉匙、红酒酒杯、白酒酒杯。
2.餐巾(1)餐巾不仅要摆在腿上,还应该注意要将其折成长条形或叠成三角形,并将折痕靠近自己。
(2)中途暂时离席应将餐巾放在椅子上。
(3)餐巾可用来擦嘴或迭手,不可用来擦餐具或擦脸。
3.刀叉(1)刀叉往往是两三副,使用刀叉次序一定是由外至内。
(2)吃西餐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左手食指按在叉子把上,右手食指按在刀背上。
(3)吃某些食物时,先左手用叉子按住食物,右手用刀将其切成小块,然后将叉子反过来叉住食物,放到嘴里。
(4)中途离席,刀叉应呈“八”字放置,刀刃朝内,叉背向上,这表示“我还没吃完呢”。
(5)已经吃饱的话,应把刀叉并排放在盘子右面,叉背向下,刀在叉子的右侧。
4.汤匙(1)会有两把或者三把,一般要两把的话一把是喝汤的,一把是吃甜品的,三把的话还有一把是喝红茶或咖啡的。
(2)汤匙也是要从外侧向内侧取的,先拿离你最远的那把。
(3)勺子是不能含在嘴里的。
(4)勺子不用的时候不能在杯子里面立正。
5.在西方的晚宴上一般有多少道菜? 上菜的顺序又是怎样的?(1)开胃菜(Starter),如色拉等。
(2)汤(Soup),一般可分为清汤和浓汤两大类。
(3)主菜(Main course),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
(4)餐后甜品(Dessert),如布丁、冰淇淋、蛋糕等等。
(5)咖啡(coffee)6.双手取食物向自己的盘中取食物时,一定要用双手。
取一只烤土豆也要用左手拿叉、右手持汤匙将食物夹到自己的盘中。
不要只用一只叉子将食物叉到盘中了事,那是极不礼貌的。
7.喝汤(1)汤很热也绝不可以用嘴吹气。
西方社交礼仪.

西方社交礼仪1、见面介绍、交谈:一般而言,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自由自在著称。
和陌生人打打招呼,不见得便是想和你做朋友;一场愉快的交谈,不见得会变成知心莫逆,只有主动接触,以愉快的心情应对。
只在正式场合行握手礼,一般场合见面时相视一笑,说声"嗨!"或"哈罗!"即为见面礼节。
初次见面,相互介绍也很简单。
一般原则为将卑介绍予尊,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将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将下级介绍给上级,将女士介绍给男士。
介绍后握手须简短有力,美国人认为有力的握手代表诚恳坦率。
在公务场合,美国女子会主动伸手(其他场合则不一定),女性先伸手,男性才能握女性的手(女性之间一般不互相握手)。
若女士无意握手,则男士点头或鞠躬致意。
与女士握手不可太紧。
握手前应脱手套,来不及脱应致歉。
关系密切的亲朋之间,可行亲吻礼,女子之间互吻面颊,男女之间由男子吻女子面颊。
对于别人的握手、拥抱、吻手、注目、点头等礼节,美国人也以同样方式回礼。
告别时也不必握手,挥挥手说声"再见!"即可。
美国相互称呼直呼姓名,一般不用"先生"、"太太"、"小姐"等称呼,一般也不用正式头衔。
只对法官、医生、高级官员、教授、高级神职人员称呼头衔。
一般不用职务作为称呼。
称呼长者忌用"老"字。
交谈时忌问年龄、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经济收入以及其他私生活情况。
见面打招呼也不问去什么地方、干什么事。
公共场合重视礼貌用语,家庭里也常用"请"、"谢谢"、"对不起"等。
交谈距离必须保持50厘米以上。
不得不靠拢他人就座时,要征得对方同意。
交谈时声音不可太大,不可大笑,更不可大声争吵。
惊讶时不可伸舌头(伸舌头是污辱他人之举)。
美国交谈、示意喜欢用手势。
请人接电话,用听电话的手势;请侍者结帐,用写字的手势。
欧洲宫廷礼仪大全

欧洲宫廷礼仪大全公主篇:接见礼仪:站资亭亭玉立,有人到来右脚向后膝盖弯曲,拉起裙子,鞠躬,然后自我介绍; 餐桌礼仪:按年龄,年长上座,然后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吃饭不能发出响声,不能没有吃相如大口大口吃,长的先吃,幼的后吃~不得将饭掉如衣服.餐桌和地上;等级礼仪:见了高级爵位的人,应该右脚向后膝盖弯曲,拉起裙子,鞠躬,然后再问候( 一般礼仪 1.鞠躬礼鞠躬礼系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的礼节。
行礼时须脱帽,右手(如右手持物可用左手)握住帽前檐中央将帽取下。
右手垂下后身体对正,用立正姿势,双目注视受礼者,身体上部向前倾斜约十五度,尔后恢复原状。
脱帽时所用之手和敬礼方向相反,即向左边的人敬礼,以右手脱帽;向右边的人敬礼,以左手脱帽。
2.点头礼点头礼系同级或平辈间的礼节,也须脱帽。
如在路上行走间相遇,可在行进中施礼;如在路上遇见长官或长者,则须立正行鞠躬礼,但长官对部下或长者对幼者的答礼,可在行走中点头答之或伸右手或手触帽檐答之。
3.举手注目礼举手注目礼系军人礼节。
敬礼时举右手,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掌微向外,上臂与肩齐高,两眼注视对方,待对方答礼后方可将手放下,对长官或长者每次见面都应照常行礼。
4.握手礼握手礼是欧美最常见的礼节,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通行。
行礼时距对方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伸右手,四指并齐,拇指与之分开伸向受礼者。
饭店客房服务中须注意,客人先伸手时,方能握之,切忌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与人握手,尤忌四人交叉握手。
和初次见面的女人通常不握手,只行鞠躬礼。
同男人握手越紧,表示友情越深,和女人握手则须轻些。
5.吻手礼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
和上流社会贵族妇女或夫人见面,若女方先伸出手做下垂式,则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
但女方如不伸手,则不吻。
行吻手礼时,若女方身份地位较高,要支屈一膝作半跪式后,再握手吻之。
此项礼节英法社会最重视。
6.接吻礼接吻礼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朋友、夫妻之间表示亲昵、爱抚的礼节。
西方习俗礼仪和禁忌

土工布一美国习俗礼仪美国人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上帝不那么相信。
他们一旦认准目标,就会全力以赴地去追求,他们经常更换工作以求创造成功的机会。
在美国,孩子长大后多数离开父母去寻求自己的生活道路,总统的儿子也不例外。
美国是个强者的社会,崇拜强者,不同情弱者。
不过,美国有些人是悲观主义者,总担心未来会发生什么不测。
他们讲话没有自谦之词,从来不谈自己不行,显得自满和傲慢。
美国人喜欢探新求奇,往往不满足于现状,一生中搬家四五次是非常普遍的事,每年有10%的人迁徙。
年轻人读大学喜欢选择离家远的学校,以便将自己带人一个陌生的世界。
美国人以不拘礼节闻名于世。
第一次同别人见面,常直呼对方的名字,还不一定跟人握手,往往只是笑一笑,说一声“嗨”或“哈哕”。
在美国人看来,这种不拘礼节的打招呼,跟其他地区的正经握手为礼意义相同。
在美国,不论男女见面时一般都相互握手。
彼此很熟悉的女性之间、男女之间也亲吻面颊。
与美国妇女握手最好让对方采取主动。
对妇女要像对男子一样随便,但是不能询问她的婚姻状况,绝对不可说具有挑逗性的语言,否则必遭冷遇。
男性最好不要给妇女送香水、衣物和化妆品之类的礼物。
美国人通常在家里宴请客人。
一种方式是大家围坐在一张桌子旁,食品盛在盘中,在每个人手中依次传递或由主人为客人盛食品。
另一种是“自助”式,边交谈边品尝。
接受邀请的客人一般在规定时间后的5—10分钟内到达,可以送女主人一些花或其他小礼品。
美国人进餐时十分讲究,汤匙必须放在汤盘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
喝汤时不要弄出大的响声,并用匙的一侧从里往外舀,不能用匙头,更不能端着汤盆把盆底的剩汤喝光。
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后上一道甜食。
如果客人没吃饱可向女主人夸赞她做得好,并再要点菜,女主人会多加一份菜给他。
喝咖啡要端着杯子喝,在餐桌上不要抽烟。
吃完饭,客人将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后站起来。
餐后,客人要呆上一两个小时再道别。
第二天发便函向主人致谢,并送一些小礼物,如一盒巧克力或鲜花等。
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

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西方礼仪是指西方国家中的各种行为准则和规范,涵盖了社交、商务、宴会、婚礼、葬礼等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下面将详细介绍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
1.礼貌与尊重:在西方文化中,礼貌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人们普遍认为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避免冒犯和争吵。
礼貌用语如"请"和"谢谢"在交往中经常使用,而且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也是必要的。
2.礼仪用语:西方礼仪中要求使用适当的礼仪用语,例如在问候时用"您好"或"早上好"。
在和陌生人交谈时应使用敬语,不可以直呼其名。
同时,言语和语气应该友好、尊重和富有礼貌。
3.礼仪姿势:西方礼仪强调正确的姿势和举止。
例如,站立时应该挺直腰背,行走时保持优雅的步态,就座时应放置双手在膝盖上,而不是地上或桌子上。
此外,握手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在握手时应该注意力量适中,不要太过松弛或过于用力。
4.礼仪服饰:西方礼仪注重穿着得体,尤其是在正式场合。
男性通常穿正式西装,而女性则应穿着得体的礼服或套装。
在一些特殊场合,例如婚礼和晚宴,可能需要对礼服进行更严格的要求。
对于正式场合,还需要注意颜色、款式和配饰的选择,以表现出尊重和注意细节的态度。
5.礼仪用具:西方礼仪中使用的一些用具也体现了传统和礼节。
例如,在用餐时应使用正确的餐具,分别使用刀、叉、匙。
纸巾应放在膝上或餐盘旁边,用来擦拭口唇。
在商务场合,名片的使用也是必要的,交换名片时应轻轻地递给对方,并在接受时表示感谢。
6.礼仪规范:西方礼仪还包括各种社交场合的礼仪规范。
例如,到访他人家中时应提前预约,并带上礼物,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和感激。
在商务会议中,应遵循议事规则,尊重其他人的发言权。
在宴会中,需要注意一些就餐礼仪,如不吃嘴里发出声音、不碰触过多的食物等。
7.礼仪姿态:西方礼仪注重个人形象的塑造。
良好的礼仪姿态包括自信、谦虚、善于倾听和尊重他人。
西方礼仪起源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礼仪起源
❖ 中方餐具主要有杯 子、盘子、碗、碟 子、筷子、匙羹等 几种。
中方餐具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礼仪起源
西方餐具
❖ 西方餐具主要包括刀、叉、 匙、盘、杯等。
❖ 刀又分为食用刀、鱼刀、 肉刀、奶油刀、水果刀; 叉又分为食用叉、鱼叉、 龙虾叉;公用刀叉的规格 一般大于使用刀叉。匙又 分汤匙、茶匙等;
PPT文档演模板
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 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 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 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 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西方礼仪起源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 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 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 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礼仪起源
西方进餐礼仪
——餐巾篇 •暂时离席餐巾放哪里?
PPT文档演模板
将餐巾放在座位上。
西方礼仪起源
西方进餐礼仪
——餐巾篇 • 用餐完毕准备离席,餐巾应该放在哪里?
PPT文档演模板
折好放置于桌上。
西方礼仪起源
西方进餐礼仪
——刀叉的使用
• 吃西餐时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使用 刀叉时,左手用叉用力固定食物,同 时移动右手的刀切割食物。
(General)、上尉(Captain)、医生 (Doctor)等。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礼仪起源
Etiquette——西方礼仪之源
二、西方社交礼仪
介绍,但一般不先伸手与对方握手或直接问对方姓名,而是等在 社交场合结识朋友,一般需有第三方介绍人,也可以作自 我待对方的回应。如果对方没有回应或介绍他自己,则应该礼貌地道
各国绅士的礼仪

各国绅士的礼仪
各国绅士的礼仪各有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礼仪:
1. 英国绅士礼仪:英国绅士通常非常重视礼貌和传统,他们会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有礼貌地说话、尊重长辈和传统。
此外,英国绅士也非常尊重女士,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例如主动为女士开门、让路等。
2. 欧洲绅士礼仪:欧洲绅士通常非常注重个人形象和着装,他们通常会选择优雅、得体的服装,并保持干净整洁。
在公共场合,欧洲绅士会保持安静、有礼貌,遵循先来先服务的原则。
此外,他们也会尊重女士,并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
3. 美国绅士礼仪:美国绅士通常非常注重个人自由和平等,他们会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有礼貌,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在与人交往时,美国绅士会保持真诚、友善的态度,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人。
此外,他们也会尊重女士,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
4. 加拿大绅士礼仪:加拿大绅士通常非常注重礼貌和热情,他们会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有礼貌,并尊重长辈和传统。
在与人交往时,加拿大绅士会保持友善、热情的态度,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人。
此外,他们也会尊重女士,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
总的来说,各国绅士的礼仪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注重礼貌、尊重他人和女士优先的原则。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交场合中,了解并遵守当地的礼仪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西方国家主要习俗文化礼仪有哪些

西方国家主要习俗文化礼仪有哪些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形成的特定的文化习俗及礼仪,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西方国家主要习俗文化礼仪,希望这些能帮助大家了解西方国家文化习俗!西方国家主要习俗文化礼仪:英国英国英格兰人占80%以上。
其余是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等。
居民绝大部分信奉,只有少部分人信奉天主教。
英国是绅士之国,讲究文明礼貌,注重修养。
同时也要求别人对自己有礼貌。
注意衣着打扮,什么场合穿什么服饰都有一定惯例。
见面时对尊长、上级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称,并在对方姓名前面加上职称、衔称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称呼。
亲友和熟人之间常用呢称。
初次相识的人相互握手,微笑并说:“您好!”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一般不行拥抱礼,男女之间除热恋情侣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
英国人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
他们认为夸夸其谈是缺乏教养的,认为自吹自擂是低级趣味的。
人们交往时常用“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即使家庭成员间也一样。
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是国菜。
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
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
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
他们是以午餐为正餐。
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不愿意吃带粘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
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喜欢中国的京菜、川菜、粤菜。
他们普遍喜爱喝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
“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
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
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对英国人称呼“英国人”是不愿意接受的。
因为“英国人”原意是“英格兰人”,而你接待的宾客,可能是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而“不列颠”这个称呼则能让所有的英国人都能感到满意。
西方社交礼仪.

西方社交礼仪1、见面介绍、交谈: 一般而言,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自由自在著称。
和陌生人打打招呼,不见得便是想和你做朋友;一场愉快的交谈,不见得会变成知心莫逆,只有主动接触,以愉快的心情应对。
只在正式场合行握手礼,一般场合见面时相视一笑,说声"嗨!"或”哈罗!”即为见面礼节。
初次见面,相互介绍也很简单。
一般原则为将卑介绍予尊,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将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将下级介绍给上级,将女士介绍给男士。
介绍后握手须简短有力,美国人认为有力的握手代表诚恳坦率。
在公务场合,美国女子会主动伸手(其他场合则不一定),女性先伸手,男性才能握女性的手(女性之间一般不互相握手)。
若女士无意握手,则男士点头或鞠躬致意.与女士握手不可太紧。
握手前应脱手套,来不及脱应致歉.关系密切的亲朋之间,可行亲吻礼,女子之间互吻面颊,男女之间由男子吻女子面颊。
对于别人的握手、拥抱、吻手、注目、点头等礼节,美国人也以同样方式回礼。
告别时也不必握手,挥挥手说声"再见!"即可。
美国相互称呼直呼姓名,一般不用”先生”、”太太”、”小姐"等称呼,一般也不用正式头衔。
只对法官、医生、高级官员、教授、高级神职人员称呼头衔.一般不用职务作为称呼。
称呼长者忌用"老"字. 交谈时忌问年龄、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经济收入以及其他私生活情况。
见面打招呼也不问去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公共场合重视礼貌用语,家庭里也常用”请”、”谢谢"、”对不起”等。
交谈距离必须保持50厘米以上。
不得不靠拢他人就座时,要征得对方同意。
交谈时声音不可太大,不可大笑,更不可大声争吵。
惊讶时不可伸舌头(伸舌头是污辱他人之举).美国交谈、示意喜欢用手势。
请人接电话,用听电话的手势;请侍者结帐,用写字的手势。
习惯于打过招呼即谈正事,不送茶、寒喧。
美国人不把互赠名片视为礼节,只为便于日后联系时才送名片。
送名片给他人时并不期待他人回送名片。
西方正式宴会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西方正式宴会的基本礼仪有哪些1.穿着:正式宴会通常要求男士穿着西装和领带,女士要穿着正式的晚礼服或正式套装。
色彩和样式应该适合场合,忌穿过于夸张或暴露的服装。
2.入场礼仪:进入宴会厅时,应保持端庄而自信的姿态。
男士应站直并保持优雅的姿势,女士则容貌要柔和而自信。
3.桌上礼仪:就座时要根据主人的安排坐在指定的座位上。
在吃饭期间,要保持优雅的姿势、用餐工具的正确使用、避免谈话时开口咀嚼食物、且不应大声喧哗。
4.餐具使用:西方多采用一套餐具,由外至内进行使用,依次是餐叉,餐刀,餐勺等。
在吃完后,要将餐具平放在餐盘的右侧。
5.入座和起立:当被其他人邀请坐下时,应予以感谢并获准坐下。
当大家同时起立时,要尽快起立并保持端庄、不要出于礼貌而拖延时间。
6.餐桌上的谈话:餐桌上的谈话应轻松、愉快且有礼貌。
避免讨论敏感或争议性的话题,如宗教、政治等。
7.注意礼节:对他人的礼节要非常重视,如适当地使用请、谢词,注意对他人的问候和礼貌、尊重等。
8.酒水饮用:在正式宴会中,酒水往往是标配的。
饮用酒水时,要保持适度并遵循所在国家或地区对酒水饮用的传统和规矩。
9.宴会礼仪:在宴会中,客人应尽量按照主持人的安排行动。
如果有主持人或有人主持致辞,应静静地听完致辞并鼓掌表示赞赏。
10.走出宴会厅:离开宴会时,要对主人及其他客人表示感谢,并告知主人有多愉快和享受了这个宴会。
以上是西方正式宴会的一些基本礼仪,遵守这些礼仪可以在正式场合中表现出自己的教养和素质。
正式宴会礼仪是一种传统和文化的体现,通过遵循这些礼仪规范,可以展示出自己的尊重和礼貌。
西方礼仪的特点

西方礼仪的特点
以下是 8 条关于西方礼仪特点的内容:
1. 西方礼仪很注重礼貌用语呢!你看,他们见面总会说
“Hello”“Nice to meet you”,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说“你好”一样。
这能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友好的氛围呀!
2. 西方礼仪强调尊重个人空间啊!比如说在公共场合,大家都会保持一定距离,不会随意侵犯他人的领地,不像有些人会紧紧挨着别人,让别人觉得不舒服,对吧?
3. 西方的着装礼仪也有讲究哦!在正式场合,男士会穿上帅气的西装,女士则是漂亮的礼服,简直就像是要去参加一场华丽的演出一样。
4. 西方礼仪中,守时可是非常重要的呀!他们答应了几点到就会准时出现,不像有的人总是磨磨蹭蹭,让别人等半天,这不就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嘛!
5. 吃饭的礼仪也很特别呢!在西餐厅里,他们会使用各种刀叉,摆放都有规定呢,这可不是随便乱来的哟,你说神奇不神奇?
6. 西方社交礼仪中,还有送礼物的习惯呢!在节日或者特殊场合,精心准备一份礼物送给对方,表达自己的心意,这多温馨呀!
7. 西方礼仪对于女士可是很优待的哟!比如男士会帮女士开门、拉椅子,哇,这多有绅士风度呀,能不让女士心里暖暖的吗?
8. 还有呢,西方在公共场合说话声音通常都比较小哦,不会大声喧哗打扰别人,这多有素养呀!
总之,西方礼仪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能让我们变得更加文明和有教养。
西方文化与礼仪笔记

西方文化与礼仪笔记篇一:西方文化与礼仪笔记西方文化和礼仪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下面是一些关于西方文化和礼仪的重要笔记,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西方社交场合。
1. 礼貌与尊重:在西方文化中,礼仪和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非常重要。
例如,在与他人交流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并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
2. 礼仪与形象:在西方社会,个人形象和仪态被视为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价值的表达。
因此,穿着整洁而得体、言行举止得体是非常重要的。
3. 用餐礼仪:在西方国家,用餐礼仪是社交场合中的重要一环。
一些基本规则包括:用餐时保持优雅和谦虚、使用正确的餐具和姿势、不大声吃嚼或讲话。
4. 社交交流:在西方文化中,社交场合经常伴随着各种形式的交流。
要注意与他人进行适当的目光接触,以示尊重和关注。
此外,要避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打断他人谈话。
5. 职场礼仪:西方职场文化重视专业和商业礼仪。
这包括准时出席会议、尊重他人的意见、以及遵守公司制度和规定。
6. 礼品与感谢:在西方文化中,送礼和感谢他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对对方的尊重和感激。
要选择符合对方喜好的礼物,并在收到礼物或他人帮助后表达真诚的感谢之意。
7. 个人空间: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空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要注意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并避免过分亲密或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这些笔记提供了一些关于西方文化和礼仪的基本指导方针。
然而,要记住,西方文化和礼仪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因此,在与西方人交往时,最好保持开放的心态,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以建立良好的跨文化沟通和理解。
篇二:西方文化和礼仪是指西方国家的传统和习俗,它们在社交互动和行为规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西方文化和礼仪的笔记。
1. 个人空间与尊重: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空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希望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显示对他人的尊重和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
靠近陌生人或触摸他们的行为可能被视为侵犯个人空间的举动。
西方公共场合的基本礼仪原则

西方公共场合的基本礼仪原则
西方公共场合的基本礼仪原则包括:
1. 尊重他人:在公共场合中,尊重他人是最基本的原则。
要对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保持尊重,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
2. 礼貌待人: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
保持友善、和善的态度,不要发表冒犯或侮辱性的言论。
3. 遵守规则和纪律:在公共场合中,要遵守场地的规则和纪律,如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
要遵守交通规则,排队等候等。
4. 控制音量:在公共场合中,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不要大声喧哗或嘈杂。
要尽量保持室内安静,不要打扰到他人。
5. 礼貌用餐:在用餐时,要注意礼貌行为。
使用餐具正确、轻声细语、不吧嘴巴张得太大等都是常见的礼仪要求。
6. 注意个人形象:在公共场合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
穿着得体、干净整洁,不要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得体的服装。
7. 私人通信:在公共场合中,要注意控制使用手机和其他通讯设备的频率和音量。
尽量减少在公共场合打电话或收发短信的行为。
8. 尊重他人的隐私:在公共场合中,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不要偷窥他人、盗取他人的私人信息或照片等。
这些基本礼仪原则可以帮助人们在西方的公共场合中表现得更
加文明、礼貌和尊重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外国人的手势和头势。
西方人,特别是美国和法国人在和别人闲聊时,喜欢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
他们的手势和我们不同,如:中国人用手指指自己鼻子来表示“我”,而大多数西方人则用手指指着自己的胸膛表示“我”。
在我们中国,人们习惯用点头来表示同意,以摇头来表示不同意。
但在斯里兰卡、印度、海尔巴尼亚、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一些地区,人们却以摇头表示同意。
二、叩手指的礼节。
在香港、澳门等地方,同桌就餐或饮茶,无论是谁给对方斟茶或倒酒时,他们立即会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表示感谢。
三、握手、拥抱、新吻。
在我国,人们相遇,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相识,都伸手相握,表示问候、祝愿和友谊;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和非洲某些地方,认为左手是低下的、不洁净的,他们习惯不用左手拿东西,忌用左手握手;新西兰岛上的居民在见面时则互相碰擦鼻子;在欧洲,人们握手致意的习惯往往只用于新相识之间,比较熟悉的人相见往往以拥抱、亲吻代替,辈份高的人吻辈份低的人,只吻后者的额头,反之则吻后者的下额。
辈份相同的朋友或兄弟之间只是脸颊相贴。
只有情人之间才亲吻嘴巴。
四、碰杯的由来。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每逢宴会、节日、生日、婚日或其他喜庆日子,人们便欢聚一堂,饮酒助兴。
一开始主人总是要举杯和大家相碰表示庆贺。
据传,大约在古罗马时期,流行着一种决斗的习俗,在决斗之前双方要先喝一杯酒,喝时要先把杯中的酒倒给对方一点儿(以此证明里面无毒药),然后一饮而尽。
这个习俗传下来后,逐渐演变成今天酒席上的碰碰杯。
五、不要随便问外宾的年龄。
和外宾接触时,不能直截了当地问他,需要询问外宾年龄时,必须先征得对方同意,而且要面带笑容,客气地说:“某某先生,我可以问一下您的年龄吗?”如果外宾高兴的话,马上会回答你,反之,他会借口避开谈这个问题。
这时,你千万不要再追问下去,特别对一个外国文人,更要小心谨慎对待这个问题。
六、泰国人的礼节。
泰国人在一般情况下遇到尊长或贵宾时,如果表示尊重,只需躬身并双手合十行礼就可以了。
合十时,双手必须放在额至胸之间,手掌向外倾斜,头稍微低下,对地位高或年龄大者,双掌举得越高表示越尊敬对方。
在特定的场合下,平民、贵官直至总理拜见国王及其近亲时都要下跪,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人,叩拜高僧时也须下跪,儿子出家为僧,父母亦跪拜于地。
七、日本人的礼节。
日本人民见面时,男子总一边握住对方的手,一面深鞠躬;妇女则是深深地一鞠躬表示谢意。
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
平常互相见面时,最普通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等。
但绝不问:“您吃饭了吗?”一般不在走廊上拉客人长时间谈话,应到休息室或房间交谈。
从外边进房间,先脱帽子和大衣、夹衣,一般互相敬礼问候。
吸烟时应先征得主人同意,以示尊重。
八、巴西人的礼节。
巴西人在接受别人送礼时,总是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礼品包,然后至以谢意并把礼品收下。
另外,在送礼时,不要轻易的送手帕,他们认为会引起吵架,若有人送就当面交钱,以免日后吵架。
巴西人写信、行文时非常注意亲手签名,而对盖印却不太注重,如果给对方写信或双方订一个合同,不亲手签上字会被视为不尊重对方,信件会被退回。
九、印度人的礼节。
到印度人的庙宇或住宅做客时,进门要先把鞋脱下来。
主人和客人见面时不是握手拥抱,而是双手合十。
不能主动与妇女握手,只有对方愿意并主动伸出手来和你握手时才可以握手。
印度人在交谈中赞同对方意见时,不象我们那样点头示意,而是用头向左摇动;不同意时则点头。
印度人在欢迎贵宾时,喜欢献上一束玫瑰花,宾主相互问好后将花环套到客人的颈上,花环大小视客人身份而定,一般献给贵宾的花环很粗大,其长度过膝,而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及胸前。
十、日本的传统敬酒方式。
日本人有自己传统的敬酒方式。
每逢设宴招待亲密的朋友时,主人往往要在桌子中间摆上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的桌前送上一块洁白干净的纱布,主人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斟满酒双手送给客人,看着客人将酒一饮而尽;客人饮完后,也将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在白纱布上吸干,同样也斟满一杯酒,双手送给主人饮,表示主宾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
十一、美国人的礼节。
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著称。
人们初次见面时,通常的客套话是:“您好吗?”,但对方不会答复你,因为这只是双方见面时互用的一句话。
首次见面时,他们常常是直呼对方的名字,也不一定跟人握手,往往只是笑一笑,说声“喂”或“哈罗”,同样,在社交场合,散场或业务会议散会时,他们也不一定跟每个人道别或握手,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者说声“好啦,我们再见吧!”就走了。
在介绍别人的时候往往是连名带姓,如:“玛丽·史密斯,这位是约翰·琼恩。
”许多美国人甚至觉得“先生、太太、小姐”的称呼也太客套了,不论年龄、社会地位,大家都喜欢直呼其名。
他们经常会说:“别称我史密斯太太,叫我萨莉好了。
”称名字表示友善亲近。
美国人没有家族世袭的名御,但却使用职业上的名御,这种职业名御有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宗教领袖等。
如称:哈利法官、克拉克将军、布朗医生、格林博士等。
大多数美国人并不愿意自己因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关系而被人置于突出的地位。
在通常情况下,若有人请吃午饭或晚饭,不需要送花或礼物,但在节假日去拜访人家时,一般要带点礼物。
美国人在谈话时,喜欢做手势,彼此之间得保持一定的距离。
如果靠得太紧,他们会觉得不舒服,最合适的距离是五十公分左右。
美国人不喜欢沉默,他们经常侃侃而谈,不使谈话中断,当他们默不作声时并不是说他们同意了你的意见,而是认为同你继续辩论下去没礼貌。
十二、英国人的礼节。
英国人第一次相识时,一般都要握手,除了处在甜蜜爱情是的男女。
在步行时一般不手拉手。
英国人也不象东欧人那样常常拥抱。
英国人不喜欢别人干扰他们的个人生活,如果你问:“你到哪里去?”“吃过饭了吗?”这些问题时,他们会认为你很粗鲁。
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他们认为很不合适。
英国人很讲究礼貌,当你去访问一位英国人时,你将先在门口敲门,等他说“请进”才能进去。
在英国正式的宴会上,未到饭店之前要先把衣服、面容整理好。
入席后,当司仪说:“为主王陛下和各国元首健康干杯!”时,宾客们不该吸烟。
英国人上卫生时不直截了当地说去卫生间,如有人需要大小便时就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解手”等等,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
十三、尼泊尔的礼节。
宾主想见时双手合十,口中道声“纳马斯得”。
在山区,主宾想见时,主人伸出舌头表示欢迎,在和尼泊尔朋友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常常向你摇头,但摇头并非表示疑意,因为那儿的习惯是摇头表示赞成,点头表示不赞成。
在正式场合,尼泊尔朋友一般都戴官方规定的制帽,这种帽子多为黑色,也有花色的。
对于远方来方者,给他带一顶尼泊尔帽以示敬意;客人登程时,尼泊尔朋友喜欢把一种特有的手工制鞋送给朋友上路,男为黑色,女为红色,表示他们祝愿朋友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十四、西方礼俗。
“谢谢你”,“对不起”是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貌用语。
凡为你服务,对你的帮助无论大小,都要说声“谢谢”。
如果打扰对方,则一定要说声“对不起”。
在西方国家,为表示尊重妇女,他们事事均以“女士优先”为指导。
妇女进房间时、拜访时,先向女主人致意;告别时,先向女主人道谢等等。
上层人士中注意“女士优先”的礼仪。
西方人比较讲究仪表礼貌,不随地吐痰,不在人面前挖耳、抓耳、抠鼻子、摸鼻子、擦鼻涕、搔痒、打嗝、用牙签剔牙、打哈欠、伸赖腰、打喷嚏。
如不能控制可用手帕捂嘴,轻声咳嗽,并向在场人道歉。
在惊讶时不伸舌头,西方人认为伸舌头是污辱人的举止。
无论是私人拜访或因公拜访以及出席各种社交活动,男人进屋需脱帽,入室前需轻声叩门,经主人允许后方可进入,不能在主人未允许前破门而入。
在和西方人交谈时,须做端正,不要翘腿、摇膝、抖动。
对长者以微坐为尊敬,入座后双膝要并拢,女子尤其要注意。
西方男人每天早晨要把胡子刮得光光的,不刮胡子被视为失礼。
在欧洲,乘自动升降扶梯时,你必须依次排队站在右侧,左侧是让给有急事的人乘的。
十五、非洲人的礼节。
非洲人初次见面一定要寒喧一下,问候身体健康和工作状况,然后再谈正事,对熟悉的人寒喧的程度要更深一层,否则对方就认为你不懂礼貌。
见面握手时,对尊敬者要用左手握住右手的手腕,用右手与对方握手。
遇到特别亲热者就要握一下他的手,再握住对方拇指,最后再紧紧大握一下的他的手。
一般好见面行屈膝礼。
在乡村妇女们遇到女宾时就一边围着她转,嘴里一边发出一种有节奏的尖叫声来表达对女宾亲热的友好,男子(包括老年人)对女子的尊称是“妈妈”,不管女子结婚与否,都可以这样称呼。
中非的一些民族在见面时则是谦恭地鞠躬,然后鼓掌,同时说一些令人愉快和互相祝福的话。
在毛里塔尼亚,朋友见面时,热情问好,紧拉着手依依不舍。
问好时不仅问人好,还要问问对方的羊、牛、骆驼好不好。
这种独特的问候方式大概是因为在这个牧业为主的国家里,牧畜是否兴旺同人们的生活和命运有着密切关系的缘故吧。
十六、宴席上的客套。
中国人宴客,即便菜肴糕点摆满了一桌,说得上是丰餐盛宴,但主人也习惯讲“今晚没什么菜,大家随便用”,至于赞美之话应由客人说。
但在西方,宴席上就不是这样的了。
当有人请你上饭店吃饭时,做主人的一开始便会介绍“这是本市最好的酒家做得最有名的饭菜”。
在家待客就会说“这是我太太(或厨师)最拿手的菜式”,为的是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诚意。
西方宴席对座位的安排也有不同。
一般是以女主人为主,主人的右边座位是主宾席,左边的座位的第二宾客,第三位又在右边,其余以此类推。
如不依顺序,主宾固然不高兴,越位的客人也会不安。
交际场合常敬烟、酒,也需了解这方面习俗的不同。
热情的中国主人举杯祝酒,兴奋起来往往说一声“干杯”后一饮而尽,而且也要求对方喝干,认为这样才够朋友。
在西方也举杯祝酒,但喝多少由客人自己掌握。
敬烟时也需要注意,因为西方社会对吸烟有害于健康已普遍认识,因此主人一般只是将香烟摆在桌上,让客人自己取。
如果频频敬烟,客人会不领悟,反面可能引起不愉快。
第三节外国人的忌讳欧美一些国家非常忌讳“十三”这个数字,认为它是不吉利的,应当尽量避开它。
宴会不能十三人同坐一桌,也不能有十三道菜、门牌、楼层以及各种编号,也不用十三这个数字,甚至对每个月“十三”日这一天也常感到不安。
西方人认为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如果碰巧这一天是十三号又是星期五的话,有的人会认为将会大难临头。
有的西方人把打破镜子看作是自己的运气就要变坏的前兆。
不过他们也有一种十分妙趣的解救办法,就是当月圆的时候,偷偷地把自己放在兜里的硬币翻一个过来,据说这样就可以逢凶化吉了。